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nused land as construction land in Huailai based on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heory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年 7月 第 24卷 第 7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ul. 2016, 24(7): 969977


*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1060)和“河北省典型地区未利用地调查与多宜性评价及利用对策” (2014995161)资助
** 通讯作者: 门明新,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规划与利用保护。E-mail: menmingx@163.com
贺文龙, 主要从事土地信息与技术的研究。E-mail: 252354092@qq.com
收稿日期: 20151127 接受日期: 20160322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Special Fund for Land-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311060) and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 of Unused Land in the Typical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2014995161).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menmingx@163.com
Received Nov. 27, 2015; accepted Mar. 22, 2016
http://www.ecoagri.ac.cn
DOI: 10.13930/j.cnki.cjea.151260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贺文龙1 殷守强1 门明新1,2** 张 利1
(1.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保定 071000; 2. 河北保定生态文明研究院 保定 071000)
摘 要 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是破解建设用地空间不足的重要途径, 同时未利用地在维护景观生态环境
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实现对未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 就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降低未利用
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冀西北间山盆地的河北省怀来县为例, 引入最小累积
阻力模型, 选取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区位因素条件、自然生态条件 4个方面指标构建阻力面, 并通
过构建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对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1)基于最小累
积阻力模型对未利用地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 突出了已有城镇建设用地的作用, 评价结果呈现集中分布的特
点, 有利于今后的规模开发利用。2)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和
禁止扩展区, 面积分别为 17 064.67 hm2、20 468.30 hm2、9 723.66 hm2和 7 993.82 hm2。由此可见, 怀来县未
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潜力较大。3)将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潜在雨水生态廊道、生态节点进行叠加,
打破了适宜性扩展区集中连片的扩展格局, 有效地保障了区域景观生态的连通性。本研究丰富了山地丘陵区
未利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内涵, 可为科学合理利用未利用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景观连通性 适宜性评价 怀来县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6)07-0969-09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nused land as construction land in Huailai
based on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heory*
HE Wenlong1, YIN Shouqiang1, MEN Mingxin1,2**, ZHANG Li1
(1.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2. Baoding Academ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Hebei,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it unused land as construction lands under the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land space. At the same
time, unused land is critical for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easing land supply. To realize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unused land resour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must be properly handled and reduce
adverse impacts on landscape ecology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unused lands. Taking Huailai County, a basin in the
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introduced the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 model, selected 4
groups of indexes (engineering geology, topography, location factors and natural ecosystem) to build resistance surface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unused lands for explo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evaluation result was optimized by established potential
rain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ecological no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evaluation of suitability for construction of
unused lands based on the MCR model emphasized functions of the existing town construction l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which was beneficial for lat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2)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research area was divided into suitable expansion zone, hypo-suitable expansion zone, restrictive expansion zone and prohibitive
expansion zone. The respective areas of the zones were 17 064.67 hm2, 20 468.30 hm2, 9 723.66 hm2 and 7 993.82 hm2, showing that
97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第 24卷


http://www.ecoagri.ac.cn
unused lands in Huailai County had the larger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nto construction land. The suitable expansion zone and
hypo-suitable expansion zone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surroundings of county town and the peripheral of Guanting Reservoir.
The regions above had more stable ecological conditions, lower development costs and more convenient traffic conditions, therefore
had high potential for future exploitation. The restrictive expansion zon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eripheral of the hypo-suitable
expansion zone and i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relatively poor with slopes and the undulating terr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also more fragile and rarely influenced by human interference. The prohibitive expansion zon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ountain regions with po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so fragile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recover after destruction, thus the region was not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to construction
lands. 3) In the study, the rain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ecological nodes were set as prohibitive expansion zone, and combined
with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o optimize the regionalization of unused land exploitation suitability. This was beneficial for alleviation of
environment stress due to exploitation of unused land. This study further enriched the connotation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nused
land construction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and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of regional unused
land resources.
