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



全 文 :#学术探讨#
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
肖小河t o黄璐琦u o马小军v
kt q解放军第 vsu医院 o北京 tsssv| ~ u q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 ~
v q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o北京 tsss|wl
当今 o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 o作为中医药学人 o有亢奋
有喜悦 ∀但是 o什么是中药 ‚什么是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
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中医理论能否r如何指导中药的研
究与应用 , ,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 o但不仅仅是学
术概念问题 o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 o学术概念系关学科方向 o
学科方向系关技术政策 o技术政策攸关国家利益 ∀全面 !科
学 !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o对中医药
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为此 o本文仅就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一些基本概念 !内
涵和意义谈谈个人的看法 ∀
1 中药的新概念及其意义
1 q1 一些权威著作定义的中药概念与范畴
中药的定义已有十余个 o但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公认的
概念 ∀传统的中药概念 o或囿于封闭 o或拘于保守 o或过于宽
泛 ∀一些权威著作的定义如下 ∀
5现代汉语词典6≈t  }中药是中医所用的药物 o其中以植
物为最多 o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似可涵盖传统中药的中药
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民间草药 !民族药 !现代中药 !洋中药 !
植物药 !甚至普通的西药k为中医所用l也可纳入其中 ∀
5中药学6≈u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o用于预防 !诊
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 ∀可包括传统中药 !
民间草药 !民族药 !现代中药 !洋中药 !保健食品 !保健用品 o
甚至西药中用等 ∀无确切中医依据的民族药 !民间草药 !引
自国外传统药物 !植物药 !洋生药 o难以包含于其中 ∀
5中药学6 ≈v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似可总揽
传统中药 !民间草药 !民族药 o但现代中药 !保健食品 !保健用
品 !洋中药 !植物药似难以纳入 ∀
1 q2 笔者定义的中药概念与范畴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o作为一门传统学科 o中医
药学理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现代科技成
果 o中医药学的理论 !方法和概念不能拘泥于传统 o应与时俱
进 o内要符合中国国情 o外能接轨国际惯例 ∀笔者认为 o在新
≈收稿日期  ussu2tt2us
≈通讯作者  ר¯ }kstslyy|vvvuv
形势下 o中药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 !兼容性 o并与时俱
进 ∀
笔者认为 o广义的中药k≤«¬±¨ ¶¨ ‹ µ¨¥¤¯ ⁄µ∏ª¶l是指在中
医理论指导下 o用于疾病预防 !治疗 !诊断和康复的天然药物
及其制品的总称 ∀这里所说的/中医理论0是指广义的中医
理论 o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 !狭隘 !抽象的中医理论 ∀广义的
中医理论应既包括高度抽象的基本理论 o也包括丰富而具体
的临床经验 o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资料也应涵盖于
其中 ∀这里所说的/指导0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指导 o更
应包括基于中医药理论 !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各种提示 !
参考 !借鉴和延伸等 ∀
据上 o传统的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草药及其制品 o
民族药及其制品 o中草药提取物 o进口中药和植物药及其制
品 o中药和天然药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品 !有效成分结构修饰
物及其制品 !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半合成
药物等均可涵盖于广义的中药范畴之中 ∀
也就是说 o广义的中药范畴既包括汉族药 o也包括少数
民族药 ~既包括已上市的中药和天然药物 o也包括未上市的
中药和天然药物 ~既包括国内传统药物 o也有引自国外的传
统药物 ~既有天然产物 o也有人工合成产物 ~既有混合物 o也
有单体化合物 ∀也不论是洋人还是国人率先研发和使用的 o
也不论是西医药学人还是中医药学人率先研发和使用的 o都
可以算是中药 ∀新近出台的5药品注册管理办法6k试行l已
将天然药物 !进口中药和植物药纳入中药注册管理范畴之
中 o从某种意义上讲 o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洋中药0之间
的界限已被打破 o传统的中药概念和范畴已悄然在变 ∀
所以 o中药不应拒洋排外 o可以采取/拿来主义0 o如西洋
参 !象牙 !玳瑁 !乳香 !丁香 !豆蔻 !沉香 !槟榔 !砂仁 !龙脑 !苏
木 !番泻叶 !胖大海 !藏红花 !儿茶 !血竭等早已被我们的老祖
宗/洋为中用0了 ∀而今为何要将复方甘草片 !莪术油注射
液 !黄连素类 !青蒿素类 !莨菪碱类 !阿托品类 !吗啡类 !咖啡
因类 !水飞蓟素类 !甘草酸类 !斑蟊素类 !七叶皂苷类 !苦参
素 !秋水仙碱 !三尖杉碱 !喜树碱 !鬼臼毒素 !石松杉碱 !延胡
索乙素 !芦丁 !川芎嗪 !穿心莲内酯 !薏苡仁内酯 !人参皂苷
• ªv !熊去氧胆酸 !三氧化二砷k砒霜l等源于中草药的中药精
#u{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华药物斥之为西药 ‚
所以 o中药不应拘于传统 o应该 / 与时俱进0 o岩白菜素 !
