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芮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641·
专论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张 颖
(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
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
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
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
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
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中药;靶向给药系统;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中图分类号:R2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5—0641一07
Advancesinresearchontarget—orienteddrugdeliverysystemofChinesemateriamedica
ZHANGYing
(SichuanIndustrialInstituteofAntibiotic,Chengdu610051,China)
Abstract:Target—orienteddrugdeliverysystems(TODDS)ofChinesemateriamedicia(CMM)isas—
cribedaspreparationsinwhichactivefractionsorsingleingredientextractedfromCMMornatural
medicinesaredirectlydeliveredwiththehelpofdifferentcarrierstotargetorgans,targettissues,andtar—
getcellsorintracellula.RecentadvancesofresearchonTODDSsofCMMclassifiedaccordingtocarriers,
suchasliposomes,microspheres,nanocapsules,andemulsionsarereviewed.Inaddition,duetothespe—
cificactionsfCMMonintestinaldiseases,oralcolontargetingdrudeliverysystemisconsideredsub—
stantialsforTODDSsofCMM.DomesticresearchesonTODDSofCMMinitsinitialstagearelimitedo
formulationsusingsinglenaturalactiveingredientasrawmaterial.Whilethefew rTODDSsusingCMM
activefractionsorformularecipesareunderway,whichrelatesot etremendousdifficultiesinbothestab—
lishmentofqualitys andardforCMMactivefractionsandtechnologyforpreparationofCMM.Neverthe—
lessoneoftheimportantgoalsforthedevelopmentonpreparationofCMMisTODDS.
Keywords:Chinesemateriam dicia(CMM);target—o“enteddrugdeliv rysystemy(TODDS);lipo—
somes;microspheres;nanoparticles;emulsions;oralcolontargetingdrudeliverysystem(OCTDDS)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类将传统中药或天然药
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
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位于靶区(靶器官、靶组织、靶
细胞),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从而提
供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靶向给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
脂质体、微粒、纳米粒、乳剂等;按靶向部位不同可分
为肝靶向、肺靶向、脑靶向等制剂。靶向制剂的作用
机制是将药物包裹或嵌入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蛋
白以及生物降解高分子物质中制成微粒、复合型乳
剂、脂质体等各种类型的胶体或混悬系统,通过注射
或其他方法给药后,这些微粒选择性的聚积于肝、
脾、淋巴部位释放而发挥疗效。而口服结肠靶向释药
系统是通过适当的方法,使药物经口服后避免在胃、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而是运送至回盲肠
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靶向
给药系统。本文按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分类进
行综述,介绍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进展情况。
1中药脂质体
收稿日期:2005—09—06
作者简介:张颖(1972一),女,四川成都市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药物新制剂的研究。
Tel:(028)8438322lE—mail:zhangy0817@163.corn
万方数据
·642·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
脂质体(1iposomes)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
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主要有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
发法和冷冻干燥法等。
1.1 普通脂质体:人参皂苷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
用或使癌细胞发生逆转,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若将
人参皂苷制成脂质体,将大大增强其靶向性,提高疗
效,并可保护活性基团,使其在胃肠中不易被降解,
