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ibosomal DNA ITS sequence analyses of Pinellia ternata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 in China

我国不同地区半夏rDNA序列分析



全 文 :我国不同地区半夏 µ⁄‘„序列分析
张君毅 t o郭巧生 t3 o吴丽伟 t o杭悦宇 u
kt1南京农业大学 中药材研究所 o江苏 南京 utss|x~
u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 o江苏 南京 utsstwl
≈摘要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半夏核糖体 Œ×≥碱基序列差异及其与其地理分布和外部形态的相关性 ∀方
法 }运用 °≤• 法对半夏 Œ×≥t2x1{≥2Œ×≥u序列扩增后直接测序 o用软件 ≤˜≥ו „t1{v和  ∞Š„ v1t分析测序结
果 ∀结果 }得到我国半夏主要的 ty个居群 t{个样本 µ⁄‘„中的 Œ×≥和 x1{≥ µ⁄‘„完全序列 ∀ Œ×≥tox1{≥和 Œ×≥u
序列长度分别为 uzyotyuouwy ¥³∀ Œ×≥u碱基频率差异显著 oŒ×≥t较为保守 ∀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
发生树 ∀结论 }半夏 µ⁄‘„变异与其地理分布相关 o与其外部形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半夏 ~ µ⁄‘„~ Œ×≥~鉴别 ~珠芽
≈中图分类号   ≥ xy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ut2tzy{2sx
≈收稿日期   ussy2sy2us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kvsszs|uul~江苏
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k前期预研 lk…Žussxusyl
≈通讯作者   3 郭巧生 oר¯} ksuxl{wv|x|{so ∞2°¤¬¯} ª´ ¶ƒ
«¨ µ¥¶·¬° ¶¨1¦²°
半夏 Πινελλια τερνατα k׫∏±¥1l …µ¨¬·1为天南星
科半夏属植物 o其干燥块茎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 ∀
近些年由于过度采挖 o野生资源濒临枯竭 o栽培半夏
经过人为选择和环境影响常出现种内分化 ∀因此半
夏的种质资源亟待整理 !评价和发掘 o以保证用药需
求 ∀目前在生长节律 ≈t  !化学成分 ≈u  !同工酶 ≈v  !花
粉粒形态 ≈w  !„ƒ°系谱分析 ≈x  !分子鉴别 ≈y 等方面
已有研究报道 o但尚未见半夏 µ⁄‘„序列分析及其
变异的报道 ∀
本研究以我国半夏主要居群为试材 o通过测定
核糖体 Œ×≥t2x1{≥2Œ×≥u完整序列 o结合地理分布和
外部形态分析比较其序列特征 ∀
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ussx ∗ ussy年将来自我国半夏主要产
区的种茎种植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的
温室大棚和资源圃中 ∀取半夏叶片提取总 ⁄‘„o用
于 µ⁄‘„的分析 ∀详见表 t∀
