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表 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Table 1 Compar ison of symptom improv ing in two groups
组别
排便不尽 肛门坠胀 肛内压痛
消失ö例 改善ö例 无效ö例 有效率ö% 反射性疼痛消失ö例 改善ö例 无效ö例 有效率ö% 肛窦充血水肿消失ö例 改善ö例 无效ö例 有效率ö%
实验 40 9 1 98 43 6 1 98 44 5 1 98
对照 18 22 10 80 18 22 10 80 18 22 10 80
表 2 两组疗效比较
Table 2 Compar 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in two groups
组别 痊愈ö例 有效ö例 无效ö例 有效率ö%
实验 40 9 1 98
对照 18 22 10 80
肛门部常见的一种疾病, 患者有肛门部坠胀, 排便不
尽感, 肛门部刺痛或反射样疼痛等不适。特别是慢性
肛窦炎由于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会给患者带来一定
的精神负担。目前, 临床治疗肛窦炎大致有以下几种
方法: ①全身治疗: 如静点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 或口
服中药等; ②局部治疗: 如局部坐浴, 药物灌肠, 药物
外用等; ③理疗: 如微波照射等; ④手术治疗: 如肛窦
切开术。治疗方法较多, 但由于肛窦的特殊解剖结
构, 导致其易于感染, 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又不易直
达病所, 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直接影响了疗效。手
术治疗, 临床中将肛窦切开后, 仍有许多患者有肛门
部坠胀, 肛门部反射性疼痛等症, 故手术应慎重。
临床中使用肛泰系列综合疗法治疗肛窦炎, 主
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①中医经络疗法, 肛泰贴脐即为
经络疗法, 脐为中医所指神阙穴, 属任脉, 下连会阴。
②局部疗法, 肛泰软膏外涂, 肛泰栓内塞肛门, 甲硝
唑液灌肠, 即为局部疗法。二者相辅, 疗效明显高于
对照组。实验组用药后 3 d, 80% 患者疼痛及反射痛
消失。用药后 6 d, 80% 患者肛门部坠胀、排便不尽、
肛窦充血水肿消失, 有效率达 98%。而对照组, 用药
7 d 后, 有 36% 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有效率为 80%。
结果显示,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肛泰系列综合疗
法在治疗肛窦炎时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补肾抗衰片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郭 芳, 邓震亭α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一般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骨质增生上
关节移位刺激椎动脉及血管的退化有关。临床表现
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症状, 如眩晕、恶
心、视物模糊不清、头痛甚至昏厥, 颈部转动时症状
加重。笔者采用本院自制补肾抗衰片治疗椎动脉型
颈椎病 68 例, 取得很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30 例颈椎病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
人, 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68 例, 男 50 例, 女 18 例;
年龄 21~ 30 岁 10 例, 31~ 40 岁 50 例, 41~ 50 岁
15 例, 51~ 60 岁 36 例, 61 岁以上 2 例, 平均年龄
51 岁; 病程 6 个月~ 1 年 10 例, 1 年~ 6 年 50 例, 6
年以上 8 例, 平均 6 年。对照组 62 例, 男 48 例, 女
14 例; 年龄 21~ 30 岁 9 例, 31~ 40 岁 7 例, 41~ 50
岁 10 例, 51~ 60 岁 35 例, 61 岁以上 1 例, 平均年
龄 53 岁; 病程 6 个月~ 1 年 8 例, 1 年~ 6 年 48 例,
6 年以上 6 例, 平均 7 年。两组资料统计学差异不显
著, 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
治愈好转标准》中颈椎病 (椎动脉缺血型) 的诊断标
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中医诊断标准, 临床辩证属于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脑络型眩晕。X 光片检查: 颈椎
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有骨质增生。
1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妇女; 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精
神病患者; 患肿痛、外伤、内耳疾病及眼病等患者。
2 方法
211 药物治疗: 治疗组口服补肾抗衰片 (主要组成
为丹参、首乌、夏枯草、茯苓、海藻、龟板、菖蒲、砂仁、
淫羊藿、寄生等) 每次 6~ 8 片, 每日 3 次, 2 周为 1
个疗程。对照组: 口服颈复康冲剂, 每次 1 袋, 每日 3
次。2 周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634·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α 收稿日期: 2003207206
212 观测指标: 临床疗效观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前后血流变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
213 数据统计: 总疗效采用 R idit 分析。治疗前后
采用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 t 检验。
3 结果
