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
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宋丽丽 t3 o范丙义 t o徐晓杰 u o卢鹏伟 t o相秉仁 u
kt1河南大学 药学院 o河南 开封 wzxsst~ u1中国药科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 o江苏 南京 utsss|l
≈摘要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方法 }利用 °≤测定
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 o并通过偏最小二乘 !主成分分析 2
°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2
°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建
立模型 ∀结果 }§¥w小波 !偏最小二乘以及主成分分析 2
°神经网络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回收率分别为 tss1th o
tss1zh otss1yh o ≥⁄分别为 y1xuh ox1wuh oy1w|h ∀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结果较好 o为中药
生产过程的在线 !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小波变换 ~熊果酸
≈中图分类号 u{w1t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ylt|2tx|s2sw
≈收稿日期 ussw2tu2tu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kswuwwusswul
≈通讯作者 3 宋丽 丽 o ר¯} tv|svz{|uyso ƒ¤¬} k svz{ l
v{{sysvo∞2°¤¬¯}¶¯ «¨ ±∏1 §¨∏1¦±
近红外 k± ¤¨µ¬±©µ¤µ¨§o l光谱分析是近年来
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的一种分析技术 o最大特点是
对样品无破坏性 ~操作简便 o分析迅速 ~测量信号可
以远距离传输和分析 o特别是与计算机技术和光导
纤维技术相结合 o采用 透射 !散射 !漫反射等光
学检测方法 o可直接对样品进行分析 ≈t2x ∀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Χορνυσοφφιχιναλ
ισιεβ1 ·¨1 ∏¦¦的干燥成熟果肉 ∀作为六味地黄丸
主要组方药材的主要成分 o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
是该药品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 5中国药典 6
usss年版采用索氏提取 !薄层色谱分离 o最后用薄
层扫描法定量的方法进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另有
文献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y2{ ∀为
探索六味地黄丸生产过程的在线 !无损定量检测方
法 o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含量 o结果较为
满意 ∀
1 实验部分
111 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中熊果酸含量的 °≤
测定
11111 仪器与试剂 ° ts|s高效液相色谱仪 o岛
津 ≥°⁄ p ts紫外检测器 o乙醇 k分析纯 lo乙腈 k色
谱纯 lo乐百氏纯净水 k电导率 u Λ≥# ¦°pt lo熟地
黄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 !泽泻 !茯苓 !淀粉由河大制
