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年 3月 第 22卷 第 3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Mar. 2014, 22(3): 368−374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097)资助
** 通讯作者: 王会肖,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过程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 huixiaowang@bnu.edu.cn
宋静, 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的研究。E-mail: soosee@163.com
收稿日期: 2013−07−24 接受日期: 2014−01−06
DOI: 10.3724/SP.J.1011.2014.30708
基于 ESI模型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
宋 静 王会肖** 刘胜娅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5)
摘 要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法是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一种定量模型。本研究采用改进的
ESI 模型, 对 2000—2010 年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特点及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并对吉林省各主要城市 2010年的生态环境压力状态进行空间序列分析, 以期为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相关产
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 2000—2010年, 随着经济发展, 吉林省的生态环境压力处于不断增
加的趋势, 尤其 2005 年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幅明显。并且 2008 年以来压力构成从生态环境污染型转变为资源
能源消耗型。2010 年的压力空间分布特征为: 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代表的吉林省中部地区由经济发展带来的
生态环境压力最大, 东部地区较小, 西部地区最小。长春、四平、松原、辽源、白城为资源能源消耗型压力, 吉
林、通化、白山、延边为生态环境污染型压力。
关键词 生态环境压力 区域经济 定量评价 资源能源消耗 环境污染 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4)03-0368-07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str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nvironment
using ecological stress index
SONG Jing, WANG Huixiao, LIU Shengya
(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dex (ESI) is a quantitative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str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user-friendly method is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ssur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pace and time. This study upgraded the index construction systems and regional pressu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SI
method to analyze the trend in str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co-environment in Jilin Province for the period 2000−2010 and to
characterize the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 every city in Jilin Province for 2010. The study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in Jilin Province.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lin Province, eco-environment stress increased. This was especially noted in 2005, when there was
an obvious increase in ESI. This trend was mainly driven by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annual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al waste gas
emission, industrial waste water emission,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and industrial dust emission. 2) Since 2008,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 Jilin Province changed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P) to resource-energy consumption (REC). This was due primarily to
industrial dust emission and drastic reduction in agricultural fertilizer. 3)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City, Jilin City and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province were under high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while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province was under low stress, with the least stress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province. 4) 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ess in Changchun City, Siping City, Songyuan City, Liaoyuan City and Baicheng City was high, whil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ress was high in Jilin City, Tonghua City, Baishan City and Yanbian Kore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Jilin Province needed to adjust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dopt green GDP
accounting syste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eco-environment pressure.
Keywords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Regional economy;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Jilin Province
第 3期 宋 静等: 基于 ESI模型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 369
(Received Jul. 24, 2013; accepted Jan. 6, 2014)
生态环境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关
系组成的系统的简称,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
环境,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社会
经济的发展 , 工业等污染排放激增 , 人类在有目
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同时, 往往给生态
环境带来压力。而一旦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 ,
又会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如
何定量评价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协调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效益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
重要议题。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法由北京大学徐福留等[1]
提出, 被认为是一种较新的能直观地反映社会经济
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及压力变化趋势的方
法。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2−3]。该方
法设计了 1 个 0~100 尺度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
作为度量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大小, 并
由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 (RECI)和环境污染分指数
(EPI)计算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的大小。同时根据
ESI数值以及 RECI与 EPI的关系, 可以判断生态环
境压力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不同研究
