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3C2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古柯三萜二醇一致[7 ]。
化 合 物 Ð : 白 色 粉 末, C 30H 48O 4, 1H 2NM R ,
13C2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反2山楂酸一致[8 ]。
化 合 物 Ñ : 白 色 粉 末, C 30H 48O 4, 1H 2NM R ,
13C2NM R数据与文献报道的 vergat ic acid 一致[9 ]。
References:
[ 1 ] Edito rial Board of F lo ra of Guizhou1 F lora of Gu iz hou (贵州
植物志) [M ]1 Chengdu: Sichuan Peop le’s Pub lish Ho se,
19881
[ 2 ] L i C D 1 M edicinal P lan ts of S abia in Guizhou [J ]1 Ch ina J
Ch in M ater M ed (中国中药杂志) , 1987, 12 (8) : 45124521
[ 3 ] J in C, B in C, Jun T , et a l1 Two new pen tacyclic triterpenes
from S abia p arv if lora [J ]1 Ch in Chem L ett, 2002, 13 (4) :
34523481
[ 4 ] M aria C C D , M arcelo S D S, R B raz F1 3Β2H ydroxy221Β2E 2
cinnamoyloxyo lean2122o ic acid, a triterpeno id from E nterolo2 bium con torstisiliquum [J ]1 P hy tochem istry , 1984, 23: 2289222921[ 5 ] Shasi B M , A sish P K1 13C2NM R spectra of pen tacyclictriterpeno ids2A comp ilation and som e salien t featu res [J ]1P hy tochem istry , 1998, 37: 1517215751[ 6 ] Cheng D , Cao X1 Pomo lic acid derivatives from the roo t ofS ang u isorba of f icina lis [J ]1 P hy tochem istry , 1992, 31:1317213201[ 7 ] Xue H Z, L u Z Z, Konno C, et a l1 3Β2(3, 42dihydroxycin2namoyl) 2Evyth rodio l and 3Β2(42hydroxycinnamoyl) 2eryth ro2dio l from L arrea trid en ta ta [J ]1 P hy tochem istry , 1988, 27:23322351[ 8 ] Gong Y H 1 13C2N M R of N a tu ra l O rg an ic Comp ound s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13C2NM R核磁共振化学位移) [M ]1 Kunm ing:Yunnan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P ress, 19861[ 9 ] A yhan U , E ser A 1 V ergatic acid1 A new pen tacyclic triter2pene from S a lv ia v irg a ta [J ]1 P hy tochem istry , 1976, 15:30923111
深圳薇甘菊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冯惠玲1, 2, 李 勇2, 叶万辉1, 余 珍3, 黄忠尧2Ξ
(1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50; 21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 广东 深圳 518004;
3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4)
薇甘菊M ikan ia m icran tha HBK 为多年生草质
或稍木质藤本, 具蔓生茎, 攀缘并缠绕树、作物或其
他植物, 使其死亡。薇甘菊对森林、茶园、果园、人工
林等危害特别严重。原产中、南美洲, 目前入侵热带
非洲、热带亚洲、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的许多国
家和地区, 我国香港、台湾、深圳、广州、东莞、珠海、
中山等地区均有薇甘菊的分布。薇甘菊的生长非常
迅速, 繁殖力甚强, 生态适应性极广, 群居性高, 能在
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形成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
成为严重的杂草。有关专家正对其利用价值、防治方
法等进行研究[1~ 3 ]。如何将薇甘菊如此大量茎叶加
以利用, 是控制薇甘菊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外曾对薇
甘菊的精油进行了分析[4 ] , 在整株薇甘菊中可以分