药厂提供 o经河南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李勉高级
实验师鉴定 ∀
11112 样本制备及提取方法 模拟浓缩丸处方工
艺 o分别取各味药材适量 o其中山茱萸 !山药粉碎成
tss目细粉 o牡丹皮提取丹皮酚 o药渣同其余 v味药
材分别制浸膏粉备用 ∀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kux oxy lo按处方 zsh ∗
tvsh配制的六味地黄丸混合粉末样本 kt2÷t ∗ t2
÷uxlo得 ux个训练集样本 o混合均匀待测 ∀另外采
用正交实验设计 kt{ ovy l按处方 {sh ∗ tush配制
的六味地黄丸混合粉末样本 kt2≠t ∗ t2≠t{l∀
按 usss年版药典方法 o精密称取 x ª混合粉末
样品 o置于索氏提取器中 o加入乙醚适量 o分别回流
提取 w «残渣用无水乙醇微热溶解 o转移至 ts °
量瓶 o乙醇定容 ∀微孔滤膜滤过后进样 ∀
11113 色谱条件 汉邦公司 ≤t{柱 kw1y °° ≅ txs
°°ox Λ°l~流动相水 2乙腈 2冰醋酸 k|sΒtsΒs1txl~
检测波长 usw ±°~流速 t °# °¬±pt ~理论塔板数
u sss以上 ~熊果酸纯品及模拟样本色谱见图 t∀
11114 标准曲线及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熊果酸标准
品 xu1s °ª置 tss °量瓶中 o乙醇定容 o得 s1xu °ª
# °pt的熊果酸标准品溶液 ∀精密量取熊果酸标准
溶液适量 o并依次稀释成 s1uyos1tvos1sxuos1suy °
# °¬±pt的溶液 ∀进样量 us Λo记录峰面积 o并与含
#s|x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t|
¦·²¥¨ µoussy
图 t 六味地黄丸模拟样本 °≤图
1对照品 ~
1样品 ~t1熊果酸
量进行线性回归 o回归方程为 Ψ v ≅ tsp{ Ξ n
s1stu uo ρ s1||| to模拟样本的测定结果见表 t∀
表 t 模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
样品 药粉中质量分数 r°ª# ªpt
t2÷t s1tyu
t2÷u s1tut
t2÷v s1tzs
t2÷w s1tws
t2÷x s1tzt
t2÷y s1tvs
t2÷z s1tut
t2÷{ s1txw
t2÷| s1tx|
t2÷ts s1tyu
t2÷tt s1tt|
t2÷tu s1twt
t2÷tv s1twu
t2÷tw s1tw{
t2÷tx s1txx
t2÷ty s1ttz
t2÷tz s1tww
t2÷t{ s1twy
t2÷t| s1tvw
t2÷us s1t{u
t2÷ut s1tt{
t2÷uu s1tvt
t2÷uv s1tvu
t2÷uw s1twv
t2÷ux s1tzv
t2≠t s1tuz
t2≠u s1tv{
t2≠v s1txy
t2≠w s1tus
t2≠x s1tv|
t2≠y s1tvs
t2≠z s1tt|
t2≠{ s1tvx
t2≠ts s1tux
t2≠tt s1tuz
t2≠tu s1txt
t2≠tv s1tuy
t2≠tw s1tuy
t2≠tx s1tzw
t2≠ty s1ts{
t2≠tz s1tv|
t2≠t{ s1ttx
112 近红外光谱的测定
11211 仪器与样品
µ∏®¨ µ °近红外光谱仪
k带旋转积分球 !光纤 lo仪器参数 }旋转积分球 o波
数 tu sss ∗ w sss ¦°pt o间隔 w ¦°pt o每次测量为 yw
次 ~样品及其粉末模拟样本的制备方法同 11112∀
11212 方法 粉末样本配制方法同 11112o其中 t2
÷t ∗ t2÷ux共 ux个样本作为训练集样本 ot2≠t ∗ t2
≠t{共 t{个样本作为预测集样本 ∀将近红外测量
得到的训练集的近红外光谱数据 o建立光谱数据与
高效液相测定的熊果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o并以此预
测混合模拟样本中预示集熊果酸的含量 o同高效液
相测定法进行比较从而观测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熊果
