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芎嗪对肿瘤细胞影响研究概况与展望



全 文 :方面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o相信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及应用必
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
≈参考文献 
≈t  沈阳药学院 q药剂学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s qwty q
≈u  黄体忠 q中药滴丸的制备与发展 q中药通报 ot|{x otskwl }
uy q
≈v  周文孝 q聚乙二醇在剂型优化中的应用 q中国药学杂志 o
t||x ovsktul }ztv q
≈w  陆 彬 o卢 丹 q吲哚美辛2°∞Šysss滴丸的研究 q药学学报 o
t||u ouzkvl }uuz q
≈x  魏玉平 o刘 俊 o姚 欣 o等 q头痛舒滴丸的成形工艺研究 q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ousss oykwl }tz q
≈y  曾德惠 q滴丸制备理论的综述 q药学通报 ot|{t otykxl }vt q
≈z  钱传训 q以聚醚为基质研制耳用滴丸 q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o
t||v ouwkul }y| q
≈{  刘柏年 q苏冰滴丸成形问题的探讨 q中成药研究 ot|{s oktl }
t q
≈|  曾德惠 q滴丸的新进展 q药学通报 ot|{z ouukwl }t|{ q
≈ts  马云淑 o阮志国 o余 华 q黄连解毒汤提取工艺及其滴丸制
备的研究 q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ot||| oxkwl }t q
≈tt  平其能 o涂序金 o马向荣 o等 q呱西替柳滴丸的制备及其溶出
度研究 q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ot||u ouvktl }tu q
≈tu  董丽华 o施鹤高 o陈云红 q甲硝唑滴丸的研制 q中国药学杂
志 ot||s ouxkxl }uzx q
≈tv  林亚平 o李向东 o刘国兰 o等 q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咽立爽滴丸
的滴制工艺条件 q中成药 ot||x otzktl }| q
≈tw  马云淑 o宁朝香 q小青龙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 q云南
中医学院学报 ot||| ouukvl }tw q
≈tx  郭麟瑞 o刘惠村 o张师愚 o等 q提高速效救心丸圆整度的工艺
探讨 q中成药 ot||w otyktl }tt q
≈ty  黄莹娟 q正交试验法优选失笑滴丸的滴制工艺 q中国药学杂
志 ot||z ovukxl }vsv q
≈tz  罗晓健 o郭世江 q香连滴丸制备方法的实验研究 q中成药 o
t||u otwk|l }w q
≈t{  乔 艳 o房德敏 o王凤有 q复方黄芩耳用滴丸的制备及质量
标准研究 q天津药学 ot||{ otskul }{{ q
≈t|  石林平 o姚立娟 q复方桔梗止咳滴丸的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 q
中草药 ot||| ovsktul }|sz q
≈us  弥 宏 o董方言 o陈 颖 o等 q冠心丹参滴丸的成形工艺设计
研究 q中成药 ousss ouukvl }t|s q
≈ut  王玉玺 o李汉保 q雷公藤制剂的研究进展 q中草药 ot||z ou{
ktl }xu q
≈uu  孙 昕 o魏 强 o吕泰省 o等 q复方麝香草脑滴丸剂的研制 q
中国药房 ot||z o{kyl }uyu q
≈uv  董方言 q现代实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ousst quss q
≈责任编辑 刘  
川芎嗪对肿瘤细胞影响研究概况与展望
王 昕 o陈信义
k北京中医药大学 东直门医院 肿瘤血液科 o北京 tsszssl
≈摘要  目的 }通过川芎嗪在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领域文献研究 o考察其特点和优势 o并为扩大临床适用症提供
参考 ∀方法 }以川芎嗪与恶性肿瘤为关键词 o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信息库与手工检索 u 种
方式查阅与上述关键词相关文献 o进行整理 ∀结果 }川芎嗪通过直接抑制肿瘤 !化疗增效与减毒作用 !免疫调节 v
方面达到抗肿瘤效应 ~通过下调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蛋白k°ª³l而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 ~通过影响肿瘤细胞黏附与侵
