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分离中溶剂体系的筛选



全 文 :·1272·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月
[37]spieringMJ,MoonCD,WilkinsonHH·eta1.Gene
clustersforinsecticidallolinealkaloidsinthegrass—endo—
phyticfungusNeotyphodiumuncinatumLJ].Genetics,2005’
169:1403—1414.
[38]SpieringMJ.WilkinsonHH。131ankenshipJ D,“a1.
Expressedequencetagsandgenesassociatedwithloline
alkaloidexpressionbythefungalendophyteNeotyphodium
uncinatum[j].FungGenetBiol,2002,36:242—254.
[39]TanakaA,TapperBA,PopayA,以a1.Asymbiosis
expressednon.ribosomalpeptidesynthetasefroma utulistic
fungalendophyteofperennialryegrassconfersp otecttontO
thesymbiotumtroinsectherbivory[J].MolMicrobio ,
2005,57(4):1036—1050.
[40]RyanCA,FarmerEE.0ligosaccharidesignalsinplants:a
currentassessment[J].AnnuRevPlantPhysiolM lBiol,
1991,42:651-674.
[413NamdeoA,PatilS,FulzeleDP.Influenceoffungalelicitors
ofDroductionofajmalicinebycellculturesofCatharanthus
roseus[J].BiotechnolProg。2002,18(1):159—163.
[42]王剑文,郑丽屏。谭仁祥.促进黄花蒿发根青蒿素合成的内
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5):
829—834.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分离中溶剂体系的筛选
程杰,符晓晖’,王维娜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203)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 omato-
graphy,HSCCC)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液一液分配
色谱技术。与其他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相比,其不使用固体载
体作固定相,被分离物质在互不相溶两相分配分离,克服了
固体载体带来的样品吸附、变性、污染、峰形拖尾等缺点[1]。
由于其所具有的分离功能强、速度快、制备量大的优势,在天
然产物、生物制品、抗生素[2,33的分析、分离工作中得到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领域的分离纯化中得到相当广泛
的应用“叫],在黄酮、生物碱、植物多酚、酯类、萜类、木脂素、
香豆素、皂苷等几乎所有的天然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中
都有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应用分离中,溶剂体系的成功选择
是关键。在多年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筛选的研究中,有不少研
究学者也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7‘8],这些信息对应用
逆流色谱分离中药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目前溶剂
体系的选择和优化多在于实验经验的积累,没有充分的理论
依据,但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是对逆流色谱分离中药实验中溶剂体系的筛
选经验进行论述。
l溶剂体系的选择原则
溶剂体系的选择是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重要的一个环节。
选择逆流色谱的溶剂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造成
样品的分解和变性;足够高的样品溶解度}样品在系统中合
适的分析系数值;固定相能实现足够高的保留[.]。
2溶剂体系的筛选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待分离物质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
极性、酸碱度、稳定性、熔点等,方便寻找合适的溶剂体系。
构成溶剂体系的各组分组成可根据样品的溶解度来筛
选,在两相体系中选择某一或几种对其溶解度较好的组分和
溶解度较差的组分构成新的溶剂体系。
