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3041
[ 6 ] V lietinck A J , D eB ruyne T , A pers S, et a l1 P lan t2de2
rivedleading compounds fo r chemo therapy of hum an imm un2
odeficiency virus (H IV ) infection [J ]1 P lan ta M ed , 1998, 64
(2) : 9721091
[ 7 ] Fujihash i T , H ara H , Sakata T , et a l1 A nti2hum an imm un2
odeficiency virus (H IV ) activit ies of halogenated gom isin J
derivatives, new nonnucleo side inh ib ito rs of H IV type 1 re2
verse transcrip tase [J ]1 A ntim icrob A g en ts Chem other, 1995,
39 (9) : 2000220071
[ 8 ] 高 阳, 董 雪, 康廷国, 等 1 牛蒡子苷元体外抗流感病毒
活性 [J ]1 中草药, 2002, 33 (8) : 72427261
[ 9 ] 杨子峰, 刘 妮, 黄碧松, 等 1 牛蒡子苷元体内抗甲É 型流
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J ]1 中药材, 2005, 28 (11) : 1012210141
[ 10 ] H iro se M , Yam aguch i T , L in C, et a l1 Effects of arctiin of
Ph IP2induced m amm ary, co lon and pancreatic carcinogenesis
in fem ale Sp rague2D aw leyrats and M e IQ x2induced hepato2
carcinogenesis in m ale F344 rats [J ]1 Cancer L ett, 2000, 155
(1) : 792881
[ 11 ] H auso tt B, Greger H , M arian B , et a l1 N aturally occurring
lignans efficien tly induce apop to sis in co lo rectal tumo r cells
[J ]1 J Cancer R es C lin O ncol, 2003, 129 (10) : 56925761
[ 12 ] Aw ale S, L u J , Kalaun i S K, et a l1 Iden tification of arcti2
gen in an an titumo r agen t having ab ility to elim inate the to ler2
ance of cancer cells to nu trien t starvation [J ]1 Cancer R es,
2006, 66 (3) : 1751217571
[ 13 ] T akasak iM , Kono sh im a T , Kom atsu K, et a l1 A nti2tumo r2 p romo ting activity of lignans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S aussu ream ed usa [J ]1 Cancer L ett, 2000, 158 (1) : 532591[ 14 ] H uang D M , Guh J H , Chueh S C, et a l1M odulation of an ti2adhesion mo lecu le M U C21 is associated w ith arctiin2inducedgrow th inh ib it ion in PC23 cells [J ]1 P rosta te, 2004, 59 (3) :26022671[ 15 ] Kato T , H iro se M , T akahash i S, et a l1 Effects of the lig2nan, arctiin, on 172beta eth inyl estradio l p romo tion of p re2neop lastic liver cell foci developm ent in rats [J ]1 A nticancerR es, 1998, 18 (2A ) : 1053210571[ 16 ] M o ritan i S, N om ura M , T akeda Y, et a l1 Cyto tox ic compo2nen ts of F ructus B ard anae (gobo sh i) [J ]1 B iol P harm B u ll,1996, 19 (11) : 1515215171[ 17 ] Kim S H , Jang Y P, Sung S H , et a l1 H epatop ro tectivedibenzylbu tyro lactone lignans of T orrey a nucif era againstCC l42induced tox icity in p rim ary cu ltu red rat hepatocytes[J ]1 B iol P harm B u ll, 2003, 26 (8) : 1202212051[ 18 ] H irano T , Go toh M , O ka K, et a l1 N atural flavono