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ssolu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hyto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mixture of Radix Paeoiae Alba and Radix Glycyrrhizae with different ratios

白芍甘草配伍中不同成分群的溶出关系及识别研究



全 文 :白芍甘草配伍中不同成分群的溶出关系及识别研究
邹华彬 t3 o杜爱琴 t o夏瑛瑛 u o袁久荣 u
kt1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k东校区 lo山东济南 uxstss~ u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o山东济南 uxsstwl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中不同极性区间成分的溶出关系及不同成分群的识别 ∀方法 }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
提取不同配伍的白芍 !甘草 o分析了提取物的紫外指纹图谱吸收峰的绝对及相对吸光度值 ∀结果 }不同成分群之间
的溶出关系不同 o有些成分群之间存在协同溶出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可以识别提取物中不同的成分群 ∀结论 }中
药中不同成分群的溶出过程不同 ∀
≈关键词   中药 ~配伍 ~成分群 ~协同溶出 ~识别 ~溶出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 u{w1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ut2tzzy2sx
≈收稿日期   ussx2sv2uy
≈通讯作者   3 邹华彬 oר¯}ksxvtl{{xyy|z{o ƒ¤¬}ksxvtl
{{xywwywo∞2°¤¬¯}«∏¤¥¬±½²∏ƒ «²·°¤¬¯1¦²°
目前关于中药成分的提取 o主要是研究如何达
到最大提取率 ≈tou  o溶剂提取动力学主要研究提取
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  ∀中药材成分与中药材的
组织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结合状态 ∀这些物理化学作
用和组织的空隙分布都会直接影响其提取率 ∀因而
即使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o也会导致提取率的变化 ∀
实验发现 o不同粒度的药材在相同的提取条件下 o提
取率会有很大的变化 o粒度的大小对提取率有较大
的影响 ≈u  ∀即使同一粒度范围的药材 k单味或混合
药材 lo在平行实验中提取率也有较大的变化 o在有
些情况下 o增加提取时间不能明显改变提取率 ∀这
对中药质量控制带来极大的影响 ∀
本实验研究了在达到稳定提取率的条件下 o超
声提取复方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关系 ∀
1 仪器与材料
zys≤• ×双通道紫外分光光度仪 k上海分析仪
器厂 loŽ± p uxs∞超声清洗仪 otrt万分析天平 ~无
水乙醇 k„• lo氯仿 k„• lo二次蒸馏水 ~乌拉尔种植
甘草 kussu年 ts月采自内蒙古阿拉善盟额吉那旗
赛苏木 lo白芍 kusst年 tt月购于济南建联药店 l∀
2 方法与结果
211 紫外指纹图谱测试液制备及指纹图谱测定
将药材粉末过 {s目筛 o按设定配伍 o精密称取在 zs
ε 烘干 u «的白芍甘草粉末 s1xss ªo平行 v份 o置
于具塞 xs °锥形瓶中 o精密加入 us1ss °氯仿 o
超声提取 t «o过滤 o用氯仿洗涤 o收集洗涤液 o定
容至 ux1ss °o作为待测液 ∀挥干样品所带氯仿 o
加入 us1ss °无水乙醇 o超声提取 t «o过滤 !洗涤
得 ux1ss °无水乙醇提取液 ∀水提取液方法同 ∀
氯仿测定原液或稀释 t ∗ u倍 o无水乙醇提取液稀释
x倍 o水提取液稀释 ts倍 k使吸收度 Α  u或接近
ulo v次平行测定液稀释倍数相同 ∀以对应的溶剂
