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综述#
血管紧张素 µ的生物学效应及中药对其影响
沈云辉 o陈长勋
k上海中医药大学 药理教研室 o上海 usssvul
≈摘要 目的 }对血管紧张素 µ的生物效应及相关中药对其影响的资料进行综述 ∀方法 }对近年国内外相关
文献进行归纳 !介绍 ∀结果 }血管紧张素 µ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重大影响 o如 }高血压 o动脉粥样硬化 o心肌
缺血再灌流损伤 o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 o纤溶系统活性下降和血栓形成 o肾功能损害和组织纤维化等 ∀有些中药
具有抗血管紧张素 µ作用 ∀结论 }对血管紧张素 µ的生物活性及中药防治血管紧张素 µ对机体组织的损害还需深
入研究 ∀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µ ~生物效应 ~中药
≈中图分类号 u{x qx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x2sv|w2sw
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k ≥l不仅存在于循环中 o而且存
在于许多组织器官如心血管 !肾 !脑中 o并通过自分泌k¤∏2
·²¦µ¬±¨ l和旁分泌k³¤µ¤¦µ¬±¨ l发挥作用≈t ∀ ≥ 通过血管紧
张素k±ªl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 ∀目前已
鉴别出数种 ±ªo如 ±ª´ o±ªµ o±ª¶ o±ª ·kv2{l o±ª
kt2zl等 ∀ ±ªµ 是 ≥的主要活性肽 o作用于 ±ªµ 受体 o
产生目前已知的全部生物学效应 ∀它不仅是一种血管活性
物质 o可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 o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o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 o它是一种生长因子 o在一些以组织器官进行
性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心血管 !肾脏疾病的进展中也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o现将其所介导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作一
综述 ∀
1 ±ªµ生成途径
1 q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k≤∞l途径 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
素原在肾小球旁器分泌的肾素作用下生成 ±ª´ o±ª´在
肺脏经 ≤∞作用转化为 ±ªµ ∀这也是 ±ªµ合成的经典
途径 ∀
1 q2 胃促胰酶k¦«¼°¤¶¨l途径≈u ¦«¼°¤¶¨ 主要存在于心脏
间质组织中 o是心脏间质中生成 ±ªµ的主要途径 o¦«¼°¤¶¨
途径对 ≤∞ 途径起调节作用 o这也意味着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k≤∞l对 ±ªµ作用的抑制不完全 ∀
1 q3 非肾素途径 组织蛋白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k·°l等还可跃过 ±ª´直接分解血管紧张素原形成 ±ª
µ o称为非肾素途径 ∀
2 ±ªµ的受体生物学
≈收稿日期 ussu2tt2s{
≈通讯作者 陈长勋 ר¯ }ksutlxwuvuu|s ∞2°¤¬¯}¦¬¦«¨ ±y
«²·°¤¬¯q¦²°
±ªµ受体k×l及拮抗剂的研究在近 us 年来十分广
泛 o根据药理学及生化特性 o已分离出数种 × 受体 ot||s 年
美国高血压协会对 × 受体分型提出如下建议 }≠被 ²¯¶¤µ·¤±
抑制的受体为 ×t o 被 °⁄tuv otzz 及同类物及肽类
≤ °wu ottu 抑制者为 ×u o≈ 新型命名依次为 ×v######
×± ~亚型命名依次为 ×± o×±
≈v ∀目前已明确的主要
有 ×t o ×u ∀ ×t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 o如 }心
脏 !血管平滑肌 !血小板 !脑 !肾脏 !肾上腺皮质等处 o几乎
±ªµ 所有的对成年组织的效应均由 ×t介导 o×u主要分
布于胚胎组织 !未成熟脑组织 !皮肤损伤 !卵巢 !肾上腺髓质
等 o提示可能与生长发育有关≈w ∀
3 ±ªµ的生物学效应
3 q1 ±ªµ与高血压 ±ªµ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使血管
收缩 !醛固酮分泌 !缓激肽分解加快而致血压升高 ∀椎动脉
或脑室注射 ±ªµ的实验结果显示 o±ªµ的中枢加压作用
通过 v个途径实现≈x }≠ 中枢性兴奋交感神经 o 抑制迷走
神经 o≈促进下丘脑视上核释放血管升压素k ∂ °l ∀不但独
