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studies on betulin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喃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1591·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范桂枝,詹亚光。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擒要:白桦酯醇以及由白桦酯醇转化的次级产物白桦醇酸及其衍生物具有镇咳祛痰、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提高
机体免疫力、调血脂等作用。更重要的是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和抗HIV等活性方面显示出了
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靶向作用性更强,不良反应较小。因此,对于新型天然药物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醇的研
究已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注视,就近年来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白桦酯醇的生物活性、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等
方面的研究追踪前人研究报道,为今后白桦酯醇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白桦酯醇;制备I合成代谢
中圈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0—1591一04
Advancesinstudiesonbetulin
FANGui—zhi,ZHANYa—guang
(CollegeofLifeScience,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Keywords:betulin,preparationI anabolism
白桦酯醇(betulin)存在于酸枣仁、天门冬、石榴树皮和
叶、白桦树皮和叶、柿蒂、罗勒、大枣等植物中[1’2】,是一种重
要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消炎、抗病毒、抑制头发纤维中
蛋白质溶解、改善受损头发光泽、促进头发生长等活性,可应
用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3]。同时,白桦醑醇也是一种
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问体,以白桦酯醇为原料可以通过两步方
法直接合成白桦酯酸(betu|inicacid)及其多种衍生物[.】.该
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和广谱范围均较白桦酯醇强。更重要的是
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天然药物在抗肿瘤和抗艾滋病等方
面显示出了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靶向作用更强,几
乎无不良反应[5“]。因此,白桦酯醇、白桦酯酸作为最有潜力
的新型药物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于新型天然药物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醇的研究已
逐步受到研究者的注视,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白桦酯醇及其衍
生物的制备.白桦酯醇的生物活性、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等
方面的研究追踪前人研究报道,尤其是相关的最新研究进
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为今后白桦酯醇相关研究的深
入提供理论参考。
l 白桦醇醇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1.1 白桦酯醇分离与测定方法:白桦酯醇是具有羽扇豆烷
型结构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白色结晶,在桦树皮中质量分
数最高(132.45~257.11mg/g[7]),以白桦酯醇为原料可以
通过两步方法直接合成白桦酯酸及其多种衍生物[‘]。白桦酯
醇结构式见图1。
肿足28
圈1白桦醋醇的结构式
Fig.1Structureofbetulin
作为一种天然产物,白桦酯醇的提取分离面临许多困
难,如其类似物很多以及实际应用的纯度要求高等。基于上
述因素.寻找高效、经济的分离纯化技术,越来越成为研究者
关注的焦点。目前,白桦酯醇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有5种,即
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液相分配萃取分离法‘91、超
临界流体萃取[1”、超声波醇提法同时结合色谱纯化法[u3等。
另外tYin等[8]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提取的白桦酯醇产量较常
规方法提取量增加了20%n”。可见.提取方法的选择对于白
桦酯醇的最终产量极为重要。
张泽等[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树皮中白桦
酯醇,其线性范围为15.O~300.0/【lg/mL,平均回收率为
93.93%,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另外,Zhao等n‘]应用反相色
谱同时检测到白桦树皮中的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酸。与方玉栋
等[15]和杨晓静等【l盯报道的气相色谱法相比具有优越性,气
收稿日期:2008—05—0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A068301—3—3)l东北林业大学引进人才项目(602023)
