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iological Effect of Seed-coating in Carthamus tinctorins

红花种子包衣的生物效应研究



全 文 :红花种子包衣的生物效应研究
陈 君t o程惠珍t o丁万隆t o于 晶t o刘西莉u o牡丽丹u o张国珍u
kt q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o北京 tsss|w ~
ku q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o北京 tsss|wl
≈摘要  目的 }研究红花种子包衣的生物效应 ∀方法 }采用 ≥≤ƒt o≥≤ƒu种衣剂对 ≠ 2||和 uz|{t2||红花种
子进行 v种药种比的包衣 o室内调查包衣红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o田间调查出苗率 !苗期生长量及病虫害发生
情况 ∀结果 }红花种衣剂能显著提高红花的出苗率 !苗期生长量 o同时有效控制红花生长前期蚜虫 !锈病和病毒病
的发生 ∀结论 }红花种子包衣生物效应明显 ∀
≈关键词  红花种子 ~包衣 ~生物效应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2sztw2sx
种衣剂k¶¨ §¨¦²¤·¬±ª¦«¨ °¬¦¤¯¶l技术是采用某
种方法将其他k非种子l材料包裹在种子上面的技
术 ∀这些非种子材料除包衣物质外 o可包含杀虫剂 !
杀菌剂 !复合肥料 !微量元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等≈t  o种子包衣是综合防治作物种传 !土传病害及
苗期地下 !地上部害虫的最简便 !经济有效手段之
一 o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u  ∀红花
Χαρτηαµ υστινχτοριυσ q又名草红花 o为菊科 t年生
或 u年生草本植物 o以干燥的花入药 o具活血通经 o
散瘀止痛 o宣毒透疹等功效≈v  ∀其种子富含食用价
值很高的红花油 o故在国外将其作为油料作物栽培 o
红花在我国有 usss多年的栽培历史 o其分布较广 o
以新疆 !甘肃 !宁夏种植面积较大 ∀据调查 o红花生
长过程中 o可遭受十几种病虫害的危害 o如红花指管
蚜 !红花锈病≈w 等 o如防治不当直接影响红花的产
量和质量 ∀研究表明 o红花锈病 Πυχχινια οαρτηαµι
≤§¨ 主要以种子和带病枯杆为主要侵染源≈x  o以往
多采用多菌灵浸种或粉锈宁拌种以控制锈病发生 o
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对红花生长前期病虫害进行控
制 o国内外还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采用低毒无公
害种衣剂对红花种子进行处理 o同时对种子包衣后
红花出苗 !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等进行生物效应研究 o
为种衣剂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
≈收稿日期  ussu2ts2us
≈通讯作者  ר¯ }kstslyu{||zvt ƒ¤¬}kstslyu{||zvt ∞2
°¤¬¯}­∏±½¬¦«¨ ± ƒ uyv q±¨ ·
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q1 材料
红花种子 Χ. τινχτοριυσk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黎
大爵研究员鉴定l uz|{t2||红花 ot|||年在宁夏
银川繁殖 o千粒重 vw ª~≠ 2|| 红花种子k无刺l
t|||年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花海农场繁殖 o千粒重
w{ ª∀
种衣剂 红花种衣剂 t号k以下简称 ≥≤ƒtl o主
要活性组分 }吡虫啉 !三唑酮 !多菌灵 !代森锰锌 !植
物生长调节剂等 ~红花种衣剂 u 号 k以下简称
≥≤ƒul o主要活性组分 }吡虫啉 !三唑醇 !多菌灵 !代
森锰锌 !病毒 „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o由中国农业大
学种衣剂研究中心提供 ∀
1 q2 方法
1 q2 q1 种子包衣 分别按药种比 tΒus otΒvs otΒws
的比例将 u批红花种子包衣 o不包衣红花种子为对
照 o包衣后 t §o进行发芽试验 ∀
1 q2 q2 发芽试验 用 {目r寸筛子筛出细纱 o置于
铁盘中 o在 tys ε 下灭菌 v ∗ w «后 o拌入 tz h的水 ∀
将拌好的沙子装入 us ¦°培养皿中 o把包衣后的红
花种子均匀摆放在沙子上 o每皿 xs粒 ov次重复 o加
盖保湿 o放入 ux ε 温箱中 tu «光照r黑暗交替下培
养 w §后做第 t次调查发芽数 o计算发芽势 ~z天后
调查发芽数 o计算发芽率 ∀
1 q2 q3 田间试验 试验地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
用植物研究所中药材原种场k北京l ∀早春土壤解冻
#wtz#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ª∏¶·oussv
后亩施腐熟积肥 t sss ®ªo深翻 ws ∗ xs ¦° o作长 x
°宽 u °的畦 o播种前 x §浇 t次透水 o整细耙平 o
每畦为 t个处理小区 o每处理重复 w次 ∀播种时间
为 usst年 v月 ty日 ~采用条播方式 o每畦种 v行 o
在畦面纵向开 x ∗ y ¦°的沟 o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o覆
土 o稍加镇压 ∀每小区内中间 t行播种相同处理的
红花种子 tss粒 o用于调查出苗率 ∀w月 x日k出苗
期l !w月 |日k全苗期l进行出苗率调查 ~x月 tt日
调查蚜虫发生株数量 ~w月 u{日调查苗期红花生长
量k株高 !叶片鲜重lx月 uw日 !y月 z日分别调查各
处理红花病毒病和锈病感病株数量 o统计蚜虫与病
害发生株率 ~y月 ut ∗ u{日 o每处理定 ts株 o收获
红花 o晾干后称重 ∀
2 结果与分析
2 q1 种子包衣对红花发芽 !出苗的影响 k表 tl
表 t 种子包衣对红花发芽 !出苗的影响 k北京l
红花种子