袭 !抗凝血与抗血小板集聚作用而发挥抗肿瘤转移作用 ∀结论 }川芎嗪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用药 o特别是在增效
减毒 !克服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关键词  川芎嗪 ~恶性肿瘤 ~抗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多药耐药
≈中图分类号  • u{x q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w2su|x2sw
≈收稿日期  ussu2ts2uu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专项基金
kvxyl ~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kusssssuyttl
≈通讯作者  陈信义 ר¯ }kstsl {wstvtuz ƒ¤¬}kstsl
ywsts{tz ∞2°¤¬¯}¦«¨ ±¬¬±¼ ƒ ³∏¥¯¬¦q¥·¤q±¨ ·q¦±
川芎嗪k×  °l 是从具有/祛风止痛 o行气开郁 o活血通
脉 o燥湿除痹0 功能的中药川芎中分离的有效成分 o现已能
人工合成 ∀川芎嗪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o涉及内科 !骨伤
科 !妇产科 !儿科 !皮肤科 !五官科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多种疾
病 ∀本文重点对其在肿瘤性疾病中的研究概况与展望予以
论述 ∀
#x|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
1 抗肿瘤作用
1 q1 直接抑制肿瘤 ×  ° 抗肿瘤作用研究主要见于体外
实验 ∀谢佐福等发现 ×  ° 能轻度抑制敏感性白血病 Žxyu
细胞的 ⁄‘„ 合成 o提示 ×  ° 可试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
疗≈t  ∀张振玉等实验显示 xss °ª#p t ×  ° 对人胃癌低分
化腺癌k  Ž‘wxl有一定杀伤作用 o其抑制率约为 uw qw h ∗
u{ qx h ≈u  ∀刘锦蓉等观察到高浓度的 ×  °k  uxs °ª#p tl
对体外培养的 …ty2ƒts 黑色素细胞 ⁄‘„ o• ‘„ 和蛋白质合
成具有抑制作用 o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v  ∀然而临床 ×  °
应用剂量范围很难使患者体内浓度达到上述体外研究使用
剂量 o这是目前临床还无法把 ×  ° 作为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药物使用的原因之一 ∀但在临床实际当中 o根据肿瘤具有血
瘀证候特征 o亦不能排除把 ×  ° 作为活血化瘀药使用的可
能性 o然而 o在临床中 ×  ° 是否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有待积累
更多临床资料予以证实 ∀
1 q2 放射增敏及放射保护作用 放射疗法是肿瘤治疗的重
要手段之一 ∀但放射治疗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无可避免 ∀
而在实施放射治疗同时 o如何保护正常组织免受伤害 o对于
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极其重要意
义 ∀有作者研究显示 o×  ° 与放射治疗相配合 o在改善肿瘤
周围组织微循环的同时 o也加强了瘤体内血流灌注量 o从而
改善癌细胞缺氧状态 o增加了肿瘤细胞对放射疗法的敏感
性≈w  ∀放射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 o临床常见有肺纤维
化 !皮肤纤维化 !放射性皮肤粘连等 ∀ ×  °能明显抑制体外
培养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 o可以推测在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时 o使用一定剂量的 ×  ° 有可能阻止或减轻放射所致上述
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1 q3 化疗增效与减毒作用 化疗是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措
施 o然而 o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中不可低估 ∀特别
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不敏感 !严重的骨髓抑制以及多脏器功
能损害等常常是导致肿瘤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通过