丁香罗勒油 !鸦胆子油 !八角茴香油 !薄荷脑 !西瓜霜 !青黛 !
冰片 !枯矾 !苏合香 !枫香脂 !颠茄叶及其制剂 !水飞蓟 !洋地
黄叶 !罗布麻叶 !长春花 !萝芙木 !黄花夹竹桃 !毛果芸香叶 !
当归流浸膏 !甘草流浸膏 !大黄流浸膏 !绞股蓝 !红景天 !贯叶
金丝桃 !紫锥菊等不已纳入中药管理了吗 ‚
所以 o笔者认为 o在5中国药典6中 o一部收载的不一定都
是中药 o二部收载的不一定都是西药 ~在新药审批注册中 o按
中药办法审批注册的是中药 o但是按化学药办法审批注册的
不一定就是西药 ∀如中药新有效成分可以按中药一类新药
申报 o也可以按化学药一类新药申报 ∀虽然绝大部分中药有
效成分新药是按化学药一类新药途径申报注册 o但我们不能
因此而拒绝这些本属于中药创新与现代化的高精尖产品和
成果 ∀如青蒿素实质上是按化学一类新药申报注册的 o5中
国药典6是将它收录在二部而不是一部 d
5药品注册管理办法6k试行l拟将不经化学修饰的天然
药物纳入中药管理范畴 o是一个进步 o但还不够 ∀笔者认为 o
天然有效成分经化学修饰 o毒性降低 o疗效增加 o或采取成本
更低 !符合环保 o更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和半合成方式制
备的/天然有效成分0 o也应可以纳入中药注册管理范畴 ∀
1 q3 现代中药的概念和内涵
近年来 o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o/ 现代中药0已成
为中医药人的口头禅和研发目标 ∀但什么是现代中药 ‚现
代中药是否等于现代化中药 ‚这些至今亦尚无一个明确的 !
统一的定义和界定 ∀笔者认为 o现代中药是相当传统中药而
言 o它包含现代化中药 o但不等于现代化中药 ∀根据现代化
程度 o中药可分为以下传统中药k×µ¤§¬·¬²±¤¯ ≤«¬±¨ ¶¨ ‹ µ¨¥¤¯
⁄µ∏ªl和现代中药k≤²±·¨°³²µ¤µ¼ ≤«¬±¨ ¶¨ ‹ µ¨¥¤¯ ⁄µ∏ªl o现代
中药又可再分为近现代中药 !现代化中药 !后现代中药k亦称
创新中药l ∀
1 q3 q1 传统中药k×µ¤§¬·¬²±¤¯ ≤«¬±¨ ¶¨ ‹ µ¨¥¤¯ ⁄µ∏ªl 包括
中药材 !草药 !饮片和一些古方经典制剂等 ∀这些制剂主要
以生药粉入药 o剂型古老 o主要为药膏 !丹 !丸 !散等 ∀
1 q3 q2 近现代中药k ‘¨¤µ2 ²§¨µ± ≤«¬±¨ ¶¨ ‹ µ¨¥¤¯ ⁄µ∏ªl
主要指 t|ys年以来的中成药制剂 o多以粗提物入药 o以片
剂 !胶囊 !冲剂 !口服液等剂型为主 ∀
1 q3 q3 现代化中药k  ²§¨µ± ≤«¬±¨ ¶¨ ‹ µ¨¥¤¯ ⁄µ∏ªl 严格说
目前尚无一个/狭义0的现代化中药 ∀近年来成功开发的个
别一类 !二类和四类中药基本接近现代化中药水平 ∀主要以
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入药 o药效物质基础基本明确 ∀部分洋
中药 !植物药 !天然活性单体药物 o均可纳入现代化中药的范
畴 ∀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 !水飞蓟制剂 o优秀的日本汉方制
剂 o国内的复方丹参滴丸 !康莱特注射液 !榄香烯乳注射液 !