提高生物利用度。丁玉玲等[1]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
人参皂苷脂质体是较早期的中药脂质体之一,人参
皂苷脂质体的包封率为51.4%,粒径在0.7~1.2
弘m。汉防己甲素是从汉防己中提取分离到的生物
碱,可用于治疗矽肺,对抑制和逆转矽肺胶原纤维方
面有较好的作用,但长期用药对细胞毒性较大,可产
生皮肤色素沉着,肝肿大等副作用。杨赛丽等[21将汉
防己甲素制备成多相脂质体后,可改变汉防己甲素
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使细胞对酵母的吸附率明
显增加,可减轻汉防己甲素的细胞毒性,本品包封率
达到78.2%。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
nins,PNS)是从三七中提取得到的总皂苷,口服给
药由于PNS受胃肠酶、细菌及pH值等多种因素影
响,生物利用度低,将药物包裹人经肺部给药,能够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沈
央等[3]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NS脂质体:称取处方量
的注射用大豆磷脂、胆固醇,加适量乙醚使其溶解并
转移至茄形瓶中,置25℃恒温水浴中减压蒸发除去
乙醚,使脂质在瓶壁上成均匀薄膜。茄形瓶置真空干
燥箱内真空干燥过夜后,瓶内加入含处方量PNS的
pH6.8磷酸盐缓冲液适量以及直径为0.8mm的
搅拌珠,25℃恒温水浴旋转洗膜1h,得乳白色混悬
液,得PNS脂质体。经检测,PNS脂质体为大单室
脂质体,外形圆整光滑,形态分布均一,平均粒径为
(1576.5±321.4)nm,符合肺部给药对制剂粒径的
要求,包封率为(78.5土2.15)%。PNS脂质体应用
于蟾蜍上腭黏膜后,几乎消除了纤毛毒性,具有良好
的生理适应性。PNS脂质体组大鼠的肺水肿指数和
肺组织病理改变均显著轻于PNS溶液组,接近缓冲
液组。
1.2新型脂质体:由卵磷脂、胆固醇组成的传统脂
质体在体内多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在血液循环中
驻留时间较短,药物的靶向释放较少。所以近年来的
研究逐渐倾向新型脂质体,将脂质体进行修饰后可
将疏水表面亲水化,可以减少或避免单核一巨噬细胞
系统的吞噬作用,有利于靶向于肝、脾以外的缺少单
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利用抗体修饰,可制成定
向于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靶向脂质体;利用体外磁
相应导向至靶向部位的脂质体称为磁性脂质体。
1.2.1长循环脂质体:脂质体表面经适当修饰后,
可避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延长在体内循环系
统的时间,称为长循环脂质体(10ng—circulatinglipo—
somes),亦称隐形脂质体,具有主动靶向作用。
紫杉醇(Taxol,TAX)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皮中
分离到一种抗肿瘤化合物,其作用机制是促进细胞
中的微管生成,并阻止微管正常的生理性解聚,从而
避免细胞的快速分裂,它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治
疗效果,但和多数抗癌药物相同,紫杉醇缺乏对肿瘤
细胞的选择性。如将紫杉醇包人脂质体,则可改善其
分布,减少药物用量,并增加其靶向性。但紫杉醇普
通脂质体由于对网状内皮组织系统的被动靶向性,
以及静注给药后,易因血中蛋白、酶等因素作用造成
脂质体的破裂及包封药物的快速渗漏,为了进一步
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稳定性和包封率等,近年来国
内外广泛关注紫杉醇新型脂质体的研究[4]。
PEGs脂质体是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研究
的一种长循环脂质体,它是在脂质体中掺入二棕榈酸
磷脂酰乙醇胺(DPPE)等类脂的PEG衍生物制备而
成,可以阻止脂质体表面与血浆蛋白中的调理素相互
作用、屏蔽网状内皮系统对脂体的识别,从而导致脂
质体稳定性的提高和网状内皮吸收比率的降低。
Crosassc等[53筛选出TAX的最佳PEG—DPPE
脂质体处方为卵磷脂、磷酯酰甘油、胆固醇和PEG
5000一DPPE的物质的量比为9:1:2:0.7。该
PEGs脂质体比普通脂质体包裹药物的稳定性稍
差,在37℃时药物释放速度减慢;体内药动学和分
布实验表明,其消除半衰期由普通脂质体的9.27h
延长到48.6h,而在肝、脾中的分布减少。在人腺癌
和MeWo黑色素瘤细胞株进行的药效学实验中,
TAX的PEGs脂质体与游离药物活性相当。
阎家麒等[6]采用共沉淀和微流态化两步法制备
TAX隐形脂质体,用两亲性聚乙二醇一二硬脂酰乙醇
胺(PEG—DSPE)修饰脂质体膜。经检测,该TAX隐
形脂质体粒径≤100nm,药物包封率≥98%。均以5
mg/kg给小鼠iv脂质体TAX和游离TAX,24h后
TAX隐形脂质体在血液中驻留35%以上,在肝脾组
织中摄取不足10%。而膜材中不含PEG—DSPE的
TAX传统脂质体在血液中驻留10%,被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MPS)捕获了50%以上。证明隐形脂质体延
长了在血液中循环的时间并减少了MPS的吞噬。血
万方数据
中草芮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643·
液AUC隐形是传统脂质体的2.0倍。
1.2.2 免疫脂质体:在指质体表面接上某种抗体,
具有对靶细胞分子水平的识别能力,可提高脂质体
的专一靶向性。方瑾等[73采用新型偶联剂琥珀酰亚
胺S一乙酰硫代乙酸酯(SATA),将抗人体大肠癌细
胞表面抗原LEA的单克隆抗体ND一1与载有TAX
的脂质体偶联制成免疫脂质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免
疫脂质体稳定性良好,4‘C存放10d,内含物无明显
渗漏,单抗免疫活性不丧失。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显
示,TAX免疫脂质体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
的靶向专一性,对人大肠癌细胞的本外细胞毒作用
优于普通脂质和游离药物,IC。。分别为两者的6.70
和88.7倍,对非靶细胞的作用与普通脂质体相似。
说明免疫脂质体对靶细胞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1.2.3磁性长循环脂质体:张景勃[83首次采用逆相
蒸发法制备了紫杉醇磁性长循环脂质体(TAX—
LMIP),方法和磁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
只是在膜材中加入了聚乙二醇一二硬脂酰乙醇胺
(PEG—DSPE),并在得到TAX—LMIP后,加入8%
的乳糖作支架剂,经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TAX—
LMIP的冻干品。TAX—LMIP的外观饱满,色泽均
匀,加入注射用水后,稍加振摇即得均匀混悬液,再
