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汤剂改革的思考



全 文 :#专题笔谈#
中药汤剂改革的思考
王玉芝
k北京佑安医院 o北京 tsssxwl
中药汤剂是最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剂型 o以其随
证加减 !灵活组方 !吸收快的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
迎 ∀而调配 !煎煮 !携带的不方便却成为其发展的阻
力 ∀汤剂的改革势在必行 ∀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
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笔者对此略述已
见 o以期得到批评指正 ∀
1 汤剂改革不可偏离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和方剂组方的
精髓 o也是汤剂改革的前提 ∀违背这一根本原则的
作法都是行不通的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
体 o人体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机体 ∀这种 / 整体观
念0决定其在用药方面需以复方为主 o发挥药物的综
合作用 ∀中药和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武器 o每一味中
药就是一个小小的/复方0通过它与疾病相互作用表
现出来的属性 !功能的效验确定其综合疗效 ∀若干
单味中药组成复方 o药味虽多但有君 !臣 !佐 !使之
分 ∀通过有机的配伍和共同煎煮 o使各药之间充分
的相互作用 !各司其职 o发挥出不可分割的整体作
用 ∀其间蕴含了朴素的整体观念和奥妙无穷的调节
艺术 ∀正如清代医学家徐大椿5医学源流论 !方药离
合论6谓 }/制方以调剂之 o或用以专攻 !或用以兼治 !
或相辅者 !或相反者 !或相用者 !或相制者 o故方之既
成 o能使药各全其性 o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操纵之法
有大权焉 ∀此方之妙也 ∀0
每一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已很复杂 o复方的化学
成分更复杂 o但经一起煎煮后其间发生了复杂的生
物化学变化 o显示出的药效则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
用 ∀临床疗效往往不是单味中药煎煮后再混合所能
替代的 ∀如葛根汤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o但七味单
味药本身却无解热作用 o可见解热作用来自复方的
综合药理作用 ∀席先蓉等做的/方药配伍对四妙勇
≈收稿日期  usss2sv2s{
安汤k金银花 !玄参 !当归 !甘草l中绿原酸和异绿原
酸溶出率的影响0的试验中 o将分煎液k各药的分煎
液合并l !全方合煎液 !金银花与各药单独配伍的水
煎液及金银花水煎液作比较 o结果表明 }≠与金银花
水煎液相比 o全方合煎液中异绿原酸含量无明显差
异 o其余各组则显著降低 ∀  各配伍组水煎液绿原
酸含量均较金银花水煎液显著降低 ∀ ≈无论是绿原
酸还是异绿原酸含量 o全方合煎液均比分煎液高 ∀
说明了方药配伍是绿原酸 !异绿原酸溶出率发生变
化的原因之一 ∀合煎液中异绿原酸的溶出不是单味
药材作用的相加 o而是全方各组成药材的各成分间
在共同加热情况下协同作用的结果 ∀该方清热解毒
作用不唯是绿原酸所为 o而是各组成药物的各有效
成分间的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整体上的治疗
目的≈t  ∀
许多毒性中药西方国家也曾使用过 o只是因其
毒性大 !安全范围小而被淘汰 ∀但这些毒性中药在
我国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o有些至今仍被药典收
载作为常用药使用 ∀如四逆汤中药物单煎有毒性作
用 o而合煎后毒性消失 ∀甘草在中药汤剂中出现率
最高 o但并未出现欧美国家地区使用甘草甜素所出
现的假性醛固酮增高的不良反应 ∀一些化学药物常
遇到的/耐受性0问题 o在中药汤药中很少发生 ∀ 5神
农本草经6中收载的药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o
却绝大部分仍被使用并被国家5药典6收载 o这是任
何化学药物都做不到的 ∀凡此种种均与汤药以复方
为主 o多成分入药发挥整体综合作用相关 ∀而单味
中药浓缩颗粒组成的复方能否达到汤剂的整体观
念 o是需要探讨的 ∀
2 汤剂的药效不是各组成单味药效的相加
清代徐大椿说过 }/煎药之法 o最为深究 o药效与
不效全在于此 ∀0汤剂以水为溶媒经合煎而制备 ∀由
