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当前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与热点



全 文 :当前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与热点
刘 屏t o吴 镭u
kt q解放军总医院 药理研究室 o北京 tss{xv ~ u q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生命科学部 o北京 tsss{xl
在现代药学研究体系中 o中药研究依然占有重要位置 ∀
由于现有传统中药的研究基于上千年的临床应用 o因而有其
独到之处 o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 ∀
近年来 o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k‘≥ƒ≤l越来越重视
和加强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投入 o中药研究领域在阐明药
效 !药物作用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
本文通过对 ‘≥ƒ≤ 近 y年所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的分析 o从
一个侧面来了解当前我国中药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 ∀
1 概况
t||y ∗ usst年间 ‘≥ƒ≤ 对中药研究项目共资助 vxy项 o
其中重点项目 {项 o其余为面上项目 o涉及 w个学科 }生命科
学部的中医与中药学学科 !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和畜牧兽医
学学科 o化学科学部的有机化学学科 ∀t||y ∗ usst年间 ‘≥2
ƒ≤投入资助中药研究的经费共 w |zx 万元 o资助强度呈逐
年上升趋势 o以自由申请项目为例 ot||y年平均每项的资助
经费为 | qv 万元 o至 usst 年为 tz qy 万元 ox 年间增长了
xu h ∀
此间 ‘≥ƒ≤ 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 o主要侧重于药理学研
究和中药化学研究 ∀药理研究内容的项目超过半数占 x{ q
u h o药化学研究内容的项目占 vu qz h ∀项目的研究思路主
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o一是将中药按天然药物看待 o以天然药
物研究的模式进行 ~另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进行中药
的现代研究 ∀
2 中药药理学研究
‘≥ƒ≤ 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中 o有超过 tru的研究内容
为药理学研究 o并主要集中于肿瘤 !心血管疾病 !老年性痴呆
症等领域 ∀涉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项目占 t{ q| h !神经系
统 tw qt h !抗肿瘤药物 tu qw h !与免疫有关的药物 tt q| h o
其他的为抗病毒药物 !抗衰老药物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分
子生物学的渗透与现代多学科生物技术的运用带动了中药
基础性研究的发展 o较多的生物新技术如膜片钳 !基因钳 !基
因芯片 !荧光探针 !⁄‘„ 梯状电泳 !⁄‘„ 原位末端缺刻标
记 !核酸原位杂交 !°• ‘„ 基因差示分析等技术被应用于中
药基础药理研究中 o赋予了传统中药研究以新的内容 ∀
2 q1 中药与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 用膜片钳技术研究苦参
≈收稿日期  usst2tu2us
≈通讯作者  电话 }kstsly{uvws|s ∞2°¤¬¯}°yvxs{xy ƒ ¶¬±¤q
¦²°
碱 !小檗胺 !小檗碱 !粉防己碱 !青蒿素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
效价 !效能 o期望发现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较弱的原因以及
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效价 !效能与钾通道电流的关系 o提
出增强中药效价 !效能的新学说与方法 ~应用膜片钳 !基因钳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利尿中药如茯苓 !泽泻等对肾脏
• ’  Žt钾通道及 zs2³≥ 钾通道作用 o筛选特异性较强的
• ’  Žt通道阻断剂 o探讨利尿中药的作用机制等 ∀
2 q2 防治老年性痴呆中药的研究 针对中药多组分 !多作
用靶点的特点 o利用基因芯片等新技术 o对一系列中药和复
方进行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多靶点筛选 o对重点中药进行有效
成分或部位的追踪分离 o力求阐述某些中药抗老年性痴呆的
分子机制 ~基于淀粉样蛋白 „2Β沉淀聚积是阿尔采默病
k„⁄l脑特征性病理变化 o利用 „⁄细胞和动物模型 o针对
