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胡芦巴中皂苷成分的研究



全 文 :549. 161 4; 255. 065 7 ( M - Api - Glc )。 1 HNMR
( CD3OD)δ:见表 1。 13 CNMR( CD3OD)δ:见表 2。根
据以上数据推定化合物Ⅰ 为甘草素-2′-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化合物Ⅱ : 淡黄色针状结晶 , mp 188℃~ 189
℃ ( M eOH)。 UV, 1HNM R和 13 CNM R光谱数据与文
献基本一致 [ 4, 9] ,故鉴定化合物Ⅱ为异甘草素 -4′-O-
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化合物Ⅲ : 淡黄色粉末 , mp 144℃~ 147℃
( M eOH)。 UVλmax ( nm): 358, 229。 ESI-M S (m /z ):
549 ( [ M- H ]+ ) , 417( M - H- Api ) , 255( M - H-
Api- Glc)。1 HNMR( CD3OD)δ: 7. 97( 1H, d,J= 9. 0
Hz, 6′-H) , 7. 80 ( 1H, d, J= 15. 5 Hz, β -H) , 7. 70
( 2H, d, J= 9. 0 Hz, 2, 6-H) , 7. 66( 1H, d, J= 17. 0
Hz,α-H) , 7. 12 ( 2H, d, J= 8. 5 Hz, 3, 5-H) , 6. 42
( 1H, dd, J= 8. 5, 2. 0 Hz, 5′-H) , 6. 30( 1H, d, J=
2. 0 Hz, 3′-H) , 5. 47( 1H, s, 1 -H) , 5. 06( 1H, d, J=
7. 5 Hz, 1″-H) , 4. 04~ 3. 36( m,糖 H)。 13CNMR
( CD3OD)δ: 144. 8 ( C-β ) , 120. 2 ( C-α) , 193. 5 ( C=
O ) , 130. 6 ( C-1) , 131. 4 ( C-2) , 118. 0( C-3) , 160. 9
( C-4) , 118. 0 ( C-5) , 131. 4 ( C-6 ) , 114. 8 ( C-1′) ,
166. 5( C-2′) , 103. 9( C-3′) , 167. 5( C-4′) , 109. 3( C-
5′) , 133. 5( C-6′) , 100. 7 ( C-1″) , 78. 2( C-2″) , 78. 8
( C-3″) , 71. 5( C-4″) , 78. 6( C-5″) , 62. 6( C-6″) , 110. 9
( C-1 ) , 78. 2 ( C-2 ) , 80. 7 ( C-3 ) , 66. 1 ( C-4 ) ,
75. 5 ( C-5 )。 HMBC ( CD3OD )δ: 5. 06 ( 1″-H)和
160. 9 ( ( C-4)相关 , 5. 47 ( 1 -H)和 δ80. 7 ( C-3 ) ,
78. 2( C-2 ) , 75. 5( C-5 )相关。根据以上数据 ,推定
化合物Ⅲ为异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化合物Ⅳ : 白色结晶性粉末 , mp 152℃~ 154
℃ ( MeOH)。 IR, EIM S, 1 HNM R和 13 CNMR光谱数
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9~ 11 ] ,故鉴定化合物Ⅳ为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References:
[1 ]  Du L J, Lin Y K. Review of Yinqiaosan in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 ts [ J ]. Chin Tradi t Pa t Med (中成药 ) , 1992, 14
( 3): 41-43.
[2 ]  Shi Y, Shi R B, Lu Y R, et al . Studies on f lavonoids having
antivi ral action f rom Yin qiaosan against inf luenza vi rus [ J].
Ch 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 , 2001, 26( 5):
320-322.
[3 ]  Shi Y, Shi R B, Lu Y R, et a l. Isolation and elucidation of
ch emical cons tituents h aving antivi ral action f rom Yin qiaosan
against inf luenza vi rus [ J ]. China J Ch in Mater Med (中国
中药杂志 ) , 2003, 28( 1): 43-47.
[4 ]  Xiao C H. Chemist ry of Chinese Mater ial Medicine (中药化
学 ) [M ] . Shanghai: Shangh ai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Pub-
lis hers, 1990.
