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ternationalization

中药国际化现状及对策



全 文 :·中药现代化论坛·
中药国际化现状及对策
郭治昕 1 ,赵利斌 1 ,蒋建兰 2 ,刘明言 2 ,元英进 2⒇
( 1. 天津天士力集团公司研究院 ,天津  300402;  2.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系 ,天津  300072)
摘 要: 探讨我国中药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立法管理及认知情况 ,从药品法规、文化差异、准入障碍、国际市场分
析、拟采取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使中药界正确认识当前的困难和机遇。 并提出通过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中药产
业现代化、中药标准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来实现中药的国际化。 同时 ,也为中药走向国际提供战略参考。
关键词: 中药 ;现代化 ;国际化 ;立法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3) 02 0097 04
Current s 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ternationalization
GUO Zhi-xin1 , ZHAO Li-bin1 , JIANG Jian-lan2 , L IU Ming-yan2 , YUAN Ying-jin2
( 1. Resea rch Institute o f T ianjin Tasly Group Co. , Ltd. , Tianjin 300402, China; 2. Depar tment o f Pharmaceutica l
Eng ineering , School o f Chemica l Enginee ring and Technolog y , Tianjin Univ 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
Abstract: To appro ach the legislation administ ra tion and acknow ledgement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CMM ) in some di fferent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 o rld. The aspects o f medicine legisla tion, culture di ffer-
ence, admit tance barrier,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a rket and st rateg y w ere discussed and rev iew ed, f rom
which CMM indust ry might f ind the dif ficul ty or the oppo rtuni ty on how to develop itself. The interna-
tionalization o f CM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 tion of TCM culture, the modernization of
CMM industri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 tion of standa rd, protection o 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tc.
Mo reover, this view point also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 r the interna tionalization of CMM.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CMM ); modernization; interna tionalization; legisla 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 ,医疗模
式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
复相结合的模式 ,各种替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发挥
重要作用的同时 ,人类“回归自然 ,回归绿色”的呼声
也越来越高。而中医药则强调人与自然合一 ,正好符
合了人们面向未来、追求绿色消费的潮流。尤其是世
界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回归 ,表明有利于中医药及世
界其他传统医药发扬光大的社会环境正在日渐形
成 ,也为中药走向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
遇。以下就我国中药的国外现状进行阐述 ,分析中药
走向国际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应采取的具体措
