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oscillation in study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化学振荡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全 文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961·
·专论·
化学振荡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张孟民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07)
摘要:中药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体系,质量监控因多方面因素较难实现,虽已有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析方法,
但仍不十分理想,因此,有不少学者针对中药特性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力求开发一种既简便。又快捷,且能反映中药
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采用电化学手段和振荡技术,获取中药及其制剂的特征振荡指纹图谱,依据图谱所反映的信
息,确定中药种类及有关成分的量;通过15种草药和六味地黄中成药的振荡图谱,探讨了建立中药特征振荡图谱
的理论,并进行了反应机制研究;介绍了中药特征振荡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案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讨论了振荡体系
对中药振荡图谱的影响,给出了中药振荡反应振荡系数的研究方法,基于图谱进行了动力学和反应机制研究。这种
方法克服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相互干扰严重,难以确认的弊端,是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化学振荡;中药;中药振荡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R282;R28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7—0961一05
ApplicationofchemicaloscillationinstudyonChinesemateriamedica
ZHANGMeng-min
(Shaanxi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Phytochemistry,BaojiCollegeofArtsandSciences,Baoji721007,China)
Keywords:chemicaloscillation;Chinesemateriam dica(CMM);CMM7Soscillationfingerprint
随着社会进步,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自然宝
库中植物药逐渐重新成为对抗疾病的武器。已有资
料显示,从天然药物发现新药是当今国际药学界研
究药物的新趋势。最新国际医药市场报告显示,英、
法、美等发达国家的植物药市场自1987年以来购买
力分别上升了70%、50%和20%。美洲、欧洲、亚洲
的中医药市场需求额均为120亿美元,其他地区的
市场需求额为90亿美元。这表明中医药正在世界范
围内得到承认和接受。这为中医药提供了最大的发
展机遇。
然而,中药是一个多组分复杂体系,作用机制尚
未完全清楚。尽管其药效已被人们接受,但由于它的
综合性、复杂性、协同作用等使得中药方剂千变万
化,质量更是难以控制。随着中国加入WTO,对中
药的研究从提高分离单一有效成分到建立指纹图谱
库,中药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和认可。但中药质
量标准偏低,成分不清楚,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一直严
重地阻滞着中药标准化与现代化的进程,确定中药
的有效成分及量,建立中药特征图谱,进行作用机制
研究,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如何根据
中医药的特点,建立一整套具有中医药特点又有高
科技特征的中药材、中成药现代质量标准是一重大
课题。本文探讨采用电化学手段和振荡技术,获取中
药及其制剂的特征振荡图谱,依据图谱所反映的信
息,确定中药种类及有关成分的量;通过15种草药
和六味地黄中成药的振荡图谱,探讨了建立中药特
征振荡图谱的理论,并进行了反应机制研究;介绍了
中药特征振荡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案及拟解决的关键
问题;讨论了振荡体系对中药振荡图谱的影响,给出
了中药振荡反应振荡系数的研究方法,基于图谱进
行了动力学和反应机制研究。这种方法克服了中药
化学成分复杂,相互干扰严重,难以确认的弊端,是
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1 中药振荡图谱产生的基础
中药化学信息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综合构成的。