Keywords Unus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Landscape connectivity; Suitability
evaluation; Huailai County
近些年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不断加快推进, 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不断上升, 土地
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明显, 导致资源与环境的矛
盾日趋严峻,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现象频繁出现。随
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加快, 河北省怀来县作为
紧邻北京的县区之一, 一直以来积极主动服务北京,
在京怀两地对接合作, 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等方面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 故对土地的需求, 尤其是建设用
地的需求持续上升。如何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优
势,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将是
怀来县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及其适宜性评价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
重点课题 [1], 目前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对象
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如从开始的仅对城乡用地拓展
到了低丘缓坡以及未利用地的研究。如黄丽明等[2]
对广州市花都区城镇建设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研
究, 姚玉镯 [3]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
价研究, 白杨等 [4]对山东省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
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评价指标的选
取上, 主要涉及工程地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
等要素[57]; 而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主要有: 直接叠加
法[8]、加权指数和法[9]、模糊综合评价法[10]、神经网
络法等 [11]。而这些方法基本都延续了 Ian Lennox
McHarg的“千层饼”分析方式, 即将各评价因子进行
叠加, 强调土地评价单元的垂直过程, 而忽略了其
水平过程[12]。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最初被用于物种扩
散过程的研究, 近些年来该模型已应用到了确定生
态安全格局[1315]及格局优化[16]、模拟城市土地的演
变过程[17]。尽管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有其自身优越性,
但是将其应用于适宜性评价时, 评价的分区呈现出
依次包围扩展源, 分布形式较为固定, 会出现“摊大
饼”的分区格局, 这与当前所倡导的城市发展格局不
相符。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优缺点的基础上, 以河北
省怀来县为例,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将已有城
镇建设用地作为“源”地, 选择工程地质条件[18]、地
形地貌条件、区位因素条件 [19]、自然生态条件 [20]
4 个方面的因素作为“阻力面”, 从而确定建设用地
适宜性分区。考虑到研究区地形复杂多样, 生物种
类较丰富, 所以注重了对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而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的适宜性评价区域通常
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趋势, 导致景观之间原有的连
通性遭到破坏, 对区域生物觅食、迁徙、甚至繁衍
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最后利用 ArcGIS 9.3的水
文分析扩展模块, 提取河流水平径流方向以及河网
汇流区, 并利用 Strahler 分级方法对河网进行分级,
依据不同级别设定一定宽度的缓冲区, 从而确定出
区域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并将生态廊道的交汇点
设定为生态节点, 将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
确定为禁止扩展区, 有效解决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所
划定的适宜性分区带来的弊端, 优化适宜性评价结
果, 保证开发时既充分利用了怀来县的未利用地资
源, 同时也维护了区域的生态环境。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怀来县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东部, 境内南北群
山起伏, 中间有官厅水库, 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形,
平均海拔 792 m, 属怀延盆地。地理坐标为 115°16′~
115°58′E, 40°04′~40°35′N, 东与北京市延庆县、昌平
第 7期 贺文龙等: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971


http://www.ecoagri.ac.cn
县、门头沟区接壤, 西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
涿鹿县交界。近些年怀来县依托毗邻北京的优势
条件 , 携资源丰富之优势 , 全县各领域得到了迅
速发展。区内土地资源丰富 , 未利用地资源面积为
55 250.45 hm2,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1.43%; 其中,
其他草地的面积为 45 519.81 hm2, 内陆滩涂面积为
7 613.1 hm2, 裸地面积为 2 099.15 hm2, 沙地面积为
18.38 hm2。根据野外实地调查, 部分未利用地具备
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条件, 从而可以弥补怀来县经济
迅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数据包括从地理空间数据云
获取的空间分辨率为 30 m 的 TM 影像(成像时间为
2014 年 8 月)、DEM 数据、各区域年降水量数据、
地质灾害数据和通过野外调查获取的地基数据, 其