[5 ]  Zhao T Z. Hydrogen-l N uclear Magnet ic Resonance Spec-
t roscopy (核磁共振氢谱 ) [M ]. Bei 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83.
[6 ]  Wu L J, Li X, Wang S X, et al . Application of 13CNM R to
s t ructural identi fication of th e f lav onoid s [ J] . J Sh enyang
Pharm Coll (沈阳药学院学报 ) , 1991, 8( 3): 219-222.
[7 ]  Liu Q, Liu Y L. Studies on th e chemical const ituents of Gly -
cyr rhiza korshiskyi [ J ]. Acta Pharm Sin (药学学报 ) , 1989,
24( 7): 525-528.
[8 ]  Markh am K R, Ternai B, Stanley R, et al . Carbon-13 s tud-
ies of f lavonoids-Ⅲ : Natu rally occurring flavonoid glycosides
and th eir acylated deriv atives [ J ]. Tetrahed ron , 1978, 34:
1389-1397.
[9 ]  Yah ara S, Nishiok a I. Flavonoid g lycosid es f rom Licor ice
[ J] . Phytoch emistr y, 1984, 23( 9): 2108-2109.
[10 ]  Nakanishi T, Inada A, Kam bayashi K, et al . Flavonoid g ly-
cosides of th e roo ts of Glycyr rhiza uralensi s [ J ]. Phytochem -
ist ry , 1985, 24( 2): 339-341.
[11 ]  Liu Q, Liu Y L. Application of 13CNM R to s tructural identi-
fication of the f lavonoid glycosides [ J] . Acta Acad Med Si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 1990, 12( 5): 359-364.
胡芦巴中皂苷成分的研究
Ⅰ . 新皂苷 A及其次生苷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测定
徐学民 ,王 笳 ,杨 红 ,黄卫平 ,袁崇军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目的 对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 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
法提取纯化总皂苷 ,并应用硅胶 H柱层析、干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出单一皂苷成分 ,通过 13CNM R, FAB-M S, DEPT
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进行了结构测定。 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一个新皂苷 A,为测定其结构将
其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Ⅰ ,Ⅱ 。经测定皂苷 A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3-O-α-L -鼠李吡喃糖 ( 1→ 4) -β-D -葡萄吡喃
糖 ( 1→ 4) -β -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Ⅰ 结构为 :薯蓣皂苷元 -3-O-β -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Ⅱ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
·67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收稿日期: 2002-10-12作者简介:徐学民 ( 1954- ) ,男 ,四川宜宾市人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Tel: ( 028) 85221598
3-O-β -D-葡萄吡喃糖 ( 1→ 4) -β -D-葡萄吡喃糖苷。 结论 皂苷 A为一新的三糖皂苷。
关键词: 胡芦巴 ;皂苷 A;次生苷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3) 08 0678 05
Studies on saponin from seeds of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Ⅰ )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f or a new saponin A and its secondary glucosides
XU Xue-min, W ANG Jia, YANG Hong , HU ANG Wei-ping , YU AN Chong-jun
( Sichuan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 ria M edica,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saponin from the seeds o f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inn.
( ST FG) . Methods  The total saponin f rom STFG was ex tracted and puri fied by using the abso rptiv e
resin, the sing le saponin w as isolated by using the co lumn chromatog raphy as w el l as dry column chro-
ma tog raphy of si lica g el H. The chemical structure w as elucida ted by
13
CNM R, FAB-M S, DEPT spectro-
scopic evidence and the results of f raction-hydroly sis of acquiring thei r seconda ry gluco sides. Results  A
new saponin A from the to tal saponin has been obtained, the f raction-hydroly sis carried out and the sec-
onda ry g luco sideⅠ andⅡ identified by determining the structure of saponin A. Th e chemical structure of
saponin A is: diosg enin-3-O-α-L -rhamnopy rano syl ( 1→ 4) -β -D-glucopy ranosyl ( 1→ 4) -β -D-glucopy ra-
noside. The seconda ry g lucosideⅠ is: dio sg enin-3-O-β -D-g lucopyranoside; Ⅱ is: diosg enin-3-O-β-D-g lu-
copy rano syl ( 1→ 4)-β -D-glucopy rano side. Conclusion  Gluco side A is a new saponin w ith three molecules
o f sugar.