以中药材而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植物化学研究和
药理药效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药的药效不是
来自任何一个单个的活性成分,而是多种活性成分,
甚至是与非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或“生克作用”的
结果,君臣佐使、协同作用是其主要的特征。因此中
收稿日期:2005—11-23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822)
作者简介:张盂民(1958一),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化学、植物化学研究。
Tel:(0917)3364294E—mail:zhangmengmin2004@163.corn
万方数据
·962·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
药中的化学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只有部分化学
信息(包括已知的活性成分、已知的非活性成分、一
部分未知成分)可表征于指纹图谱中。目前研究较多
的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中药的指纹
图谱。HPLC所使用的仪器昂贵,分析样品时柱前处
理过程复杂,实验结果及重复性对实验人员要求较
高。资料表明,这种指纹图谱难以全面反映中药的信
息,甚至不能指明这种成分的来源。如黄连和黄柏都
含有小檗碱,如果只用小檗碱来作为鉴别黄连和黄
柏的指标就难以将它们区分;再如检测中成药知柏
地黄丸时,由于采用黄芩或直接采用提取的小檗碱
投料都可检测出小檗碱,但这种方法制得的中成药
却不是知柏地黄丸,必须获得黄连、黄柏、黄芩的特
征图谱,然后加以对照才能确定其小檗碱来源。显
然,HPLC建立的指纹图谱有其缺陷。因此中药研究
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振荡技术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具有
选择性高、灵敏度好、设备投资小,对化学组分敏感
等特点。它以有机物为振荡底物,在化学振荡器
“BROW-一Mn2+一H+一丙酮”体系中,通过调整振荡体系
中各种物质的浓度,使其呈现出特征振荡波形。因
此,这种振荡波形是振荡体系中所有物质共同作用
的结果。如果固定振体系中Brof、Mn2+、H+、丙酮
的浓度,而只改变有机底物的种类和浓度,所获得的
振荡波形无疑就是该物质的特征波形。在对中药和
生物体内物质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的长期研究中发
现,采用振荡技术可获得中药的化学振荡图谱。利用
化学振荡的特点,在不改变BROW-、Mn2+、H+、丙酮
浓度的前提下,以中药为振荡底物,可获得不同中药
的特征振荡波形,称之为该中药的化学振荡特征图
谱。目前通过研究已经获得60余种中药材和5种中
成药的化学振荡特征图谱,图1给出了15种中药材
的振荡指纹图谱;图2给出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六味
地黄的振荡指纹图谱。
图1、2这些波形千资百态,表现出不同中药的
个性特点,且重现性良好。不同的中药具有形状迥异
的振荡特征图谱,品质相同的同种中成药,在同一浓
度时的振荡图谱极其相似,这与各单味药的协同作
用不谋而合。因此,用此图谱不仅可辨识中药,还可
研究中药参与循环的动力学,进而研究其在人体循
环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药效,从而为中药的研究开辟
一条新路。
2中药振荡指纹图谱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
在我国中药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在保
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
献,但其成分复杂、作用机理不明确、药材生产和中
成药生产不规范等问题一直严重地阻碍着中药标准
化与现代化进程,成为制约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关
键所在。
指纹图谱的研究是建立在现代仪器的发明和广
舻 肿删叶
0 20 40 0 10 20 0 20 0 20
咖叩‰骱*.\旷
O 20 40
K
O 20 40
L
O lO 20
M
0 10203040
t/min
0 20 40
J
A一党参B一白术C一当归D一黄芪 E一升麻F一北柴胡G一甘草H一沙参I一太子参J一女贞
K一陈皮 L一玄参 M一丹参 N一贯叶连翘。一鹿衔草
A—CodonopsispilosulaB—AtractylodesmacrocephalaC—Angelicas nensisD—AstragalusmembranaceusE—‘Cimicifugafoetida
F—-BupleurumchinenseG——GlycyrrhizauralensisH—-AdenophorastrictaI-Pseudostellariah terophyllaJ-Ligustrumlucidum
K—-PericarpiumCirriReticulataeL—ScrophularianingpoensisM—Salviam ltiorrhizaN—Forsythiasuspense0·。Pelvetiasiliquosa
