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化学成分·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的黄酮二糖苷
石 钺 1 ,石任兵 2 ,刘 斌 2 ,陆蕴如 2 ,杜力军 1
( 1.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 ,北京 100084;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029)
摘 要: 目的 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波谱等方法鉴定化
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 4种黄酮二糖苷成分 ,鉴定为异甘草素 -2′-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Ⅰ )、异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Ⅱ )、异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Ⅲ )、甘草
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Ⅳ )。 结论 异甘草素 -2′-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
关键词: 银翘散 ;抗流感病毒 ;异甘草素 -2′-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3) 08 0676 03
Studies on flavonoid glycosides with antiviral effect from Yinqiaosan on influenza virus
SHI Yue
1 , SHI Ren-bing
2 , LIU Bin
2 , LU Yun-ru
2 , Du Li-jun
1
( 1. Schoo l o f Life Science , Tsingh ua Univ er 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2. Schoo l o 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Beijing Univ er sity of TCM ,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 tuents wi th the antivi ral effect f rom Yinqiaosan on in-
f luenza vi rus. Methods Isola tion of the consti tuents by dif ferent kinds of column ch romatog raphy and
elucida tion o f thei r st ructures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 ral methods. Results Four f lav onoid gly-
cosides w ere isolated and elucidated as 2′-O-[β -D-apiofuranosyl ( 1→ 2)-β -D-glucopy rano syl ] i soliqui ri t-
igenin, 4′-O-[β -D-apio furano syl ( 1→ 2) -β-D-g lucopyranosy l ] isoliqui ri tig enin, 4-O-[β -D-apiofurano syl
( 1→ 2) -β -D-glucopy rano syl ] i soliqui ri tig enin and 4′-O-[β-D-apio furanosy l ( 1→ 2)-β -D-glucopy rano syl ]
liquiritig enin, respectiv ely. Conclusion 2′-O-[β-D-apiofuranosyl ( 1→ 2) -β -D-g lucopyrano sy l ] i soliqui ri t-
igenin is a new naturally compound.
Key words: Yinqiaosan; anti-inf luenza vi rus; 2′-O-[β-D-apiofuranosyl ( 1→ 2) -β -D-g lucopyranosy l ]
isoliqui ri tig enin
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
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 9味中药组成。现代用于治
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疱疹、麻疹、腮腺
炎、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等疾病的初期阶段。具有
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镇痛、增强免疫等
作用 ,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1 ]。曾对银翘散抗流感病
毒活性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
并筛选出了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 ( EFY)。
为阐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运用现
代分离技术 ,对 EFY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从中
分离得到多种化学成分 [2, 3 ] ,本文报道后续分离鉴定
的 4种黄酮二糖苷。
EFY经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聚酰胺柱、硅
胶柱、 Sphadex LH-20柱层析等分离 ,得到 4种黄酮
二糖苷成分。经光谱分析鉴定为异甘草素 -2′-O-芹
