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liminary studies on growing of Erigeron breviscapus

灯盏花种植技术初探



全 文 :绿原酸为目的, 则应以叶为主, 茎无太多利用价值,
去除为宜, 以提高提取效率。
花器官萼筒和花冠筒这 2 个部位的解剖结构完
全不同, 绿原酸分布的场所也不尽相同。萼筒处以花
萼2子房壁外表皮及其下的 3~ 5 层细胞中的荧光最
为集中和强烈 (图 125) , 而花冠筒处以花冠外表皮
细胞及其下的 1~ 2 层细胞和花冠内表皮纤毛细胞
中的荧光最为集中 (图 126)。从这 2 个部位的荧光
分布范围和强度来比较, 萼筒处的绿原酸含量似乎
更加丰富, 但需进一步做定量测定方面的工作来验
证。若果如此, 在研制金银花药材的特殊剂型 (如粉
针剂)时, 可考虑以萼筒部作为主要原料。
从优良品种选育的角度来分析, 花蕾各处表皮
附属的毛细胞中均发出蓝色荧光 (图 125~ 6) , 显示
其中含有较丰富的绿原酸, 这是一值得关注的现
象[7 ]。由此提示在育种时应选择花蕾上毛被密集, 特
别是花冠内表皮纤毛和花冠外表皮腺毛密集的植株
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一个方向, 由此可期望获得绿
原酸含量更高的优质金银花药材。同时, 由于绿原酸
多分布于器官的表皮细胞中, 表面积大的花蕾其绿
原酸含量也应更加丰富。因此, 萼筒和花冠筒这 2 个
部位的表面积大小也可作为山银花育种的指标
之一。
References:
[ 1 ] Ch P (中国药典) [S ]1 2000 ed1 V o l I1
[ 2 ] Zhang Y Q , Xu L C, W ang L P1 D eterm ination of ch lo ro2
gen ic acid con ten t in differen t parts of L on icera jap on ica
T hunb1 [J ]1Ch ina J Ch in M ater M ed (中国中药杂志) ,
1996, 21 (4) : 20422051
[ 3 ] Zhang Y B, Kou X, W ang G H , et a l1 Ch lo rogen ic acid con2
ten t determ ination in branches, leaves and flow ers of
L on icera jap on ica from M i Coun ty [J ]1 J H enan M ed U niv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 34 (2) : 362371
[ 4 ] L in H , L iang S M , Cheng J H 1 D eterm ination of ch lo rogen ic
acid in Yin ju Shufu distillate by TL C scann ing [J ]1 J
Guang z hou U n iv T rad it Ch in M ed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8, 15 (6) : 13321351
[ 5 ] Yuan K, L i H Y1 Studies on quality con tro l of virustatic
granu le [J ]1 Ch in P harm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0, 35 (2) :
34523481
[ 6 ] O uyang G C, Xue Y L 1 Physio logical ro le and regu lation of
phyenylp ropano id m etabo lism in p lan t [J ]1 P lan t P hy siol (植
物生理学通讯) , 1988 (3) : 92161
[ 7 ] Geo rge K, Geo rge K, Co stas F1 Po lypheno l depo sit ion in
leaf hairs of O lea eu rop aea (O leaceae) and Q uercus ilex (Fa2
gaceae) [J ]1 A m J B ot, 1998, 85 (7) : 1007210121
灯盏花种植技术初探
杨生超1, 杨忠孝2, 张乔芹2, 王平理2Ξ
(11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21 红河千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 泸西 652400)
摘 要: 目的 筛选灯盏花优质种源, 研究其种植技术及栽培习性。方法 观测了 6 份灯盏花种源的主要经济性
状, 种子发芽、出苗与大田生育进程及其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结果 种源Q S23,Q S26 和Q S21 在产量和
含量方面表现较好, 其大棚种植条件下的产量均高于露地; 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较低, 出苗时间较长; 引种栽培
后的灯盏花个体较野生条件下大; 不同生育期的灯盏花乙素含量不同, 其中初花期含量最高。并针对上述特征, 提
出相应栽培技术措施。结论 通过人工种植灯盏花前景是广阔的。
关键词: 灯盏花; 种源; 繁殖; 栽培
中图分类号: R 28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4) 03 0318 04
Prel im inary stud ies on grow ing of E r igeron breviscap us
YAN G Sheng2chao 1, YAN G Zhong2x iao 2, ZHAN G Q iao2qin2, W AN G P ing2li2