分散性好,其平均粒径为640nm,包封率为96.4%,
兔体内药动学符合三室模型。体内分布研究表明:
TAX—LMIP对小鼠EMT一6肿瘤生长均有较明显
的抑制作用,抑瘤作用较TAX注射液提高。将这种
具有理化靶向和被动靶向双重靶向性质的新型脂质
体作为载体运送紫杉醇,不但能增强紫杉醇在血浆
中的稳定性,而且有助于紫杉醇向肿瘤组织靶向性
聚集,可在减少给药剂量的同时,大大提高药物疗
效,降低药物对心、肺、肾等器官的毒性。
1.2.4糖基修饰的脂质体:不同的糖基结合在脂质
体表面,到体内可产生不同的分布。带有半乳糖残基
时可被肝实质细胞所摄取,带有甘露糖残基的可被K
细胞摄取,氨基甘露糖的衍生物集中分布于肺内。斑
蝥素是从大斑蝥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对治疗原发性
肝癌有较好的效果,但因该药溶解性差,体内吸收后
在肝区不易集中,较难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且有较大
不良反应。何文等[93合成对肝区有特异性亲合力含氧
乙基的半乳糖衍生物Gal岛一(CH:一CH。一O)3-C。。H。。
作为强化靶向材料,在斑蝥素多相脂质体的基础上,
制备了强化靶向材料修饰的斑蝥素多相脂质体。强化
靶向材料的加入并不影响脂质体的常规理化性质,小
鼠尾静脉注射3.5h后,强化斑蝥素多相脂质体是普
通斑蝥素多相脂质体在肝内浓度的3.6倍,滞留时间
亦延长,具有明显的肝靶向作用。
2中药微球与微囊
微球(microspheres)是指药物溶解和(或)分散
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
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
药库型微型胶囊称为微囊(microcapsules),两者统
称为微粒,通常微粒的粒径为1~250p.m。
有关中药有效部位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以往报
道较少。草乌生物碱对小鼠肝癌有明显抑制作用,但
抑瘤率随剂量增加的同时,也显现了显著的毒性。黄
园等[1明以草乌抗肝癌有效成分醚溶性生物碱为原
料,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常温乳化一化学交联
法制备制备了肝靶向白蛋白微球,微球平均粒径为
0.153肛m,内载药量为8.6~9.9pg/mg,平均总包
封率为21%,体外释放特性符合指数双相动力学模
型和单指数加Higuchi平方根定律。草乌白蛋白微
球在肝脏的聚集达到70%,表明中药有效部位制成
靶向微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长期
使用对肝组织的细胞毒性较大。为了使药物主要分
布于肺内,达到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的目的,程德
云等[1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Tet肺靶向微球,观察
其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急性治疗效果。低氧
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应用Tet肺靶向微球组肺动脉平
均压(mPAp)的降低较Tet水溶剂治疗组更为明
显,且mPAP在注药后60min仍明显低于注射前
水平,大鼠体循环平均压无显著变化。说明Tet肺靶
向微球对肺循环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明显增强
Tet降低mPAP的效应。李凤前等E12]利用喷雾干燥
热变性机制制成Tet缓释微囊,其制备方法是将微
粉化的Tet混悬于牛血清白蛋白水溶液中,在磁力
搅拌下,经蠕动泵将其导入喷嘴外,进行喷雾干燥微
囊化,再将粉末状微囊在120。C处理6h。Tet微囊
化后不仅可浓集于肺部,还具有缓释性,体外释药规
律符合Higuchi方程。从肺脏相对摄取量、各组织峰
浓度比、靶器官肺脏相对于其他器官的相对靶向系
数和微囊在肺部的平均滞留时间对微囊的肺靶向性
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et经微囊化后,相对水
针剂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
莪术油是从莪术的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
有抗癌活性,临床上局部瘤体注射莪术汪治疗宫颈
癌已取得显著疗效。邓嵘等[133将莪术油制成肝动脉
万方数据
·644· 中草芮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
栓塞用明胶微球,其制备工艺以乳化交联法为基础,
先将莪术油、明胶溶液及大豆磷脂制成初乳,以初乳
为分散相,液体石蜡为连续相,加入乳化剂,甲醛交
联固化,异丙醇脱水。球径在40--一160pm的微球占
97.16%,以莪术醇计,平均含药量为3.13%,平均
包封率为19.36%,体外释药12h累积释放达
80%,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药机制为溶
蚀加扩散。肝动脉栓塞荷瘤大鼠平均生存率显著延
长,肿瘤体积显著减小。
研究中的中药及中药提取物靶向微球还有喜树
碱微球[I“、苦参素白蛋白微球、白及微球、绞股蓝皂
苷微球、土贝母甲苷肺靶向微球等。
3中药纳米粒
纳米球和纳米囊合称纳米粒(nanoparticles),
亦称为毫微粒,是一类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为
载体的固态载药胶体微粒,一般粒径为10~1000
nm。纳米粒可分散于水中形成近似胶体溶液,与微
球相比,其物理稳定性好,便于加热灭菌和储存;由
于其属胶体系统,临床上,较混悬型微球制剂较易给
药;由于其粒径小,表面能大,有利于在黏膜、角膜等
处滞留,因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摄取,被动
达到肝脏、脾脏和骨髓靶向给药的效果;可对其表面
进行修饰,从而达到主动靶向分布的目的。由予恶性
肿瘤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纳米级微粒较其他微粒
更易进入肿瘤细胞内,有利于药物的胞内靶向传输,
所以纳米粒是药物靶向给药系统很好的载体。近年
来对中药靶向纳米粒的研究较多。
3.1 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毫微粒):聚氰基丙
烯酸烷酯(polyalkylcyanoacrylate)纳米粒由氰基丙
烯酸烷酯单体聚合而得,该类单体有氰基丙烯酸甲
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多种。纳米粒的靶向性主要与
其粒径大小及表面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粒径小于
300am的粒子主要积聚在肝脏和淋巴系统。已有研
究表明,毫微粒载药系统不仅可使给药量80%的药
物浓集于肝脏,并可进入肝细胞。
氧化苦参碱又称苦参素,是从苦豆子和苦参根
