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in traditional medicinal herbs

中草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全 文 :≥²¦ot||w oztktsl }ywx1
≈u{  ¤­∏°§¨µ° o •²¼¦«²º§«∏µ¼  o ≤«¤®µ¤¥²µ·¼ ≥1 …¬¥¨ ±½¼¯ §¨µ¬√¤2
·¬√¨ ¶©µ²° ·«¨ ²µ¦«¬§ Βυλβοπηψλλυµ προτραχτυµ1 Πηψτοχηεµιστρψo
t||y owwktl }tyz1
≈u|  «¤² ≤ ≥ o¬∏ ± ƒ o ƒ¤·«¬‹ o ετ αλ1 ≤²³¤¦¤°³«¤±¨ o³¬¦µ²·²¬¤±¨ o
¤±§¤¯ ²¯¤µ²°¤§¨±§µ¤±¨ ¤¨ ¶´∏¬·¨µ³¨ ±¨ ª¯¼¦²¶¬§¨¶¤±§ ³«¨ ±²¯¬¦ª¯¼¨ ²2
¶¬§¨¶©µ²° ∆ενδροβιυµ µονιλιφορµε1 ϑ Νατ Προδ oussv oyyk{l }ttws1
≈vs  ¤ Š ÷ o • ¤±ª × ≥ o¬≠ o ετ αλ1 ׺² ³¬°¤µ¤±¨ §¬·¨µ³¨ ±²¬§¶©µ²°
Επηεµεραντηα λονχηοπηψλλα ¤±§·«¨¬µ √¨¤¯∏¤·¬²± ¤¶°²§∏¯¤·²µ¶²©·«¨
°∏¯·¬§µ∏ªµ¨¶¬¶·¤±¦¨ ³«¨ ±²·¼³¨ 1 ϑ Νατ Προδ ot||{ oytktl }ttu1
≈vt  ¤­∏°§¨µ° o ¤­∏°§¨µ≥ o≥ ±¨ ≥1 ×µ¬·¨µ³¨ ±²¬§¶©µ²° ·«¨ ²µ¦«¬§¶
Αγροστοπηψλλυµ βρεϖιπεσ ¤±§ Αγροστοπηψλλυµ χαλλοσυµ1 Πηψτοχηεµ2
ιστρψoussv oyu }x|t1
≈vu  ≠¨ ± ‹ o «¤² •  o ±¬± Š • 1 ‘¨ º ©¯∏²µ¨±²±¨ ¤±§³«¨ ±¤±·«µ¨±¨
§¨µ¬√¤·¬√ ¶¨©µ²° ∆ενδροβιυµ χηρψσαντηυµ1 Νατυραλπροδ Ρεσoussv o
tzkvl }ust1
≈vv  ≥¤°∏¨¯ ∞o „¯ ­¨¤±§µ¤ • o ≠¤¬µ¤  o ετ αλ1 ‘¬·µ¬¦²¬¬§¨ r¦Š° °¨ §¬2
¤·¨¶·«¨ ¶³¤¶°²¯¼·¬¦¤¦·¬²± ²©v owχ2§¬«¼§µ²¬¼2x oxχ2§¬°¨ ·«²¬¼¥¬¥¨ ±2
½¼¯ ©µ²° Σχαπηψγλοττισλιϖιδα1 Πλαντα Μεδ ot||| oyx }ts|1
≈vw  ¤ Š ÷ o ≠¬± o • ¤±ª× ≥ o°¤± ≠ o ετ αλ1 „ t|2¦¤µ¥²± ³¬°¤µ¤±¨ 2
·¼³¨ §¬·¨µ³¨ ±²¬§©µ²° Επηεµεραντηα φιµβριατα1 Πηαρµ Βιολ k¬¶¶¨ o
‘¨·«1l ot||{ ovyktl }yy1
≈vx  杨 虹 o王顺春 o王峥涛 o等 1 铁皮石斛多糖的研究 1 中国药
学杂志 oussw ov|kwl }uxw1
≈vy  «¤² •  o≠¨± ‹ o⁄¤¬± o ετ αλ1 ¤¯ ²¯2„µ²°¤§¨±§µ¤±¨ 2¤±§³¬¦µ²2
·²¬¤±¨ 2·¼³¨ ¶¨¶´∏¬·¨µ³¨ ±¨ ¶ ©µ²° ∆ενδροβιυµ µονιλιφορµε1 Πλαντα
Μεδ oussv oy| }ttvy1
≈vz  פ±ªo¬∏± ƒ o⁄¤¬± o ετ αλ1 „ ±¨ º ³¬¦µ²·²¬¤±¨ ·¼³¨ ¶¨¶´∏¬·¨µ2
³¨ ±¨ ©µ²° ∆ενδροβιυµ δενσιφλορυµ1 Χηιν Χηεµ Λεττ oussw otxktl }
yv1
Αδϖανχεσιν στυδιεσ ον χηεµιχαλ χοµ πονεντσ ανδ πηαρµαχολογψ οφ
επιπηψτιχ τψπε µεδιχιναλ πλαντσιν τηε Οροηιδ Φαµιλψ
Œ ≥«∏o • „‘Š ≤«∏±2¯ ¤±oŠ˜’ ≥«∏±2¬¬±ªo ÷Œ„’ °¨ ¬2ª¨ ±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Μεδιχιναλ Πλαντ ∆εϖελοπµεντ ,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 οφ Μεδιχαλ Σχιενχεσ ανδ Πεκινγ Υνιον Μεδιχαλ Χολλεγε , Βειϕινγ tsss|w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¼ ²©·«¨ ³¨¬³«¼·¬¦’µ¦«¬§¶¤µ¨ ∏¶¨§¤¶·µ¤§¬·¬²±¤¯ ≤«¬±¨ ¶¨ ° §¨¬¦¬±¨ 1 ׫¨ ¦«¨ °¬¦¤¯ ¦²°³²±¨ ±·¶¤±§³«¤µ°¤¦²¯²ª¼ «¤√¨
¥¨ ±¨ ¶·∏§¬¨§¬± µ¨¦¨±·tx ¼¨ ¤µ¶1 ׫¬¶¤µ·¬¦¯¨µ¨√¬¨º §¨·«¨ ¶·∏§¬¨¶º«¬¦« º¬¯¯ ¥¨ ¥¨ ±¨ ©¬¦¬¤¯ ·²µ¨√ ¤¨¯ ·«¨ µ¨ ¤¯·¬√ ¶¨¤°²±ª·«¨ ¶¨ ° §¨¬¦¬±¤¯ ³¯¤±·¶
¬±·«¨ ’µ¦«¬§ƒ¤°¬¯¼ ¤±§¥¨ «¨ ³¯©∏¯ ·² §¨√¨¯²³ ±¨ º §µ∏ª¶1
[ Κεψ ωορδσ] ³¨¬³«¼·¬¦·¼³¨ ° §¨¬¦¬±¤¯ ³¯¤±·¶¬± ’µ¦«¬§ƒ¤°¬¯¼ ~¦«¨ °¬¦¤¯ ¦²°³²±¨ ±·~³«¤µ°¤¦²¯²ª¬¦¤¯ ¤¦·¬√ ¶¨
≈责任编辑 李 禾 
≈收稿日期  ussx2sx2ux
≈通讯作者  3冯长根 oר¯ }kstsly{|tuzyw o∞2°¤¬¯}¦ª©¨ ±ªƒ º∏°¤q¦²° q¦±
中草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冯长根t 3 o张琳霞t o刘 霞t ou
