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



全 文 :工艺条件 o辅料品种 !品质要求 !用法 !用量等内容 ∀
3 q5 q4 饮片性状 含饮片形状 !大小 !色泽 !质地 !臭味 !口感
及其它物理性质等 ∀注意生 !熟饮片差异的表述 ∀
3 q5 q5 鉴别 含经验鉴别 !组织显微鉴别 !理化反应及紫外 !
薄层和荧光等鉴别特征 ∀
3 q5 q6 检查 含杂质异物 !水分 !总灰分 !酸不溶灰分 !铅
k°¥l !砷k„¶l !汞k‹ªl等重金属 !有机农药残留量及微生物等
方面的纯度要求 ∀
3 q5 q7 浸出物测定 对药效成分 !有效部位或指标成分尚无
可靠测定方法或所测成分含量低于千分之一的饮片品种 o可
选择水溶性浸出物或醇溶性浸出物作为饮片质量控制指标 ∀
3 q5 q8 含量测定 含主要药效成分 !有效部位或指标成分的
含测方法及含量下限范围 ∀有毒中药饮片应有毒性成分的限
量指标 ∀条件成熟的中药饮片亦可制定指纹图谱评价饮片质
量的方法 ∀
3 q5 q9 性味归经 采用中医理论概括表述饮片的药性 ∀毒
性中药饮片应采用法定的三级分级方法表述毒性大小 ∀
3 q5 q10 功能主治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表述饮片的功能
和适应症 ∀
3 q5 q11 用法用量 用量一般均指水煎内服成人 t 日常用
量 ∀外用药应说明外用方法和剂量 ∀根据中药的特点 o饮片
用量应有上限和下限的常用量范围 o但可变幅度不宜过大 o尤
其有毒中药 o以保证用药安全 ∀
3 q5 q12 注意事项 含禁忌症 !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禁
忌 !毒副反应 !特殊药物煎煮过程中的先煎 !后下 !冲服 !烊化
等相关内容的说明 ∀
3 q5 q13 保质期 中药饮片原则上应新鲜使用 o不宜长期储
存 o久备不用 ∀但是 o中药饮片作为 t种特殊商品 o有一定的
市场流通环节 o应该有 t年时间的保质期承诺 ∀故需要进行
一定包装条件及室温下 tu个月的稳定性考察 ∀
3 q5 q14 包装和储存条件 含包装材料 !包装规格和储存条
件k如低温 !干燥 !密闭 !避光l等说明 ∀
4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 o对
保证中药饮片质量 o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可控性及管理水平 o
使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 o并取得国际市场的
认可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o/起草说明0应对质量标准的 tw
项内容逐一交代其相关的文献根据和实验根据 o使中药饮片
质量标准的各项要求不仅具有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o且对中药
饮片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起草说明0既是中药饮片质量
标准不可缺少的技术资料 o又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论文 ∀它是
在大量的科研工作基础上 o将科研结果转变为管理规定的技
术说明 ∀因此 o应有理有据 o文字不宜冗长 ∀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起步较晚 o缺乏经验 ∀实行批
准文号制度尚未开始 o相关的技术要求亦未颁布 ∀为适应当
前开展这项工作的要求 o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炮制研究的体会
和教训 o提出以上不成熟的建议 o希望广大中药科技工作者共
同探讨 o使之完善 o以利这项工作的开展 ∀
≈责任编辑 刘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 !属性 !技术与应用
谢培山
k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o广州 广东 xtstysl
≈中图分类号  • u{u q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ts2syxv2sv
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瓶颈是质量不可控 !安全不可靠 ∀