图l 15种中草药的振荡指纹圈谱
Fig.1Oscillatingfingerprintsof15kindsofChineseherbalmedicines
A舭
肿『肿●,●L—o、,●●乙加几WlI。~虹~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963·
悱峤峤心
O 5 lO 20
tfrain
A一兰州 B一朝南C一问南D一桂林E一宝玛
A—-LanzhouB—·HunanC——HenanD—-GuilinE—-Baoji
图2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的振荡指纹图谱
Fig.2OscillatingfingerprintsofLiuweiD huangPillfromvariousmanufacturers
泛应用的基础上的,结合了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数 多不便。采用化学振荡方法,调整浓度范围,寻找特
学统计手段以及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 征波形,绘制出能显示中药特性的振荡特征图谱,是
中药体系的内涵,定性和量化,得到相对完备的质量 解决中药识别的有效途径。然而,中药化学成分复
控制数据。 杂,往往一种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化学振荡反应
采用振荡技术,获得大量中药的化学振荡特征 是以有机物为振荡底物,在化学振荡器“BrOF一
图谱,根据特征图谱所反映的信息来确定药材种类 Mn2十一H4-_丙酮”体系中,通过调整振荡体系中各种
及有效成分的量,建立中药振荡特征图谱库,从而开 物质的浓度,使其呈现出特征振荡波形。因此,这种
展中药的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研究。目前拟解决的关 振荡波形是中药中所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
键问题:①怎样得到各种中药的振荡指纹图谱。②如 固定振荡体系中BROW-、Mn2+、H+、丙酮的浓度,而
何将获得的不同种类中药振荡特征图谱上升到机理 只改变有机底物的种类和浓度,所获得的振荡波形
高度,使图谱得到物理化学表征。为实现以上目标, 无疑就是该物质的特征波形。利用化学振荡的这一
拟采用振荡技术,在化学振荡器“Br03-一Mnz+一H+一特点,在不改变BrO;-、Mn2+、H+、丙酮浓度的前提
丙酮”中,考察各种中药的振荡行为,获取众多信息
来完成研究任务。
2.1利用外加物质对振荡体系进行干扰,研究迟豫
时间等与中药种类间可能在的依存性,从而用振荡
参数来实现中药的选择性识别:该项工作研究已经
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对各种中药振荡反应的波形
进行比较发现,所有中药振荡体系的典型振荡波形
都呈现准正弦波形,具有衰减式特征,振幅随着时间
的延长而衰碱。一般而言,可将振荡反应分为3个时
期:(1)能量的积累期(BC);(2)能量的平衡期
(CD);(3)能量的消耗期(DE)。历经以上3个时期,
振荡反应开始,这是以中药为底物的振荡反应在封
闭体系中的共同特征。伴随着3个时期的变化,各振
荡体系的E~t图又呈现出明显的个性,主要表现在
不同中药对振荡反应的速度、振荡周期和振幅有着
不同的影响,因而表征各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千差
万别。尽管如此,它们均显示出阻尼振荡的特点,这
种模式符合封闭体系的反应特征。
同时,考虑各地气候环境及生长期的不同,许多
中药材单从植物形态、药材形状、性味、色泽等方面
较难辩识,甚至发生错误,给中药的开发研究带来诸
下,以中药为振荡底物,可获得不同中药的特征振荡
波形。这种特征波即为该中药的振荡特征图谱。利
用此振荡图谱不仅可鉴别中药,还可研究其参与循
环的动力学,进而研究其在人体循环中的作用机制
以及药效,从而为中药的研究开辟一条新路。
2.2确定中药振荡反应振荡系数,促使其定量化:
化学振荡就整个振荡体系而言,是发生在远离平衡
的非线性区,但就某一过程而言,还是能找到平衡
点。因此,可以利用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振荡波
形和振荡现象。
由于振荡波峰是时间的函数,只要振荡反应发
生就有振荡波峰。振荡能量是振幅的函数。若以E
表示能量,H代表振幅,则
E—f(H)
式中能量E可理解为动能和势能之和
对阻尼振荡有下式成立
E=+KH2e一廓 (1)
式中卢为阻尼系数,是与振荡体系有关的常数,取决于底物
中药的特性;£为振荡时间;K是化学链系数,可理解为反应
物浓度C与振荡周期t,的比值,即
】r, I
C
A一意一一
tp
万方数据
·964·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
这恰等于振荡反应的速率常数。
现将(1)式变形并取对数得
lnH=+fl件÷ln警 (3)
以ln日对t作图,直线的斜率即为p/2,截矩则
为去ln-6X“-。由于H是振幅,可从振荡波形获得;常
数卢正好反映了振荡反应的特性;这样,利用公式
(3)便可计算振荡反应的能量E以及特性常数卢。
由于振荡反应实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它
符合能斯特方程,电势P与浓度的对数呈正比,即
9。。lgc或驴一fllgC
式中的卢为特性常数,C为振荡反应t时刻的浓度
