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鳞毛蕨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全 文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991·
香鳞毛蕨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张彦龙1,匡宏枫2,高传军1,刘威1
(1.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哈药集团医药药材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L.)Schott是
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多年生草本。黑龙江、
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均有分布,野生资源
以黑龙江省最为丰富。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
牛皮癣、皮疹、痤疮等皮肤病和关节炎均有疗效。黑
龙江省北部地区居民视其为“皮肤病的克星”。笔者
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香麟毛蕨进行了水蒸气
蒸馏,得到棕黄色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
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1仪器及试剂
香鳞毛蕨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经东北林业
大学聂绍荃教授鉴定为香鳞毛蕨D.fragrans。
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法采用Aglient6890/
5973型GC—MS—DS联用仪。
无水乙醚、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试剂。
2方法
2.1提取:将自然干燥的香鳞毛蕨粉碎至60目,置
园底烧瓶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水蒸气蒸馏,馏出液
用等体积乙醚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过夜。用旋转蒸发器蒸馏回收乙醚,得棕黄色、
有特殊香味的油状物,即为挥发油,产率为0.35%。
2.2 MS/GC分析:色谱条件:选用SE一54石英毛
5.52×104Pa,程序升温5‘C/min;气化室温度:280
‘C,进样口温度:300℃,分流比:60;载气为高纯氦,
体积流量1mL/min;进样量0.5肛L。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温度:230℃,电子
能量:70eV,扫描速度:1amu/s,扫描范围:12~500
amu,标准图谱库NIST(1.5×105张)。
应用GC—MS—DS数据系统对香鳞毛蕨挥发油
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与DS处理系统提供的
标准图谱库进行核对,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
析鉴定,确定了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色谱峰经DS
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按峰面积归一法进行质量分析。
3结果与讨论
根据香鳞毛蕨挥发油GC—MS,总离子流图给出
50个峰,经过计算机检索,与DS处理系统提供的标
准图谱库核对,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
定出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459%。运用
归一法测定了各物质的质量分数。香鳞毛蕨挥发油
化学成分检索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香鳞毛蕨挥发油中含有73.5%酸、
醛、酯、酮类、烯烃类、胺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其中乙
二醇缩一3一丁烯醛的量最高,17.141;其次含有脂肪
酸类化合物占16.19%,主要有丁酸(12.909%)、己
细管柱(30m×0.25ram);柱温50~280℃,柱前压酸(1.878%)。
表1香鳞毛蕨挥发油化学成分
Table1 Chemicalconstituentsof ssentialoilinD.fragrans
编号 化合物称 篇 编号 化合物称 篇 编号 化合物称 嬲
1 乙二醇缩一3一丁烯醛 17.141132一乙基一1一十二烯0.85825 3,4-二异丙基联苯4.0326
2丁酸 12.90914 2一烯丙基一4一甲氧基一5一乙氧基苯酚 2.31726 反式一2,4,5-三甲氧肉硅酸0.500
3 4-羟基一5一甲基一3一己烯一2一酮0.52915 3,3,5,5一四甲基一1,2-戊二酮0.18127 2,3,4一三甲氧基乙酰苯酮 2.360
4 己酸 1.878169一异丙基芴0.71928 绵马醇 5.439
5 1-环戊基环戊烷0.98017正十四烷0.71929 邻苯二甲酸丁酯异丁酯4.438
6 4一甲氧基一3一戊烯一2一酮 2.24318 I,3,5-三甲氧基苯0.81530 Ⅳ,Ⅳ’一二仲丁基对苯二氨 1.038
7 4一甲氧基一l,2一苯二酚0.28419 2,3,4-三甲基一5一甲氧基苯酚0.44231 .Ⅳ一(4一硝基苯基)苯胺0.166
8 2,6一二甲基一3,5-庚二酮 2.87220 4一甲基一2,6一二叔丁基苯酚0.3423 正二十八烷0.269
9 1一丁基乙内酰脲4.90421 z一羟基苯甲酸一6一异丙酯0.31633 正二十五烷0.553
10辛酸0.399222一甲基丁二酸二仲丁酯0.35434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0.203
11 正十二烷0.34823二苯胺4.254
12壬酸0.50424磷酸三丁酯0.421
收稿日期:2005—09—0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2005—51);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0551243)
作者简介:张彦龙(1966一),男,黑龙江省双城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 万方数据
·992· 中草芮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7期2006年7月
References:
[1]ZhangYL.SporeMorphologyofChineseFern(中国蕨类植
物孢子形态)[M].Beijing:SciencePress,1976.
[2]ShenZB,JinZX,ZhangDL,ela1..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onDryopterisfragransEJ].ChinTraditHerbDrugs
(中草药),2002,33(7):661—663.
[33LiuGF.ChemicalTestndTechnologyforChineseTradi—
tionalMedicine(中药化学实验及技术)[M].Shenyang:
LiaoningUniversityPublishingHouse,1995.
