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cropland resources value in fragile ecological zones of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 case study of Shanghuang Experiment Area

黄土丘陵沟壑脆弱生态区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以上黄试区为例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年 7月 第 22卷 第 7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ul. 2014, 22(7): 843−849


*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305)资助
郝仕龙,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生态经济研究。E-mail: haoshilong@ncwu.edu.cn
收稿日期: 2013−11−16 接受日期: 2014−05−19
DOI: 10.3724/SP.J.1011.2014.31132
黄土丘陵沟壑脆弱生态区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以上黄试区为例
郝仕龙 1 李春静 1 田颖超 2 徐建昭 2
(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郑州 450045; 2. 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郑州 450003)
摘 要 深化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 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价值重建和耕地保护。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
研究对象,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上黄试区为例, 分析了耕地资源的价值体系, 提出耕地资源经济
产出价值、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方法, 并对上黄试区 1982 年、2000 年和 2010 年
耕地资源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 治理前(1982 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的价值较低, 仅为 4.37 万元⋅hm−2,
治理期(1982—2000 年)和退耕期间(2001—2010 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有较快增长, 两时期末的 2000 年
和 2010 年分别达到 24.13 万元⋅hm−2 和 56.47 万元⋅hm−2。其中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增长最快, 1982 年仅为
0.87 万元⋅hm−2, 2000 年和 2010 年分别达到 10.96 万元⋅hm−2 和 21.86 万元⋅hm−2, 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占耕地
资源价值比重也由 1982 年的 19.91%提升到 2000 年和 2010 年的 45.41%和 38.71%; 其次是耕地资源社会保障
价值, 1982 年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为 2.11 万元⋅hm−2, 2000 年和 2010 年分别达到 8.37 万元⋅hm−2 和 25.00
万元⋅hm−2; 整个研究期间, 耕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不断提升, 1982 年为 1.39 万元⋅hm−2, 2000 年和 2010 年
分别达到 4.81 万元⋅hm−2 和 9.62 万元⋅hm−2。不同时期耕地资源价值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 上黄试区综合生态
经济治理期间(1982―2000 年), 科技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起主导作用;而退耕期间(2001―2010 年), 政策
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提升起主导作用。为促进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进一步提升, 需要进一步对现有部分坡
耕地实施退耕, 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化水平, 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措施, 提高耕地资源化配置水平。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耕地资源 经济产出价值 生态服务价值 社会保障价值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4)07-0843-07
Dynamics of cropland resources value in fragile ecological zones of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 case study of Shanghuang Experiment Area
HAO Shilong 1, LI Chunjing1, TIAN Yingchao2, XU Jianzhao2
(1.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al Power, Zhengzhou 450045, China; 2. Henan Provincial General
S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Zhengzhou 450003,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reconstruct the value theory of cropland resources and to protect cropland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cropland resources. The paper used the Shanghuang Experimental Area as a case
study of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to analyze the value system of cropland resources and proposed an efficient estimation
method. The evaluated value system included economic value, social insurance value 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Based on
the method, the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economic value, social insurance value 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cropland resources in Shanghuang Experiment Area for 1982, 2000 and 2010,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periods of before
governance, governance and Grain for Gree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otal value of croplands was low in 1982, which
was only 43 700 Yuan·hm−2. During the periods of governance (1982 to 2000) and of Grain for Green (2001 to 2010), the value
of cropland resources rapidly grew. It increased to 241 348 Yuan·hm−2 during governance period and to 564 738 Yuan·hm−2
