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板蓝根研究进展



全 文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杜仲栽培面积
1. 34 km2 ,山栀子近 0. 134 km2 ,银杏栽培面积 0. 004 km2 ,
吴茱萸 0. 000 67 km2 ,现有的杜仲栽培时间仅 5年 ,尚未产
生经济效益 ;银杏栽培仅 4年时间 ,处于幼年阶段 ,面积又
小 ,暂时未采收利用银杏叶 ;吴茱萸栽培面积小 ,且尚未进入
果期 ;栀子已进入盛果期 ,每年创收约 2. 5万元。
2. 2 保护、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2. 2. 1 定期进行资源普查 ,摸清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蕴藏
量 ,为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 2. 2 对市场需求量大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
利用 ,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现有的杜仲、银杏虽栽培时间
不长 ,但每年的杜仲叶、银杏叶可适时采收一些 ,以提高利用
率。银杏叶含双黄酮类 ,可扩张动脉血管 ,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不足 ,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 ,是舒血宁片、舒心宁片及脑轻
松胶囊等药品与保健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目前是美洲、欧
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名列前茅的畅销药材。 而该保护区适
宜银杏生长 ,因此 ,银杏的栽培面积应适当扩大 ,加大对银杏
的开发利用的力度。贯众、半夏等药材的蕴藏量较大 ,有关部
门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发利用 ,以避免资源浪费。
2. 2. 3 根据本地实际 ,运用科技手段 (如组培育苗的应用 )
对一些地道的、蕴藏量小的、市场需求量大的药用植物进行
人工引种驯化栽培 ,建立相应的中草药的生产基地。 同时与
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 ,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利用科研
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 ,引进科技人才和设备 ,对当地
的道地药材加工成市场需求的药品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形
成产供销一条龙。 这样 ,既为山区扶贫开创一条较为广阔的
致富之路 ,同时 ,又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得到保护。
2. 2. 4 在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创收的同时 ,
政府应给予有力的倾斜政策 ,防止掠夺性开发和生态环境的
破坏。 对蕴藏量小的药用植物资源制定严格而有效的措施 ,
严格控制随意挖掘采集 ,使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
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
板蓝根研究进展
崔树玉 ,薛 原 ,杨建莉 ,郝 坚
(西安天诚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7 0670 02
  板蓝根是中国传统中药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始载于《神
农本草经》 ,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 I satis indigotica
Fo r t的干燥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 ,用于温病
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
腺炎。 近年来对板蓝根的研究较多 ,笔者就板蓝根的化学成
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 1 生物碱类物质 [1~ 4]: 靛蓝 ( indig o tin, indigo )、靛玉红
( inderubin)、靛苷 ( indican)、靛红 ( isa tin)、腺苷 ( adeno sine)、
1-磺基芥苷、芥苷 ( g lucobra ssicin)、新芥苷 ( 3-indo ly lme th yl
g lucosino late )、板蓝根甲素 ( isatan A)、乙素 ( isatan B)、丙
素、丁素、色胺酮 ( tryptanth rin)、 1-硫氰酸 -2-羟基 -3-丁烯 ( 1-
thio cyano-2-hydroxy-3-butenen )、表告伊春 ( epigoi trin)、黑
芥子苷、 2, 4 ( 1H, 3 H)喹唑二 酮 [ 2, 4 ( 1H, 3H) quina-
zoliedione ]、 4( 3H) -喹唑酮。
1. 2 甾醇类: β -谷甾醇、γ-谷甾醇。
1. 3 氨基酸类: 精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γ-
氨基丁酸。
1. 4 其它: 多糖、亚油烯酸 ( linolenic acid )、芥酸 ( erueic
acid)、有机酸等。
2 药理作用
2. 1 抗菌作用 [5]: 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
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
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板
蓝根的抑菌有效成分为色胺酮和一些化学结构尚未阐明的
吲哚类衍生物 ,目前虽无有效的理化分析方法可用于这类抑
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但许桢灿应用微生物测定法可方便
地对其抑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总的评价 ,重复性好。 实验证
