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progress on oral prolonged-release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张亚军t ou 3 o郑杭生t o徐莲英t o李江英v
kt1上海中医药大学 o上海 usssvu ~
u1 西北大学 o陕西 西安 ztssy| ~
v1 西安中医医院 o陕西 西安 ztssstl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化合物 !有效部位 !单味药和复方的口服缓
释制剂均有研究报道 o内容主要是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 o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
索 o以及药动学和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 o中药缓释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中药 ~口服缓释制剂
≈中图分类号  • u{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xluu2tz|w2sv
≈收稿日期  ussx2sx2tx
≈通讯作者  3 张亚军 oר¯ } ksutlxtvuut|{ o∞2°¤¬¯} ½¼­¯­¼ ƒ
tyv1¦²°
缓释制剂系指有目的地控制药物释放以达到合理治疗
效果的一类剂型 o它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治疗血药浓度 o从而
避免了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峰谷0现象 o提高药物的
安全性 !有效性和适应性 ∀us世纪 zs年代以来 o以西药为原
料药物的缓释制剂发展迅速 o在缓释制剂的辅料及成型工
艺 !药代谢动力学设计 !药物体内外释药规律等方面做了大
量研究 o许多产品如新康泰克缓释胶囊 !非诺倍特缓释片等
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o
它是以中药的有效单体化合物 !有效部位 o以及单味药和复
方中药为对象 o进行缓释制剂的开发研究 ∀近年来 o随着中
药现代化和中药制剂水平的提高 o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不断
增多 o内容涉及中药缓释制剂的制剂工艺及体内外评价等 o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1 中药单体化合物口服缓释制剂
陈大为等≈t 考察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最优
处方 ∀以乙基纤维素 !硬脂酸等为阻滞剂 o微晶纤维素为赋
形剂 o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 o利用挤出
滚圆法制备骨架型微丸 ∀结果所得微丸大小均匀 o载药量大
且药物含量均匀 o能达到缓释 tu «的试验设计要求 ∀张彦
青≈u 等对该微丸的药物释放动力学进行常用模型拟合 o并观
察微丸溶出前后微观结构的改变 o探讨其释药机制 ∀结果显
示 o微丸的释放度和时间的相关性 o以 ‹¬ª∏¦«¬模型和 • ·¨ª¨µ2
°¤³³¨¶模型为优 o而且经 °¤³³¨¶方程拟合得时间项 τ的指数
ν € s1xx o‹¬ª∏¦«¬方程的拟合仍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o说明该微
丸以药物扩散为主要释放机制 o兼有硬脂酸的骨架溶蚀作
用 ~电镜扫描发现 o溶出前微丸表面结构致密 o而在溶出试验
后 o原来致密的结构变得疏松且出现了许多溶蚀性孔道 o表
面形态因溶蚀而变得不规则 o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了上述释药
机制 ∀杨强等≈v 采用尿药法研究自制灯盏花素缓释片在
…¨ ¤ª¯¨犬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o表明灯盏花素缓释片与普
通片剂相比 oτtru显著延长 o分别为 kz1t|z ? s1x|tl «和
ktu1yu ? t1uszl «o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总尿药排泄量无显
著差异 o分别为kvzx1|u ? wz1uvl Λª和kv|w1x|u ? vu1{wl Λªo
二者为生物等效制剂 ∀
景秋芳等≈w 探讨用甲壳胺和海藻酸钠为辅料制备复合