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保肝降酶的作用,
是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由于传统的给药方式全身
分布,局部血药浓度低,达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为
了提高氧化苦参碱的治疗指数,将其包封于高分子
材料中,制成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酯毫微粒,可
将药物靶向于肝,提高肝脏内的血药浓度。袁海龙
等D5]选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药物载体,用乳化
聚合法制备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平均粒径在100~
200nm,包封率达87%。
蕨麻具有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其有效部位命
名为蕨麻素,主要含有三萜类成分,具有抗病毒、调
节免疫功能、保肝利胆等活性。袁海龙C16]采用乳化
聚合法制备了蕨麻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
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蕨麻素溶于适量聚乙二醇
400中再加入适量的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精密
称取PluronicF一68、Dextran一70、亚硫酸钠,溶于水
中,将以上主药、辅料混合用稀盐酸调到pH为2,加
入聚氰基丙稀酸正丁酯,涡旋得澄明液。粒子均匀圆
整,平均粒径100~200nm,包封率为82%。
3.2 白蛋白毫微粒:易以木等[171用乳液固化方法
制备了125I一牛血清白蛋白一黄芪多糖毫微粒,透射电
子显微镜测得粒径为(168土62)rlm,小鼠po毫微
粒后,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大循环,主要分布在肝
脏的Kuffers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以及在肺和脾
脏的吞噬细胞中,心脏中也有少量分布,而脑组织中
分布极少,说明毫微粒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3.3 聚乳酸纳米粒:近年来具有可生物降解和生物
相容性的聚乳酸作为载体的纳米粒研究异常活跃。
葫芦素(cucurbitacin)是从甜瓜蒂中提取分离出的
成分,具有抗肿瘤、保肝、抗肝炎、提高免疫功能等作
用,但具有细胞毒性,为增加葫芦素的靶向性,提高
药物疗效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其不良反应,杨凯
等[183根据口腔癌周毛细淋巴管的解剖生理特点,研
制了具有颈淋巴结靶向笥的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
微粒(CUBE—PLA—Np)冻干针剂。原理是当CuBE—
PLA—NP口腔癌周局部注射时,使其能通过淋巴管
内细胞的吞噬和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口腔癌周毛细淋
巴管内,然后再通过淋巴回流到达区域淋巴结转移
灶,以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同时
通过微粒的缓释延长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以达到
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灶、降低血中药物浓度、降低全身
不良反应的目的。用纳米粒作为淋巴靶向性载体对
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灶行化疗在国内外尚属首次。以
微粒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质量控制指标,在单因
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工艺,以乳化一溶
剂挥发法制备CuBE—PLA—NP,再加入10%的甘露
醇作为支架剂,搅拌溶解后分装,冷冻干燥即得。
CuBE—PLA—NP平均粒径为85nm,包封率为93%,
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用高颈淋巴结转
移癌株U14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
CuBE—PLA—NP和葫芦素BE分别行癌周黏膜下注
万方数据
中草药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645·
射,用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靶向效率、相对靶向效
率和药物峰浓度比来全面评价CuBE—PLA—NP的
颈淋巴结靶向性。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85nm
的CuBE—PLA—NP通过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后,对
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作用,既提高颈
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续作用时
间,同时也降低了血和其他器官中药物浓度[19|。
杨凯等还对CuBE—PLA—NP的临床应用进行
了研究[2⋯,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中药提取物靶向纳米
粒的临床研究之一。临床结果证明:平均粒径为85
am的CuBE—PLA—NP行口腔癌周黏膜下注射后,
对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高度的靶向性,且能在颈淋
巴结转移灶内持续8d以上维持较高药物浓度,达
到了提高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浓度和延长药物持
续时间的目的,提高了疗效,同时降低了药物的全身
不良反应。
雷公藤甲素(TP)是雷公藤的主要成分之一,经
药理和临床试验表明它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
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刘明星等[2妇采用改良的自乳
化蒸发法制备TP聚乳酸纳米粒,考察了各工艺因
素、表面活性剂浓度、药物浓度对纳米粒粒径、包封
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激
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
初步研究了其载药性质。所得的纳米粒包封率为
74%,载药率为1.36%,形态光滑规整,粒径分布均