种衣剂

药种比

发芽势
r h
发芽势比对照
提高r h
发芽率
r h
发芽率比对照
提高r h
出苗率
r h
出苗率比对照
提高r h
≠ 2|| ≥≤ƒt t }us |x qv p v qv |y qy p u qs {t qv tw qu
≥≤ƒt tΒvs |{ qy s qs |{ qy s qs {u qz ty qu
≥≤ƒt tΒws |y qy p u qs |z qv p t qv {y qu ut qt
≥≤ƒu tΒus |y qs p u qy |{ qs p s qy z| qx tt qz
≥≤ƒu tΒvs |x qv p v qv |z qv p t qv {z qs uu qu
≥≤ƒu tΒws |{ qs p s qy |y qy p u qs {z qz uv qu
≤Ž |{ qy |{ qy zt qu
uz|{t2|| ≥≤ƒt t }us zy qs s qs zy qs p | qx x{ qu t{ qt
≥≤ƒt tΒvs z| qv w qv {s qz p v q| ys qx uu qz
≥≤ƒt tΒws zs qy s q{ zz qv p { qs x| qu us qt
≥≤ƒu tΒus z{ qs u qy {s qy p w qs zs qs wu qs
≥≤ƒu tΒvs zx qv p s q| zy qy p { q{ yy qs vv q|
≥≤ƒu tΒws zy qs s qs zy qs p | qx x{ qs tz qy
≤Ž zy qs {w qs w| qv
表 t显示 o不同种衣剂 !不同药种比的包衣红花
种子发芽势 !发芽率均等于或低于对照 o其中 o不同
种衣剂 !不同药种比的 ≠ 2||红花种子包衣后发芽
势和发芽率低于对照 ouz|{t2||红花种子发芽势略
高于对照 o发芽率低于对照 ∀说明 o在 ux ε 温度 tu
«光照r黑暗交替条件下 ou号种衣剂对红花种子的
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对发芽率 !发芽势及出苗率进行方差分析 o结果
表明只有出苗率有显著差异k表 u ov ow oxl ∀从田间
的出苗结果看 o包衣红花种子的出苗率明显高于对
照 o其中 ≠ 2||红花种子发芽率平均高于对照 t{ q
t h ouz|{t2|| 红花种子发芽率平均高于对照 ux q
z h o用 ≥≤ƒu 以 t }us 药种比包衣的红花种子
uz|{t2||出苗率最高达 zs qs h o高于对照 wu qs h ∀
田间调查时发现 o红花播种后有地下害虫危害 o种衣
剂中含有杀虫剂 o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 ∀
从表 v可知 o种衣剂 ≥≤ƒu药种比为 tΒws otΒvs
与 ≤Ž有极显著差异 ~从表 x看出种衣剂 ≥≤ƒu药种
比为 tΒus与 ≤Ž有极显著差异 o认为种衣剂 ≥≤ƒu
能提高红花种子 ≠ 2||及 uz|{t2||的出苗率 ∀
表 u 红花 ≠ 2||出苗率的方差分析
∆Φ ΣΣ ΜΣ Φ Φs .sx Φs .st
区组间 v |w qv| vt qwy s qyy v qty x qs|
处理间 y z|w qx tvu qwu u qz|tl u qyy w qst
误差 t{ {xy qvy wz qx{
总变异 uz tzwx qux
注 }tl显著差异
表 v 红花 ≠ 2||出苗率的新复极差测验
种衣剂 药种比 平均
差异显著性
x h t h
≥≤ƒu tΒws {z qzs ¤ „
≥≤ƒu tΒvs {z qss ¤ „
≥≤ƒt tΒws {y qus ¤ „…
≥≤ƒt tΒvs {u qzx ¤ „…
≥≤ƒt tΒus {t qux ¤¥ „…