112 总 ⁄‘„的提取 取半夏叶片 s1v ª液氮研磨
成粉 o置 t1x °离心管中 o加入 ⁄‘„提取缓冲液 Œ
ks1vx °²¯# pt山梨醇 os1t °²¯ # pt ×µ¬¶2‹≤ o¯³‹
z1xos1sx °²¯ # pt ∞⁄ׄots °°²¯ # pt Β2巯基乙
表 t 供试半夏种质来源表
样品编号 来源地 珠芽数量
t 湖北恩施 k来凤 l 单珠芽
u 湖北恩施 k来凤 l 双珠芽
v 湖北荆州 k京山 l 单珠芽
w 云南昭通 k昭阳 l 单珠芽
x 云南昭通 k彝良 l 单珠芽
y 云南文山 k文山 l 双珠芽
z 云南文山 k文山 l 单珠芽
{ 山东临沂市 单珠芽
| 四川南充 k营山 l 单珠芽
ts 安徽宿州市 单珠芽
tt 河南南阳 k唐河 l 单珠芽
tu 湖南怀化 k沅陵 l 双珠芽
tv 河北保定 k安国 l 单珠芽
tw 陕西商洛 k洛南 l 单珠芽
tx 安徽芜湖 k南陵 l 单珠芽
ty 江苏泰州 k姜堰 l 单珠芽
tz 浙江金华 k磐安 l 双珠芽
t{ 江苏徐州 k邳州 l 单珠芽
醇 lt1x °otu sss µ# °¬±pt离心 x °¬±o弃上清液 o
加入 vss ˏ提取液 Œ和 vss ˏ提取液 ŒŒks1u °²¯
# pt ×µ¬¶2‹≤ o¯³‹ z1xos1sx °²¯ # pt ∞⁄ׄou1s
°²¯# pt‘¤≤ o¯uh ≤ׄ…lo震荡 o加入 xh十二烷基
肌氨酸钠 tus ˏoyx ε 水浴 ts °¬±o加入氯仿 2异戊
醇 kuwΒtlo震动抽提 o室温 tu sss µ# °¬±pt离心 x
°¬±o取上清液 o加入 yss °异丙醇 o轻轻震荡 o静置
x °¬±ow ε tu sss µ# °¬±pt离心 x °¬±ozsh乙醇 xss
ˏ洗涤沉淀 u次 o加入 xs ˏth ×∞溶解 o p us ε
保存备用 ∀
113 Œ×≥片断扩增与纯化 采取 Œ×≥t2x1{≥2Œ×≥u整
#{y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段扩增 o通用引物序列如下 }°t }ŠŠ„„Š×„„„„Š×≤Š
ׄ„≤„„ŠŠ~°u } ×≤≤×≤≤Š≤×ׄ×׊„ׄ׊≤∀扩增
反应在  r°×≤ p uss热循环仪上进行 o反应体积 xs
ˏo包含 t1x °°²¯# pt  ª≤ u¯ ous °°²¯# pt Ž≤ o¯us
°°²¯# pt ×µ¬¶2‹≤ o¯³‹ {1wots °°²¯# pt k‘‹w lu ≥’w o
u ˜ פ´ ⁄‘„聚合酶 ow种 §‘×°各 s1u °°²¯# pt ~引
物 °ts1u ³°²¯# pt和引物 °u s1u ³°²¯ # pt o模板 us
±ªo§§‹u ’补至 xs ˏ∀扩增条件为 |x ε 预变性 x
°¬±~|w ε 变性 wx ¶oxz ε 退火 xs ¶ozu ε 延伸 ys ¶o循
环 vx次 ~zu ε 延伸 z °¬±∀
114 测序反应及检测 °≤• 产物经 פŽ¤• ¤ ⁄‘„
ƒµ¤ª° ±¨·°∏µ¬©¬¦¤·¬²± Ž¬·∂ µ¨1u1s纯化后直接用于测
序反应 o由英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部完成 ∀各
样品均采用正向和反向测序 o以保证测序的准确性 ∀
115 序列的对位排列与分析 用 ≤˜≥ׄ÷ t1{v
软件对序列进行对位排列 o手工适当校正以尽量减
少排列所需缺失的数目 o得到的序列用  ∞Š„ v1t
kŽ∏°¤µo פ°∏µ¤o ‘¨ ¬usswl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
