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洋金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全 文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1147·
洋金花化学成分的研究(I
杨炳友,唐 玲,太成梅,刘玉婕,匡海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metelL.
的干燥花,其性味辛、温,有小毒;具平喘止咳、镇痛
解痉、麻醉之功效。洋金花生理活性较强,药用历史
悠久,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临床应用洋金花制剂治
疗银屑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对其中治疗银
屑病活性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以往的研究中
发现洋金花中治疗银屑病的有效部位为非生物碱水
溶性组分。药理实验证明,洋金花乙醇提取物经除去
生物碱后,以大孑L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其50%乙醇
洗脱组分有较强的生理活性[1],且临床亦证明此部
分对银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阐明该
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组成,笔者对其进行了化学研
究。本实验从中得到的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
柰酚(I)、7-O—a—L一鼠李吡喃糖基一山柰酚(Ⅱ)、7一
O—B—D一葡萄吡喃糖一山柰酚(m)、3一O_[p—D一葡萄吡
喃糖基(1—2)3-6一D一葡萄吡喃糖基一山柰酚(Ⅳ)、3—
0一[p—D一葡萄吡喃糖基(1—2)]一p—D一葡萄吡喃糖基一
7一O—a—L一鼠李吡喃糖基一山柰酚(V)和3一O—Efl-D一葡
萄吡喃糖基(1—2)]一p~D一葡萄吡喃糖基一7一O—B—D一
葡萄吡喃糖基一山柰酚(VI),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
洋金花中分得。
1仪器和材料
熔点均以柳本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未校正);
NMR谱用日本JNM—LA5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测定,以TMS为内标;质谱仪为日本JMSDX一302
型;柱色谱硅胶H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140~
200,200300目);薄层色谱用硅胶薄层(Silicagel
60F:。。)和反相薄层(Rr一18)均为Merck公司产品;
柱色谱用聚酰胺和薄层色谱用聚酰胺薄膜为台州路
桥四甲生化塑料厂生产。柱色谱用ODS为日本
YMC公司产品(ODS—AM);AB一8大孔吸附树脂为
南开大学工厂产品;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天津试剂
一厂);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
洋金花原料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
源教研室王振月教授鉴定为白曼陀罗D.metelL.
的干燥花。样品标本保存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
院。
2提取与分离
取干燥的洋金花10.0kg,用70%乙醇回流提
取2次,每次2.5h,减压回收乙醇得到乙醇提取物。
采用稀酸浸取乙醇提取物,将此酸溶液进行732型
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对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
流出液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依次用H。O、
50%EtOH和95%EtoH洗脱,分别得到各自洗脱
物。50%EtOH洗脱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以氯仿一
甲醇进行梯度洗脱,并结合进行ODS柱色谱及制备
柱HPLC,结果分离得到化合物I~Ⅵ。
3结构鉴定
化合物I:黄色针状结晶(MeOH),mp272~
274℃,Mg—HCl反应呈红色。”C—NMR数据见表1。
与文献报道的山柰酚的相应数据[2潮相比较,两者几
乎完全一致,鉴定化合物I为山柰酚。
化合物Ⅱ:黄色针状结晶(MeoH),mp225~
227℃,Molish反应呈紫色环,HCl一Mg反应呈红
色。酸水解E43后,经薄层色谱检识证明其含有鼠李
糖。负性ESI—MSm/z:431[M—H]一,示其相对分子
质量为432。1H—NMR(CD30D)艿:8.06(2H,d,,一
7.8Hz,H一2’,67),6.87(2H,d,J=7.8Hz,H一37,
57),6.69(1H,d,,=2.0Hz,H~8),6.37(1H,d,,一
2.0Hz,H一6),5.54(1H,d,J一2.0Hz,鼠李糖H一
1”),1.26(3H,d,J一6.0Hz,鼠李糖H一6”)。
13C—NMR数据见表1。以上数据表明,化合物Ⅱ是山
柰酚的单鼠李糖苷。经与文献报道的7一O—a—L一鼠李