Key words: Trigonel la foenum-graecum Linn. ; saponin A; secondary gluco side
  胡芦巴为豆科植物胡芦巴 Trigonel la foenum-
graecum Linn. 的种子 [1 ] ,中医传统习用于补肾阳、
祛寒湿。研究发现其所含的总皂苷部分具有非常显
著的降血糖和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
蛋白的作用 ,有望开发成一个很好的治疗Ⅱ型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 我们从总皂苷分离纯化出 4
个新皂苷 ( A, B, C, D) ,为测定此 4个皂苷的化学结
构 ,将皂苷 A在温和条件下部分水解 ,从中分离得
到次生苷Ⅰ和次生苷Ⅱ 。本文将详述 2个次生苷及
皂苷 A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测定。
次生苷Ⅰ : C33 H52 O8 , mp 188 ℃~ 190 ℃ ,
[α]25D - 83. 27°( c, 0. 264 2, MeOH)。红外光谱有 25
R-螺甾烷特征吸收 ( 980. 920 < 900. 870 cm- 1 )和缔
合多羟吸收 ( 3 400. 103 0~ 1 060 cm- 1 )。 Ⅰ 进行酸
水解所得苷元熔点为 202℃~ 204℃ (无水乙醇结
晶 ) ,硅胶 H薄层层析 Rf值与薯蓣皂苷元对照品完
全一致 ,且二者的 IR谱完全重合 ,此证明该次生苷
的苷元为薯蓣皂苷元。上述水解液在硅胶 G板上只
检出 D-葡萄糖 (和 D-葡萄糖对照品比较 ) , FAB质
谱该化合物 M H+ 为 577,证明该化合物为一单葡萄
糖苷 [薯蓣皂苷元 ( 397)+ 葡萄糖 ( 179) ]。 Ⅰ 的
13
CNMR谱中各碳的δC值见表 1, 2。 Ⅰ的苷元部分
的δC值和薯蓣皂苷元比较 ,进一步证明了苷元为薯
蓣皂苷元 ( dio sg enin) ,且苷元的 C3位上的 δC值向
低场移动 ( 71. 5→ 78. 1) ,证明苷元的 C3位和葡萄糖
相连 ,Ⅰ 的结构应为薯蓣皂苷元-β -D-葡萄糖苷
( t rillin,延龄草素 )。
次生苷Ⅱ : 白色粉末 , C39 H62O13 , mp 212℃~
214℃ , [α]25D - 53. 86°( c, 0. 445 6 MeOH) ,红外光
谱显示出 25 R-螺甾烷和缔合羟基吸收特征 ,酸水
解所得苷元经与薯蓣皂苷元对照品比较熔点、红外
光谱、薄层层析 Rf值 ,确证为薯蓣皂苷元。水解液中
只检出 D-葡萄糖 , FAB质谱 M H+ 739( 413+ 163+
163) ,证明苷Ⅱ为薯蓣皂苷元和两分子葡萄糖缩合
而成的双糖苷。将Ⅱ在温和条件下水解 ,水解液中检
出葡萄糖 ,仅有的次生苷经薄层比较 ,确定为前述次
生苷Ⅰ延龄草素 ,此证明了苷Ⅱ中含有苷Ⅰ的结构。
苷Ⅱ的 13 CNMR谱δC值其 C3位δC值移向低场
( 71. 5→ 78. 1) ,证明在此位置连有葡萄糖 ,且葡萄糖
的 C4位δC值也大大移向低场 ( 71. 6→ 76. 9) ,证明
在此位置和末端葡萄糖相连。苷Ⅱ的糖连接顺序为:
葡萄糖 1→ 4葡萄糖 1→ 3薯蓣皂苷元
比较文献记载的葡萄糖链中处 β -构型的 C1的
δC值 [2, 3 ]。 苷Ⅱ的结构符合薯蓣皂苷元 -3-O-β -D-葡
萄吡喃糖 ( 1→ 4) -β -D-葡萄吡喃糖苷。
  皂苷 A: 白色粒状结晶 , mp 208℃~ 211℃ (分