件分析 ∀在 Ž¬°∏µ¤2u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的基础
上 o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 ∀系统树各分支
的置信度用自举检验法 k¥²²·¶·µ¤³l检验 o共进行 t
sss次循环 ∀
2 结果与分析
211 序列测定结果 参照半夏属已报道的序列资
料 k来自 Š ±¨…¤±®o登录号为 „ƒwy|svzo„ƒwy|sv{l
确定核糖体 ⁄‘„内转录间隔区 Œ×≥t和 Œ×≥u与 v个
编码区 t{≥ox1{≥和 uy≥的界限 ∀对测序结果比对
发现有部分半夏样品序列完全一致 ∀故将序列一致
样品分为一组 ot{个样品分为 z组 o结果见图 t∀
212 Œ×≥长度和碱基频率分析 所测半夏各类群
核糖体 Œ×≥tox1{≥oŒ×≥u长度均为 uzyotyuouwy ¥³o
没有长度差异 oŒ×≥t2x1{≥2Œ×≥u总长 y{w ¥³∀统计
分析表明 Œ×≥t和 Œ×≥u中各碱基频率都存在显著偏
差 o其中 ×含量最低 o≤含量最高 okŠ n ≤l含量分别
为 yw1{h ∗ yx1uh和 zu1zh ∗ zv1yh o显著高于其
相应的 k„ n × l含量 ∀ x1{≥的 kŠ n ≤ l含量为
xz1wh o低于前两者 ∀见表 u∀
213 Œ×≥碱基序列的差异分析 各类群间有 {个
变异位点 o其中信息位点 y个 o单核苷酸变异位点 u
个 ∀ Œ×≥t区内有 t个变异位点 o且为信息位点 ∀
Œ×≥u区内有 z个变异位点 o包括 x个信息位点 ∀
x1{≥区域内非常保守 o没有变异位点 ∀碱基变异类
型有 Š2„o≤ 2×转换 o×2Šo×2„颠换 o无插入或缺失
变异 o见表 v∀可见半夏 Œ×≥u序列能提供较为丰富
的信息 ∀同时 Œ×≥u区域具有较高的 kŠ n ≤ l含量 o
提示碱基的变异并不依赖于 µ⁄‘„序列的组成 ∀
214 重建系统发生树 由于 Œ×≥t和 Œ×≥u片段的
长度有限 o各自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oŒ×≥t遗传距
离为 s1ss ∗ s1vyh oŒ×≥u为 s1ss ∗ u1syh ∀因此将
Œ×≥t和 Œ×≥u u个片段综合起来分析 o以邻接法重建
系统树 o如图 u所示 ∀
215 Œ×≥序列变异与地理分布关系 由图 u可见 o
华北地区的 tv号和华东地区的 {otsotxotyotz号
聚为 t支 o类群间变异较小 ∀同属华东地区的 t{号
为单独 t个分支 ∀华中地区 uov和 tt号 ot和 tu被
分为 v支 ∀说明类群间变异较大 ∀西北地区的 tw
号为单系分支 ∀西南地区的 wox和 z为 t分支 o与
其他类群遗传距离最远 o而 y和 |与华东类群聚为
一类 ∀说明西南地区半夏变异最大 ∀由此可见半夏
类群间的变异程度按照华东 !华北 ψ华中 ψ西北 !西
南地理分布依次增强 ∀
216 Œ×≥序列变异与形态的关系 以半夏的珠芽
数量作为外观形态变异指标 o发现双珠芽类型中 tu
和 tz序列 kŠtl完全一致 o与 y序列 kŠul在第 x|s
位点有 t个 ≤ 2×的转换位点 o与 u序列 kŠxl在第
yuv位点有 t个 ×2„颠换位点 ∀其他样本均为单珠
芽类型 o有 y个变异位点 o从图 u中可知 o半夏的 µ⁄2
‘„序列差异与其珠芽数量变异没有必然联系 ∀
3 讨论
311 Œ×≥序列鉴别半夏的应用 µ⁄‘„在不同物种
间存在丰富变异 o适用于种以上水平的系统发育和
分类鉴定研究 o如伞形科 k„³¬¤¦¨¤¨ l!大豆属等 ≈zo{  ∀
而在鉴别种内变异方面 o其应用价值则因种而