为参比溶液进行紫外指纹图谱测定 ∀测定波长 t|s
∗ wss ±°o狭缝 t1s ±°o采样间隔 s1u ±°∀
212 最佳提取时间 根据紫外指纹图谱测试液制
备方法 o研究了白芍 Β甘草 € tΒt粉末混合物不同
极性区间成分的最佳提取时间 o结果见表 t∀
表 t 白芍甘草粉末混合物氯仿 !无水乙醇和
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时间
提取时间
r°¬±
吸光度 Α
uwu ±°tl utz ±°ul uy| ±°vl
vs s1{ty
wx t1v|x t1tus s1vzx
ys t1xwy t1wwz s1wwx
zx t1z{s t1xtv s1w{s
注 }tl氯仿提取物 ~ul无水乙醇提取物 ~vl水提取物
结果表明 o当提取时间大于 t «o无水乙醇 !水
提物 Α值基本不变 o可以确定最佳提取时间是 t «∀
氯仿提取物的 Α值在 wx ∗ zx °¬±基本呈一个缓慢
升高的平台 o变化不大 o故选择 t «作为提取时间 ∀
213 建立分析方法 作者建立了以下 w种参数 o结
合数理统计方法 ≈w 对白芍甘草配伍中不同成分群
的溶出关系及识别进行研究 ∀
Αµ}相对吸光度 o即某一波长吸光度与参考波长
吸光度比值 ∀
#y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u∃Α°¤¬ rkΑ°¬± n Α°¤¬l}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
平行测量中绝对吸光度最大变化率 ∀
∃Α°¤¬ € Α°¤¬ p Α°¬± }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行测量中
绝对吸光度最大变化值 ∀
Α°¤¬}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行测量中绝对吸光度最
大值 ∀
Α°¬± }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行测量中绝对吸光度最
小值 ∀
u∃Αµ°¤¬ rΑµ°¬± n Αµ°¤¬}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
行测量中相对吸光度最大变化率 ∀
∃Αµ°¤¬ € Αµ°¤¬ p Αµ°¬± }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行测量中
相对吸光度最大变化值 ∀
Αµ°¤¬}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行测量中相对吸光度最
大值 ∀
Αµ°¬± }每一白芍甘草配伍 v次平行测量中相对吸光度最
小值 ∀
Ρ € ≈u∃Α°¤¬ rkΑ°¬± n Α°¤¬l  r ≈u∃Αµ°¤¬ rkΑµ°¬± n
Αµ°¤¬l }某一波长吸收峰最大绝对吸光度变化率与
其最大相对吸光度变化率的比值 ∀
214 白芍甘草配伍无水乙醇 !氯仿及水提取物紫外
吸收峰绝对及相对吸光度变化规律分析
白芍甘草配伍无水乙醇提取物紫外吸收峰绝对
及相对吸光度分析见表 u∀
表 u 白芍甘草配伍无水乙醇提取物紫外吸收峰 Α, Αµ分析
样品
Α/Αµ u∃Α°¤¬ rkΑ°¬± nΑ°¤¬l u∃Αµ°¬± rkΑµ°¬± nΑµ°¬±l Ρ rh
utz1u ±° uzv1w ±° vs|1uv ±° utz1u ±° vs|1u ±° utz1u ±° vs|1u±° utz1u ±° vs|1u ±°
tΒs u1wvzru1xx s1|xyrt s1su{ s1uwu tt1y
u1wszru1xw s1|wzrt
u1xwxru1ss t1uzsrt
t1xsΒs1xs t1ytsru1tt s1zywrt s1w|vrs1yx s1wzt s1ss s1ty| s1yyv u{u
t1ttzru1vt s1w{vrt s1vtwrs1yx
t1{txrt1|x s1|vurt s1ysxrs1yx
t1usΒs1{s u1u|sru1ts t1s|srt s1y|wrs1yw s1txs s1svt s1txw s1uzw |z1w {{w
t1|ztru1wx s1{swrt s1xuzrs1yy
u1s|tru1tz s1|yurt s1yutrs1yx
t1tsΒs1|s t1|y|ru1ss s1|{trt s1xsyrs1yx s1t|w s1stx s1t{z s1v|t tsw u yts
t1zu{ru1uu s1zzzrt s1zxurs1yy