他数据来源于 2014年度《怀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统计年鉴》。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坐标系统统一转
化为 GCS_Xian_1980 坐标系, 投影设置为 Gauss_
Kruger, 空间分辨率为 30 m×30 m。
2 研究方法
2.1 阻力面的构建
本文在构建阻力面时采用“综合加权指数和法”,
指标的选择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颁布的《城乡用地评定标准》以及相关文献, 从 4
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阻力面, 分别为: 工程地质条
件、地形地貌条件、区位因素条件和自然生态条件。
各指标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表 1)。
表 1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阻力值以及权重
Table 1 The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s and weight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actors for
unused land in Huailai County
阻力系数等级划分 Resistance value classification 一级指标(权重)
First level index
(weight)
二级指标(权重)
Second level index (weight) 1 3 5 7 9
地基承载力(0.41)
Ground bearing capacity (kPa)
400~450 350~400 300~350 — —
地质灾害(0.35)
Susceptibility of geological hazard
低易发区
Low
中易发区
Medium
高易发区
High
— —
工程地质条件(0.30)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与断裂带距离(0.24)
Distance from the fault zone (m)
>3 200 2 400~3 200 1 600~2 400 800~1 600 0~800
坡向(0.3) Aspect 南向
South
东南/西南向
Southeast/
southwest
东/西向
East/west
东北/西北向
Northeast/
northwest
北向
North
坡度(0.4) Gradient 0~2° 2~6° 6~15° 15~25° >25°
地形地貌条件(0.18)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地形起伏度(0.3) Relief amplitude (m) 0~30 30~60 60~90 90~120 >120
人口密度(0.3) Population density
(person·hm2)
16 12~16 8~12 4~8 0~4
交通通达度(0.4) Traffic access degree (m) 300 300~600 600~900 900~1 200 >1 200
区位因素条件(0.25)
Locational factors
与河流距离(0.3) Distance from rive (m) >2 000 1 500~2 000 1 000~1 500 500~1 000 0~500
植被覆盖度(0.6)
Vegetation coverage rate (%)
>60 45~60 30~45 15~30 0~15 自然生态条件(0.27)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水土流失强度(0.4) Soil erosion intensity 轻度 Light 中度 Medium 强度 Strong 极强度
Very strong
剧烈
Sever

2.1.1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地质灾害、
与断裂带的距离 3 个方面。工程地质条件对未利用
地是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有直接影响。地基承载力
直接影响地表建筑物的稳定性、施工难易程度及造
价的高低; 怀来县地处山地丘陵区, 地质灾害是影
响建设的重要因素, 其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
流; 断裂带附近地质活动较频繁, 会引发地震等灾
害, 影响建设用地的选址。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的划
分见表 1。
2.1.2 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
由于研究区地形复杂多样 , 使得地面和地下的环
境条件有很大差异 , 区域位置的不同 , 其光照、热
量、水分和空气的流动等都会有明显差别 , 形成地
区性的小气候 , 进而影响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坡
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用地的布局、道路的选线和建
筑的布置 ; 坡向指坡地的朝向 , 一般分为东、西、
南、北 4 个坡向 , 或者为东、西、南、北、东北、
东南、西北和西南 8 个坡向 , 在山地丘陵区建设用
地开发过程中 , 应根据建设的实际要求 , 选择合
理的朝向 ; 地形起伏度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的状
况 , 反映地面相对高差。具体地形地貌条件的划分
见表 1。
97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第 24卷


http://www.ecoagri.ac.cn
2.1.3 区位因素条件
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交通通达度、与
河流距离 3个方面。其中, 区域人口密度越高, 对建
设用地的需求量则越大, 为建设用地开发提供了可
能; 交通状况的好坏对出行有较大影响, 是建设用
地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 河流是影响人类生存的一
个重要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 建设用地建在水源附
近, 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对河流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
至会导致河流的污染, 而怀来县主要的水域是官厅
水库, 官厅水库是当地以及北京生活用水的重要来
源, 所以应对区域河流进行合理保护, 根据距离河
流的远近, 从而对阻力值进行设置。具体区位因素
条件的划分见表 1。
2.1.4 自然生态条件
自然生态条件主要包括植被覆盖度和水土流失
强度,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研究区域的物种丰富程度,
区域植被覆盖度越高则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越有利 ,
越适宜生存, 借助 ENVI 4.7软件和公式(1), 进行波
段计算, 从而求得 NDVI 值, 之后利用公式(2), 求
得评价区域的植被覆盖度[2122]:
TM4 TM3NDVI
TM4 TM3
  (1)
min
max min
(NDVI NDVI ) 100%
NDVI NDVI
F    (2)
式中: F为植被覆盖度; NDVImax、NDVImin分别代表