离到 27 种萜类物质, 其中二萜类 (d iterpeno ids) 和
三萜类 ( t riterpeno ids) 物质的含量占 1812%。有学
者对薇甘菊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 其在原产地中
南美洲被广泛地用作民间植物药, 水煎茎叶可以用
来治疗多种疾病如创伤、疟疾、癌症、霍乱、毒蛇咬伤
和其他用途[5 ]。有学者从薇甘菊中分离到两种倍半
萜烯内酯、薇甘菊内酯和二氢藤薇甘菊内酯具有抗
金色链球菌 S trep tococcus au reus 和略白链球菌 S 1
a lbicans 2 种细菌活性的作用[6 ]。这些研究结果, 无
疑为人们对薇甘菊的药用价值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我国有一些学者对薇甘菊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并探讨了其利用价值[7, 8 ] , 但对其茎叶的精油的成分
分析尚未见有报道。现利用 GCöM S 联用仪首次对
在我国分布的薇甘菊茎叶的精油进行全面、系统的
分析, 对我国薇甘菊药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样品的制备: 于 2002 年 10 月在深圳仙湖植物
园采集的薇甘菊茎叶 1 kg, 用水蒸气蒸法提取精
油, 出油率为 01038%。
112 GC2M S 实验条件: GC 美国H P5890 气相色谱
仪。色谱柱A C25 石英毛细管柱(30 m ×0153 mm )。柱
温 80 ℃~ 280 ℃, 3 ℃öm in, 程序升温, 气化室温度
250 ℃。检测: F ID。GC2M S 食品为英国F ISON S M D
- 800。气体条件同GC, 质谱条件: E I 离子源, 电子能量
70 eV , 扫描速度 1 s, 扫描质量范围 35~ 350 am u。
·71·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1 期 2004 年 1 月
Ξ 收稿日期: 2003205214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000046803) ; 广东省科技百项工程项目 (2KB068011S) ; 深圳市城市管理办公室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 冯惠玲 (1968- ) , 女, 湖北均县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2000 级博士生, 从事保护生态学方向的研究, 现任职深圳市仙
湖植物园管理处植物保护高级工程师。 T el: (0755) 25729162 (o) 13302315616 E2m ail: helene2feng@ 2631net
2 结果与讨论
211 精油气相色谱图共有 55 个峰, 用面积归一化
法计算相关峰的相对含量, 定性用 GC2M S 的M S
图经计算机检索并参考文献来认定。使用的谱库为
NBS (美国国家标准局谱库)。经色谱2质谱联用仪分
析, 共鉴定出已知化合物 51 个, 检出率为 92173%。
结果列于表 1。
表 1 深圳薇甘菊茎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Table 1 Chem ica l con stituen ts of essen tia l o il from stem
leaves of M 1 m icran tha in Shenzhen
化合物 含量ö% 化合物 含量ö%
12(12甲基乙氧基) 222丙酮 011 Α2胡椒烯 1139
乙酸异丁酯 0102 Β2澄椒烯 12187
32己烯212醛 0168 Β2石竹烯 9149
32己烯212醇 0160 Α2香柠檬烯 0151Α2侧柏烯 0125 Α2愈创木烯 0139Α2蒎烯 0174 Β2金合欢烯 2178
香桧烯 0142 Α2石竹烯 7196Β2蒎烯 1120 别芳萜烯 0120
月桂烯 0171 Α2杜松烯 0130Α2水芹烯 0179 Β2杜松烯+ 异石竹烯 3175Α2松油烯 0131 Β2香柠檬烯 0165
对聚伞花素 0195 Β2红没药烯+ 荜澄茄油烯酸 1195
柠檬烯 4158 Χ2红没药烯 0115
罗勒烯 2146 ∆2杜松烯 1186Χ2松油烯 2126 二甲基242异丙基21, 42双环癸二烯 0119
异松油烯 12132 Α2金合欢烯 0139
芳樟醇 0142 72乙炔基24A , 5, 6, 7, 8, 8A 2六氢21, 4A 2二 1110
22甲基262亚甲基21, 72辛二烯232酮 0125 甲基22 (1H) 2萘酮
1, 2, 3, 4, 5, 82六氢萘 0110 橙花叔醇 1141
松油242醇 0115 Α2胡椒烯282醇 0136Α, Α, 42三甲基苯甲醇 0112 石竹烯氧化物 0120Α2松油醇 0114 库贝醇 0159
香叶醇 0110 ∆2杜松醇 2116∆2榄香烯 0177 1, 2, 3, 42四氢21, 1, 2, 4, 4, 72六甲基萘 9149Α2澄椒烯 0193 Α2红没药醇 0158
3, 7, 11, 152四甲基222十六碳烯212 1137 1, 1A , 4, 5, 6, 7, 7A , 7B2八氢24A , 52二甲基 0175
醇 23, 42叉丙基22H2萘222酮
212 结果表明, 薇甘菊茎叶精油的主要成分为 Β2澄
椒烯 (Β2cubebene) 12187%、异松油烯 ( terp ino lene)
12132%、Β2石竹烯 (Β2caryophyllene) 9149%、1, 2, 3,