施 ,为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提供参考。
1 中草药在各国的现状
1. 1 中药立法与中医药背景
1. 1. 1 美洲国家: ( 1)美国以植物药为主的替代疗
法 (包括中医药体系 ) ,其科学性、有效性与实用性却
由于得不到政府卫生部门与医学界的承认而长期以
来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直至 20世纪 80年代 ,这种境
况才有所改观 ,并在 90年代掀起了应用植物药和研
究替代疗法的热潮。 仅短短几年植物药消费额则达
到 40亿美元以上 ,近两年来虽有所降温 ,但仍跃居
全球植物药消费国之首。 但由于美国使用植物药的
历史太短 ,民众的价值取向极不稳定等原因 ,在很大
程度上也影响着植物药、尤其是中草药在美国的健
康发展。对中草药管理 ,美国国会于 1994年 10月通
过《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 ,承认包括中草药在
内的植物药是一种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特殊产
品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虽然不能标明具体的适应
症 ,但可以注明其保健作用。 2001年 8月 , FDA出
台《天然植物药品研究指南》 (草案 ) ,对中药的开发
也提出了一种不同常规药品的管理方式: (a )允许中
药在保证质量控制的前提下 ,可以以多种成分混合
制剂形式进入临床开发。 ( b)在美国已按饮食补充
剂形式上市 ,或已有他国临床资料 , FDA将放宽对
·9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
⒇收稿日期: 2002-10-12
该药临床前研究的要求。通过临床申请认可后 ,可直
接进入临床开发。 (c)如果通过对照性临床试验 ,证
实其安全、有效 ,便可被 FDA批准为新药。 该项法
规的出台使得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植物药的市场准入
前景有了很大的改观。( 2)加拿大是药品较易进入的
发达国家之一 ,同时也是中草药的主要消费国之一 ,
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天然保健品已成为加拿大人自我
保健的一部分 ,约有 50%的加拿大人使用天然保健
品 ,而且每年还在以 10% ~ 15%的速度增长。目前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简称卑诗 )省已经原则上批
准中医全面合法化。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将能治疗、
缓解疾病或性病生理状况的草药制剂均列为药品 ,
并可以申请作为 O TC药销售 ,经上市前研究后可
获得一个药品鉴定号 ( Drug Identification Number,
DIN)或普通公众识别码 ( General Public Identifica-
tion, GPI)。获得 DIN或 GPI后 ,加拿大卫生与福
利部将承认该草药的传统功效。 1999年 3月 ,加拿
大联邦政府卫生部宣布 ,将包括中药在内的草药制
品列为“天然保健品” ,明确其既不同于食品又不同
于药品的属性 ,并成立天然保健品办公室 ,通过了关
于天然保健品管理改革的 10条指导原则 ,确保了中
药在加拿大卫生管理体系中将会占有一席合法地
位。( 3)墨西哥作为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之一 ,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墨西哥正逐渐被接受。按
照墨西哥的药品管理法规 ,如果申请将一些药列为
非处方药 ,必须遵循以下标准: 一是安全性 ,在墨西
哥有广泛使用的经验 ;二是适应症 ,消费者能自己诊
断疾病、选择药物和控制治疗 ;三是疗程短 ,必须有
在世界范围内的用药经验。 目前也有一些中药品种
已经列入保健食品开始在墨西哥销售 ,并深受欢迎。
1. 1. 2 欧洲国家:中医药传入欧洲已有 300多年的
历史 ,但是各国从 20世纪 70年代才开始深入认识
并使用 ,近几年来 ,中草药的使用在欧洲得到了迅速
发展 ,目前中药及其制剂已经遍布欧洲市场。由于欧
洲各成员国在植物药问题上现存的差异 ,阻碍了这
些产品在欧盟中的自由贸易 ,欧洲一直希望对植物
药有一个统一的立法。到 2001年 ,《传统药物产品法
令》 (草案 )正式公布 ,该项草案的主要目的是将传统
草药品建立一个欧盟协调统一的立法框架。根据新
法案 ,在欧盟成员国境内的草药使用超过 30年即可
以称为传统草药制品 ,可以通过简易登记而注册 ,不
需要提供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及临床研究的细节和
相关文件 ,欧洲境外的传统草药制品则可以通过以
下几种方法获得欧盟国家市场准入许可: ( 1)根据法
案 2001 /83 /EC的规定 ,要求提供能够证明拟注册
药品已经作为药品广泛使用的详细的已经发表的科
学文献资料。( 2)对于不能提供充分科学文献资料的
产品 ,该法案还另立特殊条款 ,即《传统应用注册》为
这些产品的注册提供可能 ,法案对于这些产品的要
求是必须在欧盟国家使用 15年以上 ,该产品在欧盟
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应用 30年以上 (完全或部分地与
成员国内 15年的应用历史相当 )的证明。 ( 3)如达不
到以上要求 ,目前只能按食品进行销售 ,但不能按药
品做广告宣传。( 4)此外 ,还应有产品专册发表 ,以便