„⁄脑 „2Β生成 !沉淀聚积以及淀粉斑形成等核心问题 o探讨
中药对 „⁄模型 „2Β生成 !纤维化和沉淀聚积作用并从分子
和细胞水平阐明其机制 ~基于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功能障碍
与胆碱系统异常有密切相关性 o对某些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如
皂苷类对脑内  受体的上调作用进行研究等 ∀
2 q3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 以肿瘤细胞的核苷转运为作用靶
点 o从天然来源物质中筛选抗肿瘤生化调节剂 o已发现部分
中药成分及结构类似物的逆转多药抗药性作用及相关的作
用机制 ~根据0功能基因组学0的概念 o应用 ¦⁄‘„ 芯片技术 o
研究中药抗恶性肿瘤转移的基因表达谱 o研究用药前后基因
谱的表达水平的高低和改变 o从而建立中药抗肿瘤反应性基
因 o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
制等 ∀
2 q4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的研究 分析雷公藤多苷抑制体液
和细胞免疫的具体环节 o从分子免疫学角度探讨雷公藤多苷
治疗人类多发性肌炎k°  l的作用机制 ~探讨银耳多糖 !黄芪
多糖等对机体免疫系统细胞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的调节 o阐
明生物活性多糖等调控机体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核因子
k‘Ž2®…l为免疫性炎症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 o‘ƒ2ϑ…活化可
使炎性细胞因子 o如 Œ2{的合成增加而加剧炎性反应 o阻断
其活化 o将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o研究中草药抗炎成分对 Œ2{2
ϑ…活化系统的抑制作用 o深化抗炎中草药基于 ‘Ž2®…为新
靶点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研究等 ∀
2 q5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应用细胞及动物模型 o结合临床
病证 o从分子水平观察中药对病毒 ⁄‘„ 和各类 °• ‘„ 量变
化以及 ⁄‘„聚合酶活性的影响 o在病毒的复制 !转录 !翻译
#|{w#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qoussu
全过程探讨其抗病毒机制 ~以乙肝病毒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
节和酶为靶点 o研究清热利湿中药抗乙肝病毒的分子机制 ~
基于 ‹Œ∂ 复制过程涉及到的各种酶为作用靶点 o研究具有
抑制酶活性的中药的作用及其机制等 ∀
3 中药化学研究
‘≥ƒ≤ 资助的中药化学研究项目绝大部分是对中药活
性成分的研究 o以阐明有效成分鉴定结构方面居多 ~也有更
进一步的研究 o如进行构效关系研究 o并通过化学或生物学
途径优化结构 o确定结构优化机制 o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
科学依据 ∀
3 q1 活性成分的研究 活性成分的研究包括成分的提取 !
分离 !结构鉴定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内容 o占中药化学k包括天
然药物化学l研究中的较大比重 ∀在传统中药原药用功能或
提取的几个部位进行药理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成分分离 o在得
到化合物单体后 o鉴定其结构并选用适当的药理模型进一步
试验 o对其进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o为新药开发奠
定基础 ∀
如筛选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系列中药和复方 o对重点中药
进行有效成分或部位的追踪 o力求发现某些中药中抗老年性
痴呆的有效成分 ~应用中药化学成分活性导向分离阐明某些
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并鉴定其结构 ~采用端粒酶跟踪筛选
与化学研究相配合 o对植物中具抗癌 !抗衰老等活性成分进
行分离 !结构鉴定 !药理和构效关系等研究 ~利用对我国传统
中药淫羊藿的基础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的学术积累 o提取
分离淫羊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成分 o明确其结构 o并探
讨其作用机制 ~采用经典植化方法提取分离泽泻的化学成
分 o经体内外活性实验筛选出具有抑制草酸钙尿石形成的活
性成分 o应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 o阐明泽泻传统功效
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研究一些低等海洋生物及
其共生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 o着重发现抗肿瘤 !抗病毒 !