31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治
愈: 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 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 头
微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可正常生活及工作。有效: 头
晕或眩晕减轻, 伴有轻微视物旋转及晃动感, 虽能坚
持工作但生活、工作受影响。无效: 头晕及眩晕症状
无缓解。
312 治疗结果
3121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 1, 治疗组总有效率
97104%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312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及经颅多普勒检
测结果: 见表 2 和 3。治疗组全血黏度 (高切、低
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
降低, 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其改善程度均优于
对照组。治疗组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
照组明显加快。提示补肾抗衰片对改善血流变和提
高血流速度有明显作用。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Table 1 Compar ison of curative effect in two groups
组别
总例数ö例 显效ö例 ö% 好转ö例 ö% 有效ö例 ö% 无效ö例 ö% 总有效率ö%
治疗 68 48 70157 11 16118 7 10129 2 2196 971043 3
对照 62 24 38171 8 12190 14 22158 16 25181 74119
与对照组比较: 3 3 P < 0101
3 3 P < 0101 vs con tro l group
表 2 治疗前后生化检测结果比较 (x±s)
Table 2 Compar ison of biochem ica l detem ination results by pre- and post- treatmen t (x±s)
组别
总例数ö例 血浆黏度ö(m Pa·s) 纤维蛋白原ö(g·L - 1) 红细胞聚集指数 全血黏度ö(m Pa·s)低切 高切 红细胞变形能力öIF
治疗 治疗前 68 2124±0191 2185±1103 1152±0182 12130±3108 6138±1192 0121±0118
治疗后 1157±01683 1190±01933 1114±01253 10128±11923 5121±01983 0129±01273
对照 治疗前 62 1197±0192 2176±1112 1168±0183 13120±3120 6139±1187 0123±0118
治疗后 1194±0168 2142±1102 1152±0169 13111±2103 5189±0181 0125±0112
与治疗前比较: 3 P < 0105
3 P < 0105 vs p re2treatm en t
表 3 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比较 (x±s)
Table 3 Compar ison of detem ination results
by TCD in two groups (x±s)
组别 总例数ö例 血流速度ö(cm·s- 1)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治疗 治疗前 68 1816±613 1813±812
治疗后 3117±6143 3 3119±8173 3
对照 治疗前 62 1818±612 1712±618
治疗后 2215±614 2112±617
与对照组比较: 3 3 P < 0101
3 3 P < 0101 vs con tro l group
4 讨论
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受影响是颈椎病及颈椎间盘
病变的主要原因, 由此而产生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
造成颈性眩晕的原因多为椎动脉在穿行颈椎横突孔
过程中受压, 椎动脉发育异常或有粥样硬化, 颈部交
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 供应前庭神经核和
迷路的动脉细小, 椎动脉血流受心率、血黏度、血压
变化等的影响[1 ]。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本病肝肾亏虚, 脾失健运为
本, 风、火、痰、瘀为标, 故治当补肾生髓, 化痰逐瘀并
进, 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活血通络。方中丹参具有
增加肝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流变学, 降低
血液黏度作用[2 ]。龟板、淫羊藿、首乌滋补肝肾、填精
补髓; 茯苓、寄生、菖蒲健脾化湿、豁痰开窍, 以绝生
痰之源; 夏枯草可清肝热、抑肝阳而抑制首乌等腻
性, 使之补而不腻。诸药合用, 气畅血和, 清窍得养,
眩晕自除。临床研究表明, 补肾抗衰片对椎2基底动
脉供血情况和血流变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 其不失
为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良药, 值得推广。
References:
[ 1 ] W ang X Z, J iao S S1 S ymp tom s of N ervous S y stem D isease
( 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 [M ]1 Beijing: Peop le’s M edical
Pub lish ing House, 19791
[ 2 ] W ang X F1 126 patien ts w ith ischem ic stroke treated by in2
jection of R ed sag e roo t and A strag a lus roo t [J ]1 S hang ha i J
T rad it Ch in M ed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98 (8) : 20
·734·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