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辨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全 文 :辨析中药的不良反应
吴光亮1,许东航
(1浙江省宁波李惠利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2浙江大学 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收稿日期] 20050720
[通讯作者] 吴光亮,Tel:(0574)87018817
中药的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的
贡献。近年来关于中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有逐年
增多的趋势,应如何正确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下面是作者
根据现状谈些看法。
1 什么是中药不良反应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1]应
为:合格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
意外的有害反应。而使用不合格的药品、误用、超大剂量使
用、滥用而引起的应该叫做“药害”。因此最近炒的沸沸扬扬
的龙胆泻肝汤不良反应事件,主要原因是方中的木通应该为
木通科木通,但是近代却以马兜铃科关木通代之,属于品种
误用,因此不应该属中药不良反应。另外如炮制不规范、使
用不当等均不属于中药不良反应。如药典规定朱砂应该用
水飞法进行加工,但实际上有不少市售的朱砂还是用球磨法
加工的。长期超剂量使用中药所造成的毒性也不属于不良
反应。
2 中药确实存在不良反应 历来中药即有“凡药三分毒”、
“药即毒”之说,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今日所言收
集、了解、研究不良反应,深入分析其因果关系,是促进中医
药学术发展与临床正确用药的重要内容。不要怕有不良反
应,而是要正确认识。不能只认为“纯中药、纯天然”就无任
何不良反应。近年来相继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以及双黄连
等注射药不良反应的公示,均证明中药确实存在不良反应。
3 正确认识国外媒体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炒作 关于中药不
良反应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媒体报道的增多(有些实
际上可以称之为“炒作”),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外
媒体炒作“中药有毒”,可能与商贸壁垒等商业利益有关。但
我们中国人则应以平常心对待之,并且应有恰当的合理的应
对措施。有些国家借此对我国中药实施贸易壁垒,对我国12
种含马兜铃酸药材进行贸易禁运,使得我国中药材提取物
2001年出口大幅下滑,出口金额下降2437%。比例之大令
人震惊[2]。又如有文献报道美国对 133例服用人参的慢性
虚弱者进行分析[3],病人平均每天服人参 3g,连续 1个月,
全部出现中枢神经兴奋和刺激症状。26人咽刺激,9人性欲
亢进,6人抑郁,14人浮肿,4例因用量过大,导致人格解体和
精神混乱。这明显是由于长期大剂量服用引起的,此类反应
应属于药害,而不是药物不良反应。
4 正确引导媒体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 目前,这些报道
因为出自不懂医药或不懂中医药的人员之手,把一些属于
“药害”或药物“不良事件”统统称之为“不良反应”。更有甚
者,竟将药物蓄积性中毒引发的肾病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大势炒作。因此,客观地、正确引导国
内媒体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是非常重要的。前些时,我国
有不少医药学专家对国外的这些“中草药肾病”报道进行了
客观分析[1,2,4,5],认为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均是由于不恰
当地大剂量或长时期使用中草药导致的,如果是合理、恰当、
在真正中医药人员指导下使用,应当完全不会出现这些不良
事件。所以,为避免中药使用过程中不再出现不良事件的发
生,应该加强对中药合理用药的研讨和宣传,防止对中药的
不合理、盲目、混乱地应用,而不应当以禁用某种中药作为解
决问题的办法。
5 中药不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祸首” 最近相继有文献报
道[6],总结已披露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
痛药、中药已经成为不良反应“三大祸首”。笔者认为将所有
的中药和西药的某一类相比较,显然这样的分类不恰当,夸
大了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不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祸
首”。
6 与西药相比中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中药总共有12万
余种,有毒性报告者只有百余种,由药物自身原因引起的不
良反应只占中药总数的 1%左右,这就是中药的整体优势。
中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均是被人体大样本应用
后所证实的,而西药则只有几百年,很多西药仅由动物小样
本实验证实,应该说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
7 准确区分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目前常用中药中,毒
性较大的品种只占少数,但是很多其他中药在应用中出现的
有害反应常常是不合理用药或者是由中药以外的因素所引
起,包括:使用时间过长和剂量超大、配伍不当(中药西药、
中药中药不合理配伍)、用药不辨证、品种混乱、外源性污染
(重金属和农药含量过高、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特异质反
应(过敏反应)、加工储存不当、制剂辅料的影响等。近年来
国内外报道的中药严重不良反应如关木通、广防己引起的肾
脏毒性、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等,主要与长期、大量服
用、品种误用以及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等不合理用药有关,不
·6961·
第30卷第21期
2005年1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0,Issue 21
November,2005
应归属于不良反应的范畴。尤其应该重视的是,中药与西药
联用所产生的有害反应有时很难判别究竟与哪一种药相关,
尤其是在病人伴有比较复杂的基础病变的情况下,要确定有
害反应的真正原因更是困难,下结论一定要慎重,不能片面
归结为中药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王忠壮,胡晋红.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药学服务与研
究,2004,4(3):188.