由于振荡反应的特点,反应某时刻的浓度是不
同的,这样便可依据t及卢求得某时刻参与反应的
底物浓度(C),为中药的定量提供理论依据。
2.3利用数学计算方法解析图谱,得振荡周期、波
形、峰高、半峰宽等与主要有效成分及疗效的定性、
定量关系,可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系统。
2.4基于图谱开展动力学及反应机制研究:利用化
学振荡技术探讨反应机制,捕捉振荡信息,突破常规
手段的禁区,开辟中药研究的新路。
笔者已经成功地考察了鹿衔草、女贞子的振荡
行为,探讨了它们的振荡反应机制及参加反应的化
学成分,发现振荡特征图谱可用来研究中药的振荡
机制。例如,采用振荡技术通过对鹿衔草及女贞子的
研究发现,两种振荡体系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均呈现
出良好的振荡行为,显示了各自的特性。然而比较发
现,女贞子振荡曲线光滑规划;鹿衔草的振荡曲线下
快上慢,中间出现转折或平台,这一现象至少说明参
与图3一A和图3一C体系的振荡物质不同,且差异较
大。这也揭示出鹿衔草的振荡可能由两种物质或中
间产物引起。已知鹿衔草中含有酚苷类物质,如高熊
果苷等,其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作用。由此可以
㈣肌 C
推断振荡可能是由于酚苷类物质的水解、糖氧化及
苷元上的取代作用所引起。又由于糖的醛基易氧化,
Br:取代速度较慢,因而鹿衔草体系形成了下快上
慢的趋势;女贞子中苷类物质量极少,因此振荡图形
未出现转折和平台,整个振荡曲线光滑规则,与鹿衔
草体系形成了极大反差。而在鹿衔草体系的低浓度
区,由于苷类物质量低,水解产物相对较少,只发生
了糖的醛基氧化,而对苯二酚的量达不到振荡浓度,
即未发生Br。的取代反应,如图3一B,使鹿衔草的高、
低浓度区振荡图形不同。
由于苷无还原性,而其水解产物还原糖具有还原
性。根据实验事实,体系电势发生了连续变化,从而断
定苷类结构中的键首先因水解而发生断裂,形成了具
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及对苯二酚(含有酚羟基的苷元)2
种产物。葡萄糖中的醛基易于氧化,它可使Mn3+还
原成Mn2+,Br。还原成Br一;与此同时,另一产物对
苯二酚由于分子中酚羟基的活化作用,苯环上的氢极
易接受亲电试剂Br:及Mn3+,又会因BrO;与Mn2+
在H+存在下再次产生,这种周而复始的反应,就形
成了振荡。为了验证酚苷类物质是引起如图3一C振荡
的推论,采用市售生化试剂芦丁在上述同一条件下,
得到了如图3一D所示的振荡图形。图3一D与图3一C
极为相似,且芦丁水解后易形成具还原性的糖和含酚
羟基的苷元。因此,前述酚苷类物质参与了振荡反应
的推论是合理的。在此,可推断,在图3一C中,a—b段
为糖的氧化,b—C段为苯环的溴代,C—d段是
BrOf、Mn2+与H+生产Br。所形成。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振荡图形,认为酚苷类物质
参与的振荡反应可能的机制为:
①10Mn2++2BrOf+12H+=10Mn”+Br2+6H20
∥一弋鬻—≮H心巩。。
-........-J.-_·-—----●——-—-_—--JL-_-一
0 10 20 30
t/min
O 10 20 30 40 50 60
A一女贞子体系 B一鹿衔草低浓度体系c一鹿衔草高浓度体系D一芦丁体系
A——LigustrumLucidumsystemB-—PelvetiasH quosasystemwithlowerconcentration
C——PelvetiasiliquosasystemwithhigherconcentrationD—-rutinsystem
图3 4类体系的典型振荡指纹图谱波形
Fig-3Typicaloscillatingfingerprintwaveoffourkindsof ystem
万方数据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965·
@2Mn3++C6H1206+H20一2Mn2++C6H1207+2H+[5]
④Br2+H20+C6H1206—2Br一+2H++C6H1207
⑤nBr2+
H
上nH+上
nBr一(n—l~3)
⑥Br2+CH3COCH3=CH3COCH2Br+Br一+H+
⑦BROW-+5Br一+6H+一3Br2+3H20
3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药是一个多组分化学混
合体系,各种组分的协同作用难以弄清楚,对中药作
用机制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仅靠简单方法和经验鉴
别中药缺乏科学依据。利用灵敏、选择性强的振荡技
术获得中药振荡特征图谱,综合考虑混合体系多组
分的相互影响,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经验问题科
学化。同时克服了目前其他方法所得到的指纹图谱
不能表明中药成分来源的弊端,使中药特性及协同
作用真正体现于振荡特征图谱之中。相信这种方法
会给中药的鉴定、作用机制研究、有效成分的确定等
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References:
[1]LiZX,YuanCL,NieF.Kineticparametersofoscillating
reactionofaminoacid—BROW-一Mn2+一H2504一acetonesystem
[J1.ChinSciBull(科学通报),2005,50(1):46—48.