酸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o训练集样本 o预测集样本的检
测结果分别见表 uov∀
2 数据处理及结果
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 k°≥l≈| !主成分分析
k°≤l2
°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k• ×l2
°神经网络
对所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o见表 u∀
°≤2
°神经网络是 °≤≈| 和
°神经网络 ≈ts
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 o该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提取光谱数据中有用信息 o减少干扰和实验误差等
无用信息 o同时也简化了数据 o然后将反映这些有用
信息的主成分作为
°神经网络的输入 o以 °≤测
得的结果作为目标输出 o按照
°网络规则不断调
整网络参数 k训练 lo经训练得到数学定量模型 ∀
本研究将小波变换 ≈tt 和
°神经网组合而成另
一种方法 o即小波变换 2
°神经网络方法 ∀鉴于色
谱数据中组分的信号信息主要包含在低频部分中 o
而高频部分主要是由噪声组成 ∀而小波 k• ¤√¨¯ ·¨l
变换方法可以将信号分为不同的频率成分 o一般低
频成分代表有用信号 o高频代表噪音 o用 • ¤√¨¯ ·¨方
法提取低频小波系数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o进行网络
训练 o得到定量模型 ∀小波变换作用是通过光谱数
据变换 o减少噪声 o突出组分的贡献 o然后由
°神
经网络给出模型 ∀小波变换中可使用不同的小波基
函数 o因此分别采用 §¥k§¥to§¥wo§¥{lo¶¼°
k¶¼°uo¶¼°wo¶¼°{lo¦²¬©k¦²¬©to¦²¬©vo¦²¬©xl等小波
函数进行了数据的变换 ∀样本 t2÷t原始谱图及
§¥t小波变换结果见图 u和图 v∀从图中可以看出 o
原始谱图的信号信息主要包含在第一部分的低频系
数 o而高频系数则主要是有噪音所组成 ∀由于小波
变换过程中存在边缘效应 o使低频系数两端数据失
真 o因此在实际数据处理时去除两端部分 o选取低频
#t|x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t|
¦·²¥¨ µoussy
表 u 熊果酸含量测定训练集结果
样品 §¥t §¥w §¥{ ¶¼°u ¶¼°w ¶¼°{ ¦²¬©t ¦²¬©v ¦²¬©x °≥ °≤ 2
°
t2÷t |u1sv |s1{s {x1|z {z1st tss1v {|1z{ |x1vw |{1t{ |t1zx |{1uz |x1zx
t2÷u |z1us tsy1v tsz1z |t1v| tsx1w |v1ux |w1wz {v1ys |s1xw tsy1w |s1{|
t2÷v tsy1v tsx1s |u1yv {v1zz |u1xz {u1yt tsz1{ ||1|w {{1zv |z1t| tsx1y
t2÷w |u1{x |s1yu tsx1s tsz1y |t1wv ttu1{ ttv1t tts1y ttz1| |y1yt |{1wz
t2÷x {|1u{ |y1uz |w1uv tss1| tss1s ttx1u {{1zy {y1|s |y1xv tts1{ |y1uw
t2÷y |{1|s ||1xt {x1sy {w1t{ ttt1v {y1zz {w1yt |s1xv ts|1y |{1ws |t1xx
t2÷z tts1{ tsy1z tss1u |t1|t |s1{| tsu1{ tsy1u {|1{y tst1t tsu1x tsz1v
t2÷{ {s1ut tst1z ||1t| |v1yy |{1uz ||1yz tst1y tt{1{ {t1zw |y1zy tsu1y
t2÷| |w1tu |w1ww ttw1w {t1sy |x1sz tst1y ttu1y |{1|{ |u1sw |t1yz |y1zv
t2÷ts ttv1y |s1|y tty1v |{1ws |x1vy |y1vt ttx1w ttx1t ttu1v tst1{ |t1zu
t2÷tt ts|1s tsw1w tsx1y ttx1v ||1|s |{1vu |y1xu {w1sv |x1vs |w1wz tst1{