立存在于脑内的 ≥ 参与血压的中枢调节作用 o而且外周
产生的 ±ªµ 也可通过作用于脑内某些特殊区域产生中枢
加压效应 ∀最近有研究报道 o应激引起血压升高大鼠血浆中
肾素及 ±ªµ 活性均较对照动物有显著升高 k Π s .st 或
Π s qsstl≈y ∀由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 ∂ ° 参与应激引起
大鼠血压升高过程 o应激之后体内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激
活 o血浆 ±ªµ浓度升高 o通过使下丘脑 ∂ ° 合成和释放增
加 o作用于中枢血管升压素 ∂ t受体 o是 ±ªµ参与应激刺激
引起动物血压升高的反应途径之一≈z ∀银杏叶对冠心病 !心
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o银杏叶总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降低血管阻力 o增加脑 !冠脉等器官血流量作用 o体外实
验数据显示银杏叶总黄酮对 ≤∞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o其
#w|v#
第 u{卷第 x期
ussv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qx
¤¼ oussv
血管活性作用可能与抑制 ≤∞活性有直接关系≈{ ∀吴茱萸
喹诺酮生物碱对大鼠肝膜 ×t受体结合具抑制作用 o提示该
成分可能是吴茱萸调节血压的主要成分之一≈| ∀丛洪良≈ts
等研究发现大鼠肾动脉结扎后血压明显上升 o血浆肾素活性
k° l及 ±ªµ均明显升高k Π s qsxl o血压升高与 ±ªµ
及 ° 有明显相关k Π s qsxl ∀研究者分析认为 }当肾动脉
狭窄或肾动脉供血不足时 o肾入球小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
受到刺激 o近球细胞肾素分泌增多 ∀在肾素酶作用下 o血管
紧张素原转化为 ±ª´ o±ª´在 ≤∞ 作用下转化为 ±ª
µ ∀ ±ªµ反过来又促使血压升高 o即肾性高血压可以触发
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 o故血压升高与 ±ªµ及 ° 水平有
关 ∀宋和鉴≈tt 等报道 o血压平滴鼻剂k由夏枯草 !丹皮 !赤
芍 !辛夷等 ts 味中药组成lt qx ª#®ªp t剂量滴鼻能显著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大鼠k≥ l血压 !血浆 ° 和 ±ªµ水平 o表
明其降压机理与降低血浆 ±ªµ水平有关 ∀沙苑子总黄酮
是从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分离而得 o静脉注
射沙苑子水煎剂及其总黄酮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 ∀李景
新≈tu 等研究发现 o单次灌胃沙苑子总黄酮 tss ouss °ª#
®ªp t o可显著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k l的血压 o放免
法检测 血浆 ±ªµ含量显著下降 ∀表明沙苑子总黄酮
对 有明显降压作用 o其机理可能与降低 ±ªµ水平有
关 ∀
3 q2 ±ªµ对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在 ±ª µ 导
致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 o血管内皮
细胞是 ±ªµ攻击的重要靶细胞之一 ∀高血压患者血压升
高 o使血小板聚集 o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释放 o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肥大和迁移 o基质增多 ∀动物实验证实 o血管紧张素受
体拮抗剂抑制大鼠内皮细胞增殖 !迁移和基质增多 o并可改
善内皮细胞功能≈tv ∀吴旭≈tw 等从活血化瘀中药牛膝中提出
的单体成分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的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研
究表明 o缺血缺氧可致内皮损伤 o同时 ≤∞ 活性升高 k Π
s qstl o蜕皮甾酮可使升高的 ≤∞活性降低k Π s qstl o推测
其对缺血缺氧所致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林琳≈tx 等
发现 ±ªµ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k
®¦¤l活
动是 ±ªµ损害内皮细胞的早期反应之一 o并且 蛋白参与
该过程的调节 ∀中药银杏叶提取物可激活
®¦¤o并可对抗
±ªµ强烈抑制
®¦¤的不良反应 o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已知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有两类 }银杏内酯和黄酮苷 o