对 ×  ° 研究表明 o其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一定帮助 ∀其作用
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 !抗凝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
改善微循环 !提高癌细胞内 ¦„  ° 水平 o改善细胞膜结构和
功能及肿瘤局部缺氧状态 o使化疗药和免疫活性细胞更易进
入肿瘤细胞内而发挥治疗作用≈v  ∀另一方面 o×  ° 能改善
机体微循环 o增加重要脏器与骨髓血液供应而能维护脏器与
骨髓正常生理功能 ∀张振玉等实验研究也显示 o×  ° 与化
疗药物合用时 o有明显增效作用 o与单用化疗组相比有显著
性统计学差异≈u  ∀但增效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可以认为 o当
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 o联用 ×  ° 具有增加化疗效果与减轻
不良反应的双重作用 ∀
1 q4 免疫调节作用 t|vs 年和 t|ys 年 …∏µ±¤·和 ׫²°¤¶
分别提出/免疫监视0k¬°°∏±²¶∏µ√ ¬¨¯¯¤±¦¨ l学说 o认为机体免
疫系统可通过细胞免疫机制杀灭肿瘤 ∀若机体免疫功能低
下或缺陷 o就可能形成肿瘤 ∀此后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均支持这一学说 ∀ ×  ° 可调节实验动物免疫功能 ∀组织中
的巨噬细胞k°¤¦µ²³«¤ª¨ l和自然杀伤细胞k‘Ž细胞l均具有
抗肿瘤 !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作用≈x  ∀郎杏彩等研究表明 o注
射 ×  ° 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o并
发现 ×  ° 能显著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o可以
推测 ×  ° 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o从而增强抗肿瘤效
果≈y  ∀刘锦蓉等观察到 ×  °能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 ‘Ž细
胞活性的抑制作用 o减轻环磷酰胺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o起到
免疫保护和间接抑制肿瘤效应≈v  ∀同时 o又观察到 ×  ° 对
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 ‘Ž细胞活性均有增强作用 o且能拮抗
环磷酰胺对小鼠 ‘Ž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v  o这些都有利于
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程建祥等研究表明 o×  °
能显著提高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o从而改善机体
非特异性防御功能 ~还能提高大鼠淋巴细胞酸性 Α2醋酸萘酯
酶的阳性百分率 o说明 ×  ° 对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具有促进
作用≈z  ∀
2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肿瘤细胞一旦对某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o常常对不同类
型 !结构 !细胞靶点和作用机理的抗癌药物同时产生耐受 o称
为肿瘤细胞多药耐药k  ⁄• l ∀自 t|{v 年 ׶∏µ∏²报道钙拮
抗剂可增加长春新碱和阿霉素对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
作用以来 o国内外学者已经发现多种钙拮抗剂可在体外实验
中逆转肿瘤细胞  ⁄• o其中包括从某些中药提取的活性成
分 o如汉防己的几种单体成分汉防己甲素 !蝙蝠葛碱 !蝙蝠葛
苏林碱等 ∀t||u 年胡艳平等证实川芎嗪具有逆转肿瘤细胞
 ⁄• 作用 ∀在建立阿霉素k„⁄• l小鼠艾氏腹水癌k∞„≤l产
生  ⁄• 的体内模型基础上 o胡艳平观察了 ×  ° 和维拉帕
米k∂ ∞• 或 ∂ °l改变谷胱甘肽2 Σ2转移酶kŠ≥×l活性 o纠正
 ⁄• 作用 ∀ ×  ° 与 „⁄• 合用能显著增加 „⁄• 细胞毒作
用 o部分纠正对 „⁄• 耐药的 ∞„≤r„§µ细胞的抗药性 ∀ ×  °
与 „⁄• 合用后可纠正 ∞„≤r„§µ细胞中 Š≥× 活性 o但并不
影响对化疗敏感的 ∞„≤r„§µ细胞活性≈{  ∀王庆瑞等亦经实
验证明 o×  ° 与 „⁄• 合用时对 ∞„≤r„§µ细胞有明显的生
长抑制 o使小鼠生命延长率增大 ∀用 x oxχ2二硫对硝基苯甲