抗菌和具有其他特殊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和新型结构的化
合物 o通过各种近代波谱新技术测定他们的结构 o发现新的
先导物 o研究其有关生理活性物质的合成和构效关系 ∀
3 q2 构效关系研究 得到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中 o与生物
活性成分研究相结合进行的构效关系研究 o也占较大比例 o
这些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得高效低毒创新药物 o以天然活
性化合物为先导物 o合成一系列结构类似物进行构效关系研
究 ∀
如对中药中得到的具有很强的改善脑代谢和抗氧化活
性新型苷类化合物进行全合成研究 o且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
结构优化并合成一系列衍生物 o为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新的脑
中风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和先导化合物 ~利用基因工程定
点突变技术研究中药中明确的结构与抗 ‹Œ∂ 活性之间的关
系及作用机制 o寻找有显著抗 ‹Œ∂ 活性而变态反应 !神经毒
副作用低的天然产物突变体 o为新药的创制奠定基础 ~研究
从中药中发现的一种具有明显免疫抑制活性新型倍半萜化
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o进而合成其类似的手性物质 o探索
其构效关系 ~对雷公藤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针对性结构改造及
修饰 o并进行抗炎免疫活性研究 o利用化学 !数学 !分子力学
等方法 o发现雷公藤抗炎免疫抑制作用所需的结构拓扑特征
及影响活性与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o为进一步结构改造与合
成提供依据 o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揭示雷公藤这类活
性成分产生药效的作用机制 o可望发现有前景的化合物 ∀
3 q3 组合化学研究 以组合化学为研究思路 o应用生物转
化技术 o以具明确生物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k天然化合物l或
活性在各种具氧化还原 !羟化 !去烷基化等多种反应催化作
用的微生物或酶作用下转化产生组合型新天然产物群 o通过
与药理筛选结合寻找新天然活性化合物 o是一种为探索快速
有效寻找新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新途径提供研究方法 ∀
如对具有很强的抗氧活性的一些活性成分进行分子修
饰 o优化组合生物活性 o保留强抗氧作用 o兼有适当的 Β2阻断
及 Α2阻断作用 o通过药理活性研究 o从中开拓新一类优化组
合的抗缺血性心律失常药 ~还有对喜树碱 !苦参碱 !青蒿素等
已有丰富学术积累的天然化合物的研究 ~研究海洋生物中的
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等活性或结构新颖的肽 o研究其结构与
活性的关系及有关立体化学问题 o寻找新的抗肿瘤 !抗病毒
的先导化合物 ~对于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以及探讨相关
海洋的化学生态学问题具有理论意义 o对于开发新药也具有
明显的应用前景 ∀
4 中药复方的基础性研究
中药复方由5黄帝内经6记载的 tv首 o发展到东汉5伤寒
论6ttv首 o5金匮要略6uyu 首 o唐代5备急千金要方6x vss
首 o5千金翼方6u |ss 首 o宋代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ty {vw
首 o明代5普济方6yt zv|首 ∀可见方剂学是在历代医药学家
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 o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
形式和手段 o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o对方剂的基
础性研究 o是发展中医药学 o促进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
‘≥ƒ≤ 近年来所资助的中药复方研究项目 o主要是一些
经过数千年临床应用 o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安全 !有效的经
典古方 !名方的研究 o如四逆汤 !四物汤 !半夏泻心汤 !炙甘草
汤 !麻黄汤 !生脉散 !补阳还五汤等 ∀研究内容一般集中在 v
个方面 o即对方剂的配伍规律的研究 o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
的研究以及对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 o他们有所交叉又各有特
色 o而方剂的化学 !药理及其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