最大、最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值。水土流失强度是
通过降水、坡度以及地表物质构成并参考 USLE 方
法综合确定的, 水土流失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冲
刷, 冲毁土地, 同时会给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
响。具体自然生态条件的划分见表 1。
2.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概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在分析景观安全格局时, 能
较好地反映景观中生物物种、营养等物质和能量从
源地到目的地潜在的运动可能性和趋向性。因为每
个单元上的阻力值反映水平生态过程的阻力大小 ,
产生类似于具有不同地形的地表效果, 物质和能量
正是需要克服这些阻力实现空间流动[23]。故本文将
其引入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上, 将建设用
地作为扩展“源”, 土地的空间异质性导致建设用地
对外扩展中, 克服一定的阻力而所消耗的费用, 主
要包括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区位因素、自然生态
4个方面的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MCR min( )
i m
ij i
j n
f D R


  (3)
式中: MCR为建设用地克服的最小累积阻力值, f
为最小累积阻力与生态过程的正相关关系 , ijD 为
从源 j到景观单元 i的空间距离, iR 为景观单元 i对
运动过程的阻力系数。
2.3 潜在雨水生态廊道下的建设适宜性评价区域
的优化
2.3.1 基于水文分析扩展模块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和生态节点的确定
为有效解决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摊大饼”的格
局, 本文提出通过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对
评价结果进行有益修正, 从而保证了景观之间的连
通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在防止水土流
失、满足动物迁徙以及保证景观连通度方面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对于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
确定, 本文主要以 DEM 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利用
ArcGIS 提供的水文分析模块, 建立地表水的水平运
动模型, 得到研究区的无洼地 DEM 数据、流向数
据、汇流累积量数据和水流长度数据, 最终确定出
区域的河网数据, 并采用 Strahler 方法对河网进行
分级, 将分级结果进行筛选, 对于生态廊道的宽度
参考相关研究[24], 最终确定为一级廊道宽度为 50 m,
二级生态廊道宽度为 30 m, 三级生态廊道宽度为
10 m。
1)一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基于确定的河网分
级结果, 将一级河网确定为一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主生态廊道的宽度为 50 m, 并在两侧设定 150 m的
缓冲区, 一级潜在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官厅水库的
周围, 官厅水库作为怀来县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
来源, 所以应对水库周围进行特殊保护, 建立一定宽
度的生态廊道, 从而维护水库周围的生态稳定性。
2)二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将二、三级河网进行
合并, 作为二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设定主生态廊
道的宽度为 30 m, 并在两侧设定 100 m 的缓冲区,
二级生态廊道主要是保障动物迁徙的通道, 保障水
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防止山洪淤积以及防止水土
流失。
3)三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将四、五级河网进行
合并, 作为三级潜在雨水生态廊道, 设定主生态廊
道的宽度为 10 m, 并在两侧设定 50 m的缓冲区, 三
级生态廊道的主要作用是满足更小的动物迁徙以及
将各个区域的雨水汇集到二级生态廊道。
根据已确定的生态廊道, 将生态廊道的交汇点,
确定为生态节点, 与生态廊道相比, 生态节点受到
破坏后, 其导致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因为生态节点
第 7期 贺文龙等: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973


http://www.ecoagri.ac.cn
遭到破坏后 , 生态廊道之间的连通性会受到影响 ,
使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
生态节点见图 2a。
2.3.2 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优化
将确定的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
潜在雨水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的结果进行叠加, 同
时, 为突出评价结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将确定
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定义为禁止扩展区,
最终实现了对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的优化, 有效解
决了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适宜性分区分析
通过 4类阻力因子构建好的综合阻力面(图 1a),
利用 ArcGIS 的 Cost Distance 模块, 计算出研究区
的最小累积阻力面。把最小累积阻力面根据自然断
点法(Natural Breaks)重新分成 4 个等级, 分别为适
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和禁止扩展
区[3]。怀来县未利用地的建设适宜性分级标准见表
2, 分区结果见图 1b, 各个乡镇适宜性统计结果见
表 3。

图 1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综合阻力面(a)和开发建设适宜性分区(b)
Fig. 1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surface of unused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 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b) in Huailai County
