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提取物防潮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全 文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笫38卷第5期2007年5月·795·
[25]SomovaLO,NadarA,RammananP,et1.Cardiovascular,
antihyperilpidemicandantioxidanteffectsofoleanolicand
ursolicacidsinexperimentaIhypertensionEJ].P砂tome—
dicine,2003,10(2—3):115—121.
r26]SudharsanPT,MythiliY,SelvakumarE,eta1.Lupeoland
itsesteramelioratethecyclophosphamideprovokedcardiac
lysosomaldamagestudiedinrat[J].MolCellBiochem,
2006,282(1-2):23—29.
r27]ShihYH,CheinYC,WangJY,eta1.Ursolicacidprotects
hippocampalneuronsagainstkainate—inducedexcitotoxicityin
ratsJ1.NeurosciLett,2004,362(2):136一140.
Ez8]ChungYK,HeoHJ,KimEK,eta1.Inhibitoryeffectof
ursolicacidpurifiedfrom0riganummajoranaL.onthe
acetylch01inesterase口].340lCells,2001,11(2):137—143.
[29]RodriguezJ A,AstudilloL,Schmeda—HirschmannG.
0leanolicac dpromoteshealingofacetica id—inducedchronic
gastriclesionsi rats[J].PharmacolRes,2003,48(3):
291—294.
[30]RaphaelTJ,KuttanG.Effectofnaturallyoccurring
triterpenoidsglycyrrhizicacid,ursolicacid,oleanoliccid
andnomilinontheimmunesystem[J].Phytomedicine,
2003,10(6—7):483—489.
中药提取物防潮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刘 怡,冯 怡”,徐德生
(f-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在中药及其复方药效作用物质基础尚未十分明确的情
况下,中药制剂前处理工艺中要保留什么组分,舍去什么组
分?完全解决这类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中药制剂研究及
制剂工业水平相对落后,存在问题较多,大部分中药制剂是
以中药原药材粉末或提取浸膏为原料制备的常规制剂。如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浸膏
(包括半浸膏)制剂和全粉末制剂占了85.16%。中药提取浸
膏是一个多成分的复杂体系,但仍表现出一定的粒径、流动
性、可压性以及黏性、吸湿性等物理特性,其中吸湿性显现得
较为突出,它可能直接影响中药提取物的粒径、流动性、可压
性和黏性等物理特性。吸湿性强的物料会造成制剂成型工艺
极为困难,是长期以来影响中药制剂过程及其质量的一个主
要问题。
1 吸湿性对中药制剂过程及产品的影响
在化学合成药物中,影响药物吸湿性的主要因素是其化
学组成及其结构。含有易形成氢键基团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
吸湿性;化合物晶型不同,吸湿性也不同。而中药提取物中由
于富含糖类、树脂、鞣质等极易吸湿的物质,另外一些小分子
生物碱也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因此,大多数中药提取物因吸
湿而导致具有较强的黏性,形成块状物,给制剂过程带来较
大困难,并且对最终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性有着较大的负面
影响。
I.1 中间体存贮困难:中药提取物溶液经喷雾干燥得到的
粉体,溶解性好,粒度均匀细腻,可不经粉碎过筛而直接用于
后期的制剂成型过程。但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喷雾干燥的中
药提取物粉体吸湿性非常强,在存贮过程中易吸湿而结块,
严重者整个容器内的粉体成为一个结实的块状物,甚至难以
从容器中取出。因此,喷雾干燥得到的中药浸膏粉在用于后
期的制剂前往往还必须经过粉碎过筛,从而失去了喷雾干燥
粉体溶解性好,无需粉碎的优点。
1.2转运困难:随着药品生产技术装备的发展,固体物料也
可以实现管道转运。但中药提取物粉体吸湿后,黏性增大,聚
结成团,流动性下降,并且易于黏附在容器的器壁上,转运十
分困难,也带来较大的损耗。
1.3制粒困难:中药提取物由于吸湿性强,制粒过程也十分
困难。在湿法搅拌制粒时,必须加入大量的辅料才能使制粒