明 ,按一定的抑菌效价方法测定板蓝根丙酮回流液 ,发现每
克药材相当于 2. 284μg苯唑霉素的生物效价。
2. 2 抗病毒作用 [6~ 12 ]
2. 2. 1 对一般病毒的作用: 使用板蓝根注射液作抗病毒实
验 ,证明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
病毒有抑制感染并有抑制增殖作用。 刘盛等以 12 d胚龄雏
鸡 ,不同种类的板蓝根水提醇沉液 ,采用血凝滴法做抗病毒
试验 ,证明不同种质的板蓝根对流感病毒在直接作用、治疗
作用、预防作用上的有效率分别为 100% 、 60% 、 70%。
2. 2. 2 对出血热病毒、单疱病毒作用: 将肾病出血热病毒
( HFRSV )和单疱病毒 ( HSV-2)分别吸附于 Vero-6细胞和
BGM细胞 ,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板蓝根针剂做抗病毒试验 ,
·670·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1年第 32卷第 7期
收稿日期: 2001-03-01作者简介:崔树玉 ( 1962-) ,女 ,吉林省人 ,博士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Tel: ( 029) 9248822
表明有明显的杀病毒作用。
2. 2. 3 对肝炎病毒的作用:板蓝根及其地上部分 (大青叶 )
有抑制 HBs Ag活性作用 ,在体内胆红素单位时间排出量明
显增加。
2. 2. 4 对人巨细胞病毒 ( HCMV )作用: 人巨细胞病毒
( HCMV )是宫内感染造成胎儿畸形、死胎的重要原因 ,同时
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致死及器官移植失败的根源。孙广盛
应用 M TT法检测 ,结果表明板蓝根煎剂在 1∶ 200稀释度
即有显著抗毒效应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 HCMV中药。
对板蓝根抗病毒机制研究较少 ,有些学者认为板蓝根中
所含有效成分嘌呤、嘧啶及吲哚等可干扰多种病毒 DNA的
合成。日本学者 Yamada认为欧洲菘蓝中抗病毒成分之一为
糖蛋白和多糖 ,且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抗病毒糖蛋白 ,其
相对分子量为 7 ku,其中糖为 17. 5% ,蛋白为 21. 5% ,氯离
子为 28. 6%。
2. 3 对内毒素作用 [13, 14]: 板蓝根注射液经鲎试验法、家兔热
原检查法研究证明有抗大肠杆菌 D111B4内毒素作用 ,试剂与
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可被板蓝根注射液所抑制 ,证实其中
确有抗内毒素活性物质存在 ,不同厂家生产的板蓝根注射液
其抗毒素作用有显著差异 ,某些抗内毒素作用为 400 U /mL
而较低的只有 1 U /mL。
电子显微镜观察内毒素结构形态变化也证明板蓝根的
抗内毒素作用。 10 kGy以下剂量 γ射线辐照原药材不会影
响抗内毒素作用。
2. 4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5]: 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 ( IIP) 50
mg /kg可显著促进小鼠免疫功能 ,表现如下:能明显增加正
常小鼠脾重 ,并使氢化可的松 ( HC)所致脾脏重量减轻恢复
到正常水平 ,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有增高作
用 ,并对 HC所致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的减少有明显对抗作
用。 I IP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对二硝基氯苯
( CDN B)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诱导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和增强
脾细胞中的自然杀伤细胞 ( NK)活性。
通过 I IP对刀豆素 A( con A)诱导小鼠脾细胞淋转无明
显影响 ,证明 I IP主要通过体内免疫系统起作用。
现已证明 IIP对特异性及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免
疫均起一定促进作用。
2. 5 抗癌作用 [16]
2. 5. 1 对小鼠受 Friead病毒感染后诱导产生 3CL-细胞体
外杀伤作用: 在 3CL-8细胞外皮下直接注射 50%板蓝根 0. 2
m L,每日 1次 ,共 7 d,对实体瘤有一定治疗作用 ,但腹腔注
射本品对 3CL-8细胞无杀伤作用 ,板蓝根中的有效成分靛
玉红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物质。
2. 5. 2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 L): 采用靛玉红 -脂质
体 ,通过体内外实验测定结果表明 ,此药物分子能降低大鼠
细胞膜流动性 , DN A聚合酶 I的活性比治疗前降低 74%。临
床已证明 5′-核苷酶 ( 5′-N )在治疗 1. 5~ 6个月后活性明显
升高 ( 8 /8) ,其中 4 /8达到正常范围。
2. 6 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 [17]: 日本学者 Hamaue最近提出
欧洲菘蓝中存在的靛红为单胺氧化酶 ( M AO )的抑制剂 ,可
增加小鼠尿及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 ( NE)和 5-羟色胺 ( 5-
HT )的浓度 ,喂食靛红 2 h后的小鼠纹状体的乙酰胆碱
( Ach )和多巴胺 ( DA)的水平也显著增加。 靛红显著增加
Parkinson′s病的小鼠纹状体 DA水平。 作者认为靛红具有
广谱生物活性:抗抑郁 ;多种酶抑制剂 ;抗癫痫 ;苯二氮类受
体和 ANP受体的抑制剂。
3 结语
近年来对板蓝根的研究比较多 ,但多集中在临床及提取
工艺上 ,对其抗病毒、抗菌等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板
蓝根抗病毒、抗菌等活性成分也不是很清晰。 板蓝根中究竟
何种成分在反映其药效上占主要地位 ,是作用于单一靶点还
是作用于不同部位协同地表现其药效尚不清楚。为了更有效
地利用这一资源 ,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 张时行 . 靛青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 中草药 , 1983, 14 ( 6):
24.