酸k⁄× ‘…l直接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kŠ≥×2°¬l活性 o
结果显示 ×  ° 与 „⁄• 合用能显著降低 ∞„≤r„§µ内 Š≥×2
°¬活性 o并有剂量依赖性 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作
者认为 ×  ° 降低 ∞„≤r„§µ内 Š≥‹2°¬活性可能是逆转肿
瘤细胞  ⁄• 机制之一 ∀谢佐福等研究结果与此类似≈t  ∀
他们采用v ‹2ק• 掺入 !液闪记数技术 o研究 ×  ° 单独或与
羟基脲联合应用对白血病 Žxyu 细胞及其耐 „⁄• 细胞株
Žxyur„§µ⁄‘„ 合成的影响 o发现 ×  °能增强 Žxyur„§µ细
胞对 „⁄• 的敏感性 o而对敏感 Žxyu细胞影响不大 ∀联合应
用时能显著提高 ⁄‘„ 合成抑制率 ∀由于羟基脲是一种核苷
酸还原酶抑制剂 o因此 o作者推测 ×  ° 可能具有协同抑制核
苷酸还原酶作用 ∀潘启超报道 ×  ° 对 …∞2zwsu 细胞的逆
#y|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
转倍数达 v q{ 而对  ≤ƒ2zr„§µ细胞逆转倍数为 t q|≈|  ∀近
年梁蓉等对 ×  °逆转  ⁄• 作用进行了较多研究≈ts2tu  ∀包
括单独应用 ×  ° o×  ° 与异搏定k∂ °l合用 !×  ° 与环孢霉
素 „k≤¶„l合用对肿瘤  ⁄• 细胞的作用 ∀研究中涉及到的
化疗药物包括柔红霉素k⁄‘• l !长春新碱k ∂ ≤ • l !足叶乙苷
k∂ ³tyl !阿霉素 k „⁄• l !长春花碱 k ∂ …l !高三尖杉酯碱
k‹ ‹ ×l ∀结果表明 }≠ 针对不同靶细胞 o×  ° 具有不同的非
细胞毒性范围 ∀如对于 ‹ysr‹ × 细胞株为 [ tss °ª#p t o
对于 ‹ysr∂ ≤ • 细胞株为 [ vus °ª#p t ∀ 在非细胞毒性
范围内 o×  °确能增加肿瘤  ⁄• 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
感性 ∀其逆转效果与化疗药物种类有关 ∀如 vus °ª#p t
×  °逆转 ‹2ysr∂ ≤ • 耐药性效果依不同化疗药物排列如
下 }‹ ‹ ×  ∂ ≤ •  ∂ … „⁄  ⁄‘•  ∂ ³ty ∀ ≈ ×  ° 逆转
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梁蓉等推测 ×  ° 逆转  ⁄• 机制主要
是通过下调 °tzs 蛋白表达以增加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浓
度 ~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2u 水平而促进耐药细胞
凋亡 ∀据 ¬¶·等做的 µ o¶期临床研究显示 o≤¶„ 最佳临床
用量为 ty °ª#®ªp t#§p t≈tv  o但这一剂量常导致较大副作用 o
使患者不能接受 ∀杨岚等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 o还做了
×  °与 ≤¶„ 联合应用逆转  ⁄• 的小样本临床观察 o临床
观察中 | 例  ⁄• 患者 ≤¶„ 用量仅为 w °ª#®ªp t#§p t o但联
合应用 ×  ° x °ª#®ªp t#§p t治疗后 o仍取得了较好疗效 o且
患者副作用轻微≈tw  ∀但这项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 ≠ 病例数
太少 ~ x °ª#®ªp t#§p t远未达到体外实验中 ×  ° 有效逆
转药物浓度 ~≈ 只设了 u个组 o观察组为 ×  °与 ≤¶„ 联合应
用 o而对照组两者均不用 ∀很难说明两组疗效差异是否是
≤¶„ 单独作用的结果 ∀以后临床观察中应再加设一个单用
≤¶„ 病例组 ∀
×  ° 可下调细胞膜上 °tzs 蛋白表达而减少药物外排 o
增加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 o进而杀伤肿瘤细胞 ∀但我
们应注意到 o°tzs 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普遍存在 ∀  ⁄• 逆
转剂在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同时 o也可能增加化疗药对正常
人体细胞的损伤 o尤其是对化疗敏感的骨髓造血细胞的损
伤 ∀陈智超等的研究已证实  ⁄• 逆转剂  ≥2us| 可增加化
疗药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毒性≈tx  o这一问题值得关注 ∀目前
已有一些研究结果使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 ∀潘
启超等对川芎嗪 !粉防己碱 !蝙蝠葛碱 !莲心碱 !丹皮酚等进
行研究发现 o它们均能增加 „⁄• 对耐药  ≤ƒ2×r„⁄• 细胞
的细胞毒作用 o可增加 „⁄• 在  ≤ƒ2×r„⁄• 细胞内的累积 o
而对敏感的  ≤ƒ2× 细胞无影响≈|  ∀胡艳平等对 ×  ° 和维