·67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表 1 皂苷元 13CNMR化学位移值
Table 1  Chemical shift of 13CNMR of saponin aglycone
碳位 薯蓣皂苷 次生苷Ⅰ 次生苷Ⅱ 皂苷 A 
    1    37. 2    37. 1    37. 5    37. 5
2 31. 6 31. 7 31. 7 31. 7
3 71. 5 78. 1 78. 1 77. 9
4 42. 2 42. 5 42. 0 40. 9
5 140. 8 140. 9 140. 9 140. 9
6 121. 3 121. 7 121. 8 121. 8
7 32. 0 32. 2 32. 2 32. 3
8 31. 4 31. 8 31. 5 30. 2
9 50. 1 50. 3 50. 3 50. 3
10 36. 6 37. 1 37. 1 37. 1
11 20. 9 21. 1 21. 1 21. 1
12 39. 8 39. 9 39. 7 39. 1
13 40. 2 40. 5 39. 9 40. 5
14 56. 5 56. 7 56. 7 56. 6
15 31. 8 32. 3 31. 9 28. 2
16 80. 7 81. 1 81. 8 83. 1
17 62. 1 62. 7 62. 6 62. 9
18 16. 3 16. 3 16. 4 16. 4
19 19. 4 19. 4 19. 5 19. 4
20 41. 6 41. 9 40. 5 39. 7
21 14. 5 14. 9 14. 9 16. 3
22 109. 1 109. 3 109. 3 112. 7
23 31. 4 30. 6 32. 3 32. 5
24 28. 8 29. 3 29. 3 28. 2
25 30. 3 30. 2 30. 6 30. 6
26 66. 7 66. 9 66. 9 64. 2
27 17. 1 17. 4 17. 4 17. 2
表 2 皂苷的糖部分 13CNMR化学位移值比较
Table 2  Chemical shift of 13CNMR of sapon in sugar
各糖碳位 次生苷Ⅰ 次生苷Ⅱ 皂苷 A
1    102. 6    102. 6    105. 1
2 75. 4 74. 5 74. 2
glc 3 78. 5 78. 3 78. 6
4 71. 7 76. 9 75. 2
5 78. 6 78. 3 78. 2
6 62. 9 62. 5 62. 4
1 102. 3 102. 1
2 74. 9 74. 2
glc 3 78. 5 78. 7
4 71. 5 75. 2
5 78. 6 79. 7
6 62. 8 63. 1
1 100. 4
2 72. 6
rha 3 71. 8
4 72. 9
5 69. 5
6 18. 7
解 ) , [α]2 5D - 67. 42°( c, 0. 563 6, M eOH) ,红外光谱
显示出 25R-螺甾烷和缔合多羟基吸收特征 ;酸水解
后所得苷元经熔点、薄层层析、红外光谱 ,与薯蓣皂
苷元对照品比较 ,确证为薯蓣皂苷元。水解液在硅胶
H板上检出 D-葡萄糖和 L-鼠李糖 (和对照品比
较 ) , FAB质谱分子离子峰 m /z 885( M H+ ) ,此符合
分子式 C45 H72O17 ,恰为薯蓣皂苷元和两分子葡萄糖
与一分子鼠李糖组成的三糖苷 ( 413+ 2× 163+
146)。 皂苷 A的 DEPT实验显示分子中存在 5个
CH3 , 12个 CH2 , 24个 CH及 4个季碳 ,此与薯蓣皂
苷元和两分子葡萄糖、 1分子鼠李糖所形成的皂苷
