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草喃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583·
peptidelunasinfromSolariumnigrumL.inhibitsacetylation
ofcorehistonesH3andH4andphosphorylationof
retinoblastomaprotein(Rb)口].Ag—cFoodChem,2007,
55(26):10707—10713.
E233JeongHJ,JeongJB,KimDS.eta1.Inhibitionofcore
histoneae tylationbythecancerp eventivepeptidelunasin
[J].AgricFoodChem,2007,55(3):632—637.
[24]JeongHJ,JeongJB,KimDS,eta1.Thecancerpreventive
peptidelunasinfromwheatinhibitscorehistoneac tylation
[J].CancerL眦t2007,255(1)l42—48.
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
李小娜,郭红霞。,时银萍
(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
摘要:中药制剂易吸潮严重影响药品的稳定性。简要介绍了中药制剂吸湿性原理、薄膜包衣的优点及应用现状.
重点从薄膜包衣的成膜原理、处方组成、影响包衣制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综述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综合
国内外薄膜包衣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中药防潮分析上的应用。近几年,虽然薄膜包衣已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但由
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随着对新型薄膜包衣材料及在线分析
技术的研究,薄膜包衣在中药方面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并将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较大的潜力。
关键词:薄膜包衣;中药;防潮
中圈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0—1583一04
Applicationoff lmcoatingmoisturepreventionofChinesemateriamedica
LIXiao—na,GUOHong—xia.SHIYin—ping
(PharmaceuticalInstituteofPharmacyCollege,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012,China)
Keywords:filmcoating;Chinesemateriam dica(CMM);moisturepreven ion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无论是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
类、苷类、挥发油、氨基酸等,还是非生物活性成分如糖类、蛋
白质、色素、树脂、无机盐等.大都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湿主
要是指物质暴露在高湿度环境中,空气中的少量水分结合其
表面并克服传质阻力进入药物内部,与制剂中的空有湿位发
生物理键合直至平衡的过程n]。药物的吸湿程度和速度主要
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环境的湿度,这些结构中常含有亲
水基团。当药物分子与空气中水分子的极性羟基形成氢键或
产生其他分子问力时,就呈现吸湿现象。药物吸湿后不仅外
观发生变化。颜色加深、变软、结块,甚至导致成分改变,稳定
性、安全性及疗效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中药制剂
的吸湿问题一直是制药生产中需首要考虑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包糖衣达到中药防潮的目
的,然而这一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如包衣过程复杂、工作量
大、耗费时间长,约占总质量30%~50%的蔗糖和滑石粉等
辅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