ids andlignans are po ten t cyto static agen ts against hum an leukem icHL 260 cells [J ]1 L if e S ci, 1994, 55 (13) : 1061210691[ 19 ] Ish ihara K, Yam agish i N , Saito Y, et a l1 A rctigen in fromF ructusn A rctii is a novel supp resso r of heat shock responsein m amm alian cells [J ]1 Cell S tress Chap erones, 2006, 11(2) : 15421611[ 20 ] Jang Y P, Kim S R , Kim Y C, et a l1 N europ rtective diben2zylbu tyro lactone lignans of T orrey a nucif era [J ]1 P lan taM ed , 2001, 67 (5) : 47024721
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彭华胜1, 2, 刘文哲1, 胡正海1Ξ
(11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21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省高校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 太子参是华东地区主产的大宗药材之一, 大面积栽培已有30 多年的历史。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太子参开
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种子休眠、良种选育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药用成分苷类、多糖
类、氨基酸类、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今后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太子参; 生物学; 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 R 28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8) 03- 0470- 04
Advances in stud ies on b iology and chem ica l con stituen ts in R ad ix P seudos tella r iae
PEN G H ua2sheng1, 2, L IU W en2zhe1, HU Zheng2hai1
(11Co llege of L ife Science, N o rthw est U niversity, X i′an 710069, Ch ina; 21A nhui Key L abo rato ry of M odern ized
Ch inese M ateria M edica, A nhui Co llege of T radit ional Ch inese M edicine, H efei 230031, Ch ina)
Key words: R ad ix P seud ostella riae; b io logy; f ingerp rin t
太子参是补益常用中药, 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 P seu2
d ostellaria heterop hy lla (M iq1) Pax ex Pax et Hoffm 1 的干
燥块根, 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太子参始见于清
《本草从新》, 而《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为五加科人参之小
者。石竹科太子参入药最早始于何时尚不清楚 [1 ]。野生太子
参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
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其栽培区主要在安徽、山
东、江苏、福建和贵州等地。安徽宣州太子参于 1973 年野生
变家种, 其产区多分布在海拔 50~ 100 m 的岗地上[2 ]。闽东
太子参是 1967 年 7 月由浙江杭州玲珑山引进种植, 1972 年
开始大面积种植, 多集中于 500~ 600 m 地带[3 ] , 贵州太子参
是1993 年引种[4 ]。可见, 太子参药材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来
·074·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rbal D rugs 第 39 卷第 3 期 2008 年 3 月
Ξ 收稿日期: 2007209228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2006KJ335B, 2006KJ069C ) ; 2006 年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
(06CZ3401122)