所含的伯、仲、叔、季碳数目完全一致。 A在温和条
件下水解 ,水解产物用硅胶 H板层只检出两个次生
苷 ,分别为一单糖苷和一双糖苷 ,经与前述次生苷Ⅰ
和Ⅱ比较 Rf值 ,证明为相同成分 ,说明 A中含有次
生苷Ⅰ和Ⅱ的结构。A的 FAB质谱中出现强烈的末
端鼠李糖 m /z 147的裂片峰 ( 71% ) ,证明鼠李糖为
处于糖链的末端。 A的 13 CNM R谱δC值 (表 1, 2)进
一步确定了苷元为薯蓣皂苷元 ,且其 C3位δC值向
低场移动 ( 71. 5→ 77. 9) ,显示该位置与糖链相连。与
β-甲基 -D-葡萄糖苷的各碳 δC值比较 [3 ] , A中的两
个葡萄糖的 C4 位 δC值均向低场 ( 71. 6→ 75. 2,
71. 6→ 76. 2) ,证明糖链为 1→ 4连接的直链:
鼠李糖 1→ 4葡萄糖 1→ 4葡萄糖 1→ 3薯蓣皂苷元
部分水解和 FAB质谱也证明了 A应为直链化
合物。因水解产物中只获得次生苷Ⅱ和次生苷Ⅰ 两
个次生苷 ,只有前述直链的形式才能有此结果。 同
理 ,若为支链化合物 , FAB质谱会出现较强的末端
葡萄糖裂片峰 m /z 145( 163- H2O) ,但只存在强烈
的末端鼠李糖裂片峰 m /z 147〔MH+ - 苷元
( 413) - 2分子葡萄糖 ( 2× 163)〕 ,这些结果充分说
明 A应该是上述的直链连接方式。 13 CNMR谱δC值
也可证明此结论。若糖链为支链 ,即只有一分子葡萄
糖中的两个碳的δC值移向低场 ( C4与 C2或 C4与
C3 ) ,但实际情况为两分子葡萄糖中各自的 C4位均
移向低场 ,这就更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比较文
献记载 [ 2, 3]的葡萄糖链中处 β -构型 C1的δC值 ,皂苷
A的结构为薯蓣皂苷元-3-O-α-L -鼠李吡喃糖 ( 1→
4) -β -D-葡萄吡喃糖 ( 1→ 4) -β -D-葡萄吡喃糖苷。
1 仪器和材料
熔点按 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附录Ⅶ C页要求测定 ,温度计已经校正 ;比旋度用
WZX-1型旋光仪测定 ;红外光谱用岛津 FTIR-8300
型仪测定 ,快速原子轰击质谱 ( FAB)用 Azbsoec
Tto fspec Plat fo rm-ESI质谱仪测定 , 13 CNMR谱与
1
HNMR谱及 DEPT实验用 JNM-GX 400型核磁共
振仪测定 ,氘代吡啶为溶剂 , TM S为内标。
薄层层析: 0. 7%羧甲基纤维素钠硅胶 H板 ( 80
℃活化 30 min)。展开剂: ①正丁醇 -乙醇 -水 ( 10∶
·68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2∶ 5上相 ) ;②氯仿 -甲醇-水 -醋酸 ( 25∶ 12∶ 2∶ 2) ;
③乙酸乙酯 -醋酸-水 -( 8∶ 2∶ 1) ;④氯仿 -丙酮 ( 9∶
1) ;⑤氯仿-丙酮 ( 85∶ 15)。显示色剂:① 10% H2 SO4
乙醇溶液 , 100℃加热 3 min显色 ;② 25%磷钼酸乙
酸溶液 , 100℃加热 5 min显色 ;③碘蒸气。
糖部分的薄层层析: 0. 5%羟甲基纤维素硅胶 H
板 (不活化 )。 展开剂: ⑥氯仿 -甲醇 -水 ( 15∶ 6∶ 2) ;
显色剂 ;④苯胺 -邻苯二甲酸溶液喷雾 ,加热至 100
℃显色。
干柱层析使用薄层层用硅胶 H(青岛海洋化工
厂出品 )。
原生药购自成都市五块石药材市场 ,经本所生
药室舒光明研究员鉴定为豆科植物胡芦巴 T .