2.1常用体系:随着逆流色谱应用的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
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分离物质及类型进行相应的分离纯化
研究。通常的筛选体系参考与待分离目标成分相类似的成分
的分离实例,初步确定溶剂体系的组分及比例,进而根据具
体情况做出调整。
以本实验室的实践经验,氯仿体系和醋酸乙酯体系均为
常见的经典体系。如采用氯仿一甲醇一水(4t 3:2)体系,从银
杏叶粗提物中一次分离得到白果内酯单体口1;采用氯仿一甲
醇一水(4:3:2)、醋酸乙酯一乙醇一水(10:1:10)等溶剂体
系,从虎杖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及水提物中分离得到白藜芦
醇和虎杖苷[63}应用石油醚一醋酸乙酯一乙醇一水(4:4t 1)体
系从白术中分离出苍术苷和苍术烯丙酯[1⋯。在研发中根据
样品的性质、实际的应用效果,参考常见溶剂体系或相应类
型和性质的物质的分离文献是个有效的体系筛选方法。
中药的分离通常有3类体系:非极性或弱极性体系、中
等极性体系、亲水性体系。可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
2.1.1非极性或弱极性体系:一般指适合分离在己烷、石油
醚、乙醚、四氯化碳等溶剂中易溶,在甲醇、乙醇等溶剂中溶解
的物质。通常选用的溶剂有:正己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一水、正己
烷一甲醇一水、正己烷一乙醇一水、四氯化碳一甲醇一水、正己烷一甲
醇、正己烷一乙腈一醋酸乙脂、正己烷一乙腈一二氯甲烷等。非极性
或弱极性体系溶剂条件筛模型见图1。
2.1.2 中等极性体系:一般适合分离在氯仿、醋酸乙酯、丙
醇、丁醇等溶剂中易溶,在甲醇、乙醇溶剂中溶解,石油醚、己
烷等溶剂中不溶或难溶的物质。通常选用的溶剂:正己烷一醋
酸乙酯一甲醇一水、正己烷一醋酸乙酯一乙醇一水、氯仿一甲醇一水、
氯仿一甲醇一丁醇一水。中等极性体系溶剂条件筛选模型见图2。
2.1.3亲水性体系:一般适合分离在丁醇、甲醇、乙醇、水等
溶剂中易溶,在石油醚、己烷、氯仿等溶剂中难溶的物质。通
常为醋酸乙脂一丁醇一甲醇一水;醋酸乙脂一丁醇一乙醇一水;丁
醇一水等体系。亲水性体系溶剂条件筛选模型见图3。
幺2测定分配系数筛选体系:分配系数(K)是分离中一个
收稿日期:2008—02—29
*通讯作者符晓晖Tel:(021)51320588E—mail:lab—xh@sins.corn
万方数据
中草黄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月·1273·
非极性或弱极性体系溶剂条件筛选模型
Fig.1Screeningmodelofsolventconditionsinnonpolarityorweakpolaritysystems
图2中等极性体系溶剂条件筛选模型
Fig.2Screeningmodelofsolventconditionsinmoderatepolaritysystem
氯仿一丁醇一甲醇一水
(4:0.5:3:2)
出峰快l I出峰慢
1.减少丁醇比例
2.减少水比例
3.增加甲醇比例
1.增加丁醇比例
2.增加水比例
3.减少甲醇比例
醋酸乙酯一丁醇一甲醇一水
(4:1:0.5:6)
出峰快
1.减少甲醇比例
2.增加丁醇比例
3.减少醋酸乙酯比例
图3亲水性体系溶剂条件筛选模型
Fig.3Screeningmodelofsolventconditionsnhydrophilicsystem
出峰慢
1.增加甲醇比例
2.减少丁醇比例
3.减少水比例
万方数据
·1274·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月
重要的参数。通常把分配系数定义为溶质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浓度同溶质在流动相中的质量浓度之比[1“。测定分配系数常
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密度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别测定上下相中各组分的响应值,进而计算分配系数。理
想的分配系数在0.5~2E”].分配系数的测定为筛选的溶剂系
统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依据。
2.2.1HPLC法:HPLC法是相对比较准确的K值的测定
方法。操作方法[1刀为取一定量的样品,再加入等体积的已分
配好的体系的上相和下相溶解,充分溶解后,然后再从中取
出等量的上相及下相进样,进而进行目标成分峰面积的比值
测定,得到K值。
以本实验室从红车轴草提取物中分离芒柄花素和鹰嘴
豆芽素A为例,说明筛选不同体系鹰嘴豆芽素B和芒柄花素
在上下层分配系数的过程。按HPLC测定K值的方法,先试
用经典体系正己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一水(1t 1,1,1)和氯仿一
甲醇一水(4t 3:2),发现使用氯仿一甲醇一水体系时,目标成分
主要分配在下相,分配系数远远小于0.5,故暂时放弃在此体
系上调整比例或溶剂。使用正己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一水,目标
成分的分配系数分别为K芒=0.43,Kn=1.64。通过调整该