≥≤ƒu tΒus z| qxs ¤¥ „…
≤Ž zt qus ¥ …
#xtz#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ª∏¶·oussv
表 w 红花 uz|{t2||出苗率的方差分析
∆Φ ΣΣ ΜΣ Φ Φs .sx Φs qst
区组间 v uyv q{u {z q|w t q|y v qty x qs|
处理间 y tsvy q{y tzu q{t v q{xul u qyy w qst
误差 t{ {sz qwv ww q{y
总变异 uz xy{y qy{
注 }ul显著差异
表 x 红花 uz|{t2||出苗率的新复极差测验
种衣剂 药种比 平均
差异显著性
x h t h
≥≤ƒu tΒus zs qs ¤ „
≥≤ƒu tΒvs yy qs ¤¥ „…
≥≤ƒt tΒvs ys qx ¤¥ „…
≥≤ƒt tΒws x| qu ¥ „…
≥≤ƒt tΒus x{ qu ¥ „…
≥≤ƒu tΒws x{ qs ¥ „…
≤Ž w| qv ¥ …
2 q2 种子包衣对红花生长的影响 k表 yl
对表 y中的鲜重 !株高和花重进行方差分析 o结
果表明种质之间有显著差异 o而种衣剂及药种比之
间差异不显著 ∀表 y显示 种子包衣对红花苗期生
长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o尤其对红花 uz|{t2||生长
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o用 ≥≤ƒu以 tΒus药种比包
衣的 uz|{t2||红花种子植株鲜重 !株高最高 o分别
比对照提高 vy q{ h和 uy q{ h ∀从调查的红花单株
重量看 ou 种种衣剂对红花的增重效果不同 o≥≤ƒu
各种药种比的增重效果明显优于 ≥≤ƒt o其中 ≥≤ƒu
以 tΒvs药种比包衣的 ≠ 2||红花单株重比对照提
高 ux qy h ∀ ≥≤ƒt包衣的 u种红花 y个药种比处理
中 o只有 t个处理k药种比 tΒusl对花产量有增重作
用 o其他均等于或明显低于对照 ∀
2 q3 种子包衣对红花苗期病虫害的影响k表 zl
表 z显示 o红花种子包衣对红花苗期蚜虫 !病毒
病 !锈病的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 ∀对表 z
中蚜虫数 !病毒数和锈病数进行方差分析只有红花
种质之间有显著差异 ∀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ƒuk平
均防治效果 ws qw h l明显高于 ≥≤ƒtk平均防治效果
tx qv h l o蚜虫发生率 uz|{t2||红花k平均 tt qz h l
高于 ≠ 2||红花k平均 z qz h l o包衣后的防治效果
uz|{t2||红花比 ≠ 2||红花明显 ~病毒病的发生率
≠ 2||k平均 v{ qu h l明显高于 uz|{t2||红花k平均
v qs h l ou种种衣剂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均明显高
于对照 o对红花 uz|{t2||的防治效果优于 ≠ 2|| ~
红花锈病的发生率 ≠ 2||k平均 tz qt h l明显高于
uz|{t2||红花k平均 t qu h l ou种种衣剂对锈病的
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 ∀可以看出 uz|{t2||红
花在北京地区种植其发病程度低于 ≠ 2||红花 o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
表 y 种子包衣对红花生长的影响 k 北京 l
红花种子