表 2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分级标准
Table 2 Grading standard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for unused land in Huailai County
适宜性等级
Suitability level
等级说明
Level description
最小累积阻力值
的范围
Range of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value
适宜扩展区
Suitable expansion
zone
重点开发建设
Key exploit region
(0~18 243.56]
较适宜扩展区
Hypo-suitable
expansion zone
优化开发建设
Optimized
exploit region
(18 243.56~
36 487.13]
限制扩展区
Restrictive expansion
zone
有选择性地开发建设
Selectiv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36 487.13~
58 826.19]
禁止扩展区
Prohibitive expansion
zone
不作建设用地
Not as construction
land
(58 826.19~
95 313.32)
1)适宜扩展区: 适宜扩展区的 MCR 值范围为
0~18 243.56, 面积为 17 064.67hm2, 占怀来县未利
用地总面积 30.89%, 主要分布在官厅镇、桑园镇、
东八里乡以及小南辛堡镇。适宜性扩展区分布在源
地周围, 但并非按照等距离分布在源地周围, 主要
分布在县城周围以及官厅水库的外围区域, 其主要
原因是县城周围的地形状况差异较小, 且区位条件
较好, 可以依靠区域的社会、经济、人口以及基础
设施条件; 而官厅水库外围区域, 因其地处河川平
原, 地势较平坦, 其自然条件因素十分适合作为建
设用地, 且其四周被各个乡镇所包围, 具备一定的
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故此区域适合开发为建设用地,
从而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
2)较适宜扩展区: 较适宜扩展区的MCR值范围
为 18 243.56~36 487.13, 面积为 20 468.30 hm2, 占怀
来县未利用地总面积的 37.05%, 主要分布在官厅
镇、瑞云观镇、孙庄子乡以及鸡鸣驿乡。较适宜扩
97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第 24卷


http://www.ecoagri.ac.cn
表 3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别空间分布状况
Table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ch unused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level in Huailai County
适宜扩展区
Suitable expansion zone
较适宜扩展
Hypo-suitable expansion zone
限制扩展区
Restrictive expansion zone
禁止扩展区
Prohibitive expansion zone乡镇名称
Town 面积
Area
(hm2)
比例
Proportion
(%)
面积
Area
(hm2)
比例
Proportion
(%)
面积
Area
(hm2)
比例
Proportion
(%)
面积
Area
(hm2)
比例
Proportion
(%)
沙城镇 Shacheng 220.53 1.29
北辛堡镇 Beixinbao 1 471.77 8.62 1 426.89 6.97 7.26 0.07
存瑞镇 Cunrui 464.34 2.72 767.51 3.75 104.19 1.07
大黄庄镇 Dahuangzhuang 159.17 0.93
东八里乡 Dongbali 2 458.07 14.40 335.14 1.64
东花园镇 Donghuayuan 91.39 0.54 368.77 1.80 222.13 2.28
官厅镇 Guanting 4 308.08 25.25 4 557.39 22.27 3 362.42 34.58 2 147.19 26.86
鸡鸣驿乡 Jimingyi 556.90 3.26 2 261.73 11.05
狼山乡 Langshan 1 388.56 8.14 1 518.76 7.42
瑞云观 Ruiyunguan 29.51 0.17 2 602.49 12.71 1 557.14 16.01 1 562.93 19.55
桑园镇 Sangyuan 2 315.31 13.57 1 727.12 8.44
孙庄子乡 Sunzhuangzi 2 333.89 11.40 3 059.07 31.46 3 933.20 49.20
土木镇 Tumu 1 692.31 9.92 685.26 3.35
王家楼乡 Wangjialou 54.91 0.32 502.55 2.46 413.11 4.25 9.94 0.12
西八里镇 Xibali 64.18 0.38
小南辛堡镇 Xiaonanxinbao 1 787.22 10.47 1 371.78 6.70 998.33 10.27 340.55 4.26
新保安镇 Xinbao’an 2.41 0.01 9.04 0.04
合计 Total 17 064.67 100.00 20 468.30 100.00 9 723.66 100.00 7 993.82 100.00

展区分布在适宜扩展区的外侧区域, 在县域南部的
分布面积多于县域北部区域, 其县域南部区域地形
起伏度较小, 地处河川平原的边缘地带, 具备建设
的基础条件, 北部区域地形起伏虽较南部较大, 但
其周围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已有建设用地, 所以具备
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但对其进行开发时, 要比适
宜性扩展区开发更加严格。
3)限制扩展区 : 限制扩展区的 MCR 值范围为
36 487.13~58 826.19, 面积为 9 723.66 hm2, 占怀
来县未利用地总面积的 17.6%, 主要分布在官厅
镇、孙庄子乡、瑞云观乡。限制扩展区主要分布
在县域的南部区域 , 北部只有少部分分布 , 南部
区域由于受水蚀切割作用明显 , 海拔相对较低 ,
但地势险峻 , 同时 , 限制扩展区因地处山区 , 生态
条件相对较脆弱 , 一旦破坏了就难以恢复 , 故在
对其进行建设时 , 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 , 同时 , 维
护好区域的生态平衡 , 保证进行建设后不打破原
有的生态状况。
4)禁止扩展区: 禁止扩展区的 MCR 值范围为
58 826.19~95 313.32, 面积为 7 993.82 hm2, 占怀来
县未利用地总面积的 14.47%, 主要分布在孙庄子
乡、官厅镇以及瑞云观乡。禁止扩展区主要分布于
县域的南部区域, 南部区域地形复杂多样, 且人口
数量分布较少 , 故其无论从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 ,
都不具备开发成为建设用地的条件, 同时, 南部的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若对其进行开发, 会对区域生
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潜在雨水生态廊道下的建设适宜性区域格局
的优化