42四氢21, 1, 2, 4, 4, 72六甲基萘 (1, 2, 3, 42tet rahy2
dro21, 1, 2, 4, 4, 72hexam ethylnaph thalene) 9149%、Α2石 竹 烯 ( Α2caryophyllene ) 7196%、柠 檬 烯
( limonene ) 4158%、Β2杜 松 烯 + 异 石 竹 烯 ( Β2
cadinene+ isocaryophyllene) 3175%、Β2金合欢烯 (Β2
farnesene) 2178%、罗勒烯 (ocim ene) 2146%、Χ2松油
烯 ( Χ2terp inene ) 2126%、∆2杜 松 醇 ( ∆2cadino l )
2116%、Β2红没药烯+ 荜澄茄油烯醇 (Β2b isabo lene+
cubebo l) 1195%、∆2杜松烯 (∆2b isabo lene) 1186% 等。
References:
[ 1 ] Kong G H , W u Q G, H u Q M , et a l1 Invasive p lan t M ikan ia
m icran tha H 1 B1 K1 appears in Ch ina [J ]1 J T rop S ubtrop
B ot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0, 8 (1) : 271
[ 2 ] Kong G H , W u Q G, H u Q M , et a l1 Futu re supp lem en tary
data on M ikan ia m icran tha H 1 B1 K1 (A steraceae) [J ]1 J
T rop S ubtrop B ot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0, 8 (1) : 1282
1301
[ 3 ] Feng H L , Cao H L , L iang X D , et a l1 T he distribu tion and
harm fu l effect of M ikan ia m icran tha in Guangdong [J ]1 J
T rop S ubtrop B ot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2, 10 ( 3) :
26322701
[ 4 ] Gilles N A C1 T homp son1 E seen tial o il and terpeno ids of
M ikan ia m icran tha [J ]1 P hy tochem istry , 1981, 20 ( 11 ) :
2587225881
[ 5 ] L entz D L , C lark A M , H uffo rd C D , et a l1 A ntim icrob ial
p roperties of Honduran m edicinal p lan ts [J ]1 J E thop harm a2
col, 1988, 63 (3) : 25322631
[ 6 ] Facey P C, Pascoe K O , Po rter R B, et a l1 Investigation of
p lan ts used in Jam aican fo lk m edicine fo r an tibacterial activity
[J ]1 J P harm acol, 1999, 51 (12) : 1455214601
[ 7 ] Shao H , Peng S L , W ang J D , et a l1 T he po ten tial u tilization
and exp lo itation of M ikan ia m icran tha [J ]1 E col S ci (生态科
学) , 2001, 20 (1, 2) : 13221351
[ 8 ] Shao H , N an P, Peng S L , et a l1 Study of chem ical con2
stituen ts of essen tial o il from flow ers of M ikan ia m icran tha
H 1 B1 K1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1, 24
(5) : 34123421
银杏外种皮烃基酚及烃基酚酸类成分研究
李洪庆1, 何照范13 , 张勇民23 3 , S INA Y·· P ierre2Ξ
(11 贵州大学生化营养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25; 21Départem ent de Ch im ie,
Eco le N o rm ale Supérieu re, 法国 巴黎 75231)
银杏外种皮是银杏G inkg o biloba L 1 种子硬壳
外面的肉质部分, 俗称白果衣胞, 其中含有大量被称
为银杏酸的化合物。根据该类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
是否连接有羧基, 又可以将其分为烃基酚酸和烃基
·81·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1 期 2004 年 1 月
Ξ 收稿日期: 2003204210
基金项目:“中法先进研究计划 (PRA )”BT 00206 项目的一部分, 由教育部“春晖计划”及“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启动金”资助
作者简介: 李洪庆 (1969- ) , 男, 讲师3 为中方项目负责人 3 3 为法方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