(11 Yunnan A gricu ltu ral U niversity, Kunm ing 650201, Ch ina; 21 Honghe
Q ianshan B ioengineering Co1, L td1, L ux i 652400, Ch ina)
Abstract: Object To select quality species of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V an t1) H and12M azz1 and study
its grow ing p ract ice and cu ltu ra l hab it1M ethods T he yield and con ten t of b reviscap inun of six species of
E 1 brev iscap us, the p rocess of germ inat ing and sp rouding of its seeds, grow ing in the field, and con ten t of
b reviscap inun of dry E 1 brev iscap us in d ifferen t grow th du ra t ion w ere ob served1 Results T he yield and
con ten t of b reviscap in iun of Q S23, Q S26, and Q S21 of E 1 brev iscap us species w ere h igher than that in o th2
·813·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3 期 2004 年 3 月
Ξ 收稿日期: 2003207203
基金项目: 云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 (云南)基地建设项目 (2002ZY23)
作者简介: 杨生超 (1972—) , 男, 云南腾冲人,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等方面的研究。
T el: (0871) 5227704 (Fax) E2m ail: shengchaoyang@ 1631com
ers, and their yield in p last ic green hou se is h igher than that on open p lo ts; w ith o ther crop , the percen t of
germ inat ing and sp rouding w ere low er, th is p rocess needs longer t im e; b iom ass of E 1 brev iscap us under
cu ltu ring is larger than that under w ild; the con ten t of b reviscap inun of its dry grass in differen t grow th
du ra t ion is d ifferen t, it is the h ighest of a ll f low ering t im e1 A t last, m ethods of cu ltu re techno logy are pu t
fo rw ard w ith above characterist ics1 Conclusion   It w ill be op t im ist ic to p lan t E 1 brev iscap us art if icilly1
Key words: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V an t1) H and12M azz1; species; p ropagat ion; cu lt iva t ion
  灯盏花又名短葶飞蓬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V an t1) H and12M azz1, 属菊科飞蓬属野生草本植
物[1 ] , 其药性味甘温, 主要功能是散寒解表、祛风除
湿、舒筋活血、消积止痛, 对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瘫
痪及脑后遗症等具有明显的疗效[2 ] , 因其花似灯盏,
根似细辛又名灯盏细辛。由于人们对该类药物需求
的不断增长, 野生资源在不断减少, 通过采挖野生资
源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发展。为满足社
会对灯盏花类药物的需求, 人工种植的方式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灯盏花人工种植不仅能保护
野生植物, 还有利于促进灯盏花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发展。
灯盏花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及西南部海拔
1 200~ 3 500 m 的中山和亚高山, 生于开阔山坡草
地或林缘, 植株外形及个体大小多变异, 叶形及茸毛
也常有变化[1 ]。其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曲线, 中午
存在“午睡”现象, 生长在空旷草地无性系的光合速
率高于生长在林缘地带的无性系[3 ]。其植株总黄酮
含量因原生长地、生长地海拔高度、植株的不同部
位、不同植株间[4 ]和采收的不同月份[5 ]而多有变化。
有关灯盏花人工种植的相关研究较少[2, 6 ]。为进一步
解决灯盏花人工种植问题, 在云南省泸西县进行了
3 年的灯盏花种植实践, 并对几份种源和栽培特性