during Grain for Green period. Economic value growth was the fastest during the whole study period, which was only 8 700
Yuan·hm−2 in 1982, increased to 109 600 Yuan·hm−2 2000 and to 218 600 Yuan·hm−2 in 2010.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8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economic value in 1982 was only 19.91%, which increased to 45.41% in 2000 and to 38.71% in 2010. Next was social
insurance value, which was only 21 108 Yuan·hm−2 in 1982 but increased to 83 656 Yuan·hm−2 in 2000 and 249 956 Yuan·hm−2
in 2010.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continuously rose, rising from only 13 893 Yuan·hm−2 in 1982 to 48 091 Yuan·hm−2 in 2000
and 96 182 Yuan·hm−2 in 2010. Difference factor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s in cropland resources value in different
periods. From 1982 to 2000,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playe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n the changes in cropland
value. From the year 2001 to 2010, policy factors significantly drove cropland value.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value of
cropland resources, 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 on returning farmland to woodland and
grassl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intensity of croplands and taking measures for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This
could improve cropland resources allocation level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Keywords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Cropland resources; Economic output valu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Social insurance
value
(Received Nov. 16, 2013; accepted May 19, 2014)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核心的战略资源, 承载着
人类社会最根本的诉求。人类对耕地的需求呈现多
样性、层次性、区域性特点, 在不同区域耕地价值
需求主体侧重点不同, 耕地价值的体现也随之有所
侧重。因此, 耕地价值涉及多个“价值主体”, 例如国
家、农民等, 这些价值主体对客体都有多方面的需
要, 并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1−2]。
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区域、不同角度阐述了耕
地的价值[3−9], 以期重建耕地的资源价值。耕地资源
具有多功能、多价值的观点已基本得到各方认可 ,
这些研究反映了区域耕地生产力水平、耕地资源禀
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耕地价值的影响作
用[10−14]。但在耕地资源价值计算方法上还未形成一
个共识。已往研究大多反映某一时期耕地的资源价
值, 缺乏耕地资源价值动态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从
小尺度(村级尺度)进行耕地价值动态变化研究。小尺
度耕地资源价值研究可深入认识气候、地形、植被、
水文、土壤等因素对耕地资源价值的影响特征。加
强小尺度耕地价值的研究, 探讨小尺度区域各类自
然及人为因素对耕地价值的影响程度, 可满足从小
尺度进行耕地保护的需求。本文从小尺度出发, 提
出耕地资源价值构成各要素的合理计算方法, 并以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固原市河川乡上黄试区
为例, 研究了其耕地资源价值演变过程, 为制定耕
地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并丰富耕地资源价值的研究
内容。
1 耕地资源价值内涵及其测算方法
1.1 耕地资源价值内涵
耕地资源价值的本质是耕地资源对人类需求的
满足, 它源于耕地的功效、稀缺性。耕地资源价值
主要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保障
价值[15]。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主要表现为耕地
资源与人类劳动相结合, 产出了人类生存和生产所
必需的食物和原料, 也是中国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16];
耕地的生态价值主要指耕地及其上的植物构成的生
态系统具有的调节气候、美化与净化环境、维持生
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价值[17−18];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
障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农民层
次上, 耕地资源替代政府承担保障农民个人生存生
活和延续后代的价值, 是农民生存安全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是指在国家层次上提供粮食安全。
1.2 耕地资源价值测算方法
耕地资源价值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
值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三者计算如下:
1.2.1 经济产出价值测算方法
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指以土地资源的养育功
能持久发挥为基础, 耕地产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就是耕地年经济收益的提
前支付, 通过收益还原法求耕地资源年收益的现值
就是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即耕地资源的经济
产出价值为耕地年收益与贴现率之商, 公式如下[19]:
Vc=a/r (1)
式中: Vc为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 a为耕地资源
的年纯收益, 可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算出; r
为还原利率, 以下式进行修正:
r=b/c×(1−d) (2)
式中: b为相应年份 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 c为同期的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d为农业税率。
1.2.2 社会保障价值测算方法
耕地的存在对农民具有社会保障作用, 农民有
了耕地就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的社会保
障价值与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生产水平有直
接关系, 人均耕地面积越大, 单位面积的耕地对农
民的社会保障作用越小; 在人均耕地面积一定的前