匀,且TP被有效地包裹在纳米粒中。这种方法适于
制备脂溶性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
3.4 固体脂质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 pid
nanoparticle,SLN)是一种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
类脂,如卵磷脂、脂肪酸及脂肪醇等为载体,将药物
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为10~1000nm的固体
胶粒给药系统。SLN主要适于亲脂性、难溶性药物
的包裹,被用作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达到靶向定位
和控释作用。近年来,SLN已成为纳米释药系统的
研究热点之一。
喜树碱是从喜树中提取的抗肿瘤生物碱,对腹
水型肝癌、头颈部肿瘤、胃癌和膀胱癌有明显疗效,
由于喜树碱的脂溶性高,制备理想制剂较困难,并且
在pH6.5以上内酯环易打开形成喜树碱盐,其药
效显著降低且有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杨时成
等[22]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
米粒,可阻止喜树碱的水解,延缓药物释放,并以可
iv的Poloxamer188为表面活性剂使之吸附在制剂
表面,增加其亲水性,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
延长,阻止单核吞噬系统的摄取,在非单核吞噬系统
部位的靶向性增强,达到主动靶向作用,从而提高药
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经小鼠体内药动学研
究,证明Poloxamer188包衣的喜树碱固体脂质体
iv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与喜树碱溶液相比显
著延长,且在小鼠脑等器官中的分布显著增加。喜树
碱固体脂质纳米粒有一定主动靶向作用,有助于对
淋巴癌和脑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水飞蓟宾(SLB)是从菊科植物水飞蓟果实中提
取分离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保护和稳定
肝细胞的作用,对各种肝脏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治
疗,临床主要用于急慢性肝炎的治疗。余江南等[2妇
制备了水飞蓟宾脂质纳米粒并建立了其在小鼠肝脏
中药物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小鼠尾ivSLB脂质
纳米粒,对照组注射SLB普甲胺溶液,小鼠处死后
测定肝脏药物浓度,在相同时间点SLB脂质纳米粒
组肝脏的药物浓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水飞蓟宾脂质
纳米粒有肝靶向性。
4中药乳剂
由于乳剂对淋巴的亲和性,其在体内有靶向分
布的特点。油状药物或亲脂性药物制成o/w或
o/w/o型乳剂iv后,油滴经巨噬细胞吞噬后在肝、
脾、肾中高度浓集,因而油滴中溶解的药物在这些脏
器中积蓄量也高。水溶性药物制成W/O或w/o/w
型乳剂经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易浓集于淋巴系统。乳
剂的粒径不同对靶向部位也有影响,静注的乳剂在
0.1~0.5肛m时,则为肝、脾、肺和骨髓的单核巨噬
细胞所清除;静注2~12肛m粒径的乳剂可被毛细
血管摄取,其中7~12肛m粒径的乳剂可被肺机械
性滤阻。对中药靶向乳剂的研究相对较少。
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等功
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疾病。龚志南等[243
将白芷制成乳剂,以白芷主要有效成分欧前胡索和
异欧前胡索为检测指标,考察了白芷乳剂大鼠鼻腔
给药的药动学参数及脑组织中的药物水平。结果表
明,白芷乳剂鼻腔给药达峰时间快,进入脑组织时间
快,且脑组织中含药物的较高,证实白芷乳剂鼻腔给
药后具有脑靶向性。
5 中药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口服药物在结肠阶段释放并被吸收发挥作用。
称为口服结肠靶向制剂(oralcolontargetingdru
deliverysystem,0CTDDS)。0CTDDS虽然不是特
定意义上的靶向制剂,多为延迟、定位或专属给药,
但目前也将其归人靶向制剂。将中药制成OCT—
万方数据
·646· 中草芮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
DDS,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在胃肠道被破坏及肝脏分
解的不利影响,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从而大大提高
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顺
应性同时为某些需局部治疗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
炎)提供有效、不良反应小,且方便的新的治疗方式。
果胶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类大分子物
质,其可被结肠内细菌产生的果胶酶特异性降解。刘
晓华等Czs3应用经特殊处理的果胶,将经处理后的紫
草、丹皮、黄芪提取物包衣后可使药物在上消化道不
被破坏,进入结肠,被该处细菌产生的果胶水解酶降
解,释放出药物,而果胶在体内降解产物为单糖,对
机体无不良反应。经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结肠定
位释药情况考察,9h时药物到达结肠,且药物微丸
包衣层部分降解,12h药物进人横结肠,药丸几乎
全部溶解。证明该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有能力携带药
物穿过胃、小肠,并药物到达结肠,定位释放,使病变
区处于高浓度作用。
肠安康微丸由黄芪、黄连等6味中药组成,诸药
合用具清热止痢、温补脾肾之效,用于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按中医理论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方
法,让肠安康方药中黄芪、补骨脂等治本药在胃中先
行释放,使药物吸收入血,有助于增强病人免疫力,
达到改善全身症状的整体调节作用;而黄连、金银花
等抗菌消炎、收敛止血药物通过薄膜包衣,在通过胃
和小肠后到达结肠释药,使结肠部位药物浓度富集,
对病灶有针对性的治疗作用,促进局部症状的缓解
或痊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闫惠俊等[26]采用时
间依赖性的Surelease薄膜包衣和pH值依赖性、时
