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of flower and fruit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identifiention of germplasm of Rehmannia glutinosa

花果数量性状在地黄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全 文 :减轻。 气温的变化同样是海拔高度影响黄连生长的
主要因素。
1-海拔 600 m  2-海拔 1 200 m
图 3 不同生长月份黄连根状茎的重量变化
2. 4 不同海拔高度下黄连根状茎在一年中不同月
份的小檗碱含量变化: 由图 4可以看出 ,海拔 600和
1 200 m处生长的黄连根状茎中小檗碱相对含量和
绝对含量均在 7月份达到高峰。 黄连在一年中有不
同生育期 ,每一生育期对物质的消耗和积累均不相
同 ,小檗碱含量也会随之变化 ,因而形成了不同月份
的起伏。 7月份小檗碱含量最高 ,这与此时的根状茎
1-海拔 1 200 m小檗碱绝对含量  2-海拔 1 200 m小檗碱相对
含量  3-海拔 600 m小檗碱绝对含量  4-海拔 600 m小檗碱相
对含量
图 4 不同生长月份黄连根状茎的小檗碱含量变化
重量达到最大相一致。 另外 ,随着海拔升高 , 9月份以
前同一时期的小檗碱含量降低 , 9~ 11月份高海拔处
( 1 200 m )有所升高 ,而 9月份以后低海拔处 ( 600 m )
持续下降。 这与高海拔处气候变化延缓有关。
3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测试表明 ,黄连在不同海拔高度
的根状茎重量和小檗碱含量随着生长年限和月份的
变化存在差异。同一时期生长在低海拔处 ( 600 m )
的黄连根状茎重量大于高海拔处 ( 1 200 m ) ;同一时
期生长在低海拔处的黄连根状茎小檗碱含量也大于
高海拔处 ;黄连根状茎重量的大幅度增加到了第 5
年已基本结束 ,而小檗碱含量的大幅度提高要延续
到第 6年 ;在黄连根状茎重量和小檗碱含量的月变
化中 , 7月份都是最高峰。
由此可见 ,黄连在低海拔地区栽植可获优质高产
商品。低海拔地区黄连的最佳收获期应在第 5年或第
6年的 7月 ,而高海拔地区可适当推迟 1~ 2年。
致谢:本文经西北大学植物研究所胡正海教授
审修。
参考文献:
[ 1 ] 肖培根 ,单玉懿 ,陈碧株 ,等 . 中药黄连生药学的研究 [ J] . 中
草药 , 1984, 15( 3): 30-34.
[ 2] 濮社班 ,张宇和 ,周雪林 .江苏省引种黄连的生长状况及生物
碱积累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8, 23( 11): 659-660.
[3 ] 黄正方 ,杨美全 ,孟忠贵 ,等 . 黄连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 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16( 3): 299-302.
[4 ] 肖崇厚 .中药化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
[5 ] 中国药典 [ S] . 1995年版 .一部 .
[6 ] 蒋德勋 ,蒋孝国 . 南郑县黄连根茎干物质积累及小檗碱含量的
变化规律 [ J] .西北农业学报 , 1994, 3( 3): 90-93.