提下, 耕地的生产力水平越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生
活水平越高, 单位面积耕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作用
越大[4]。与此同时, 耕地吸纳了我国农村大量的剩余
第 7期 郝仕龙等: 黄土丘陵沟壑脆弱生态区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845


劳动力 , 缓和了就业压力 ,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粮
食安全和农民生活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因
此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作用巨大[10−11]。国家建设征
用农民集体所有耕地, 对失去耕地农民进行安置补
偿的最好办法是替农民支付养老保险金。因此, 耕
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的计算公式[15−16]:
Vs=Vs1+Vs2 (3)
式中: Vs 为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 Vs1 为耕地对
农民的养老保险价值, Vs2 为耕地对国家的社会稳定
功能价值。
1)Vs1的计算公式为:
Vs1=Ya/Aa (4)
式中: Ya为人均养老保险价值, Aa为被评价地区人均
耕地面积。依据原中国人寿保险费率表, 人均养老
保险价值为按下式计算的每人保险费趸缴金额[15]:
Ya=(yam×b+yaw×c)×Mi/Mo (5)
式中: Ya 以当地人口平均年龄为 a时的个人保险费
趸缴金额代替; yam 为年龄为 a时的男性公民保险费
趸缴金额基数, yaw 为年龄为 a时的女性公民保险费
趸缴金额基数, yam、yaw 皆可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0 年个人养老金保险费率表中查询; b 为男性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例, c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皆
可从相应社会统计年鉴中查询; Mi 为农民月基本生
活费; Mo为月保险费基数。
2)Vs2的计算
耕地的社会稳定功能价值指耕地为社会提供粮
食安全作用而产生的社会稳定功能所具有的价值。
其量化采用替代原则, 耕地的开垦费可作为耕地的
社会稳定功能价值的量化值[15], 因为耕地开垦费是
对占用耕地的价值补偿, 耕地开垦费的收缴, 是确
保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经济手段, 是整个社会
稳定的基础。耕地的开垦费可根据当地开垦的自然
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综合确定。
1.2.3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方法
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根据谢高地等[20]计
算的我国耕地资源生态服务的年平均价值(5 140.9
元 ·hm−2), 对具体地区的生态服务功能还需要根据
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加以修正。假设生态系统的服
务功能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20], 可用一个地区的潜
在经济产量替代, 据此提出修正系数:
Kc=bi/B (6)
式中: Kc为生态服务功能的修正系数, bi为被评价地
区耕地生态系统的经济产量, B 为全国一级耕地生态
系统单位面积平均潜在经济产量(10.96 t·hm−2[21])。则
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的年价值(Ve′)为:
Ve′=Va×ke (7)
式中: Va为我国耕地资源生态服务的年平均价值, ke
为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根据经济收益的贴现同
理 , 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Ve)为耕地生态服务
年价值与贴现率的商:
Ve=Ve′/r (8)
2 耕地资源价值实证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
上黄试区(图 1)位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
固原市河川乡上黄村, 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宽谷丘陵
沟壑区 , 地理位置为东经 106°26 ′~106°30 ′, 北纬

图 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Fig. 1 Location and geomorphology of the study area
84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35°59′~36°02′, 海拔 1 534.3~1 822.0 m, 国土总面积
7.61 km2。属温带半干旱区, 年平均降水 415.1 mm,
年日照时数 2 518 h, 年总辐射量 5 342.4 MJ·m−2, 年
平均气温 6.9 , ℃ ≥10 ℃积温 2 350 , ℃ 无霜期 155 d。
2010年农户 108户, 534人, 回民、汉民村各 1个, 其
中回民占 24.6%。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1982年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上黄村建
立生态示范区, 并编制了试区土地利用基础底图。
1982—2010 年, 各时期都开展了土地利用的实地调
查, 形成了试区不同时期社会经济调查报告。2004年,
该试区还进行了土地资源的遥感调查, 编制 1︰5 000
的正摄影像图, 此后, 土地利用变化都以此图为基准
进行修编, 形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件及相关数据。
上黄试区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不同时期
上黄试区调查报告及相关文献[22], 粮食价格[23]、银行
存款利率[24]、消费者价格指数[25]、农业税[26−27]及养
老保险[15]数据来源于相关参考文献。
为更清晰地研究耕地资源价值的动态变化, 将
研究时段分为治理前期、治理期和退耕期 3个时段。
治理前期为 1982 年之前; 治理期为 1982—2000 年,
此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该试区开展了深入的生态
经济综合治理, 为主要治理时期; 退耕期为 2001—
2010 年, 其中 2001—2003 年为退耕实施期, 2004—
2010 年为退耕影响期, 此时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国
家退耕政策影响, 故称为退耕期。为此选定各个时期
的结束年作为此时期的代表时间¸ 进行耕地资源的价
值计算。不同时期研究区耕地利用特征变化见表 1。

表 1 不同时期上黄试区耕地资源利用特征
Table 1 Crop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in Shanghuang Experimental Area in different periods
特征 Characteristics 1982 2000 2010
小计 Subtotal 279.7 228.4 79.4
坡耕地 Sloping land 239.0 155.6 13.3
梯田 Terrace land 0 39.0 39.0
耕地
Cropland
(hm2)
川台地 Platform land 40.7 33.8 27.1
耕地单产 Crop yield (kg·hm−2) 645 2 250 4 500
人均耕地面积 Cropland area per capita (hm2) 0.77 0.45 0.15
坡耕地利用率 Used slope land rate (%) 83.1 68.1 16.8
1982年、2000年和 2010年分别为治理前期、治理期和退耕期的结束年, 用来代表各相应的时期。下同。As the ending years of before the
governance, governance period and Grain for Green period of the research area, 1982, 2000 and 2010 were set as the representing years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s. The same below.