4 q1 以中医组方理论为指导 o君药为重点 o功能 !主治为依
据 o药理效应及效应成分为核心 o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k如分
子生物色谱 !°∞× 技术等l o对古方的不同配伍与药效物质
基础及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与药效增强和毒
性降低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 o通过阐明物质基础变化与
不同配伍的内在规律 o以阐明古方配伍的科学内涵 ∀
如研究半夏厚朴汤对中枢神经单胺类递质系统多层次
和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及其药效化学成分群 o揭示该方整体调
#s|w#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qoussu
节产生抗抑郁效果的科学内涵 o优化组合有效化学成分群 o
设计/新型半夏厚朴汤0组方作抗抑郁新药 ~采用化学方法对
益气健脾方剂进行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分离 o观察其药效成
分及适宜组合对作用靶标的活性 !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
响 o归纳出益气健脾中药方对其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物质基
础 o有助于阐述益气健脾中药作用的科学机制 o并为开发新
药提供依据 ~其他如对/四逆类方0 !麻黄汤 !葛根芩连汤 !桂
枝汤等方的研究 ∀
此外 o采用基因芯片及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
平台 o选择古方剂 o通过古方功能与基因群和蛋白质群的表
达关系研究 o建立方剂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及体系 o探
讨古方药效物质基础等方面与差异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内
在联系 o从动物 !细胞 !蛋白质和基因水平上探讨古方的组成
原理 o以此建立一种新的方剂组成原理及多水平 !多靶点评
价体系 o为其他方剂的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 o如对四物汤 !半
夏泻心汤 !五虎汤等的研究 ∀
4 q2 将化学药品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中药复方配
伍的研究中 o研究中药十八反中诸药对细胞色素 °wxs氧化
酶的诱导 !抑制及酶参与其代谢的作用 o确定与细胞色素
°wxs氧化酶有关的/相反药对0 o并测定同工酶 o在整体动物
上验证 o希望发现部分/相反药对0的分子作用基础 o为临床
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o为其他药物相乘相克作用的机制研究提
供一条新思路 o为今后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建立基础 ∀如采用
现代的高新科技手段研究/四逆类方0的不同配伍与药效物
质基础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o以及与药效增强和毒性降低之
间的内在联系 o阐明物质基础变化与不同配伍的内在规律 o
阐明/四逆类方0配伍的科学内涵 o以及/四逆类方0以辨证指
导遣药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 ∀
4 q3 除对古方验方的组成研究外 o复方研究还集中于肿瘤 !
心脑血管疾病 !衰老等疑难 !常见 !多发病的治疗及作用机制
研究 ∀如依据中医/亢则害 o承乃制0的认识探讨牛珀至宝微
丸对内毒素休克时 ‘’ 生成的调控 o用激酶活性测定法研究
其对 °Ž≤ 活性的影响 o用基因构建 !基因共转染 !报告基因
表达法确定对 °Ž≤ 活性对及牛珀至宝微丸对¬‘’≥转录活
性的影响 ~炙甘草汤是中医古典名方 o历代医家治心动悸 !脉
结代 o近代临床及基础研究用于防治心律失常有确切疗效 o
炙甘草汤及其有效成分有抗触发活动作用 ∀故进一步研究
其有效成分配伍对触发活动 !触发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影
响 o阐明此古典名方防治心律失常的机制 ~以神经酰胺这一
新型脂质第二信使为切入点 o探讨四逆汤抗动脉粥样硬化关
系的研究 o可望为动脉粥样硬化难题寻找新的防治途径和方
法 ~为阐明当归芍药散抗衰老作用机制 o采用免疫组化 !放免
等方法 o测定老年大鼠服当归芍药散后松果体细胞腺苷酸环
化酶活性 o¦„  ° o¦„  °反应序列结合蛋白及诱导型 ¦„  °
早期阻遏物的含量 o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褪黑素k  ×l
含量 o从信息转导等方面反映松果体分泌  × 功能 ~选择经
典活血化瘀方桂枝茯苓丸和抵当汤 o研究红细胞免疫 !缝隙
连接细胞通讯 !缝隙连接蛋白 !端粒酶 !癌基因等指标 o探讨
活血化瘀方抑制肿瘤转移和在某种情况下促进肿瘤转移的