作者简介:范桂枝(1974一),女。山西榆次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工程和环境生理。Tel:(0451)82191752
E—mail:gzf325@126.corn
·通讯作者詹亚光

万方数据
·1592· 中草焉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相色谱法需要对样品衍生化后才能分析,使体系复杂,增加
了定性、定量的难度,且保留时间长。采用比色法和薄层扫描
测定,操作繁琐、费时、受仪器及显色剂的限制。
1.2 白桦酯醇衍生物的制备:为了寻找更多、更好的抗HIV
和抗肿瘤药物,研究者们以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酸为天然先导
物进行了许多结构修饰,获得了不少生物活性优异且作用机
制新颖的衍生物。根据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酸的结构特点,修
饰部位主要集中于3位羟基、19位异丙烯基和28位羧基。田
水清等[”]通过对桦木醇的3位、28位羟基进行修饰,以吡啶
作溶剂,二甲基氨基毗啶(DMAP)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丁
二酸酐反应合成桦木醇丁二酸酯。
2 白桦醋醇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2.1 抗肿瘤活性:叶银英等[1盯的研究结果发现.白桦酯酸
及其衍生物23.羟基白桦酯酸对黑色素瘤和其他7种恶性肿
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生长周期被阻滞.最
终导致了大量的细胞凋亡,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白桦酯酸对黑素瘤(Mel一1、Mel·2、Mel一4)具有专一的细胞
毒性.对神经外胚层肿瘤也具有特异抑制活性。最近研究发
现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对食管癌、前列腺癌,多种神经瘤细
胞和肉瘤细胞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船]。
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白桦酯醇
及其衍生物对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杀伤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调节与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变线粒体的特征,影响细
胞周期.诱导分化肿瘤细胞,改变肿瘤膜上的钙泵,降低一些
细胞生长所需酶的活性等方面来发挥其抑制肿瘤作用[2“。
2.2抗HIV活性:1994年,Fujioka等首先发现白桦酯酸可
抑制H9淋巴细胞中HIV的复制,并且其C-3、C-17、C-19等
位取代的衍生物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有的甚至更强[1“。白桦
酯酸抑制H9淋巴细胞中HVI的复制ED50值为1.4/zmol/L,
抑制未被感染的H9细胞生长lCso为13pmoi/L,是HlV与细
胞膜的融合抑制剂m]。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白桦酯醇及其
衍生物能够在体外抑制HIV的复制,并且发现C-3上的羟基
和氢化白桦醋酸均能增强抗HIV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白
桦酯醇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HIV的成熟抑制剂[251。
2.3抗炎活性:大多数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都具有抗炎活性,
其中包括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酸,这两个化合物已在大量的体
外和体内模型体系中得到验证。早在1959年.白桦酯酸即被
发现有抗炎作用。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酸的抗炎机制是对非神
经基因路径的抑制。有研究表明白桦酯酸的抗炎活性是与糖
皮质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内源性抗炎蛋白的全程合
成也扮演重要作用。
2.4其他:近年来的相关报道指出白桦酯酸及其衍生物有
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而对革兰阴性菌未发现有抑制作用。
此外,白桦酯醇及其衍生物还有镇咳祛痰、清热利湿、消肿解
毒、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血脂等作用[2“。
2.5毒性:给大鼠腹膜内注射剂量为200和400mg/kg的白
桦酯醇、白桦酯酸及其一些衍生物,结果表明,没有明显的毒
性.Pisha等[1口】每4天给鼠腹膜内注射白桦酯酸,每次500
mg/kg.共6个剂量,结果也没有显示毒性。
3 白桦醋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
3.1 生物合成途径: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有甲羟戊酸
(mevalonatepathway,MVA)和脱氧木酮糖一5一磷酸(1一
deoxy—D-xyluiose一5.phosphate.DXP)两条合成途径【271(图
2)。虽然两条途径同时存在,但处于不同部位,并为不同的萜
类化合物提供异戊烯基焦磷酸(isopentenyidiphosphate,
IPP)。其中,MVA途径存在于细胞质中,仅为倍半萜和三萜
的生物合成IPP,而DXP途径存在于质体中,为单萜、双萜和
四萜的生物合成提供IPPE2。1。由于白桦酯醇属于三萜物质。
所以白桦酯醇主要通过MVA途径合成。
3.2关键酶:根据白桦酯醇生物合成的不同阶段,可将参与
合成的酶分成前期、中期和后期。生成IPP和二甲基烯丙基
焦磷酸(dimethylallyldiphosphate。DMAPP)以前的酶属于
前期酶.其中3·羟基,3一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3-Hydroxy-
3-methylglutaryl—CoAreductase,HMGR)是白桦酯醇MVA