2.3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
2.3.1 经济产出价值
耕地经济产出价值主要以粮食作物来进行计算,
根据不同时期粮食作物产量、投入及价格计算其经
济纯收益, 并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变动统一折算到
2010年(表 2)。上黄试区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 1982
年为 0.87 万元·hm−2, 2000 年为 10.96 万元·hm−2,
2010年为 21.86万元·hm−2。2000年耕地经济产出价
值相对 1982年增长 12.6倍, 2010年相对 2000年又
增加近 2倍。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比较显著, 1982
年上黄试区耕地面积为 279.7 hm2, 2000 年为 228.4
hm2, 2010仅为 79.4 hm2。1982年至 2010年耕地面
积共减少 200.3 hm2。
2.3.2 社会保障价值
1)养老保障价值 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调查,
上黄试区不同时期人口特征如表 3所示。由于 1982
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为了便于比较, 统
一依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1998 年版个人养老金保
险费率, 即期月领取 100 元, 以此为标准进行不同
时期耕地的养老保障价值计算。根据对上黄试区生
活水平和人口结构状况调查, 每月人均基本生活费
在 1982年为 19元, 2000年及 2010年分别为 130元
及 150 元。据此计算出上黄试区不同时期每人保险
费趸缴金额, 即耕地资源的养老保障价值(表 4)。
表 2 上黄试区不同时期耕地经济产出及其价值变化
Table 2 Changes of economic output and its value of cropland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Shanghuang Experimental Area
年份
Year
耕地纯收益
Cropland net benefits
(Yuan·hm−2)
农业税率
Agricultural tax rate
(%)
银行存款利率
Interest rate of bank deposits
(%)
物价指数
Price index
(%)
经济产出价值
Economic output value
(Yuan·hm−2)
1982 125.49 2.6 6.84 106.00 8 700
2000 1 838.39 4.8 1.98 417.70 109 600
2010 4 917.29 0 2.25 516.09 218 600
第 7期 郝仕龙等: 黄土丘陵沟壑脆弱生态区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847


表 3 上黄试区不同时期与人均养老保险价值相关的数据
Table 3 Data related with per capita endowment insurance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Shanghuang Experimental Area
年份
Year
农业总人口
Agriculture
population
男女比例
Male/female
ratio
男性平均年龄
Male
mean age
女性平均年龄
Female
mean age
男性趸交保险费
Male insurance
premium (Yuan)
女性趸交保险费
Female insurance premium
(Yuan)
1982 363 1.00/0.94 30.0 31.0 23 112.31 23 543.95
2000 510 1.04/1.00 31.0 32.5 22 964.14 23 409.58
2010 534 1.01/1.00 30.5 31.5 23 112.31 23 543.95
表 4 上黄试区不同时期耕地养老保险价值
Table 4 Cropland endowment insurance value in different period in Shanghuang Experimental Area
年份
Year
人均基本月生活费
Basic living expenses
per capita per month (Yuan)
人均养老保险费趸缴金额
Endowment insurance
per capita (Yuan)
人均耕地
Cropland area per capita
(hm2)
耕地养老保险价值
Cropland endowment insurance
value (Yuan·hm−2)
1982 19 915.08 0.77 4 424.04
2000 130 30 137.71 0.45 66 972.69
2010 150 34 990.90 0.15 233 272.65

2)社会稳定功能价值 我国实行的是以省级行政
区为单位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定, 《中国人民共和
国土地管理法》要求耕地开垦费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
本省耕地质量平均水平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垦难易程度
综合研究确定, 因此, 耕地为社会提供的粮食安全作
用价值应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考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
为例, 目前宁夏南部山区基本农田一般为井灌, 机井
密度一般为 5 hm2一眼井, 由于试区地下水位较深, 普
遍在 180~200 m, 单眼井建设成本按 50 000 元核算,
约 10 000元·hm−2。由于上黄试区耕地后备资源大部分
为丘陵地区, 坡地改梯田成本为 6 684元·hm−2[28]。因
此, 上黄试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为 16 684元·hm−2。
2.3.3 生态服务价值
根据王万茂等[21]研究成果, 全国平均的耕地潜
在经济产量为 10.69 t·hm−2, 而上黄试区耕地 1982年、
2000年及2010年耕地的经济产量分别为 0.645 t·hm−2、
2.25 t·hm−2和 4.5 t·hm−2。按公式(6)和(7)计算, 上黄
试区 1982年、2000年及 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服
务价值分别为 13 892.89元·hm−2、48 091.11元·hm−2
和 96 182.22元·hm−2。