韭子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胡国华1’2,卢艳花2,魏东芝2
(I.华东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鲁华研究所,上海200237;2.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韭菜籽(韭子)为我国常见食用蔬菜百合科植物
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干燥成熟的种子,秋
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而得到。韭子植物资源丰富,我国各地皆产,以河北、
山西、吉林、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地产量最大。韭
子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之功效[1],作为壮阳补肾
用入药在我国民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献报道从
该韭子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多个皂苷类化
合物凹~4]。本文报道正丁醇提取物中6个核苷类化
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分别为胸腺嘧啶核苷(I)、
腺嘌呤核苷(Ⅱ)、2一羟基嘌呤核苷(m)、腺嘌呤
(IV)、尿嘧啶(V)和胸腺嘧啶(VI),其中化合物Ⅲ~
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X一6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
1H—NMR(300MHz)和13C—NMR(75MHz)用Bruk—
erARX一3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TMS为内标。EI—
MS用质谱用API一300质谱仪测定。红外光谱用
Perkin—Elmer599型红外光谱仪测定,柱色谱硅胶
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的100~200目、200~300
目硅胶和硅胶H(薄层色谱用)。HSGF254TLC板
为烟台化工研究所出品。所用试剂为AR级。韭子购
自上海市顺风堂药材公司。
2提取与分离
将10kg韭子粉碎,先用石油醚脱脂3次,再将
药渣以95%乙醇冷提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
味,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正丁醇
部位经多次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LH一20柱色
谱及制备性薄层得化合物I(60mg)、Ⅱ(305mg)、
Ⅲ(20rag)、IV(18rag)、V(65rag)、VI(26rag)。
3鉴定
化合物I:白色粉末(甲醇),C,。H,。N。O。。
1H—NMR(CD,0D)艿:7.71(1H,S),6.15(1H,t,J一
6.9Hz),4.26(1H,m),3.63(1H,m),3.62(1H,dd,
J一3.1,12.1Hz),3.59(1H,dd,J一3.8,12.3Hz)
1.73(3H,S);13C—NMR(CD30D)艿:167.8(s),153.4
(S),139.7(d),111.0(s),90.2(d),86.9(d),73.6
(d),63.1(t),42.1(t),以上1H—NMR、”C—NMR数
据与文献报道的胸腺嘧啶核苷光谱数据一致[3]。
化合物Ⅱ:白色针状结晶(甲醇),C,。H。。N。O。。
1H—NMR(DMSO—d。)艿:8.67(1H,S,一NH),8.41
(1H,S,一NH),8.25(1H,S),7.31(2H,S,H一2,8),
5.84(1H,d,J一6.0Hz,H一1’),5.35(1H,m,H一3’),
5.09(1H,d,J=4.8Hz,H一27),4.56(1H,dd,J一
6.1,11.2Hz,H一47),3.68(1H,m,H一57),3.48(1H,
m,H一57)。13C—NMR(DMSO—d。)艿:155.1(C一6),
150.4(C一2),146.5(C一4),141.8(C一8),120.6(C一
5),89.7(C一17),86.8(C一47),75.3(C一27),70.1(C一
3’),62.5(C一57)。以上1H—NMR、13C—NMR数据和文
献报道一致[3],故推定为腺嘌呤核苷。
化合物Ⅲ:白色固体(甲醇),C,。H。。N。O。。TOF—
MSm/z:269[M++1],291[M+Na]+,307[M+
Kl+,1H—NMR(DMSO—d。)d:8.22(1H,S,H一6),
8.36(1H,S,H一8),6.01(1H,d,J一6Hz,H一1’),
4.29(1H,m,H一27),4.77(1H,dd,J一6.0,6.6Hz,
H一3’),4.43(1H,dd,J一6.0,6.6Hz,H一4’),3.89
(1H,dd,J=6.0,12.OHz,H一57),3.8l(1H,dd,J一
6.0,12.0Hz,H一5’)。13C—NMR(DMSO—d。)艿:161.4
(s,C~2),152.3(s,C一4),147.7(d,C一5),142.8(d,C一
8),127.2(s,C一5),91.8(d,C一1’),88.6(d,C一47),
75.5(d,C一3’),73.4(d,C一2’),64.6(t,C一57)。以上
1H—NMR、”C—NMR数据和文献报道2一羟基嘌呤核
收稿日期:2005—09—30
作者简介:胡国华(1973一),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药和食用植物化学研究。E—mail:hghll4226@sina.com
万方数据
香鳞毛蕨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作者: 张彦龙, 匡宏枫, 高传军, 刘威
作者单位: 张彦龙,高传军,刘威(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匡宏枫(哈药集
团医药药材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7)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条)
1.Zhang Y L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 1976
2.Shen Z B;Jin Z X;Zhang D L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on Dryopteris fragrans[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2(07)
3.Liu G F 中药化学实验及技术 199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马亮英.刘军.林伊梅 骆驼蓬总碱颗粒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2009,27(2)
2. 苑鹏飞.崔维恒.王二辉.康文艺.YUAN Peng-fei.CUI Wei-heng.WANG Er-hui.KANG Wen-yi GC-MS法分析革叶耳
蕨叶的脂肪酸成分[期刊论文]-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
3. 朱俊访.李博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今日药学2009,19(10)
4. 李红枝.沈志滨.赵瑛.江淼.张德连 香鳞毛蕨软膏对大鼠实验性体癣的治疗作用[期刊论文]-中药材2005,28(10)
5. 张彦龙.杨炳友.王慧荣.匡海学 香鳞毛蕨中化学成分的研究[会议论文]-2006
6. 沈志滨.张维库.马英丽.叶文才 香鳞毛蕨化学成分的研究(Ⅱ)[期刊论文]-中草药2006,37(7)
7. 王慧荣.王睿.徐洪亮.张彦龙 香鳞毛蕨镇痛作用研究[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0)
8. 朱俊访 1.香鳞毛蕨化学成分研究;2.香丹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学位论文]2008
9. 谭亚芹.贺涛.韩雪梅.TAN Ya-qin.HE Tao.HAN Xue-mei 蒿芩清胆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
杂志2007,22(11)
10. 万华根 聚乙二醇包裹法制备金鸡泡腾颗粒的工艺探讨[期刊论文]-江西中医药2010,41(10)

引证文献(1条)
1.常缨 香鳞毛蕨国内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09(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70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