异 ≈|ots  ∀从图 u中可见 o不同地区半夏 Œ×≥序列存
在着种内变异 ∀ Šz变异最为明显被聚为一个单系
树 ∀半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o在同一居群中往
往出现不同的变异类型 ∀在本实验中 x号和 y号样
本均来自云南文山的同一居群 o它们有 y个位点存
在差异 o在图 u中被分为遗传距离较远的 u个分支 ∀
另外 o来自湖北荆州和河南唐河 u个不同居群的 v
和 tt号样本 Œ×≥序列完全一致 ∀形态学上比较发
现两者均为单珠芽类型 o且种茎大而均匀一致 o两者
可能为同一基因型 ∀提示 Œ×≥可以用于半夏居群间
和居群内不同类型的鉴别研究中 ∀在本实验中 o来
#|y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图 t 我国半夏不同类群核糖体 Œ×≥序列
Št1样本 to{ ∗ tsotuotvotx ∗ tz~ Šu1样本 y~ Šv1样本 t{~ Šw1样本 vott~Šx1样本 u~ Šy1样本 tw~ Šz1样本 woxozk表
uovo图 u同 l
表 u 半夏不同类群 Œ×≥t和 Œ×≥u碱基含量 h
类群 Œ×≥t Œ×≥u× ≤ „ Š kŠ n ≤l × ≤ „ Š kŠ n ≤l
Št txqy vyqu t|qu u|qs yxqu tsqu v{qy tzqt vwqt zuqz
Šu txq| vyqu t|qu u{qy ywq{ tsqu v{qy tyqz vwqy zvqu
Šv txq| vyqu t|qu u{qy ywq{ tsqu v|qs tyqv vwqy zvqy
Šw txq| vyqu t|qu u{qy ywq{ |q{ v|qs tyqz vwqy zvqy
Šx txq| vyqu t|qu u{qy ywq{ tsqu v{qy tyqz vwqy zvqu
Šy txq| vyqu t|qu u{qy ywq{ ttqs v{qu tyqv vwqy zuq{
Šz txq| vyqu t|qu u{qy ywq{ tsqy v{qy tyqv vwqy zvqu
#s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表 v 半夏 Œ×≥序列差异分析
类群
位点
uxt wy| wzs w{t x|s yuv yxt yzt
Št × × Š Š ≤ × × Š
Šu × × Š Š × × × Š
Šv × ≤ Š Š ≤ „ × Š
Šw × ≤ Š Š ≤ × × Š
Šx × × Š Š ≤ „ × Š
Šy × × Š Š ≤ × Š „
Šz Š × „ × ≤ „ Š Š
类型 °¬ °¬ °¬ °¬ ≥ °¬ °¬ ≥
注 }°¬为信息位点 ~ ≥为单核苷酸变异位点
图 u 基于 Œ×≥序列半夏系统发生树
自华北 !华东 !华中等 |个居群不同类型半夏样本的
µ⁄‘„序列完全一致 ∀提示 Œ×≥序列标记在种下应
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312 半夏 Œ×≥序列变异与同步进化 半夏为多倍
体复合种 ≈tt  o种内存在异源多倍化途径 ≈tu  ∀在多
倍体植物中 o目前关于同步进化的研究还仅涉及到
核 µ⁄‘„o并且发现不同类群中同步进化的程度存在
较大差异 ∀异源多倍体形成的年代是影响同步进化
的重要因素 o如棉属 ≈tv  ∀半夏起源于华东地区 o沿
长江向周围扩散 ≈tw  o由于长期的协同进化 o其核糖
体已近纯合 o故本实验研究的华东地区的半夏类型
虽外部形态差异较大 o但其序列完全一致 ∀而西南 !