2.3.4 不同时期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
1)治理前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表 5)在整个
研究期间变化显著。1982 年治理前 , 该试区的耕
地资源价值仅为 43 700.90 元·hm−2; 其中经济产
出价值贡献最低, 仅为 8 700.00元·hm−2, 占这时期
耕地资源总价值的 19.91%;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
13 892.89元·hm−2, 占耕地资源总价值的 31.79%; 社
会保障价值比重最大, 占总价值的 48.30%。这期间,
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较低的原
因是耕地利用粗放, 坡耕地比重大(占耕地总面积的
85.45%), 粮食产量低, 耕地经营投入少, 人口承载
力低, 突出表现为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
资源环境的利用与保护出现了尖锐矛盾, 生态经济
严重失调, 导致耕地资源经济产出价值低。
2)治理期 1982―2000 年上黄试区开展了生态
经济综合治理, 主要措施是对大于 25°的陡坡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 根据现有经济条件, 对部分坡耕地
进行梯田改造; 引进高产粮食品种, 提高粮食单产;
提高粮食作物管理水平等措施。治理末期的 2000年,
耕地资源价值为 241 347.80元·hm−2, 比 1982年增长
4.5 倍; 其中经济产出价值为 109 600.00 元·hm−2,
相对研究初期增长 11.60 倍;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
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 1982年也有显著提升。这期
间耕地资源价值的提升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能力提
高, 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投入水平以及建设
基本农田等措施, 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提升; 与此
同时, 对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缓解了当地的生态环
境压力, 耕地资源的价值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表 5 上黄试区不同时期耕地资源价值
Table 5 Values of cropland in different period in Shanghuang Experimental Area Yuan⋅hm−2
社会保障价值 Social insurance value 年份
Year
经济产出价值
Economic output
value
养老保险
Endowment insurance
社会稳定
Social stability value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耕地资源总价值
Cropland resource value
1982 8 700 4 424.04 16 684 13 892.89 43 700.9
2000 109 600 66 972.69 16 684 48 091.11 241 347.8
2010 218 600 233 272.65 16 684 96 182.22 564 738.9
84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第 22卷


3)退耕期 2001―2010 年, 上黄试区响应国家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 对大部分坡耕地实施了退耕 ,
共有 142.3 hm2的坡耕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 耕地总
面积仅为 79.4 hm2, 人均耕地面积也只有 0.15 hm2,
为 2000年的 33.33%。由于坡耕地数量大量减少, 耕
地质量总体提升, 大部分为梯田和川台地, 与此同
时, 耕地的集约水平有所提高。2010 年耕地的产量达
到 4 500 kg·hm−2, 分别比 1982年和 2000年增长 5.98
倍和 1.00倍; 耕地资源价值达 564 738.9元·hm−2; 经
济产出价值达到 218 600.00元·hm−2, 比 2000年增长近 1
倍; 相应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到 96 182.22元·hm−2,
比 2000年增长近 1倍; 社会保障价值特别是养老保
险价值提升较快, 2010年为 233 272.65元·hm−2, 分
别比 1982 年及 2000 年提高 51.73 倍和 2.48 倍。退
耕期间耕资源价值的提升主要原因是退耕政策因素
直接或间接影响所至。
3 结论
治理期(1982—2000 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的
经济产出价值增长最快, 其次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和社会保障价值, 分别增加了 11.60 倍、2.46 倍和
2.96 倍; 退耕期间(2000—2010 年), 耕地资源的社
会保障价值提升最快, 这期间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
价值增加了 1.99 倍, 其次是耕地资源的经济产出价
值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都分别增加了近 1 倍。整
个研究期间, 上黄试区耕地资源价值不断提升, 其
中经济产出价值增长最为显著。
从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驱动因素来看, 社会经
济发展因素、科技因素和退耕政策因素是整个研究
期间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原因。治理期间(1982—
2000 年),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和科技因素是推动耕
地资源价值提升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科技因素的投
入, 有力地推动了耕地资源的生产力水平, 大大提
高了耕地资源的产出功能价值和生服务功能价值 ;
退耕期间(2000—2010 年), 退耕政策因素和社会经
济发展因素是这期间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关键, 在