体系中不同溶剂的用量,最终确定下来的分离溶剂体系为正
己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一水(2:1.5t 1.5。2),见表1。根据筛选
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一致,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保
留时间分别为3.6h。
表l 芒柄花素和鹰嘴豆芽素A分配系数测定结果
Table1 Determinationofpartitionratio
ofonocolandabiochaninA
J洲锄
TBE一300h
2.2.2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测定K值参考高效液相法,
把等量的上下相在薄层上展开,分析目标成分的斑点大小、
颜色深浅,对样品分配做个初步测定。薄层法因其操作简单
快速,在应用中也常用。
薄层色谱法也可选择对HSCCC合适的两相溶剂系统。
用水饱和的有机相(即两相中的有机相)作展开剂展开样品,
根据待分离的组分的比移值来大致推断实验条件的适合程
度及流动相的选择。因为薄层色谱与逆流色谱分离原理不一
致,所以这种方法也只能给出筛选溶剂体系的大体指示。
2.2.3紫外分光光度法:此方法对目标成分有紫外吸收的
样品适用。对样品进行吸光度的比较,推测物质的分配情况,
进而初步筛选体系。因样品中不同物质的吸收不同可能会对
结果产生干扰,所以此方法不多用。
2.3分析型HSCCC的应用:分析型HSCCC具有体积小、速
度快、溶剂消耗量小等特点,对溶剂体系的初步筛选中进行
快速实验和适当的比例调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下将以分离芦荟提取物为实例证明分析型HSCCC是非常有
用的溶剂体系筛选方法。
待分离样品为芦荟提取物,目标成分为芦荟苷A和芦荟
苷B。粗提物在氯仿、甲醇中溶解,在石油醚、己烷等溶剂中难
溶,HSCCC溶剂系统初筛由氯仿一甲醇一水(4:3,2)组成,以
TBE一20A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仪试分离,以上相为固定相,
下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分离图谱见图4。将该实验
体系放大到TBE一300A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上,分离图
谱见图4,出峰时间很长。调整体系为氯仿一异丁醇一甲醇一水
(4:0.25t 3-2),在TBE一20A分析型高速逆流色谱仪试分
离,结果可见出峰时间提前,样品达到基本分离,分离图谱见
图4。将该实验体系放大到TBE一300A设备上,分离图谱见图
4,在合适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分离。其中I为芦荟苷A,I为
芦荟苷B,质量分数均达到98%。后经HPLC测定溶剂体系的
分配系数见表2。
TBE一300A
TBE-20A
氯仿一异丁醇一
“:0.25:3:2)
1
I【
川勉
氯仿一异丁醇一甲醇一水
甲醇-水“:n25:3:2)I
11
0 20 40 60 80 100 0 40 120 200 280 360 0 204060 80 100 0 120 200 280 360
t/min
图4不同逆流色谱分离芦荟苷提取物的色谱图
Fig.4Chromatogramofba baloinextractseparatedbydifferentHSCCC
裹2分配系数测定结果 3讨论与总结
Table2 Determinationofpartitionratio 3.1从样品的溶解度情况来考虑溶剂体系,通过参考文献
及常用体系,测定K值等来筛选溶剂体系。按照样品疏水性
强弱来选择溶剂系统,根据实际应用效果调整。
3.2 常规体系达不到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更换溶剂系统
组分、替代溶剂系统组分、重新更换溶剂系统进行调整,以便
。八八。九¨¨¨¨\木.f/



一呷∞^¨¨¨¨¨¨L仿≈●0、L黥fJ删



万方数据
中草黄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8期2008年8.El·1275·
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3.3分析型逆流色谱的应用可为溶剂体系的筛选和体系调
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与半制备型设备良好的实验重复
性也是选择实验的基础。
3.4逆流色谱的体系可选择的溶剂比较多,任意组合只要
能符合分层、稳定的条件都可考虑进行排列组合。在实验的
过程中如果常用的溶剂组合对分离度毫无帮助,可尝试应用
不常用的试剂,具体实施看情况。
随着逆流色谱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体系筛
选的研究工作。日趋完善的研究工作将推动逆流色谱技术更
好、更快地发展,逆流色谱技术将在各领域的分离制备方面
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E13罗国安.王义明.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初探
口].中成药,1997,19(8):44—46.