者;糖衣片的稳定性也较差。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其在
药学领域的应用,薄膜包衣技术在药物制剂领域得到逐步推
广应用,并经历了从有机溶剂包衣到水系包衣的发展过程。
薄膜包衣是高分子化合物在适当的溶媒及温和的加工条件
下,通过喷雾方法均匀地喷于物芯表面,形成数微米厚的塑
性高分子材料薄膜层。薄膜包衣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片剂、颗
粒荆、丸剂、浸膏剂、药物粉末、胶囊剂等固体及半固体制剂,
除具有包衣时间短、增重小、毒性小、能达到缓控释要求外,
还具有很好的防潮效果,因此将薄膜包衣技术用于中药制剂
的防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l薄膜包衣防潮技术
1.1包衣薄膜形成的原理:薄膜包衣包括有机溶剂包衣和
水系包衣。在包衣的过程中,当物芯在包衣设备中转动时,包
衣液同时以细小的液滴被喷出,到达物芯表面,通过接触、铺
展、液滴问的相互接合,溶剂挥发,高分子成膜材料形成致密
衣膜。在此过程中,既存在溶剂向物芯的渗透,也有溶剂的蒸
发,当溶剂的蒸发量恒定,且与喷入量相等时,包衣过程达到
平衡‘“。
水系包衣的形成主要有水溶液、水混悬液和水分散体。
溶液型包衣主要通过聚合物分子链脱溶剂化、交联堆积排列
成膜。水分散体包衣较溶液型包衣复杂,聚合物以分散的胶
态粒子形成存在。膜愈合时需有一个热处理的过程,使聚合
物粒子进一步融合形成连续均匀的衣膜[3]。
1.2薄膜包衣的处方组成:薄膜包衣的处方组成对包衣的
收稿日期:2008.05.16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新型水系包衣材料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小娜(1986一).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水系包衣材料的研究.Tel:(0531)88382007
E—mail:lxnly2006@125.corn
·通讯作者郭红霞Tel:(0531)88382007E—majl:hongxiaguo@sdu.edu.cn
万方数据
·1584· 中草黄 Chin酷eTradition蚰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成败很关键,除要达到防潮的效果外,还应使衣膜具有一定
的通透性和机械性能。因此衣膜大多是含有多种组分的混合
物。薄膜包衣处方的基本组成包括包衣材料、溶剂、增塑剂。
有时还需添加着色剂、抗黏剂、致孔剂等。
1.2.1包衣材料:包衣材科必须具有成膜性、防潮性、稳定
性等特性。包衣材料中许多疏水性成膜聚合物可以有效防止
潮湿空气中水分的渗入。高分子包衣材料大致分为水溶性包
衣材料和脂溶性包衣材料。水溶性包衣材料主要有羟丙基甲
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类、聚乙二醇(PEG)和聚
维酮(PVP)等,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由于PEG和PVP的吸
湿性太强,一般不单独用作成膜剂,可作为增塑剂和稳定剂。
脂溶性包衣材料主要有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酞酸
醑(cAP)及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醋酸酯(AEA)等.不溶或
微溶于水.但是可制成水分散体用于薄膜包衣,也可用于水
敏感性药物的隔离层包衣。
1.2.2溶剂:所选择的溶剂应使高分子成膜材料充分溶解
或均匀分散,分子链充分伸展,有良好的促进成膜性及易挥
发性,另外还应具备无毒、成本低的优点。常用的溶剂为有机
溶剂和水。有机溶荆促进成膜性及挥发性好.但常有易燃、毒
性等缺点.所以近几年来水系包衣材料逐渐发展。以水为溶
剂,可避免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的损害和环境污染,有利于
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保护环境.有广泛的适用性。
1.2.3增塑剂:增塑剂可以改变衣膜机械性质,降低聚合物
膜的脆性和最低成膜温度,改变膜对药物的通透性,在水分
散体成膜中可促进膜的形成[‘]。常用于薄膜包衣的增塑剂有
聚乙二醇类、甘油、丙二醇(PG)、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
苯二甲酸二乙醋、甘油三乙酸酯、柠檬酸三乙酯等。Bando
等[51通过研究指出.不论是水分散法还是有机溶剂成膜法,
加入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均能降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
且降低的程度与增塑剂的浓度有关。