骨架葛根素缓释片 ∀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可在胃和
肠液的不同 ³‹条件下形成凝胶层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经正
交试验优化处方表明 o甲壳胺的用量 !脱乙酰度和海藻酸钠
的黏度对释放度影响显著 o海藻酸钠的用量和甲壳胺的黏度
影响较小 ∀由立红等≈x 通过差示热分析及红外光谱证明 o该
复合骨架葛根素缓释片中确实形成甲壳胺 ) ) ) 海藻酸钠复
合物 ∀
丁广斌等≈y 用卡波姆为骨架材料研制磷酸川芎嗪缓释
片 ~何文等≈z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Žtss为骨架材料 o乙基纤
维素为阻滞剂调节药物的释放 o制备了磷酸川芎嗪缓释片 ~
张瑜等≈{ 采用丙烯酸树脂 • ≥vs⁄和丙烯酸树脂 • vs⁄混合
液包衣制备磷酸川芎嗪缓释小九 ∀青藤碱缓释片≈|  o芦丁缓
释骨架片的制备工艺研究也有报道≈ts  ∀
2 中药有效部位口服缓释制剂
脑络康缓释胶囊≈tt 是在双参益脑颗粒剂的基础上加减
处方而成 o由人参茎叶总皂昔 !银杏叶提取物及丹参总酚酸
组成 ∀脑络康缓释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中 o采用正交设计对
缓释辅料进行优选 o以人参茎叶总皂苷的体外释放度作为考
察指标 o得到最佳处方 }羟丙甲基纤维素 uty °ªo乙基纤维素
uw °ªo混合稀释剂k淀粉 o乳糖ltvu °ª∀制成的缓释胶囊的
体外释放度符合 usss年版5中国药典6对缓释制剂的要求 o
#w|zt#
第 vs卷第 uu期
ussx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u
‘²√¨ °¥¨µoussx
释放曲线符合 ‹¬ª∏¦«¬动力学模型 ∀洪燕龙等≈tu 采用缓释材
料及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三七总皂苷缓释片 ∀选择乙基纤维
素为缓释部分的辅料 o聚乙二醇 wsss为速释部分的辅料 o以
人参皂苷 •ªt和 • ¥t的平均累积释放度为指标 o确定缓释部
分和速释部分中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例 ∀体外释放度考察
表明 o该缓释片缓释效果较佳 o重复性好 ∀刘清飞等≈tv 报道
了所研制的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影响因素试验 !加速试验以
及室温留样研究 o考察内容包括银杏总内酯胶囊外观 !小丸
颜色 !组分含量k银杏内酯 „ o…o≤和总内酯l !体外释放度k银
杏内酯 …为指标l o结果显示小丸的稳定性良好 ∀田景振
等≈tw 测定不同时间点兔血浆葛根素的量 o计算药动学参数 o
表明所制葛根黄酮缓释胶囊呈现一定的缓释效果 ∀
3 中药单味药和复方口服缓释制剂
赵瑞芝等≈tx 针对大黄普通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相
关疾病 o存在服药量大 !腹痛 !腹泻作用等不足 o将其制备成
缓释制剂 o以减轻不良反应 o提高疗效 ∀大黄浓缩粉k大黄粗
粉经 |x h乙醇渗漉提取 o减压浓缩至干l o以羟丙基甲基纤维
素为阻滞剂制成大黄缓释片 o选择与大黄浸出液具有相同紫
外2可见吸收光谱的芦荟大黄素作为释放度考察指标 ∀结果
所制得的 v批大黄控释片样品外观平滑 o释放特性良好 o符
合美国药典对缓释制剂体外溶出的要求 ∀欧润妹等≈ty 观察
了该大黄控释片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胃
分泌的影响 ∀
邱明丰等≈tz 探讨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
评价方法 ∀针对钙离子内流过多的冠心病发病机制 o将缓释
制剂释放度测定与wx≤¤跨膜内流测量相结合 o测定复方丹参
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对wx≤¤跨膜内流的影响 ∀取 •¬¶·¤µ大鼠
胸主动脉 o分成小段依次置于复合电解质溶液k°≥≥l owx ≤¤2
°≥≥ n体外释放样品混合液 owx≤¤2°≥≥高钾 n体外释放样品混
合液中处理 o取出动脉环用冷乙二醇双醚四乙酸洗涤 o消化 o
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放射性活度 o计算钙离子的内流量 ∀
结果显示 o复方丹参缓释片在 t ∗ tu «内钙拮抗作用呈增强
趋势 o从 w «起开始有显著钙拮抗作用 o表现出明显的缓释延
效作用 ∀
左金缓释胶囊≈t{ 是将黄连 !吴茱萸提取物制成素丸 o以
乙基纤维素 !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包衣材料 o采用滚动包衣法
