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党参的本草学考证



全 文 :3 讨论
通过对中药连翘和我国连翘属其他 5种植物果
实在生药形状和组织构造的较详细的比较研究,发
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鉴别特征, 使中药连翘易于与其
类似品区分。但若仅进行粉末观察,则区分比较困
难。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1995: 145
2 徐国钧,等 .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442
( 2000-01-18收稿)
党参的本草学考证
吉林省医药情报研究所(长春 130022)  邹荫甲X
摘 要 桔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 亦无该植物图, 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
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
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清代《潞安府志》在党参项下的记述也证实了上党“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
参”。个别医家失之祥察,将古之人参与今之党参混为一谈是毫无根据的。党参系蔓生茎与人参一茎直上,掌状复叶
轮生于茎顶大相径庭。现保存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人参实物标本为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而不是党
参提供了铁证。在阅读古今本草著作时, 应分析其所用“上党人参”、“上党参”、“党参”等名称的真正所指。今之党参
并非古之人参。
关键词 党参 人参 上党人参 上党参 本草学考证
  自清乾隆年间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引翁
有良辩误云: “党参功能,可代人参,⋯⋯古名上党人
参,产于山西太行山潞安州等处为胜。”等观点以来,
个别医家在其著作中失之祥察, 认为“古之人参即今
之党参”[ 1, 2]。这些说法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特别是
1981年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柴田承二在《药用人
参及其研究与进展》的绪论中,提出张仲景和鉴真时
代所用的人参是桔梗科党参等错误观点, 否定我国
应用人参的悠久历史。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参、党
参史的国际性争论。经我国学者宋承吉等依据大量
史实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 3] ,指出其错误后, 柴田
承二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保存在日本奈良寺正仓
院中的唐代人参作了化学成分分析后,承论了错误。
在日本《植物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确认中国唐代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 [ 4]。唐代人参标本为我国古代人
参是五加科真人参而不是党参, 提供了铁证。国际性
争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国人尚有不知此事者,
上述错误观点的影响至今犹在。故本文对党参进行
本草学考证, 探明党参入药的历史,以进一步澄清今
之党参并非古之人参。
1 党参在明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未有记载
明代和明以前历代本草如《神农本草经》、《图经
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大量名著中均无
现今桔梗科党参的文字描述, 也没有党参植物图。说
明了在明代以前党参没有入药,也没有用党参代替
人参或与人参混用的记载。人参是第四纪冰川的孑
遗植物, 产地区域缩小而稀贵,自古以来多有假品。
如汉王符《潜夫论》中有“治疾当真人参, 反得支萝
菔”。宋代苏颂著《图经本草》中所绘人参有四图。其
中潞州人参即上党产人参图是五加科人参。苏颂自
己认为是真人参。兖州人参图与文中泰山产者相对
应,滁州人参图当与江淮间产者相对应;苏颂认为它
们“殊别”“不入药,本处人或用之”。明代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指出: “宋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
人参图》三桠五叶,真人参也, 其滁州者乃沙参之苗
叶,沁州、兖州者皆荠尼之苗叶”。但笔者认为沁州者
与威胜军人参图相对应, 乃蓼科紫参图插错了版位。
由此可见, 古时记载的假人参品种虽有萝菔、沙参、
桔梗、荠尼荨,并无茎蔓生的党参。有人根据陶宏景
述人参花紫色的问题提出疑问, 作为是党参的根
据[ 5] ,其实, 现今五加科植物很多品种开紫花, 更何
况人参开花后花瓣很快脱落, 而其雌蕊授粉后,柱头
可变紫红色,子房也是先变紫而后逐渐成熟变红色。
2 党参始见于清代本草
·46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 年第 31卷第 6期
X Address : Zou Yinjia, Jilin Provincial Inst itute of Ph armaceut ical Infor mat ion, Ch angchun邹荫甲 男, 195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历任北京协和医院药剂师,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厂长,吉林省医药管理局总工程师,吉林省医药情报研究所总编等工作。主要从事生物药和医药信息研究。
上党和辽东人参在唐、宋时期, 均作为朝贡物
品,显然当时上党地区官员不可能用党参冒充人参
上贡朝廷。到明初高帝时上党产人参已较少,因而
《明史·食货志》载:“太祖洪武初却贡人参, 以劳民
故也”, 下诏今后不必进贡。此后,上党地区人参资源
逐渐枯竭。但逐渐枯竭并不等于完全绝迹。直到光