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统一协调。该项法规将对植物药、
尤其是中药如何进入欧洲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 1. 3 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及中国周边华人文化
圈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大量华人的存
在 ,或形成了其独特的医学理论 ,或传承了中医药体
系的精髓 ,非常推崇中草药的使用 ,在中草药的管理
上虽然情况迥异 ,但一直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主要消
费和出口地区。( 1)日本主要将汉方制剂分为以下几
类 (表 1)。日本汉方药的管理与西药原则上一致 ,但
由于汉方药自身特点 ,又相继制定了《关于如何对待
医疗用汉方浸膏制剂的问题》、《医疗用汉方制剂管
理的通知》、《汉方浸膏制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
的自定标准 (草案 )》等。 中成药要想进入日本 ,首先
要向厚生省提出申请 ,并提交有关资料 ,药品如在
“ OTC 210处方”之内的则易批准。 ( 2)韩国承认传
统医药的合法地位 ,所以“韩药”与中药基本相同。韩
国卫生部 1969年规定 11种古典文献上的处方可由
表 1 日本批准的汉方制剂分类
Table 1  Category of Hanfang preparation in Japan
制剂分类 处方 /个 来源及特点
一般用汉方制度 ( OTC) 210 基本来源于《伤寒论》及《金匮
要略》等。经长期临床使用 ,
安全有效 ,使用的生药作用
相对缓和。
医疗用汉方制剂 ( PD) 146 大部分与一般用医药品汉方制
剂相同 ,但剂量的规定更加
严格。生药作用较强 ,不便于
患者直接使用 ,需由医生监
督指导使用。
药局制汉方药 185 主要认可作煎剂及散剂 ,对剂
量表示作了严格的规定。 大
部分与一般用汉方制剂相
同 ,细节可能有所差别。
药厂生产 ,而无需做临床试验。其中 4种即我国古典
文献 ,因此韩国是我国中药主要进口及消费国之
一 [2 ]。( 3)东南亚等国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
响及大量华人的存在 ,也非常推崇中草药的使用 ,对
中医药新的立法也在进行之中 ,现阶段主要是将中
·9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
药作为传统药或保健食品来进行管理。
1. 1. 4 其他国家: ( 1)澳大利亚是对中医药理论的
认同程度较高 ,也是海外第一个为中医立法的西方
发达国家。澳药物管理局 ( TGA)把中成药及其他医
疗保健用品、制品归入药品及医疗用品管理范围 ,向
澳出口这些产品均需向该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待注
册的药品要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证实 ,若按规
定注册 ,则须通过 TGA的“传统药物评估委员会”
的进一步审查 ,由他们向 T GA提出批准或不批准
意见。关于中草药的管理法规主要有《联邦治疗性药
物法令 1989》和《治疗性药品管理规定》 ,其中《联邦
治疗性药物法令 1989》是一个全国性的法令 ,是对
在澳大利亚使用和 (或 )从澳大利亚出口的当地生产
的或进口的治疗性药物的质量、安全性、功效及使用
期限进行管理的法令 ,也是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或
联邦内各洲、地区间进行商业贸易的依据 [ 3]。 ( 2)非
洲国家由于其政治及经济条件的限制 ,医疗水平较
低 ,卫生设施不全 ,多数国家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严
重 ,对中医药的管理也多无成套的法规限制。近几年
来 ,随着中医药国外合作和交流的不断增加 ,越来越
多的非洲国家认识到了中草药防治疾病的作用 ,成
为快速发展中的中草药消费市场。
1. 2 中草药国际市场:目前中草药 (包括汉方药及
韩药 )到底占到全球植物药市场多少份额 ,众说纷
纭 ,数据偏差颇大。国家有关部委已经组织人员就此
项问题开始进行调研 ,并计划于 2002年底公布 ,为
我国中药在国际上的正确定位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近 7年中药种类出口统计表明: ( 1)中药出
口总值并没有大的突破 ; ( 2)以中药材出口为主的格
局没有变化 ; ( 3)植物药提取物已成为中药出口的又
一主要类别 ; ( 4)中成药产品出口比例有所提升。
2 中药国际化所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2. 1 主要障碍
2. 1. 1 文化背景的差异制约着中药的国际化: 西医
理论与中医理论分属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 ,原理与
思维方法有所不同。 中药成分复杂 ,讲究“君臣佐
使”、“辨证论治”;西医则讲究对症下药 ,局部治疗 ,
加之语言不通 ,西方国家就很难接受中医药文化理
念。而且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 ,否则极
易由于用药不当而对病人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西药
与植物药相互作用会导致哪些不良反应?后果如何?