花果数量性状在地黄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温学森1 ,杨世林2 ,娄红祥1 ,马小军 2 ,徐丽珍 2 ,郑俊华 3
( 1. 山东大学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3. 北京
大学药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目的 考察花果数量性状在地黄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 7个典型的栽培品种 ,在相同条
件下栽培 ,于花期和果期测量 11个性状的大小 ,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发现所选性状在品种间存
在显著差异。 在花冠和花萼长宽方面 ,邢疙瘩和千层叶与其他品种区别显著 ,邢疙瘩表现为宽而短 ,而千层叶则最
为短小。经对 17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 ,千层叶与其他品种相距最远 ;北京 1号与小黑英最为接近 ,二者与七顶
葵比较相似。另外 ,还发现部分花果数量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花果数量性状在地黄种质资源鉴定
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揭示了地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112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收稿日期: 2002-04-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9930220)作者简介:温学森 ( 1965-) ,男 ,博士 ,山东大学药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E-mai l: w sx@ sdu. edu. cn  Tel: ( 0531) 8382008
关键词: 地黄 ;栽培品种 ;数量性状 ;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 R28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12 1121 05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of flower and fruit and their signif icance
in identifiention of germplasm of Rehmannia glut inosa
WEN Xue-sen1 , YAN G Shi-lin2 , LO U Hong-xiang1 , M A Xiao-jun2 , X U Li-zhen2 , ZHEN G Jun-hua3
( 1. Schoo l o f Pharmaceuticel Sciences, Shandong Univ 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2. Institute o f Medicina 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 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 lleg e, Beijing 100094,
China; 3. School of Pha 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 e rsity ,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investig ate the quanti tativ e characters of f low er and frui t and thei r significance
in the identi fica tion of the germplasm o f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Methods  Seven typical cultiv ars
w ere planted in the same condition, and at eff lo rescence and fructescence 11 characters w 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charac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i fferent among cul tiv ars acco rding to the result o f ANOVA.
`Xinggeda w as distinguishable fo r i ts wider and sho rter corol la and ca lyx. ` Qiancengye w as unique fo r i ts
smallest co rolla and caly x. The resul t of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 sis rev ealed tha t` Qiancengye w as fi rst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 ther cultiva rs. ` Beijing 1 and Xiaoheiying most resembled each o ther, and both