糖 ( 1→ 2) -葡萄糖苷 (Ⅰ )、异甘草素-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Ⅱ )、异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
糖苷 (Ⅲ )、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Ⅳ ) ,其中异甘草素-2′-O-芹糖 ( 1→ 2)-葡萄糖苷为
一新化合物。
化合物Ⅰ : 黄色结晶粉末 , mp 150℃~ 155℃
( M eOH)。Molish反应阳性。 ESI-M S给出准分子离
子峰 m /z 551 ( M+ 1) ,其他碎片 m /z 419 ( M+ 1-
132) , 257( M+ 1- 132- 162)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
·67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收稿日期: 2002-12-12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 ( 972072)作者简介:石 钺 ( 1963- ) ,男 ,博士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药物药理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方向为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
Tel: ( 010) 62655865 E-mai l: shiyuel029@ hotmai l. com
化合物可能为二糖苷类化合物 ,一个为五碳糖 ,一个
为六碳糖 ,且六碳糖与苷元相连。 HR-SIM S给出分
子式为 C26 H30O13 ( M- 1: 实测值 549. 161 8,计算值
549. 161 4) ,碎片离子 (即苷元 )实验式 C15 H11 O4
( M- 1-糖: 实测值 225. 065 7,计算值 255. 066 3)。
UVλmax ( nm): 356, 224,显示出查耳酮母核的特征。
IR显示出羟基 ( 3 410 cm- 1 ) ,羰基 ( 1 640 cm- 1 ) ,芳
香环 ( 1 580, 1 550, 1 500 cm- 1 )等典 型吸 收。
1
HNM R给出δ7. 83( 1H, d, J= 15. 0 Hz) , 7. 64( 1H,
d, J= 17. 0 Hz)应为查耳酮 C环α,β质子 [ 4]。δ8. 06
( 1H, d, J= 9. 0 Hz) , 6. 67 ( 1H, dd, J= 9. 0, 2. 5
Hz) , 6. 60( 1H, d, J= 2. 5 Hz)应为 A环 ABX系统
信号 ,说明 A环在 C-2′, C-4′位有取代基的存在。
δ7. 64( 2H, d, J= 8. 5 Hz) , 6. 85( 2H, d,J= 8. 5 Hz)
为 B环 AA′BB′系统信号 ,说明 B环 C-4位也有取
代基的存在。 δ5. 45( 1H, s) , 5. 10( 1H, d, J= 7. 5
Hz)分别为两个糖端基氢信号 ,而后者应为 β-D-葡
萄糖 [5 ]。 根据已有的 1 HNMR和 13 CNMR数据分析
(表 1, 2) ,其黄酮母核应为异甘草素。 从 HR-SIM S
测定结果也可得到证实。由 13 CNMR可见 ,δ194. 1,
146. 4, 118. 3显示了典型的查耳酮母核结构 [6 ]。
δ131. 9, 117. 0分别显示两个碳的信号 ,进一步证实
B环 C-4位取代基的存在。 母核部分与异甘草素 [ 7]
相比 ,除 δ164. 9 ( C-2′)较正常值移向高场 ,而
δ116. 7( C-1′) , 105. 0( C-3′)则移向低场 ,显示出典
型的苷元糖苷化位移信息外 ,其他数据基本一致 ,因
此确定母核为异甘草素 ,其中 C-2′位发生苷化。
HMBC谱显示出化合物中 δ164. 9( C-2′)与 δ5. 10
( 1″-H) ,δ8. 06( 6′-H) ,δ6. 60( 3′-H)相关 ;δ5. 45( 1 -
H )与 δ78. 2( C-2″) ,δ80. 7( C-3 ) ,δ75. 5( C-5 )相
关。从所给出的碳信号中也可以看出 ,除 15个母核
信号外 ,其余 11个应为两个糖的信号 ,且 1个五碳
糖 , 1个六碳糖 ,与上述推断一致。 δ110. 9的出现提
示含有芹糖基 [8 ] ,从 DEPT谱中也可以看出芹糖两
个特征的亚甲基信号δ75. 5( C-5 )和 66. 0( C-4 )。
与文献中糖部分 ( -O-芹糖 ( 1→ 2)葡萄糖 )比较 ,数据
完全一致 [ 9] ,从而证实葡萄糖与 A环 2′位相连 ,且
芹糖与葡萄糖是 β 1→ 2苷键相连。根据以上分析 ,推
定化合物Ⅰ 为异甘草素 -2′-O-芹糖 ( 1→ 2) -葡萄糖
苷 ( 2′-O-[β -D-apiofuranosyl ( 1→ 2) -β-D-g lucopy-
ranosyl ] i soliquiritig enin)。经文献检索未见报道 ,
因此确定其为新化合物。
1 仪器与材料
药材、试剂与仪器均同文献 [2 ]。
表 1 化合物Ⅰ 和异甘草素的 1HNMR
光谱数据 (在 CD3OD中 )
Table 1 1HNMR data of compoundⅠ and
isoliquirit igenin ( in CD3OD)
氢位 化合物Ⅰ δH( J , Hz) 异甘草素δH (J , Hz)
α 7. 64 ( 1H, d, 17. 0) 7. 68 ( 1H, d , 17. 0)
β 7. 83 ( 1H, d, 15. 0) 7. 85 ( 1H, d , 15. 5)
3′-H 6. 60 ( 1H, d, 2. 5) 6. 35 ( 1H, d , 1. 8)
5′-H 6. 67 ( 1H, dd, 9. 0, 2. 5) 6. 45 ( 1H, dd , 8. 8, 1. 8)
6′-H 8. 06 ( 1H, d, 9. 0) 8. 11 ( 1H, d , 8. 8)
2, 6-H 7. 64 ( 2H, d, 8. 5) 7. 72 ( 2H, d , 8. 5)
3, 5-H 6. 85 ( 2H, d, 8. 5) 6. 91 ( 2H, d , 8. 5)
1″-H 5. 10 ( 1H, d, 7. 5)
1 -H 5. 45 ( 1H, s )
表 2 化合物Ⅰ 和异甘草素的 13CNMR
光谱数据 (在 CD3OD中 )
Table 2 13CNMR data of compoundⅠ and
isoliquiritigenin ( in CD3OD)
碳位 化合物ⅠδC DEPT
异甘草素
δC 碳位
化合物Ⅰ