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图2)I中期酶为烯丙基转移酶和萜
类环化酶,它们是在生成IPP和DMAPP之后,催化形成分
子大小不同和环式各异的萜类化合物中间体,是萜类生物合
成的关键酶,如法呢基二磷酸合酶(FPPsynthase,FPPS)和
2,3.氧化鳖烯环化酶(2,3-oxidosqualenecycl s s,OSCs)
(图2)。目前,HMGR、FPPS和OSCs基因已从不同的植物中
被克隆出,并发现其具有较高的保守序列[2“。
4白桦醋醇的代谢调控
植物次生代谢不像初生代谢那样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
索的影响,白桦酯醇的合成也不例外。决定细胞中白桦酯醇
产量高低的因素有两方面:一为内在因素.主要指细胞的基
因型}二为环境因素。虽然起决定作用的为细胞基因型,但白
桦酯醇的代谢调控可以通过筛选高产基因型、前体饲喂、营
养条件、不同诱发因子的启动等因素来实现。如在一个继代
周期中,培养基中添加10~50g/L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后,白桦愈伤组织中的白桦酯醇量存在显著差异[3“。
另外,萜类化合物代谢调控还可从代谢工程调控方面进
行,其采用的策略主要有:(1)增加代谢途径中限速步骤酶编
码基因的拷贝数或灭活代谢途径中具有反馈抑制作用的编
码基因;(2)在不影响细胞基本生理状态的前提下,阻断或抑
制与目的途径相竞争的代谢流;(3)利用已有的途径构建新
的代谢旁路合成新的萜类化全物[3“3副。但目前关于白桦酯
醇的代谢工程调控研究还未见报道。
5结语
尽管自桦酯醇及其衍生物代谢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得到
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兴趣。但现有的研究还不能完全揭示
其生理活性机制及在细胞内的作用位置,各种因子对白桦酯
醇代谢关键酶的转录、表达及活性的影响研究尚待进行。调
控白桦酯醇的信号分子及其调控途径、各转录因子及蛋白质
的调控机制也还未明确,关于调控白桦酯醇合成的功能基因
组或蛋白质组学等领域也还有待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将
有助于运用基因工程学开展白桦酯醇代谢的生态调控,为白

万方数据
中草焉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593·
MVA(途径)
乙酰辅酶A(COA)
◆从cT
乙酰乙酰辅酶A
1lr I珈GS
3一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
甲羟戊
DXP/MEP途径
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GA-3P)
上 。xs
5一磷酸脱氧木酮糖(DOXP)
DXP(ispC)
2C一甲基一4一磷酸一4D-赤藓糖醇(MEP)
上cMS(IspE,ychB)
2C-甲基赤藓糖醇一4一胞苷焦磷酸(CDP-ME)
V
DMAPP4--◆
异戊烯二磷酸(IPP)

2。3-氧化鲨烯
白桦
羽扇豆醇———·◆ 酯醇
圈2 白桦醑醇的生物合成途径
Fig.2Biosyntheticpa hwayofbetulin
桦酯醇及其衍生物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同时,随着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白桦酯醇将会
有越来越多新的活性被认识。
参考文献:
[1]陈业高.植物化学成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明,李明润.高向耘,等.RP—HPLC法测定大枣中桦木
醇[Jq.中草药,2006,37(2):285—286.
r3]王石发,张明光。李艳苹.桦木醇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口].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6):22—26.
C4]马慧丽,姚军,陈慧.桦木酸制备的研究进展[J].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4):551—552.
[5]JingZ,LiH.DavidL,eta1.InhibitionofHIV一1maturation
viadrugassociationwiththeviralgagproteininimmature
HIV—lparticles[J].JBiolChem·2005,280:42149-42155。
[6]WenZM,MartinDE,BullockP.ela1.Glucuronidationof
anti—HIVdrugcandidatebevirimat:identificationofhum n
UDP—glucuronosylt珀nsferasesandspeciesdiff rences[J].
DrugMetabDisp,2007,35:440—448.
[7]范桂枝,詹亚光.王博,等.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问白桦醇
醇含量的变异分析[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4:104—106.
[8]曹 丹.白桦醋醇的纯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D].杭州,浙江
大学.2007.
[9]韩世岩,方桂珍,李珊珊,等.四氢呋喃一苯混合溶剂法分离
纯化桦木醇[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增刊):129—
132.
[103丁为民.王洋。阎秀峰,等.均匀设计法优化桦木醇的超临
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63-
66.
[11]张泽.孙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树皮中白桦醇醇
的含量[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i):61—63.
[12]YinG.CuiYR.DingHW.Optimizationofbetulin
extractionpr cessfromInonotusobliquuswithpulsedlectric
fieldsD].InnovF odSciEmer&Technol,2008,9(3):306-
310.