o f them were simi lar to ` Qidingkui . In addi tion, th 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 t some characters
w ere linear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at P≤ 0. 01 lev el. Conclusion  The resul ts suggested that the quantita-
tiv e characters of flow er and frui t w ere o f g rea t v alu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 f g ermplasm of R . glutinosa,
and demonst ra ted the genetic div ersity o f the specie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 sch. ; cul tivar; quantitativ e character; g ermplasm resources
  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
年生草本植物 ,其块根为大宗常用中药材 [1 ]。地黄栽
培历史悠久 ,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众多 [2 ]。为了研究
种质资源在地黄优良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近年来 ,我
们对地黄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整理 ,目前已收集
到样品 50余份 ,分离出 20余个形态不同的栽培类
型 ,其中可能含有高产、抗病、抗逆或尚未知的潜在
应用价值 ,是极其宝贵的地黄种质资源 ,为今后地黄
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种质资源通常包括各种农家品种、育成品种、栽
培变异类型、野生类型以及野生近缘种等 [3 ]。由于地
黄为异花授粉植物 [4 ] ,生产上多采用营养方式繁殖 ,
各种变异类型都可能被保留下来 ,因此地黄种质资
源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 ,如何分类和鉴定是一
个重要问题 ,其中选择哪些性状作为分类的依据是
工作的重点之一。 植物分类学实践已经证明繁殖器
官的性状相对稳定 ,分类和鉴别价值较大。因此本文
选择具代表性的品种 ,系统考察了花果数量性状在
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的准备:从全国地黄主产区收集的地黄种质
资源保存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
种质圃。 2000年 7月 15日于种质圃中选择 7个典型
品种的代表植株 ( 4月 20日种植 ) ,挖取地下已膨大的
小块根 ,直径 1~ 3 cm,折成长 2~ 3 cm的根段 ,每个
品种选 50~ 80段 ,高畦种于同一地块 ,每品种 1畦 ,种
植 2行 ,各品种相间排列 ,畦间距 50 cm ,株行距 30 cm
× 30 cm ,常规田间管理 ,自然越冬 , 2001年春天于花
果期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观察和测量。
1. 2 花果性状的测量:于盛花期每株选花序中部的
花 ,开放后第 2天上午测量花冠和花萼的长度和宽
度 ,以及花萼上枚裂片 (位于花萼自然状态的上方 ,
最长 )和花柱的长度 ,共测 10朵。 花期末 ,随机选择
20~ 30株 ,测量每株中最高的 2个花序的高度。 果
熟期 ,选花序中部开始变黄的果实 20个 ,测量宿存
花萼的长度和宽度 ,以及宿存花萼上枚裂片和果实
的长度。
各测量值利用 S 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
析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 花果数量性状分析: 花期花冠性状比较显著 ,
通过测量花冠的长度和宽度 ,发现红薯王和小黑英 ,
85-5和北京 1号的花冠比较一致 ,如图 1。七顶葵的
花冠相对狭长 ,邢疙瘩的趋于宽短 ,千层叶花冠显著
短小。
  花萼大小在品种之间也有不同的表现 ,如图 2。
85-5、红薯王和七顶葵 ,北京 1号和小黑英相互重叠
部分较多。邢疙瘩的花萼显著宽短 ,千层叶则表现为
·1122·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花萼短小。
  地黄花萼宿存 ,花后随果实的发育逐渐长大 ,平
均增加 17. 5%~ 25. 9%。但花萼裂片和花萼筒的伸
长幅度在不同品种中相差很大 ,如花萼上枚裂片增
加量占花萼增加量的百分比 ( n) ,从千层叶的 4. 0%
到 85-5的 71. 0% ,如表 1。
1-85-5  2-北京 1号  3-小黑英  4-红薯王  5-七
顶葵  6-千层叶  7-邢疙瘩
图 1 地黄不同品种花冠大小散点图
1-85-5  2-北京 1号  3-红薯王  4-七顶葵 
5-千层叶  6-小黑英  7-邢疙瘩
图 2 地黄不同品种花萼大小散点图
表 1 地黄不同品种花果数量性状统计表
   品种 北京 1号 85-5 红薯王 邢疙瘩 千层叶 七顶葵 小黑英
花序高度 ( a)   19. 4 26. 3 22. 2 21. 8 21. 7 26. 8 22. 7
花冠长度 ( b) 4. 53 4. 66 4. 28 4. 45 4. 12 4. 7 4. 35
花冠宽度 ( c) 2. 49 2. 53 2. 53 2. 88 2. 01 2. 2 2. 55
花冠长宽比 (d ) 1. 82 1. 84 1. 69 1. 55 2. 05 2. 14 1. 71