1.2.4其他辅料:中药常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吸湿性强,
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6RH)值约等于各成分
CRH值的乘积,因此,在制粒或包衣过程中加入适宜的辅
料,可减少中药制剂的吸湿量。有利于中药制剂的生产、贮
存.并能提高质量。常用的防潮性辅料主要有淀粉、乳糖、p
环糊精、木糖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等。范玉玲等[6]通过
实验研究比较淀粉、p环糊精、木糖醇、双岐糖、微粉硅胶等
的吸湿性,发现微粉硅胶在防止中药浸膏粉吸潮中效果最
好.且粒度小,p环糊精次之,再次是木糖醇。玉米朊作为包
衣材料时韧性较差,加入增塑剂后虽可改善其韧性,但同时
水蒸气透过性增大,影响药物的稳定性.Ryu等[73用玉米朊
和高直链玉米淀粉混合作为包衣材料,研究发现.成膜后水
蒸气透过性明显下降。
1.3影响包衣质量的因素
1.3.1包衣工艺参数:包衣薄膜的防潮效果与其物理状态
密切相关,薄膜的物理状态不同,阻碍水分子的能力就不同。
影响包衣膜物理状态的工艺参数主要有包衣温度、喷液速
率、包衣锅转速及进风速率等。
(1)包衣温度及进风速度:包衣锅温度和进风温度是包
衣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温度因素。为避免水分散体包衣过程
中,水分渗人物芯影响药物稳定性,一般在包衣前先将包衣
锅及芯料预热至一定温度。李程等[8]在片剂的包衣过程中首
先将芯料预热至40℃左右,并指出在初始阶段,喷雾速度应
慢,当在物芯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后再增大喷雾速度.若发现
物芯较潮湿,应停止喷雾,干燥数分钟后再进行喷雾包衣。
Krogars等聃]考察了包衣锅温度、喷液速率和增塑剂浓度等3
个过程参数对包衣效果的影响,指出直链淀粉作为包衣材料
时,若包衣锅温度由40℃上升至70℃,包衣膜的表面光滑度
增大,尤其是在较高的喷液速率下,这种对比更明显,同时发
现,纤维素衍生物包衣材料对包衣锅温度的变化不如直链淀
粉敏感。适宜的进风温度应根据包衣液溶媒的性质来确定。
在包衣过程中,湿润与干燥过程同时进行。采用合适的进风
温度及速率,易于渗透和蒸发快速达到平衡,吼有利于提高
包衣质量。温度或风速过低.包衣药物易出现。黏连”或。剥
落”现象;温度或风速过高,则干燥太快,物芯表面易出现。皱
皮一[”]。聚合物粒子需有适宜的成膜温度,陈挺等[31认为理
想的包衣温度应高于最低成膜温度10~15℃,温度过低造
成膜愈合不完全,过高衣膜易软化,造成微丸黏结。
(2)喷液速率:江延辉[hi指出,喷液时,片面既要略带湿
润,又要防止片面黏连。片床温度要适宜,若温度过高,则干
燥太快,成膜容易粗糙、不均,甚至不易成膜I若温度过低,或
喷速过快,则会使锅内湿度过高,出现片的黏连等现象。水系
包衣易出现过湿现象,因为水的蒸发潜热比有机溶剂大,喷
液速率过高会使物芯之间相互黏附,或黏在包衣锅壁上,导
致包衣膜表面不均匀,因此在水系包衣过程中要避免此现
象,可通过调整喷液速率和干燥速率使水溶媒不至影响物芯
药物的稳定性。
(3)包衣锅的转速:李琴[12]指出,锅的转速低.衣膜附着
力强,转速高,衣膜附着力差,易剥落。在包衣过程中,温度过
低,喷量过大.片子流动滞留,则有可能会出现黏片现象。这
时可加大转速使其改善,必要时还可适当调节温度和喷量、
喷程等加以克服。
此外。水分散体包衣还需有一个热处理过程使聚合物粒
子相互融合。更好地促进膜愈合。陈挺等[3]对包衣微丸热处
理前后的释药情况和扫描电镜成像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热
处理后微丸释药明显减慢,衣膜致密性提高,热处理温度及
时间对膜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应高于衣膜玻璃
转变温度20~30℃。才能有效地促进聚合物粒子的融合,所
采用的增塑剂不同,热处理时间也不相同。
1.3.2其他因素:片芯质量对薄膜包衣同样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包衣过程中,片芯在包衣锅内转动。彼此之问会产生较
大的撞击力.破坏其表面性能,因此,不仅要求片芯表面光
洁、平整,而且要有适宜的硬度和脆碎度。若硬度小,在包衣
过程中容易裂片、破损,硬度大,崩解性差。一般而言。包薄膜
衣的素片适宜硬度在5kg/cm3左右,对于吸湿性大的素片。
硬度要求更高。
万方数据
中草葛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585·
薄膜包衣液浓度也会对包衣质量产生影响。包衣液浓度
即固含量,对水敏感的物芯增大固含量,不仅可更好地防止
吸湿.而且可增大膜的抗张强度。减少膜边缘开裂的发生率。
然而浓度越大,包衣液黏度也就越大,喷雾时大粒径的雾滴
就会越多.包衣操作难度增加。另外·粒度增大会导致包衣薄
膜在物芯表面不均匀,使膜表面粗糙,防潮性降低l若浓度过
低,不易达到喷液干燥平衡,导致包衣时间延长,易出现黏
片、片芯开裂、衣膜破损等。吴秋穗等D33在用HPMC作为包