kt1 北京理工大学 新医药开发研究中心 o北京 tsss{t ~u1 中国农业大学 理学院 o北京 tsss|wl
≈摘要  中草药作为天然产物 o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来源广泛 o以中草药为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不良反
应远低于化学合成及微生物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o在有效阻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如 }糖尿病肾病 !血管病
变 !视网膜病变 !外周神经病变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主要综述了中草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 o如 }槲皮素 !水飞蓟素 !葛根素 !黄芩苷 !黄连素等和一些中药复方制剂 o如 }参丹健胰丸 !筋脉通 !六味地黄
丸等在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 !降低山梨醇含量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o并对其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现状
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中草药 ~醛糖还原酶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糖尿病并发症
#y|wt#
第 vs卷第 t|期
ussx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t|
’¦·²¥¨µoussx
≈中图分类号  • u{x1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t|2tw|y2sx
多元醇代谢活性亢进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成因之一 ∀当
血糖升高时 o催化葡萄糖转化为 y2磷酸葡萄糖的己糖激酶被
饱和 o刺激醛糖还原酶k¤¯§²¶¨ µ¨§∏¦·¤¶¨ o„• l的生成 o从而使
„• 活性明显增强 o超过正常的 w倍 o激活山梨醇通路 ∀山梨
醇由于自身的极性不易透过细胞膜 o在细胞内产生大量山梨
醇 ∀ „• 是聚醇通路中的关键酶 o是 „¯ §²2®¨·²还原酶家族成
员之一 o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晶状体上皮细胞 !周
围神经 ≥¦«º¤±±细胞 !肾脏 °¤³¬¯¯¤细胞和胰腺 ¤µª¨µ«¤±¶胰
岛中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o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 !血
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 !外周神经病变等都与多元醇通路有关 o
„• 作为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 o就成了延缓和防治糖尿病并
发症的关键因素≈t ou  ∀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o醛糖还原酶抑制剂k¤¯2
§²¶¨ µ¨§∏¦·¤¶¨ ¬±«¬¥¬·²µo„•Œl可抑制聚醇通路中的 „• o阻止逆
转多元醇代谢中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 o可使多元醇水平恢
复正常 o并能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延迟白内障的形成及蛋白
尿的出现 o从而达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v  ∀从
us世纪 zs年代开始 o„•Œ的研究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新的
热点 ∀近年来 o„•Œ的研究工作开展已卓有成效 o并取得了
一些成绩≈w  ∀作者根据文献记载就一些对 „• 具有抑制作用
的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o并对其在治疗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上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 ∀
1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 µ¨¶≈x 首次证明精液中的果糖来源于聚醇途径 o该途径
主要由 „• 和山梨醇脱氢酶k¶²µ¥¬·²¯ §¨«¼§µ² ª¨ ±¶¨ o≥⁄‹l共同
构成 o„• 以还原型辅酶 µk‘„⁄°‹l为辅酶 o将葡萄糖还原为
相应的糖醇2山梨醇 o然后山梨醇由 ≥⁄‹ 氧化为果糖 o此过程
需氧化型辅酶 ´ k‘„⁄n l参与 ∀ ∂¤± ‹ ¼¨±¬±ª¨ ±≈y 首次报道了
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小鼠眼的晶状体中存在 „• o并阐明晶状
体中的聚醇途径 ∀ ‹¤¼°¤±等≈z 从小牛晶状体中分离得到了
„• o并对其制备 !活性测定及性质作了阐述 ∀方法是取小牛