花萼长度 ( e) 1. 68 1. 61 1. 7 1. 35 1. 43 1. 59 1. 57
花萼宽度 ( f ) 1. 01 0. 86 0. 9 0. 95 0. 76 0. 89 0. 98
花萼长宽比 ( g ) 1. 66 1. 87 1. 89 1. 42 1. 88 1. 79 1. 60
花萼上枚裂片长度 ( h ) 0. 64 0. 53 0. 56 0. 62 0. 54 0. 63 0. 6
果期上枚裂片长度 ( i ) 0. 73 0. 75 0. 84 0. 76 0. 55 0. 7 0. 73
果期上枚裂片长度增长量 ( j) 0. 09 0. 22 0. 28 0. 14 0. 01 0. 07 0. 13
果期上枚裂片增长率 ( k ) 14. 1 41. 5 50. 0 22. 6 1. 9 11. 1 21. 7
果期花萼长度 ( l ) 2 1. 92 2. 12 1. 7 1. 68 1. 91 1. 9
果期花萼长度增长率 ( m ) 19. 0 19. 3 24. 7 25. 9 17. 5 20. 1 21. 0
花萼上枚裂片增加量占花萼增加量的百分比 ( n) 28. 1 71. 0 66. 7 40. 0 4. 0 21. 9 39. 4
果期萼宽 ( o ) 1. 27 1. 02 1. 22 1. 24 1. 05 1. 16 1. 25
花柱长度 ( p) 2. 14 2. 22 2. 02 1. 94 2. 06 2. 21 2. 1
蒴果长度 (q ) 1. 19 1. 18 1. 23 1. 26 1. 22 1. 3 1. 26
   性状: a, b, c, e, f , h, i, j, g, l , o, p , q单位为 cm; k , m, n单位为%
  果实和花柱长度散点图如图 3。 85-5、北京 1
号、小黑英和千层叶在图中的位置重叠明显。七顶葵
和邢疙瘩果实较长 ,邢疙瘩花柱的长度显著短于其
他品种。
  所选性状在花期和果期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
花序高度和果期花萼宽度方差不齐 ,故采用
Tamhane T2法进行方差分析 ;其余各性状方差齐 ,
用 Turkey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品种
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P < 0. 01)。说明花果数量
性状在地黄不同品种鉴别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2. 2 花果性状的相关分析: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系
数如表 2。 从表 2中可见花序高度 ( a )和果实长度
( q)除与果期花萼宽度 ( o )显著相关外 ,与其他性状
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果期宿存花萼紧贴果实外部 ,
基本能代表果实宽度。因此果实长度和宽度之间也
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其他性状相互之间均有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的组
合。 可见花部数量性状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如
花冠长度 ( b)与花冠宽度 ( c)、花萼长度 ( e)、花萼宽
度 ( f)、花萼上枚裂片长度 ( h)、花柱的长度 ( p)等相
关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其中相关程度较高的性状
组合有: 果期花萼长度 ( l )与上枚裂片长度 ( h )
( 0. 697) ,花萼宽度 ( f )与果期花萼宽度 ( o ) ( 0. 546)
和花萼上枚裂片长度 ( h) ( 0. 469)等 ,如表 2。因此根
据花果性状的特点和相关关系 ,在地黄种质资源记
·1123·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录和评价时 ,选择以下性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花序
1-85-5  2-北京 1号  3-红薯王  4-七顶葵
5-千层叶  6-小黑英  7-邢疙瘩
图 3 地黄不同品种花柱和果实长度散点图
高度、花冠长度和宽度、花萼上枚裂片长度、果期宿
存花萼长度和宽度、果实长度等。
  果期宿存花萼长度 ( l )与花期花萼长度 ( e)相关
系数 (r= 0. 408) ,而花萼上枚裂片长度在花期和果
期之间 ( h, i)仅有轻度的负相关 (r= - 0. 037) ,说明
花萼不同部位在花后的生长行为在不同品种之间变
化较大 ,与上述花萼分析相一致。
2. 3 地黄花果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所测量数据和
衍生数据共 17种 ,经标准化处理使其转换成 0到 1
的纯数据 ,用欧氏距离平方 ( Squared Euclidean dis-
tance)计算类间距离 ,采用中位数法进行聚类。聚类
结果如图 4。聚类树状图显示北京 1号与小黑英最
为接近 ,二者与七顶葵比较相似 ,千层叶与其他品种
相距最远。
表 2 地黄花果数量性状相关分析
a b c e f h l o i p q
a 1. 000 0. 156 0. 000 - 0. 187 - 0. 049 - 0. 137 - 0. 063 - 0. 223* * - 0. 063   0. 031   0. 030
b 0. 156 1. 000 0. 263* 0. 247* 0. 284* 0. 341* * 0. 173 - 0. 054 0. 174 0. 450* * 0. 024
c 0. 000 0. 263* 1. 000 - 0. 048 0. 440* * 0. 124 0. 036 0. 273* 0. 400* * - 0. 254* 0. 022