衣材料时发现,HPMC浓度高时容易堵塞喷枪,造成流量不
均l浓度低时,片芯水溶性骨架材料遇水溶胀,片子的光洁度
较差。因此,适宜的包衣液浓度应根据包衣材料的性质和物
芯的物理化学性质确定。
包衣设备对薄膜包衣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常用的包衣设
备有传统糖包衣锅、高效包衣机、流化床包衣机。Williams
等[1们认为流化床包衣能更好地提供水分蒸发所需的能量,
可有效地防止由于吸湿而导致的颗粒聚结,因此可用于水分
散体包衣,但同时流化床包衣受很多工艺参数的影响,应用
起来比较复杂。
总之,薄膜包衣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好包衣锅温度、喷液
量、转速之间的平衡,以及片芯硬度、片床温度、溶剂蒸发与
喷液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形成均匀连续致密的衣膜。
1.4包装与贮藏:药物包衣制剂的稳定性除受包衣材料、工
艺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外,其吸湿性还受到周围环境相对湿
度的影响。一般药物在周围环境湿度低于临界相对湿度时,吸
湿量很低并很快达到平衡;在高于临界相对湿度的情况下,药
物会大量吸湿直至饱和【l”。尽管薄膜包衣为易吸湿性成分提
供了有效的防潮保护膜,但是由于包衣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
在吸湿性基团或成分,长期处于高湿条件下,会导致衣膜吸潮
膨胀,在薄膜内形成内应力,产生包衣缺陷,如架桥、脱皮等,
进而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因此适宜的包装贮藏条件能降低
薄膜包衣制剂的吸湿性。在贮存时应避免高湿环境,还应选择
隔离性好的包装材料。目前,铝箔泡罩式由于其防潮、阻光、方
便等优点.正逐步发展为固体制剂包装的主要形式。
2薄膜包衣防潮性分析指标及新的相关技术
2.1分析指标
2.1.1临界相对湿度:计算包农药物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
吸湿百分率,以相对湿度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测定包
衣制剂的l临界相对湿度。临界相对湿度越大,药物越不容易
吸湿,反之,药物的吸湿性则越强。吕红等n6]以HPMC作为
便通胶囊的包衣材料.其临界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具有较好
的防潮性。
2.1.2衣膜的水蒸气通透性(WVP):水蒸气的通透性取决
于膜的材料、厚度、面积、渗透时间等因素,能很好地反映衣
膜对水分的通透性,是评价衣膜防潮性的重要指标。常采用
杯式法,在规定的温度、相对湿度下,测量通过试样的水蒸气
量。李国民等[173研究了改性聚酰亚胺膜厚度、亲水性和湿度
对水蒸气渗透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水蒸气渗透性随着膜亲水
性和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膜厚度的增大而降低。
2.1.3成膜形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拍照,观察膜的形
态,所成的膜越致密,膜的防潮性能越好。陈燕忠等n盯通过
SX240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乙基纤维素胶乳形成的衣膜进行
扫描,从电镜扫描照片可以看到。乙基纤维素胶乳所形成的
球形亚微粒聚合物完全融合成均匀、连续的膜。Lai等[1钉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以SMA一乙醇作为肠包衣材料的包
衣膜的表面形态.从图像看出,以较高浓度的柠檬酸三丁酯
(TBC)为增塑剂时所成膜表面多孔,而以聚乙二醇600
(PEG600)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时,膜表面
均匀光滑,从而为选择良好的增塑剂提供了依据。
2.1.4包衣厚度和均匀性:是评价包衣效果的重要指标。对
于包衣厚度的测量,目前较常采用的是增重法,在流化和干
燥同时进行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气流会使这种方法的准确
度大大降低。李英等[2们将显微图像处理技术用于包衣厚度
和均匀度的测量,将包衣颗粒切片后。置显微镜下放大,用摄
像机传送至显示器中清晰成像,然后通过精确的包衣厚度和
均匀度的计算,评价包衣效果。
2.2相关分析技术
2.2.1 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近红外光是介于可见
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波段,波长在780~2500nm,当光照射