前者是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o后者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
用 o至于哪一种成分激活
®¦¤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有报道银
杏内酯可拮抗 ±ªµ对血管平滑肌细胞k∂ ≥ ≤l的促增殖作
用≈ty o从而对以 ∂ ≥ ≤ 的增殖为主要病变的心血管疾病有
一定的防治作用 ∀
3 q3 ±ªµ与缺血 !再灌注损伤kr ¬±∏µ¼l r ¬±∏µ¼ 的
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 }≤¤u n超载 o氧自由基释放 o炎症浸润 o
¤n r n交换泵 t 型k∞tl激活 o ≥ 激活等 ∀心肌缺血
后局部激活的 ≥ 被认为可以加重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
在血管损伤和炎症区域内的 ±ªµ可促进血管收缩及痉挛 o
±ªµ造成损伤可能与其具有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
胺致冠状动脉收缩和正性肌力作用有关 o上述作用直接导致
心肌缺血和氧耗增加 ∀有研究表明黄芪治疗六周后可使心
肌梗死模型大鼠的血浆与心肌 ±ªµ含量较心肌梗死对照
组明显降低k Π s qsxl o并且与 ≤∞拮抗剂卡托普利治疗
组无明显差别k Π s qsxl≈tz ∀李淑梅≈t{ 等对 wv 例发生急
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治疗 o其中 uv 例用葛根素注射液进
行治疗 o其余用极化液治疗 o对 ° 及 ±ªµ水平进行监
测 o经葛根素治疗后 ° 及 ±ªµ水平在 v §内恢复至正
常 o而极化液治疗组 ° 及 ±ªµ水平于 z §方恢复接近正
常 o提示葛根素可使心肌梗死患者增高的 ° 及 ±ªµ水
平等明显下降 o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异常反应的 ≥ 具重要
调节作用 ∀
3 q4 ±ªµ与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 左室肥厚是心血管
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o临床常见于高血压 o缺血 !再灌注损伤
等 ∀研究证实 ±ªµ可以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增多 o蛋白
合成速率升高 o还能增加心肌间质细胞k主要是成纤维细胞l
的基质合成和分泌 o因而造成心肌肥厚以至心肌纤维
化≈t| ous o±ªµ主要是通过 ×t发挥促心肌肥大作用 ∀郭自
强≈ut 等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o观察川芎嗪对 ±ªµ致心
肌肥大的影响 ∀结果 o川芎嗪抑制 ±ªµ引起的培养心肌细
胞总蛋白含量及直径的增加k Π s qsxl o对 ±ªµ引起的心
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k Π s qsxl o其效果与
±ªµ受体拮抗剂 ²¶¤µ·¤± 相似 o说明川芎嗪具抑制心肌肥
厚作用 o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卫峻枫≈uu 等研究补肾方
药k淫羊霍 !熟地 !川芎等l对压力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o
结果发现 o压力负荷 {周后 o模型组心肌 ±ªµ含量明显高
于假手术组 o左室重量指数k∂ l明显增高 o提示 ≥ 激
活 ∀补肾方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使 ∂ o血浆及局部心肌
±ªµ含量 o心肌 ×t ° 表达 o×t受体蛋白合成降低
k Π s qstl ∀严灿≈uv 等通过放免法检测 vx 例高血压病左心
室肥厚患者用活血祛痰法k方剂组成 }丹参 !川芎 !北黄芪等l
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k° l及 ±ªµ浓度等变化 ∀治疗
前患者 ° 及 ±ªµ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k Π s qstl o左室
重量指数k∂ l与 ° 及 ±ª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k Π
s qstl ∀治疗后 ∂ !平均动脉压k °l !° 及 ±ªµ浓
度降低k Π s qsx或 Π s qstl o并且患者 ∂ 消退程度与
血浆 ±ªµ浓度下降显著正相关k Π s qstl o说明活血祛痰
方药抑制 ±ªµ生成是其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机理之一 ∀