作者简介: 彭华胜 (1975—) , 男, 硕士, 副教授, 现为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 现主持省部级项目2 项、教
育厅项目3 项, 发表论文10 余篇。 E2m ail: penghuasheng1975@yahoo1com 1cn3 通讯作者 胡正海 T el: (029) 88302684
源于栽培。近年来对太子参开展了多方面深入研究, 本文就
其生物学特性及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报道予以综述, 为太子
参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生物学特性
111 源植物形态特征: 野生孩儿参为多年生草本, 具 1 主
根, 少数具有不定根膨大的块根2~ 5, 长纺锤形; 茎单生或双
生或数枚丛生块根上, 茎下部节上常生根; 叶对生, 匙形、倒
披针形或狭披针形, 长018~ 515 cm , 宽3~ 8 cm。主茎或分枝
顶叶1~ 2 对, 较大, 排列呈十字形。花两型: 开花受精花生茎
顶, 萼片 5, 狭披针形, 长 3~ 11 mm ; 花瓣 5, 白色, 长倒卵形,
长5~ 10 mm , 顶端2 浅裂; 雄蕊10, 短于花瓣; 子房卵形, 花柱
3。闭花受精花生于茎枝下部, 萼片 4, 花瓣 4, 宽卵形至长圆
形, 长 2~ 6 mm , 宽2~ 4 mm。蒴果宽卵形或近卵形, 含3~ 5
粒种子; 种子褐色, 扁球形, 长 115~ 2 mm , 表面具细疣点[5 ]。
太子参由野生变家种权 30 多年的历史, 家种后不仅其
生长周期发生改变, 形态学特征也发生显著变化, 由多年生
草木变为越年生草本, 块根多至几十个, 纺锤形或长方锤形;
茎丛生或分枝多, 叶片显著增多。
112 性状与显微结构特征: 太子参为长方锤形或细长条形,
稍弯曲, 长 3~ 8 cm , 少数可达 10 cm , 直径 2~ 6 mm , 顶端具
芽痕, 上半部稍彭大, 下半部细长呈尾状。表面黄白色, 质硬
而脆, 断面平坦, 显粉性, 气微, 味微甘。太子参横切面显示木
质部占80% 以上体积。其木栓层为3~ 4 列类方形细胞组成;
皮层较薄, 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 韧皮部窄, 在木质部导管
群的外方的韧皮部内可见筛管群; 形成层环状; 木质部占横
切面的大部分, 其中薄壁组织发达, 射线宽阔, 导管从形成层
向内呈单列或2~ 3 个径向排列, 初生木质部导管少 [1 ]。孙华
香等对福建柘荣产太子参的横切面进行各段观察, 发现仅上
半部和下部末端见草酸钙簇晶, 而江苏镇江太子参在各段横
切面的木质部中均可见草酸钙簇晶 [6 ]。
113 生长发育特点: 孩儿参虽有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两种
繁殖方式, 但全国各栽培区用块根无性繁殖。各产区间由于
气候差异, 太子参的栽种与采收时间略有不同: 安徽宣州太
子参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栽种, 次年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
枯萎倒苗后采收[2 ]; 闽东太子参一般于 11 月中下旬栽种, 次
年 6 月下旬茎叶枯黄时采收[7 ]; 贵州太子参于 11 月份移栽,
次年8 月苗枯萎后采挖[8 ]。栽培太子参的周年生育过程一般
分为 4 个阶段[6 ]:
11311 萌芽生长阶段: 孩儿参耐寒, 具有低温萌芽、发根的
特性, 一般根头丛生 1~ 3 个顶芽。通常在霜降前后栽种, 栽
种34 d 后, 种参萌芽生长, 并长出须状细根。随气温与地温逐
渐下降, 芽生长显著, 细根数量增多。此时, 温度较低, 生长缓
慢, 萌芽的生长依靠种参贮存的养分。
11312 旺盛生长阶段: 2 月初出苗后, 植株生长增快, 以后
进入现蕾、开花、结果等过程。此阶段地上茎形成分枝, 叶增
大、增多, 干重增长; 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膨大, 从而块根
数目增多, 干重增加。
11313 块根膨大阶段: 4 月中旬至6 月中旬是形成块根产量
的主要时期。4 月中旬开始不定根增多伸长, 以后膨大出现
纺锤形。
11314 休眠阶段: 芒种时是植株生长量的最高峰。芒种以
后, 大量叶片枯黄脱落, 至夏至时, 植株地上部分枯死, 种参
已腐烂, 由新参进入越夏阶段。
114 种子休眠特性: 孩儿参为早春开花的短命植物, 无论自
然散落的或人工栽培获得的种子, 都需要一定低温才能萌
发。野外春天才能见到籽苗。据温学森等[9 ]报道, 经- 5~
5 ℃条件下150 d 后, 孩儿参种子萌发率为6518% , 这与其种
子的构造及休眠特性有关。孩儿参种子外种皮呈革质, 内种
皮呈膜质; 胚侧向弯曲呈圆弧形至螺纹形。其种子在成熟时,
胚的形态发育不全, 仅具胚根、下胚轴和子叶, 无胚芽, 在两
子叶间仅具有一微小的生长点; 胚乳位于弯曲种胚的中间及
两侧。其种子的胚发育不全, 表明萌发需要形态后熟。种子剥
离胚后, 子叶能生长; 而种子剥离种皮后, 子叶不能发育, 说
明胚乳中可能存在生长抑制性物质, 因此, 成熟孩儿参种子
还存在生理后熟现象[10 ]。
115 良种选育: 太子参栽培中长期进行无性繁殖, 从而引起
了种质抗病性减弱、产量下降, 各产区近年来均开展了品种
选育工作。福建柘荣选育了3 个品种: 大叶型太子参, 多栽培
于 400~ 600 m 的丘陵, 特征是叶片大且数量多, 块根纺锤
形, 大而少, 种子萌发性差, 属感病型; 野生型太子参是近年
来野生变家种的品种, 多分布于海拔 700~ 800 m 的山地, 特
征是叶大小均有, 叶和分支数较少, 块根胡萝卜形, 较多而