过程顺利进行。当辅料用量受限时,必须用高体积分数的乙
醇制粒,此时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带来一定的危险性[1]。
喷雾干燥制备的中药浸膏粉由于吸湿性强,制粒时成粒困
难,颗粒中有条状物产生,粒径分布悬殊,干燥后较硬[2]。挤
出制粒时,由于提取物吸湿,软材紧密聚结,而大量黏附在筛
网上,使得生产过程中需频繁更换筛网,制粒过程损耗大,产
品得率低,并且颗粒中有较多的色深质硬的粒子,溶解性差。
流化床制粒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吸湿性强的中药提取物的
制粒,但由于有的中药提取物吸湿性过强,在流化床中沸腾
时与具有一定湿度的空气充分混合而吸湿,相互聚集成团,
使沸腾停止而造成“塌床”。
I.4制丸困难:喷雾干燥制备的中药浸膏粉采用流化床技
术制备微丸时,由于吸湿性强,粉末极易黏附于锅壁或黏连
成团块状,甚至成稀糊状,不能成型[3]。
1.5充填胶囊困难:由于易吸湿,宁泌泰胶囊在填充时经常
出现黏连,造成粒重不稳定,空心胶囊浪费严重,生产不能按
计划进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物耗、能耗无法控制n]。
1.6压片困难:压片时,由于中药粉体吸湿性强,产生较强
的黏性,极易发生黏冲、拉冲现象。一方面,制得的片剂表面
不光滑,严重者表面会有凹痕;另一方面,对压片机冲模的磨
损较大,严重者压片时发生冲杆与导轨碰撞断裂的现象。此
外,拉冲时下冲的上下运动受阻,颗粒的填充不稳定,使得压
收稿日期:2006—08—12
作者简介:刘恰(1976一),男,江西南昌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Tel:(021)51322491E—mail:liuwaher@sohu.com
*通讯作者冯怡Tel:(021)51322493E—mail:fyi@vip.sina.com
万方数据
·796· 中革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笫5期2007年5月
片时片重差异较大。
1.7对最终制剂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吸湿性不仅对于制剂
过程有影响,对中药制剂质量的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中
药颗粒剂吸湿后变软、结块,甚至呈流浸膏状[5]。中药硬胶囊
剂因吸湿而产生斑点,颜色发暗、变淡或变黑[6],其内容物结
块,崩解溶散性能变差。中药片剂会因吸湿而软化,色泽加
深。此外,中药制剂因吸湿还会使得质/装量差异增大,超出
质量标准限定的范围。
2中药防潮制剂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如何降低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成为关注的热点。
目前已报道的中药提取物防潮制剂技术主要有以下3类。
2.1 采用适宜的前处理工艺:中药提取物一般采用水提工
艺,制得的浸膏中含有大量的多糖等易吸湿的成分,因此通过
采用先进的提取和精制工艺除去大部分蛋白质、多糖等易吸
湿的成分可以降低提取物的吸湿性。笔者曾采用大孔树脂吸
附分离技术精制酸枣仁等提取物,用以除去其中的多糖类成
分,得到的提取物与未经大孔树脂处理的相比,吸湿性显著降
低。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多在1万以下,而淀
粉、多糖、树脂等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在5万以上,因此采
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以下的超滤膜,就能够很好地将
中药有效成分和易吸湿成分分离,从而显著降低浸膏的吸湿
性[7]。黄芪提取液经果酒皂土澄清剂处理得到的3份浸膏粉,
36h的吸湿率分别为17.94%、16.78%、17.88%,均低于未
经处理的黄芪浸膏粉的吸湿率(19.99%)[8]。
但是,前处理工艺除去吸湿性成分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
性。在精制中药提取物的同时,活性成分可能流失,从而影响
药物的疗效。
2.2阻碍性包裹防潮:使用能够有效阻止水分通过的材料
将中药包裹,使药物与外界隔离,可以有效降低其吸湿性。这
种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片剂、丸剂、颗粒剂等。如蠲哮片用包
衣材料包衣后吸湿性显著下降[93}p环糊精包合中药浸膏同
样也可以降低其吸湿性[1⋯。笔者将中药提取物粉体用高分
子材料包裹制成微囊也能够降低其吸湿性。采用阻碍水分通
过的技术可以达到降低吸湿性的效果,但同时会影响药物中
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大药物的服用量。
2.3降低比表面积:中药喷雾干燥的浸膏粉粒径小,一般几
十微米,而且粒子呈多孔疏松状。因此,喷雾干燥制得的中药
浸膏吸湿性特别强。通过制剂手段,降低提取物的比表面积
也可以降低提取物的吸湿性。笔者将喷雾干燥制备的中药提
取物粉体经搅拌挤压处理,破坏其多孔状结构,降低提取物
的比表面积,从而降低其吸湿性。此外,在制剂时选择辅料应