e - 0. 187 0. 247* - 0. 048 1. 000 0. 369* * 0. 396* * 0. 408* * 0. 176 0. 109 0. 305* * - 0. 084
f - 0. 049 0. 284* 0. 440* * 0. 369* * 1. 000 0. 469* * 0. 147 0. 546* * 0. 262* 0. 001 0. 065
h - 0. 137 0. 341* * 0. 124 0. 396* * 0. 469* * 1. 000 - 0. 047 0. 403* * - 0. 037 0. 003 0. 180
l - 0. 063 0. 173 0. 036 0. 408* * 0. 147 - 0. 047 1. 000 0. 312* * 0. 697* * 0. 281* 0. 014
o - 0. 223* * - 0. 054 0. 273* 0. 176 0. 546* * 0. 403* * 0. 312* * 1. 000 0. 332* * - 0. 089 0. 177*
i - 0. 063 0. 174 0. 400* * 0. 109 0. 262* - 0. 037 0. 697* * 0. 332* * 1. 000 - 0. 029 0. 066
p 0. 031 0. 450* * - 0. 254* 0. 305* * 0. 001 0. 003 0. 281* - 0. 089 - 0. 029 1. 000 - 0. 219
q 0. 030 0. 024 0. 022 - 0. 084 0. 065 0. 180 0. 014 0. 177* 0. 066 - 0. 219 1. 000
  每个列中性状和每个行中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 ,在+ 1~ - 1之间 ,正值不标“+ ” ,负值加 “- ” ,表示负相关 ,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性水平 ,
标记“* ” ,极显著相关标记“* * ”。 字母所代表的性状含义同表 1。
1-北京 1号  2-85-5  3-红薯王  4-邢疙瘩  5-千层叶
6-七顶葵  7-小黑英
图 4 地黄花果数量性状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3. 1 地黄花果数量性状的鉴别价值:目前地黄种质
资源的鉴别主要依靠营养性状 [ 4, 5 ]。在实践中 ,我们
发现营养性状受种植时间、栽培条件、管理措施等自
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随着样品的进一步收集 ,
仅靠营养性状将难以适应大量样品的鉴定、保管、繁
育和利用。本文经过测量和统计分析 ,发现繁殖器官
的数量性状在不同品种中差异显著 ,因此有较大的
应用潜力。
3. 2 关于地黄花部特征的观察时机:生产上通常于
7月份选优良植株的块根 ,于种子田中扩大繁殖 ,用
作来年的种根 ,即“倒栽留种” [6 ]。本文所选品种于 7
月份倒栽当年未见开花。 于冬季取地上的茎和地下
越冬的块根 , 25℃下发芽 ,经解剖茎尖发现茎上部
萌芽多为花序芽 ,而块根上部较少 ,中下部未见花
芽。因此地黄的花芽是在秋末形成的。春天萌芽后即
抽苔开花 ,下部仅有少数基生叶 ,其营养主要依靠块
根的供应。春天种植的地黄 ,多数植株不开花 ,或仅有
数朵花 ,花序细弱 ,花期也很晚。可能是由于种根上未
形成花芽 ,或由于种根小 (长 2~ 3 cm) ,贮藏营养不
足造成的。 本文采取 7月份种植 ,经过近 4个月的营
养生长 ,于第 2年观察花部特征效果较好 ,与野生地
黄在花序形态和数目、花的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区别。
3. 3 地黄的物种问题: 作者经套袋授粉实验进一步
证明了地黄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通常异花授粉植物
种内遗传多样性较高。针对地黄的种下变异类型曾有
多种处理方式 [7~ 10 ]。作者通过在相同条件下系统观察
·112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所收集的样品 ,发现野生和栽培类型中都存在相似的
形态变化 ,如株型 ,叶形 ,叶色 ,叶缘锯齿 ,花冠大小、
形状和颜色 ,块根形状、颜色和断面结构等。因此将栽
培类型的变异仅仅归属于栽培环境是不确切的。由于
其变异复杂 ,而归为一类也不利于生产需要。
栽培作物的分类一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
由于人为选择、引种、杂交以及栽培环境的影响 ,使
得有关的分类工作比野生种更加复杂 [11 ]。 根据观
察 ,我们认为将地黄的各种变异归为一个种是比较
合适的。由于地黄种下客观存在大量的变异类型 ,本
文暂将形态区别较大的变异类型作为品种对待。
3. 4 怀地黄的道地性问题:怀地黄通常被认为是药
材地黄的道地产品 ,主产于河南的温县、武陟、博爱、
孟县、沁阳等县 [12 ]。作者将收集的样品在相同的条
件下栽培和观察 ,发现 20余种不同的类型。本文研
究的 7个品种 ,不仅营养性状不同 ,繁殖性状也有稳
定而显著的区别。 说明栽培地黄在遗传上已有显著
的分化 ,不同类型的地黄药用价值可能不同 ,混同栽
培不仅影响种植效益 ,同时也影响药材的质量 ,无法
做到药材的可控化。因此应区分不同类型 ,深入研究
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农艺性状和栽培技术 ,搞清
哪一种或几种类型真正能代表怀地黄优异的内在品
质 ,从而做到从源头上解决中药质量不稳定这一难
题 ,为中药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材公司 . 中国常用中药材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5.