间相结合的Eudragit薄膜包衣,制成2种微丸。对
其进行的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两种微丸在人工胃液
中2h均没有溶出,在人工小肠液中3h时,分别溶
出13.3%和10.4%,在人工结肠液中5h均溶出完
全。利用医用X射线造影技术,将药物与医用硫酸
钡干粉混合后制成微丸,在不同时间段测定其在人
体胃肠道的分布,通过图象分析,可清晰观察药物到
达结肠后开始大量释放。实验初步表明两种微丸都
有能力携带药物通过胃、小肠,到达结肠后定位释
放,使病变区处于高浓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且以
Eudragit薄膜包衣较好,在结肠分布均匀,较少受胃
肠运输时间的影响。
由于对原料的要求不高,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口
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将成为中药新制剂研究
的一个方向[27|。
6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近年来国内对中药及中药提取物靶向制剂的研
究较多,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研究已逐渐由被动靶
向朝主动靶向发展,由传统的脂质体、纳米粒向修饰
的脂质体、纳米粒以及前体药物发展;包封率和靶向
性也有很大提高。但大多都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研
究方向主要停留在制剂工艺和动物体内靶向分布,
临床研究较少。到目前为止仅有注射用紫杉醇脂质
体获得批准上市。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
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用中药有效部位
研制的靶向制剂较少,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
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研究品种也主要集
中在有抗癌作用的中药。
结合目前靶向制剂研究现状,中药靶向制剂的
研究与开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从中药单一成分
研究靶向制剂向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靶向制剂
发展。2)向中药复方靶向制剂发展:选择药味较少、
作用显著、质量可控的著名中药复方开展靶向制剂
的研究。中药复方具有较好的临床优势和实用价值,
但是中药复方靶向制剂研究报道较少,其主要难点
是体内药动学研究、处方药味多及成分复杂。近年来
国内学者认为,研究一种或几种已知有效成分的体
内药动学,同研究化学药物无明显不同,主要是运用
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对其中已知有效成分进行血
药浓度测定。中药复方制剂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应配
合药理作用,以该有效成分为阳性对照,这样复方的
测定结果才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随着中药复方
的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体内药效等研究的深入,研
究中药复方靶向制剂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其独特
临床意义和优势[28|。
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也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因此,要真正深入
研究并开发出临床可用的靶向制剂只靠制剂学的知
识和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
作,应用新技术,开发中药新剂型,特别是靶向制剂,
是中医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References:
1-13DingYL,MaSX,LuxR,eta1.Ginsengaponinl posome
(GSL)l-J].ChinPharm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7):
414—416.
[2]YangSL,DuYJ,ZengZY,etal.Studyontheffectofli—
posomeentrappedtetrandrineoncellulartoxicity[J3.Chin
TraditHerbDrugs(中草药),1995,26(9):470—472.
[3]ShenY,FangxL. Notoginsengnosideliposomes:prepara—
tionandphysiologicalcomp tibilitystud [J],ChinTrad t
PatMed(中成药),2004,26(5):352—355.
[4]ZhangJQ,ZhangzR.Developmentofpaclitaxeltargeted
drugdeliverysystems口].ChinJModApplPharm(中国现
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4):255—257.
万方数据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5期2006年5月·647·
E5]CrosasscP,CerutiM,BrusaP,eta1.Preparation,charac—
terizationandpropertiesofstericallystabilizedpaclitaxel—-con—-
tainingliposomes[J].JContrRel,2000,63(1):19—30.
[6]YanJQ,WangY,WangJ Y.Preparationofpaclitaxel
stealthiposomesandittissuedistributioninm ce[J].Acta
PharmSin(药学学报),2000,35(9):706—709.
[7]FangJ,WangYQ,SongJD.Antibody—mediatedtargeting
oftaxol—containingimmu oliposomeagainsthumancolorectal
carcinoma口].ChinJImmu ol(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
14(3):198—200.
[8]ZhangJQ,ZhangZR,QingR,eta1.Studyonlongcircu—
latingmagnetoliposomeentrappedpaclitaxelEJ]. Chin
Pharm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7):520—522.