西北地区半夏类群进化时间相对较短 o尚保留双亲
的 µ⁄‘„序列 o故在同一居群内出现了巨大差异 ∀
通过与半夏已有的 µ⁄‘„序列比对 kŠ ±¨¥¤±®o
登录号为 „ƒwy|svylo发现在 xw位点有 „ŠŠ插入 o
第 y{位点有 „Š≤≤≤≤插入 o在 Œ×≥t区域内有 x个
变异位点 oŒ×≥u区域内 w个 ∀在异源多倍体同步进
化中 o分散分布的基因家族 o特别是位于几条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情况下 o发生不等交换 o其结果就是一条
染色 k单 l体复制 o而另外一条染色 k单 l体出现相应
的缺失 ≈tx  ∀结合细胞学研究 ≈ty  o推测半夏可能为
异源多倍体物种 o不等交换可能是其协同进化的分
子机制之一 ∀关于半夏起源与进化需要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t  郭巧生 o贺善安 o刘 丽 1半夏种内不同居群生长节律的研
究 ≈ 1中国中药杂志 ousstouykwl}uvv1
≈u  郭巧生 o段金廒 o贺善安 1半夏不同居群 v种化学成分的动态
比较研究 ≈ 1中国中药杂志 o ussto uykxl} u|y1
≈v  郭巧生 o沈文飚 o刘 丽 o等 1半夏种内不同居群酯酶和超氧
化物歧化酶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 ≈  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
报 ousstotskul}wu1
≈w  郭巧生 o王庆亚 o史红专 1半夏种内不同居群花粉粒形态比
较研究 ≈ 1中国中药杂志 o ussyovtktl}uz1
≈x  杜 娟 o马小军 o李学东 o等 1半夏不同种质资源 „ƒ°指纹
系谱分析及其应用 ≈ 1中国中药杂志 o ussyo vtktl}vs1
≈y  刘玉萍 o曹 晖 o王孝涛 1基因测序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
的应用 kŒl) ) ) 山东郓城猴头半夏基原的 ⁄‘„测序鉴别
≈ 1药物分析 o usstoutkyl}wuv1
≈z  ⁄²º±¬¨ ≥ • oŽ¤·½2⁄²º±¬¨ ⁄ ≥1 „ °²¯ ¦¨∏¯¤µ³«¼¯ ²ª¨ ±¼ ²©„³¬2
¤¦¨¤¨ ¶∏¥©¤°¬¯¼ „³¬²¬§¨ ¤¨ } √¨¬§¨ ±¦¨ ©µ²° ±∏¦¯ ¤¨µµ¬¥²¶²°¤¯ ⁄‘„
¬±·¨µ±¤¯ ·µ¤±¶¦µ¬¥¨ § ¶³¤¦¨µ¶¨ ∏´¨ ±¦¨¶≈ 1 „° µ¨ …²·o t||yo
{v}uvw1
≈{  Ž²¯ ¬¯³¤µ¤Ž°o≥¬±ª«• o‹ ¼°²º¬·½ ×1 °«¼¯ ²ª¨ ± ·¨¬¦¤±§ª¨ ±²°¬¦
µ¨ ¤¯·¬²±¶«¬³¶¬± ·«¨ ª¨ ±∏¶Γλψχινε • ¬¯¯§1 ¥¤¶¨§²± ¶¨ ∏´¨ ±¦¨¶©µ²°
·«¨ Œ×≥ µ¨ª¬²± ²©±∏¦¯ ¤¨µµ⁄‘„≈ 1 Š ±¨²° o¨ t||zo wsktl}xz1
≈|  ƒµ¤±¦¬¶¦² ’µ·¨ª¤o≥¤±·²¶Š∏¨ µµ¤ „o‹¬± ¶¨„o ·¨¤¯1  ²¯ ¦¨∏¯¤µ
√¨¬§¨ ±¦¨ ©²µ¤° §¨¬·¨µµ¤± ¤¨± ²µ¬ª¬± ²©·«¨  ¤¦¤µ²± ¶¨¬¤± ±¨§¨ °¬¦
ª¨ ±∏¶„µª¼µ¤±·«¨ °∏° k„¶·¨µ¤¦¨¤¨ l ≈ 1 „° µ¨…²·o t||zo{w
kttl}tx|x1
≈ts  „¬±²∏¦«¨  o…¤¼¨ µ• 1 ’± ·«¨ ²µ¬ª¬±¶²©·«¨ ·¨·µ¤³¯²¬§…µ²°∏¶
¶³¨ ¦¬¨¶k¶¨¦·¬²± …µ²°∏¶o°²¤¦¨¤¨ l}¬±¶¬ª«·¶©µ²° ¬±·¨µ±¤¯ ·µ¤±2
¶¦µ¬¥¨ §¶³¤¦¨µ¶¨ ∏´¨ ±¦¨¶²© ±∏¦¯ ¤¨µµ¬¥²¶²°¤¯ ⁄‘„ ≈   1 Š 2¨