在高血压 o心肌缺血及心室重构等过程中 o都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倾向 o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在心肌纤
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o而 ±ªµ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代谢功能
有重要的作用 ∀童普德≈uw 等使用不同浓度kts p y °²¯#p t o
ts p w °²¯#p tl的丹参酸乙干预 ±ªµ刺激体外培养的心脏
#x|v#
第 u{卷第 x期
ussv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qx
¤¼ oussv
成纤维细胞 o结果显示丹参酸乙可逆转 ±ªµ引起的心脏成
纤维细胞的增殖和 ´ o¶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些研究
对中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具有重要
意义 ∀
3 q5 ±ªµ与充血性心力衰竭k≤ ƒl ≤ ƒ 是一种多原因
多表现的/超负荷心肌病0 ∀其中最主要的有 }心肌收缩性减
弱 o心率加快 o前后负荷增高 o氧耗量增加 ∀在血流动力学方
面表现为心脏不能射出足量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 ∀
在发病早期 o各种代偿机制被激活以维持心输出量和组织灌
注 o ≥ 是其中之一 ∀ ±ªµ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 o提高
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 !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心肌肥
厚 !纤维化等 ∀现认为 ≥ 激活 o包括 ±ªµ所引起的一系
列反应从开始起就是有害的 o对 ≤ ƒ 的发生与发展起促进
作用 ∀临床上常用 ≤∞治疗 ≤ ƒ o除发挥一般血管扩张药
作用外 o还能防止或减轻 ≤ ƒ 发病恶性循环中的危险因素
即心室肥厚的发生 ∀蔡辉≈ux 等为观察 ≤ ƒ 大鼠左室心肌
组织和血浆 ±ªµ的改变及鹿角方k鹿角 !补骨脂 !仙灵脾
等l的作用 o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狭窄大鼠模型 o放免测定心
肌和血浆 ±ªµ o结果鹿角方组心肌和血浆 ±ªµ均较模型
组显著下降k Π s qstl o提示鹿角方能明显降低 ≤ ƒ 大鼠升
高的心肌和血浆 ±ªµ水平 o从而纠正心衰 ∀临床研究证
实 o心衰颗粒k丹参 !当归 !川芎 !黄芪等l治疗后 o病人血浆
±ªµ !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k Π s qsxl≈uy ∀
3 q6 ±ªµ与纤溶系统 纤溶系统是一种抗血管内血栓形
成的内皮防御系统 o纤溶系统通过纤溶酶发挥作用 o纤溶酶
原经纤溶酶原激活物活化生成纤溶酶 o血管中最重要的一种
纤溶酶原激活物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组织型纤
溶酶原激活物k·°l o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2t型k°2tl是
血浆中·° 的重要生物抑制剂 o来源于内皮细胞 !血小板等 o
°2t 和·° 共同调节着纤溶系统的平衡 ∀ ±ªµ通过降低
内皮细胞的纤溶系统的活性 o抑制纤溶酶并且激活 °2t 的
表达 o参与到血栓形成的过程中 ∀ ¨µ¬±¶≈uz 等的研究显示 }
血管紧张素不是直接通过 t ou 型受体促进 °2t 产生的 o而
是通过内皮细胞和血管其他细胞的 ±ª ·受体作为结合位
点发挥作用 o即 ±ªµ由氨基肽酶 作用转化为 ±ª ¶ o
±ª ¶由氨基肽酶 作用转化为 ±ª · o±ªµ必须转化成
±ª · o才能促进培养细胞的 °2t 的产生 ∀据 ¨µ¬±¶的研
究 o≤∞!氨基肽酶抑制剂及 ±ª ·受体拮抗剂在阻止 °2
t 的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3 q7 ±ªµ对肾脏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 o±ªµ通过与肾脏
细胞膜上的 ×t受体结合 o直接参与了进行性肾脏损害 o它
不仅通过影响全身及肾脏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升高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压 o还直接促进了多种细胞因子生成和细胞增殖肥
大 o以及肾基质蛋白的积聚和肾间质纤维化 ∀在慢性肾间质
纤维化过程中 o细胞外基质k∞≤ l合成与降解的平衡受到破
坏 o从而导致 ∞≤ 在肾间质增多 o其中 o ≥ 激活 o±ªµ增
加 o促进转化生长因子 Βtk× ƒΒtl分泌可能是关键环节≈u{ ∀