后者是指重金属 !农药 !微生物 !化学物质的污染 ~前者虽然
有5中国药典6的质量标准模式和指标 o但与国外的植物药药
典一样 o均是模仿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 o选定 t ou个有
效成分 !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然而这
种以单一化学成分分析的观点 o导致人们力求把中药k天然
药物l这一综合的复杂的/整体0分解成便于观察和研究的简
单/单元0或/分子0 o以便于清楚明确的研究 ∀分析工作者沿
着这条思路力求运用各种分析检测手段测定某种有效成分
≈收稿日期  usss2tt2tx
或某一活性成分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某种药材的质量 o对复方
制剂也以同样的观点和方法制订其质量标准 ∀
实际上对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 o尤其是复方制剂 o
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o
这是中药与化学合成药品质量标准的根本区别 ∀所以宏观
地综合分析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o事实上这也是在人类进入
系统科学时代以后 o人们的科学认识观念更新 o综合分析与
整体分析成为分析化学发展的必然的反映 ∀在寻求综合评
价中药质量的过程中 o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色谱指纹图k¦«µ²2
°¤·²ªµ¤³«¬¦©¬±ª¨µ³µ¬±·l的应用 ∀近来此类研究和文章日益
增多 o因为它提供的有关质量的综合信息比单一成分的含量
#vxy#
第 uy卷第 ts期
usst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s
’¦·qousst
要丰富和有用的多≈t  ∀
1 指纹分析与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分析的概念
中药是依靠其所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发挥综合的医疗作
用 o这是与化学合成药最根本的区别 o现在已逐渐得到人们
的认同 ∀因此凭借某一种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的传统中药
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专属性渐渐受到质疑 ∀因为任何
单一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都难以有效地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尤其如果所检测的指标成分k活性成分l是多种中药
的共性成份如熊果酸 !齐墩果酸 !大黄酸 !槲皮素等 o则更降
低了鉴别的准确和专属 ∀随着客观需要和现代认识论的影
响 o分析工作者逐渐考虑利用现代先进分析技术分析不同药
材的整体特征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o近年来重新受到关注的
色谱指纹图谱分析k¦«µ²°¤·²ªµ¤³«¬¦©¬±ª¨µ³µ¬±·¤±¤¯¼¶¬¶l的概
念即植根于此 ∀
人的/指纹k©¬±ª¨µ³µ¬±·l0鉴定是开始于 t|世纪末 us世
纪初的犯罪学k¦µ¬°¬±²¯²ª¼l和法医学 ∀人的指纹有拱形 !环
形和螺纹形 v种基本模式 o这是共性 o但每一个人的指纹在
细微处却绝对不同 o从而形成了指纹的/绝对唯一性k¤¥¶²¯∏·¨
∏±¬´∏¨ ±¨ ¶¶l0 ∀由于基因学的发展 o近代将指纹分析的概念结
合生物技术延伸到 ⁄‘„ 指纹图谱分析 o而且应用范围从犯
罪学扩大到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领域 ∀生物样品的 ⁄‘„ 指纹
图谱分析根据目的不同既强调个体的/唯一性0 o也可侧重于
整个物种的/唯一性0 o忽略个体之间的差异 ∀而利用色谱技
术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的中药材鉴别所依据的化学成分是后
天的代谢产物 o它对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 o即对抗拒或适
应环境的变化远比先天性遗传特征要脆弱的多 ∀因而同种
植物药材所含代谢产物的组成因生长年限 !生长环境的变化