从图 1b可知,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的建
设适宜性分区, 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特点。而潜在
雨水生态廊道的确定, 恰好打破了原有建设适宜性
分区集中连片的分布状态, 增加了景观之间的连通
性 , 保护了区域物种的多样性; 同时 , 生态节点作
为生态廊道连通的重要关节点, 是区域生物觅食、
迁徙的生境斑块, 本文将一级、二级、三级潜在雨
水生态廊道以及生态节点区域定义为禁止扩展区 ,
并与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叠加。优化结果见图 2。
4 结论与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于土地的需求量
持续增加 , 而未利用地资源作为重要的后备资源 ,
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另一
方面, 未利用地资源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发挥
第 7期 贺文龙等: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975


http://www.ecoagri.ac.cn

图 2 怀来县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分布(a)和未利用地建设适宜性优化分区(b)图
Fig. 2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ecological nodes (a) and the optimized regionaliz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suitability for unused land (b) in Huailai County
着重要的作用, 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可或缺的要
素。所以对于未利用地的科学合理开发的关键是处
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怀来县的区
域分布特点, 选取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
区位因素条件、自然生态条件对未利用资源开发建
设适宜性进行评价; 同时, 依据 DEM数据提取区域
潜在雨水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 最后将建设适宜性
评价结果与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进行有效
结合, 从而对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优化。研究结果
表明: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确定的评价结果呈现集
中分布的特点, 有利于今后区域的未利用地资源规
模开发利用。从数量分布上看, 怀来县未利用土地
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以及禁止
扩展区面积分别为 17 064.67 hm2、20 468.30 hm2、
9 723.66 hm2和 7 993.82 hm2, 由此可见怀来县未利
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潜力较大。从空间上看, 适
宜性扩展区以及较适宜扩展区主要分布于县城的周
边以及官厅水库的外围区域, 此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较平稳 , 开发成本较低 , 坡度以及高差相对较小 ,
当前的生态状况平稳, 同时, 与道路、城市距离较近,
为今后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限制扩展
区主要分布于较适宜扩展区的外围区域, 此区域的
工程地质环境相对较差 , 坡度以及地形起伏较大 ,
生态环境较脆弱, 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小, 基础设施
状况不完备; 禁止扩展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山
地区域, 且南部多于北部, 此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差,
坡度以及地形起伏大, 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环境遭
到破坏后难以恢复, 所以不宜开发为建设用地。
为科学合理地协调未利用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之
间的关系, 通过提取区域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
节点, 将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潜在
雨水生态廊道、生态节点进行结合, 避免未利用地
资源开发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 满足动物迁徙以及
保证景观连通度, 故将提取的潜在雨水生态和生态
节点归为禁止扩展区。一方面为区域提供了一定面
积的土地资源, 弥补了区域今后建设对于土地的需
求, 另一方面, 有效缓解未利用地开发建设对生态
环境所造成的后果。
本文以怀来县未利用地资源作为切入点, 通过
构造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来对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
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优化, 以期对今后山地丘陵区未
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而以往的相关研
究, 对于生态的考虑虽然也有涉及, 但是仅在评价
指标有一定的体现, 对于生态的考虑程度不够, 所
以本文所选用的优化方法更加突出了对于生态的考
量, 同时,在计算综合阻力面时, 为保证最小累积阻
力模型的实现, 本文将非未利用地资源的阻力值设
定为 0, 本研究在对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结果优化方面只是进行了定性的探讨, 仅将评价结
果与生态廊道、生态节点进行了叠加, 并未进一步
定量说明优化前后对生态状况的改善程度, 这是今
97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第 24卷


http://www.ecoagri.ac.cn
后应该研究的重点, 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利用未利用
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党丽娟, 徐勇, 汤青, 等. 广西西江沿岸后备适宜建设用地
潜力及空间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3): 387–397
Dang L J, Xu Y, Tang Q, et al. Potenti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itable construction land along the Xijiang