于简单易操作 o不用特别的技术条件 o把各种理化因
#wvt#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
素的参与和干扰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使之无刺激无副
作用且具较好的疗效 ∀在混合煎煮的过程中受温
度 !时间 !³‹ 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o各成分之间发生着
极为复杂的物理 !化学变化 o相互起着增溶 !助溶或
抑制某些成分溶出的作用 o有的会产生新的化学物
质 o有的还具备生理活性使药物的理化性质及药效
与原游离体有很大区别 ∀有的单味药物的部分活性
成分聚合成另一类新的药效成分 o有的方剂即使单
煎后混合与混合煎煮的化学成分不变 o某些有效成
分的含量仍受到影响 ∀
211 化学成分的变化
沈嘉等测定 w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
k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l及 u种日本汉方制剂黄连
解毒汤中的栀子苷含量 o结果 }新工艺 水煎液 醇
提液  w味药单煎后合并 日本汉方制剂 ∀w味中
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栀子苷的提出率及
含量均最低 o可见复方中各药单独提取后合并工艺
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出≈u  ∀有试验表明黄连配伍
肉桂后其水煎液中各种生物碱的含量明显下降≈v  ∀
生脉散合煎后其 x2‹  ƒ 的含量较五味子单煎增加
v ∗ w倍≈w  ∀
212 药理方面的变化
中药复方在水煎过程中其药理作用也发生着改
变 o如黄罗生等报告煎煮工艺对四逆汤影响的试验 o
观察了 v种药k附子 !干姜 !甘草l同煎 !单煎后合并
等不同提取工艺所制备的 x种注射液 ∀结果表明 }
甘草 !附子同煎加干姜单煎制备成的注射液强心和
升压作用最强 ∀提示干姜有减弱附子强心作用的趋
势 o甘草不仅能减低全方的毒性且能增强全方的强
心作用 ∀说明古籍记载的 v味药同煎和5中国药典6
t||x年版要求甘草附子同煎干姜单煎的工艺是合
理的≈x  ∀川乌配白芍同煎可使各单味药的镇痛作
用明显增强 o使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组成中减
少川乌用量后镇痛效果仍强于原单味川乌组 o从而
证实了配伍对增效减毒的意义≈y  ∀许立等在研究
中发现甘草 !海藻分煎后混合kv个配伍比例l对小
鼠肝药酶的含量均无影响 o而 u种药合煎则能明显
提高小鼠肝药酶的含量≈z  ∀
以上种种试验结果表明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不
等于组成处方中各药物化学成分之合 o复方的有效
成分也并非组成该方单味药有效成分的简单相加 o
既然有效成分发生改变 o也就意味着药理作用 !药效
的改变 ∀因此中药汤剂与饮片浓缩颗粒剂组成的复
方是不同的 ∀
3 中药饮片颗粒剂的思考
将单味中药饮片提取浓缩成颗粒剂 o配成复方
用水溶化服用 o此法因其快捷 !简单而流行于日本 !
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 ∀现在国内亦有生产并在一些
医院试用 o中药饮片浓缩颗粒是饮片的加工品而不
是饮片 o这涉及到中药饮片颗粒剂是否科学合理 o其
与汤剂疗效是否一样 o尚有待证实 ∀单味提取与混
合提取之争 o不仅仅是中药制剂的两种提取方法的
争论 o而是两种思想的碰撞 ∀中药汤剂的改革是历
史的必然 o中药汤剂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的复方
剂型 o其中的奥秘很少有人说的清 ∀改革的思路需
进一步探讨 o应根据中医自身的特点和临床实事求
是地研究和考察 o把汤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o并最
终经过临床验证 ∀
日本和台湾虽使用中药颗粒剂 o但他们是以相
当数量的经典成方作基础 o然后制出一定数量的单
味颗粒剂作为配方时加减使用 o说明他们注意到中
药复方合煎与单味药煎提后配伍应有差别 o因此在
处理方法上采取慎重态度 ∀这不能不提示我们应注
意此问题 ∀我们作为中医药发源地及/传人0 o在探
讨中药汤剂的改革时应比别人考虑的更全面 !更深
刻一些 ∀
中药饮片颗粒剂在试用中亦存在一些问题 ∀ ≠
质量标准无章可循 o因此没有可控性 o给中药质量的
监督造成一定的困难 ∀  因只能按 v ots ª等常规
量分成定量小包装 o因此不利于灵活组方 o违背了中
医辨证论治 !个体给药方案的施行 o易造成不良反
应 ∀如宋氏在使用山豆根组方时 o汤剂中使用山豆
根饮片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 o而在使用山豆根饮片