δC DEPT
异甘草素
δC
α 118. 3 CH 118. 0 5 117. 0 CH 116. 2
β 146. 4 CH 144. 5 6 131. 9 CH 131. 1
C= O 194. 1 C 192. 3 1″ 100. 1 CH
1′ 116. 7 C 114. 0 2″ 78. 2 CH
2′ 164. 9 C 165. 1 3″ 78. 8 CH
3′ 105. 0 CH 103. 2 4″ 71. 3 CH
4′ 166. 8 C 166. 6 5″ 78. 5 CH
5′ 109. 3 CH 108. 1 6″ 62. 4 CH2
6′ 133. 0 CH 132. 7 1 110. 9 CH
1 127. 8 C 127. 1 2 78. 2 CH
2 131. 9 CH 131. 1 3 80. 7 C
3 117. 0 CH 116. 2 4 66. 0 CH2
4 161. 7 C 160. 5 5 75. 5 CH2
2 提取与分离
样品制备与提取步骤同文献 [ 2]。取 EFY 500 g,
经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 ,水-乙醇梯度洗脱 ,
分别得到 30% , 50% , 70%和 95%乙醇部分。 其中
30%和 50%乙醇部分经聚酰胺柱层析 ;水 -乙醇梯
度洗脱 , 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 ,甲醇洗脱 ;硅
胶柱层析 ,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以及制备薄层层析
分离 ,得到化合物Ⅰ ( 12 mg ) ,Ⅱ ( 15 mg ) ,Ⅲ ( 42
mg ) ,Ⅳ ( 14 mg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 : 黄色结晶性粉末 , mp 150℃~ 152
℃ ( M eOH)。分子式 C26H30O13。 UVλmax ( nm): 359,
230。 IRνKBrmax cm- 1: 3 410( O H) , 1 640( C= O) , 1 580,
1 550, 1 500(芳香环 ) , 1 230, 1 160( C- O)。 ESI-
M S (m /z ): 551( [M+ 1]
+ ) , 419( M+ 1- Api ) , 257
( M+ 1- Api- Glc)。 HR-SIM S (m /z ): [M+ 1]+ :
Found 549. 161 8 ( C26, H30, O13 ) , Calcd
·67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549. 161 4; 255. 065 7 ( M - Api - Glc )。 1 HNMR
( CD3OD)δ:见表 1。 13 CNMR( CD3OD)δ:见表 2。根
据以上数据推定化合物Ⅰ 为甘草素-2′-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化合物Ⅱ : 淡黄色针状结晶 , mp 188℃~ 189
℃ ( M eOH)。 UV, 1HNM R和 13 CNM R光谱数据与文
献基本一致 [ 4, 9] ,故鉴定化合物Ⅱ为异甘草素 -4′-O-
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化合物Ⅲ : 淡黄色粉末 , mp 144℃~ 147℃
( M eOH)。 UVλmax ( nm): 358, 229。 ESI-M S (m /z ):
549 ( [ M- H ]+ ) , 417( M - H- Api ) , 255( M - H-
Api- Glc)。1 HNMR( CD3OD)δ: 7. 97( 1H, d,J= 9. 0
Hz, 6′-H) , 7. 80 ( 1H, d, J= 15. 5 Hz, β -H) , 7. 70
( 2H, d, J= 9. 0 Hz, 2, 6-H) , 7. 66( 1H, d, J= 17. 0
Hz,α-H) , 7. 12 ( 2H, d, J= 8. 5 Hz, 3, 5-H) , 6. 42
( 1H, dd, J= 8. 5, 2. 0 Hz, 5′-H) , 6. 30( 1H, d, J=
2. 0 Hz, 3′-H) , 5. 47( 1H, s, 1 -H) , 5. 06( 1H, d, J=
7. 5 Hz, 1″-H) , 4. 04~ 3. 36( m,糖 H)。 13CNMR
( CD3OD)δ: 144. 8 ( C-β ) , 120. 2 ( C-α) , 193. 5 ( C=
O ) , 130. 6 ( C-1) , 131. 4 ( C-2) , 118. 0( C-3) , 160. 9
( C-4) , 118. 0 ( C-5) , 131. 4 ( C-6 ) , 114. 8 ( C-1′) ,
166. 5( C-2′) , 103. 9( C-3′) , 167. 5( C-4′) , 109. 3( C-
5′) , 133. 5( C-6′) , 100. 7 ( C-1″) , 78. 2( C-2″) , 78. 8
( C-3″) , 71. 5( C-4″) , 78. 6( C-5″) , 62. 6( C-6″) , 110. 9
( C-1 ) , 78. 2 ( C-2 ) , 80. 7 ( C-3 ) , 66. 1 ( C-4 ) ,
75. 5 ( C-5 )。 HMBC ( CD3OD )δ: 5. 06 ( 1″-H)和
160. 9 ( ( C-4)相关 , 5. 47 ( 1 -H)和 δ80. 7 ( C-3 ) ,
78. 2( C-2 ) , 75. 5( C-5 )相关。根据以上数据 ,推定
化合物Ⅲ为异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化合物Ⅳ : 白色结晶性粉末 , mp 152℃~ 154
℃ ( MeOH)。 IR, EIM S, 1 HNM R和 13 CNMR光谱数
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9~ 11 ] ,故鉴定化合物Ⅳ为甘草素-
4′-O-芹糖 ( 1→ 2) -葡萄糖苷。
References:
[1 ] Du L J, Lin Y K. Review of Yinqiaosan in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 ts [ J ]. Chin Tradi t Pa t Med (中成药 ) , 1992, 14
( 3): 41-43.