服用量如何控制?这已经引起医药专家高度关切。事
实上 ,由于绝大多数民众是在毫无医生指导之下服
食中药 ,给中药的使用和推广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2000年 6月 8日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
道 43位服用含有马兜铃属中草药及千金藤、玉木兰
的减肥药片的比利时人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并需透
析维持生命。其中的 39位作了预防性肾脏和输尿管
切除 ,有 18人被发现癌症 ,其余 21人中的 19人有
轻至中度癌前病变。 所有受损肾脏都可见到马兜铃
酸中毒的证据 ,其中 4例尚有赭曲霉素 (一种存在于
千金藤中的致癌剂 )中毒的证据。 因此 ,得出服用中
草药会导致“泌尿系统癌症”的结论 ,《纽约时报》也
据此而发表了中药可能致癌的消息。以上事件的主
要原因正是由于西方人不认识中医药的核心—— 辨
证论治 ,不理解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而造成的。
2. 1. 2 中药现代化水平的落后 ,影响着中药的国际
化:中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落后 ,使中药产品的质
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 ,很多出口中药由于无法控制
农残、重金属含量或含违禁成分而遭拒售。另外 ,在
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也存在许多含混不清、悬而未
决的问题 ,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上均
未能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与国际先进
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严重影响中药的国际化。
2. 1. 3 名目繁多的贸易技术性壁垒的设立阻碍着
中药的国际化: WTO的基本原则是在平等的前提
下 ,实现自由贸易。 但是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严重抬
头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利用 WTO
的贸易性技术保护措施 ( TBT)来抬高技术门槛 ,限
制他国产品进入 ,已经成为一种通行手段。在当前国
际贸易与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 ,各国的贸易性
技术措施也将越来越体现出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和隐蔽性的特点 ,这也成为我国中药产业今后要长
期应对的一个问题。
2. 1. 4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滞后是中药国际化的
主要障碍:现在我国中药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 ,从
中药的源头来看 , GAP(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 ) 2002
年初颁布 ,还在试行之中 ;在中草药的炮制和提取
上 ,国家仅完成 70余种中药饮片炮制标准 ,中药材
提取工艺也很不规范 ,中成药产品质量无法控制 ;在
药品的生产过程管理上 ,中药企业通过国内 GMP
认证还不多 ;在中药质量检测控制上 ,大部分仍停留
在定性和对个别指标成分定量检测的水平 ;在中药
药理、药效及毒理等的评价上 ,国内 GCP、 GLP等标
准规范的制订实施时间不长 ,与国际通行标准相互
统一的尝试刚刚开始 ,各项试验数据还得不到国际
社会认可 ,这些都是横亘在中药国际化面前的难题。
2. 2 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9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
2. 2. 1 营造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现代中药和中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药文化。近年来 ,由于国际间
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西方对持排斥态度的中医药开
始有了新的转变。 因此 ,不断通过经营中医药文化 ,
让国际社会再认识 ,让各国人民更理解 ,才能打破他
们固有的医学理论的局限 ,使中医药成为国际共享
医药。
2. 2. 2 中药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完善从药品种
植 ( GAP)、非临床及临床 ( GLP、 GCP)、生产过程
( GEP、 GMP)以至销售 ( GSP)的标准化链条 ,是中
药现代化最迫切的一项工作之一。同时 ,开展对国际
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替代性工作 ,也是中药现代化的
一项迫切任务。
2. 2. 3 掌握规则、调整对策、畅通国际化渠道: 药品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为了实现中药全球化的战略目
标 ,就须注意“入国问禁”的原则 (表 2) ,尽量减少或
避免中药国际化过程中的有形或无形障碍。
表 2 有关国家对中药禁忌举例
Table 2  Examples of contraindication about CMM
in dif ferent countr ies
国 家 禁  忌
美国    禁止含有铅、汞、朱砂成分的中药进口 ,禁用黄连和
 含有某些动物或矿物成分的中成药
加拿大   禁用含汞、砷、砒霜、铅等重金属超过规定的中成药
德国    禁用含马兜铃酸的专利药、草药及提取物
英国    禁用川乌、草乌、附子、马钱子等
日本    汉方药仅限于 210种 ,禁用朱砂、雄黄
韩国    禁用大黄
新加坡   禁止销售黄连、黄柏等 ,禁售含犀牛角的药品
印度尼西亚 禁用当归、川乌、丹参、五灵脂、红花制成的胶囊
2. 2. 4 建立和推广自己的中药国际标准: 到目前为
止 ,国内制药企业所学习和使用的标准一律来自海
外 ,标准问题也一直是制约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瓶
颈”。因此 ,根据中医药特点及时制定与提出我们的
标准 ,才可以达到影响世界、实现双向接轨的目标。