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而原模型在指标选取及权重确定方法方面(经验法
和专家咨询法)过于单一 , 且存在不确定性 , 因此 ,
本研究尝试以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评价为例, 对该
模型做出相应改进。
吉林省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兼具
生态环境多样性和脆弱性[4], 通过进行 2000—2010 年
时间序列及 2010 年空间序列上的生态环境压力定
量评价, 揭示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及特点, 为
改善生态环境现状及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
系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吉林省地处东经 122°~131°、北纬 41°~46°, 位
于中国东北中部。面积约 18.7 万 km2, 约占全国面
积 2%。东西长 650 km, 南北宽 300 km。东南部高,
西北部低, 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5]。东部距黄海、日
本海较近 , 湿润多雨 , 易出现水土流失 ; 西部远离
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 多风干燥, 属于农牧
交错地带, 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辖长春市 1 个
副省级城市, 吉林市、四平、通化、白山、辽源、
白城、松原 7 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
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2011
年末 GDP 达 10 530.71 亿元, 占全国的 2.23%。加
工制造业比较发达, 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
大支柱产业。吉林省拥有自然保护区 36个, 占全省
国土面积的 12.26%。森林覆盖率达 43.4%, 东部地
区达 70%以上, 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矿产资源
比较丰富, 油页岩、硅灰石、火山渣等矿产储量居
全国首位, 开发潜力巨大[6]。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引人注目, 主要经济指
标连续几年位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活动规模、强
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生态环境所受的
干扰逐步加强, 虽然在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
型效益经济的决策指导下,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
理开发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的恶化有所缓
解, 但仍存在工业高能耗、污染排放增大、土壤退
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4]。由此导致全省生态环境
对各种污染物的吸纳能力相对减小, 成为该省社会
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2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模型计算原理
2.1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模型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 [1]计算原理 , 是设计 1 个
0~100 连续尺度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 同时将
0~100由小到大分为 5部分, 即 0~20、20~40、40~60、
60~80、80~100, 分别对应压力很小、小、中等、大、
很大 5 种状态。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由两个分指数构
成, 即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RECI)和生态环境污染
分指数(EPI)。其计算公式如下:
1 2ESI RECI W EPI W= × + × (1)
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 RECI 和生态环境污染分
指数 EPI的计算公式如下:
1
n
i iiRECI RECI P== ×∑ (2)
1
m
j jjEPI EPI P== ×∑ (3)
式中, W1和 W2分别为这两个分指数的权重, iRECI
和 Pi分别表示第 i 个资源能源消耗指标的指数值和
权重, EPIj和 Pj分别表示第 j个生态环境污染指标的
指数值和权重。
各指标压力指数的计算采用下列公式:
RECIi=RECi/max(RECi) × 100 (i=1, 2, ⋯, n) (4)
EPIj=EPj /max(EPj) × 100 (j=1, 2, ⋯, m) (5)
式中, iREC 和 jEP 分别表示第 i 个资源能源消耗指
标和第 j 个生态环境污染指标的实际值, Max(RECi)
和 Max(EPj)分别为所有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和所有生
态环境污染指标中的最大值。
37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用 RECI 和 EPI 构成的二维空间可用来描述区
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污染的
相互关系, 判断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来源[1]。当研究
区域压力指数处于很小和小的区间时, 表明区域在
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 对生态环境的资源能源消耗
较小, 或环境污染排放较少, 间接说明该区域社会
经济有良性的上升空间。当压力状态处于中等区间
时, 表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在资源能源消耗以及
环境污染排放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但
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当压力处于大和很大区间时,
表明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资源能
源过渡消耗, 或者发展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过大, 社会
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做出调整或改进。在对角线上方的
数据点, 表明压力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污染; 在对角
线下方的数据点, 表明压力主要来源于资源能源消
耗; 距离对角线越远, 压力类型的偏向性越明显。
2.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生态环境压力评价的相关成果涉及指标众多[7−9],
本研究在现有框架下根据研究区特点, 遵循以下原
则选择出相应指标(表 1)。
1)科学性与适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与研究区
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且能科学反映出评价区生态
环境现状及变化特征。
2)简洁性与独立性原则: 所选评价指标一方面
力求少而精, 评价方法尽可能简单; 另一方面能够全
面体现地域性特点并充分反映生态环境压力各要素
主要方面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同时尽量避免指标内
涵交叉重复。选择独立性强、代表性好的主要指标。
3)可行性与定量化原则: 生态环境压力评价受多种
因素的限制和制约, 指标数据的获取能力是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选取指标时以
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为准则, 并且以定量化数据优先。
表 1 2000—2010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Table 1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 the long-term stress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co-environment in Jilin Province during
2000−2010
分指数 Sub-index 具体指标 Concrete target
代号
Code
名称
Meaning
权重
Weight
代号
Code
名称
Meaning
单位
Unit
权重
Weight
REC1 能源消耗总量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106 t 1) 0.342
REC2 用水总量 Water-using quantity 109 m3 0.177
REC3 耕地面积比 Ratio of farmland area to total area / 0.241
RECI 资源能源消耗
指数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0.5
REC4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 Ratio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rea to total area / 0.240
EPI1 农用化肥施用量 Usage of fertilizer in agriculture 106 t 0.214
EPI2 工业 SO2排放总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SO2 106 t 0.197
EPI3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 gas 109 m3 0.106
EPI4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dust t 0.195
EPI5 生活污水排放量 Domestic sewage discharge 106 t 0.131
EPI 环境污染指数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0.5
EPI6 工业废水排放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106 t 0.157
1)标准煤量 Standard coal amount.