考虑辅料本身的吸湿性。有研究发现,常用辅料的吸湿性:乳
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淀粉[1川。
将中药制成颗粒以降低吸湿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
局限性。颗粒的粒径不能无限大,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颗
粒一般制备成颗粒剂、片剂或灌胶囊,而粉末易与其他粉末
状药物或辅料混合均匀,除制备以上剂型,还可制成溶出迅
速,适于儿童或老年人服用的干混悬剂和起效迅速的散剂。
3防潮技术的评价指标
任何一项技术都应有相应的数据化指标进行评判,以显
示该技术的优劣。中药提取物防潮技术的好坏同样也需要相
关的指标加以评价,用于筛选出最佳的辅料和工艺。
中药提取物吸湿性表征指标有吸湿量[12’”]、临界相对湿
度[1“”]。吸湿量直接反映了提取物吸湿的速度与总量;临界
相对湿度为中药提取物生产与贮藏提供一参考值。为防止中
药快速吸湿,一般将生产与贮藏时的湿度控制在其临界相对
湿度以下。
吸湿量与临界相对湿度是与吸湿性直接相关的数据指
标。但中药提取物吸湿后易结块,从而影响其流动性,因此休
止角作为评价粉体或颗粒流动性的指标,也可间接反映吸湿
性的强弱[7]。
中药防潮技术研究中,仅以吸湿量为指标并不能筛选出
最优的辅料和工艺。中药提取物粉体吸湿后黏性增大,易聚
结成团,从而流动性、分散性变差。在中药提取物防潮的同时
还可能会带来溶出变差,颗粒成型性、可压性变差等负面效
应。因此,在中药提取物防潮技术研究中,应综合考虑吸湿
量、流动性、分散性、药物溶出等多项指标,同时结合所选剂
型,才能筛选出最佳的辅料和工艺。
4结语
不同辅料,其本身吸湿性不同,阻碍水分通过的能力不
同,防潮效果不同I采用不同的工艺,对药物物理状态的影响
不同,防潮效果也不同,同一工艺,各工艺参数对药物的物理
状态同样也有影响,从而对防潮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
包衣过程中,进风温度、供液速度等工艺参数与包衣膜的物
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而包衣膜的物理状态不同,阻碍水分
子的能力不同,因此各工艺参数对包衣防潮效果有一定的影
响。但这一类的研究报道非常少,更未见其机制的研究。
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是困扰中药生产及中药制剂质量
稳定性的一个主要问题。防潮并不能仅依靠制剂中的某一步
来完全解决,而应从中药前处理直至包装,每一步都应考虑
采用相应的手段以有效地降低中药的吸湿性。
适当降低中药提取物的吸湿性可以有利于制剂过程的
顺利进行,有利于制剂稳定性。但是并不是吸湿性降得越低
越好。对于通过防潮处理的粉体,如果吸湿性过分降低,则药
物的吸湿性差,保湿性能也差,干燥后含水量很低,也会对制
剂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干燥的粉体在加工及转运过程中易摩
擦产生静电,从而使其流动性差,并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吸湿
性差的粉体不易制成颗粒[161;压片时含水量低的颗粒,弹性
大,易产生松片、裂片等现象}对于防潮性包衣,包的衣层越
厚,自然防潮效果越好,但一方面增加了药品的服用量,另一
方面影响药物的溶出,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在研究防
潮技术时不应片面追求浸膏的吸湿性降得越低越好,而应全
面考虑制剂过程和最终制剂的疗效。
References:
[1]TangXM,XuCQ,ShuG:M,et·a1.ResearchOilboiling
granulatingprocessforprayingdesiccatedChinesemedicine
powder[J].WestChinaJPharmSci(华西药学杂志),
2005,20(3):246—248.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附1·
F2lWangXL。XiangDX,ZhaoXY.Effectsofdifferent
excipientsa ditscompoundonextractgranulatingmadeby
spraydrying[J].ChinTrad tPatMed(中成药),2002,2
(Z4):90—92.
[3]ChenZJ,GuoHY.Thescreeningofbindersformicro—pills
fromextractspowdersmadebyspraydrying[J].ResPract
ChinMed(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33—35.
[4]GeWB,AnWX,ZhangYP.Researchonfillersfor
NingqingCapsules[J].JChinMedMater(中药材),2003,
26(3):200—203.
[5]ZhaoJ Y,ZhaoY.ScreeningofexcipientsofGuiplWang
granules口].YunnanJTraditChinMedMaterMed(云南
中医中药杂志),1998,19(6):22—23.