小, 种子可育, 属抗病型; 小叶型太子参多栽培于500~ 700 m
的山地丘陵, 特征是叶片小, 叶和分枝数少, 块根圆棒状, 多
而小, 种子萌发性差, 属较抗病型[11 ]。2001 年山东选育了“抗
毒 1 号”[12 ]; 2003 年福建柘荣选育了“柘参 2 号”[7 ]; 安徽宣州
2000 年选育了金参 1 号, 植株叶片大、分根多、生长健壮、倒
苗迟、有性生殖弱, 开花少, 蒴果瘦小, 大多无籽等, 与传统品
种的开花多, 蒴果均结实有明显区别。姚勇等 [13 ]对金参1 号、
柘参 2 号、抗毒 1 号以及宣州传统品种进行对比实验, 金参 1
号出苗早, 倒苗最迟, 发根数最多, 单株根鲜重最高; 柘参 2
号出苗早, 倒苗也相应提前; 柘参2 号和抗毒1 号在原产地可
产干参 1 49215 kgöhm 2, 引种到宣州产量比原产地低, 也低
于宣州本地传统品种。这表明太子参利用当地的种质进行优
选可能更适应于本土栽培。
116 分子生物学研究: 随着太子参栽培地区的扩大, 品种的
传播与交流增多, 使太子参的栽培品系开始逐渐增多。核糖
体DNA 中内转录间隔区 ( IT S)序列存在种内多态性。余永邦
等[14 ]对 14 个产区的孩儿参栽培和野生样品进行 IT S 基因的
PCR 扩增和测序, 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太子参 IT S 序列存在
种内差异, 其中安徽宣城的变异尤为明显, 在分子系统树中
成为单系支, 另外野生种种内变异水平较高。
2 化学成分研究
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
结果表明太子参含有氨基酸、糖类、苷类、磷脂类、环肽类、脂
肪酸类、油脂类、挥发性成分、甾醇类以及微量元素等。
·174·中草药 Ch 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rbal D rugs 第 39 卷第 3 期 2008 年 3 月
211 苷类化合物: 从太子参的正丁醇部分, 经柱色谱分得尖叶
丝石竹皂苷D、胡萝卜苷、△72豆甾23Β2烯醇232O 2Β2D 2葡萄糖
苷、Α2菠菜甾醇2Β2D 2吡喃葡萄糖苷[15 ]、刺槐苷[16 ]等。太子参总
皂苷具有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的作用, 能增加小鼠免疫器官
的质量, 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对
小鼠免疫后血清中溶血素的生成有一定促进趋势 [17 ]。
闫亮等[18 ]报道贵州施秉 GA P 基地太子参皂苷量均在
0127% 以上, 其中以 3、4、6 月份采收的量较高, 7、8、9、10 月
采收的量较低; 雷山GA P 基地太子参不同采收期皂苷量均
在 0108% 以上, 其中以 3、9 月份量较高, 4、7、10 月皂苷量较
低。秦民坚等[19 ]对江苏、福建、贵州、山东、安徽等13 个产地,
其中 9 个为栽培产地的太子参总皂苷进行测定, 以江苏句容
马梗产太子参为高 (01247% ) , 其次为福建柘荣 (01229% )、
贵州施秉 (01218% ) , 而安徽宣城在栽培产区中最低, 仅为
01099%。而刘训红等[20 ]对江苏、安徽、福建、贵州等 15 个产
地的太子参进行皂苷测定, 结果显示皂苷量以江苏最高, 7
个产区均在 0173%~ 0182% , 安徽的4 个产区均在0168%~
0173% , 福建为 0135%~ 0137% , 贵州最低仅为 0128% , 江
苏、安徽产太子参皂苷的量是福建、贵州的 2~ 3 倍。
212 糖类: 太子参除含蔗糖、麦芽糖以及 Α2槐糖外, 还从中
分得太子参多糖PH P2A 和PH P2B , 相对分子质量为312×104
和416×104。蔡晶等[21 ]报道太子参多糖提取物能增加免疫器
官质量, 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说明多糖提取物对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闫亮等[18 ]报道贵州施秉GA P 基地太子参多糖量在18%
以上, 其中以 3、4、7、9 月份采收的太子参多糖量较高, 5、6、
8、10 月采收的太子参多糖量较低; 雷山 GA P 基地太子参多
糖量均在 21% 以上, 其中以 4、7、9 月份采收的太子参多糖量
较高, 3、5、6、8、10 月采收的太子参多糖量较低。对山东不同
产区太子参的多糖进行测定, 发现太子参多糖量与药材直径
大小有关系, 外观较粗大的多糖量较高, 药材较细的多糖量
较低; 野生太子参多糖明显低于栽培太子参 [22 ]。秦民坚等[19 ]
对江苏、福建、贵州、山东、安徽等 13 个产地太子参多糖进行
测定, 栽培太子参多糖量均高于 18% , 野生太子参均低于
15% , 江苏南京紫金山产太子参更低至7106%。刘训红等[20 ]
测定江苏、安徽、福建、贵州等 15 个产地的太子参多糖量, 结
果显示多糖量以福建最高, 在914% 以上, 贵州次之达718% ,
安徽的 4 个产区均在 518%~ 617% , 江苏的 7 个产区均在
317%~ 518%。罗国海等[23 ]对安徽宣州太子参主根与参尾
多糖量进行对比, 存在一定差异。由于该实验的样品过少, 主
根与参尾多糖量存在差异是否具有规律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213 环肽类: 太子参含多种环肽类化合物, 如太子参环肽
A~D (heterophyllin A —D ) [24, 25 ]。
韩超等[26 ]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 分离