2.3 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 ESI 模型计算公式, 要计算生态环境压力
指数(ESI)、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RECI)和生态环境
污染分指数(EPI), 必须首先选择相应的指标, 并确
定各自权重。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计算中确定指标
权重多采用较为主观的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 [1−3],
本研究采用较为客观的赋权熵权法[10]计算权重。
熵权法计算的原理为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 ,
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 再通过熵权对各指
标的权重进行修正, 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
对于 m个待评年份, n个待评指标, 形成原始数
据矩阵:
11 12 1
21 22 2
1 2 3 4
n
n
ij
m m m m m n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
…
…
# # # #
(6)
其中 Rij为第 j个指标下第 i个项目的评价值。由于各
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指标的正负取向均有差异, 本
文采用极值标准化法[11−12]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min max min( ) /( )ij i j j j jr r r r r′ = − − (7)
max max min( ) /( )ij j ij j jr r r r r′ = − − (8)
式中, maxjr 为第 j项指标的最大值, minjr 为第 j项指
标的最小值, ijr ′为标准化值。若所用指标的值越大
越好 , 则选用公式 (7); 若所用指标的值越小越好 ,
则选用公式(8)。
计算第 j个指标下第 i个项目的指标值的比重 pij:
1
m
ij ij ij
i
p r r
=
= ∑ (9)
第 j个指标的熵值 ej:
1
ln
m
j ij ij
i
e k p p
=
= − ×∑ (10)
第 3期 宋 静等: 基于 ESI模型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 371
式中, k=1/lnm。
计算第 j个指标的熵权 Wj:
1
(1 ) (1 )
n
j j j
j
w e e
=
= − −∑ (11)
2.4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
(2000—2010年)[13]。
3 结果与分析
3.1 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的时间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构建原则及研究区域特征, 并在
参考相关文献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 2000—2010
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1)[1−3,14−15],
分析生态环境压力的时间变化趋势, 采用熵权法计
算各二级分指标的权重(表 1)。根据 ESI原理计算得
到 2000—2010 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变化趋
势(图 1), 以及吉林省资源能源消耗及生态环境污染
的相互关系(图 2)。统计数据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年鉴
(2000—2010年)。
由图 1可看出 , 从 2000年到 2010年 , 吉林省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总体上呈现上升趋
势。在压力升高的同时又显示出 3 种变化特征 : 其
中 2000—2004 年 , 压力变化较为平稳 , 处于小幅
升高的中等偏大压力状态; 以 2005 年为节点, 压
力开始明显上升 , 2006—2008 年压力持续小幅升
高, 进入很大压力状态; 2009 年总体压力出现一次
小幅回落, 之后 2010 年又继续回到 2009 年之前压
力状态。
图 1 2000—2010年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变化趋势
Fig. 1 Variation trends of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dex in Jilin Province during 2000−2010
图 2 2000—2010年吉林省资源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污
染的相互关系
Fig. 2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ource and energy con-
sumption index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in Jilin
Province during 2000−2010
从图 2 中发现, 2000—2010 年吉林省生态环境
压力的主要来源以及资源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
相互关系大致可分为如下 3种变化态势:
1)2000—2004年 ESI趋势平稳, 总指数为 60~80,
且数据点整体均位于对角线上方, RECI数据均位于
40~80区间, EPI数据均位于 60~80区间, 表明相对
来说该时间段资源能源消耗压力较小, 生态环境污
染压力较大, 为偏向生态环境污染型压力。
2)2005—2007 年 ESI 明显增大, 且数据点均位
于对角线上方, 相比之前阶段 RECI与 EPI都有较大
增幅。2005年 RECI位于 60~80区间, 但 2006年、