杏灵颗粒 !青蒿素 !靛玉红 !川芎嗪 !亚砷酸 !薏苡仁内酯 !人
参皂苷 • ªv !小檗碱 !麻黄素 !三尖杉酯碱 !长春花减 !紫杉
醇 !石杉碱 !芦丁 !延胡索乙素 !斑蝥素 !五味子素 !葛根素 !雷
公藤甲素 !山莨菪碱 !灯盏花素 !天麻素 !士的宁 !水蛭素 !熊
去氧胆酸 !齐墩果酸 !甘草甜素 !葫芦素 !黄芩苷 !绞股蓝总皂
苷等 ∀
1 q3 q4 后现代中药k°²¶·2 ²§¨µ± ≤«¬±¨ ¶¨ ‹ µ¨¥¤¯ ⁄µ∏ªl 亦
称创新中药kŒ±±²√¤·¬√¨ ≤«¬±¨ ¶¨ ‹ µ¨¥¤¯ ⁄µ∏ªl o由于非自然因
素的作用 o属性k形态 !结构 !性质 !成分和作用等l发生明显
改变的中药 ∀它可包括 }≠ 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
合成和半合成化学药物以及成盐衍生物 }如二氢青蒿素和蒿
甲醚k均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结构改造产品l !联苯双酯k以五
味子丙素为先导物的半合成品l !双环醇k联苯双酯的换代改
进产品l o甲基斑蝥胺 !羟基芦丁 !盐酸小檗碱 !盐酸麻黄素
等 ~ 以生物技术生产的天然活性物质和生物制品k如组培
人参毛状根及其制品 !黄芪毛状根及其制品 !虫草发酵菌丝
及其制品 !重组水蛭素等l ~≈ 人工化学调配药材k如人工牛
黄 !人工麝香等l ~…药材代用品 }塞龙骨k代虎骨l !水牛角
k代犀角l !虫草菌丝粉k代冬虫夏草l等 ~ 转基因药用动植
物 }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和生产天然药用成分 o在转基因奶
牛中表达和生产天然药用成分 ∀
鉴于中药现代化程度的不同 o笔者认为 o中药的概念和
范畴不仅包括/粗 !大 !黑0的传统中药 o也包括 / 半粗 !半黑0
的所谓现代中药k如中药有效部位制剂 o也仅有 xs h的大类
成分清楚 o还有 xs h 的大类成分不清楚 ∀即使 xs h 的大类
成分清楚 o但究竟含有哪些单体成分 !它们之间组成关系如
何 !作用机理如何等问题都不清楚l o更应包括 / 不粗 !不黑0
的基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化学药k既包括未经修饰中草药有
效成分及其制剂 o也包括经过修饰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制
剂 o甚至以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半合成药
物也不应被拒之门外l ∀ /不粗 !不黑0的中药是中药创新与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 !新境界 ∀正如基因 !基因组
学等新概念 !新知识 o传统西医学教科书中是没有的 o现在很
自然地被纳入现代医学k西医l范畴之中 ∀同样 o中医药学也
不应拒绝新的东西 o要及时吸纳新的东西 o否则中医药学永
远停留于传统 o难有真正的出路 ∀
2 关于中药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
2 q1 中药现代化的基本概念
目前中药现代化的定义不多 o有称中药科学化的 o也有
称中药现代科学化的 ∀目前比较权威的定义当属国家科技
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在联合制定的5中药科技现代化发
展战略6中的定义 }即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 !