拉帕米k∂ °l的研究≈{  o谢佐福对 ×  ° 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
结果≈t  ∀由此可见 o上述各种  ⁄• 逆转剂对于化疗药物对
耐药r不耐药靶细胞毒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因此 o目前急
需对上述药物是否影响化疗药物对正常人体细胞k尤其是骨
髓造血细胞l的毒性这一问题做深入研究 o以选择低毒 !有效
的  ⁄• 逆转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
3 抗肿瘤转移
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是其生物学特性之一 o肿瘤转移最
终成为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亡原因 o故抗转移研究已越来越为
各国学者重视 ∀肿瘤细胞转移至少经两次黏附和侵袭基底
膜的过程≈ty  o其转移过程与血液黏度 !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
因子活性密切相关≈tz  o且受机体免疫功能调控≈uu  ∀兹将
×  ° 对上述因素影响的研究成果分述如下 ∀
3 q1 ×  ° 对肿瘤细胞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林洪生等经体
外研究证实 o×  ° 对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有明显抑
制作用 o并可明显抑制 ≤⁄ww o≤⁄w|黏附因子表达 o还可减轻内
皮细胞通透性 o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 o阻断肿瘤细胞与基质
的黏附 o从而减少了肿瘤转移形成≈t{  ∀而张培彤研究发现 o
×  ° 可抑制在裸鼠体内高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系 °Š≤v
细胞对 …²¼§¨ ±小室的侵袭作用 o并可抑制血小板促癌细胞
侵袭作用 o从而抑制肿瘤转移 ~但 ×  ° 又能促进 °Š≤≤v 细
胞对纤维黏连蛋白的黏附作用 o在这一环节又能促进肿瘤转
移≈t|  ∀
3 q2 抗凝作用 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有利于肿瘤转移 o×  °
可通过抗凝起到抗肿瘤转移作用 ∀多种因素导致肿瘤患者
常处于高凝状态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形成瘤
栓 o为血行转移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 o被包裹在瘤栓内的肿
瘤细胞可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控 o避免被杀伤和清除 ∀ 
形成各种血栓 ∀ ≈ 微循环障碍 o血流缓慢 o灌注率下降 o血液
运载到肿瘤组织的抗癌药物和其他抗肿瘤成分减少 ∀近 us
年来关于肿瘤抗凝治疗的体外实验及临床研究均有报道 o抗
凝剂多为小剂量华法令和小分子肝素 ∀研究结果表明 o抗凝
治疗可延长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us  o减少血栓发生
机率 o而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ut  ∀
3 q3 对血小板聚集影响 陈少贤等研究表明 o×  ° 可降低
肺癌患者血小板黏附 !聚集及凝血因子活性 o从而起到抗转
移作用≈uu  ∀此外 o机体的 × ÷ „u2°ŠŒu平衡调节系统在维持
血管壁完整性 !调节血小板功能以及对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
均有着重要作用 ∀刘锦蓉等经动物实验发现 o×  ° 治疗后
可使血浆 × ÷ „u含量明显减低 o× ÷ „ur°ŠŒu比值减小 o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 o起到抗肿瘤转移作用≈v  ∀
3 q4 关于活血化瘀药与肿瘤转移关系的不同报道 在活血
化瘀药物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上 o近年来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
的观点 ∀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药可抑制肿瘤转移 o也有少
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药可促进肿瘤转移 ∀张培彤等关于活
血化瘀药中某些有效成分k包括 ×  °l在某个环节上抑制肿
瘤转移 o在另一环节上又促进转移的报道以及韩俊庆等 !徐
家龄等 !徐德成等认为活血化瘀药促进肿瘤转移的临床病例
总结≈uv2ux  o等等 ∀但这些临床报道中有的未按中医辨证论治