foenum-graecum Linn. 的种子。
2 提取和分离
2. 1 总皂苷的提取:取胡芦巴 2 kg , 50℃干燥 2 h
时后粉碎过 20目筛 ,用相当于原生药质量 5. 5倍量
的 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3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
醇后得浸膏 ( 1. 2 g /mL) ,以水溶解浸膏 ,将此水溶
液通过已处理好的 GD-WLD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
而后用水洗涤柱床 ,直至流出液对高氯酸不显红色
为止。 放干柱内溶液 ,用 95%乙醇洗脱 ,回收溶剂 ,
得棕黄色浸膏 , 60℃减压真空干燥后粉碎 ,得胡芦
巴总皂苷提取物 120 g (棕黄色粉末 )。
2. 2 皂苷 A的分离: 取胡芦巴总皂苷提取物 50 g ,
用 1 000 mL温水 (约 40℃ )溶解。 另取层析用中性
氧化铝 500 g ( 100目 ) ,用适量蒸馏水调匀后上柱
( 60 cm× 5 cm ) ,平衡 6 h后将前述皂苷水溶液上于
柱顶 ,通过此柱 ,并继续用水洗涤 ,直至洗脱液振摇
无泡沫或取 1 mL加入 1 mL高氯酸不显红色为止。
收集合并洗脱水液 ,将其通过已预处理好的 W LD
型大孔树脂柱 ( 60 cm× 6 cm ,装 600 g树脂 ,用前分
别用 7% NaOH乙醇液和 10% HCl乙醇液浸泡过
夜 ,用清水洗涤至中性 ) ,弃去流出柱水液 ,柱床用清
水洗涤后用 95%乙醇洗脱 ,收集洗脱醇液至洗脱液
挥干后遇高氯酸不显色为止。 合并乙醇液 ,回收溶
剂 ,残余物 60℃减压干燥 ,得白色结晶状固形物
30. 7 g (纯总皂苷 )。前述通过总皂苷水溶液的中性
氧化铝柱用清水洗涤后立即用 0. 5% HCl、 95%乙醇
洗脱吸附的有色物质 ,收集洗脱液 1 000 mL用 0. 1
mol /L NaOH液中和 ,过滤后回收乙醇 ,得非皂苷
部分棕黄色固形物 16. 2 g (非皂苷部分 )。
取纯总皂苷 12 g,用 200 mL甲醇加热溶解后
过滤 ,滤液回收溶剂至残余物呈糖浆状 ,拌入 20 g
硅胶 H,挥去溶剂后研细备用。另取硅胶 H 800 g ,用
氯仿 -甲醇-水 ( 25∶ 6∶ 0. 7)湿法装柱 ( 120 cm× 5. 5
cm ) ,平衡 12 h后将前述吸样硅胶 H上于柱顶 ,用
氯仿 -甲醇 -水 ( 25∶ 9∶ 1. 5)洗脱 ,用薄层层析监控
洗脱物 (展开剂① ,显色剂① )。得皂苷 A 0. 85 g。
2. 3 次生苷Ⅰ 和Ⅱ的分离:取皂苷 A 400 mg,溶解
于 50 mL 0. 5 mo l /L HCl 50%乙醇溶液中 ,沸水浴
回流水解 10 min。冲入 100 mL冰水中 ,析出白色沉
淀。 以 3号磨砂漏斗滤出沉淀。干燥后得沉淀 278
mg。 取适量沉淀溶于甲醇中点样于薄层上检查 (展
开剂② ,显色剂① ) ,以原生苷作对照 ,在板层上呈 3
个红色斑点 ,其中之一为原生苷 ( Rf值与原生苷相
同 )。 取硅胶 H 50 g ,用洗脱剂氯仿-甲醇 -水 ( 25∶
9∶ 1. 5)湿法上样 ( 50 cm× 2 cm ) ,平衡 3 h后备用。
将前述部分水解产物 228 mg溶解于 10 m L甲醇
中 ,回收溶剂至残余物约 2 mL时 ,拌以 2 g硅胶 H,
挥干溶剂后研细置于层析柱顶 ,用装柱洗脱剂洗脱 ,
以硅胶 H TLC监控洗脱物 (展开剂② ,显色剂① ) ,
得到次生苷Ⅰ 74 mg (白色粉末 ,甲醇中析出 ) ,次生
苷Ⅱ 102 mg (白色无定形粉末 ,甲醇中析出 )。 2个
化合物在硅胶 H板上用展开剂①②展开均呈单一
斑点。
3 结构测定
次生苷Ⅰ : 白色粉末 (甲醇 -丙酮 ) , mp 188℃~
190℃ ( dec. ) , [α]D - 83. 27°( c, 0. 264 2, M eOH) ,
元素分析: C33 H52O8· H2O,计算值 (% ): C 66. 66, H
9. 09;实验值 (% ): C 66. 78, H 9. 21。 IRνKBrmax cm- 1:
3 400( br. 缔合 OH) , 2 930( S CH3 , CH2 ) , 1 030~
1 060 ( br. 多 OH) , 980. 920 < 900. 870( 25 R-螺甾
烷 )。 FAB-M S m /z ( M H+ , 100% ) , 431( M - 145,
10% ) , 413 ( diosgenin - 1, 42% ) , 397 ( M - g lc-
OH, 75% ) , 145( M- diosg enin- H2O, 18% )。
次生苷Ⅰ 的酸水解 ,取苷Ⅰ 30 mg ,用 1 mol /L
HCl 50%乙醇溶液 40 m L回流水解 1 h时 ,加 2倍
量冰水稀释 ,滤取沉淀 ,干燥后无水乙醇结晶 ,得白
色针状结晶 (皂苷元 ) 9. 4 mg, mp 202℃。硅胶 H板
(展开剂④ ,显色剂② )检查为单一斑点 ,并与薯蓣皂
苷元对照品 Rf值一致 ,且二者的 IR谱完全重叠。
水解液去醇后用 201× 4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 ,硅
胶 H板 (展开剂⑥ ,显示色剂④ )只检出葡萄糖。
次生苷Ⅱ : 白色结晶状粉末 (甲醇 -丙酮 ) , mp
212 ℃~ 214. 5 ℃ , [α]D - 53. 86°( c, 0. 445 6,
M eOH)。元素分析 C39 H62O13· H2O,计算值 (% ): C
61. 90, H 8. 46;实验值 (% ): C 61. 74, H8. 58。 IR
·68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νKBrmax cm- 1: 3 420 ( br. 缔合 OH) , 2 934 ( S CH3 ,
CH2 ) , 1 030~ 1 055 ( br. 多 OH) , 980. 920 <
900. 870 ( 25R螺甾烷 )。 FAB-M S m /z 739 ( M H+
25% ) , 577( M H+ - g lc, 15% ) , 413 ( M H+ - 2glc,
12% ) , 397 ( M H
+
- 2g lc- OH, 17% ) , 145 ( glc-
H2O, 61% )。
次生苷Ⅱ的酸水解: 苷Ⅱ 40 mg,用 1 mol /L
HCl乙醇溶液如前法酸水解 ,得苷元 17. 6 mg。如前
法以薄层及 IR光谱与薯蓣皂苷元对照品比较 ,完
全一致。水解去醇后如前法处理 ,硅胶 H板 (展开剂
⑥ ,显色剂④ )只检出葡萄糖 (与 D-葡萄糖对照品平
行比较 )。
次生苷Ⅱ 的部分水解: 苷Ⅱ 30 mg ,用 0. 5
mol /L HCl 50%乙醇溶液 30 mL热回流水解 10
min,用 2倍量冰水稀释 ,析出白色沉淀 ,滤取沉淀 ,
用硅胶 H TLC检查 (展开剂② ,显色剂① )检出 1个
次生苷 ,其 Rf值和次生苷Ⅰ 完全一致 ,表明苷Ⅱ的
次生苷为次生苷Ⅰ 。
皂苷 A:白色粉末状结晶 (甲醇-丙酮 ) , mp 208
℃~ 211℃ , [α]D - 67. 42°( c, 0. 563 6, M eOH)。元
素分析 C45 H72 O17· H2O,计算值 (% ): C 59. 86, H
8. 20;实验值 (% ): C 59. 94, H8. 32。 IRνKBrmax cm- 1:
3 400( br. 缔合 OH) , 2 933, 2 904, 2 848( S CH3 ,
CH2 ) , 1 635(苷元双键 ) 1 452, 1 379, 1 305, 1 259,
1 049( S. 多 OH) , 893( 25R螺甾烷 )。 FAB-M Sm /z
885 ( MH+ 80% ) , 738( MH+ - 147, 5% ) , 723( M -
末端 rha , 10% ) , 577( MH+ - rha- g lc, 15% ) , 559
( MH
+ - rha- g lc- H2O, 17% ) , 413( dio sgenin- 1,
7% ) , 397( dio sgenin- OH, 18% ) , 147( rha- OH,末
端糖 , 68% )。
皂苷 A的酸水解: 皂苷 A 50 mg ,用 1 mol /L