而可能产生个体间的较为明显的差异 o但是生物的代谢既然
也具有遗传性 o个体之间就必然有群体共有的相似性k¶¬°¬2
¤¯µ¬·¼l ∀这种具有物种唯一性和个体相似性的色谱k图像l具
有指纹意义 ∀它借用了法医学的指纹鉴定的概念 o但不是概
念的重复 ~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不强调个体的绝对唯一性 o
而强调同一药材群体的相似性 o即物种群体内的唯一性 ∀
相似性是通过色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来体现 o这是中药
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分析的最基本的属性 ∀分析色谱指纹
图谱强调的是/准确的辨认k¤¦¦∏µ¤·¨ µ¨¦²ª±¬·¬²±l0而不是/精
密的计算k³µ¨¦¬¶¨ ¦¤¯¦∏¯¤·¬²±l0 ~比较图谱强调的是相似k¶¬°¬2
¤¯µ¬·¼l而不是 / 相同k¬§¨ ±·¬¦¤¯l0 ∀在不可能将中药复杂成分
都搞清楚的情况下 o指纹图谱的作用主要是反映复杂成分的
中药及其制剂内在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
2 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分析是中药鉴别技术的循序发展
和延伸
5中国药典6t|{x年版k一部l中药及中成药的鉴别除理
化鉴别外 o薄层色谱鉴别的使用频率很高 ∀当时的薄层色谱
鉴别全部是以化学对照品做对照 o要求供试品色谱中应有与
对照品一致的斑点 ∀使用的器材比较简单 o操作比较粗糙 o
只要供试品的色谱中出现与对照品一致的斑点即可 ∀但由
于可以得到的化学对照品品种有限 o没有化学对照品无法鉴
别 ~而只靠 t种化学对照品 o往往专属性不够 o尤其多种药材
共有的成分 ∀因此5中国药典6t||s年版修订时 o尝试增加了
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经过实践 o证明可以解决化学对
照品不足 o以及单靠 t种化学对照品难以准确鉴别等急待解
决的问题 ∀而且对照药材的色谱给出的信息远比单一化学
对照品要多得多 ∀
譬如只靠人参皂苷 • ¥t o• ¨或 • ªt 不能区别人参 !西洋
参 !三七以及它们的根或茎叶 ~小檗碱解决不了黄连 !黄柏和
三颗针之间的区别 ∀但是各自的对照药材给出的薄层色谱
图却各有特征 o依此对照 o足资鉴别真伪 o甚至可以从完整的
色谱图像中区分某些药材的种间差异 o如5中国药典6收载的
黄连 v个品种 !黄柏 u个品种 o它们的色谱图像既有共同的
特征说明它们的近缘关系 o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o尤其在复方
制剂中可以判断原料药材投料的情况 ∀同时 o在检验复方制
剂时 o对照药材的取样要求与实际样品中该药材的处方量相
当 o从完整的色谱还可以得到投料药材的量化信息 ∀现在已
在新药研制中被广泛应用 ∀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有了色谱
指纹图谱的雏形 o只是由于供试品 !试验器材 !试验操作还欠
规范 o所以还不能称之为指纹图谱 ∀
早在 zs年代日本和我国部分学者尝试用薄层扫描仪得
到的复方成药扫描图谱做为色谱指纹图应用于中成药分析 o
做了大量工作 o只是当时主客观条件限制和时机不成熟 o没
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o但他们的思路是有前瞻性的 ∀自 t||s
年版5中国药典6薄层色谱鉴别设置对照药材以来 ts年广泛
实践的基础上 o现在提高一步 o规范药材 !工艺 !检测 o提出色
谱指纹图的概念 o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发展 o是现行中药鉴别
的延伸 ∀而且通过色谱指纹图的研究可以较全面的提升中
药种植 !采收 !加工 !生产 !分析检验质量的整体水平≈u  o再上
一个台阶 ∀当前色谱技术的多样化和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也为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
台 ∀
3 国外植物药色谱指纹图谱的应用
美国 ƒ⁄„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可以提供色谱指纹
图鉴别资料≈v  o已为大家熟知 o此外 o• ‹ ’ 在 t||y年草药评