进行了观察, 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选用 1999—2001 年间采自云南省各地
的野生灯盏花种源。种源比较试验选用采自云南省
泸西、邱北、个旧等地编号为 Q S21, Q S22, Q S23,
Q S24,Q S25 和Q S26 等 6 份种源进行比较。用Q S21
种源野生种苗进行栽培试验。
112 方法: 试验地点在沪西县白水镇企业科技示范
场的露地和新建塑料大棚中进行, 其土壤均为山地
红壤, 肥力相当, 前作均为小麦。
种源比较试验于 2001 年对采挖到, 处于苗期的
6 份种源分别在露地和塑料大棚内种植, 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为 5 m 2。露地无灌溉, 依靠自然降水。塑料
大棚有喷灌条件, 试验期间保持墒面土壤潮湿。6 月
份移栽, 11 月份收获地上部分后晒干称重, 并折算
为公顷产量。灯盏花乙素含量于盛花期取塑料大棚
内的植株全草用H PL C 法进行测定。公顷灯盏花乙
素含量按: 公顷灯盏花乙素含量 (kgöhm 2) = 公顷产
量 (kgöhm 2)×灯盏花乙素含量 (% )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1 种源比较: 从表 1 可以看出, 不同种源其产量
和灯盏花乙素含量均不一样。产量变化较大, 最高产
量的Q S23 较最低产量的Q S25 相差 2140 倍; 灯盏
花乙素含量差异也较大, 最高含量的Q S23 与最低
含量的Q S22 间相差 4182 倍; 塑料大棚内种植的产
量高于露地种植的产量, 是露地种植产量的
168157% ; 公顷灯盏花乙素含量相差较大, 最高的
Q S23 较最低的 Q S22 高 8180 倍。Q S23, Q S26 和
Q S21 表现相对较好, 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含量, 可以
作为优质种源应用到生产中。不同种源在产量方面
的差异可能与各种源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的
要求有关。因此, 通过广泛收集野生种质资源, 并从
中筛选出高产和高含量的优质种源进行栽培对灯盏
花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 1 6 份种源产量和灯盏花乙素含量
Table 1 Y ield of six spec ies of E 1 breviscap us clona l
var ian ts and con ten t of brev iscap inun
种源
产量ö(kg·hm - 2)
大棚 露地 平均
灯盏花乙素含量ö% ö(kg·hm - 2)
Q S23 4 237150 2 433160 3 335155 2170 90106
Q S26 3 862150 1 991110 2 926180 2146 72100
Q S21 3 225100 2 212135 2 718168 2151 68124
Q S24 2 880100 1 717150 2 298175 0159 13156
Q S22 2 017150 1 266100 1 641175 0156 9119
Q S25 1 740100 1 035100 1 387150 1104 14143
平均 2 993175 1 775193 2 384184 1164 39111
212 种子发芽与育苗
21211 种子发芽与出苗进程: 从图 1, 2 可知, 发芽
期为第 6~ 17 d, 出苗期为播种后的 7~ 13 d, 发芽和
出苗各经历 12 d 和 7 d 的时间, 这一结果与前人研
究[6 ]相符; 8~ 11 d 进入发芽和出苗盛期, 经历 4 d
的时间; 最终发芽率为 50112% , 出苗率只有
21181% , 因此通过育苗方法的改进, 种子出苗种率
可进一步提高。
·913·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3 期 2004 年 3 月
图 1 灯盏花发芽进程
F ig11 Germ inating process of E 1 breviscap us
图 2 灯盏花出苗进程
F ig12 Sprouding process of E 1 breviscap us
21212 育苗: 将土地深翻耙平整细后, 按畦宽 116
m , 沟深 012 m 起畦。形成高畦低沟, 做到畦平、土
细、沟直。基肥按农家肥 22 500 kgöhm 2, 普通过磷酸
钙 450 kgöhm 2, 尿素 75 kgöhm 2 均匀撒施在畦上,
使粪、肥和土壤充分混合, 平整后待播种。
种子播种前利用太阳光曝晒 3~ 4 h, 以减少附
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孢子和虫卵, 再用 30 ℃~ 35 ℃
的温水浸泡 12 h 后混入湿细沙中拌匀待播; 播种量
近 1 göm 2 撒播, 撒种要均匀, 可分 3 次撒播, 并用细
腐殖土覆盖 012~ 013 cm , 再用松毛覆盖, 并浇水。
苗圃管理要精细。播种后要经常保持苗床土壤
湿润, 既不宜过干, 也不宜过湿, 每天浇水一次; 幼苗
长至 2~ 3 叶时, 需要除苗, 除草后要及时浇水, 以后
视具体情况, 及时除草; 当幼苗长至 4~ 5 叶时, 按
“间密留稀, 间弱留强”的原则间苗; 间苗和移栽前,
各追施N ∶P∶K 为 (15% ∶15% ∶15% ) 复合肥 90
kgöhm 2, 兑水浇淋, 施肥后用清水浇淋一次。
213 大田期生长发育与栽培
21311 大田期生长发育: 灯盏花 6~ 8 叶时可以移
栽, 移栽后经历还苗期、抽苔期、现蕾期、开花期、结
实期等几个生育时期。移栽到抽苔、抽苔到现蕾、现
蕾到开花、开花到结实分别需要经历 40~ 42 d, 7~ 9
d, 5~ 7 d 和 15~ 20 d。所有的一年生植株均开花,
明显高于野生条件的开花数量[6 ]。
塑料温室内生长的灯盏花植株高 (4511±110)