种衣剂

药种比

平均鲜重
ªr株
鲜重比对照
提高r h
平均株高tl
r¦°
株高比对照
提高r h
平均花重
ªr株
花重比对照
提高r h
≠ 2|| ≥≤ƒt tΒus | qsx y qx tv qt { qx t qsy tz q{
≥≤ƒt tΒvs | qwx tt qu tw qs tu q| s q|s s qs
≥≤ƒt tΒws { qzz v qu tu q{ v qu s qzy p tx qy
≥≤ƒu tΒus | qss x q| tv qv z qv t qsy tz q{
≥≤ƒu tΒvs z q{u p { qs tu qx s q{ t qtv ux qy
≥≤ƒu tΒws { qws p t qu tu qt p u qw s q{s p tt qt
≤Ž { qxs tu qw s q|s
uz|{t2|| ≥≤ƒt t }us x qxz tz qv tt qu tx qx t qvy s qs
≥≤ƒt tΒvs w q|z w qy ts qx { qu t qvv p u qu
≥≤ƒt tΒws x q|s uw qu tt qw tz qx t qsv p uy qx
≥≤ƒu tΒus y qxs vy q{ tu qv uy q{ t qvy s qs
≥≤ƒu tΒvs x q|x ux qv tt qs tv qw t qys tz qy
≥≤ƒu tΒws x qvs tt qy ts q{ tt qv t qvu u q|
≤Ž w qzx | qz t qvy
注 }tl为每株最长叶片的平均值
#ytz#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ª∏¶·oussv
表 z 种子包衣对红花苗期病虫害的影响 k北京 l
红花种子