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o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
程 ∀但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究竟是什么 ‚中医药的特色
和优势能否与现代科技结合 ‚如何结合 ‚这是很难明确回
答的问题 ∀
笔者认为 o中药现代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
础 o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 o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
#v{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究 !开发 !生产 !经营 !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 ∀同样 o这里的中
医药理论和经验是指广义的中医理论 o中医药理论和经验在
中药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既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指导 o也
包括基于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各种启示 !提示 !借鉴和参考 ∀
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包括 Š„° oŠ∞° oŠ° oŠ≤° oŠ  ° o
Š˜° oŠ≥° o贯穿于中药研究 !开发 !生产 !经营 !使用和管理
的各个环节 ∀中药现代化既包括行为 !过程 o也包括结果 ∀
2 q2 中药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目前中药现代化模式主要有 v种 }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的现代中药模式 ~二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的化学药模式
k包括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l ~三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
的植物药k洋中药l模式 ∀在中医药界 o普遍认为只有在中医
理论指导下并具备有传统中医药内涵的现代中药模式才是
真正的中药现代化模式 o化学药模式和植物药模式都不是中
药现代化 ∀人们不禁要问 o中药现代化的内涵和核心是什
么 ‚是医学理论体系还是物质基础 ‚是科技含量还是临床
疗效 ‚笔者认为也许都应包括 o但首先应是临床疗效 ∀因
此 o中药现代化的模式并不十分重要 o临床疗效是检验中药
现代化成功与否的最好标准 ∀将中药现代化模式分为现代
中药模式 !化学药模式和植物药模式 o实质上是/惟医学体系
论0 o夸大了中西医对立性 o对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的多元化
发展 !跳跃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 ∀
笔者认为 o实现中药现代化 o首先要作到思想观念的现
代化 ∀ /发展就是硬道理0 !/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0等
这些适合国情国是的宏论 o也应该同样适合我们抉择中医药
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也许 o化学药模式 !植物药模式
可能对中医理论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不大 o但其工艺先进 !
质量稳定可控 o疗效可靠 o有市场竞争力 o并成为国外发展传
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成功模式 o从某种意义上讲 o代表了医
药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o对整个中医药事业以及我国国民经济
发展有推进作用 ∀因此 o对于中药现代化模式的抉择 o我们
不仅要/古为今用0 o而且要/洋为中用0 o化学药和植物药模
式不应拒绝 o应该积极地吸纳进来 ∀中药现代化是建立在中
医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之上 o但也离不开包括西医在内的现代
科学技术的强大支持 ∀
2 q3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就是 }中药现代化k科学内涵建
设l和现代化中药k医药产业开发l ∀也就是要满足人民不断
增长和变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o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医药产业 o
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不少人士认为 o中药现代化的
目标就是国际化 ∀笔者认为中药产品走出国门 o走向世界 o
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o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o若作为近期
目标 o尚不现实 ∀中国国内的医药市场如此巨大 o面对入世
的挑战 o中药产品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 o能牢牢把握国内
医药市场并辐射到海外华人市场 o这就是了不起的胜利和成
功 ∀由于历史 !文化背景的差异 o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o国外特
别是西方国家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医药 o中医药不太可能驰骋
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即使有一天 o中药产品真的在美国
ƒ⁄„完全通过了 o但在浩瀚的 !波涛汹涌的国际医药市场搏
击 o很可能是沧海一黍或昙花一现 o缺少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现实目标应定位在 }能与0洋中药0
抗衡 o敢与国产化学合成药媲美 o能与生物制剂比肩 ~巩固和
扩大中药作为食品补充剂或保健品在海外非主流医药市场
的占有率 o同时逐步闯摸一条出击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通
道 ∀
再者 o美国 ƒ⁄„对化学药和生物制药是有很成熟的审
批制度和很丰富的审评经验 o但对植物药和中药则不然 o美
国5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6刚刚出笼 o他们对植物药和中药新
药的审评经验尚不及我国 ≥⁄„ ∀所以 o既不能把能否被
ƒ⁄„批准作为检验中药科学化现代化的标准 o也不能把能
否打入美国市场作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 ∀
2 q4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针对不同的环节 o中药现代化可采取不同的途径和对
策 ∀最主要的应该是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 !推进中药产业化