的原则指导用药 o有的未说明对照组在中医证型上与测试组
是否有可比性 ∀至于张培彤等的实验研究结果 o应当看到 o
不仅中药某一单一有效成分在肿瘤转移不同环节可起不同
#z|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
甚至相反的作用 o而且一种中药的不同成分也可能对肿瘤转
移起到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 o复方对肿瘤转移的作用就更为
复杂 ∀因此只能靠以后在临床观察中按中医辨证分型严格
选择病例 o进行前瞻性的随机 !对照 !大样本临床观察才能确
定活血化瘀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4 展望
×  ° 作为中药单体成分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o把它可
以看作祛风止痛 o行气开郁 o活血通脉 o燥湿除痹中药 o体现
在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之中 ~也可作抗凝剂使用 o体现在具
体疾病之中 o如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高凝状态等 ∀自从 ×  °
被分离后 o临床上几乎把 ×  ° 作为化学药来使用 o已经在冠
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脑梗死 !动静脉闭塞性血管病以及
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显示明
显的优势和良好疗效 ∀然而 o×  ° 作为肿瘤治疗药物使用
目前临床研究报告尚未见到 ∀但是 o综合上述文献研究不难
看出 o×  ° 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抗肿瘤转移方面显示了良
好的苗头 ∀由于 ×  ° 在抗肿瘤转移与促进肿瘤转移上有学
者持有不同观点 o目前尚不能定论 o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实验
研究予以证实 ∀就目前实验研究资料分析 o×  ° 在逆转肿
瘤多药耐药和放 !化疗联合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
值 ∀其一 o目前已经证实 ×  ° 具有与钙离子拮抗剂异搏定
同样的作用机制 o但异搏定临床很难达到实验室所用剂量 o
而 ×  ° 临床应用剂量范围较大 o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其二 o
肿瘤血瘀证是临床主要特征 o而 ×  ° 临床使用符合中医辨
证施治的基本理论 ∀但目前 ×  ° 用作临床逆转肿瘤多药耐
药性药物使用尚未展开 o要使 ×  ° 成为肿瘤多药耐药性逆
转剂使用 o或证实 ×  ° 是否具有临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效
果 o急需进行临床研究 ∀因而 o从事 ×  °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
的临床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使用价值 ∀ ×  °可通过
多种途径对肿瘤起到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o并有广阔的临床
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t  谢佐福 o沈世仁 q川芎嗪和羟基脲对阿霉素 Žxyu细胞株 ⁄‘„
合成的影响 q中华医学杂志 ot||z ozvk|l }xx| q
≈u  张振玉 o王崇文 o祝金泉 o等 q川芎嗪及联用化疗药物对胃癌细
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q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ot||| ot }y{ q
≈v  刘锦蓉 o叶松柏 q川芎嗪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 q中国药理
学与毒理学杂志 ot||v ozkul }tw| q
≈w  方春华 o胡兴江 o黄代禹 q川芎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q新疆中
医药 ot||v oktl }wy q
≈x  毕爱华 q医学免疫学 q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qt||x qus ouws q
≈y  郎杏彩 o李明湘 o贾秉义 o等 q丹参 !复方丹参 !川芎嗪增强小鼠
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 q河北医学院学报 ot||t otukvl }tws q
≈z  程建祥 o朱作金 o梁 钢 o等 q川芎嗪 !红花对免疫功能的影