[2 ] Shi Y, Shi R B, Lu Y R, et al . Studies on f lavonoids having
antivi ral action f rom Yin qiaosan against inf luenza vi rus [ J].
Ch 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 , 2001, 26( 5):
320-322.
[3 ] Shi Y, Shi R B, Lu Y R, et a l. Isolation and elucidation of
ch emical cons tituents h aving antivi ral action f rom Yin qiaosan
against inf luenza vi rus [ J ]. China J Ch in Mater Med (中国
中药杂志 ) , 2003, 28( 1): 43-47.
[4 ] Xiao C H. Chemist ry of Chinese Mater ial Medicine (中药化
学 ) [M ] . Shanghai: Shangh ai Science and Tech nology Pub-
lis hers, 1990.
[5 ] Zhao T Z. Hydrogen-l N uclear Magnet ic Resonance Spec-
t roscopy (核磁共振氢谱 ) [M ]. Bei 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83.
[6 ] Wu L J, Li X, Wang S X, et al . Application of 13CNM R to
s t ructural identi fication of th e f lav onoid s [ J] . J Sh enyang
Pharm Coll (沈阳药学院学报 ) , 1991, 8( 3): 219-222.
[7 ] Liu Q, Liu Y L. Studies on th e chemical const ituents of Gly -
cyr rhiza korshiskyi [ J ]. Acta Pharm Sin (药学学报 ) , 1989,
24( 7): 525-528.
[8 ] Markh am K R, Ternai B, Stanley R, et al . Carbon-13 s tud-
ies of f lavonoids-Ⅲ : Natu rally occurring flavonoid glycosides
and th eir acylated deriv atives [ J ]. Tetrahed ron , 1978, 34:
1389-1397.
[9 ] Yah ara S, Nishiok a I. Flavonoid g lycosid es f rom Licor ice
[ J] . Phytoch emistr y, 1984, 23( 9): 2108-2109.
[10 ] Nakanishi T, Inada A, Kam bayashi K, et al . Flavonoid g ly-
cosides of th e roo ts of Glycyr rhiza uralensi s [ J ]. Phytochem -
ist ry , 1985, 24( 2): 339-341.
[11 ] Liu Q, Liu Y L. Application of 13CNM R to s tructural identi-
fication of the f lavonoid glycosides [ J] . Acta Acad Med Si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 1990, 12( 5): 359-364.
胡芦巴中皂苷成分的研究
Ⅰ . 新皂苷 A及其次生苷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测定
徐学民 ,王 笳 ,杨 红 ,黄卫平 ,袁崇军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目的 对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 种子所含的皂苷成分作深入研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
法提取纯化总皂苷 ,并应用硅胶 H柱层析、干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出单一皂苷成分 ,通过 13CNM R, FAB-M S, DEPT
等光谱及部分水解获得的次生苷的方法进行了结构测定。 结果 从总皂苷中分出一个新皂苷 A,为测定其结构将
其部分水解获得次生苷Ⅰ ,Ⅱ 。经测定皂苷 A的化学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3-O-α-L -鼠李吡喃糖 ( 1→ 4) -β-D -葡萄吡喃
糖 ( 1→ 4) -β -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Ⅰ 结构为 :薯蓣皂苷元 -3-O-β -D-葡萄吡喃糖苷 ;次生苷Ⅱ结构为薯蓣皂苷元 -
·67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8期 2003年 8月
收稿日期: 2002-10-12作者简介:徐学民 ( 1954- ) ,男 ,四川宜宾市人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Tel: ( 028) 8522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