晶状体 o经匀浆 !离心后 o在上清液中加入不同饱和度的硫酸
铵沉淀去杂质 o最后加入 zx h饱和度的硫酸铵 o得酶粗制品 o
再经透析 !⁄∞„∞2纤维素 !色谱得到纯品 ∀研究表明 o„• 可以
还原许多带有醛基的化合物 ∀
∂¤± ‹ ¼¨±¬±ª¨ ±≈y 首次提出多元醇通路的激活与糖尿病晶
状体病变有关 o此后大量的研究证明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加导
致晶状体组织山梨醇大量储积是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重要发
病机制 ∀ Ž¬±²¶«¬·¤等≈{ o| 经研究证明 o„• 在糖尿病性白内障
的发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2 中草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Œ按来源一般分为三大类 }中草药来源的黄酮类化合
物 o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类及化学合成的羧酸类 !海因类 !苯
并吡喃酮类化合物 ∀中草药作为天然产物 o无明显不良反应
且来源广泛 o从中筛选出对 „• 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 o其不良
反应远低于化学合成及微生物来源的 „•Œo因而在治疗糖尿
病并发症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迄今文献报道对 „•
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主要为黄酮类 !羧酸类 !多元酚类 o但国
内外研究较多的仍然集中在黄酮类上≈ts  ∀现已发现的此类
黄酮类化合物有槲皮素k ∏´¨µ¦¨·¬±l !水飞蓟素k¶¬¯¼°¤µ¬±l !葛根
素k³∏¨µ¤µ¬±l及黄芩苷k¥¤¬¦¤¯¬°l等≈tt otu  ∀
211 槲皮素 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 o具有
多种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 ∂¤µ°¤等≈tv 对黄酮类化合
物进行了大量研究 o发现槲皮 素 k ∏´¨µ¦¨·¬±l !槲 皮 苷
k ∏´¨µ¦¬·µ¬±l !杨梅苷k°¼µ¬¦¬·µ¬±l等 {种黄酮类化合物对 „• 具
有抑制作用 o其中槲皮素 !槲皮苷 !杨梅树苷抑制作用比 „≠2
uuu{w和 א Škv ovχ2四亚甲基戊二酸l抑制作用要大 ∀随后
∂¤µ°¤等≈tw 系统测试了 ww种黄酮及衍生物对晶状体 „• 的
活性的影响 o发现所有测试的化合物对 „• 均有抑制作用 o其
中 ∏´¨µ¦¬·µ¬±和 ∏´¨µ¦¬·µ¬±2uδ2¤¦¨·¤·¨活性较强 oŒ≤xs分别为 tsp z
°²¯#pt和 w ≅ tsp { °²¯#pt ∀
毛晓明等≈tx 研究了槲皮素 !柚皮素等 z种中药提取物对
„• 的抑制作用 o结果表明槲皮素对大鼠晶状体 „• 的抑制作
用最强 oŒ≤xs为 v1ww ≅ tsp z°²¯#p t o与索比尼尔k¶²µ¥¬±¬¯l阳性
对照组相近 ∀毛晓明≈ty 进一步报道了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
肾组织山梨醇含量 !肾小球滤过率 !尿蛋白排泄的影响较对
照组糖尿病大鼠明显下降k Π s1sxl o从而验证了槲皮素对
糖尿病肾脏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o早期应用有助于
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
陈执中≈tt 报道刺梨中活性成分维生素 °k芦丁l为黄酮
类化合物 o其化学名称为槲皮素2v2芦丁糖苷 o与槲皮素结构
相似 o具有抑制 „• 的作用 o可以预防和减缓糖尿病性病变和
并发症 o但并未对其抑制作用进行确切的探讨和研究 ∀闫泉
香≈tz 测定槲皮素对 „• 的抑制活性 o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以降
低高糖环境下大鼠红细胞的山梨醇含量 o具有较好的抑制
„• 活性的作用 oŒ≤xs为 y1s ≅ tsp z °ª#°pt ∀
212 水飞蓟素 水飞蓟素是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 Σιλψ2
βυµ µαριανυµklŠ¤¨µ·±1 种子的提取物 o是一类新型的具有 ≤|
取代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张家庆等≈t{ 采用荧光光度法对 tw
种中药和中药成分进行大鼠晶状体 „• 抑制作用的体外筛选
实验 o结果发现水飞蓟宾对 „•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oŒ≤xs为
u1sx ≅ tsp v °ª#°pt o与阳性对照组索比尼尔kŒ≤xs € t1sw ≅
tsp v °ª#°ptl已十分接近 ∀
毛晓明等≈t| 发现水飞蓟宾为 „• 强抑制剂 o能够降低糖
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等组织山梨醇的聚集 o对血糖无明显影
响 ∀刘长山等≈us 也发现水飞蓟宾对 „• 的抑制作用较强 o是
一种混合型抑制剂 oŒ≤xs为 v1x ≅ tsp v°ª#°pt ∀
郑冬梅≈ut 等研究了水飞蓟素对链脲佐菌素导致的糖尿
#z|wt#
第 vs卷第 t|期
ussx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t|
’¦·²¥¨µoussx