并检测了太子参中 6 种环肽类化合物p seudo stellarins A~ E
和G, 通过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
的准确相对分子质量信息。
214 氨基酸类: 太子参中含有大量氨基酸, 包括多种人体必
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 其中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等量较高。
对江苏南京紫金山的野生太子参与溧阳栽培太子参的
氨基酸进行分析, 野生品的总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的量比栽
培品分别高118 倍和114 倍[27 ]。陈体强等[28 ]从福建柘荣太子
参中检出18 种氨基酸, 全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7717 gökg, 其
中精氨酸 (A rg) 高达 2018 gökg, Χ2氨基丁酸也很丰富, 高达
1615 gökg。对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地6 个地区的太子参
进行 18 种游离氨基酸测定, 在各品系的游离氨基酸中均以
精氨酸量最高, 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量以安徽宣州品系
最高, 其中精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量均以安徽宣
州最高, Χ2氨基丁酸与苯丙氨酸则分别以江苏宜兴和江苏老
山最高[29 ]。
215 挥发性成分: 刘训红等[30 ]采用 GC2M S 法分析太子参
的挥发性成分, 鉴定出78 个化合物。不同产地太子参中均含
有吡咯、己醛、糠醛、糠醇、22戊基呋喃、32呋喃甲基乙酸酯、42
丁基232甲氧基22, 42环己二烯212酮、42丁基232甲氧基222环
己烯212酮、22环己烯212醇2苯甲酸酯、正2十六烷酸等十多种
成分, 占挥发性总成分的80% 左右。其中42丁基232甲氧基222
环己烯212酮、糠醇为主要成分, 前者的质量分数高达 40% 以
上, 为最突出的指标。这些成分可作为太子参挥发性成分中
特征性指标成分。
216 微量元素: 太子参中 K、Ca、Fe、M g 的量最丰富, Zn、
M n、Cu 次之, 也含有R b、Co、Sr、N i、C r 等人体必需微量元
素。对江苏南京紫金山的野生太子参和溧阳栽培太子参的微
量元素进行比较分析, Fe、Cu、Zn 差异较大, 野生品 Fe 的量
比栽培品高 219 倍, 而栽培品Cu、Zn 的量分别比野生品高
314 倍和2 倍[31 ]。余国奠等[32 ]对江苏句容、江苏宜兴、山东临
沂、安徽宣州 5 个产地太子参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江苏句容
微量元素的量总体比较低, 江苏宜兴的为富钴品系, 山东临
沂、安徽宣州的微量元素差异很大, 但峰形相似, 主峰均在
M n 处。
3 指纹图谱研究
在目前太子参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尚未明确的情况
下, 在制定指纹图谱时, 由于没有适宜的对照品作参照, 故一
般以供试品中峰面积适中、峰形好、纯度高、较稳定的共有峰
作为参照峰来标定。唐宝莲等[33 ]采用H PL C 法, 构建江苏 4
个产区太子参的指纹图谱, 在202 nm 处, 标定了11 个共有指
纹峰, 相似度分析表明江苏宜兴、高淳、句容、江宁 4 个产区
太子参品质基本一致。刘祥云等 [34 ]也采用H PL C 法, 构建太
子参药材的指纹图谱, 在 203 nm 处, 43 m in 内标定了 7 个共
有峰, 并借用 SPSS1110 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10 个产区
的太子参基本可以归为两类。此外, H an 等[35 ]也采用H PL C
法对 11 个不同产地的太子参样品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 刘
训红等[36, 37 ]分别用GC2M S 联用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
了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和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4 结语
近年来, 围绕太子参的增产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国内外
·274·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rbal D rugs 第 39 卷第 3 期 2008 年 3 月
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生物学、化学以及药理等研究工作。太子参
源植物孩儿参由野生变栽培后, 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多年生变为越年生, 块根由 1 至几个发展到几十根, 太子参
产量相应急剧增加。太子参的生态环境、生活型的改变引发的
其发育以及内部构造的动态变化的机制尚缺乏研究, 人工栽
培后其形态结构的变化与其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也需要
深入研究。此外, 随着太子参的相继引种, 品种间的交流以及