t2÷tu {{1zt |u1xy ||1|v ttx1y |z1x{ |t1sx ttu1x tsv1s tsu1v tsw1| tsv1{
t2÷tv ts|1x |s1tz tsz1y ts|1y ts{1t {w1s{ {w1u| |x1|t ttt1u |x1zu |{1ws
t2÷tw ttx1t ts{1z tss1w tss1t |v1uy {{1z| |z1wv {x1t| tsu1x tsw1x tss1w
t2÷tx |u1sv |y1xx |u1vs |{1uw {x1sy tts1z {|1xy tss1| ttu1w tst1x |w1z|
t2÷ty tsz1u tts1u |v1st |u1wt tss1x |w1vt {y1su {s1xs |{1w| |z1{x |{1sv
t2÷tz |t1uv tsx1u |{1|w |t1xx tsw1w {u1|{ |x1x{ {{1|t ts|1| ||1y{ tsy1w
t2÷t{ {{1s{ ts|1| tsw1x tsy1z {w1z{ tty1t ttz1y ||1zx ttw1z tsw1s |w1yz
t2÷t| |{1us tss1| |x1v{ ttt1s ||1xx {z1sz |z1t| {y1xx tss1{ tsw1w tsz1v
t2÷us |v1vv {w1z| tsz1z {y1v| ttw1| {s1{u ||1sz {x1zs tsz1| |x1|w tsw1x
t2÷ut tsu1s tss1v |v1t{ tsu1| tsz1w tsy1y |{1x{ ttz1t {z1yw |s1vx tsx1v
t2÷uu {y1wu tst1{ |z1ss tsu1{ {t1|t tsx1w tsu1t |w1su |u1|u |z1tw tsv1s
t2÷uv |{1wz |z1ys tsu1t {u1wt ||1{x tsz1| |v1sz ttz1y {t1wx |w1t{ |y1xt
t2÷uw tsy1z |x1xz tsw1{ tsv1v ts{1| tst1x |v1tw {t1ts tts1u ts{1v tsw1s
t2÷ux tsy1x ||1wv tts1u ttu1t tts1x {w1zz tst1u ttx1w |{1vv |z1y| |x1t|
平均值 |{1zs ||1uu tss1xv |{1st ||1s{ |y1{x ||1vw |z1tu tss1vw ||1yw ||1yw
≥⁄ |1x| y1|z z1|z ts1{x {1y| tt1uz |1zu tu1{y ts1v{ x1tw x1t{
表 v 熊果酸含量测定预示集结果
样品 «¤¤µ §¥w §¥{ ¶¼°u ¶¼°w ¶¼°{ ¦²¬©t ¦²¬©v ¦²¬©x °≥ °≤ 2
°
t2≠t tsu1w tsx1x tu|1x tss1z tss1z tuw1| tux1{ tvs1v |{1wt ||1t{ tst1x
t2≠u ||1v{ ||1yx tsu1{ |{1wu tsu1{ tsu1s |{1yy ||1{| |w1sy tss1v |z1uv
t2≠v ts|1z tss1t |y1ty ttt1u tsu1t |u1xz |w1{v |z1{{ tsw1z tss1| {{1uz
t2≠w tus1y |u1sy tsw1x tt|1u tst1u tss1{ tsv1v tss1z tv|1w ||1{t ts{1w
t2≠x tsx1s |z1|w tsv1{ tsv1{ tsv1| tsw1{ tsu1x tsw1y |s1xu |z1wx tss1w
t2≠y tss1u tts1s tsv1v tsu1s |x1xu ||1{z |{1yz tus1w ||1sx tss1t tsv1u
t2≠z {z1zs {y1y| ttw1v {{1zs tt{1z {v1yu tss1| {w1yt zx1ts tsu1s ts|1x
t2≠{ tux1s tsu1u ttt1z tsz1s {z1sz ts|1t z|1wx ttt1y tsz1x ttx1{ {y1xt
t2≠ts ttz1w tsz1w tsw1y tt{1| ts|1{ tvt1| tsv1u tss1w tvv1t ||1xs |{1yz
t2≠tt ||1ux ||1tv |s1x{ |u1y| ||1{{ {{1zt {|1xy |s1wu {y1xv tsu1| ||1vs