病大鼠红细胞内山梨醇含量 !坐骨神经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
影响 o发现水飞蓟素明显降低了糖尿病大鼠k⁄×l红细胞山梨
醇含量≈kxu ? ylrk|{ ? |l o⁄×r⁄≤ oΠ s1st  o显著改善了运
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小板聚集率k Π s1sxl ∀
213 葛根素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 Πυεραριαλοβατα或甘
葛藤 Π1τηοµσονιι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苷 o化学名 {2≤2
Β2 ∆2葡萄糖基2z owχ2二羟基2异黄酮 ∀张家庆等≈t{ 研究 tw种
中药或中药成分对 „• 的抑制作用 o发现葛根素对 „• 有显
著的抑制作用 oŒ≤xs为 v1wt ≅ tsp v °ª#°pt ∀闫泉香≈tz 通过
研究葛根总黄酮对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的影响 o证实了葛根对
„• 的抑制作用 oŒ≤xs为 y1s ≅ tsp z °ª#°pt ∀刘淑霞等≈uu 试
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干预实验 o研究表明葛根素
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和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
214 黄芩苷和黄连素 黄芩 Σχυτχλλαρια βαιχαλενσισ是传统的
清热解毒中药 o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黄连素是毛茛
科植物 o又称小蘖碱k¥¨µ¥¨µ¬±¨ l o是从黄连 !黄柏等中药中提
取的一种生物碱 ∀刘长山等≈uv ouw 研究了中药黄芩苷 !黄连素
及典型的 „•Œ ≥²µ¥¬±¬¯对糖尿病 ≥⁄大鼠的晶状体 „• 活性和
肾脏病变的影响 o首次发现黄连素对 „•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并且观察 ¶²µ¥¬±¬¯o·²¯µ¨¶·¤·o黄芩苷和黄连素对牛睾丸纯化的
„• 的抑制作用 o筛选出有效的 „•Œ}黄芩苷 !黄连素 o抑制作
用类型为混合型抑制 oŒ≤xs分别为 x1s ≅ tsp v °ª# °pt和
u1z ≅ tsp v °ª#°pt ∀
刘长山等≈ux ouy 观察了中药黄芩苷和黄连素对糖尿病患
者红细胞 „• 活性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o进一步证实
黄芩苷可明显抑制 „• 活性 o改善神经病变的指标 o有助于糖
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并且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药物的
基础上应用 w周黄连素治疗后 o患者 „• 活性明显下降 o周围
神经病变的指标治疗前后改善明显 o而且改善程度多数高于
单用降糖药物组 o更重要的是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o因
而黄连素临床应用是非常安全的 ∀
215 其他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µ¤ª∏¦«¬等≈uz 在筛选抑制
„• 的生物活性成分的过程中 o发现大叶团花干燥树皮的甲
醇提取物 o经醋酸乙酯萃取后的活性成分杨梅黄酮 v2 Ο2kwδ2
乙酰l2Α2岩藻糖苷对晶状体 „• 显示出强的抑制作用 o当浓
度为 ys1z Λ°²¯#pt时抑制率为 |s h oŒ≤xs为 tz1| Λ°²¯#pt o
研究发现这种黄酮苷元k杨梅黄酮l抑制山梨醇积聚 o但其糖
苷无此作用 ∀
施海潮等≈u{ ou| 研究发现苦骨 Σοπηοραφλαϖεσενα „¬·根的提
取物的主要成分异黄酮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具有一
定的功效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苦骨异黄酮苷 ∞和苦骨异黄
酮苷 ƒ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葡萄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性酶 „•
的活性实现的 oŒ≤xs分别为 s1wx °ª#pt和 s1ys °ª#pt o抑制
作用比依帕司他强 us ∗ ws倍 ∀
≠²¶«¬®¤º¤等≈vs 报道野菊花的甲醇提取物 o经萃取和柱
层析后得到的活性成分木犀草素 !木犀草素 z2氧2Β2 ∆2吡喃
葡糖苷 !木犀草素 z2氧2Β2 ∆2吡喃葡糖醛酸和绿原酸对大鼠
晶状体 „•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oŒ≤xs分别为 s1wx os1|| ov1t ot1{
Λ°²¯#pt o但它们比合成的依帕司他k ³¨¤¯µ¨¶·¤·l作用弱kŒ≤xs
为 s1szu Λ°²¯#ptl ∀
¤·¶∏§¤等≈vt 发现从椭圆五层龙 Σαλαχα οβλονγα的根中
得到的三萜酮 ®²·¤¯¤ª¨ ±¬± ty2¤¦¨·¤·¨对 „• 有较明显的抑制作
用 ∀李帅等≈vu 报道菊科植物鬼针草 Βιδενσ βιπινναταλ的全草2
鬼针草的醋酸乙酯提取物 o对人的 „• 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o抑
制率达 {s1u h o高于阳性对照组槲皮素 ∀ ¤·¶∏§¤等≈vv 的研