晏子友≈u| 等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
型 o运用化瘀解毒汤k莪术 !川芎 !大黄等l治疗后 o肾间质沉
积的 ∞≤ 明显减少 o× ƒΒt ° 表达 !血浆 ±ªµ浓度
下降k Π s qsxl o肾组织病理检查也有所改善 ∀其中 o川芎 !
大黄可以促使肾成纤维细胞凋亡≈vs ovt o对抗 ±ªµ促进成
纤维细胞基质合成作用 o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许庆友≈vu 等
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抑制梗阻性大鼠肾组织中
≤∞活性 o减少 ±ªµ生成 o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石咏军≈vv
等报道 o葛根素注射液 tss °ª#®ªp t腹腔注射 o可降低 ≥
血压 o降低血浆 ±ªµ !内皮素水平 o光镜检查显示模型动物
肾小动脉管壁增生减轻 o内层弹力纤维结构完整 !致密 o无松
弛 !断裂现象 ∀表明葛根素注射液具有明显抑制肾血管重
塑 o保护肾脏的作用 o该作用可能与其降压 o降低血浆 ±ª
µ !内皮素水平有关 ∀
4 中药抗 ±ªµ研究展望
血管紧张素家族成员众多 o在机体各组织器官分布较广
泛 o并且其受体类型众多 o通过不同受体介导不同生理作用 o
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心血管系统及肾脏的作用 ∀血管紧
张素 µ与高血压 !心肌肥大 !心力衰竭及肾脏病有密切关系 o
阻断其病理作用可从以下 v 个位点着手 o即抑制肾素以减少
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 ±ª´ o最终减少 ±ªµ的生成 ~抑制
≤∞o减少 ±ª´向 ±ªµ转化 ~拮抗 ±ªµ受体k×tl以阻
断其介导的升压及其它病理作用 ∀目前中药在这方面的研
究已有一些报道 o红花黄素是从红花中提取的查尔酮类化合
物 ot ou ª#®ªp t灌胃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 o放
免法测定红花黄素组血浆肾素活性和 ±ªµ水平均比对照
组低≈vw o表明其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素活性 o降低
±ªµ水平实现的 ∀醋柳黄酮是从胡颓子科植物沙棘果实中
提取的总黄酮 o已发现有良好的心血管综合保护作用 o新近
发现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并显示出潜在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
实验发现醋柳黄酮及其两种主要单体 o槲皮素和异鼠李素 o
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k≥ ≤¶l及血浆 ≤∞ 均有抑制作
用 o其降压及保护靶器官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 ≤∞ 实现
的≈vx ∀贺师鹏≈vy 等采用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法 o观察了 ut种
中药有效成分对tux2±ªµ与大鼠肝膜 ×t受体结合的影
响 o结果甘草次酸对肝膜 ×t受体结合的抑制率最高达
u| qu h o有可能作为作用于 ×t受体的新降压药的先导化合
物 ∀上述例子说明从抑制肾素活性 o抑制 ≤∞ 活性及拮抗
×t受体方面 o不少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已显示有明显的作用 o
为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 o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 ±ª µ介导的病理过程的作用及机
理能够进一步被揭示 ∀
≈参考文献
≈t
¤®¨ µ o
²«° o °∏¤¯ o ·¨¤¯ q ≤¤µ§¬¤¦ ¦·¬²± ²© ±2
ª¬²·¨±¶¬± µ } ²¯¨²©¤± ±·µ¤¦¤µ§¬¤¦ ±¨±¬±2¤±ª¬²·¨±¶¬± ≥¼¶·¨° q
#y|v#
第 u{卷第 x期
ussv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qx
¤¼ oussv
±±∏ √¨ °«¼¶¬²¯ ot||u oxw }uuz q
≈u µ¤·¤ o ¤¨©¼
o≥∏¨ • ¤µ· • o ·¨¤¯ q±ª¬²·¨±¶¬±µ2©²µ°¬±ª
°¤·«º¤¼¶¬± ²°¤¯ ¤±§ƒ¤¬¯¬±ª ∏°¤± ¤¨µ·¶q≤¬µ¦ ¶¨ot||s o
yy }{{v q
≈v
∏°³∏¶ƒ o ≤¤·· o ≤«¬∏ × o ·¨¤¯ q ²° ±¨¦¯¤·∏µ¨ ©²µ±2
ª¬²·¨±¶¬± ¦¨¨³·²µ¶q ¼³¨µ·¨±¶¬²±ot||t otz }z|s q
≈w ⁄½¤∏ ∂ o ∏®²¼¤°¤ o°µ¤·· ∞o ·¨¤¯ q ²¯ ¦¨∏¯¤µ
¬²¯²ª¼ ²©
× ¦¨¨³·²µ¶}פµª¨·©²µ⁄µ∏ª ¶¨¨¤µ¦« ¼³¨µ·¨±¶¬²±ot||w o