[63XuezQ,QianM,DaiWL.Discussonthecauseof
discolorationofChi esemedicinecapsulesandthemethodsto
preventthediscoloration[J】.LishizhenMedMaterMedR s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8.
【7} ZhaoCW,WuCJ,LiuKH,eta1.Discussonthe
hygroscopicityofsolidChinesedrugpreparationsandthe
solvingmethodsl-J1.WestChinaJPharmSci(华西药学杂
志),2004,19(4):321-323.
[8]Xuxc,DiLQ,TanXH,eta1.Studiesontheinfluenceof
usingbentoniteclarifyingagentonhygroscopicityof
AstragalusextractingpowderFJ1.ChinJI对TraditChin
Med(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2(13):42—44.
[9]LiuY,GongXY.StudyonJuanxiaofilm—coatingtableton
weightvariationandmoisture—resistanceJ1.ChinTr口dit
PatMed(中成药),2002,24(1):69—70.
110lLiYP,TaoYM,FengH.Discussonthemoisture—
resistanceofbetacyclodextrinforX aoyangranules[J].
HeilongfiangMedJ(黑龙江医药),1999,12(6):345-346.
r11]LiTL,JiaYR.Theinfluenceofdifferentv hicleson
humectationingranulesofChinesemedicine[J].WestChina
t厂尸^arrclSci(华西药杂志),1993,8(2):80—83.
F12]YanLH.TechnicsstudyforgraininKangfushengcapsule
l-J].ChinJPractChinModMed(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18(13):295—296.
[13]LiuXM,ZhaoCW,LiGR.Researchontheformuation
processforAnlecapsuesl-J].ChinPharm(中国药业),
2004,13(12):52—53.
[14]ZhongHL-StudyonformulationprogressofBuxuecapsule
[J].GuangdongPharmJ(广东药学),2005,15(1):18—19.
15 FuZJ,ZhouDX,SunY.Researchonformuationprocess
ofFengshilinCapsuleI-j].’ChinTraditPatMed(中成药),
2002,24(1){14—15. .
[16]LiuY,FengY.Influencefactorsfgranulationbyfluidized
bed口].ChinJPharm(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9):
566—568.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探讨
陈新俊,程黎晖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温岭317500)
石菖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释其名
日:“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日菖蒲。”历代本草“菖蒲”项
下所记载者,提到“一寸九节者良”,系多指石菖蒲而言,但抱
朴子云:“服食以一寸九节,紫花者⋯⋯《名录》山菖蒲、石娱
蚣、水剑草”。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Soland.的根茎,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
长30~50am,宽2~6a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
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em;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
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生于山沟、溪涧
潮湿流水的岩石间或泉水附近。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石菖
蒲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开胃的功能。此外,取本品辛散除湿、消
痰之功,尚可用治风湿痹证以及痰咳失音。石菖蒲作为比较普
遍的临床用药,在此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石蕾蒲的药理作用
1.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1.1.1镇静抗惊厥:石菖蒲水提液能延长回苏灵、戊四唑所
致小鼠惊厥潜伏期,降低回苏灵引起的小鼠死亡率;而且与
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催眠作用,从而显示其中枢镇静、
抗惊厥作用较强[1]。石菖蒲醇提物也可使动物安静、昏睡;石
菖蒲氯仿提取物对猴等多种动物有镇静作用,强度与剂量相
关[2]。石菖蒲可能是通过降低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儿茶酚
胺类、吲哚胺类水平)起到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3]。小鼠ig
33%石菖蒲混悬液i0mg/kg30rain后,可使其对戊四唑的
收稿日期:2006—12-10
惊厥率从93%降到60%[1]。石菖蒲挥发油中的a一细辛醚可
能是其抗惊厥的有效成分,ip90~150mgIkgd一细辛醚能对
抗小鼠的电惊厥,140mg/kg则能完全对抗戊四唑引起的惊
厥和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引起的惊厥大发作“]。其挥发油中
另一主要成分反一4一丙烯基藜芦醚也有中枢抑制作用,iv50
mg/kg可引起家兔的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消
失[5]。小鼠白发活动、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协同实验、抗回苏
灵所致惊厥试验、抗缺氧及游泳试验的结果表明,石菖蒲总
挥发油是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主要部分,a一细辛醚及p细辛
醚是主要活性成分口]。石菖蒲挥发油主要成分是p细辛醚。
而a一细辛醚毒性较小,是一种治疗支气管炎和癫痫的药物,
其制剂已在临床上使用。
1.1.2抗癫痫:石菖蒲水溶性成分可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
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1.1.3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石菖蒲和冰片能减少脑皮质神
经细胞凋亡,对脑皮质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冰片与挥发油
质量比为2:1.46似乎作用更明显[7]。
1.2 对气管平滑肌作用:石菖蒲对豚鼠气管平滑肌具有解
痉作用,其有效部位是总挥发油,有效成分主要有p细辛醚、
a一细辛醚等。
1.3抗心律失常:石菖蒲挥发油能抑制狗、蛙的心律失常,
对抗乙酰胆碱、乌头碱引起的心房纤颤。其延长传导时间及
不应期的作用与奎尼丁相似。