究表明 o从 µψρχια µυλτιφλορα的甲醇提取物中得到的 °¼µ¦¬¤¦2
¬·µ¬± ¶ o·和 ∏显示出较强的 „• 抑制作用 oŒ≤xs分别为 w1y ≅
tsp x oz1| ≅ tsp z ot1y ≅ tsp x °²¯#pt o其抑制活性已超过 ³¨¤¯2
µ¨¶·¤·kŒ≤xs为 z1u ≅ tsp { °²¯#ptl ∀
‹¤¯§¨µ等≈vw 发现 w 种印度植物 Οχιµυµ σανχτυµ k’≥l o
Χυρχυµαλονγαk≤l oΩιτηανια σοµνιφεραk • ≥l oΑζαδιραχητα ινδιχα
k„Œl对大鼠晶状体 „• 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o其中 ’≥是
最具潜力的 „• 抑制剂 o其次是 ≤o„Œ和 • ≥ o它们的 Œ≤xs分
别为 us oxx oxz o{| Λª#°pt ∀而且除了 • ≥ o其他 v种都能明
显地阻止晶状体内山梨醇的聚集 ∀
李友宾等≈vx 研究了天粉花 !地骨皮 !卫矛等 ut种中药经
过石油醚 !醋酸乙酯 !正丁醇和水得到的 w个提取部位对 „•
的抑制作用 o发现其中对 „• 有抑制作用的成分主要集中在
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 o且活性已超过阳性对照槲皮素 ∀
韩澎等≈vy 对中药密蒙花的化学成分和不同的萃取部
位 !流分进行体外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初步筛选 o结果表明 o
萃取部位和流分中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强 o其次是石油醚部位
和大孔树脂 ys h乙醇洗脱流份 o单体化合物中的黄酮类物质
蒙花苷 !芹菜素2z2 Ο2芸香苷 o以及苯乙醇苷类物质异洋丁香
苷具有较强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 o抑制率均高于阳性对照槲
皮素 o但未给出确切的抑制率及 Œ≤xs o且这几种活性成分是否
存在协同作用 o有待于研究 ∀
216 中药复方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到目前为止 o单味中药直接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病
例并不多见 o大都以复方制剂形式用于治疗 ∀方朝晖等≈vz 
利用四氧嘧啶诱发大鼠糖尿病肾病 o观察纯天然中药制剂参
丹健胰丸k太子参 !生黄芪 !制黄精 !丹皮 !丹参 !生黄连等l对
糖尿病大鼠肾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o结果发现中药参丹健
胰丸对糖尿病鼠的肾脏 „•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o使 „• 活性
明显下降k Π s1stl o与阳性对照组 ¶²µ¥¬±¬¯对 „• 作用显著
性相似 ∀
梁晓春等≈v{ ov| 用中药复方制剂筋脉通k生黄芪 !生地 !丹
参 !葛根 !水蛭 !菟丝子 !女贞子 !桂枝等l检测糖尿病病人红
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及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的变化 o结果发现
筋脉通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 o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
度k Π s1sx oΠ s1stl o降低醛糖还原酶活性 o减轻红细胞山
梨醇的蓄积 o对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筋
#{|wt#
第 vs卷第 t|期
ussx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t|
’¦·²¥¨µoussx
脉通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 o但它是直接抑制醛糖还原
酶和降低山梨醇含量 o还是通过降低血糖而间接降低 „• 的
活性 o尚不能确定 o有待进一步研究≈ws  ∀
宋晓燕等≈wt 报道了中药六味地黄丸≈熟地黄 !淮山药 !
山茱萸k制l !牡丹皮 !茯苓k去皮l !泽泻等 对早期糖尿病肾
病k⁄‘l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k„• l活性的抑制作用 o结果
发现六味地黄丸可使 ⁄‘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改善 o能使红细
胞 „• 活性受到抑制 o明显低于对照组k Π s1sxl o有助于早
期 ⁄‘的治疗 ∀
现已上市的 „•Œ中药复方制剂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 o
一些已通过临床验证 o显示出了较强的应用前景 o见表 t ∀
表 t „•Œ中药复方制剂
制 剂 功效 开发单位
昂立舒渴
安糖片
稳定血糖不再升高 o减少药物
不良反应 o预防缓解并发症
上海交大昂
立公司
红宇糖宁
胶囊
能有效地减轻和延缓肾小球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o使多元醇
水平恢复正常
解放军医学
研究院中国中
药研究中心泰
康药业
参花消渴茶 缓解白内障等多种糖尿病的
慢性并发症 ∀
中美合资德
善药业
止消通脉
宁口服液
改善临床症状 o降低血糖 !血
脂 o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生 !