种衣剂

药种比

蚜株率
r h
蚜虫防治效果
h
病毒病株率
r h
病毒防治效果
r h
锈病病株率
r h
锈病防治效果
r h
≠ 2|| ≥≤ƒt tΒus ts qs tw qx vu qt vy qu tt qw yt qs
≥≤ƒt tΒvs tt qt x qt vx qs vs qw | qv y{ qu
≥≤ƒt tΒws tt qt x qt wv qx tv qx ts qs yx q{
≥≤ƒu tΒus tt qt x qt vy qw uz qy uu qt uw qv
≥≤ƒu tΒvs x qs xz qv v| qu uu qt vw qt p ty q{
≥≤ƒu tΒws z qt v| qv wu q{ tw q| tx qz wy qu
≤Ž tt qz xs qv u| qu
uz|{t2|| ≥≤ƒt tΒus tz qy us qs t qx {v qs t qx {z qu
≥≤ƒt tΒvs tz q| t{ qy v qy x| qt s qs tss qs
≥≤ƒt tΒws tx qz u{ qy u q{ y{ qu s qz |w qs
≥≤ƒu tΒus tt qt w| qx w qv xt qt s qs tss qs
≥≤ƒu tΒvs tt qt w| qx v qx ys qu s qs tss qs
≥≤ƒu tΒws tu q| wt qw u qt zy qt x qs xz qv
≤Ž uu qs { q{ tt qz
3 结论与讨论
3 q1 利用种衣剂技术防治药用植物苗期病虫害 !
促进药材生长是中药材种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本
研究采用红花种衣剂包衣红花种子 o试验结果表明
种衣剂能显著提高红花的出苗率 !苗期生长量 o同时
有效控制红花生长前期蚜虫 !锈病和病毒病的发生 o
具有明显的生物效应 ∀
3 q2 试验所用的红花种衣剂选用中低毒 !内吸性
杀虫剂 !杀菌剂及其他活性组分配方 o对中药材生产
不会造成农药污染 o属无公害农药产品 o符合中药材
规范化生产的要求 ∀研究结果表明 o红花种衣剂
≥≤ƒu的综合效果优于 ≥≤ƒt ∀
3 q3 红花在我国分布广 o种质资源丰富 o不同地
区 !不同类型的红花其生长特性 !抗病虫能力及种子
带菌情况均不相同 ∀本试验选用的两种红花分别由
不同地区引种 o田间调查结果显示 o相同的种衣剂和
药种比包衣 ou种红花在生长量上明显不同 o病虫害
的发生率也明显不同 o总体看 o引自玉门的 ≠ 2||
红花生长量大 o易感病毒病和锈病 ~引自中科院植物
所的 uz|{t2||红花生长量较小 o对蚜虫较敏感 o病
毒病和锈病的发病率较低 o因此 o红花生产应将不同
引种地和种质类型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考虑 ∀
3 q4 本试验选用的种衣剂中所含低毒性杀虫杀菌
剂残效期最长为 ys §o其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仅限
于红花生长前期 o种衣剂对红花花或红花油中有效
成分是否有影响 o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t  俞旭平 q种衣剂处理对桔梗种子田间发芽率的影响 q中国中药
杂志 ousst ouxkzl }w|x q
≈u  杨金朝 q种衣剂实用技术问答 q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o
t||z q
≈v  中国药材公司 q中国常用中药材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x q
≈w  开伊沙尔#苏来曼 o贾晓光 q红花品种抗锈病初步研究 q中药材 o
t||{ outktul }x|z q
≈x  李隆云 o周裕书 q近年来红花栽培育种研究概况 q中草药 ot||s o
utkzl }wt q
Βιολογιχαλ Εφφεχτ οφ Σεεδ2χοατινγ ιν Χαρτηαµ υστινχτορινσ
≤ ‹∞‘∏±t o≤ ‹∞‘Š ‹∏¬2½«¨ ±t o ⁄Œ‘Š • ¤±2¯ ²±ªt o ≠ ˜ ¬±ªt oŒ˜ ÷¬2¯¬u o  ˜ ¬2§¤±u o«„‘Š Š∏²2½«¨ ±u
kt qŒ±¶·¬·∏·¨ ²©  §¨¬¦¬±¤¯ °¯ ¤±·⁄¨ √¨¯²³° ±¨·o≤«¬±¨ ¶¨ „¦¤§¨ °¼ ²©  §¨¬¦¤¯ ≥¦¬¨±¨ ¶
¤±§° ®¨¬±ª ˜±¬²±  §¨¬¦¤¯ ≤²¯¯¨ ª¨ o …¨ ¬­¬±ª tsss|w o≤«¬±¤~
u q≤²¯¯¨ ª¨ ²© °¯ ¤±·°µ²¦·¨¦·¬²± o≤«¬±¤ „ªµ¬¦∏¯·∏µ¤¯ ˜±¬√ µ¨¶¬·¼ o …¨ ¬­¬±ª tsss|w o≤«¬±¤l
#ztz#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ª∏¶·oussv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ײ¶·∏§¼·«¨ …¬²¯²ª¬¦¤¯ ©¨©¨ ¦·²©¶¨ §¨2¦²¤·¬±ª¬± Χαρτηαµ υστινχτορινσ. Μετηοδ : × º² ®¬±§¶²©¶¨ §¨¦²¤·2
¬±ª¦«¨ °¬¦¤¯¶≥≤ƒt ¤±§≥≤ƒu º µ¨¨ ∏¶¨§¬± ·«¬¶ ¬¨³¨µ¬° ±¨·q·«¨ ¶¨ §¨ ≠ 2|| ¤±§uz|{t2|| º µ¨¨ ¦²¤·¨§¥¼ ·«µ¨¨ ®¬±§¶²©µ¤·¬² ²©
¶¨ §¨¦²¤·¬±ª¦«¨ °¬¦¤¯¶·²¶¨ §¨qŒ·º¤¶¬±√ ¶¨·¬ª¤·¨§·«¤··«¨ ª¨µ°¬±¤·¬²± ±¨¨ µª¼ ¤±§ª¨µ°¬±¤·¬²± ³¨µ¦¨±·¤ª¨ ¬±·«¨ µ²²° ¤±§·«¨ ¨° µ¨2