u1s||rt1{w t1twsrt
t1sxΒs1|x t1ytzru1xx s1yvxrt s1wtxrs1yx s1t{z s1stx s1tsv s1vst t{u u sts
t1|uyru1v{ s1{tsrt s1xvurs1yy
t1|xsru1vs s1{w|rt s1xyurs1yy
t1ssΒt1ss u1suxru1t{ s1|vtrt s1yttrs1yy s1stu s1ss s1swt s1sxu u|1v
u1sstru1uy s1{{wrt s1x{srs1yy
u1stzru1tz s1|svrt s1x||rs1yy
s1|xΒt1sx u1uxtru1uz s1||urt s1yw|rs1yx s1sv| s1ss s1sx{ s1sxs yz1u
u1t|sru1vt s1|xsrt s1y{urs1yx
u1uuzru1t{ t1swxrt s1y{urs1yx
s1|sΒt1ts u1tx{ru1ut s1|zxrt s1yu{rs1yw s1tts s1svt s1uy{ s1u{t wt1s |sy
u1wtsrt1{| t1uzzrt s1{vvrs1yx
u1vtzru1s| t1tsyrt s1zuxrs1yy
s1{sΒt1us u1txtru1u| s1|wsrt s1yturs1yx s1sxu s1stx s1tsy s1tzz w|1s t t{s
u1tyzru1t{ s1||vrt s1yxvrs1yy
u1uyyru1sy t1tsurt s1zvtrs1yy
s1xsΒt1xs u1suxrt1{w t1s||rt s1zvyrs1yz s1swv s1stx s1syx s1s|z yy1u ywz
u1sssrt1|u t1sw|rt s1ztsrs1y{
u1s{{rt1{s t1txzrt s1z{urs1y{
sΒt u1wttrt1|y t1uvsrt s1{usrs1yz s1su| s1stx s1szz s1tsu vz1z y{s
u1wv{rt1{z t1vsxrt s1{xyrs1yy
u1vy|ru1su t1tzxrt s1zzvrs1yy
平均值 s1tus s1stw s1tvw s1uv|
标准偏差 s1tvw s1stt s1szy s1t{|
#z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无水乙醇提取物有 v个吸收峰 o分别在 utz1uo
uzv1wovs|1u ±°∀在表 u中 o以 uzv1w ±°的吸收峰
为参考 k定义相对吸光度 Αµ€tl∀分析了白芍甘草
每种配伍无水乙醇提取物在 utz ±°的 v次测量绝
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 ΑµkΑutz /Αuzv l的最大变化
率 ∀两者可以很好地反映每种配伍氯仿提取物 v次
测量中绝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的最大变化程度 ∀
由表 u可见 o在 utz ±°处 ott种配伍绝对吸光度的
最大变化率平均值 sqtuso对应的标准偏差 sqtvw∀
相对吸光度的最大变化率平均值 sqtvwo对应的标
准偏差 sqszy∀对标准偏差进行 Φ检验 o结果表明
它们无显著性差异 kΦ € vqts  Φ表 € vqzuk双侧 lo
νt € tto νu € tto φt € tso φu € tso置信水平 |xh lo
由于绝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的最大变化率平均
值 !标准偏差都很大 o这表明每种配伍无水乙醇提取
物的绝对吸光度与相对吸光度具有同等显著的波动
性 ∀对 u种平均值进行 τ检验 kνt € νu € tto φ €
νt n νu p u € uso置信水平 |xh o τ € sq vsw  τ
sqsxous € uqs| lo结果表明他们无显著性差异 ∀绝对
吸光度与相对吸光度最大变化率的比值 Ρ在 ttq
yh ∗ u{uh之间 o相对吸光度与绝对吸光度的最大
变化率的平均值分别是 sqtvwosqtuso也说明无水
乙醇提取物绝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都具有较大的
波动性 ∀综合上述分析 o可以认为 uzv1woutz1u ±°
的 u个吸收峰对应的成分群不具有协同溶出关系 ∀
如果 u个吸收峰的 Αµ变化较大 o它们对应于不同的
成分群 ∀上述分析结果说明 o白芍甘草配伍无水乙