制备缓释小丸 o填充入硬胶囊内得缓释胶囊 ∀左金缓释胶囊
累积溶出速率测定显示 o盐酸小檗碱 u «时释放量为 us h ∗
vs h ~y «为 ws h ∗ xs h otu «达 zz h o基本属于零级释放 ∀
胡志方等≈t| 将元胡止痛片剂型改为胃漂浮型控释片 ∀将元
胡 !白芷用 ys h乙醇回流得干浸膏 o以丙烯酸树脂 Œ∂ 号和硬
脂酸为骨架 o°∂°为致孔剂 o混合压制成胃漂浮型控释片 ∀
体外试验表明 o供试品起漂时间为 t ∗ v °¬±o主要有效成分
延胡索乙素 v «相对溶出度为 vu h o| «相对溶出度为 {y h ∀
吴伟康等≈us 观察了四逆汤缓释片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
性 o并测定了急性和亚急性染毒时心肌和脑组织 ‘¤2Ž2„×°
酶的活性 ∀有将小金丹制成漂浮缓释胶囊的报道≈ut  ∀
4 问题和展望
综上所述 o目前中药单体化合物 !有效部位 !单味药和复
方的口服缓释制剂均有一定程度研究 o研究内容主要是其缓
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药考察 o缓释性能的评价多为一
个或几个已知成分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o也有一些品种进行了
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 o体内药动学研究 o以及剂型
改变后的药效和毒理研究 o反映了研究工作的细致和深化 ∀
同时 o也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 o作为服务中医药现代化发
展和临床用药的中药缓释制剂研究 o当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
≠ 以中药提取分离的单体成分作为中药缓释制剂的中间体 o
纯度高 o物化性质比较清楚 o可以借鉴西药缓释制剂的研究
经验 o筛选适宜的辅料和设计出合理的制剂处方制备缓释制
剂 o制成的缓释制剂也能得到准确的评价 ∀然而许多中药单
体成分的药理活性不强 o或在中药材中的含量很低 o适于制
备缓释制剂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数量较少 ~再者 o从中医药理
论和中医用药特点来看 o以应用多组分的整合作用为主 o单
一成分缓释载药平台的构建对中药制剂水平的影响力有限 ∀
 研制中药有效部位的缓释制剂 o与中药单一成分的缓释制
剂相比 o较能体现中药多成分 !多层次 !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o
反映中医药发挥综合疗效的优势 o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但
有效部位存在剂量较大 o成分多 o物理化学性质比较复杂等
问题 o给制剂工艺和质量评价带来困难 ∀如何比较全面的反
映有效部位的缓释特性 o区别于单一成分的缓释评价 o保证
缓释剂型给药的精密性 o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 ≈ 中医以复
方应用为主 o但绝大多数复方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尚未完全
清楚 o成分和药效的对应关系不明确 o即使是单味中药的有
效组分确定亦相当复杂 o难以获得缓释制剂设计所需的动力
学参数 o也难以建立质量监控的指标和方法 ∀
我国正全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o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也在
不断深入 o这将大大推动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程 ∀比如 o
中药有效组分的研究 o中药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o将为中药
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依据 ~质谱分析 !荧光光谱分析及高效
毛细管色谱等分离分析技术的进步 o可为缓释制剂质量评价
提供支持 ∀应该相信 o通过多学科相互交叉 o相互渗透 o在中
医药理论指导下 o进行理论和技术创新 o中药口服缓释制剂
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 ∀
≈参考文献 
≈t  陈大为 o张彦青 o邹艳霜 o等 1 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
处方优化的研究 1 中草药 oussv ovwkttl }||s1
≈u  张彦青 o解军波 o陈大为 1 灯盏花素骨架缓释微丸释药机制的