发展
北京中医药
大学
糖络宁 明显降低红细胞内山梨醇浓
度 o改善神经组织的供血供氧 o
纠正神经细胞内的代谢紊乱
北京中医药
大学
由于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不良反应小 o价格便宜 o因此
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低
毒的 „•Œ¶具有很大优势 ∀目前有关中草药对 „• 抑制作用
的研究尚刚起步 o涉及范围小 o大多数报道仅作了定性分析 o
尚未给出确切的有效浓度 !最大浓度 !活性成分等 o且大部分
处于实验室筛选 !体外研究及动物实验阶段 o要用于临床使
用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探索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
速发展 o有必要从分子水平更深的探讨作用机制 o找出中草
药中起作用的活性成分的有效作用机制 o为临床推广其应用
于糖尿病并发症和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t  Ž¤§²µ° ƒ q׫¨ µ²¯¨²©¤¯§²¶¨ µ¨§∏¦·¤¶¨ ¬±·«¨ §¨ √¨ ²¯³° ±¨·²©§¬¤¥¨·¨¶
¦²°³¯¬¦¤·¬²±¶q Μεδ Ρεσ Ρεϖ, t||{ o{ }vux q
≈u  杨 o左 联 o姚天爵 q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糖尿病并发
症 q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ot||| ouykwl }utz q
≈v  ¬¼¤°²·²≥ q• ¦¨¨±·¤§√¤±¦¨¶¬± ¤¯§²¶¨ µ¨§∏¦·¤¶¨ ¬±«¬¥¬·²µ¶}³²·¨±·¬¤¯
¤ª¨ ±·¶©²µ·«¨ ·µ¨¤·°¨ ±·²©§¬¤¥¨·¬¦¦²°³¯¬¦¤·¬²±¶q Εξπερτ Οπιν Τηερ
πατεντσ , ussu otu }yut q
≈w  ≤²¶·¤±·¬±²o •¤¶·¨¯ ¬¯Š o ∂¬¤±¨ ¯¯² ° o ετ αλ. ⁄¬¤¥¨·¨¶¦²°³¯¬¦¤·¬²±¶
¤±§·«¨¬µ³²·¨±·¬¤¯ ³µ¨√ ±¨·¬²±} ¤¯§²¶¨ µ¨§∏¦·¤¶¨ ¬±«¬¥¬·¬²± ¤±§²·«¨µ
¤³³µ²¤¦«¨¶q Μεδ Ρεσ Ρεϖ, t||| ot|ktl }v q
≈x  ‹ µ¨¥¶‹ Š q¨ ° ¦¨«¤±¬¶° §¨ ¤¯·µ¤±¶©²µ°¤·¬²± §¨ ª¯∏¦²¶¨ ±¨©µ∏¦·²¶¨
³¤µ¯ ¶¨√¨ ¶¬¦∏¯ ¶¨¶¨ °¬±¤¯¶q Βιοχηιµ Βιοπηψσ Αχτα , t|xy ouu }usu q
≈y  ∂¤± ‹ ¼¨±¬±ª¨ ± • q ƒ²µ°¤·¬²± ²© ³²¯¼²¯¶¥¼ ·«¨ ¯¨ ±¶²©·«¨ µ¤·º¬·«
¶∏ª¤µ. ¦¤·¤µ¤¦·q Νατυρε , t|x| ot{w }t|w q
≈z  ‹¤¼°¤± ≥ oŽ¬±²¶«¬·¤‹ q׫¨ ¬¨·µ¤¦·¬²±²©¤¯§²¶¨ µ¨§∏¦·¤¶¨ ©µ²°¦¤¯©
¯¨ ±¶q Βιολογ Χηεµ , t|yx o{zz q
≈{  Ž¤§²µ° ƒ o Ž¬±²¶«¬·¤ ‹ q ⁄¬¤¥¨·¬¦¤±§ª¤¯¤¦·²·¨°¬¦¦¤·¤µ¤¦·qŒ±}
‹∏°¤± ¦¤·¤µ¤¦·©²µ°¤·¬²±q²±§²±}°¬·°¤±ot|{w1tts q
≈|  Ž¬±²¶«¬·¤ ‹ q„ ·«¬µ·¼2¼¨ ¤µ­²∏µ±¨ ¼¬±·«¨ ³²¯¼²¯ ³¤·«º¤¼q Εξπ Εψε
Ρεσ , t||s oxs }xyz q
≈ts  Ž¤º¤±¬¶«¬Žo˜ §¨¤ ‹ o ²µ¬¼¤¶∏  q¤¯§²¶¨ µ¨§∏¦·¤¶¨ ¬±«¬¥¬·²µ¶©µ²°
·«¨ ±¤·∏µ¨ q Χυρρ Μεδ Χηεµ , ussv ots }tvxv q
≈tt  陈执中 q天然药物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进展 q中国
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oussw oyy }t q
≈tu  ¬° ≥ ≥ o∏±ª≥‹ o¬o ετ αλ. ≥¼±·«¨¶¬¶²©©¯¤√²±²¬§¶¤±§·«¨¬µ ©¨2
©¨¦·¶²± ¤¯§²¶¨ µ¨§∏¦·¤¶¨ ¤±§¶²µ¥¬·²¯ ¤¦¦∏°∏¯¤·¬²± ¬± ¶·µ¨³·²½²·²¦¬±
¬±§∏¦¨§§¬¤¥¨·¬¦µ¤··¬¶¶∏¨¶q ϑ Πηαρµ πηαρµαχολ, usst oxv }yxv q
≈tv  ∂¤µ°¤≥ ⁄o ¬®∏±¬ŒoŽ¬±²¶«¬·¤‹ qƒ¯ ¤√²±²¬§¶¤¶¬±«¬¥¬·²µ¶²©¯¨ ±¶
¤¯§²¶¨ µ¨§∏¦·¤¶¨ q Σχιενχε Ν Ψ, t|zx ot{{ }tutx q
≈tw  ∂¤µ°¤ ≥ ⁄o Ž¬±²¶«¬·¤ ‹ qŒ±«¬¥¬·¬²± ²© ¯¨ ±¶¤¯§²¶¨ µ¨§∏¦·¤¶¨ ¥¼
©¯¤√²±²¬§¶q Βιοχηεµ Πηαρµ , t|zy oux }uxsy q
≈tx  毛晓明 o张家庆 q槲皮素等中药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
作用 q中国中药杂志 ot||v ot{ktsl }yuv q
≈ty  毛晓明 q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q江苏医药 o
t||| ouxk|l }yzs q
≈tz  闫泉香 q黄酮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研究 q中药药理与