醇提取物在 utzouzv ±° u个吸收峰对应不同的成
分群 o它们之间没有协同溶出关系 ∀
分析了白芍甘草每种配伍无水乙醇提取物在
vs| ±°的 v次测量绝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 Αµ
kΑvs| / Αuzv l的最大变化率 ∀由表 u可见 o在 vs| ±°
处 ott种配伍绝对吸光度的最大变化率平均值
s1uv|o对应的标准偏差 s1t{|∀相对吸光度的最大
变化率平均值 s1stwo对应的标准偏差 s1stt∀对标
准偏差进行 Φ检验 o结果表明它们有显著性差异
kΦ € u|x1ut  Φ表 € v1zuk双侧 lo νt € tt, νu € tt,
φt € ts, φu € tso置信水平 |xh l∀对 u种平均值进
行 τχ检验 (νt € νu € tto置信水平 |xh oτ χ€ v1|w 
τχs1sx € u1uu{ lo结果表明它们有显著性差异 ∀ vs|
±°绝对吸光度与相对吸光度最大变化率的比值 Ρ
在 ywzh ∗ u ytsh o绝对吸光度的最大变化率的平
均值是 s1uv|o相对吸光度最大变化率的平均值仅
为 s1stwo标准偏差为 s1stto皆表明每种配伍无水
乙醇提取物的绝对吸光度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o而相
对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平行性 ∀综合上述分析 o可以
认为 uzv ±°和 vs| ±°的 u个吸收峰对应的成分群
具有稳定的协同溶出关系 ∀在表 u中 ott种白芍甘
草配伍无水乙醇提取物在 u个波长的相对吸光度的
平均值在 s1yx ∗ s1yzo变化较小 o且白芍无水乙醇
提取物在 vs| ±°没有吸收峰 o甘草在 uzvovs| ±°
有 u个吸收峰 o这表明 uzvovs| ±° u个吸收峰是不
同成分群的 u个吸收峰 ∀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 o在白芍甘草配伍无水乙醇
提取物中 o有 v个具有不同紫外吸收峰的成分群 o
utz ±°的吸收峰对应 t个成分群 ouzvovs| ±° u个
吸收峰对应 u个具有良好协同溶出关系的成分群 ∀
白芍甘草配伍氯仿提取物在 uwuouzs ±°有 u
个紫外吸收峰 o以 uwu ±°吸收峰为参考 k定义相对
吸光度 Αµ€tlo分析了白芍甘草每种配伍氯仿提取
物在 uzs ±°的 v次测量绝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
ΑµkΑuzs /Αuwu l的最大变化率 ∀采用建立方法进行分
析 o结果表明 uzsouwu ±°的 u个吸收峰对应不同的
成分群 o它们之间具有稳定的协同溶出关系 ∀
白芍甘草配伍水提取物有 w个吸收峰 o分别在
t|v1{yousx1ytouy{1wsovtu1vt ±°∀以 uy{1ws ±°
吸收峰为参考 k定义相对吸光度 Αµ€tl分析了白芍
甘草每种配伍水提取物在 t|v1{yousx1ytovtu1vt
±° v次测量绝对吸光度及相对吸光度 ΑµkΑt|v /
Αuy{ , Αusx /Αuy{ , Αvtu /Αuy{ l的最大变化率 ∀
分析结果表明 o在白芍甘草配伍水提取物中 o有
w个主要的具有不同紫外吸收峰的成分群 ot|vousxo
uy{ ±°是 v个没有协同溶出关系的成分群 ∀ vtu ±°
的成分群与 uy{ ±°的成分群具有良好协同溶出关
系 ∀ t|v ±°吸收峰对应的成分群具有良好的溶出平
行性 o其他 v个成分群不具有良好的溶出平行性 ∀
光谱指纹图谱是多种成分的叠加吸收光谱 o由
于不同成分群的溶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o使它们的
溶出具有较大的变化性 o从而导致叠加指纹图谱具
有较大的变化性 ∀作者的研究工作发现 ≈x2tt  o中药
指纹图谱的不稳定性是各类中药指纹图谱的重要特
征 o在严格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o同一份提取物的多次
测量 !同一份样品的平行提取物的测量 o一般无法得
到严格重复的指纹图谱 ∀这种不稳定性导致白芍甘
#{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草配伍 kt1tΒs1|sl的无水乙醇提取物在 vs| ±°的
吸收峰有缺失 ∀白芍甘草配伍的水提取物在 vtu