样品时,被样品分子选择性地吸收,产生吸收光谱。近红外光
谱分析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样品处理简单及不被破坏等优
点,适用于药物的水分检测,在薄膜包衣过程的分析有着广
阔的应用前景。Luypaert等[21]认为在NIR光谱区域内,由于
o.H键的振动,水分的吸收强度一般位于1400~1450nm和
1900~1940nm两个波长范围内,NIR结合化学计量学可用
于药物制剂的在线检测。Andersson等[22]将NIR技术结合主
成分分析方法用于片剂包衣量及包衣厚度的在线控制,发现
随着包衣厚度的变化,其近红外光谱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2.2.2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技术:使用共聚焦
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不会损坏样品。不需进行样品前处理,
能真实地反映样品的实际情况,对于相对较厚的样品可以逐
层获得其光学横断面图像.得到样品的三维图像,提供比传
统显微镜更详尽的样品信息.因此,CLSM用于薄膜包衣的
过程分析有较好的发展前景。Ruotasalainen等[2们借助
CLSM成像观察了在不同压力下所形成的包衣膜的显微结
构,并推断出薄膜和片芯的相互作用,在较低的压力下所形
成的雾化液滴较大,溶液容易渗入片芯内部,易使片芯成分
迁移至包衣膜表面。导致薄膜表面粗糙度及不均匀度增大。
GUO等【z‘]用CLSM研究了以支链淀粉包底衣对肠溶衣小丸
抵制胃酸作用的释药机制,通过CLSM图像显示,支链淀粉
作为底衣层与HPMC底衣层相比。能延缓介质进入丸芯的
时间,并推断这是由于支链淀粉具有高黏性和疏水性质。
3结语与展望
薄膜包衣可以显著地改变片芯的外观,提高片芯的稳定
性,调控药物的释放,已经成为医药生产领域颇受欢迎的制
剂技术,但目前其在中药防潮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
中药制剂。应用薄膜包衣技术,能有效地防止中药制剂的吸
万方数据
·1586· 中革焉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潮。通过对中药制剂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如近红外光谱等,对
包衣过程实施监控研究,能够进一步了解中药制剂在包衣过
程中湿度的变化,优化生产工艺,减小误差,使中药制剂现代
化生产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It]肖琼,沈平姨.朱莲华.中药固体镧荆防潮技术与辅料应
用的研究D].中成药,2007,29(2)l208—211.
[23孙海胜,刘秀曩,翁连华,等.薄膜包衣技术在制荆生产中
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2,1l(11):25-26.
[33陈挺,陈庆华.乙基纤维素水性包衣技术I,热处理对衣
膜性质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31(7),298—
302.
[4]LecomteF.SiepmannJ,WahherM,甜a/.Polymerbl nds
usedfortheaqueousc∞tingofsoliddosageforms:impor—
tanceofthetypeofplasticizer口].JControlledRelease,
2004,99(1):1-13.
Is]BandoH.McGinityJW.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
entericf lmspreparedfromaqueousdi persionsandorganic
solutions[J].胁JPJI口r辨,2006。313(1—2):43—48.
[6]范玉玲.金毅群.李寡,等.防止传统中药生脉软授膏粉
吸潮的研究[J].中成药,2007.29(8):1159—1160.
[7]RyuSY,RhimJW,RohHJ,eta/.Preparationnd
physicalpropertiesofz in-·coatedhigh·-amylosecorntarch
film口].Lfbensm—WissTechnol,2002,35(8):680—686.
[8]李程,满世伟,李艳杰。等.全水性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口].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增刊);17—18.
[9]KrogarsK,AntikainenO,H inamakiJ,以a1.Tabletfilm—
coatingwithamylase—richmaizestarch[J].EurJPha m
Sd.2002,17:23—30.