[9]HeW,YangJx,YangJ,eta1.Theresearchonlivertar—
getingdeliverysystemofcantharidinpolyphaseliposome
modifiedbystrengthenedtargetingmateriaEJ].JChina
PharmUniv(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29(6):413—417.
[10]HuangY,HouSX,LinJY.Studyonpreparationofliver—
targetedCaowualbumincrospheres[J].ChinaJ Chin
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2):731—733.
[11]ChengDY,ChenWB,LuB,eta1.Theacuteeffectof
tetrandrinepulmonarytargetingm crospheresonhypoxicpul—
monaryhypertensioninrats[J].ChinJTubercRespirDis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5):289—291.
r12]LiFQ,LuB,ChenWB.Tetrandrineloadedsustained
releasemicrocapsulesforlungtargeting口].ActaPharmSin
(药学学报),2001,36(3):220—223.
[13]DengR,ChenJM,YaoCU.Zedoarytu mericoilgenlatin
miacrospheresforhepaticalarterialembolization[J].Acta
PharmSin(药学学报),2000,35(7):539—543.
[14]XuA ,WangXX,YuM,eta1.Clinicalstudyonsuper—
selectivecamptothecinmi rosphere
7
sembolizationofinternal
iliacrteryforbladderca cinoma[J].NatlMedJChina(中
华医学杂志),2000,80(5):358—359.
E15]YuanHL,ZhaoYL,YangXC.Studiesontheprocessof
liver—targetedoxymatrinena oparticle[J].TraditChin
DrugResClinPharmacol(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
(1):54—56.
[16]YuanHL,XiaoXH,CaiGM,eta1.Studiesontheprocess
ofliver—targetedJumasunanoparticle[J].ChinaJChin
MaterMed(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589—590.
[17]YiYM,YangTY,PanWM.Studiesondistributionof
125I—bovineserumalbumin Astragaluspolysaccharide
[183
[19]
[20]
[21]
[22]
[233
[24]
[25]
[26]
[273
[28]
nanoparticleinvivo口].ActaUnivMedTongji(同济医科大
学学报),1999,28(3):244—246.
YangK,WenYM,LiLJ,eta1.Preparationofcucur—
bitacinBEpolylacticacidnanoparticlesfortargetingcervical
lymphnodes口].WestChinaJStomatol(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2001,19(6):347—350.
YangK,WenYM,WangCM,eta1.ThestudyofCucur—
bitacinBEpolylacticac dnanoparticlesdeliveringcucur—
bitacinBEtometastasizedcervicallymphnodesinmicewith
oralcancer口].WestChinaJStomatol(华西口腔医学杂
志),2003,21(6):77—88.
YangK,WenYM,WangCM,eta1.Clinicalapp icationof
anticanceranoparticlesarg tingmetastasislocofcervical
lymphnodesinpatientswithoralcarcinoma[J].WestChina
JStomatol(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l(6):447—450.
LiuMX,DongJ,YangYJ,eta1.Researchonsystemof
triptolide—loadedpoly(D,L—lacticacid)nanoparticles[J].J
ChinaPharmUniv(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2):117—
121.
YangSC,ZhuJB,LiangBW,eta1.Studiesoncamp—
tothecinsolidlipidnanoparticlesEJ].ActaPharmSin(药学
学报),1999,34(2):146—150.
YuJN,TongSS,XuXM,eta1.HPLCDeterminationof
silybininmouseliverafterdosingSLBlipidnanospheres口].
ChinJPharmAnal(药物分析杂志),2003,23(6):461—
463.
GongZN,XuLY,SongJ Z,eta1.Studyonratnasal
administrationwi hemulsionof ChineseherbAngelica
dahurica[J].ChinClinPharm(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10(6):370—373.
LiuXH,ZhangJS,LiCQ,eta1.StudyontraditionalChi—
nesedrugcolontargetingsystem[J].ChinTraditPatMed
(中成药),2001,23(12):859—862.
YanHJ,LingZX,WangYR,eta1.Verificationofcolon—
targetedreleaseofChangankangpellets[J].ChinTrad tPat
Med(中成药),2003,25(7):523~526.
YangM,QiuXL,LiZ,eta1.Theprospectonoralcolon
targetingdrugdeliverysystemoftraditionalChinesedurg
[J].ChinTraditPatMed(中成药),2004,26(10):851—
854.
LiCY.Ther searchandexploitationon argetingsystemof
traditionalChinesedrug[J].ChinaJTraditChinMedInfo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12(8):30—31.