riverside in Guangxi[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4,
29(3): 387–397
[2] 黄丽明 , 陈健飞 . 广州市花都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研究——基于 MCR面特征提取[J]. 资源科学, 2014, 36(7):
1347–1355
Huang L M, Chen J 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features extraction of a MCR
surface[J]. Resources Science, 2014, 36(7): 1347–1355
[3] 姚玉镯. 低丘缓坡地适宜性评价及潜力研究[D]. 南昌: 东
华理工大学, 2013
Yao Y Z.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potential research about
low-slop mountains and hilly[D]. Nancha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
[4] 白杨 , 孟艳丽 , 唐伟 .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宜建适宜性评价——以山东青州市为例[J]. 山东国土资源,
2014, 30(9): 103–105
Bai Y, Meng Y L, Tang W. Evaluation o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building suitability of low hilly wasteland —
Taking Qingzhou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2014, 30(9): 103–105
[5] 崔勇, 刘志伟. 基于 GIS 的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9): 76–81
Cui Y, Liu Z W. A GIS-based approach for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high 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olidation: A
case from Huairou in Beijing[J]. China Land Sciences, 2014,
28(9): 76–81
[6] Forman R T T, 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M]. New York:
Wiley, 1986: 121–155
[7] 牛叔文, 李景满, 李升红, 等. 基于地形复杂度的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J]. 资源科学 , 2014,
36(10): 2092–2102
Niu S W, Li J M, Li S H, et 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based on terrain complexity in Tianshui
City[J]. Resources Science, 2014, 36(10): 2092–2102
[8] 赵展翔 . 基于 GIS 的低丘缓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价研
究——以浙江省瑞安市为例[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3
Zhao Z X.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in low-slope hilly
resource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he case of Rui’an City,
Zhejiang[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13
[9] 南晓娜. GIS 支持下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9
Nan X N. Study 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mountainous city
construction land supported by GIS[D].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2009
[10] 匡丽花 , 叶英聪 , 赵小敏 .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鄱阳县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6(4): 903–910
Kuang L H, Ye Y C, Zhao X M.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suitability based on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 A case study of Poyang County[J].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2014, 36(4): 903–910
[11] 尹海伟, 张琳琳, 孔繁花, 等. 基于层次分析和移动窗口方
法的济南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 资源科学, 2013, 35(3):
530–535
Yin H W, Zhang L L, Kong F H, et 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Jinan City based on AHP and
moving window methods[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3):
530–535
[12] 吴春华, 胡远满, 黄培泉, 等.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阜新市城
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 [J]. 资源科学 , 2013,
35(12): 2405–2411
Wu C H, Hu Y M, Huang P Q, et 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ities and rural settlements in Fuxin based on the model
of least resistance[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12):
2405–2411
[13] 李明阳, 周奇, 黄文奇, 等. 基于 Geomatics 的南京东郊野
生动物景观安全格局分析——以露牙獐为例[J]. 西南林业
大学学报, 2012, 32(4): 70–75
Li M Y, Zhou Q, Huang W Q, et al. Geomatics-based analysis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for wild animals in eastern