吡喃糖基~山柰酚的相应数据E3,5.63进行比较,两者基
本一致。因此,鉴定化合物Ⅱ为7-O-a—L一鼠李毗喃
糖基一山柰酚。
化合物Ⅲ:黄色针状结晶(MeoH),mp266~
268℃,Molish反应呈紫色环,HCl一Mg反应呈红
收稿日期:2006—0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3037173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优质高效中药品种示范研究”项目(2001BA701A07—01)
作者简介:杨炳友(1970~),男,黑龙江饶河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化学。
*通讯作者匡海学Tel:(0451)82193001E—mail:hxkuang@hotmail.com
万方数据
·1148· 中草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el
色。酸水解[4]后,经薄层色谱检识证明其含有葡萄
糖。负性ESI—MSm/z:447[M—H]一,示其相对分子
质量为448。1H—NMR(CD30D)3:8.06(2H,d,,=
8.0Hz,H一2’,6’),6.93(2H,d,了一8.0Hz,H一37,
57),6.79(1H,d,J一2.0Hz,H一8),6.42(1H,d,J一
2.0Hz,H一6),5.06(1H,d,J一7.0Hz,葡萄糖H一
1”)。”C—NMR数据见表1。以上数据表明,化合物Ⅲ
是山柰酚的单葡萄糖苷。经与文献报道的7一O一8一D一
葡萄吡喃糖基一山柰酚的相应数据[33进行比较,两者
基本一致。鉴定化合物Ⅲ为7一O一口一D一葡萄吡晡糖基一
山柰酚。
化合物Ⅳ:黄色针状结晶(Me0H),Mg—HCI反
应呈红色,Molish反应出现紫色环。酸水解n]后,糖
部分经薄层色谱检识证明仅含有葡萄糖。正性
FAB—MSm/z:61l[M+H]+,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
为610。1H—NMR(DMSO—d。)艿:8.05(2H,d,J一8.9
Hz,H一27,67),6.92(2H,d,J一8.9Hz,H一3’,57),
6.44(1H,d,J一2.0Hz,H一8),6.20(1H,d,J一2.0
Hz,H一6),5.71(1H,d,,=6.8Hz 葡萄糖H一1”),
4.62(1H,d,J一7.6Hz,葡萄糖H一1”)。”C—NMR数
据见表1。结合DEPT、1H一1HCOSY、HSQC和HM—
BC等波谱,将1H—NMR谱中的全部质子信号以及
”C—NMR谱中的所有碳信号均进行了准确的归属。
将化合物Ⅳ的数据与文献报道[7]相比较,鉴定化合
物Ⅳ的化学结构为3一。一[口一D一葡萄吡喃糖基(1—
2)]一p—D一葡萄吡喃糖基一山柰酚。
化合物V:黄色粉末(MeoH),Mg—HCl反应呈
红色,Molish反应呈紫色环。酸水解[4]后,糖部分经
薄层色谱检识证明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正性
FAB—MSm/z:757[M+HI+,负性FAB~MSm/z:
755[M—H]一,表明化合物V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56。1H—NMR(DMSo—d。)艿:8.11(2H,d,J一9.0
Hz,H一27,6),6.90(2H,d,J一9.0Hz,H一3’,57),
6.83(1H,d,J=2.0Hz,H一8),6.44(1H,d,,一2.0
Hz,H一6),5.69(1H,d,J=7.6Hz,葡萄糖H—l”),
4.63(1H,d,c,一7.6Hz,葡萄糖H一1”),5.55(1H,
br.S,鼠李糖H一1”),1.15(3H,d,J一6.5Hz,H一
6”)。13C—NMR数据见表1。结合DEPT、
1H一1HCOSY、HSQC和HMBC等波谱,将1H—NMR
谱中的全部质子信号以及13C—NMR谱中的所有碳
信号均进行了准确的归属。将化合物V的数据与文
献报道[7]相比较,鉴定化合物V的化学结构为3一。一
pD一葡萄吡喃糖基(2—1)一pD一葡萄吡喃糖基一7一。一
a—L一鼠李吡喃糖基一山柰酚。
表1化合物I~Ⅵ和山柰酚的”C—NMR谱数据
Table1 13C-NMRDataofcompoundsI一Ⅵ
andkaempferol
化合物Ⅵ:黄色粉末(MeOH),Mg—HCI反应呈
红色,Molish反应呈紫色环。酸水解[4]后,糖部分经
薄层色谱检识证明仅含有葡萄糖。负性ESI—MS优/
z:771[M—H]一,表明化合物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72。1H—NMR(CD30D)艿:8.06(2H,d,J=8.4Hz,
H一27,6’),6.92(2H,d,,=8.4Hz H一37,57),6.74
(1H,d,J一2.0Hz,H一8),6.48(1H,d,J=2.0Hz
H一6),5.44(1H,d,,=7.5Hz,葡萄糖H一1”),4.75
(1H,d,J一7.3Hz,葡萄糖H一1”),5.06(1H,d,J=
6.5Hz,葡萄糖H一1”)。13C—NMR数据见表1。综上
数据并与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数据[71相比较,鉴定化
合物Ⅵ为3一。一[p—D一葡萄吡喃糖基(1—2)]一pD一葡
萄吡喃糖基~7一O—B—D一葡萄吡喃糖基一山柰酚。
References:
EliYangBY.Studiesonchemi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
iealactionofeffectivepartsforpsoriasisinDaturametelL.