±²° o¨t||zowskxl}zvs1
≈tt  ≠¬× ≥o¬‹ o¬⁄ 1 ≤«µ²°²¶²°¨√¤µ¬¤·¬²± ¬± ·«¨ ª¨ ±∏¶Πινελλια
k„µ¤¦¨¤¨ l ¬± ≤«¬±¤¤±§¤³¤±≈ 1 …²·¬±± ≥²¦oussxo twz
kwl} ww|1
≈tu  李名旺 o顾德兴 o刘友良 o等 1半夏属的染色体数目 !倍性与
珠芽发生的关系 ≈ 1植物分类学报 ot||zovxkvl}us{1
≈tv  • ±¨§¨ ¯  ƒo≥¦«±¤¥¨ ¯ „o≥¨¨ ¤¯±¤± ×1 …¬§¬µ¨¦·¬²±¤¯ ¬±·¨µ¯²¦∏¶
¦²±¦¨µ·¨§ √¨²¯∏·¬²± ©²¯ ²¯º¬±ª ¤¯ ²¯³²¯¼³¯²¬§ ¶³¨ ¦¬¤·¬²± ¬± ¦²·²±
kŠ²¶¶¼³¬∏°l ≈ 1°µ²¦‘¤·¯„¦¤§≥¦¬˜≥„ot||xo|uktl}u{s1
≈tw  李 恒 1从生态地理探索天南星科的起源 ≈ 1云南植物研
究 ot||yot{ktl}tw1
≈tx  ⁄²√ µ¨Š „1  ²¯ ¦¨∏¯¤µ§µ¬√¨}¤¦²«¨ ¶¬√¨°²§¨ ²©¶³¨ ¦¬¨¶ √¨²¯∏2
·¬²±≈ 1 ‘¤·∏µ¨ot|{uou||}ttt1
≈ty  李名旺 o顾德兴 o刘友良 1半夏属的染色体数目 !倍性与珠芽
发生的关系 ≈ 1植物分类学报 ot||zovxkvl}us{1
#t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
Ρ ιβοσοµ αλ∆ΝΑ ΙΤΣ σεθυενχε αναλψσεσ οφΠινελλια τερνατα φροµ διφφερεντ
γεογραπηιχαλοριγιν ιν Χηινα
‹„‘Š ∏±2¼¬t o Š˜’ ±¬¤²2¶«¨ ±ªt o • ˜ ¬2º ¬¨t o ‹ „‘Š ≠ ∏¨ 2¼∏u
(t1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αλΜατεριαλσ, Νανϕινγ Αγριχυλτυρε 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 utss|x, Χηινα;
u1ϑιανγσυ Προϖινχε ανδ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 ψ οφ Σχιενχε, Νανϕινγ utsstw,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¼·«¨ Œ×≥ ¶¨ ∏´¨ ±¦¨ √¤µ¬¤·¬²± ²©Πινελλια τερνατα ©µ²° §¬©©¨µ¨±·³²³∏¯¤·¬²± ¬± ≤«¬±¤o¤±§¬·¦²µµ¨ ¤¯2
·¬²± ·² ª¨ ²ªµ¤³«¬¦¤¯ §¬¶·µ¬¥∏·¬²± ¤±§°²µ³«¤²©·«¨ ³¯¤±·1 Μετηοδ : ׫¨ µ⁄‘„ Œ×≥ µ¨ª¬²±¶²©√¤µ¬²∏¶Π1 τερνατα º µ¨¨ ¤°³¯¬©¬¨§¤±§¶¨2
∏´¨ ±¦¨§1 „±§·«¨ ¼ º µ¨¨ ¤±¤¯¼½¨ §¥¼ ° ¤¨±¶²©·«¨ ¶²©·º¤µ¨ ²©≤˜≥ו „¤±§ ∞Š„1 Ρ εσυλτ: ≤²°³¯ ·¨¨ ¶¨ ∏´¨ ±¦¨ ²©Œ×≥ ¤±§x1{≥
µ⁄‘„ ²©ty §¬©©¨µ¨±·Π1 τερνατα ³²³∏¯¤·¬²± º µ¨¨ ²¥·¤¬± §¨1 ׫¨ ¶¨ ∏´¨ ±¦¨¶²©Œ×≥tox1{≥ ¤±§Œ×≥u ¤µ¨ uzyotyu ¤±§uwy ¥³oµ¨¶³¨ ¦·¬√ 2¨
¼¯1 Œ×≥t º¤¶°²µ¨ ¦²±¶¨µ√¤·¬√¨·«¤± Œ×≥u1 °«¼¯ ²ª¨ ± ·¨¬¦·µ¨¨¥¤¶¨§²± Œ×≥t ¤±§Œ×≥u ¶¨ ∏´¨ ±¦¨¶§¤·¤º¤¶¦²±§∏¦·¨§¥¼ ‘¨ ¬ª«¥²µ2­²¬±2