[2]方东升,谢阳,陈勇,等.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环孢
菌亲口].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1):48—51.
[3]夏兴,戈梅,陈代杰.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CCB00106转
化液分离转化产物[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3)t-4.
[4]张天佑.逆流色谱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5]张天佑.逆流色谱技术仪在天然药物有效成份制备分离中的
应用[J].分析仪器,1995,1:6.
[6]裒黎明,傅若农,张天佑,等.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叶中的
生物碱CJ].药物分析杂志,1998,18(1):60—65.
[7]戴德舜,伍方勇,王义明,等.高速逆流色谱实验体系的选择
和优化[J].分析仪器,2001。3:31—34.
is]hoY.Countercurrenth oma ography[J].JChromatogr,
1992。51·A:69.
[9]hoYJ.Preparativecounter—currentch omatographywith
rotatingcoilassembly[J].Chromatography,1981.207:
161·170.
[103·ZhaoCx.HeCH.Preparative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
atractylonandatractylenolideIIfromtheChinesemedicinal
plantA ractylodesmacrocephabyhigh-speed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JSet,Sci,2006,29l1630·1636.
[11]杨福全.逆流色谱的基本关系式[J].色谱,1993,3(11):
136—139.
i-12]Goldenrulesandpitfallsinselectingoptimumconditionsf r
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 omatography口].JChroma—
togrA,2005,1065l145-168.
[13]曹学丽.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5.
北沙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辛华1”,丁雨龙1
(1.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00,2.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09)
北沙参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属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
Fr.SchmidtexMiq.的干燥根,别名海沙参、野香菜根、菜阳
参等,是著名的中药材,具有养阴润肺、祛痰止咳等功效[1].
北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代《本草纲目》列
为五参(人参、党参、玄参、丹参、沙参)之一。清代《本经逢原》
把沙参分为南,北沙参二种,日:。沙参有二种,北者质坚性
寒,南者体虚力微。”今多用北沙参.北沙参幼嫩的茎叶均可
食用,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保健蔬菜。
珊瑚菜原为海滩沙生植物群落的建群种之一.海滩的滥
用开发和对该植物的过度采挖,其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处于
濒临灭绝的境地,被列为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D].
近年来,关于北沙参的抗菌、免疫、抗癌等药理方面开展
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作为扶正药,能够起到直接抑制癌细
胞生长的作用[3“],从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现对国内外
近年来对北沙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及分布:珊瑚菜为多年生草本,高5~35cm,
主根细长呈圆柱形。茎大部分埋在沙中,一部分露出地面,叶
基出,互生,叶柄长,基部鞘状,叶片卵圆形,3出式分裂至2
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无总苞,小总苞由数个线状披
针形的小苞片组成,花白色,花萼5,花瓣5。雄蕊5,与花瓣互
生,子房下位,双悬果近圆球形,有翅,花期5~7月,果期6~
8月[“.