响 q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ot||v oykxl }uyt q
≈{  胡艳平 o刘 健 o王庆端 o等 q川芎嗪和维拉帕米纠正阿霉素对
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抗药性 q药学学报 ot||v ou{ktl }zx q
≈|  潘起超 o田 晖 q多种中药单体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 q科学通
报 ot||x ows }t|st q
≈ts  梁 蓉 o杨平地 o陈协群 q川芎嗪和k或l环孢素 „ 对 ‹ysr
‹ × 细胞耐药的逆转 q中华内科杂志 ot||| ov{kwl }uys q
≈tt  梁 蓉 o杨平地 o陈协群 q川芎嗪和异搏定联合逆转 ‹ysr‹ ×
细胞的多药耐药 q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ot||{ ot|kwl }v{x q
≈tu  梁 蓉 o杨平地 o陈协群 q川芎嗪对白血病 ‹2ysr∂ ≤ • 细胞多
药耐药的逆转及其机制研究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t||| ouskyl }
vuv q
≈tv  李晓明 o吴谨绪 o张连生 o等 q环孢霉素 „ 逆转复发难治性白血
病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q中华血液学杂志 ot||z ot{kul }zv q
≈tw  杨 岚 o杨平地 o梁 蓉 o等 q川芎嗪联合环孢霉素 „逆转白血
病多药耐药的研究 q癌症 ousss ot|kwl }vsw q
≈tx  陈智超 o游 泳 o从下明裕 o等 q多药耐药逆转剂增加去甲柔红
霉素对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毒性 q临床内科杂志 ousss otzktl }
uz q
≈ty  金惠铭 o卢 建 q细胞分子病理学 q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o
t||z qtuz q
≈tz  李振波 o邱和明 q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讨论 q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ot||y otyk|l }xx| q
≈t{  林洪生 o李树奇 o裴迎霞 o等 q川芎嗪 !苦参碱对癌细胞与内皮
细胞黏附及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 q中国新药杂志 ot||| o{
kyl }v{w q
≈t|  张培彤 o裴迎霞 o祁 鑫 o等 q活血药对人肺癌细胞黏附和侵袭
的影响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 ot|kul }tsv q
≈us  ¨ ¥¨ ¤∏ …o ≤«¤¶·¤±ª ≤ o …µ¨¦«²·  o ·¨¤¯ q≥∏¥¦∏·¤±¨ ²∏¶ ‹ ³¨2
¤µ¬± ×µ¨¤·° ±¨·Œ±¦µ¨¤¶¨¶≥∏µ∏¬√¤¯ ¬± ≥°¤¯¯ ≤¨¯¯ ∏±ª ≤¤±¦¨µ q
≤¤±¦¨µ ot||w ozw }v{ q
≈ut  ¨√¬±¨  o‹¬µ¶«oŠ ±¨· o ·¨¤¯ q⁄²∏¥¯¨…¯¬±§• ¤±§²°¬¶¨§×µ¬2
¤¯ ²© ∂ µ¨¼2¯ ²º2§²¶¨ • ¤µ©¤µ¬± ©²µ·«¨ °µ¨√ ±¨·¬²± ²© ׫µ²±¥²¨ °2
¥²¯¬¶° ¬± ≥·¤ª¨ Œ∂ …µ¨¤¶·≤¤±¦¨µq¤±¦¨·ot||w ovwv }{{y q
≈uu  陈少贤 o王良兴 o邢玲玲 o等 q川芎嗪对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功
能的影响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z otzk|l }xvt q
≈uv  韩俊庆 o陈延条 o满医艳 o等 q复春片合并放射治疗鼻咽癌临床
观察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x otxktul }zts q
≈uw  徐家岭 o华良妍 q活血化瘀促使肿瘤转移的临床观察 q见 }李俊
德 o杨通礼 o孙永章 q中医药防治肿瘤特技集成 o北京 }北京科
技出版社 ot||z qvvx q
≈ux  徐德成 o张培宇 q活血化瘀药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相
关性机理探讨 q中医杂志 ot||{ ov|kvl }txy q
≈责任编辑 方文贤 
#{|u#
第 u{卷第 w期
ussv年 w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w
„³µq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