条件和机制 ∀
此外 o如对固真方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五
子衍宗丸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 ⁄‘„ 作用的研究等等 o这方
面的研究还有许多 o不一一举出 o在此 o古方的临床疗效是否
具有普遍性和重现性是至关重要的 o因而对古方的此类研究
有相当部分属探索性研究 ∀
5 中药资源研究
从理论上讲 o我国地域辽阔 o天然药用资源丰富 o但近年
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我国中药资源遭受极大破坏 o资源状况
迅速恶化 o一方面传统的贵重药材 !道地药材资源剧减 o如冬
虫夏草 !川贝 !川黄连在市场上几乎绝迹 o另一方面大量的伪
劣药材充斥市场 o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人们越来越
认识到中药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o亦越来越重视药用资源的保
护和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国家在全国很多
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o同时在有条件的部门 o投入大量的
资金 o建立中药与天然药物种质库 o以利于中药与天然药物
的保护≈t  ∀ t||y ∗ usst年期间 o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
究项目得到 ‘≥ƒ≤ 的重视和支持 o共有 t|个项目得到资助 o
投入资金 usz 万元 ∀综合各项目的研究思路 o大体总结如
下 ∀
运用物种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o以形态 !生态 !细胞 !植化
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中药物种自然居群的
遗传多样性 o阐明其各种下单位在植物学和地理学上变异的
成因和特点 o并依据中医理论 o提出筛选优良种质的理论基
础和指标 ∀这对物种资源的保护 !人工更新及传统中药材质
量的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o同时将为我国正在制定和实施的
Š„°提供科学依据 ∀
在广泛收集特定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o利用遗传
学 !分子生物学 !中药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手段鉴定和评价
中药材种内种质变异和品质差异状况 o以此作为进行种质分
类 !选择和纯化的依据 ∀同时 o利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手段
研究品质的遗传规律 o及品质形成的生态调控机制 o为新品
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从居群和分子水平角度 o依靠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定性定
量地研究贵重中药的物种多样性 !药性品质差异 !其生态遗
传变异和药性品质分化规律 o为珍贵中药资源的发掘 !保护
及优化再生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对于资源有限的物种 o为满足临床上的需要 o利用细胞
培养生产其有效成分 o更进一步的研究是发现生物合成有效
成分的关键基因 o拟克隆此基因 o以得到高纯度 !高产量的有
效成分 ∀
k下转第 xst页l
#t|w#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qoussu
于有效成分暴露 o有利于释放和吸收 o但在粉碎的同时 o挥发
性物质的挥发损失不容忽视 o究竟超微粉碎适用于那些药材
要进行实验 o通过含量测定和药效学实验以及临床验证才能
确定 o不可千篇一律采用超微粉碎 ∀
对于微粉化后用按容积分剂量的制备工艺以及疏水性
很强的有效成分微粉化后对其体内吸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
的研究探讨 ∀
≈参考文献 
≈t  郭学东 o赵保之 q珍珠粉不同加工方法粒径大小比较 q首都医
药 ousst o{kul }xu q
≈u  郭学东 q比较红参普通粉和微粉化处理的溶出速率 q首都医
药 ousss ozk|l }wz q
≈v  王爱武 o耿 晖 q酒制剂超微粉碎对当归散总黄芩苷溶出效果
的影响 q山东中医药杂志 ousst ouskwl }uvz q
≈w  郭学东 q山茱萸普通粉碎和微粉化处理在溶出速率上的比较 q
首都医药 ousss ozk{l }wx q
≈x  刘产明 o杨洪元 q不同粉碎度三气体外溶出试验 q中成药 o
t||{ ouskul }tz q
≈y  杜晓敏 q原生药材超细微粉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q中草药 ot||| o
vsk|l }y{s q
≈z  陆 彬 q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 q