[10]张春美.薄膜包衣工艺问题与解决方法[J].哈尔滨医药,
2006,26(Z):4l-42.
[11]江延辉.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口].中国实用医药,2007,2
(24):124—125.
[12]李琴.中药浸膏片全水型薄膜包衣关键因素的控制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52—53·
吴秋穗,黄永兴,陈稽翎,等.西嚎伪麻缓释片薄膜包衣工
艺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3)。247·248·
WilliamsRO.LiuJP.Influenceofprocessingandcuring
conditionsonbeadsc∞tedwithanaqueousdi persionof
celluloseacetatephthalateCJ].EurJPharmBiopharm,
2000.49(3):243.262.
蒋且英.廖正根.赵国巍,等.吸湿原理及中药制剂防潮方
法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7.18(33):2626—2628.
吕 红.陈立明.便通胶囊中授膏颗粒薄膜包衣的防吸湿性
研究口].中成药,2002,24(3):170-172.
李国民,李俊凤,刘静芝,等.改性聚酰亚胺膜的水蒸气渗
透性和空气除湿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2(6):629—633.
陈燕忠,张钧寿.乙基纤维索胶乳的制备及其评价[J].中国
药科大学学报,1998,29(2):109.111.
LaiXL,SunCD,TianH.矗a1.Evaluationofpoly
(styrene-alt—msleicanhydride)一ethanolasentericcmting
material口].IntJPharm,2008.352(1-2)l66—73.
LiY.WangCZ.Measurementoffilmcoatingthickness
usingmicrographtechnology口].ChinJPharr ,2005,36
(5):283·285.
LuypaertJ,MassartDL,VanderH ydenY.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applicationsinpharmaceuticalanalysisD].
Talanta,2007.72(3):865-883.
AnderssonM,JosefsonM,LangkildeFW,eta2.Monito-
ringofafilmcoatingprocessfortabletsusingnearinfrared
reflectancespectrometry口].JPharmBiomedAnal,1999,
20(I-Z):27—37.
RUOtSalainenM,H inarnakiJ.GuoHX,da1.Anovel
techniqueforimagingfilmcoatingdefectsinthefilm-core
interfaceandsurfaceofc傀tedtablets[J].EurPha m
Biopharm,2003,56(3)l381—3 8.
GuoHX,HeinamskiJ,YliruusiJ.AmylopectinaSa
subcoatingmaterial口].IntJPharm.2002,235t 79—86.
欢迎订阅2009年《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出版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杂志创
始于1978年8月。本刊历年来被权威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再次被确认.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本刊多年来一直被确认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文
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并获得首届中国学术期刊《CAJ-CD规范》优秀
期刊奖。
本刊主要报道中成药制剂工艺、药理作用、质量标准、成分分析、饮片炮制、临床应用、综述、古方研究、制药设备、企业管
理、植物提取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科研论文附英文摘要,并欢迎英文稿件。本刊为从事中成药及植物药科研、生产、教育、临
床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必读刊物。
本刊为月刊,每期(册)定价为人民币25元。国内邮发代号:4-249l国外代号:M一1093。欢迎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向
本刊编辑部订阅。
缡辑部地址:上海市汉口路239号131室 邮编:200002
电话:(021)63213275.63213363 传真:(021)63213363
电子信箱:reed@stn.sh.cn 网址:http//www.cherb.COrn.∞
幻
q
明
钉
刀
钉
妇
们
妇
幻
幻
幻
D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口
乜
口
眩
乜
万方数据
薄膜包衣在中药防潮中的应用
作者: 李小娜, 郭红霞, 时银萍, LI Xiao-na, GUO Hong-xia, SHI Yin-ping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10)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24条)
1.肖琼;沈平姨;朱莲华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与辅料应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02)
2.孙海胜;刘秀霞;翁连华 薄膜包衣技术在制荆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2(11)
3.陈挺;陈庆华 乙基纤维素水性包衣技术I1热处理对衣膜性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0(07)
4.Lecomte F;Siepmann J;Wahher M Polymer blends used for the aqueous coating of solid dosage
forms:impor-tance of the type of plasticizer[外文期刊] 2004(01)
5.Bando H;McGinity J W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enteric films prepared from aqueous dispersions
and organic solutions[外文期刊] 2006(1-2)
6.范玉玲;金毅群;李淼 防止传统中药生脉软授膏粉吸潮的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08)