suburb of Nanjing City — A case study of Hydropotes
inermis[J].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2,
32(4): 70–75
[14] 房媛. 天津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规划保护策略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Fang Y.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Tianjin[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1
[15]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 生态学报, 1999,
19(1): 8–15
Yu K J. Landscap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i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J].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 19(1): 8–15
[16] 闫勇, 齐伟, 王丹, 等. GIS 支持下的山区苹果园地优化布
局[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8): 1732–1737
Yan Y, Qi W, Wang D, et al. Spatial pattern optimizing of
apple orchard in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GIS[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1, 30(8): 1732–1737
[17] 张有坤 , 樊杰 . 基于生态系统稳定目标下的城市空间增长
上限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经济地理 , 2012, 32(6):
53–58
Zhang Y K, Fan J. Research on growth limit of urban space
based on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 A case study of Beijing[J].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32(6): 53–58
[18] 汤坚立. 浙江省山地丘陵城镇土地适建性评价研究[D]. 杭
州: 浙江大学, 2007
Tang J L.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ability of
the land in mountainous and hilly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2007
[19] 李洪波, 张慧, 赵俊三, 等. 基于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J]. 中国土地科学 ,
2014, 28(6): 23–29
第 7期 贺文龙等: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977


http://www.ecoagri.ac.cn
Li H B, Zhang H, Zhao J S, et al. Evaluation on land
suitability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low hill and
gentle slope area based on CA-niche-suitability model[J].
China Land Science, 2014, 28(6): 23–29
[20] 王世东, 慎利, 王新闯. 基于 RS 与 GIS 的生态用地评价——
以辽宁省大洼县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5):
628–637
Wang S D, Shen L, Wang X C.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land
based on RS and GIS: A case study of Dawa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3, 21(5):
628–637
[21] 龚建周 , 夏北成 , 刘彦随 . 基于空间统计学方法的广州市
生态安全空间异质性研究 [J]. 生态学报 , 2010, 30(20):
5626–5634
Gong J Z, Xia B C, Liu Y S.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heterogeneities of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of Guangzhou
based on spatial statistic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0,
30(20): 5626–5634
[22] 姜广辉, 赵婷婷, 段增强, 等.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
来趋势模拟[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10): 304–311
Jiang G H, Zhao T T, Duan Z Q, et al.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change and its future trend modeling in Beijing
mountainous area[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0,
26(10): 304–311
[23] 黎夏, 叶嘉安. 基于神经网络的单元自动机 CA 及真实和
优化的城市模拟[J]. 地理学报, 2002, 57(2): 159–166
Li X, Ye J A. Neural-network-based cellular automata for
realistic and idealized urban simulatio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57(2): 159–166
[24] 焦胜, 李振民, 高青, 等. 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
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 [J]. 地理研究 , 2013, 32(4):
720–730
Jiao S, Li Z M, Gao Q,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connectivity theory in urban ecology suitability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4):
7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