t2≠tu {u1vz |{1xy {u1yz zv1x{ {v1w{ {t1|t ||1ts {u1|v |{1z{ tsx1y ||1uu
t2≠tv ttw1s ttt1z ttv1t ttw1{ ttw1z ttu1z ttu1z ttv1y tss1v tst1y tsx1u
t2≠tw tsx1z |u1xy |z1uz tsz1s tsz1t |x1wx |y1ty |z1|w |v1zy |{1vw tsz1w
t2≠tx tss1u ||1zv |y1vx |w1wt |w1uy |z1v| |v1tt |z1{| {t1xv {|1u{ |z1sx
t2≠ty |v1vw |x1tx {|1t{ |w1w| ttw1x {{1uy tt{1{ {|1w{ z|1|z |v1yw |y1|x
t2≠tz tss1s |{1uu |y1uw tss1x |x1w{ ||1x| tss1u tss1| ||1zy tss1u tsv1z
t2≠t{ tss1v tsx1u ||1v| |{1xt tst1v |{1su tst1z tss1t tuv1y tsw1y ts{1x
平均值 tsv1z tss1t tsu1t tst1x tst1| tss1z tst1t tst1w tss1w tss1z tss1y
≥⁄ ts1zw y1xu ts1z| tt1uz |1us tv1uy ts1xw tu1sx tz1ys x1wu y1w|
系数的中间部分 o作为
°神经网络的输入 o以
°≤测得的结果作为目标输出 o进行训练建立小
波变换 2
°神经网络定量模型 ∀
由表 v可见 o|种小波基都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o
其中 §¥w小波基的结果最好 o平均回收率 tss1th o
≥⁄为 y1xuh ∀ °≥和 °≤2
°的结果也非常好 o
都可以作为熊果酸含量测定的数据处理方法 ∀
3 讨论
近红外主要由 ≤ 2 o 2 o2等含氢基团的倍
频和合频吸收谱组成 o中药中几乎所有成分都在近
#u|x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t|
¦·²¥¨ µoussy
图 u 样本 t2÷t原始谱图
图 v 样本 t2÷t经 §¥t小波变换所得系数图
k横坐标为数据点数 l
红外谱区有吸收 o因此近红外光谱包含了中药中各
成分的信息 ∀但因近红外中大量含氢基团的倍频和
合频吸收的迭加 o使得谱带复杂 !重叠 ∀利用计算机
的强大功能 o通过 /数学分离 0方法 o可将其中有用
信息提取出来 o从而实现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同
时近红外可以透过塑料 !玻璃等包装材料 o非破坏性
地对包装物内的药物成分进行定量 !定性分析 ∀与
计算机 !光导纤维技术相结合 o运用透射 !散射和漫
反射等光学检测方法 o可无需或很少对样品进行预
处理 o直接对颗粒状 !固体状 !糊状等复杂的混合物
进行快速分析 ∀
从表 v可以看出 o§¥w小波 !偏最小二乘以及主
成分分析 2
°神经网络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回收率
分别为 tss1th otss1zh otss1yh o ≥⁄分别为
y1xuh ox1wuh oy1w|h o结果较好 o基本能够满足
药品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要求 o为中药在线检测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样本数量的加大 o可以建
立更加稳定的模型 ∀
≈参考文献
≈t
¤¯±¦² o ∞∏¶·¤´ ∏¬² o ²±½¤¯ ½¨ o ·¨¤¯1 §¨ ±·¬©¬¦¤·¬²± ¤±§
∏´¤±·¬·¤·¬²± ¤¶¶¤¼¶©²µ¬±·¤¦··¤¥¯ ·¨¶²©u µ¨ ¤¯·¨§ ³«¤µ°¤¦¨∏·¬¦¤¯
³µ¨³¤µ¤·¬²±¶¥¼ µ¨©¯ ¦¨·¤±¦¨ ± ¤¨µ2¬±©µ¤µ¨§ ¶³¨ ¦·µ²¶¦²³¼2√¤¯¬§¤·¬²±
²©·«¨ ³µ²¦¨§∏µ¨≈ 1 °«¤µ°
¬²° §¨±¤¯o ussso uuktl}tv|1
≈u
¤¯±¦²1 ±¤¯¼·¬¦¤¯ ¦²±·µ²¯ ²©³«¤µ°¤¦¨∏·¬¦¤¯ ³µ²§∏¦·¬²± ¶·¨³¶