tuktul }≥ty q
≈x 周 期 o杨 q血管紧张素 µ中枢加压作用的机制 q生理科
学进展 ot|{| ouskwl }vtv q
≈y ¬± ≥ × o²∏ • ± o≤«¨ ± o ·¨¤¯ q≥·µ¨¶¶¤±§⁄¬¨·¤µ¼ ≥¤¯·±·¤®¨
¬±·«¨ °¤·«²ª¨ ±¨ ¶¬¶²© ¼³¨µ·¨±¶¬²±} ∏¯¨²©·«¨ ±¨¤¯ ¤±§≥¼°2
³¤·«¨·¬¦¨µ√²∏¶≥¼¶·¨° q ¦·¤ °«¼¶¬²¯ ≥¬±ot||| oxtktl }z q
≈z 陆利民 o汪 军 o姚 泰 q血管紧张素 µ在紧张应激引起大鼠
血压升高中的作用 q生理学报 ousss oxukxl }vzt q
≈{ 耿秀芳 o李桂芝 o王守训 q银杏叶总黄酮对 ≤∞活性的影响 q吉
林中医药 ot||v oy }vz q
≈| 李宗友摘译 q吴茱萸喹诺酮生物碱对血管紧张素 µ受体结合
的抑制作用 q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ot||| outkwl }uv q
≈ts 丛洪良 o黄体钢 o杨万松 o等 q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素
2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一氧化氮影响的实验研究 q高血压杂志 o
usss o{kul }ty| q
≈tt 宋和鉴 o钱士明 o邢俊武 q血压平滴鼻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压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q中医药研究 ousss otykul }xs q
≈tu 李景新 o薛 冰 o陈连璧 q沙苑子总黄酮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
作用及血管紧张素含量的影响 q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o
ussu otykxl }vvy q
≈tv ²∏½¤¯ ±¨ o≥·¨ °·¨± o ¤µ¦«¨ ° o∞©©¨ ¦·¶²©
¤¼ ts2yzvw o
¨ º ±ª¬²·¨±¶¬± µ ×¼³¨ ¦¨¨³·²µ ±·¤ª²±¬¶· ²± ∂¤¶¦∏¯¤µ
≥°²²·« ∏¶¦¯¨ ≤¨¯¯ µ²º·«q °«¤µ°¤¦²¯ ∞¬³ ׫¨ µot||| ou{|
ktl }t{t q
≈tw 吴 旭 o蒋耀光 o范士志 o等 q蜕皮甾酮对缺血缺氧致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的影响 q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ot||{ ouskwl }vx{ q
≈tx 林 琳 o郑永芳 o屈金河 o等 q血管紧张素 µ抑制 ∞≤ ∂ vsw细胞
®¦¤效应的细胞机制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 q中国医学科学院
学报 ousst ouvkxl }wyz q
≈ty 季宁东 o魏恩会 o陈 琪 q银杏内酯对血管紧张素 µ依赖性血
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q江苏医药杂志 ousst ouzktsl }zwz q
≈tz 罗心平 o施海明 o曾治宇 o等 q黄芪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
胶原改建的影响 q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ot||| otxkzl }yv| q
≈t{ 李淑梅 o刘 斌 o陈海芬 o等 q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患
者血浆内皮素及肾素2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 q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 ot||z otzkyl }vv| q
≈t| • ∏ o≤«¨ ±ª × o≥∏± ≥ ⁄o ·¨¤¯ q∞©©¨ ¦¦·²© ∞±§²·«¨ ¬¯± o ±2
ª¬²·¨±¶¬± µ¤±§ ° ²± °µ²¯¬©¨µ¤·¬²± ²© ∂¤¶¦∏¯¤µ≥°²²·« ∏¶2
¦∏¯¤µ≤¨¯ ¶¯ ¤±§ ≤¤µ§¬²°¼²¦¼·¨¶q ≥¦¬ ≤«¬±¤
o t||v o vyk{l }
|w{ q
≈us ≥¦«²µ¥ • o
²² • o⁄²¶·¤¯ ⁄ ∞o ·¨¤¯ q ±ª¬²·¨±¶¬± µ ¬¶ ¬2
·²ª¨ ±¬¦¬± ¨ ²±¤·¤¯ ¤·≤¤µ§¬¤¦¥µ²¥¯¤¶·q ≤¬µ¦ ¶¨ot||v ozu }
tuwx q
≈ut 郭自强 o牛福玲 o朱陵群 o等 q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 µ致心肌肥
大的影响 q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ousst ouwkvl }vu q