ª¨ ±¦¨ µ¤·¨ o¶¨ §¨¯¬±ª¶·¤ª¨ ªµ²º¬±ªo³¨¶·¬±·«¨ ©¬¨ §¯q Ρεσυλτ : ≥¨¨ §²¤·¬±ª¦¤±¬°³µ²√¨·«¨ ¨° µ¨ª¨ ±¦¨ µ¤·¨ ¤±§¶¨ §¨¯¬±ª¶·¤ª¨ ªµ²º¬±ªo¬·
¤¯¶²¦¤± ©¨©¨ ¦·¬√¨¯¼ ¦²±·µ²¯ ¤³«¬§oµ∏¶·¤±§√¬µ²¶¬¶§∏µ¬±ª·«¨ ªµ²º¬±ª³¨µ¬²§¬± Χ. τινχτορινσqΧονχλυσιον : ¶¨ §¨¦²¤·¬±ª«¤¶¶¬ª±¬©¬¦¤±·
¥¬²¯²ª¬¦¤¯ ©¨©¨ ¦·¬± Χ. τινχτορινσq
[ Κεψ ωορδσ] Χαρτηαµ υστινχτορινσ~¶¨ §¨¦²¤·¬±ª~¥¬²¯²ª¬¦¤¯ ©¨©¨ ¦·
≈责任编辑 袁桂京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和质量分析
吴 卫t o郑有良t o马 勇v o杨瑞武u o钟锦西t o任方伟v o刘天成v
kt q四川农业大学 农学院 o四川 雅安 yuxstw ~
u q四川农业大学基础部 o四川 雅安 yuxstw ~
v q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o四川 雅安 yuxsssl
≈摘要  目的 }研究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以及不同时期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等变化规律 o为鱼腥草适时采收 !新
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方法 }田间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 o定期取样测定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单位面积地上部分鲜重 o
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鱼腥草不同居群产量差异极显著 o不同居群甲基正壬酮含量和单位
面积甲基正壬酮总量变化趋势也不同 ∀结论 }邛崃和望渔野生居群综合性状较好 o具推广应用价值 ∀
≈关键词  鱼腥草 ~产量 ~质量 ~品种 ~甲基正壬酮
≈中图分类号  • u{u q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2szt{2sw
鱼腥草 Ηουττυψνια χορδατα ׫∏±¥q药蔬兼用 o
具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等功能 o为极具开
发前景的野生资源之一 ∀鱼腥草主要分布于亚洲东
部和东南部 o我国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常见 o
四川为其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 o随着需求的不断增
加 o人们逐渐将其野生变为家种 o大面积生产急需优
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本文在对鱼腥草资源进行初
步筛选的基础上 o将来自不同地区的野生和栽培鱼
腥草居群进行栽培比较试验 o探讨不同鱼腥草居群
的产量和质量差异 o旨在筛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系 o并
探索其主要药用成分变化规律 o为鱼腥草新品种选
育 !适时采收提供依据 ∀
≈收稿日期  ussu2sw2st
≈基金项目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 o四川省教育厅重点
项目
≈通讯作者  ר¯ }ks{vxlu{{uvvy ƒ¤¬}ks{vxlu{{uvvy ∞2
°¤¬¯}¨ º∏º ¬¨ƒ tyv q±¨ ·
1 材料和方法
1 q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经四川农业大学植物教研室杨瑞武博
士鉴定均为鱼腥草 Η . χορδατα o共有 x个不同居
群 o均来自四川省 ∀其中 ov个野生居群分别来自邛
崃 !雅安严桥和雅安望渔 ou个栽培居群分别来自眉
山和芦山 ∀
1 q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严桥镇许桥村进
行 ∀种植地为紫潮田 o³‹y qu| !有机质 t qzut h !碱
解氮 tvx qvw °ª#®ªp t !速效磷 vy q|w °ª#®ªp t !速
效钾 ttw q|y °ª#®ªp t ∀试验采用拉丁方设计 o小区
面积 tx qu °ukw ° ≅ v q{ °l o每小区用种量 y qzx
®ª∀于 usss年 tt月 y日播种 o按 vs sss ®ª#«°p u
左右施入有机肥作底肥 o播种时每小区再施入过磷
酸钙 s qvv{ ®ª!硫酸钾 s qwx ®ªos quux ®ª尿素全作
追肥分 v次兑人畜粪水施入 o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 ∀
x次重复中 ov次用于收获时小区测产k遇连续阴雨 o
#{tz#
第 u{卷第 {期
ussv年 {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Œ¶¶∏¨ {
„∏ª∏¶·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