[2]WangXL,LiZX.Trans-2,27,4 4-tetramethyl-6,6’一
dinintroazobenzenefromAco itums ngpanense口].Phy—
tochemCommun,2004,(75):789—791.
[33WangXL,LiZX.Isolationandcrystalstructureoft ans一2,
2’,4,4-tetramethyl一6,6-dinintroazobenze e[J].ChinJ
StructChem,2004,23(9):1001—1008.
[4]LiZX,YuanCL.Theeffects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o aminoacidoscillationnditsbacteriostatics[J].
ActaPhysico—chimSin(OJ理化学学报),1999,15(8):761—
763.
[6]
[7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iZX,YuanCL,NieF.Catchinformationofherbsy
oscillationreaction[J].ChemBull(化学通报),2005,2:
48—50.
LiZX。YuanCL.Studyontheoscillatingbelousov—
zhabotinskiltypereactionofsevenaminoacids[J].ChinSci
Bull(科学通报),1993,38(2):191—194.
YuanCL.LjZX.Studyontheactivationcenterofamino
acidsinchemicaloscillatingreaction[J].ActaPhysico-(him
Sin(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1):1041_1043.
YuanCL,LiZX.Studyoftheoscillatingreactioninamino
acid—Br03一Mn”一H2S04一acetonesyst m[J].ActaPhysico—
chimSin(物理化学学报),1994,lO(1):87—91.
LiZX.YuanCL.StudyontheB—Ztypeoscillatingreaction
usingeightaminoacidasorganicsubstrate[J].ChemBull
(化学通报),1993,l:51—53.
YuanCL,LiZX.Oscillatingreactionusingglutathioneand
diglycineasorganicsubstrates[J].ChemBull(化学通报),
1996,10:47-51.
LiZX,YuanCL.DistinguishingChinesemedicinalherbs
bychemicaloscillatingfingerprints[J]..,ChinMedMater
(中药材),2004,27(1):10一12.
YuanCL,LiZX.Theoscillatingfingerprintsofmanykinds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J].ChinNatMed(中国
天然药物),2004,2(1):42—44.
LiK,WangSZ,SongBS.FingerprintofChinesematerial
medicalanditseffectondevelopmentofChinesematerial
medical[J].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2,33
(11):36—42.
I。iuHQ,GuoSH.Moderninstrumentandfingerprintg aph
ofChineseherbs[J].ActaChinMedPharmacol(中医药学
报),2002,30(2):35—37.
YaoH,TangYH.DevelopmentofTCM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J1.NorthwestPha mJ(西北药学杂志),2002.
17(6):282—284.
ZhengY.WuFE.DevelopmentoftraditionaIChinese
medicineschromatographicfingerprint[J].NatProd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1):55—60.
ZhuoZG.Thethinkingaboutestablishmentfingerprint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J].ChinaPharm(中国药
业),2002,11(8):62—64.
LuoGA,WangYM.Classificationandevelopmentof
TCMfingerprint[J].ChinJNewDrugs(中国新药杂志),
2002。11(1):46—60.
埘h翻ho、妒、驴、驴、驴、抄电争驴屯争电争趔争q争毛争dh驴qh西h越K够卜西坳电争硒h西凡硒凡西h西h趔h巧h西hd争q争乜k西坳抄趔h毋h够、护、驴、痧《争d卜越卜西九《’_驴
·新书介绍·
《天然产物核磁共振碳谱分析》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化室龚运淮研究员(客座)和丁立生研究员组织所内外一些科研人
员经多年努力完成的一部天然产物化学方面的大型工具书。也是1986年出版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13C核磁
共振化学位移》一书的增扩改编新版。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收集有碳谱数据的化合物达’
4100多个,全书超过1000页。如有感兴趣或有意购买的单位或读者,可登录下述网站,查看有关本书的详细
介绍、联系方式和购买办法等,http://www.npcnmr.corn;也可以直接通过电邮、电话和信函与本书代理商、
编委代表等联系。邮购免挂号邮寄费。购10本以上,优惠价150元,购5~9本,优惠价165元。银行或网上
银行汇款详见上述网站介绍。
代理商:昆明蓝星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昆明白龙路238号俊发大厦A40l邮 编:650233
电话:(0871)653234513888439630联系人:王科军E—mail:kmwkj@163.comQQ:14060615
编委代表:龚运淮 E—mail:gongyh06@163.corn电话:(0871)3862309
万方数据
化学振荡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 张孟民, ZHANG Meng-min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07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7)
被引用次数: 7次

参考文献(18条)
1.Li Z X;Yuan C L;Nie F Kinetic parameters of oscillating reaction of amino acid-BrOZ-Mn2+-H2SO4-
acetone system 2005(01)
2.Wang X L;Li Z X Trans-2,2,4,4-tetramethyl-6,6-dinintroazobenzene from Aconitum sungpanense
2004(75)
3.Wang X L;Li Z X Isol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rans-2,2,4,4-tetramethyl-6,6-dinintro
azobenzene[期刊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2004(09)