2001年 10月 ,在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SDA)和世界卫生组织 (W HO)举办的“中药与植物
药国际高级论坛”上 ,天士力公司率先向国际上提出
了中药材提取管理规范 ( Good Ex tracting Practice,
GEP)的理念 ,指出通过在中药企业内部建立 GEP
标准 ,来解决生产过程中 GAP不能解决的中药材
自身毒性的分离、难以克服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
留问题 ,这也是制药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企业提出并
创立的技术规范标准。
2. 2. 5 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的国际化离
不开国际性规则一致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一贯奉
行的行政保护的方式 ,在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
例》于 2002年 9月 15日正式实施后 ,将会逐步取
消 ,今后新药将更多依靠专利等知识产权来进行保
护。 W TO的《建立世贸组织的协议》其附件 1C《与
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简称 T RIPs)将是我们
进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性文件。
3 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天然药物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热潮下 ,确
实会给我国的中药国际化带来良好机遇。但是 ,机遇
并非只给中国 ,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
严峻挑战 ,在中药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有两个动向
非常值得注意。
3. 1 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分析: 在国际市场上 ,自
1998年以来 ,中成药外贸接连出现逆差。 而我国中
药出口一直以中药材为主 (占 65%左右 ) ,符合现代
生活习惯和要求的、质量稳定的“现代中药”很少。以
上情况表明代表我国中药产业的中成药工业国际竞
争力正在下降 ,比较优势正在不断丧失。在未来 ,中
药的竞争对手将来自于三方面:其一为美国 ,美国是
世界上植物药消费最大的国家 ,目前已有 Tw in-
Labs, GN C等既有国际资源、生产与开发能力 ,又
有销售网络连锁店的大型植物药集团公司 ;其二为
西欧国家 ,他们素有使用和生产植物药的习惯 ,企业
具有雄厚的资金、开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在国
际草药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其三为日、韩两国 ,他们
都是中药 (汉方药、韩药 )生产国 ,其产品结构与中国
类似 ,但其生产技术、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都
优于中国。
3. 2 中药产业的国内竞争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中药市场 ,同时也是需求潜力最大的天然药物市
场。随着加入 W TO,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将主要
涉及以下几项内容: ①降低进口关税 ;②取消非关税
措施 ;③开放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 ;④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
近年来 ,国外公司纷纷开始涉足中草药的开发
与研究 ,并加大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资合作 ,外国资
本对国内中药产业的冲击作用日益凸显。在我国中
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可能会对国内企业
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 要正确认识当前的中药国际化问题
中药国际化是一个整体概念 ,不等于把一两个
中药产品推出国门就了事 ,它包含着文化国际化、标
准国际化、产品国际化三大内涵 ,中药国际化是一个
(下转第 106页 )
·10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
V CR alone /ED50 of V CR in the presence of a giv en
concentra tion o f rev ersal compound.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From screening the common Chinese drug fo r
reversing MDR of tumo r cells, w e found the EtO H
ex tract of C . monnieri show ed cytotoxicity o f the
MDR o f KBV200 cell line ( ED50 22. 5μg /mL) in
the presence o f V CR, while exhibited no signi fi-
cant cy to toxicity to KBV200 and the parental KBS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V CR. Fractionation guided
by cytotoxici ty of KBV 200 cel ls in the presence of
V CR led to isola te three activ e coumarins, impera-
to rin (Ⅰ ) , edul tin (Ⅱ ) and 3′-isobutyrylo xy-O-
acety l columbionetin (Ⅲ ) . The st ructures o f the
three compounds w ere identi fied by comparison of
thei r phy sical and spectro scopic da ta
[5 ] .