cm ; 基生叶长 (1616±016) cm , 宽 ( 2165±0108)
cm ; 茎生叶长 (6163±0126) cm , 宽 (1118±0107)
cm ; 单株分枝数为 (1812±013) 枝, 单株花朵数为
(4914±114) 朵。大小较野生植株有较大增加[7 ] , 高
于他人引种驯化栽培植株个体生长规模[2, 6 ]。
21312 大田栽培技术: 选取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
水良好和阳光充足的沙壤土或红壤土栽培; 定植前
7~ 10 d, 选晴天及时翻挖、晒垡、平整按 118 m 起
畦, 畦面宽 115 m , 沟宽 013 m , 沟深 012 m , 成高畦
低沟, 利于排水。畦面平整后, 用腐熟农家肥 22 500
kgöhm 2, 普钙 30 kgöhm 2 均匀撒施后翻挖。
按 25 cm ×20 cm 的株行距种植, 每公顷栽苗
15~ 18 万穴, 每穴栽苗 1~ 2 株, 平均每公顷种植
2215~ 27 万株。移栽起苗时, 应尽量做到多带土, 少
伤根, 取壮苗, 当天取苗当天移栽, 确保定植成活。定
植 1 周后应及时查苗, 发现缺苗时, 及时补齐, 做到
苗全、苗齐。
定植完成后, 要浇足定根水, 使土壤和根系充分
接触, 确保成活, 以后视苗生长情况, 干时勤浇, 雨时
防涝; 定植成活后, 追施尿素 30~ 45 kgöhm 2, 可兑
100 kg 清水浇施提苗, 以后每隔 20~ 25 d 追施一次
尿素, 浓度可逐渐提高, 但最多不要超过 75 kgö
hm 2; 灯盏花个体较小, 竞争能力弱, 要注意适时浅
中耕。
灯盏花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锈病等, 虫
害有黄蚂蚁、尺蛾、蚜虫等。病虫害防治要采取综合
防治方法。
灯盏花乙素含量为初花期最高, 达到 2133% ;
盛花期次之, 为 1174% ; 种子成熟期最低为 1152%。
通过试验初步认为, 初花期采收最为合理。在初花期
以前的积累规律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大田移栽一个月后, 可将苗的地上部分采割, 促
进根系萌发, 当大部分植株进入盛花期时, 选晴天进
行收割, 一般一年可采收 2~ 4 次, 采割部位一般离
地面 1~ 115 cm。采收后及时清除泥土、杂草并晒
干, 以防发黄、霉变。采收后, 为使地下的宿根尽快萌
发生长, 要注意适时浅中耕、培土、施肥和浇灌。
References:
[ 1 ] Beijing Institu te of Bo tany, Ch 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1
·023·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3 期 2004 年 3 月
Iconog rap h ia Corm op hy torum S in iicorum (中国高等植物图
鉴) [M ]1 Beijing: Sciences P ress, 19751
[ 2 ] L i S W , H e P, L i C Y1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A p recious
w ild m edicinal p lan t in Panx i area of Sichuan P rovince [J ]1
S ubtrop P lan t R es Comm un (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99, 28
(2) : 522541
[ 3 ] Su W H , Zhang G F, W ang C Y, et a l1 P relim inary studies
on the physio logical eco logy of pho to syn thesis of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J ]1 J Y unnan U niv—N at S ci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3 (2) : 14221451
[ 4 ] Su W H , L u H , Zhang G F, et a l1 Eco logical and b io logical analysis of to tal flavono ids in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J ]1Ch in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1, 32 (12) : 1119211211[ 5 ] W ang M , Yin S Z, Zeng J C, et a l1 Seasonal changes con ten tof to tal flavono ids of E rig eron brev iscap us in D ali area [J ]1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1988, 19 (7) : 352361[ 6 ] Yu H Y, Chen Z L 1 Study on artificial cu ltu re of E rig eronbrev iscap us [J ]1 A cta B ot Y unnan (云南植物研究) , 2002, 24(3) : 11521201[ 7 ] X iao P G, L ian W Y1 T he I llustra ted M ed icina l P lan ts ofCh ina (中药植物原色图鉴) [M ]1 Beijing: Ch ina A gricu ltu r2al P ress, 19991
多舌飞蓬的生药学研究
张 浩1, 张志锋2Ξ