研究 1 中草药 oussw ovxkxl }xtz1
≈v  杨 强 o杨俊毅 o李思成 o等 1 灯盏花素缓释片在 …¨ ¤ª¯¨犬体
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1 华西药学杂志 oussw ot|kvl }tzx1
≈w  景秋芳 o任福正 o沈永嘉 o等 1 葛根素复合骨架缓释片的处方
及制备工艺 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oussv ou|kul }tzv1
≈x  由立红 o邹英华 o景秋芳 o等 1 葛根素复合骨架缓释理化性质
#x|zt#
第 vs卷第 uu期
ussx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u
‘²√¨ °¥¨µoussx
的研究 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oussu ot|kvl }ty{1
≈y  丁广斌 o沈 腾 o徐惠南 o等 1 磷酸川芎嗪骨架片的研制及其
体外释药 1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ousst ovukwl }txz1
≈z  何 文 o罗 云 o王 芳 o等 1 磷酸川芎嗪缓释片的研制 1 广
东药学院学报 oussv ot|kvl }utw1
≈{  张 瑜 o崔志敏 o陈勇敢 o等 1 磷酸川芎嗪丙烯酸树脂水分散
体包衣小丸的体外释放研究 1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oussv o
usktl }u{1
≈|  任福正 o景秋芳 o孙淑英 o等 1 青藤碱缓释片释放度影响因素
的研究 1 中草药 oussw ovxkwl }v|s1
≈ts  陈代勇 o赵 森 o臧志和 o等 1 芦丁缓释骨架片释药机制影响
因素考察 1 医药导报 oussw ouvkwl }utx1
≈tt  李朝霞 o李云谷 1 脑络康缓释胶囊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
的研究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oussu ouxkyl }ws1
≈tu  洪燕龙 o吴 清 o杜守颖 1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初步工艺研
究 q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oussw ouzkvl }zx1
≈tv  刘清飞 o周莉玲 1 银杏总内酯控释小丸的稳定性研究 1 中成
药 oussw ouykxl }vw|1
≈tw  田景振 o魏风环 1 葛根黄酮缓释胶囊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
究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oussv ouzkyl }wxw1
≈tx  赵瑞芝 o欧润妹 o袁小红 1 大黄控释片的研制及其体外溶出特
性的研究 1 中国药学杂志 ousst ovykul }tst1
≈ty  欧润妹 o区勇全 o邓时贵 o等 1 大黄控释片对实验性胃溃疡的
作用 1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ousst otukxl }vw|1
≈tz  邱明丰 o莫尚武 o罗海燕 o等 1 复方丹参缓释片钙拮抗作用及
体外缓释作用的综合评价 1 中草药 oussx ovykvl }vxw1
≈t{  潘 琦 o高明菊 o朱红涛 o等 1 左金缓释胶囊的研制及测定分
析 1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ousst ouwktl }y{1
≈t|  胡志方 o朱卫丰 o郭慧玲 1 元胡止痛胃漂浮型控释片初步研
究 q中成药 oussu ouwk{l }xzv1
≈us  吴伟康 o刘筱蔼 o赵明奇 o等 1 四逆汤缓释片毒理试验研究 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oussw otskvl }ys1
≈ut  刘 新 o林 於 o喻录蓉 1 小金丹漂浮缓释制剂的研究 1 中成
药 ousst ouvkul }{z1
Ρεσεαρχη προγρεσσ ον οραλ προλονγεδ2ρελεασε πρεπαρατιον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µεδιχινε
‹„‘Š ≠¤2­∏±tou o‹∞‘Š ‹¤±ª2¶«¨ ±ªt o ÷˜ ¬¤±ª2¼¬±ªt oŒ¬¤±ª2¼¬±ªu