≈uu 卫峻枫 o蔡 辉 o李芳芳 o等 q补肾方药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肥
厚心肌血管紧张素 µ及其 t型受体的影响 q中国全科医学 o
ussu oxkyl }ww| q
≈uv 严 灿 o高 敏 o邓中炎 o等 q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 °
物质水平的变化及活血祛痰治法的影响 q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 ot||{ ot{kyl }vvy q
≈uw 童普德 o吴小江 o王小玲 q丹参酸乙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
殖和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q中药药理与临床 oussu ot{kwl }z q
≈ux 蔡 辉 o等 q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
µ的改变及鹿角方的作用 q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ot||| ottkvl }
tyx q
≈uy 宋庆桥 o高改地 o付亚龙 o等 q心衰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血管紧张素 µ !醛固酮的影响 q北京中医杂志 oussu out
kvl }tvw q
≈uz ¨µ¬±¶ ⁄o ¤² ± o ∂¤∏ª«¤± ⁄ ∞q ±ª¬²·¨±¶¬± ±§∏¦·¬²± ²©
°2t ∞¬³µ¨¶¶¬²± ¬± ∞±§²·«¨ ¬¯¤¯ ≤¨¯ ¶¯ ¬¶ §¨¬¤·¨§ ¥¼ ·«¨
¬¨¤³¨ ³·¬§¨ ±ª¬²·¨±¶¬± · q ≤ ¬¯± ±√ ¶¨·ot||x o|y }uxtx q
≈u{ ¤·¶∏¶¤®¤o ¼° ¶¨o¦«¬®¤º¤¬o ·¨¤¯ q ±ª¬²·¨±¶¬±¬± °µ²ªµ¨¶2
¶¬√¨ ±¨¤¯ ⁄¬¶¨¤¶¨¶}׫¨ ²µ¼ ¤±§ °µ¤¦·¬¦¨ q ≥²¦ ¨ ³«µ²¯ o
t||y oz }usux q
≈u| 晏子友 o皮持衡 o高书亮 o等 q化瘀解毒汤对转化生长因子 Βt
及血管紧张素 µ作用的研究 q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oussu otw
kul }tv q
≈vs 屈燧林 o方 勤 o陈高翔 o等 q汉防己甲素 !川芎嗪和苦杏仁甙对
人肾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 q中华肾脏病杂志 ousss otykvl }
t{y q
≈vt 刘冠肾 o叶任高 o谭志明 o等 q大黄素延缓狼疮性肾炎肾间质纤
维化作用的研究 q中国实验临床免疫杂志 ot||| ottkvl }uw q
≈vu 许庆友 o赵玉庸 o徐华洲 q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结扎
大鼠肾内局部血管紧张素 µ的作用 q中成药 ousst ouvkyl }
wux q
≈vv 石咏军 o马琼英 o高 鸣 o等 q葛根素注射液抑制k延缓l自发性
高血压大鼠肾脏血管重塑的实验研究 q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
杂志 oussu ovkzl }v{z q
≈vw 刘 发 o魏 苑 o杨新中 q红花黄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 q
药学学报 ot||u ouzktsl }z{x q
≈vx 朱 福 o章茂顺 q醋柳黄酮及其单体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作用量效关系的研究 q上海医学 ot||| ouukzl }wuz q
≈vy 贺师鹏 o靖 宇 o岳保珍 o等 q甘草次酸与大鼠肝膜血管紧张素
µ受体相结合 q中国药理学通报 ot||{ otwkyl }xt| q
k下转第 wvt页l
#z|v#
第 u{卷第 x期
ussv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qx
¤¼ oussv
组成分析 q广州医学院学报 oussu ovskul }ut q
≈v 张 超 o姚惠珍 o徐兰琴 q地 多糖 ⁄t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
对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影响的研究 q广州医学院学报 o
ussu ovskwl }t{ q
≈w 孟艳辉 o邓芹英 o许 国 q溪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k µl q天然产
物研究与开发 ousss otukvl }uz q
≈x × µ¨±¤¬
o ¤µ®«¤° q≤¤µ¥²±2tv ≥·∏§¬¨¶²© ƒ¯ ¤√²±²¬§¶2