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太子参各产区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为此
要建立太子参的质量评价标准还需要对太子参的种质资源、
环境因素以及成分的动态变化进一步研究分析。通过以上研
究, 在提高太子参产量的基础上, 保证药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1 中华本草 [M ]1 第二
册1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
[ 2 ] 姚 勇, 李 萍, 王德群, 等 1 宣州太子参规范化生产操作
规程研究 [J ]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4, 18 (5) : 282301
[ 3 ] 吴丽平1 浅谈闽东太子参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J ]1 闽东
农业科技, 1995, (1) : 332341
[ 4 ] 吴英兰1 太子参套种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J ]1 耕作与栽培,
2006 (1) : 431
[ 5 ] 余国奠, 刘学平, 龚祝南, 等 1 南京老山地区孩儿参 (太子
参)居群变异体的形态学与生态学特征的研究 [J ]1 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 1999, 18 (1) : 5281
[ 6 ] 孙华香, 林仕榕1 柘荣太子参生药鉴别 [J ]1 福建中医学院学
报, 1994, 4 (1) : 342351
[ 7 ] 黄冬寿1 太子参柘参2 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J ]1 农业科
技通讯, 2003, (12) : 121
[ 8 ] 韩见宇1 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规范化栽培操作规程 ( SO P )
[J ]1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4, 6 (3) : 272311
[ 9 ] 温学森, 赵华英, 李允尧, 等1 太子参休眠原因初探 [J ]1 中
草药, 2003, 34 (8) : 76227631
[ 10 ] 秦民坚, 余永邦, 余国奠, 等 1 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1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22 (1) : 252261
[ 11 ] 林光美, 张建宝, 侯长红, 等 1 太子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
[J ]1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 (6) : 42224261
[ 12 ] 宋吉青, 王继振, 王红丹 1 文登市培育出太子参新品种——
抗毒一号 [J ]1 中国农技推广, 2001 (6) : 272281
[ 13 ] 姚 勇, 李 萍, 王德群, 等1 优良太子参新品系金参1 号特
征特性研究 [J ]1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4) : 5801
[ 14 ] 余永邦, 秦民坚, 梁之桃, 等1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 S 序
列的比较 [J ]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3, 12 (4) : 1251
[ 15 ] 秦民坚, 余永邦, 黄文哲 1 江苏栽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J ]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 19 (1) : 382401
[ 16 ] 张 健, 李友宾, 王大为, 等1 太子参化学成分研究 [J ]1 中
国中药杂志, 2007, 32 (11) : 1051210531
[ 17 ] 刘训红, 陈 彬, 王玉玺1 太子参总皂苷药理作用的初步研
究 [J ]1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0, (3) : 92111
[ 18 ] 闫 亮, 秦民坚, 贺定翔, 等 1 太子参多糖及皂苷的积累动
态研究 [J ]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 19 (6) : 102131
[ 19 ] 秦民坚, 余永邦, 黄文哲, 等 1 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品质分析
[J ]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 19 (5) : 292321
[ 20 ] 刘训红, 谈献和, 曾艳萍, 等 1 不同产地太子参的质量比较
研究 [J ]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7, 22 (2) : 362381
[ 21 ] 蔡 晶, 李孝栋, 陈旭征, 等 1 太子参多糖粗提取物对小鼠