To examine the MDR reversing activi ty o fⅠ -
Ⅲ , KBV 200 and KBS cells were t rea ted wi th g rad-
ed concentra tions o f V CR in the presence and ab-
sence of Ⅰ -Ⅲ . All three compounds exhibited
w eak cy to to xic activi ty against both KBV 200 and
KBS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V CR. KBV 200 cells
became more sensi tiv e to VCR in the presence of
Ⅰ -Ⅲ , ED50 values o f VCR decreased 1. 2-8. 2 fold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ofⅠ -Ⅲ ( show n in
Table 1) . While KBS cells show ed no media ted cy-
to toxic response, but in the presence o fⅠ , KBS
cells show ed slight ly augmented cytotoxic re-
sponse, the reason is unknown. These results
clea rly show ed that Ⅰ -Ⅲ rev ersed the MDR of
KBV200. The reversal facto rs ofⅠ -Ⅲ a re show n
in Table 1.
Table 1  Reversal factors of Ⅰ -Ⅲ against KBV200
Com pounds
/ (μg· mL- 1 )
ED50 / (μg· mL- 1 )
of VCR w ith compound
Reversal factor
Ⅰ 0 μg /mL 1. 82
2. 5μg /mL 1. 48 1. 23
5. 0μg /mL 1. 10 1. 65
10. 0μg /mL 0. 66 2. 78
Ⅱ 0 μg /mL 1. 20
2. 5μg /mL 0. 71 1. 69
5. 0μg /mL 0. 53 2. 27
10. 0μg /mL 0. 15 8. 27
Ⅲ 0 μg /mL 1. 20
2. 5μg /mL 0. 64 1. 89
5. 0μg /mL 0. 37 3. 22
10. 0μg /mL 0. 22 5. 45
   The seeds o f C. monnieri are used as a topical
agent fo r ec zenia and pruritus in China, some anti-
allergic principles w ere iso lated f rom this species.
We iso lated th ree coumarins with rev ersing MDR
activ ity, the interactions o f these compounds w ith
Pgp and reversal activ ities in v ivo will be tested.
Acknowledgement: The author s w ish to thank th e fi-
nancial suppo r t of Na tional Na 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 39970892)
References:
[1 ]  Volm M. Mu ltidrug resis tance and i ts reversal [ J ]. Antican cer
Res , 1998, 18: 2905-2918.
[ 2 ]  Pan Q C, Tian H. Sev eral natural compounds f rom Chin ese
medicin e rev ers e mult idrug resi stance of tumor cell s [ J] . Chin
Sci Bul l (中国科学通报 ) , 1995, 40: 1901-1904.
[ 3 ]  Carmichae J, Degraff W G, Gazdar A F, et al . Evaluation of a
tet rzolium -based semiautomated colo rimet ric ass ay: ass ess-
m en t of ch emosensi tivi ty tes ting [ J ]. Cancer Res , 1987, 47:
936-942.
[ 4 ]  Norman B H. Inhibi tors of M RP1-m ediated m ultidrug resis-
tance [ J] . Drugs Future, 1998, 23( 9): 1001-1013.
[ 5 ]  Kiyoshi H, Mi tsugi K, Kimiye B. Coumarins f rom Chin ese
crud e drug “ Sh ech uangzi” , the f rui t s of Cnidium sp. and
f rom Cnid ium japonium Miq [ J] . Yakugaku Zassh i , 1972, 92
( 10): 1289-1294.
(上接第 100页 )
需要多方关注、共同参与的目标和任务。
References:
[1 ]  Zhu G G, Dong Z L. Th e analysis of“ Directive on Tradi tional
Medicines” ( d raf t ) and s tud y on dev eloping st rategy of TCM
in Europe [ J]. Foreign Med Sci- Tradi t Chin Med (国外医学
· 中医中药分册 ) , 2002, 24( 2): 67-72.
[2 ]  Jia Q, Sun X X. Th e t radi tional market of TCM in Japan and
Korea [ J] . World Sci Tech- Modernizat ion Trad it Chin Med
(世界科学技术 -中药现代化 ) , 1999, 1( 3): 55-57.
[ 3]  Zhao X L. TCM in Au st ralia [ J] . World Sci Tech- Modern-
iz ation Trad it Chin Med (世界科学技术 - 中药现代化 ) ,
2002, 2( 5): 39-42.
·10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第 34卷第 2期 2003年 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