4.Li Z X;Yuan C L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mino acid oscillation and its
bacteriostatics 1999(08)
5.Li Z X;Yuan C L;Nie F Catch information of herbs by oscillation reaction[期刊论文]-化学通报(印刷版
) 2005(02)
6.Li Z X;Yuan C L Study on the oscillating belousovzhabotinskil type reaction of seven amino acids
1993(02)
7.Yuan C L;Li Z X Study on the activation center of amino acids in chemical oscillating reaction
1996(11)
8.Yuan C L;Li Z X Study of the oscillating reaction in amino acid-BrO3-Mn2+-H2SO4-acetone system
1994(01)
9.Li Z X;Yuan C L Study on the B-Z type oscillating reaction using eight amino acid as organic
substrate 1993(01)
10.Yuan C L;Li Z X Oscillating reaction using glutathione and diglycine as organic substrates
1996(10)
11.Li Z X;Yuan C L Distinguishing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by chemical oscillating fingerprints[期刊
论文]-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2004(01)
12.Yuan C L;Li Z X The oscillating fingerprints of many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期刊
论文]-中国天然药物 2004(01)
13.Li K;Wang S Z;Song B S Fingerprint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and its effect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2(11)
14.Liu H Q;Guo S H Modern instrument and fingerprint graph of Chinese herbs[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02(02)
15.Yao H;Tang Y H Development of TCM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期刊论文]-西北药学杂志 2002(06)
16.Zheng Y;Wu F 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期刊论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3(01)
17.Zhuo Z G The thinking about establishment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2002(08)
18.Luo G A;Wang Y M Class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fingerprint[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2(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瑜.孙长海.徐明亮.方洪壮.李守君.Wang Yu.Sun Chang-hai.Xu Ming-liang.Fang Hong-zhuang.Li Shou-jun
电化学振荡指纹图谱鉴别姜黄等4种中药材[期刊论文]-福建分析测试2010,19(2)
2. 中药大黄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
3. 张秀莉 几种毛茛科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鉴别[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4)
4. 张志霞 化学振荡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学位论文]2005
5. 杨富巍 化学振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化学振荡新体系的发现[学位论文]2005
6. 马立娟 丹参药材指纹图谱及其水溶性成分的定量研究[学位论文]2005
7. 魏玉辉.姚小军.武新安.杜玮.赵刚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同时检测复方丹参
片中三类有效成分[会议论文]-2008
8. 姜波 利用振荡技术研究草药[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04,32(5)
9. 李宗孝.原春兰.聂菲 中药振荡指纹图谱[期刊论文]-中国基础科学2004,6(2)
10. 蔡汝秀.张珂.王俊.刘志宏 生物体系活性氧及反应中间体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大学化学2000,15(6)

引证文献(7条)
1.王姣亮.李旺英.龙立平.谭慧.肖谷清.尹志芳 关于黄柏(川)电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试剂
2011(1)
2.李丽民.赵杰夫.黎芳 房屋规划设计中气候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
3.王新红.蒯军.费正皓.陶建清 葛根、芦根参与化学振荡反应的研究[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08(5)
4.陈佳.程旺兴.管艺 祁菊药材及不同提取物的B-Z化学振荡研究[期刊论文]-广州化工 2010(12)
5.程旺兴.管艺.陈佳.方成武 不同产地中药赤芍在振荡体系中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2011(8)
6.任杰.王明强.姬良亮.杨武.高锦章 利用BZ化学振荡体系检测中草药中的姜黄素[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3(3)
7.ZHOU Ju-feng.FANG Xuan-qi.ZHANG Tai-ming.ZHAO Zhe.ZHU Rong.XIANG Feng-qin.QIAO Jun-xi
Quantitative similarity assessment of non-linear chemical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similarity system theory[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2011(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7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