ƒ¯ ¤√²±¨ ¶¤±§ƒ¯ ¤√²±²¯¶q × ·¨µ¤«¨ §µ²±ot|zy ovukxl }xyx q
≈y ¤®«¤° o× µ¨±¤¬
o≥·¤±¯ ¼¨ ·¨¤¯ q≤¤µ¥²±2tv ≥·∏§2
¬¨¶²© ƒ¯ ¤√²±²¬§¶ ¶ o ¤·∏µ¤¯ ¼¯ ¦¦∏µµ¬±ª ƒ¯ ¤√²±²¬§ ¯ ¼¦²¶¬§¨¶
¤±§ ׫¨¬µ ¦¼¯ ¤·¨§ ⁄¨ µ¬√¤·¬√ ¶¨q × ·¨µ¤«¨ §µ²± ¯¨··o t|z{ ovw }
tv{| q
≈z 刘宏伟 o姚新生 q齿叶黄杞化学成分研究ktl q中国药物化学杂
志 ousst ottktl }xt q
≈{ 丛蒲珠 q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
t|{z qvwx q
Στυδιεσ ον τηε Χηεµιχαλ Χονστιτυεντσ οφ Χηινεσε Ηερβ Μελαστοµα δοδεχανδρυµ
≤«¤²t oƒ ≠¤±2¬¬²±ªu
kt q⁄¨ ³¤µ·° ±¨·²© ≤«¨ °¬¶·µ¼ o ∏¤±ª½«²∏ §¨¬¦¤¯ ≤²¯¯¨ ª¨ o ∏¤±ª½«²∏ xtst{u o ∏¤±ª§²±ªo≤«¬±¤~
u qƒ¤¦∏¯·¼ ²© ≤«¨ °¬¦¤¯ ∞±ª¬±¨ µ¨¬±ª¤±§¬ª«·±§∏¶·µ¼ o
∏¤±ª§²±ª ±¬√ µ¨¶¬·¼ ²© × ¦¨«±²¯²ª¼ o ∏¤±ª½«²∏ xtss|s o ∏¤±ª§²±ª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 ¶¨·¬ª¤·¨ ·«¨ ¦«¨ °¬¦¤¯ ¦²±¶·¬·∏¨ ±·¶²© ≤«¬±¨ ¶¨ «¨ µ¥ Μελαστοµ α δοδεχανδρυ µ q Μετηοδ : × «¨
¦«¨ °¬¦¤¯ ¦²±¶·¬·∏¨ ±·¶º µ¨¨ ¬¶²¯¤·¨§¥¼ ¶²¯√ ±¨·¨ ¬·µ¤¦·¬²± ¤±§¦«µ²°¤·²ªµ¤³«¼ q × «¨¬µ¶·µ∏¦·∏µ¨ º µ¨¨ ¬§¨ ±·¬©¬¨§²±·«¨ ¥¤¶¬¶²©³«¼¶¬¦2
¦«¨ °¬¦¤¯ ¦²±¶·¤±·¶¤±§¶³¨¦·µ¤¯ §¤·¤q Ρεσυλτ : ƒ¬√¨¦²°³²∏±§¶º µ¨¨ ¬¶²¯¤·¨§¤±§¬§¨ ±·¬©¬¨§¤¶«¨ ¬¤¦²¶¤±²¬¦¤¦¬§k l o ∏´¨µ¦¨·¬±k µl o
¤√¬¦∏¯¤µ¬±k ¶l oª¤¯ ¬¯¦¤¦¬§k ·l o®¤¨ °³©¨µ²¯ k ∂ l q Χονχλυσιον : × «¨ ¤¥²√ 2¨° ±¨·¬²±¨ §¦²°³²∏±§¶ º µ¨¨ ¶¨³¤µ¤·¨§©µ²° ·«¨ ³¯¤±·©²µ
·«¨ ©¬µ¶··¬°¨q
[ Κεψ ωορδσ] Μελαστοµ α δοδεχανδρυ µ ~´ ∏¨µ¦¨·¬±~®¤¨ °³©¨µ²¯ ~¤√¬¦∏¯¤µ¬±
≈责任编辑 李 禾
k上接第 v|z页l
Τηε Βιοαχτιϖιτψ οφ Ανγιοτενσιν µανδ τηε Εφφεχτσ οφ Ρελατεδ Χηινεσε Ηερβσ
≥∞ ≠∏±2«∏¬o≤ ∞≤«¤±ª2¬∏±
k⁄¨ ³¤µ·° ±¨·²© °«¤µ°¤¦²¯²ª¼ o≥«¤±ª«¤¬±¬√ µ¨¶¬·¼ ²© ×µ¤§¬·¬²±¤¯ ≤«¬±¨ ¶¨ §¨¬¦¬±¨ o≥«¤±ª«¤¬ usssvu 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 µ¨√¬¨ º ·«¨ ¥¬²¤¦·¬√¬·¼ ²©¤±ª¬²·¨±¶¬± µ¤±§·«¨ ©¨©¨ ¦·¶²© ≤«¬±¨ ¶¨ «¨ µ¥¶²±¬·q Μετηοδ : × «¨ ¦²µµ¨ ¤¯2
·¬√¨§²¦∏° ±¨·¶³∏¥¯¬¶«¨ §¬± µ¨¦¨±·¼¨ ¤µ¶º µ¨¨ ¶∏°°¤µ¬½¨ §qΡεσυλτ : ±ª¬²·¨±¶¬±µ³¯¤¼¶¤±¬°³²µ·¤±·µ²¯¨¬±·«¨ §¨ √¨¯²³° ±¨·²© °¤±¼
§¬¶¨¤¶¨¶o¶∏¦«¤¶«¼³¨µ·¨±¶¬²± o¤µ·¨µ¬²¶¦¯ µ¨²¶¬¶o °¼²¦¤µ§¬¤¯ ¯¨ ¶¬²± §∏¨ ·²¬¶¦«¨ °¬¤¤±§µ¨³¨µ©∏¶¬²± o¦¤µ§¬¤¦«¼³¨µ·µ²³«¼ ¤±§©¬¥µ²¶¬¶o
§¼¶©∏±¦·¬²± ²©©¬¥µ¬±²¯¼·¬¦¶¼¶·¨° o·«µ²°¥²¶¬¶oµ¨±¤¯ ©¤¬¯∏µ¨ ·¨¦q≥²°¨ ≤«¬±¨ ¶¨ «¨ µ¥¶¬±«¬¥¬··«¨ ¤¦·¬²±¶²©¤±ª¬²·¨±¶¬± µ q Χονχλυ2
σιον : ƒ∏µ·«¨µµ¨¶¨¤µ¦«¨¶°∏¶·¥¨ §²±¨ ·²¬±√ ¶¨·¬ª¤·¨·«¨ ¥¬²¤¦·¬√¬·¼ ²©¤±ª¬²·¨±¶¬± ¤±§·«¨ ©¨©¨ ¦·¶²©≤«¬±¨ ¶¨ «¨ µ¥¶²± ³µ¨√ ±¨·¬±ª·«¨
¥²§¼·¬¶¶∏¨ ©µ²° ¥¨¬±ª¬°³¤¬µ¨§¥¼¬·q
[ Κεψ ωορδσ] ¤±ª¬²·¨±¶¬± µ ~¥¬²¤¦·¬√¬·¼ ~≤«¬±¨ ¶¨ «¨ µ¥¶
≈责任编辑 方文贤
#tvw#
第 u{卷第 x期
ussv年 x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 qx
¤¼ 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