[ 2 ] 温学森 ,杨世林 ,魏建和 ,等 . 地黄栽培历史及其品种考证
[ J] .中草药 , 2002, 33( 10): 946-949.
[ 3] 马小军 ,肖培根 .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
重要意义 [ J ]. 中国中药杂志 , 1998, 23( 10): 579-600.
[ 4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栽培学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1.
[5 ] 都恒青 ,周素娣 . 怀地黄的几个主要品种及其鉴别 [ J ]. 中草
药通讯 , 1976( 9): 43-47.
[6 ] 温学森 ,李允尧 ,陈沪宁 . 地黄栽培研究进展 [ J] . 中药材 ,
2000, 23( 7): 427-429.
[ 7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药志 [M ] . 第一册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9.
[8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药志 (第二版 ) [M ] . 第二
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9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M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79.
[ 10 ]  Makin o T. Makino s New Illust rated Flora of Japan [ M ] .
Tokyo: The Hokuryukan Co, LTD. , 1979.
[ 11 ]  Hilu K W . 种质资源科学管理、鉴定、评价和创新 [ M ] . 北
京:农业出版社 , 1992.
[ 12 ] 胡世林 . 中国道地药材 [M ] .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89.
延胡索及其伪品的 FTIR直接鉴别
程存归1 ,孙跃宗 2
( 1.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2. 浙江金华市中医院 药剂科 ,浙江 金华  321017)
摘 要: 目的 为了直接准确地鉴别延胡索及其伪品真伪。 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延胡索及
其伪品真伪的红外光谱。 结果 延胡索与天南星植物水半夏 (鞭檐梨头尖 )的块茎、薯蓣科植物山药的珠芽及薯蓣
科植物黄独的零余子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结论 可以采用 FT 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对延胡索与其伪品水
半夏南星植物鞭檐梨头尖的块茎、用黄色染料染色后的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的珠芽 (零余子 )及薯蓣科植物黄独叶
腋处的零余子进行区别鉴定。
关键词: 延胡索 ;伪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 R28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12 1125 04
Direct identif ication of Corydalis yanhusuo from its confusable varieties by FTIR
CHENG Cun-gui
1 , SUN Yue-zong
2
( 1. Co lleg e o f Life and Envir onment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 er sity , Jinhua 321004, China;
2. Depar tment of Pha rmacy , Jinhua Hospital o f TCM , Jinh ua 321017, China )
Key words: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confusable v arieties; FT IR
  延胡索亦称元胡 ,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开宝本 草 ,其后代本草均有记载 ,《本草纲目》列入草部 ,来
·1125·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2年第 33卷第 12期
收稿日期: 2002-02-15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301468)作者简介:程存归 ( 1960-) ,男 , 42岁 ,浙江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波谱分析、药物分析及中药鉴定的研究工作 ,共发表论文 50余篇 ,其中 6篇被美国化学文摘所摘录。 Tel: ( 0579) 2326826  E-mai l: chengcg 123@ sina.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