¬±ª° ·¨«²§1 Χονχλυσιον: • ¬¥²¶²°¤¯ ⁄‘„ Œ×≥ ¶¨ ∏´¨ ±¦¨ ¤±¤¯¼¶¨¶¦¤± ¥¨ ¤³³¯¬¨§·²·«¨ µ¨¶²∏µ¦¨ µ¨¶¨¤µ¦«²©Π1 τερνατα1
[ Κεψ ωορδσ] Πινελλια τερνατα~ µ¬¥²¶²°¤¯ ⁄‘„~ Œ×≥~ ¤∏·«¨ ±·¬¦¤·¬²±
≈责任编辑 张宁宁  
≈收稿日期   ussw2s{2sx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kussvswywl~浙江省科技
厅重点资助项目 kŠussusxz{l
≈通讯作者   蒋惠娣 o ר¯} ksxztl{{us{ws{o ∞2°¤¬¯} «§­¬¤±ª
ƒ ½­∏q §¨∏q¦±
杭白菊中主要黄酮苷的测定及影响因素考察
胡碧波 t o吴祖帅 t o蔡 君 u o蒋惠娣 t3
kt1浙江大学 药学院 药物分析与代谢研究室 o浙江 杭州 vtssx{~
u1浙江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院 o浙江 杭州 vtssu|l
≈摘要   目的 }测定杭白菊中木犀草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和芹菜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含量 o并考察影响其含
量的因素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o以 ²µ¥¤¬≥… ≤t{为分离柱 o乙腈 2ts °°²¯# pt磷酸盐缓冲液 k³‹ ul为
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o检测波长 vv{ ±°∀结果 }不同种植基地 !不同采摘时间 !不同炮制工艺及不同等级的杭白菊
中木犀草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和芹菜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的含量有一定的变化 ~不同年度的杭白菊中 u成分含量
差别不大 ~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菊花 u成分含量差异较大 ∀结论 }杭白菊 u成分的含量与种植基地 !炮制工艺等有
一定的关系 o产地 !品种对其含量的影响更大 ∀
≈关键词   杭白菊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 ~芹菜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 ~含量
≈中图分类号   • u{w1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ut2tzzu2sw
杭白菊产于浙江桐乡 o与贡菊 !亳菊 !滁菊被
5中国药典 6ussx年版收载于菊花 ƒ ²¯¶≤«µ¼¶¤±·«¨ °¬
品种项下 ≈t  ∀杭白菊黄酮类成分中主要含有木犀
草素及芹菜素的葡萄糖苷 ≈uov  o笔者曾对杭白菊中
木犀草素及木犀草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 k以下简称
木犀草素 2z2葡萄糖苷 l进行了测定 o发现木犀草素
含量远低于其苷的含量 ≈w  ∀研究表明 o木犀草素 2z2
葡萄糖苷 o芹菜素 2z2Ο2Β2∆2葡萄糖苷 k以下简称芹
菜素 2z2葡萄糖苷 l口服后在肠道菌群作用下可水解
#uzzt#
第 vt卷第 ut期
ussy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Œ¶¶∏¨ ut
‘²√ °¨¥¨ µo u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