[2] 翁维良,高学敏,杜贵友,等.中药不良反应座谈会纪要.中
国中药杂志,2003,28(11):999.
[3] 魏炳锋.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不良反应.htp://www.people.
com.cn,20041025
[4] 杨静华.浅析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原则.实用医技杂志,
2003,10(8):881.
[5] 钟达锦.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与防范.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13(12):727.
[6] 临床荟萃编辑部.中药不良反应居药品前三位.临床荟萃,
2003,18(21):1203
[责任编辑 古云侠]
静滴疏血通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孙桂芳
(解放军203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患者女,42岁。因高血压、高血脂、头痛、困倦
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血压 150/100mmHg,脉搏
78次/min,呼吸18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
触及,四肢活动自如,确诊为动脉硬化,脑栓塞。患
者既往无过敏病史。
治疗:给予疏血通注射液 6mL(牡丹江友博药
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030403)加入5%葡萄
糖250mL内静滴。在滴入约 150mL时,患者突然
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急
[收稿日期] 20050302
[通讯作者] 孙桂芳,Tel:(0452)2112355
测血压 126/88mmHg,心率 116次/min,呼吸 24次/
min。诊断为药物过敏,立即停用疏血通注射液。给
予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同时给予吸氧、保暖
治疗。30min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患者入院前未用过其他药物。本次使用的一次
性输液器、注射器均在有效期内,同一批号的葡萄糖
注射液在其他的患者应用中未出现类似反应,故考
虑本例过敏反应系疏血通注射液所致。建议临床医
师在应用此药时注意观察,避免发生意外。
[责任编辑 古云侠]
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道德联盟公约
为充分发挥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在广大药学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的学术气氛和职业道德,特制
定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的道德联盟公约。
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方面的政策、法令、条例;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把握国内外科技
发展动态,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把高质量、高水平的刊物奉献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繁荣我国科技事业而努力奋斗;3.加
强职业道德的修养,敢于同一切有悖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现象作斗争。科技期刊提倡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诚
实劳动;坚持学术民主、鼓励百家争鸣,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伪科学和迷信活动;4.严格执行审稿制度,不循私情,公正廉
洁,不登人情稿。编辑人员应自觉抵制期刊工作中的不正之风;5.科技期刊应尊重投稿人的权益,一般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
是否采用答复投稿人,应要求投稿人签字声明,署名无争议、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6.对一稿多投、抄袭、剽窃、弄虚作假
的行为,一经查实,各期刊编辑部首先向中国药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通报,各编辑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于书面警告、在规
定时间内拒绝刊登有其署名的稿件、通知其所在单位等处理,情节严重者则在中国药学会网上曝光;7.各编辑部鼓励对上述
所列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举报。举报人要求保密的,编辑部应对其姓名和工作单位进行保密;8.对于编辑人员违反职业
道德的事件,应视情节轻重、影响大小酌情处理。
·7961·
第30卷第21期
2005年11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ChinaJournalofChineseMateriaMedica
Vol30,Issue 21
Novembe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