[A].DissertationofDoctorDegreeofHeilongjiangUn versi-
砂ofChineseMedicine(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D].
Harbin:HeilongjiangU iversityor TraditionalChinese
万方数据
中草黄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8期2006年8月·1149·
Medieine.2005。
[2]InformationCenterofChineseHerbalMedicine,StatePhar—
maceuticalAdministationofCh na.H日ndbookofActiveCorn-
ponentsinPbtomedicine(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EM].Bei—
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House,1986.
[3]LiN,LiZ,YangSL,eta1.Studiesonchemicalon—
stituentsof hetotalflavonoidsfromComptosorusj西一icUS
Rupr.(1)FJ].JShenyangPharmUniv(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2004,21(2):105—108.
r4]ZhaoPP,eta1.Studiesontheunionsaccharidesofgluco—
sides口].ActaPharmSin(药学学报),1987,22(1):70—
74.
[5]JiauCH,ChiuMC,eta1.Flavonoidsandbenzeneaeriva—
tivesfromtheflowersandfruitofTetrapanaxpapyriferus
[J].JNatProd,2005,68:1773—1775.
E6]LiB,ZhaoYM,LinzW,eta1.Studiesonthechemieal
constituentsof Multiradiate月eabane(Erigeron
muhiradiatus)口].ChinTraditHerbDrugs(中草药),
1999,30(8):561-563.
[7]YuDQ,YangJS.7’^PHandbookofAnalyticalChemistry
(分析化学第七分册)[M].Fascicle7.Beijing:ChemicalIn—
dustryPress,1999.
鱼腥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杨文凡,陈 勇,程翼宇。
(浙江大学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
鱼腥草Houttuyniacord taThunb.是多年生
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及东南部。其地上
部分为药用部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
淋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挥发油具有抗
菌、抗炎、抗病毒作用[1~3]。不同学者从多方面研究
了鱼腥草挥发油,已鉴定出了50多种化学成分,其
中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月桂醛为主要的药效成
分。研究表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与采收季节[4]、采
集居群‘引、品种‘63及提取工艺‘73等因素有关。此外,
还研究报道了根状茎、叶、茎与产油率的关系[4],但
是没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考虑到植物的
花一般含有较高的挥发油,可能会对鱼腥草挥发油
的质量产生影响。本实验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
腥草花、茎、叶的挥发油,用GC/MS首次鉴定了鱼
腥草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阐述了各部位与挥
发油品质的关系,特别是花与地上部分挥发油质量
的关系。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材料:鱼腥草药材由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
公司提供与鉴定,并分捡为花、茎、叶3部分。仪器为
HP5890/HP5973GC/MS联用仪(安捷伦公司)。
1.2挥发油提取:将鱼腥草药材(干)各部位切成小
段,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6h,得到浅黄色具有腥臭
味的挥发油。
1.3 挥发油成分分析:用HP6890/HP5973GC/
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一5MS弹性石英毛细管
柱(30m×0.25mm,0.25弘m);升温程序为:80‘C
保持2min后,以4C/rain的速率升至145℃,再
以3。C/min速率升到250。C,并保持10min;分流
比为30:1;气化室温度为250℃;载气为高纯He
(99.999%);载气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为1
ptL(乙醚10倍稀释挥发油)。质谱条件是:离子源为
EI源;离子源温度为230。C;四级杆温度为150℃;
电子能量为70eV;接口温度为280℃;溶剂延迟
2.5min;质量范围是50~500ainu(m/z)。
2结果与讨论
将鱼腥草药材分捡,称质量得到3%的花、48%
的叶、49%的茎。各取适量样品水蒸气蒸馏,得黄绿
色挥发油。挥发油的产率:茎为0.06%;叶为
0.08%;花为0.28%。花的挥发油产率最高,是其他
部位的3~5倍。其次是叶,茎的挥发油产率最低。
所得挥发油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检索
Nist98标准质谱图库和WILEY质谱图库,并结合
文献人工图谱解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
成分的相对的量。从花、叶、茎中鉴定出的化学成分