国际化 ∀下面 o笔者仅就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常常面临或常常
忽视的几个问题 o提出自己的看法 ∀
2 q4 q1 关于中药现代科学化
2 q4 q1 q1 中药药效物质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制约中药
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 o也一直是中药科研的热点和难点 ∀
任何一种中草药所含成分成百上千乃至上万 o更不用说中药
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了 ∀要想从中获取微量乃至微微量级的
有效物质 o无异于大海捞针 ∀虽然可采用活性示踪的化学分
离方式 o但工作量浩繁 o并且假阳性 !假阴性 !亦彼亦此等试
验结果让人难以定论有效物质 ∀可否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多
快好省地验证中药药效作用或筛选中药活性物质 ‚一是/去
伪存真0法筛选中药活性物质 }在肯定其药效的情况下 o可先
分离除去较易确定的无效k无活性l物质 o然后确定和除去可
能的有害k毒性l物质 o剩下的可能就是药效物质 ∀这与传统
的大海捞针式分离筛选活性物质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是/无
心插柳0法筛选或验证中药药效作用 }对正常健康动物进行
阶段性或长期给药 o即主要采取一般药理学试验和长期毒性
试验 o观测动物有无异常反应 o一些重要的或特殊的异常反
应可能是该中药的主要药效作用 o也是研究者可以深入研究
开发的药效作用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一个二类新药k有效部
位入药l的长期毒性试验时 o发现该药的新作用新适应症 o且
疗效颇佳 ∀ /无心插柳0 在国际医药研发中有很多成功的范
例 o这对多成分 !多作用 !多靶点的中药药效药理研究是值得
考虑和借鉴的 ∀
2 q4 q1 q2 中药提取 !分离 !分析共性技术平台 建立规范
化的中药提取 !分离 !分析共性技术平台 o是中药现代化的重
要基础 o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建立技术平台 o要防
止片面求新求异 o要注重科学性 !规范性 !合理性和实用性 ∀
#w{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要清楚地认识到 o高科技不一定带来高品质 o高品质不一定
产生高疗效 o高品质也不一定产生高效益 ∀
囿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技术平台本身的成熟性 o新技
术新方法在中药提取 !分离和分析的实际应用中进展缓慢 ∀
笔者认为 o在中药现代化中 o一方面不仅要积极采用新方法 !
新技术 !新工艺 o而且要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等基础研究 ~另一方面对简单易行的中药传统提取分离分
析技术实现规范化 !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和提升 o也是非常
必要的 o以保证制剂质量和临床疗效的稳定性 ∀
2 q4 q1 q3 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 在中药研制和审评中 o重
基础k药学 !药理 !毒理l轻临床的现象较普遍 o新药临床试验
的中心地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o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
更是稀有 ∀鉴于中医药的优势与劣势 o目前中药新药临床试
验普遍采用与西药并无二致的临床试验策略 o可能会抹杀中
医药治病的特色和优势 o损害中医药医疗地位和作用 ∀为了
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o中医药临床适应症定位及临床试
验方案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中医药长于对证治疗 o亦可对症
治疗 o但全能型的对病治疗已是不可能的了 ∀中药临床试验
治疗方案既可采取单独治疗 o更应考虑联合治疗k特别是与
西药联合l ~既可重在对抗治疗 o也可强化辅助治疗 ~既可采
取序贯治疗 o也可考虑替代治疗k中药替代西药l ∀中医药治
疗指数既要重视有效性 o也要重视安全性 ~既要考察近期效
果 o更应考察远期效果 ∀
中西复方新药研发应是中西医药结合最佳有效切合点
之一 o也可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遗憾的是 o新药审
批办法对中西复方新药要求较高 o许多人望而却步 o近年来
中西复方新药的研发几乎是一个空白 ∀
2 q4 q2 关于中药现代产业化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产业化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o设立一批
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o对中药现代化 !全面提升中药产
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目前存在着重产业化轻示范
性 !重硬件轻软件 !重市场轻生产 !重广告营销轻科研支持等
倾向 o甚至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 ∀
笔者认为 o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o一是要加大产业
化开发力度 o二是要突出示范性 !前瞻性 o二者缺一不可 ∀具
体来说 o一是要通过中药生产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o提
高生产效率 o保证工艺 !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二是要开展并
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研究 o以进一步夯实临床基础 o突出特
色和优势 o阐明作用机理 o了解不良反应 o建立和优化药物联
合治疗方案k中药2中药 ~中药2化学药 ~中药2生物制剂l ~三是
要加强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技术装备 o实现
工艺再优化 !质量再提高 !剂型系列化 ∀四是在中药研究 !开
发 !生产 !经营 !使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 o要全面制定和实
施 Š„° oŠ∞° oŠ° oŠ≤° oŠ  ° oŠ˜° oŠ≥°等各种标准和规
程 ∀
2 q4 q3 关于中药国际化
我国加入 • × ’ 后 o中医药国际化将面临着两个问题 }
一是如何让中医药真正走向世界 ~二是如何有效地应对/ 洋
中药0的冲击 ‚当今 o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的前景可谓喜忧
参半 ∀近年来美国 ƒ⁄„ 颁发的5植物药研究指南6为中药
k植物药l开绿灯 o欧盟新近修订出台的5欧洲传统药法论6却
为中药k植物药l亮黄灯 !红灯 ∀有鉴于此 o笔者认为 o抵御
/洋中药0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入侵0甚至比让中药走向世界
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 ∀如何保护民族医药工业 !实现中