7.Ryu S Y;Rhim J W;Roh H J Prepar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zein-coated high-amyloae corn
starch film 2002(08)
8.李程;满世伟;李艳杰 全水性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 2005(zk)
9.Krogars K;Antikainen O;Heinamaki J Tablet film-coating with amylase-rich maize starch[外文期刊]
2002(1/2)
10.张春美 薄膜包衣工艺问题与解决方法[期刊论文]-哈尔滨医药 2006(zk)
11.江延辉 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 2007(24)
12.李琴 中药浸膏片全水型薄膜包衣关键因素的控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04)
13.吴秋穗;黄永兴;陈稽翎 西嗪伪麻缓释片薄膜包衣工艺研究[期刊论文]-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7(03)
14.Williams R O;Liu J P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and curing conditions on beads coated with an
aqueous dispersion of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外文期刊] 2000(03)
15.蒋且英;廖正根;赵国巍 吸湿原理及中药制剂防潮方法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中国药房 2007(33)
16.吕红;陈立明 便通胶囊中授膏颗粒薄膜包衣的防吸湿性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3)
17.李国民;李俊凤;刘静芝 改性聚酰亚胺膜的水蒸气渗透性和空气除湿性能[期刊论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6(06)
18.陈燕忠;张钧寿 乙基纤维索胶乳的制备及其评价[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8(02)
19.Lai X L;Sun C D;Tian H Evaluation of poly (styrene-alt-msleic anhydride)-ethanol as enteric
coating material[外文期刊] 2008(1-2)
20.Li Y;Wang C Z Measurement of film coating thickness using micrograph technology[期刊论文]-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 2005(05)
21.Luypaert J;Massart D L;Vander Heyden 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外文期刊] 2007(03)
22.Andersson M;Josefson M;Langkilde F W Monito-ring of a film coating process for tablets using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metry 1999(1-2)
23.Ruotsalainen M;Heinamaki J;Guo H X A novel technique for imaging film coating defects in the
film-core interface and surface of coated tablets[外文期刊] 2003(03)
24.Guo H X;Heinamski J;Yliruusi J Amylopectin as a subcoating material[外文期刊] 2002(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玲 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7,16(12)
2. 吴德玄 香连颗粒薄膜包衣的防吸湿性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2)
3. 蒋且英.廖正根.赵国巍.黄海静 吸湿原理及中药制剂防潮方法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中国药房2007,18(33)
4. 高庆凌.路钧.陈彦清 压缩颗粒的防潮包衣技术[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6,15(2)
5. 狄留庆.孙淑萍.黄耀洲.DI Liu-qing.SUN Shu-ping.HUANG Yao-zhou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降低中药全浸膏制剂引
湿性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4)
6. 赵朝伟.吴纯洁.刘克海.黄勤挽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及解决办法刍议[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
7. 肖琼.沈平孃.朱莲华.XIAO Qiong.SHEN Ping-niang.ZHU Lian-hua 中药固体制剂防潮技术与辅料应用的研究
[期刊论文]-中成药2007,29(2)
8. 郝素梅.石丽荣.杨抒宁 中药全浸膏片薄膜包衣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
9. 王红芸.孔宪梅 薄膜包衣实践技术探讨[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8(19)
10. 陈岚 中药制剂防潮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10,22(11)
引证文献(2条)
1.杨红.李小芳.尹帮龙.商思阳.李航 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固体制剂防潮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药与临床 2012(1)
2.陈粱.刘建平.王广基.孙建国.刘静涵.杨春华 关白附薄膜包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期刊论文]-药学服务与
研究 2011(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1004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