¥¼ ± ¤¨µ¬±©µ¤µ¨§ µ¨©¯ ¦¨·¤±¦¨ ¶³¨ ¦·µ²¶¦²³¼≈ 1 ±¤¯ ≤«¬° ¦·¤o
t|||o v|u} uvz1
≈v ∞∏¶·¤´ ∏¬²1 ⁄ ·¨¨µ°¬±¤·¬²± ²©³¤µ¤¦¨·¤°²¯ ¬± ¬±·¤¦··¤¥¯ ·¨¶¥¼
∏¶¨ ²©± ¤¨µ¬±©µ¤µ¨§·µ¤±¶°¬·¤±¦¨ ¶³¨ ¦·µ²¶¦²³¼≈ 1 ±¤¯ ≤«¬°
¦·¤o t|||o v{v} u{v1
≈w 任玉林 o李 伟 o任瑞雪 o等 1 °≥2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分
析磺胺甲基异恶唑 ≈ 1药物分析杂志 o t||{o t{ktl}vs1
≈x פ®∏² ≠¤±²o פ®¤·²¶«¬ƒ∏±¤·¶∏1 ¤¨¶∏µ¨° ±¨·²©·«¨ ¦²±¦¨±·µ¤2
·¬²±¶²©ª¯∏¦²¶¨ ¤±§¦¬·µ¬¦¤¦¬§¬± ·«¨ ¤´ ∏¨ ²∏¶¶²¯∏·¬²± ²©¤¥¯²²§
¤±·¬¦²¤ª∏¯¤±·∏¶¬±ª± ¤¨µ¬±©µ¤µ¨§¶³¨ ¦·µ²¶¦²³¼≈ 1 ¨ ¤µ±©µ¤µ¨§
≥³¨ ¦·µ²¶¦o ussto|} wv1
≈y 冯燕芹 o王振中 o俞海荣 1 °≤测定六味地黄丸 k浓缩 l中
熊果酸的含量 ≈ 1中草药 o t|||o vskvl}t|t1
≈z 张曙明 o顾 宏 o陈建民 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
黄软胶囊中的熊果酸 ≈ 1分析化学 o ussso u{ktl}tu|1
≈{ 尹小英 o欧阳栋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
量 ≈ 1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o ussto tvkvl}ttw1
≈| 安登魁 1现代药物分析选论 ≈ 1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o usss}uuwo xus1
≈ts 胡昌华 o张军波 o夏 军 o等 1基于 ×
的系统分析与
设计 2小波分析 ≈ 1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o
usss}w1
∆ετερµ ινατιον οφ υρσολιχ αχιδ οφΛιυωει∆ιηυανγωαν σιµ υλατιον σαµ πλεσβψ ΝΙΡ
≥ ¬2¯¬t o ƒ
¬±ª2¼¬t o ÷ ÷¬¤²2¬¨u o ° ±¨ª2º ¬¨t o ÷
¬±ª2µ¨±u
(t1 Πηαρµ αχευτιχαλΧολλεγε οφ Ηεναν Υνιϖερσιτψ, Καιφενγ wzxsst, Χηινα;
u1 Χεντερφορ Ινστρυµ εντ Αναλψσισ, Χηινα Πηαρµ αχευτιχαλΥνιϖερσιτψ, Νανϕινγ utsss|,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 ·¨¨µ°¬±¨·«¨ ¦²±·¨±·²©∏µ¶²¯¬¦¤¦¬§ ²©¬∏º ¬¨⁄¬«∏¤±ªº¤±1 Μετηοδ : ¶¬±ª º¬·« °≥o °≤ 2
°¤±§• ×2
°1 Ρ εσυλτ: ׫¨ ³µ¨§¬¦¤·¬²± µ¨¦²√ µ¨¼ º µ¨¨ tss1zh otss1yh otss1th o ¤±§·«¨ ≥⁄ º µ¨¨ x1wuh oy1w|h o
y1xuh µ¨¶³¨ ¦·¬√¨¯¼1 Χονχλυσιον: ¦¤± ¥¨ ∏¶¨§¬± ·«¨ §¨ ·¨µ°¬±¤·¬²± ²©∏µ¶²¯¬¦¤¦¬§o º«¬¦«¶¨·∏³·«¨ ©²∏±§¤·¬²± ²©²±2¯¬±¨¦²±·µ²¯
²©·µ¤§¬·¬²±¤¯ ≤«¬± ¶¨¨ ° §¨¬¦¬± 1¨
[ Κεψ ωορδσ] ~ º¤√¨¯ ·¨µ¤±¶©²µ°~ ∏µ¶²¯¬¦¤¦¬§ ≈责任编辑 鲍 雷
#v|xt#
第 vt卷第 t|期
ussy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1vto¶¶∏¨ t|
¦·²¥¨ µou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