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进展Ⅱ.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及功能基因研究
黄璐琳,胡尚钦,杨 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中心,四川I简阳641400)
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天然产物开发的不断深入,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先进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
领域,对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于药用植物种属间的亲缘关系多态
性和系统树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可将有重要功能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转移到
目的植株获得表达;对药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这些功能的重要遗传和生理调控功能,为其进
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就药用植物的分子标记、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用植物;分子标记;功能基因
中图分类号:R2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5—0647—05
收稿日期:2005—09—16

作者简介:黄璐琳(197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Tel:(0832)7013346E—mail:huanglulin@13.cor
万方数据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颖, ZHANG Ying
作者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5)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28条)
1.Ding Y L;Ma S X;Lu X R Ginseng saponin liposome(GSL) 1995(07)
2.Yang SL;Du YJ;Zeng ZY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iposome entrapped tetrandrine on cellular toxicity
1995(09)
3.Shen Y;Fang X L Notoginsengnoside liposomes:preparation and physiological compatibility study[期刊
论文]-中成药 2004(05)
4.Zhang J Q;Zhang Z R Development of paclitaxel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s[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
用药学 2001(04)
5.Crosassc P;Ceruti M;Brusa P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terically stabilized
paclitaxel-containing liposomes[外文期刊] 2000(01)
6.Yan J Q;Wang Y;Wang J Y Preparation of paclitaxel stealth liposomes and its tissue distribution in
mice[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0(09)
7.Fang J;Wang Y Q;Song J D Antibody-mediated targeting of taxol-containing immunoliposome against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1998(03)
8.Zhang J Q;Zhang Z R;Qing R Study on long circulating magnetoliposome entrapped paclitaxel[期刊论文
]-中国药学杂志 2003(07)
9.He W;Yang J X;Yang J The research on liver targeting delivery system of cantharidin polyphase
liposome modified by strengthened targeting materia[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998(06)
10.Huang Y;Hou S X;Lin J Y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livertargeted Caowu albumin microspheres 1999(12)
11.Cheng D Y;Chen W B;Lu B The acute effect of tetrandrine pulmonary targeting microspheres on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rats 2000(05)
12.Li F Q;Lu B;Chen W B Tetrandrine loaded sustained release microcapsules for lung targeting[期刊论
文]-药学学报 2001(03)
13.Deng R;Chen J M;Yao C U Zedoary turmeric oil genlatin miacrospheres for hepatical arterial
embolization[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2000(07)
14.Xu A X;Wang X X;Yu M Clinical study on superselective camptothecin microspheres embolization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for bladder carcinoma 2000(05)
15.Yuan H L;Zhao Y L;Yang X C Studies on the process of liver-targeted oxymatrine nanoparticle[期刊
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01)
16.Yuan H L;Xiao X H;Cai G M Studies on the process of liver-targeted Jumasu nanoparticle[期刊论文]-
中国中药杂志 2004(06)
17.Yi Y M;Yang T Y;Pan W M Studies on distribution of125Ⅰ-bovine serum album in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 nanoparticle in vivo[期刊论文]-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9(03)
18.Yang K;Wen Y M;Li L J Preparation of cucurbitacin BE poly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ing
cervical lymph nodes[期刊论文]-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06)
19.Yang K;Wen Y M;Wang C M The study of cucurbitacin BE poly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 delivering
cucurbitacin BE to metastasized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mice with oral cancer[期刊论文]-华西口腔医学
杂志 2003(06)
20.Yang K;Wen Y M;Wang C M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cancer nanoparticles targeting metastasis
foci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rcinoma[期刊论文]-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06)
21.Liu M X;Dong J;Yang Y J Research on system of triptolide-loaded poly (D,L-lactic acid)
nanoparticles[期刊论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4(02)
22.Yang S C;Zhu J B;Liang B W Studies on camptothec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1999(02)
23.Yu J N;Tong S S;Xu X M HPLC Determination of silybin in mouse liver after dosing SLB lipid
nanospheres[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3(06)
24.Gong Z N;Xu L Y;Song J Z Study on rat nasal administration with emulsion of Chinese herb Angelica
dahurica[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06)
25.Liu X H;Zhang J S;Li C Q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colon targeting system[期刊论文]-中成
药 2001(12)
26.Yan H J;Ling Z X;Wang Y R Verification of colontargeted release of Changankang pellets[期刊论文]-
中成药 2003(07)
27.Yang M;Qiu X L;Li Z The prospect on oral colon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urg[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4(10)
28.Li C Y The research and exploitation on targeting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2001(12)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蔡鑫君.徐颖颖.张相彩 中药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9
2. 邓子华.邓虹珠.DENG Zi-hua.DENG Hong-zhu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7,16(8)
3. 徐渊 中药有效部位靶向制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成药2008,30(3)
4. 蔡鑫君.徐颖颖.张相彩 中药肝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10,22(2)
5. 杨春欣.徐雪华.董颖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
6. 杨培.张永萍 浅谈靶向脂质体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1)

引证文献(3条)
1.钟华.尹蓉莉.周淑芳.高剑坤.梁雪兰.曾彬 莪术微乳凝胶在家兔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1(5)
2.蒋刚彪.冯英.赵慧.方羽生 聚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7(8)
3.刘辉.汤韧.聂淑芳.杨星钢.潘卫三 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7(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5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