绪年间的《长治县志》中仍记载: “今药肆所货潞参者
皆黎城所种”[ 6]。清初,在上党地区人参资源逐渐枯
竭的情况下有人将当地产的党参挖出作为“上党人
参”上市。在清代本草和地方志中均有据可查。成书
于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的张璐著《本经逢源》是最
早提到党参的, 不过,当时党参从未见经传, 无正式
学名,而用了“名上党人参”。他在论述人参的甘温峻
补功效之后提到: “产山西太行者,名上党人参, 虽无
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
寒专泄肺气也”。“名上党人参”译成现代语言即:“所
谓的上党人参”。从张璐关于人参论述的全文内容分
析,“名上党人参”指的是党参。这可从孙文采等查到
的 1726年的《潞安府志》中得到证明,其卷八物产篇
将党参列为首位, 并有注释: “古有人参⋯⋯今所出
惟党参”[ 6]。成书于 1769年的黄宫绣著《本草求真》
更明确指出: “山西太行新出党参,其性止能清肺,并
无补益, 与久经封禁真正之党参 (应为上党真人
参——作者注)绝不相同。”“即山西太行山新出之党
考之, 张璐亦谓甘平清肺, 并非等于真正党参(应为
上党真人参——作者注)确有补益。今人但见参贵,
而即以此代参,不亦大相径庭乎?”[ 7] ,他特别强调太
行山新出的党参不是真人参。由于当时党参新出尚
无正式学名, 张璐把党参称为:“名上党人参”,黄宫
绣把上党产的真人参称为“真党参”。成书于 1761年
严洁等著的《得配本草》又把党参称为“上党参”,如
果不分析他们的真正所指, 只从表面名字看问题,就
会引起误解。成书于 1757年的吴仪洛著《本草从
新》首次在本草中将党参单列药名,并指出党参的特
征是“狮子盘头”[ 8]。在此以前的历代本草从未有“狮
子盘头”的记载。这也证明党参是当时的新出之药。
清末吴其 于《植物名实图考》中指出: “党参今系蔓
生, ⋯⋯俗以代人参,殊欠考檄”, 并绘有党参植物
图。为正确识别人参和党参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后
至今, 对党参的研究不断深入, 已发现党参属植物
40 种。我 国《药典》正式 收 载 3 种即: 党 参
Condonop sis p i losula ( Franch. ) Nannf .、素花党参
C. p ilosula Nannf . var. modesta( Nannf . ) L . T . Shen
与川党参 C. tangshen Oliv . , 本文着重考证历代本
草,现代研究成果就不赘述了。
本来,人参与党参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
分均很易区别。但奇怪的是至今仍有人主张古代人
参与党参不分。他们置大量古代文献中述及的人参
特征如三桠五叶、一茎直上和潞州人参图等于不顾,
毫无根据地说古代人参即今之党参。我们相信,在他
们了解到我国唐代带到日本的人参实物已被确证为
五加科人参的事实后,将会达成古之人参是五加科
人参,不是今之党参的共识。关于古代上党出产人参
的问题,本文作者已有专文[ 9] ,请同行参见指正。
3 结语
3. 1 明以前历代本草文献中没有桔梗科党参的文
字和图谱记载, 说明明以前党参未入药。
3. 2 桔梗科党参是在上党产的人参资源逐渐枯竭
时才问世的,在清代本草和地方志中均有记载。
3. 3 古之人参属五加科人参,不是今之党参。对不
同本草文献中“党参”、“真党参”、“上党参”、“上党人
参”等名称的真正内涵要作具体分析,以免误解。
参 考 文 献
1 张锡纯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20
2 徐国钧,等 .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 福州: 福建科学
技术出版社, 1994: 1
3 宋承吉 . 吉林医药工业, 1986, 1: 33
4 柴田承二 . 植物研究杂志(日) , 1991, 66: 1
5 高晓山,等 . 中成药, 1997, 19( 6) : 36
6 孙文采,等 . 中国人参文化 . 上海:上海新华出版社, 1994: 125
7 清·黄宫绣 . 本草求真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7: 106
8 清·吴仪洛 . 本草从新 . 北京:红旗出版社, 1996: 18
9 邹荫甲 . 中成药, 1998, 20( 5) : 35
( 1999-12-08收稿)
“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与中药现代化”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药杂志》社主办, 四川天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兴时珍中草药技术研究所及湖南宏生堂制药有限公司协办,于 2000 年 5月 9 日~13 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会代表 150 余人,《中草药》杂志派员参加。四川省李进副省长参加开幕式并讲话, 肖培根院士、王永炎院士书面讲话,
四川省药品监督局局长就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与中药现代化发表了意见,国家科技部农社司邹建强处长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中药现代化”作了精辟的分析, 指出国家对中药现代化非常重视, 2000 年科技部作了两项投入, 一是西部大开发,另一个就是中药现代化。代表们围绕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与中药现代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及设想, 大会交流论文 30余篇。代表们还参观了四川天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川芎试验地,参观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馆。这次研讨会对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与中药现代化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晏振富
·46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 年第 31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