2007 年 RECI 与 EPI 均增大到 80~100 区间, 虽然
2007年 EPI有轻微回落趋势, 但分析结果说明该阶
段生态环境压力很大 , 仍然为偏向生态环境污染
型压力 , 但在尾部有向资源能源消耗型压力过渡
的趋势。
3)2008—2010 年 ESI 数据仍然处于很大压力状
态, 生态环境压力依然很大, 但数据点均变更至对
角线下方, 相比之前阶段 EPI 产生较大回落。尤其
2009 年、2010 年的 EPI 由 80~100 区间降至 60~80
区间。说明已由生态环境污染型压力转变为资源能
源消耗型压力。
对吉林省 2000—2010 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
析发现, 吉林省 2000—2010 年的能源消费呈逐年
37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增加的态势, 2010 年的消费量是 2000 年的 2.3 倍;
用水总量 2010 年是 2000 年的 1.5 倍; 耕地面积比
2010 年是 2000 年的 1.6 倍;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2010年是 2000年的 1.66倍; 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
加尤其显著, 2010 年是 2000 年的 2.67 倍; 生活污
水排放量 2010年为 75 775 t, 相比 2000年的 49 220 t,
增加了 26 555 t, 是其 1.54倍。可见, 由于经济发
展带来的能源消耗增大、污染排放增加是造成吉
林省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原因。尤其 2005 年
的统计数据显示 , 该年度的能源消费总量较 2004
年增加 14%以上 , 工业废气排放量较上年度增加
14%, 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 23%, SO2 排放量增加
36%, 工业粉尘增加 27%, 造成该年度 ESI 总压力
指数有较大跃升。另一方面, 进入 2006年以来虽然
吉林省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 但单位 GDP 能耗开
始逐年下降, 2010 年较 2000 年工业粉尘排放量减
少 60%, 农肥施用量减少 35%[13], 污染排放显著降
低 , 致使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趋势得以缓解 ,
并由生态环境污染型压力转变为资源能源消耗型
压力。由以上分析得出, 吉林省目前的生态环境压
力依然很大, 压力主要来源于对资源和能源的过渡
消耗。
3.2 吉林省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特征分析
根据吉林省主要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同时考虑
到地市统计指标的可获得性 , 重新调整评价指标 ,
构建 2010 年吉林省各主要城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
境压力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表 2)。与吉林省评价
指标体系(表 1)相比, 在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中去掉权
重较低且数据获取不均衡的用水总量指标 , 通过
ESI 模型计算得出吉林省主要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状
态的空间分布图 (图 3), 包括吉林省主要城市的
RECI、EPI以及 ESI的空间分布状态。
表 2 2010年吉林省各主要城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Table 2 Indicators for assessing the stress statu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co-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cities in Jilin Province in
2010
分指数 Sub-index 具体指标 Concrete target
代号
Code
名称
Meaning
权重
Weight
代号
Code
名称
Meaning
单位
Unit
权重
Weight
REC1 能源消耗总量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106 t 1) 0.256
REC2 耕地面积比 Ratio of farmland area to total area / 0.492
RECI 资源能源消耗指数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0.5
REC3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 Ratio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rea to total area / 0.252
EPI1 农用化肥施用量 Usage of fertilizer in agriculture 106 t 0.203
EPI2 工业 SO2排放总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SO2 t 0.284
EPI3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dust t 0.205
EPI4 城市污水排放量 Urban sewage discharge 106 t 0.170
EPI 环境污染指数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0.5
EPI5 工业废水排放量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106 t 0.138
1)标准煤量 Standard coal amount.