[13]ShrishailappsB,GuptaMK.SaravananR。甜a1.Deter—
ruinationofbetulininGre_matiliaefoliabyHPLCD].‘,S印
Sci,2004.27:129—131.
[14]
[15]
[163
[17]
[18]
[19]
[203
[21]
[22]
[23]
[24]
[25J
[26]
[27]
ZhaoGL。YanWD,CaoD.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
betulinandbetulinicac dinwhitebirchbarkusingRP—HPLC
口].PharmacolBio—medAnal,2007,43:959—962.
方玉栋,刘璐琪,李 和.油茶种子油不皂化物中的五环三
萜醇与四环三萜醇的研究口].中国粮油学报,1999,14(3)t
18·26.
杨晓静,王立众,李 和.紫苏子油不皂化物的分离与分析
[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207—209.
田水清,吕 坤,方桂珍,等.棒木醇丁二酸酯的合成口].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增刊):77—80.
叶银英,何道伟,叶文才,等.23-羟基桦木酸体外和体内抗
黑色素瘤作用的研究口].中国肿瘤I临床与康复,2000,7
(1):5.
ChintharIa口alliS,PapineniS.RamaiahSK.矗a1.Betulinic
acidinhibitsprostatecancerg owthroughin ibitionof
specifcityproteintranscriptionfactors[J].CancerRes,
2007,67:2816-2823.
AlakurttiS,TaruMK.SalmeK,矗a1.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oftheubiquitousnaturalproductbe ulinEuropean
[J].JPharmSci.2006,29l卜13.
蔡唯佳,祁逸梅,朱永东,等.白桦醑醇对食管癌细胞ECl09
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6,18(1):16—18.
李岩,金雄杰.谢湘林.等.白桦三萜类物质抗黑色素瘤
B16、S180肉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
报.2000,16(3)l279-281.
张 晶,张秀娟.凌莉莉.桦木酸和2,3一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
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62-64.
FujiokaT.KashiwadaY,KilkuskieRE, la1.Anti2AID
SagentsllbetulinicacidandplatonicacidsasantiHIV
priciplesfromSyzigi“mclaviflorumandtheanti2HIVactivity
ofstructurallyrelatedriterpenoids[J].JNatProdt1994,
57(2):243—247.
张秀娟,凌莉莉,季字彬,等.桦木酸生物话性研究进展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508—513.
王建华,黄文哲.张增辉,等.桦树皮镇咳祛痰有效成分的研
究L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5):268.
罗永明,刘爱华,李琴.等.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
径及其关键酶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
(1):45—49.
◆娜●v
牌一◆臻册栅
◆踹

万方数据
·1594· 中草喃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E2s]陈莉.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酶[J3.国外医药:植
物药分册,2004.19(4):156—16 .
E29]张长波。孙红霞,巩中军,等.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天然合成途
径及其相关合酶EJI.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4):779—
786.
[303王博,范桂枝,詹亚光,等.不同碳源对自桦愈伤组织生长
和三萜积累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1)。97—
99.
[31]陈晓亚.植物次生代谢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5:1—4.