价指导原则≈w 中也有规定 o如在 / °¯ ¤±·³µ¨³¤µ¤·¬²±¶0及 / ƒ¬±2
¬¶«¨ §³µ²§∏¦·0 的章节中都提到 / 如果不可能鉴别有效成分 o
则鉴别 t种或几种特征成分k如色谱指纹图谱l以保证制剂
和产品质量的一致0≈w  ∀欧共体在草药质量指南的注释≈x 中
提到/草药的质量稳定性单靠测定已知的有效成分是不够
的 o因为草药及其制剂是以其整体作为有效物质 ∀因此 o应
该通过色谱指纹图谱显示其所含的各种成分在草药及其制
剂中是稳定的 o其含量比例能保持恒定 ∀例如欧山楂k花叶l
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所显示的结果0 ∀
国外关于植物药色谱指纹图的研究论文也日渐增多 o他
#wxy#
第 uy卷第 ts期
usst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s
’¦·qousst
们也认识到草药不可能用 t种成分说明某草药的疗效 o有些
活性成分不明 o鉴别很困难 o所以提出了色谱指纹图鉴别 o基
本上都是将色谱色谱指纹图的研究和应用限定在鉴别范畴 o
目的是用以解决成分复杂 !有效成分不明的草药如何监测和
证明产品批间质量的稳定 ∀如果成分比较简单 o如银杏叶的
萜类内酯主要只有 w个 o而且都是已知的 o都有化学对照品 o
完全可以实现 w种内酯的含量测定 o所以内酯部分的色谱指
纹图就没有必要了 o他们的企业标准也是只做黄酮醇苷的色
谱指纹图 ∀国外生产厂家工艺要求比较严格 o所以他们研究
色谱指纹图主要是针对原料药材的质量 o要求厂家固定品
种 !产地和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 ∀此外 o他们的另一种做法
是标化提取物 o不同批次的原料在投料生产前可以 / 勾兑0 o
或者不同批次的提取物/勾兑0 o使最终产品的质量基本稳定
在一个水平上k ? x h ∗ ? ts h l o当然他们的检测指标是建
立在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的 ∀
德国银杏叶提取物制剂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y  ∀他们
的固体剂型产品色谱指纹图谱的重现性十分良好 o含量测定
相当稳定k浮动范围 ? x h l ∀还应指出 o色谱指纹图谱与药
效 !工艺研究相结合 o才能发挥评价疗效的作用 ∀但是指纹
图谱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效结合难以期望近期解决 o因为
一者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本身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花大
力气逐步解决 o二者目前绝大部分的药理实验还难以和中医
理论挂钩 o它本身还需要创新 o否则同床异梦 o真正的结合从
何谈起 ‚
4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研究中的技术问题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的实验研究难度较大是不言
而喻的 o涉及的技术问题较多 o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共同
努力逐步解决 ∀
4 q1 药材本身质量的稳定性 中药是天然产物 o如上所述 o
中药的活性成分都是次生的代谢产物 o本身就有它内在的不
稳定性 ∀我国药材品种多 o不少药材产地广而分散 o加上求
大于供造成的某些药材的资源破坏及内在质量下降 o炮制加
工的粗放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等问题的存在致使质量更不
稳定 o这绝对不利于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应用 ∀尽管从足
够的个体样本的色谱中归纳出可以代表物种唯一性的特征
作为指纹图谱是可能的 o但实现这种可能对药材本身的质量
仍须有一个基本的要求 o即将不稳定的因素减到最少 ∀从这
一侧面也显现了我国实施药材 Š„°的迫切和重要 ∀
4 q2 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学问题 首先各种色谱方法是互
补的 o任何色谱技术不可能 / 统吃0所有药材的分析 o选择方
法应视研究对象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以及按照不同色谱技术