由图 3 可知, 2010 年吉林省长春市的生态环境
压力非常突出, 压力等级为 80~100很大。其次压力
较大的为吉林市。压力中等的是四平市。压力较小
的是通化市、松原市、辽源市和白城市。白山市和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压力最小。在不同压力来源中 ,
长春市资源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污染压力都很大 ;
吉林市的生态环境压力尤其以生态环境污染更为严
重。四平市、松原市、辽源市、白城市以资源能源
消耗型的压力为主。通化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区、
白山市以生态环境污染型压力为主。
长春市、吉林市均为人口密度大、工业经济发
达的大城市, 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由统计数据发现,
2010年吉林市的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 SO2排放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均为省内最
高, 导致吉林市生态环境污染压力尤为显著。通化
市的工业废水、工业粉尘排放量居省内前位, 同样
出现以生态环境污染为主的压力类型。四平市的总
人口仅次于长春市和吉林市, 能源消费量、农肥施
用量位于省内前位, 因此总体生态环境压力高于吉
林省内其他城市。2010 年四平市的年人均 GDP 仅
为 22 942元, 在省内处于落后位置, 随着人均 GDP
的增加 , 可以预见该市生态环境还将面临更大压
力。松原市的突出问题是能源消费量大, 该市 2010
年能源消费总量全省排第 3 位, 仅次于长春市和吉
林市。辽源市的城市扩张比较严重, 城市建设用地
面积比为全省第 2 位, 仅次于长春市, 远高于省内
其他城市。两市均以资源能源消耗型压力为主。西
部的白城市、东部的白山市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
对经济发展压力较小, 因此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
也较低。
第 3期 宋 静等: 基于 ESI模型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定量评价 373
图 3 2010年吉林省主要城市资源能源消耗分指数(RECI)、环境污染分指数(EPI)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
Fig. 3 Resour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 (RECI),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dex (EPI) and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dex
(ESI) in different cities of Jilin Province in 2010
3.3 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 为改善现阶段吉林省生态
环境压力的现状, 尝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压力特点 ,
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清洁生产, 采用先
进节能技术,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资源能
源消耗型压力的现状。
2)长春、四平、松原、辽源、白城为资源能源
消耗型压力, 吉林、通化、白山、延边为生态环境
污染型压力。除长春、吉林、四平以外, 大部分市
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较低。长春市和吉
林市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从降低资源能源
消耗与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两方面着手, 改善目前生
态环境压力较大的现状。四平市和辽源市需要提高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通化市需要重点降低工业污染
排放。辽源市应适当协调城市扩建速度, 降低对生
态环境的压力。
3)发挥自然保护区等地域优势, 促进生态旅游
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生态
环境的压力。
4 结论与讨论
1)通过指标调整后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ESI)法
对吉林省 2000—2010 年间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
力的时间序列研究表明, 吉林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
同时, 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并且以 2005年为节
点, 压力增幅明显。2008 年以来转变为以资源能源
消耗为特点的压力类型, 表示急需调整经济产业结
构,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绿色 GDP 核算,
加强监管, 改善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现状。
2)将指标调整后的 ESI法应用于 2010年吉林省
空间特征的生态环境压力评价实证研究发现, 以长
春市、吉林市为代表的吉林省中部地区由经济发展
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最大, 东部地区较小, 西部地
区最小。
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ESI 评价法既考虑生态环
境污染, 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
力, 与其他方法相比, 在能明确经济发展导致的生
态环境压力来源的同时, 具有综合性强、结果直观
的优势。但由于该方法对某区域生态环境的本底
承载力和资源消耗量的限值难以精确确定 , 因此
本研究测算的是生态环境压力的“相对水平”而不
是“绝对水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增加基于具体
限值的分析, 以期提出更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决
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徐福留, 赵珊珊, 杜婷婷, 等. 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
力的定量评价 [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 2004, 14(4):
30–36
Xu F L, Zhao S S, Du T T,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ss status and trends of
eco-environ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 14(4): 30–36
[2] 郝晨光 , 单文广 .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法的内蒙古生态环境
压力趋势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5): 8684–8686
Hao C G, Shan W G. Study on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trend
of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ecological stress index[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 40(15): 8684–8686