HCl 50%乙醇溶液 40 mL回流水解 1 h,用 2倍量
冰水稀释 ,滤取沉淀 ,干燥后用无水乙醇结晶 ,得苷
元 19 mg, mp 202℃ ,硅胶 H板检查 (展开剂④ ,显
色剂② )为单一斑点 ,与薯蓣皂苷元对照品 Rf值一
致 ,且 IR谱完全重叠。 水解液如前法处理后 ,用硅
胶 H板 (展开剂⑥ )检查 ,苯胺 -邻苯二甲酸喷雾显
色检出葡萄糖与鼠李糖 (与 D-葡萄糖和 L -鼠李糖
对照品比较 )。
皂苷 A的乙酰化 ,取皂苷 A 60 mg ,如前法乙
酰化。产物经硅胶 H干柱 ( 50 cm× 2 cm)层析 ,展开
剂⑤洗脱。 展开完全后切下主要成分色带 ,甲醇洗
脱 ,乙醚结晶。得白色粉末结晶 41. 4 mg。硅胶 H薄
层层析 (展开剂⑤ ,显色剂③ )呈单一斑点 ,红外光谱
显示羟基吸收消失 ,电子轰击质谱 ( EI): m /z 273
(末端鼠李糖三乙酸酯 )。
致谢: 13 CNMR, DEPT及 FAB-M S谱由军事医
学科学院仪器中心代测 , IR谱由本所仪器室代做。
References:
[1 ] Ch P (中国药典 ) [S ]. 2000 ed. Vol I.
[2 ]  Xu R S. Chem istry of N atura l P roduct (天然产物化学 )
[M ] . Bei jing: Science Press , 1997.
[3 ]  Brei tmaier E. At las of Carbon-13 N MR Data [M ]. USA:
Heyolen and Son Ltd , 1979.
福参的苷类成分
孙 视 1, 2 ,石 蓉 1 ,孔令义 1* ,张涵庆 2 ,贺善安 2
( 1. 江苏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14;  2.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江苏 南京  210038)
摘 要: 目的 从福参 Angelica morii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 ,溶剂萃取 ,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
柱层析 , LH-20、重结晶等纯化 ,对福参饮片进行系统提取分离 ;运用波谱学方法及理化常数对照进行结构鉴定。 结
果 从正丁醇和水部分分离到 6个苷类化合物 ,分别为升麻素苷 ( prim -O-g lucosy lcimifug in,Ⅰ )、紫花前胡苷
( ma rmesinin,Ⅱ )、芹菜素 7-O-β -D-葡萄糖苷 ( apig enin 7-O-β -D-g luco side ,Ⅲ )、木犀草素 7-O-β -D葡萄糖苷 ( lute-
olin 7-O-β -D-gluco side,Ⅳ ) , umbelife rone 7-apiosy lg lucoside (Ⅴ )和胡萝卜苷 ( dauco stero l, Ⅵ )。结论  6个化合物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Ⅲ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
关键词: 福参 ;苷类 ;当归属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3) 08 0682 03
·68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收稿日期: 2002-10-29作者简介:孙 视 ( 1967- ) ,男 ,山西灵丘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及药用植物生理学研究。   Tel: ( 025) 4347081  Fax: ( 025) 4347050  E-mail: sunshih316@ sohu. com
* 通讯作者  Tel: ( 025) 539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