的特点和优势而定 o目前存在一些误解 o以为指纹图谱只能
做 ‹°≤ o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就至今国内国外植物药的实
际情况而言 o作为鉴别 o薄层色谱使用率仍然很高 o外界环境
对一个开放系统的色谱影响较大 o但在中药分析界已经有了
覆盖面很广的长期实践基础 o容易普及 o成本较低 ∀它独特
的优势是提供直观形象的可见光或荧光图像 o即较柱色谱多
了色彩这一/参数0 o并可进一步数码处理数据 o它的主要不
足是/柱效0较低 o对靠细微特征方可鉴别的指纹特征 o灵敏
度也嫌不够 o对外部环境条件k温度 !湿度l要求较高 o操作要
求规范熟练 ∀高效液相色谱分辨率高 o梯度洗脱加二极管陈
列检测器可得到三维图谱 o适用于成分比较复杂紫外光区有
吸收的试验对象 o∞≥⁄检测器可以解决没有紫外吸收的物
质的检测 o但却失去了三维图谱的特点 ∀需要注意梯度洗脱
及色谱条件要求越严 o越难以达到良好的重现性 ∀毛细管电
泳的高分辨率也有其优势 o大分子物质可能更适合 o但重现
性需要特别注意 ∀挥发性成分当以气相色谱为主 o ≥化学
信息数据库很强大 o人所共知 o问题可能在于如何把握一个
极为复杂的气相色谱图的处理 ∀柱色谱与质谱联用可以/在
线0提供指纹图谱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信息 o而且灵敏度
很高 o是日常检验所需的指纹图谱的有力支撑 o但它目前似
乎不大可能成为有些人士所企盼的/大上快上0 o也不是有人
想象的化学结构信息一上 ≤r  ≥即可手到擒来 ∀所以选择
方法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o择善而从 ∀试验的方法学研
究应有切合实际的规范要求 o目的是保证色谱的可行性 !重
现性和实用性 o因为它是终身伴随产品的日常检验标准k包
含修订l o不是学术研究 ∀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的试验研究
一般要经过 ≠ 图谱建立k§¨ √¨¯²³° ±¨·l o 图谱分析 k¤±¤¯¼2
¶¬¶l o≈ 图谱辨认kµ¨¦²ª±¬·¬²±l和比较 k¦²°³¤µ¬¶²±l o…图谱评
价 k √¨¤¯∏¤·¬²±l o 结果校验 k√ µ¨¬©¬¦¤·¬²±l ∀应逐渐形成规范
并取得共识 ∀
4 q3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属于质量标准中≈鉴别 项目 o由于
它的复杂性和基础较为薄弱 o在初期阶段 o企业对此基本上
是从零开始 o建议在研究中不一定固定一个/模板0或/框子0
k一个框框不可能/包容0千差万别的药材l o给企业研究者以
适当的空间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o有了指纹图谱要求 o
研究者必然要格外小心 o也有利于促进中药产业的良性竞
争 o管理部门持/引而不发 o跃如也0态度 o则善莫大焉 ∀
≈参考文献 
≈t  谢培山 q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 q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o
usst otukvl }t{{ q
≈u  谢培山 q中药制剂色谱指纹图谱k图像l鉴别 q中成药 ousss ouu
kyl }v|t q
≈v  ∞≤⁄• ²© ƒ⁄„ q Š∏¬§¤±¦¨ ©²µŒ±§∏¶·µ¼ …²·¤±¬¦¤¯ ⁄µ∏ª ³µ²§∏¦·¶
k⁄µ¤©·ª∏¬§¤±¦¨l qusss q
≈w  • ‹ ’ q Š∏¬§¨ ¬¯±¨ ¶©²µ·«¨ „¶¶¨¶¶° ±¨·²© ‹ µ¨¥¤¯  §¨¬¦¬±¨ ¶qt||y q
≈x  ∞ ∞„ qƒ¬±¤¯ °µ²³²¶¤¯¶©²µ• √¨¬¶¬²± ²©·«¨ ‘²·¨ ©²µŠ∏¬§¤±¦¨ ²±
±∏¤¯¬·¼ ²© ‹ µ¨¥¤¯ • ¨° §¨¬¨¶qt||{ q
≈y  …¤∏¨µ • q ±∏¤¯¬·¼ ≤µ¬·¨µ¬¤ ¤±§ ≥·¤±§¤µ§¬½¤·¬²± ²© °«¼·²³«¤µ°¤2
¦¨∏·¬¦¤¯¶}≤¤± „¦¦¨³·¤¥¯¨ ⁄µ∏ª ≥·¤±§¤µ§ ¥¨ „¦«¬¨√ §¨‚ ⁄µ∏ªŒ±2
©²µ°¤·¬²± ²∏µ±¤¯ ot||{ ovu }tst q
≈责任编辑 刘  
#xxy#
第 uy卷第 ts期
usst年 ts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s
’¦·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