退耕政策因素的影响下 , 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明显提升。
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耕地资源价值研究经验 ,
计算了耕地资源价值。耕地资源价值包括经济产出
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 3 部分, 这是
目前学术界的共识[15−16]。但如何计算经济产出价值、
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计算方面, 由于我国农
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
应包括哪些方面, 这些方面又如何科学计算, 如何
反映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等, 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共
识。因此, 很难得出准确的数字反映耕地资源的社
会保障价值, 这亟待开展深入的研究。本研究结果
表明, 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价值普遍较高, 而目前
的退耕政策补助或耕地征用补助远不及耕地资源的
社会保障价值, 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耕地征
用和退耕政策补助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马世帅, 刘元芳, 张长春, 等. 基于土地整治的项目区耕地
资源社会价值评定及变化分析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3, 21(10): 1293−1298
Ma S S, Liu Y F, Zhang C C, et al. Social valu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3, 21(10): 1293−1298
[2] 许恒周. 市场失灵与耕地非农化过程中耕地生态价值损失
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6):
1366−1371
Xu H Z. Market failure and los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farmland in the process of farmland conversion: A case study
of Jinagsu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10, 18(6): 1366−1371
[3] 熊则坤 , 李林昆 . 价值观的冲突[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 1994: 39–49
Xiong Z K, Li L K. Value Conflict in Values[M]. Beijing: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Press, l994:
39–49
[4] 吴兆娟 , 魏朝富 . 国内耕地资源价值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农机化研究, 2012, 34(1): 29–32, 40
Wu Z J, Wei C F. Status quo and outlook of value research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in China[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12, 34(1): 29–32, 40
[5] 沈娜, 蒋冬梅, 诸培新. 耕地资源综合价值量化研究——以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1):
13771–13773
Shen N, Jiang D M, Zhu P X.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36(31): 13771–13773
[6] 段瑞娟 , 郝晋珉 , 张洁瑕 . 北京区位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
价值变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9): 21–28
Duan R J, Hao J M, Zhang J X. Land utilization and changes
on eco-service value in different locations in Beijing[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6, 22(9): 21–28
[7] 陈丽, 曲福田, 师学义.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测算方法探讨——
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J]. 资源科学, 2006, 28(6): 86–90
Chen L, Qu F T, Shi X Y. The social valu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 case in Liulin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J].
Resources Science, 2006, 28(6): 86–90
[8] 霍雅勤 , 蔡运龙 , 王瑛 . 耕地对农民的效用考察及耕地功
能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14(3): 105–108
Huo Y Q, Cai Y L, Wang 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n
cultivated land effectiveness for farmers and analysis of its
function[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第 7期 郝仕龙等: 黄土丘陵沟壑脆弱生态区耕地资源价值动态变化研究 849


2004, 14(3): 105–l08
[9] 周小萍 , 曾磊 , 王军艳 . 我国耕地估价研究思路的整合与
RRM 综合估价模型——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为例[J].