的颗粒剂组方时 o发生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病例
为 zruv≈{  ∀可能是因为其含量比煎煮汤剂相对高 o
故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 ≈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名称
有的地方称/免煎饮片0 !/精制饮片0等等 o这是不妥
当的 ∀因为这是多重概念定义的混淆 o模糊了中药
炮制学 !药理学 !5中国药典6的法定概念 ∀
汤剂改革自古有之 o但其他剂型最终未能替代
汤剂 o这说明它的独特性 ∀现在很多医院使用煎药
机 !真空袋包装 o汤药可保存 u周以上 o便于携带和
服用 ∀尽管这不是大的改进 o但这毕竟是一进步 o值
得提倡 ∀另外一些先煎 !后下的中药可以考虑使用
#xvt#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
饮片浓缩颗粒 ∀
≈参考文献 
≈t  席先蓉 o刘光亮 1 方药配伍对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溶出率的影响 1 中国中药杂志 ot||| ouwkttl }y|w1
≈u  沈 嘉 o赵建平 1 黄连解毒汤质量考察 q中成药 ot||| outktsl }
xsu1
≈v  周洪雷 o魏璐雪 o杨东辉 o等 1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黄连 !肉桂
配伍前后黄连主要生物碱的含量 1 中国中药杂志 ot||| ouw
kxl }vs{1
≈w  朱丹妮 o李志明 o严永清 o等 1 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
关系的研究 1 中国中药杂志 ot||{ ouvkxl }u|t1
≈x  黄罗生 o郭建新 o夏玉风 o等 1 煎煮工艺对四逆注射液强心和升
压作用的影响 1 中成药 ot||| outkyl }uzz1
≈y  秦 林 o彭 欣 o李晓丽 o等 1 川乌配伍白芍对实验性疼痛的影
响 1 中国中药杂志 ot||| ouwktsl }yu|1
≈z  徐 立 o孙晓进 o王志刚 o等 1 甘草 !海藻及其相伍用对小鼠肝
药酶的影响 1 辽宁中医杂志 ot||{ ouxkul }{w1
≈{  宋国绪 1 服山豆根精制颗粒致儿童胃肠道反应 z例 1 中国中
药杂志 ot||| ouwkttl }y|y1
≈责任编辑 袁桂京 
#经验交流#
女贞子炮制法之我见
佟姝丽
k陕西省宝鸡中医药学校 o陕西 宝鸡 zutsswl
女贞子传统方法是酒蒸法 o但笔者在长期从事
药物炮制工作的实践中 o结合对其性味 !功效的分析
及查阅有关资料后认为 o女贞子用黑豆汁蒸 o可能获
得更好的疗效 ∀
早在明代的5炮制大法6中有记载 }/霜后采 o阴
干 o去粗皮内更有细皮 o实白色 ∀酒拌黑豆同蒸九
次 ∀0可见黑豆汁蒸或隔水炖制女贞子的方法是有其
历史依据的 ∀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
黑豆汁含有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淀粉等人体
所需物质 ∀黑豆色黑入肾经 o肾藏精 o又具养血祛风
作用 o故说/其华在发0 ∀女贞子经黑豆汁炮制后 o增
强了补肝肾 !养精血的作用 o精血充盈则发长光泽 o
从理论上讲应有乌发 !生发 !美发的作用 ∀
黑豆汁制备 }取黑豆 ts ®ªo加水 o煮约 w «o熬汁
约 tx ®ªo黑豆渣再加水 o煮约 v «o熬汁约 ts ®ªo两
次黑豆汁合并 o共约 ux ®ª∀
≈收稿日期  usss2sv2s{
操作方法 }取女贞子用黑豆汁拌润 o待黑豆汁被
吸尽后 o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蒸 w «∀如黑豆汁不能
被吸尽 o即放置非铁质容器内 o隔水炖至汤汁吸尽
k此过程上下适当搅拌l o然后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
蒸 w «∀使女贞子呈黑色时取出干燥 ∀
每 tss ®ª女贞子 o用黑豆 ts ®ª∀
女贞子经黑豆汁炮制后 o即可与其他药物一起
组方使用 o也可单味保健品使用 o笔者在 ts余年的
炮制教学中 o将黑豆汁蒸女贞子的成品 o当茶药用 o
曾治愈一手术工作者 o不管穿什么衣服 o手术结束
时 o衣服全湿透 o单服此药后 o此现象消失了 ~还有一
病人稍吃凉东西和吃肥肉就拉肚子 o每次吃肉前都
要喝一口白酒 o服一段时间黑豆汁蒸女贞子成品后 o
此现象消除了 ∀
同时 o女贞子药源广泛 o采收方便 o价格低廉 o值
得推广使用 o至于临床疗效还可进一步开发应用 o是
不可多得的以药用 !保健为一体的佳品 ∀
≈责任编辑 袁桂京 
#yvt#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