[ 2 ] 王树春 ,吕 杨 ,郑启泰 ,等 . 板蓝根甲素的结构分析 [ J] . 中
国药物化学杂志 , 1998, 8( 2): 132-134.
[3 ]  Seipert K, Ung er W . Ins ecticidal and fu ngicidal compounds
f rom Isati s tinctoria [ J ]. Z Natu rforsch C Biosci, 1994, 49( 1-
2): 44-48.
[4 ] 李 玲 ,董同义 ,李修禄 ,等 . 大青叶类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
的研究 [ J] .药学学报 , 1994, 29( 2): 128-131.
[5 ] 黄文玉 ,唐 敏 ,王书珍 ,等 . 27种清热解毒中药对葡萄球菌耐
药菌株的实验研究 [ J] .山东中医杂志 , 1991, 10( 3): 40.
[6 ] 齐尚斌 ,杨珍珠 ,胡志军 ,等 . 50种治疗肝炎中草药与制剂体外
抑制 HBsAg活性的比较 [ J] . 现代应用药学 , 1992, 9( 5): 208.
[7 ] 刘云海 ,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 J ]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95, 26( 5): 297-299.
[8 ] 刘 盛 ,陈万生 ,乔传卓 ,等 . 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
型流感病毒作用 [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 21( 3): 204.
[9 ] 刘思贞 ,视希娴 ,邵玉芹 ,等 . 板蓝根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的筛
选 [ J] . 中草药 , 1999, 30( 9): 650-651.
[10 ] 孙广莲 ,胡志力 ,孟 红 ,等 . M T T法检测板蓝根抗巨细胞毒
效应 [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 24( 2): 137.
[11 ]  Yamada Harudi. Antivi ral composi tions containing new g ly-
coprotein f rom Isatis t inctoria [ P ] . JP: 11 60, 599 [ 99 60,
599 ] , 1999-03-02.
[ 12]  Yamad a Haruki. Novel palys accharide f rom Isatis tinctor ia as
ant i-vi ral an tibod y formation promoter and vaccino advuvant
[ P] . JP: 11 236, 402 [99 236, 402 ]1999-08-31.
[13 ] 刘云海 ,刘彦斌 . 不同产地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比较 [ J ]. 中
国中药杂志 , 1994, 19( 2): 88.
[ 14 ] 刘云海 . 板蓝根注射液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 中草
药 , 1993, 24( 8): 413.
[ 15] 许益平 ,陆平成 ,王永珍 ,等 .板蓝根多糖促进免疫功能的实
验研究 [ J ].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991, 11( 6): 357-359.
[ 16 ] 单风平 . 50%板蓝根注射液对小鼠 Friend红白血病细胞
3C L-8体内外的杀伤作用 [ J] .中草药 , 1994, 25( 8): 417.
[ 17 ]  Hamaue Naoya. Pharmacological role of Isatin , an Endoge-
nous MAO inhibi to r [ J ] . Yakugadu Zasshi , 2000, 120( 4):
352.
         中草药  Ch inese Tradi 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1年第 32卷第 7期       · 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