医药可持续发展 o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o目前国内尚
未找到特别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
笔者认为 o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模式和目标多种多
样 o中医药进军国际市场的途径和策略也是多种多样 ∀一个
中药作为药品 o得到美国 ƒ⁄„的认证 o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的主流医药市场 o当然应是我们始终努力追求的目标 ~但同
时不要忘记中药作为食品补充剂进入全球市场特别是海外
华人市场可能是中药国际化的最便捷 !最有利的途径 ~更不
能忽视的是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广大东南亚
地区 o将可能是中医药走向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最佳的起跳
板 ∀
作为祖国医药宝库的精髓 o在应对/洋中药0大肆进口的
反击战中 o中医药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起到桥头堡 !
护身符和杀手锏的作用 o可用以制定中医药 !植物药国际技
术贸易措施 o营造一个缓冲地带 o为民族医药工业发展赢得
宝贵时间和空间 ∀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 一个标准 !一个法
规 !一个专利0 ∀具体来说 }
一是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中药质
量标准体系 ~
一是制定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不违反国际惯例的药品注
册管理办法 o有一定的/外严内松0的倾向 ~
一是申报好中医药及其相关产品的专利 o保护我国民族
医药知识产权 ∀
在制定相关标准和法规时 o可以通过突出中医药理论指
导或强化中医药学的科技文化内涵建设k包括处方依据 !用
药历史习惯和经验 !复方配伍关系 !药物相互作用 !中草药来
源道地性及其安全质量标准等l o这样做一方面将是基于保
护我国国民 !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o同时将有效地
缓冲洋中药的长驱直入 ~此外 o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洋人对
中医药的偏见 o使洋人对中医药理论变歧视为正视 o变被动
适应为主动适应 o有助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
播 ∀
3 结语
当今 o中医药现代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特
别是国家政府领导人和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青年中医药学
者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 o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宽松
活跃的社会 !学术和政策环境 ∀如在首届中医药青年科学家
论坛会上 o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教授着重指出 o中医药
#x{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现代化研究一定要解放思想 o不仅研究思路 !方法和手段要
多样化 o研究的成果和产品及其表现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o不
拘一格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教授也反复强
调 o中医药研究可以百家争鸣 o百花齐放 o并将中医药研究开
发的道路选择形象地比喻为人们欣赏音乐一样 o有的喜欢通
俗唱法 o有的喜欢民族唱法 o有的喜欢美声唱法 ∀中国工程
院院士王永炎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教授等著名中医
药学家一直鼓励和支持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无论在中医药
研究方面还是研究中医药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 o并
亲自发起或执导多项国家中医药科技重大创新计划 ∀
在此 o笔者建议 o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应从科研学术的角
度与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 o并结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与现时
的实际 o进一步解放思想 o创新和丰富中医理论 !中药和中药
现代化等一些系关全局的重要而敏感的中医药学术概念及
内涵 o这样不仅将有助于拓展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的空间 o而
且不至于使中医药研究及其相关或延伸成果特别是一些高
尖精的产品和成果旁落他门 o这样将使我们的中医药研究与
应用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o越走越亮堂 o
真正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
≈参考文献 
≈t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q现代汉语词典 q北
京 }商务图书馆 ot|{u qtw|{ q
≈u  高学敏 q中药学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usst qv q
≈v  雷载权 q中药学 q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ousst qt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论温胆汤之功效与主治
周叔平
k厦门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 中医系 o福建 厦门 vytssxl
温胆汤是临床运用非常频繁的方剂 o被广泛用于治疗胃
肠道 !心血管 !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 o临床多用出自5三因极
一病证方论6≈t 者 ∀就其功效和主治 o规划教材5方剂学6≈u 
云 }/理气化痰 o清胆和胃0 o/是为胆胃不和 o痰热内扰而设0 o
从前后文理分析 o此/清胆0当属清胆热之意 ∀但本人认为 o
温胆汤无论从药物组成 o还是从临床应用看 o当属热性 o其
言/清热0当须斟酌 o用于治疗/痰热内扰0 o与其名/温胆0亦
似有矛盾 o以下就此方的功效和主治谈谈看法 ∀
1 从方剂组成看成方后的功效
本方组成≈v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ky ªl o陈皮三两k|
ªl o茯苓一两半kx ªl o炙甘草一两kv ªl o生姜 x 片 o大枣 t
枚 ∀其中半夏在方中为君药 o其味辛性温 o具温燥特性 o用治
寒痰 !湿痰 o/本品长于治疗寒饮呕吐 o常与生姜同用0≈w  o/治
热痰 o当忌用或慎用0≈w  o5本经逢原6≈x 亦云 }/半夏同瓜蒌 !