[32]阎秀峰.王洋,李一蒙.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生态学报,2007,27(6):2554—2562。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羽志芳,孔令义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38)
摘要: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载的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鱼腥草化学成分种
类较多.生物活性高,疗效确切,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其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之后,吸引了众多
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现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特别是其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现状、成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
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鱼腥草注射液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I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围分类号:R28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10—1594一03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名医别录》。因
其叶具鱼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其味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
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
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鱼腥草产于我国中
部、东南及西南部各省区,多生于沟边、溪边或林下湿地上。
鱼腥草药食兼用,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熟菜或调味品,被
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
力的资源之一,广泛受到人们关注[1’2]。
鱼腥草注射液是鱼腥草以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中药注
射剂,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主要用于肺脓疡、痰热咳
嗽、白带增多、尿路感染、痈疖等病症的治疗。由于鱼腥草注
射液等7个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全身过
敏反应、胸闷、心急、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
甚至有死亡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6
月发布了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品种的公告,
因此对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
近几年关于鱼腥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鱼腥草注射液不良
反应的现状、成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I化学成分研究
鱼腥草全草含挥发油约0.05%.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
(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dehyde),鱼腥草的鱼腥气味是由
该成分所致。尚含月桂烯(myrcene)、a一蒎烯(a.pinene)、d一柠
檬烯(d—limonene)、甲基正壬酮(2一methyheptenone)、莰烯
(camph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芳樟醇
(1inal001)、石竹烯(caryophllene)、月桂醛(dodecyl
aldehyde)、癸醛(capraldehyde)、桉油素(cineole)、麝香草酚
(thym01)、对聚伞花素(户一cymene)、薇草烯(humulene)、龙脑
收稿日期:2008—03—28
(borne01)、诧牛儿醇(gerani01)等[3]。鱼腥草中还含有槲皮素
(quercetin)、槲皮苷(quercitr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
瑞诺苷(reynoutrin)、金丝桃苷(hyperin)、阿福豆苷
(afzelin)、芦丁(rutin)等黄酮类成分[2],3,5一二癸酰基吡啶
(3,5-didecanoylpyridine)、2-壬基一5一癸基吡啶(2-noryl一5一
decylpyridine)、金丝吊乌龟酮B(cepharanoneB,Aristo—
lactamBI)、去甲头花千金藤二酮B(cepharadione).7-氯一6-
去甲基头花千金藤二酮B(7-choloro一6一demethylcephara—
dioneB)等生物碱类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acid)、棕榈
酸(palmiticac d)、亚油酸(1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等
有机酸成分[3],豆甾烷一4一烯一3一酮(stigmastane一4一en一3一one)、
豆甾烷一3,6一二酮(stigmastane一3,6-dione)、胡萝卜苷(B-
daucoster01)等甾体类成分[5]。另外还有氨基酸、维生素等
成分。
2药理作用
2.1 抗菌作用:鲜鱼腥草提取物体外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mg/mL,最低杀菌浓度
(MBC)为5.0mg/mL。体内抗菌实验表明鲜鱼腥草提取物
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鼠死亡率降低“】。
2.2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MHV.3病毒
作用,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药物的毒性低,药物安
全范围宽[7】。另外其具有明显降低甲型流感病毒H。N。感染
小鼠死亡率,降低肺指数和抑制肺内增殖作用,可对抗病毒
感染所致动物体质量降低曲】。
2.3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研究表明合成鱼腥草素可通过增
强脾切后淋巴结的功能及调节T细胞亚群来实现对脾切除
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且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非特
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阻”]。

万方数据
白桦酯醇的研究进展
作者: 范桂枝, 詹亚光, FAN Gui-zhi, ZHAN Ya-guang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10)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32条)
1.陈业高 植物化学成分 2004
2.李明;李明润;高向耘 RP-HPLC法测定大枣中桦木醇[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6(02)
3.王石发;张明光;李艳苹 桦木醇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06)
4.马慧丽;姚军;陈慧 桦木酸制备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04)
5.Jing Z;Li H;David L Inhibition of HIV-1 maturation via drug association with the viral gag protein
in immature HIV-1 particles[外文期刊] 2005
6.wen Z M;Martin D E;Bullock P Glucuronidation of anti-HIV drug candidate bevirimat:identification