w q
≈{  朱 鹏 o沈菊妹 q≤ƒ 气流超细粉碎机在散剂中的应用 o中成
药 qt||z ot|kzl }v| q
≈|  郭学东 q中药饮片前景技术 ) ) ) 超微粉碎技术 q首都医药 o
usst o{ktl }xv q
≈ts  原思通 o杜海燕 q夏坤中药复方汤剂分煎合煎对溶出效果的
影响 q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ot||| oykzl }u| q
≈责任编辑 刘  
k上接第 w|t页l
用 ⁄‘„序列分析技术建立动 !植物类药材及其伪 !混品
的序列数据厍 o设计具有高特异性的鉴别引物 o研究药材
°≤ • 鉴别反应的标准程序和最佳参数 o使之成为具有实用
价值的 ⁄‘„分子标记鉴别技术 o以提高中药鉴定的水平 ∀
6 中药药剂学研究
近年来受到 ‘≥ƒ≤ 资助的中药药剂学研究项目很少 o所
资助的 y项中药药剂学研究项目主要是对制粒 !透皮吸收的
方法学试验 !缓释剂型的设计原理 !评价方法和工艺过程对
成分的影响等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如选择临床确有疗
效 !剂型较先进的心血管系统中药制剂为模型药物 o以调控
药物释放速度和改变药物膜透过性为手段 o体外释放与体内
吸收动力学相关性研究为中心 o建立以药剂学模型和生物学
模型研究现代中药口服给药系统的基本方法为目的 o建立中
药制剂口服速效r缓释制剂评价的系统 ~以防治冠心病确有
疗效的药典方为样本 o研究其处方药材的提取 o纯化工艺 o半
成品理化和生物药剂学性质 o进而针对半成品特性采用化学
2生物识别法对其缓释长效制剂进行研究 ~以某些中药复方
缓释制剂为样本 o结合生物药剂学技术与wx≤¤跨膜内流测量
技术 o研究中药复方缓释剂型的缓释评价方法 o这对于今后
以生物学方法评价中药制剂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
与化学药品药剂学相比 o中药药剂学的研究目前处于相
对落后阶段 o前者的研究随着现代边缘学科飞速发展而不断
发展起来 o如靶向制剂 !缓控释制剂 !脉冲给药系统 !各种脂
质体 !乳剂 !毫微囊 !磁性微球 !贮库型缓控释制剂 !小型渗透
泵 !单克隆抗体等≈u  ∀中药药剂学研究的滞后情况与中药及
其中药复方制剂成分繁多 o含量低微 o综合评价困难 o严重制
约中药新剂型发展有很大关系 ∀
从 t||y ∗ usss年 ‘≥ƒ≤ 所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来看 o
中药基础药理研究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仍然是中药研究的重
点 o方剂的化学 !药理及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 o分子生
物学的渗透与现代多学科生物技术的运用带动了中药基础
性研究的发展 ∀今后 o‘≥ƒ≤ 将重点资助中药现代化关键问
题中前沿热点的创新性研究≈v ow  o如对方剂学的基础研究 o
尤其以方剂的物质基础与药效 !作用机制间的相关性研究为
主 o以及药理模型与方剂药代动力学研究 ~对新结构或具有
新作用特点的药物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 o加强多学
科协调研究新的药物筛选体系 o重视生物技术及其他现代科
学技术与方法在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中的应用以及与生命
科学中其他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 ~中药制剂学的基础研究也
将更加重视 o鼓励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o但
必须注意与中医药理论的结合 o重点应瞄准中药化学与药理
研究中的微量 !高效 !快速 !活体的方法学研究 ∀
≈参考文献 
≈t  吴 镭 o叶鑫生 o江虎军 q加强我国重要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
续利用 q中国科学基金 ousss otwkyl }vww q
≈u  杨晓春 o张 强 o吴 镭 q我国药剂学中靶向制剂研究的基本
思路 q中国药学杂志 ousst ovyktul }z|x q
≈v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 qusss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指南 q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ousss qwt q
≈w  许有玲 q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q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o
t||{ qww q
≈责任编辑 古云霞 
#tsx#
第 uz卷第 z期
ussu年 z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z o‘²qz
∏¯¼ qous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