分别为57种、50种、52种。各成分的具体分析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见花、茎、叶挥发油成分种类相近,但
各成分的量相差较大,而且脂肪酸是挥发油中最主
要的一类成分,达到50%~65%。其中含癸酸的量
最高,相对峰面积为42%~44Vo;其次是棕榈酸
(3.3%~14.1%)、十二酸(3.9%~7.3%)、亚麻酸
(o.8%~4.1oA)及亚油酸(o.5%~3.3%)等。植醇
收稿日期:2005一10—10
作者简介:杨文凡(1973一),女,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目前在浙江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
制方面的研究工作。Tel:(0571)88273680E—maillywfhz@sina.com
*通讯作者程翼宇Tel:(0571)87952509E—mail:chengYY@zju.edu.cn
万方数据
洋金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作者: 杨炳友, 唐玲, 太成梅, 刘玉婕, 匡海学
作者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8)
被引用次数: 5次

参考文献(7条)
1.Yang B Y Studies on chemi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effective parts for
psoriasis in Datura metel L 2005
2.朱光潜 我的文学及其他 1986
3.Li N;Li Z;Yang S L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from Comptosorus
sibiricus Rupr.(1)[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4(02)
4.Zhao P P Studies on the union saccharides of glucosides 1987(01)
5.Jiau C H;Chiu M C Flavonoids and benzene aerivatives from the flowers and fruit of Tetrapanax
papyriferus[外文期刊] 2005(12)
6.Li B;Zhao Y M;Lin Z W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Multiradiate fleabane (Erigeron
multiradiatus)[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8)
7.Yu D Q;Yang J S 分析化学 199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振宇.匡海学.夏永刚.杨炳友.LI Zhen-yu.YANG Bing-you.XIA Yong-gang.KUANG Hai-xue 洋金花的化学成分
研究(Ⅳ)[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2010,27(6)
2. 杨炳友.唐玲.肖洪彬.太成梅.李国玉.匡海学 洋金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Ⅲ)[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6,13(4)
3. 张红星.祁青 洋金花的镇痛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10,32(2)
4. 李振宇.杨炳友.夏永刚.匡海学.LI Zheng-yu.YANG Bing-you.XIA Yong-gang.KUANG Hai-xue 洋金花中生物碱
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10,38(5)
5. 高勇彬 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学位论文]2006
6. 陈东 洋金花治疗银屑病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学位论文]2007
7. 朱若华.苏文斌.叶能胜.杨海英.谷学新 薄层扫描法测定洋金花中3种莨菪生物碱的研究[期刊论文]-分析试验室
2003,22(4)
8. 赵奎.秦建平.蒋明德.徐辉.张家碧.崔冬伟.王群茹.周娟.王显红 急性洋金花中毒诊治体会[期刊论文]-药物流
行病学杂志2008,17(2)
9. 牛丽颖.王继业.曹秀莲.王鑫国.默丽萍 薄层色谱法测定洋金花中东莨菪碱的含量[期刊论文]-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4,19(3)
10. 刘高峰.张艳海.杨炳友.夏永刚.匡海学 北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6)

引证文献(5条)
1.邢桂兰.田树红.符健 乐行晕车贴扩张血管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
2.李振宇.匡海学.夏永刚.杨炳友 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Ⅳ)[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 2010(6)
3.刘高峰.张艳海.杨炳友.夏永刚.匡海学 北洋金花非生物碱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10(5)
4.张显强.徐庆.吴敬杰.张莉.刘燕.杨勇 黔产不同种群洋金花种子东茛菪碱含量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种子
2010(1)
5.李振宇.杨炳友.舒尊鹏.王秋红.肖洪彬.匡海学 洋金花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
及性味辛温的评价[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 2011(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8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