珊瑚菜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1、2产地及生药性状:商品北沙参现都为栽培,以山东莱阳
为地道产地。根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顶端常留根茎残
基,未去皮的表面棕黄色,略粗糙,去皮的表面淡黄白色,较
光滑,质硬脆,易折断,断面边缘皮部淡黄白色,中心木部黄
色,形成层呈圆环状,气微香,味微甜[1]。
1.3结构发育:珊瑚菜的肉质直根为二原型根[7],包括表
皮、皮层和中柱几部分,其皮层薄壁细胞占主导地位,随着次
生生长的进行,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次生结构与大多数
双子叶植物相似,但是次生韧皮部发达且分布有分泌道,韧
皮部中仍以薄壁细胞为主,这些薄壁细胞中贮藏有大量的淀
粉粒。分泌道属于次生分泌道,由一圈分泌细胞围绕一腔道
组成,研究表明,分泌道、淀粉粒等可以作为北沙参生药及粉
剂中药的鉴别依据[8]。
珊瑚菜为濒危植物,而种子的萌发是导致其濒危的一个
重要因素。其种子属于深度休眠类型,败育率较高.胚及胚乳
收稿日期:2007-10—09
作者简介:辛华(1967一),女,山东省海阳市人,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在读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
Tel:(0532)86080234E—mail:hxin@qau.edu.cn
万方数据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分离中溶剂体系的筛选
作者: 程杰, 符晓晖, 王维娜
作者单位: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20120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8)
被引用次数: 5次

参考文献(13条)
1.罗国安;王义明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初探 1997(08)
2.方东升;谢阳;陈勇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环孢菌素[期刊论文]-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01)
3.夏兴;戈梅;陈代杰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CCB00106转化液分离转化产物[期刊论文]-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7(03)
4.张天佑 逆流色谱技术 1993
5.张天佑 逆流色谱技术仪在天然药物有效成份制备分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分析仪器 1995
6.袁黎明;傅若农;张天佑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叶中的生物碱[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1998(01)
7.戴德舜;伍方勇;王义明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体系的选择和优化[期刊论文]-分析仪器 2001(3)
8.Ito 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1992
9.Ito Y J Preparative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with s rotating coil assembly 1981
10.Zhao C X;He C H Preparativ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tractylon and atractylenolide Ⅲ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Atractylodes macrocepha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2006
11.杨福全 逆流色谱的基本关系式[期刊论文]-色谱 1993(11)
12.Golden rules and pitfalls in selecting optimum conditions for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2005
13.曹学丽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郭丽丽.刘景圣.蔡丹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在有效成分分离中溶剂体系的选择[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5)
2. 张云峰.魏东.郭祀远.陈峰.Zhang Yun-feng.Wei Dong.Guo Si-yuan.Chen Feng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对穿心莲活
性成分进行分离[期刊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4)
3. 贾静.李玉林.赵晓辉.肖远灿.陈桂琛.尤进茂.魏立新.JIA Jing.LI Yu-Lin.ZHAO Xiao-Hui.XIAO Yuan-Can.
CHEN Gui-Chen.YOU Jin-Mao.WEI Li-Xin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川西獐牙菜中3种(口山)酮苷元[期刊论文]-分析
化学2011,39(4)
4. 伍方勇.戴德舜.王义明.罗国安 高速逆流色谱与质谱联用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23(9)
5. 高荫榆.魏强.范青生.陈秀霞.GAO Yin-yu.WEI Qiang.FAN Qing-sheng.CHEN Xiu-xia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提取天
然产物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8,29(2)
6. 刘高宏.魏立莉.LIU Gao-hong.WEI Li-li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甘
肃中医2010,23(11)
7. 王美玲.武彦文.欧阳杰 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
8. 颜继忠.褚建军.童胜强 中药分离中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5)
9. 沈平孃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期刊论文]-中成药2001,23(5)
10. 管仁军.王岱杰.于宗渊.王晓.蓝天凤.GUAN Renjun.WANG Daijie.YU Zongyuan.WANG Xiao.LAN Tianfeng 高速
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蔓荆子中的活性成分[期刊论文]-色谱2010,28(11)

引证文献(5条)
1.贺凯.李学刚.陈红英.叶小利.邓亚飞.陈新.孙胜亮 薄层色谱-荧光法测定黄连生物碱分配系数[期刊论文]-分析
化学 2011(4)
2.顾芨芨.陈葵.朱家文.郝玉有.王维娜.张晓勇.杨生武 异戊酰螺旋霉素高速逆流色谱中的溶剂体系[期刊论文]-化
学工程 2011(10)
3.张维阳.王林丽.周月.张锋.郭淑英 高速逆流色谱法在黄酮类物质分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1(1)
4.郭丽丽.刘景圣.蔡丹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在有效成分分离中溶剂体系的选择[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5)
5.谢贵香.王兵.梁逸曾.杨朝晖 高速逆流色谱法对当归中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期刊论文]-分析测
试学报 2010(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0805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