(t1 Σηανγηαι Υνιϖερσιτψ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Σηανγηαι ustusv , Χηινα ;
u1 Νορτηωεστ Υνιϖερσιτψ, Ξι. αν ztssy| , Χηινα ; v1 Ξι. αν Ηοσπιταλ οφ Τραδιτιοναλ Χηινεσε Μεδιχινε , Ξι. αν ztssst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³¤³¨µµ¨√¬¨º¶·«¨ ¤¯¶·¨¶·³µ²ªµ¨¶¶²± ²µ¤¯ ³µ²¯²±ª¨ §2µ¨¯¨ ¤¶¨ ³µ¨³¤µ¤·¬²± ²©·µ¤§¬·¬²±¤¯ ≤«¬±¨ ¶¨ ° §¨¬¦¬±¨ 1 ƒ²∏µ°¤·¨µ¬2
¤¯¶o¬±¦¯∏§¨ ¦²°³²±¨ ±·o ©¨©¨¦·¬√¨³¤µ·¶o¶¬±ª¯¨§µ∏ªo¤±§¦²°³²∏±§§µ∏ª¶²©·µ¤§¬·¬²±ª≤«¬±¨ ¶¨ ° §¨¬¦¬±¨ o«¤√¨¥¨ ±¨ ∏¶¨§·²³µ²§∏¦¨ ²µ¤¯ ³µ²2
²¯±ª¨ §2µ¨¯¨ ¤¶¨ ³µ¨³¤µ¤·¬²±1 ׫¨ °¤¬±¦²±·¨±·¶¤µ¨ ¶·∏§¼ ²©³µ¨³¤µ¤·¬²±¤±§ √¨¤¯∏¤·¬²± ²© ιν ϖιτρο µ¨¯¨ ¤¶¨1 ׫¨ µ¨ ¤µ¨ ¤¯¶²¶²°¨µ¨¶¨¤µ¦«º²µ®¶²±
¬±·¨ªµ¤·¬√¨ √¨¤¯∏¤·¬²±o³«¤µ°¤¦²®¬±¨ ·¬¦¶¤±§³«¤µ°¤¦²¯²ª¬¦¤¯ ¤¦·¬√¬·¼ ²©·«¨ ³µ²¯²±ª¨ §2µ¨¯¨ ¤¶¨ ³µ¨³¤µ¤·¬²±1 Œ·¥¨ ¬¯¨√ ¶¨·«¤··«¨ ¶·∏§¼ ²± ²µ¤¯
³µ²¯²±ª¨ §2µ¨¯¨ ¤¶¨ ³µ¨³¤µ¤·¬²± ²©·µ¤§¬·¬²±¤¯ ≤«¬±¨ ¶¨ ° §¨¬¦¬±¨ º¬¯¯ «¤√¨ª²²§³µ²¶³¨¦·1
[ Κεψ ωορδσ] ·µ¤§¬·¬²±¤¯ ≤«¬±¨ ¶¨ ° §¨¬¦¬±¨ ~²µ¤¯ ³µ²¯²±ª¨ §2µ¨¯¨ ¤¶¨ ³µ¨³¤µ¤·¬²± ≈责任编辑 刘  
k上接第 tz{z页l
浊内干 o肺胃上逆之气 ∀甘草安中 o调和诸药而为使
药 ∀综观全方 o通补兼施 o标本兼顾 o通而不伤其正 o
补而不碍其邪 o正符合糖尿病肾病虚实夹杂之病机
特点 ∀现代医学也证明黄芪 !茯苓 !泽泻有较好的利
尿消肿作用 o能降低尿蛋白 o黄芪 !干地黄 !大黄 !山
药 !山萸肉 !黄连 !半枝莲 !丹皮 !柴胡均有降低血糖
作用≈x oy  ∀此次研究表明 o该方能明显改善 ⁄‘患者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o减少尿蛋白 o能降低患者的血清
胰岛素和血糖水平 o增加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
提示其降糖作用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o该方
可能是通过降低高胰岛素血症 o增强机体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的胰外作用途径 o达到减轻外周胰岛素的
治疗目的 ∀其作用的确切机理 o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t  美国糖尿病学会 q国际专家委员会 qt||z ou ott{v q
≈u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q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k糖尿
病l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q第一辑 1t||v q{ q
≈v  陈灏珠 q实用内科学 q第十一版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
usst qt|x{ q
≈w  钟学礼 q临床糖尿病学 q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ot|{| quvv q
≈x  芮 菁 q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q中
药材 oussw ouzkwl }u|| q
≈y  李弘 o宋宝珠 q糖尿病治疗及实验研究中单味中药的作用机
理 q时珍国医国药 oussw otxk{l }xvx q ≈责任编辑 古云侠 
#y|zt#
第 vs卷第 uu期
ussx年 t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u
‘²√¨ °¥¨µou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