(1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21 成都地奥集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 目的 对植物药多舌飞蓬 E rig eron m u ltirad ia tus 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
定、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结果 详细描述了多舌飞蓬的生药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
定研究结果。结论 所得结果可以为生药的鉴定, 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多舌飞蓬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多舌飞蓬; 组织构造; 形态特征; H PL C
中图分类号: R 282171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4) 04 0321 03
Pharmacognostica l stud ies on E r igeron m u ltirad ia tus
ZHAN G H ao 1, ZHAN G Zh i2feng2
(11 Co llege of Pharm acy, Sichuan U 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 ina; 21 Chengdu D i’ao Group , Chengdu 610041, Ch ina)
Abstract: Object To engage in a system at ic pharm acogno st ica l study on E rig eron m u ltirad ia tus
(W all1) Ben th1 M ethods T he cro ss sect ion s of leaf and stem , the graph s w ere ob served by the op t ica l
m icro scope, and it’s f ingerp rin ts w ere given by H PL C1 Results M o rpho logica l, h isto logica l characters of
the Ch inese fo lk m edicine E 1 m u ltirad ia tus w ere described and illu st ra ted w ith line draw ing, H PL C analy2
sis of the above drug w as also app lied1 Conclusion  T hese studies p rovide reference info rm at ion fo r fu r2
ther developm en t, quality con tro l, and iden t if ica t ion of th is crude drug1
Key words: E rig eron m u ltirad ia tus (W all1) Ben th1; h isto logica l characters; mo rpho logica l charac2
ters; H PL C
  多舌飞蓬 E rig eron m u ltirad ia tus (W all1 )
Ben th1 为菊科飞蓬属植物, 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
云南西北部高原地区及印度、阿富汗、尼泊尔、锡金。
常生长于海拔 2 500~ 4 600 m 亚高山和高山草地、
山坡和林缘。资源丰富, 在藏医药中以全草入药。它
与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民族药物灯盏
细辛 (短葶飞蓬 E 1 brev iscap us (V an t1) H and12M azz1为同属同亚组植物。多舌飞蓬中含有与短葶
飞蓬类似的多种黄酮类成分, 已有报道从中分离出
芹菜素、槲皮素、木犀草素、灯盏甲素、异槲皮苷、灯
盏乙素等[1~ 3 ]。而有关多舌飞蓬的生药学研究尚未
见报道, 我们对该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形态组织学
和理化分析鉴定研究, 以期为该药的质量标准和进
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材料
  多舌飞蓬 E rig eron m u ltirad ia tus (W all1 )
Ben th1 于 2002 年 7 月采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康定县折多糖, 经笔者鉴定。
·123·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3 期 2004 年 3 月
Ξ 收稿日期: 2003208228
作者简介: 张 浩 (1950—) , 四川成都人,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生药教研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 副院长, 1989 年, 1990 年先后在瑞士苏黎
世大学、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 (苏黎世)研修, 主要从事生药的资源开发及品质评价研究。
T el: (028) 85503037 E2m ail: zhanghhx@vip1sina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