±°的吸收峰有多组缺失 ∀白芍 uuv ±°的吸收峰在
白芍甘草配伍中没有出现 ∀
3 结论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o白芍甘草配伍的氯仿 !无水
乙醇及水提物中 o有 |种不同的紫外吸收成分群 ∀
其中氯仿提取物中的 u种成分具有协同溶出关系 ~
无水乙醇提取物在 utzouzv ±°应有 u个吸收峰不
同的成分群 o它们之间没有协同溶出关系 ouzvovs|
±° u个吸收峰对应的 u个成分群具有良好协同溶
出关系 ~水提取物中 o有 w个主要的成分群 ot|vo
usxouy{ ±°对应的是 v个没有协同溶出关系的成
分群 ovtu ±°的成分群与 uy{ ±°的成分群具有良
好协同溶出关系 ∀
由上述结果可得结论 }≠在不同的提取溶剂中 o
中药的不同成分群在平行实验中绝对提取率一般具
有较大的变化 ∀ 中药中不同成分群之间有可能存
在协同溶出关系 o虽然每次平行实验的绝对提取率
有显著变化 o但存在协同溶出关系的成分群的相对
吸光度及相对提取率保持恒定不变 ∀ ≈ 一般来讲 o
极性大的溶剂由于溶胀作用强 o中药成分的绝对提
取率变化较小 ∀由上述结论可知 o中药中的不同成
分群具有不同的溶出过程 o在相同样品不同批次的
平行实验中 o每种成分群的溶出也表现出较大的波
动性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药组织结构中的
孔隙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因此造成不同成分
群的渗透动力学过程发生显著改变 ∀从绝对吸光度
看 o平行实验中氯仿提取物的绝对吸光度变化最大 o
无水乙醇提取物次之 o水提物的波动性最小 ∀这是
因为极性大的溶剂可以很好地渗入生物组织 o发生
较大的溶胀作用 o扩大了组织孔隙 o使得各种中药成
分的渗透溶出过程趋于一致 o绝对提取率变化较小 ∀
实验发现 o氯仿提取后的样品形态和提取前一致 o没
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o说明氯仿较难渗透到所试验药
材组织中 o溶胀能力差 o难以改变药材组织中原有孔
隙的大小 o不能使脂溶性成分群的溶出过程均匀一
致 o表现出成分群溶出过程差异较大 ∀
采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 o可以较好地确定中药
不同成分群的溶出关系 o同时可以识别中药中含有
的不同成分群 ∀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o研究改变中药成分溶出
过程的条件 o使每次实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o对于中
药质量控制和保证中成药生质量稳定 o具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t  李 化 1超声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作用 ≈ 1中药材 o
usstouwkwl}u||1
≈u  邹华彬 o吴 波 o杜爱琴 o等 1中药大黄中羟基蒽醌类成分
的分离 ≈ 1化学分析计量 o ussuo ttktl}tv1
≈v  储茂泉 o刘国杰 1中药提取过程动力学 ≈   1药学学报 o
ussuo vzkzl}xx|1
≈w  余松林 1医学统计学 ≈  1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 ussu}xs1
≈x  邹华彬 o袁久荣 1共有峰率和变异率双指标指纹图谱分析法
分析马甲三维 ‹°≤指纹图谱 ≈ 1世界科学技术 ) ) ) 中医
药现代化 o ussvo xkwl}vy1
≈y  邹华彬 o袁久荣 o袁 浩 1秘鲁产人参保健品 ‹°≤和四维
˜∂指纹图谱研究 ≈ 1中成药 o ussvo uxkwl}{{1
≈z  邹华彬 o袁久荣 o吕清涛 o等 1共有峰率和变异率双指标序列
法分析甘草紫外指纹图谱 ≈ 1中药材 o ussvo uyk|l}yux1
≈{  邹华彬 o袁久荣 o等 1甘草水提物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和
变异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 1中成药 o usswo uyktsl}zz|1