[3] 聂钠 , 董明辉 . 湖南工业化进程的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分
析 [J]. 生态经济, 2006(7): 99–102
Nie N, Dong M H. Trend analysis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in Hunan industrialization progression[J]. Ecological
Economy, 2006(7): 99–102
[4] 卢万合 , 刘继生 , 蔡文香 . 基于生态足迹的吉林省生态脆
弱性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5): 17–21
Lu W H, Liu J S, Cai W X.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Jilin Province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4(5): 17–21
[5] 张国坤, 卢京花, 宋开山, 等. 吉林省镇赉县近 10 年景观
格局变化[J]. 生态学报, 2012, 32(12): 3958–3965
Zhang G K, Lu J H, Song K S, et al.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Zhenlai Xian, Jilin Province in recent ten years[J].
Acta Ecologyca Sinica, 2012, 32(12): 3958–3965
37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6] 吉林省人民政府 . 吉林概况 [EB/OL]. 2013-06-01. http://
www.jl.gov.cn/jlgk/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Jilin Province. About Jilin
[EB/OL]. 2013-06-01. http://english.jl.gov.cn/AboutJilin/
[7] 吴玉萍 , 董锁成 , 宋键峰 . 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
平计量模型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21(2): 239–246
Wu Y P, Dong S C, Song J F. Modeling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Beijing[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2, 21(2): 239–246
[8] 陈成忠 , 林振山 . 中国能源足迹增长波动的驱动因子分析
[J]. 生态学报, 2009, 29(2): 758–767
Chen C Z, Lin Z S. Driving forces analysis of en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 growth fluctuation in China[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9, 29(2): 758–767
[9] 杨建锋 , 万书勤 , 冯艳芳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地质环境
压力分析与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6): 956–964
Yang J F, Wan S Q, Feng Y F. Evaluation of geo-environ-
mental pressure from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9, 24(6): 956–964
[10] 鄢勇飞, 蒋乐, 周俊, 等. 基于熵权法的城市轨道线路客流
适应性研究——以武汉市城市轨道规划线路为例[J]. 交通
标准化, 2013(1): 120–123
Yan Y F, Jiang L, Zhou J, et al. Research on passenger flow
adaptabil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 line based on entropy—
Taking Wuhan urban rail transit line as an example[J].
Transportation Standardization, 2013(1): 120–123
[11] 俞立平 , 潘云涛 , 武夷山 . 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
方法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2): 136–139
Yu L P, Pan Y T, Wu Y S. Research on data normalization
methods in multi-attribute evaluation[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9(12): 136–139
[12] 俞立平 , 武夷山 . 科技评价中标准化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影
响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 27(9): 66–71
Yu L P, Wu Y S. Study on influence of data standardization to
evaluation resul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New
Technolog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1, 27(9):
66–71
[13] 吉林省统计局. 吉林省统计年鉴 2000—2010[Z]. 北京: 中
国统计出版社, 2010
Jilin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 Jilin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0—2010)[Z].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0
[14] 李孝坤 . 重庆都市区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探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2): 42–45
Li X K. Study on the pressure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rom economy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urban areas[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9, 16(2): 42–45
[15] 江永红, 刘冬萍. 安徽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8): 152–157
Jiang Y H, Liu D P. Analysis of pressure of economic devel-
opment up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Anhui Provinc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 21(8):
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