1.4益智健脑(促进学习记忆)作用Is]:小鼠灌胃给予石菖
万方数据
中药提取物防潮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刘怡, 冯怡, 徐德生
作者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5)
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16条)
1.Tang X M;Xu C Q;Shu G M Research on boiling granulating process for spraying desiccated Chinese
medicine powder[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5(03)
2.Wang X L;Xiang D X;Zhao X Y Effects of different excipients and its compound on extract
granulating made by spray drying[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2)
3.Chen Z J;Guo H Y The screening of binders for micro-pills from extracts powders made by spray
drying[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02)
4.Ge W B;An W X;Zhang Y P Research on fillers for Ningqing Capsules 2003(03)
5.Zhao J Y;Zhao Y Screening of excipients of Guipiwang granules 1998(06)
6.Xue Z Q;Qian M;Dai W L Discuss on the cause of discolo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apsules and the
methods to prevent the discoloration 2000(08)
7.Zhao C W;Wu C J;Liu K H Discuss on the hygroscopicity of solid Chinese drug preparations and the
solving methods[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4(04)
8.Xu X C;Di L Q;Tan X H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using bentonite clarifying agenton
hygroscopicity of Astragalus extracting powder[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02)
9.Liu Y;Gong X Y Study on Juanxiao film-coating tablet on weight variation and moisture-resistance
[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1)
10.Li Y P;Tao Y M;Feng H Discuss on the moistureresistance of beta cyclodextrin for Xiaoyan granules
[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 1999(06)
11.Li T L;Jia Y 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vehicles on humectation in granules of Chinese medicine
[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1993(02)
12.Yan L H Technics study for grain in Kangfusheng capsule[期刊论文]-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13)
13.Liu X M;Zhao C W;Li G R Research on the formuation process for Anle capsues[期刊论文]-中国药业
2004(12)
14.Zhong H L Study on formulation progress of Buxue capsule[期刊论文]-广东药学 2005(01)
15.Fu Z J;Zhou D X;Sun Y Research on formuation process of Fengshilin Capsule[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2(01)
16.Liu Y;Feng Y Influence factors of granulation by fluidized bed[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4(0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孙淑萍.狄留庆.黄耀洲.倪美华.SUN Shu-ping.DI Liu-qing.HUANG Yao-zhou.NI Mei-hua 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
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
2. 孙淑萍.狄留庆.黄耀洲.倪美华 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6,28(6)
3. 赵朝伟.吴纯洁.刘克海.黄勤挽 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潮问题及解决办法刍议[期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
4. 赵立杰.冯怡.徐德生.王优杰 工艺与处方因素对中药制剂原料防潮性能的影响[会议论文]-2008
5. 卢健.陈涛 浅议中药胶囊剂的吸潮与防潮[期刊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
6.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选取中药防潮辅料[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
7. 陈筱瑜.黄庆德 中药固体制剂防吸湿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8,20(11)
8. 张大勇.左朝霞 枳实颗粒防潮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2005,3(10)
9. 冯怡.刘怡.徐德生 中药提取物微囊化防潮技术及其机理研究[会议论文]-2006
10. 向大雄.贺伏元.桑商斌.何捍卫 表征中药浸膏粉体特征的参数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中药固体制剂质量评价中的意
义[会议论文]-2005

引证文献(3条)
1.李小芳.何倩灵.耿桂香.边琳晶.李子羚 防潮辅料对黄芪多糖吸湿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1(5)
2.何燕.罗建春.聂金媛.彭彩虹.曾祥腾 处方工艺对全浸膏胶囊吸湿性与装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9(6)
3.张霄翔.程科 不同包衣材料包衣对复方芦荟颗粒吸湿性的影响[期刊论文]-中药材 2010(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505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