≈|  邹华彬 o袁久荣 o杜爱琴 o等 1甘草氯仿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
共有峰率和变异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 ≈ 1中国中药杂志 o
ussxo vsktl}ty1
≈ts  袁久荣 o岳春华 o邹华彬 o等 1丹皮紫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
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 ≈ 1世界科学技术 ) ) ) 中医药
现代化 o usswo ykyl}vt1
≈tt  ²∏‹ …o ≠∏¤± • o ⁄∏„ ± o ·¨¤¯1⁄∏¤¯2Œ±§¨ ¬¶¨ ∏´¨ ±¦¨ ¤±¤¯¼·2
¬¦¤¯ ° ·¨«²§©²µŒ• ©¬±ª¨ µ³µ¬±·¶³¨ ¦·µ¤²© ·¨«¤±²¯¬¦ ¬¨·µ¤¦·²©√¤µ¬2
²∏¶Š¼¯¦¼µµ«¬½¤¨ 𶵲²·¶³¨ ¦¬¨¶¦²°³²± ±¨·¶≈ 1„±¤¯ ¯¨·oussxo
v{ kzl} ttyz1
∆ ισσολυτιον ανδ διφφερεντιατιον οφ πηψτοχηεµ ιχαλχοµ πονεντσ φροµ
µ ιξτυρε οφ Ρ αδιξ Παεοιαε Αλβα ανδ Ρ αδιξ Γ λψχψρρηιζαε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ρατιοσ
’˜ ‹∏¤2¥¬±t o ⁄˜ „¬2´ ¬±t o ÷ Œ„ ≠¬±ª2¼¬±ªu o ≠ ˜„‘¬∏2µ²±ªu
(t. Σχηοολοφ Χηεµ ιστρψ ανδ Χηεµ ιχαλενγινεερινγ , Σηανδο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ϑιναν uxstss, Χηινα;
u. ΣχηοολοφΠηαρµ αχψ, Σηανδονγ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ϑιναν uxsstw, Χηινα)
#|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 ¶¨·¬ª¤·¨ §¬¶¶²¯∏·¬²± ³µ²³¨ µ·¬¨¶¤°²±ª§¬©©¨µ¨±·¦²°³²± ±¨·¶º¬·« √¤µ¬²∏¶³²¯¤µ¬·¬¨¶¤±§·² §¬¶·¬±2
ª∏¬¶«·«¨ ¶¨ ªµ²∏³¶©µ²° ¤¨¦«²·«¨ µq Μετηοδ : ˜ ·¯µ¤√¬²¯ ·¨©¬±ª¨ µ³µ¬±·¶³¨ ¦·µ¤k˜∂ ƒ°≥l ²©·«¨ ¦²°³²± ±¨·¶©µ²° …¤¬¶«¤²k• ¤§¬¬°¤¨ ²¬¤¨
„ ¥¯¤l ¤±§Š¤±¦¤²k• ¤§¬¬Š ¼¯¦¼µµ«¬½¤¨ l º¬·«√¤µ¬²∏¶³µ²³²µ·¬²±¶o ¬¨·µ¤¦·¨§º¬·«¦«¯²µ²©²µ°o ·¨«¤±²¯ ¤±§º¤·¨µ¶∏¦¦¨¶¶¬√¨¯¼o º µ¨¨ ²¥2
·¤¬± §¨q ׫¨ ¤±¤¯¼¶¬¶º¤¶³¨ µ©²µ° §¨²± ·«¨ ¤¥¶²¯∏·¨¤±§µ¨ ¤¯·¬√¨¤¥¶²µ³·¬²±¶²©³¨ ¤®¶¬± ˜∂ ƒ°≥q Ρ εσυλτ: ⁄¬¶¶²¯∏·¬²±¶¬± §¬©©¨µ¨±·µ¤·¨¶
¤±§¬± ¶¼± µ¨ª¼ ¤°²±ª¦«¨ °¬¦¤¯ ¦²°³²± ±¨·¶º µ¨¨ ²¥¶¨µ√ §¨o ¥¼ º«¬¦«§¬©©¨µ¨±·¦²°³²± ±¨·¶¦¤± ¥¨ §¬¶·¬±ª∏¬¶«¨ §q Χονχλυσιον: ⁄¬¶¶²¯∏2
·¬²± ®¬± ·¨¬¦¶¤±§³µ²¦¨¶¶¨¶²©·«¨ √¤µ¬²∏¶¦«¨ °¬¦¤¯ ¦²°³²± ±¨·¶©µ²° ° §¨¬¦¬±¤¯ «¨ µ¥¶¤µ¨ ²©ªµ¨¤·§¬©©¨µ¨±¦¨q
[ Κεψ ωορδσ] ·µ¤§¬·¬²±¤¯ ≤«¬± ¶¨¨ ° §¨¬¦¬± ~¨ ¦²°³¤·¬¥¬¯¬·¼~ ¦²°³²± ±¨·ªµ²∏³¶~ ¦²2¶²¯√¬±ª~ §¬¶·¬±ª∏¬¶«~ ¶²¯√¬±ª§¼±¤°¬¦³µ²¦¨2
§∏µ¨
≈责任编辑 鲍 雷  
≈收稿日期   ussx2tu2s|
≈通讯作者   3 陈大为 oר¯} ksuwluv|{yvsyo ∞2°¤¬¯} ¦§ºussu
ƒ ¶¬±¤1¦²°