黄芩治痰热0 ∀而橘皮/性味辛苦温 o若治呕吐而见痰热之象
者 o可配竹茹 !黄连等品0 o/内有实热者须慎用0≈w  ∀由此可
知半夏 !橘皮辛温治寒特性是不言而喻的 ∀再看方中生姜 o
味辛性温 o具温中温肺之功 o/ 若治热证呕吐 o可配竹茹 !黄
连0 o/对于阴虚内热及热盛之证忌用0≈w  ∀以上 v味药均忌
用 !慎用于热证 o其强烈之温性可见一斑 ∀再看大枣 o其味甘
性温 o常与生姜同用 o且/本品助湿生热 , ,痰热咳嗽均忌
≈收稿日期  ussu2sz2ty
≈通讯作者  ר¯ }ksx|uluxttsz{ ∞2°¤¬¯}¶³½«²∏ƒ ­¬±ª ¬¬¤±q
¬°∏q¨ §∏q¦±
服0≈w  o5本经逢原6也曾说/枣属土而有火0≈x  ∀方中甘草 !茯
苓虽均为甘平之品 o但如5用药心法6云 }/茯苓淡能利窍 o甘
以助阳 , ,味甘平补阳 o益脾逐水 o生津导气0≈y  ∀ 5用药法
象6引5本经逢原6言 }/甘草协和诸药 o使之不争 o热药得之缓
其热 o寒药得之缓其寒 o寒热相杂者 o用之得其平0≈x  ∀可见
甘平之苓甘之属或偏助阳 o或不偏不倚 ∀方中唯有竹茹 !枳
实为寒凉之品 o但其性也只是微寒而已 ∀竹茹味甘而性微
寒 o有清化痰热作用 o而治痰热时亦须与黄芩 !瓜蒌或黄连配
用 o方能成其功 o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枳实味苦辛性微
寒 o在方中起行气消积作用 ∀用治热证 o如里热实证 !湿热积
滞证等 o亦须与大黄 !黄芩 !黄连相配 o如承气汤 ∀由此可见
方中用药共 {味 o寒温之比为 u比 w o从药味上看温药为多 ∀
再从药物用量比例看 o竹茹 !枳实各为 y ªo温药半夏 y
ªo陈皮 | ªo生姜 x片 o大枣 t枚 o甘平之茯苓 x ªo甘草 v ª∀
故从用量上看 o温药也占了绝对优势 ∀由此想到寒温并用之
麻杏石甘汤 o为了使全方辛凉大于辛热 o而能辛凉宣泄 o清肺
平喘 o以治肺热咳喘证 o石膏虽为大寒之品 o也得三倍或五倍
于辛温之麻黄 o方不失辛凉之性 ∀故必须寒药量大于温药剂
量 o方能显示出方剂之寒性 ∀可见 o温胆汤中虽有寒性k只是
微寒而已l之竹茹 !枳实可清化痰热 !下气消痰 o但毕竟温药
剂量大于彼 o故全方已失寒凉之性 o则难以达到清化痰热而
治痰热内扰证之理想功效 ∀
2 /清胆0之正确理解 o应从5内经6之说
5内经6云 /胆者 o中精之府0 o/胆者 o中正之官 o决断出
焉 ∀0≈z 胆为奇恒之府 o不同于它腑之泻而不藏 o以通畅为顺 o
#y{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