临床 oussw ouskul }| q
≈t{  张家庆 o周云平 q部分中药或其成分对大鼠晶状体醛糖还原
酶的抑制作用 q中国中药杂志 ot|{| otwk|l }wx q
≈t|  毛晓明 o张家庆 o周云平 q水飞蓟宾及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
坐骨神经 o晶体红细胞糖醇含量的影响 q中华内分泌代谢杂
志 ot||w otsktl }ww q
≈us  刘长山 o朱禧星 q七种药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q中国
中药杂志 ot||z ouu kyl }vzu q
≈ut  郑冬梅 o陈 丽 o陈 青 o等 q水飞蓟素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
经病变的影响 q中国糖尿病杂志 oussv ottkyl }wsy q
≈uu  刘淑霞 o段惠军 o张玉军 o等 q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及
肾组织  °2v o׌°2t 表达的影响 q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o
ussv otxkyl }xvt q
≈uv  刘长山 o董砚虎 o逢力男 o等 q中药黄芪苷与黄连素对对糖尿
病大鼠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的观察 q中国糖尿病杂志 ot||y o
wkvl }tyv q
≈uw  刘长山 o陈惠黎 o朱禧星 q四种药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
用 q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ot||z ouwkyl }wwv q
≈ux  刘长山 q黄芩苷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及周围
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q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oussu ot{kul }xxx q
≈uy  刘长山 o王秀军 o柳 林 o等 q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
制及其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意义 q中国中药杂志 o
ussu ouzktul }|xs q
≈uz  ‹¤µ¤ª∏¦«¬‹ o Ž¤±¤§¤  o ƒ∏®∏§¤ „ o ετ αλ. „± ¬±«¬¥¬·²µ²© ¤¯§²¶¨
µ¨§∏¦·¤¶¨ ¤±§ ¶²µ¥¬·²¯ ¤¦¦∏°∏¯¤·¬²± ©µ²° ¤±·«²¦¨³«¤µ∏¶ ¦«¬±¨ ±¶¬¶q
#||wt#
第 vs卷第 t|期
ussx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t|
’¦·²¥¨µoussx
Πλαντα Μεδ , t||{ oywktl }y{ q
≈u{  黄秋云 o施海潮 q中药苦骨的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q海峡药学 o
t||{ otsktl }| q
≈u|  施海潮 o黄秋云 q中药苦骨抗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作用的实
验研究 q海峡药学 ot||| ottktl }tx q
≈vs  ≠²¶«¬®¤º¤  o ²µ¬®¤º¤× o ∏µ¤®¤°¬× o ετ αλ. „¯ §²¶¨ µ¨§∏¦·¤¶¨ ¬±2
«¬¥¬·²µ¶¤±§·«µ¨¨±¨ º ∏¨§¨¶°¤±¨ 2·¼³¨ ¶¨¶´∏¬·¨µ³¨ ±¨ ¶o®¬®®¤±²¯¤¶„ o
…o¤±§≤ o©µ²° ·«¨ ©¯²º µ¨¶²© Χηρψσαν τηεµυµ ινδιχυµ qq Χηεµ
Πηαρµ Βυλλ, t||| owzkvl }vws q
≈vt  ¤·¶∏§¤ ‹ o∏µ¤®¤±¬× o≠¤¶«¬µ²Žo ετ αλ. „±·¬§¬¤¥¨·¬¦³µ¬±¦¬³¯ ¶¨²©
±¤·∏µ¤¯ °¨ §¬¦¬±¨ ¶q Χηεµ Πηαρµ Βυλλ, t||| owzkul }tzux q
≈vu  李 帅 o王秋红 o匡海学 o等 q鬼针草不同提取物对醛糖还原
酶的抑制作用 q中医药学报 ousst ou|kul }v| q
≈vv  ¤·¶∏§¤ ‹ o‘¬¶«¬§¤‘o≠²¶«¬®¤º¤  q„±·¬§¬¤¥¨·¬¦³µ¬±¦¬³¯ ¶¨²©±¤·2
∏µ¤¯ °¨ §¬¦¬±¨ ¶q Χηεµ Πηαρµ Βυλλ, ussu oxskvl }wu| q
≈vw  ‹¤¯§¨µ‘o²¶«¬≥ o Š∏³·¤≥ Žq¨±¶¤¯§²¶¨ µ¨§∏¦·¤¶¨ ¬±«¬¥¬·¬±ª³²2
·¨±·¬¤¯ ²©¶²°¨¬±§¬ª¨ ±²∏¶³¯¤±·¶q ϑ Ετηνοπηαρµ , ussv o{y }ttv q
≈vx  李友宾 o常海涛 o李 萍 o等 qut中中药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
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q北京大学学报k医学版l oussw ovyktl }
tsz q
≈vy  韩 澎 o崔亚军 o郭洪祝 o等 q密蒙花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