史疫功能的影响 [J ]1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5 (3) : 332
351
[ 22 ] 钟方晓, 彭广芳, 李贵海1 山东太子参多糖含量对质量的影
响 [J ]1 中草药, 1997, 28 (7) : 42824301
[ 23 ] 罗国海, 盛柳青, 张秋霞, 等1 太子参药材主根与参尾的多糖含量
比较 [J ]1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 (11) : 502511
[ 24 ] 史玉俊1 太子参根中的环肽 [J ]1 中草药, 1994, 25 ( 6) :
3191
[ 25 ] H an C, Chen J H , L iu J , et a l1 Iso 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 seudo stellarin B (cvclic pep tide) from P seud ostella ria het2
erop hy lla (M iq1) Pax by h igh2speed coun ter2curren t ch ro2
m atography [J ]1 T a lan ta, 2007 (71) : 80128051
[ 26 ] 韩 超, 陈军辉, 刘 , 等1 高效液相色谱ö电喷雾飞行时
间质谱分析太子参中环肽类化合物 [J ]1 分析化学, 2006,
34 (12) : 1719217221
[ 27 ] 林文津, 徐榕青, 张亚敏1 正交实验优化中药太子参氨基酸
超声提取工艺[J ]1 海峡药学, 2006, 18 (1) : 332351
[ 28 ] 陈体强, 吴锦忠, 钱爱萍1 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分析 [J ]1 氨
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7, 29 (1) : 4271
[ 29 ] 余国奠, 刘学平, 潘红娟, 等 1 华东地区太子参品系的氨基
酸比较分析 [J ]1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9, 18 (1) : 92111
[ 30 ] 刘训红, 王 媚, 蔡宝昌, 等 1 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
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J ]1 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
(1) : 432451
[ 31 ] 李仕海, 刘训红1 江苏地产太子参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分
析 [J ]1 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 (3) : 19922001
[ 32 ] 余国奠, 刘学平, 潘红娟, 等1 5 个太子参品系的微量元素分
析研究 [J ]1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8, 17 (4) : 202221
[ 33 ] 唐宝莲, 辛绍祺, 蔡宝昌, 等1 太子参H PL C 指纹图谱的初步
研究 [J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1 (3) : 17121721
[ 34 ] 刘伟祥, 胡海云, 刘喜纯, 等1 太子参H PL C 色谱指纹图谱研
究 [J ]1 中草药, 2007, 38 (5) : 76127641
[ 35 ] H an C, Chen J , L ee F S, et a l1 F ingerp rin t ch rom atogram
analysis of P seud ostella ria heterop hy lla (M iq1) Pax roo t by
h igh perfo rm ance liqu id ch rom atography [J ]1 J S ep ara t S ci,
2006, 29 (14) : 2197222021
[ 36 ] 刘训红, 王 媚, 蔡宝昌, 等1 太子参GC2M S 指纹图谱的初
步研究 [J ]1 中草药, 2007, 38 (1) : 11321161
[ 37 ] 刘训红, 李伟东, 蔡宝昌, 等 1 太子参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
谱研究 [J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3
(4) : 23822401
《中草药》杂志被确认为允许刊载处方药广告的第一批医药专业媒体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通知,《中草药》杂志作为第一
批医药专业媒体, 允许发布“粉针剂、大输液类和已经正式发文明确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购买和使用的
品种以及抗生素类的处方药”广告。
电话: (022) 27474913 23006821 传真: 23006821 联系人: 陈常青
·374·中草药 Ch 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rbal D rugs 第 39 卷第 3 期 2008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