缓冲盐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阿魏酸
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影响
陈宝玉 tou o秦 晶 t o陈大为 t3 o胡海洋 t o尹雅姝 t o罗轶凡 t o杨凯亮 t
kt1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院 o辽宁 沈阳 ttssty~
u1天津市轩宏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o天津 vssv{wl
≈摘要   目的 }研究缓冲盐对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其游离药物能力的影响 o并对阿魏酸脂质
体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 }采用缓冲盐 k‘¤u ‹ °’v 2‘¤‹u °’v l平衡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 o用高效液
相色谱检测药物含量 o计算包封率 ∀结果 }该法在 s1xy ∗ u1{ Λª# °pt线性关系良好 kρ€ s1||| ylo精密度小于
t1th ∀缓冲盐平衡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脂质体的吸附作用均有所降低 o且不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
能力 ∀其中 ‹ °⁄wxs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在 |z1uh ∗ tss1{h o平均回收率为 |{1th ∀结论 }缓冲盐可提高大孔
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能力 ∀
≈关键词   脂质体 ~包封率 ~大孔吸附树脂 ~阿魏酸
≈中图分类号   • u{w1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ut2tz{s2sw
近年来 o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 o凭借其优良的生
物相容性 o对组织 !细胞的靶向性以及提高药物的治
疗指数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愈来愈受到重
视 ≈t  ∀研究药物的包封率是评价脂质体质量的重
要指标 ∀目前常用于测定包封率的方法有柱色谱
法 !渗析法 !离心法等 ≈u  o但几种方法均存在一定局
限性 ∀本研究选用阿魏酸作为模型药物 o采用缓冲
盐平衡的大孔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 o得到了
较好的效果 ∀
1 材料与仪器
大孔吸附树脂 ‹°⁄wxso‹°⁄vssk河北沧州宝
恩化工有限公司 l~≤ p ts„高效液相色谱仪 k日本
岛津 l∀阿魏酸脂质体 k自制 l~乙腈 k色谱纯 o天津
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l~阿魏酸对照品 k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 o批号 szzv2|zs{l~紫外 2可见分光光
度计 ˜∂ p|tss~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方法与结果
21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11 色谱条件 ׫¨ µ°² ± ∏¨ ¶·‹¼³¨ µ¶¬¯× ’⁄≥u
色谱柱 kw1y °° ≅ txs °°ox Λ°l~流动相乙腈 2
s1sth冰醋酸 kusΒ{sl~流速 s1{ °# °¬±pt ~紫外
检测波长 vtt ±°o柱温 ux ε ∀色谱图见图 t∀
211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阿魏酸对照品
t1w °ªo蒸馏水定容至 xs °量瓶 o得 s1su{ °ª#
°pt储备液待用 ∀分别精密移取储备液 s1uos1wo

#s{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