究 q中草药 oussw ovxktsl }ts{y q
≈vz  方朝晖 o张小平 o鲍道林 o等 q参丹健胰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
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q中西医结合学报 oussw oukul }tuy q
≈v{  梁晓春 o崔丽英 o郭赛珊 o等 q筋脉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的临床研究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 otsk|l }xtz q
≈v|  梁晓春 o张 宏 o郭赛珊 o等 q筋脉通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
导速度 q醛糖还原酶及山梨醇浓度的影响 q中国糖尿病杂志 o
usss o{ktl }vz q
≈ws  郝伟欣 o贾 力 o徐慧媛 o等 q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晶体多元
醇代谢的影响 q中国全科医学 oussw ozktyl }ttuw q
≈wt  宋晓燕 o陈 蔷 o齐晓燕 q六味地黄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
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
ussw ouwktul }ts{z q
Προγρεσσιν ρεσεαρχη οφ αλδοσε ρεδυχτασεινηιβιτορσιν
τραδιτιοναλ µεδιχιναλ ηερβσ
ƒ∞‘Š ≤«¤±ª2ª¨ ±t o‹„‘Š ¬±2¬¬¤t oŒ˜ ÷¬¤tou
(t . Χεντερφορ Ρεσεαρχη ανδ ∆εϖελοπµεντ οφ Νεω Μεδιχινε , Βειϕινγ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Τεχηνολογψ, Βειϕινγ tsss{t , Χηινα ;
u . Χολλεγε οφ Σχιενχε οφ Χηινα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w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 ·µ¤§¬·¬²±¤¯ ° §¨¬¦¬±¤¯ «¨µ¥¶¤µ¨ ±¤·∏µ¤¯ ³µ²§∏¦·o¤±§«¤√¨±²²¥√¬²∏¶¯¼·²¬¬¦¤¦·¬²± ¤±§¶¬§¨ ©¨©¨¦·o¤±§·«¨¬µµ¨¶²∏µ¦¨¶
¤µ¨ ¬¨·¨±¶¬√¨q׫¨ ¤§√ µ¨¶¨ ©¨©¨ ¦·¶³µ²§∏¦¨§¥¼ ¤¯§²¶¨ µ¨§∏¦·¤¶¨ ¬±«¬¥¬·²µ¶¬±·µ¤§¬2·¬²±¤¯ ° §¨¬¦¬±¤¯ «¨µ¥¶¤µ¨ ¯¨ ¶¶·«¤±·«²¶¨ ©µ²° ¦«¨ °¬¦¤¯ ¶¼±2
·«¨¶¬¶¤±§ °¬¦µ²2²µª¤±¬¶° o·«¨ ¼ ¦¤± ©¨©¨¦·¬√¨¯¼ ³µ¨2√ ±¨·¤±§ §¨ ¤¯¼ §¬¤¥¨·¬¦¦²°³¯¬¦¤·¬²±o ¶∏¦« ¤¶ §¬¤¥¨·¬¦ ±¨ ³«µ²³¤·«¼o √¤¶¦∏¯²³¤·«¼o
µ¨·¬±²³¤·«¼o³¨µ¬³«¨µ¤¯ ±¨ ∏µ²2³¤·«¼ o¤±§¶²²±q׫¨ ¼ º¬¯¯ «¤√¨¤ º²±§¨µ©∏¯ µ¨¶³¨¦·qƒ¯ ¤√²±²¬§¦²°³²∏±§¶¤±§·«¨¬µ§¨µ¬√¤·¨¶©µ²°·µ¤§¬·¬²±2
¤¯ ° §¨¬¦¬±¤¯ «¨µ¥¶¤µ¨ ¤¦·¬√¨¬±«¬¥¬·²µ¶·² ¤¯§²¶¨ µ¨§∏¦·¤¶¨ o¶∏¦«¤¶ ∏´¨µ¦¨·¬±o¶¬¯¼°¤µ¬±o³∏¨µ¤µ¬±o¥¤¬¦¤¯¬° o¥¨µ¥¨µ¬±¨ ¤±§¶²²±qŒ± ¤§§¬2
·¬²±o¶²°¨¦²°³²∏±§³µ¨³¤µ¤·¬²±¶¶«²º °²µ¨ ¶·µ²±ª¯¼ ¤¦·¬√¬·¼¬±¬±«¬¥¬·¬±ª¤¯§²¶¨ µ¨§∏¦·¤¶¨ ¤±§§¨ªµ¤§¬±ª¶²µ¥¬·²¯ ¦²±·¨±·¶o¶∏¦«¤¶≥«¨ ±§¤±
¬¤±¼¬¦¤³¶∏¯¨o¬±°¤¬·²±ª¦²°³²¶¬·¤o¬∏º ¬¨⁄¬2«∏¤±ª³¬¯¯ o ·¨¤¯ q ׫¨ ³µ²ªµ¨¶¶¨¶¬±·µ¤§¬·¬²±¤¯ ° §¨¬¦¬±¤¯ «¨µ¥¶¥¨¬±ª¤¦·¬√¨¬±«¬¥¬·²µ¶¤±§
§¨©¬±¬·¨©∏±¦·¬²±¶²©·µ¨¤·¬±ª§¬¤¥¨·¨¶¦²°³¯¬¦¤·¬²±¶«¤√¨¥¨ ±¨ µ¨√¬¨º §¨q
[ Κεψ ωορδσ] ·µ¤§¬·¬²±¤¯ ° §¨¬¦¬±¤¯ «¨µ¥¶~¤¯§²¶¨ µ¨§∏¦·¤¶¨ ~¤¯§²¶¨ µ¨§∏¦·¤¶¨ ¬±«¬¥¬·²µ~§¬¤¥¨·¨¶¦«µ²±¬¦¦²°³¯¬¦¤·¬²±¶
≈责任编辑 刘  
本刊启事
本刊已加入5中国学术期刊k光盘版l6和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k≤«¬±¤Œ±©²l系统科技期刊群等 o来稿一经
刊用 o本刊即拥有其在上述及所有媒介再次发表的权利 o作者如不同意可作声明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
稿酬将在我刊刊用后一次性给付 o并赠样刊 t本 o单行页若干份 ∀
#ssxt#
第 vs卷第 t|期
ussx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t|
’¦·²¥¨µou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