of human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and species differences[外文期刊] 2007(3)
7.范桂枝;詹亚光;王博 白桦不同部位及种源问白桦醇醇含量的变异分析[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4)
8.曹丹 白桦醋醇的纯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2007
9.韩世岩;方桂珍;李珊珊 四氢呋喃-苯混合溶剂法分离纯化桦木醇[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zk)
10.丁为民;王洋;阎秀峰 均匀设计法优化桦木醇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3)
11.张泽;孙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桦树皮中白桦酯醇的含量[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4(01)
12.Yin Y G;Cui Y R;Ding H W Optimization of betulin extraction proces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with
pulsed electric fields[外文期刊] 2008(03)
13.Shrishailappa B;Gupta M K;Saravanan R Deter-ruination of betulin in Grewia tiliaefolia by HPLC[外
文期刊] 2004(1/2)
14.Zhao G L;Yan W D;Cao 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betulin and betulinic acid in white birch
bark using RP-HPLC[外文期刊] 2007(3)
15.方玉栋;刘璐琪;李和 油茶种子油不皂化物中的五环三萜醇与四环三萜醇的研究 1999(03)
16.杨晓静;王立众;李和 紫苏子油不皂化物的分离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02)
17.田水清;吕坤;方桂珍 棒木醇丁二酸酯的合成[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zk)
18.叶银英;何道伟;叶文才 23-羟基桦木酸体外和体内抗黑色素瘤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01)
19.Chintharlapalli S;Papineni S;Ramaiah S K Betulinic acid inhibits prostate cancer growth through
inhibition of specifcity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s[外文期刊] 2007(6)
20.Alakurtti S;Taru M K;Salme K;el al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ubiquitous natural product
betulin European[外文期刊] 2006(1)
21.蔡唯佳;祁逸梅;朱永东 白桦酯醇对食管癌细胞EC109的抑制作用[期刊论文]-癌变·畸变·突变 2006(01)
22.李岩;金雄杰;谢湘林 白桦三萜类物质抗黑色素瘤B16、S180肉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理
学通报 2000(03)
23.张晶;张秀娟;凌莉莉 桦木酸和2,3-羟基桦木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 2008(01)
24.Fujioka T;Kashiwada Y;Kilkuskie R E Anti 2AID Sagentsll betulinic acid and platonic acids as anti
HIV priciples from Syzigium claviflorum and the anti2HIV activity of structurally related
triterpenoids 1994(02)
25.张秀娟;凌莉莉;季宇彬 桦木酸生物话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3)
26.王建华;黄文哲;张增辉 桦树皮镇咳祛痰有效成分的研究 1994(05)
27.罗永明;刘爱华;李琴 植物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01)
28.陈莉 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酶[期刊论文]-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4(04)
29.张长波;孙红霞;巩中军 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天然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合酶[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04)
30.王博;范桂枝;詹亚光 不同碳源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和三萜积累的影响[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01)
31.陈晓亚 植物次生代谢研究[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05)
32.阎秀峰;王洋;李一蒙 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7(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祁逸梅 长白山白桦树皮中白桦脂醇的提取、衍生化及生物活性研究[学位论文]2005
2. 曹丹 白桦脂醇的纯化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
3. 毕毅.徐进宜.吴晓明.BI Yi.XU Jin-yi.WU Xiao-ming 白桦酸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5,14(1)
4. 范桂枝.詹亚光.翟俏丽 大庆盐碱地对白榆、枸杞、沙枣和小叶锦鸡儿叶绿素和有机溶质含量的影响[会议论文
]-2008
5. 齐凤慧.詹亚光.QI Feng-hui.ZHAN Ya-guang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期刊论文]-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6(1)
6. 钱晶晶.曾凡锁.王晓凤.詹亚光.Qian Jinging.Zeng Fansuo.Wang Xiaofeng.Zhan Yaguang 培养基组分、激素
及pH值对转基因白桦花粉萌发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2008(6)
7. 刁桂萍.杨传平.詹亚光.Diao Guiping.Yang Chuanping.Zhan Yaguang 欧美山杨杂种工厂化育苗技术[期刊论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9)
8. 李淑娟.詹亚光.杨传平.吴志萍.任苓.徐晓妍.葛苏洁.Li Shujuan.Zhan Yaguang.Yang Chuanping.Wu Zhiping.
Ren Ling.Xu Xiaoyan.Ge Sujie 混合盐胁迫对引种绒毛白蜡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期刊论文]-东北林业大学
学报2010,38(1)
9. 齐凤慧.詹亚光 以科研促进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13)
10. 齐凤慧.詹亚光 以科研促进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2008(14)

引证文献(4条)
1.王晓东.李晓灿.翟俏丽.詹亚光.范桂枝 真菌诱导子对白桦悬浮体系中N和P的吸收利用和三萜合成的影响[期刊论
文]-中草药 2011(10)
2.李春雪.黄雅婷.范桂枝.刘桂丰.王晓东.李春晓.姬晓明.孙美玲.马明媚 不同白桦家系茎皮和枝皮中三萜含量的
变异分析[期刊论文]-经济林研究 2013(1)
3.范桂枝.翟俏丽.于海娣.王晓东.王博.詹亚光 白桦细胞悬浮培养产三萜及其营养成分消耗的动态[期刊论文]-林
业科学 2011(1)
4.王丹云.刘佳.印明柱.李雪婷.娄阁.刘运铎.陈秀玮 白桦酯醇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期刊论
文]-肿瘤 2012(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1004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