资源科学, 2002, 24(4): 35–42
Zhou X P, Zeng L, Wang J Y. Rating-revenue integrated ap-
praisal model: A synthetical approach for cultivated land ap-
praisal in China[J]. Resources Science, 2002, 24(4): 35–42
[10] 杨志新 , 郑大玮 , 文化 . 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的评估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4): 564–571
Yang Z X, Zheng D W, Wen H. Studies on service valu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 Beijing region[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5, 20(4): 564–571
[11] 孙新章, 谢高地, 成升魁, 等. 中国农田生产系统土壤保持
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19(4): 156–159
Sun X Z, Xie G D, Cheng S K, et al. Services for conservation
and its monetary value of Chinese cropping system[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19(4): 156–159
[12] 欧阳志云 , 王如松 , 赵景柱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
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10(5): 635–640
Ouyang Z Y, Wang R S, Zhao J Z.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9, 10(5): 635–640
[13]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15): 253–260
[14] 蔡运龙 .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 [J]. 资源科学 ,
2000, 22(3): 24–28
Cai Y L. Problems of farmland conservation in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J]. Resources Science, 2000,
22(3): 24–28
[15] 刘慧芳. 论我国农地地价的构成与量化[J].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14(3): 15–18
Liu H F. 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land[J]. China Land Science, 2000, 14(3): 15–18
[16] 蔡运龙 , 霍雅勤 .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84–1092
Cai Y L, Huo Y Q. Reevaluating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 and case studie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10): 1084–1092
[17] 俞奉庆 , 蔡运龙 . 耕地资源价值探讨 [J]. 中国土地科学 ,
2003, 17(3): 3–9
Yu F Q, Cai Y L. A new insight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value[J]. China Land Science, 2003, 17(3): 3–9
[18] Reid W V, Mooney H A, Cropper A, et al. Millennium eco-
system assessment[M]//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5
[19] 李翠珍 , 孔祥斌 , 孙宪海 .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
值估算方法[J]. 地理学报, 2008, 63(3): 321–329
Li C Z, Kong X B, Sun X H.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value
system and its evaluation in Beij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3): 321–329
[20] 谢高地 , 鲁春霞 , 成升魁 .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
究进展[J]. 资源科学, 2001, 23(6): 5–9
Xie G D, Lu C X, Cheng S K. Progress in evaluating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J]. Resources Science, 2001, 23(6):
5–9
[21] 王万茂 , 黄贤金 . 中国大陆农地价格区划和农地估价 [J].
自然资源, 1997, 19(4): 1–8
Wang W M, Huang X J. Regional division and evaluation on
arable land value in mainland China[J]. Natural Resources,
1997, 19(4): 1–8
[22] 郝仕龙, 李春静.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承
载力的影响——以固原上黄试验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2): 135–138, 144
Hao S L, Li C J. Impact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on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Loess Hilly region: A case
study in Shanghuang test area in Guyuan[J]. Resour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3, 20(2): 135–138, 144
[23] 郭晓慧.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D]. 成都: 西南财
经大学, 2010
Guo X H. Research of China’s grain price volatility and
regulation[D]. Chengdu: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
[24] 易纲 .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 金融研
究, 2009(1): 1−14
Yi G.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of China’s
30-year reform and opening[J]. Finance Research, 2009(1):
1−14
[25] 钟正生 , 高伟 . 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长记忆性研究[J]. 财
贸经济, 2009(7): 127−133
Zhong Z S, Gao W. Research on long memo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consumer price index[J].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 2009(7): 127−133
[26] 唐蒙 . 论农业税的演变历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J]. 思想战
线, 2010(36): 102−106
Tang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olution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tax and social economy[J]. Journal of Ideological
Front, 2010(36): 102−106
[27] 段晓明. 关于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03(3): 12−15
Duan X M. Thinking about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tax
system in China[J].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3(3): 12−15
[28] 张广 . 浅析挖掘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作用[J]. 科技
资迅, 2007(25): 46–47
Zhang G. Analysis the effect of excavator on the comprehen-
sive treat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7(25):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