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溶出度的研究概况



全 文 :5 邱德有 ,等 ,真菌学报 , 1994, 13( 4): 314
6 王 伟 ,等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1999, 38( 3): 116
7 陈毓亨 ,等 . 国外医学 -药学分册 , 1994, 21( 1): 36
8 郭 波 ,等 . 云南大学学报 , 1998, 20( 3): 214
9 李海燕 ,等 . 云南大学学报 , 1999, 21( 3): 243
10 张玲琪 ,等 . 菌物系统 (原《真菌学报》 ) , 1999, 18( 1): 49
11 梁宗琦 ,等 .生物多样性 , 1999, 7( 2): 145
12 翟中和编 .细胞生物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 379
13  Roth J, et al . An n New York Academy Sci, 1986, 436: 1
14 王伯荪 ,等著 . 植物种群学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
294
( 1999-11-24收稿 )
中药溶出度的研究概况
广西梧州市药检所 ( 543000)  薛 漓
摘 要 研究表明 ,剂型、生产工艺、辅料等因素对中药溶出度均有影响 ,对同一品种不同厂家的中药制剂的溶出
度作了对比考察 ,并对测定溶出度的方法作了总结。
关键词 中药 溶出度 影响因素
  溶出度是指固体药物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
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
用度。西药片剂、胶囊剂早已将溶出度测定作为常规
质控方法 ,对中药溶出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笔者拟
对此作一综述。
1 影响中药溶出度的一些因素
1. 1 剂型:研究表明 ,药物的溶出度与剂型有密切
的关系。孙永珠等 [1 ]报道 ,毛冬青片剂 30 min释放
量与胶囊剂 2 min释放量相近 , 50 min时的释放量
后者为前者的 2. 2倍。 舒胆灵胶丸与微囊型胶囊剂
的溶出度对比结果表明 [2 ] ,后者的溶出度 30 min达
80%左右 , 45 min达 90%左右 , 1 h基本全部溶出。
而胶丸剂 1 h仅溶出 10%左右 ,差别显著。雷公藤滴
丸中雷公藤内酯醇的溶出速率则明显高于片剂 [3 ]。
一般来说 ,中药片剂中素片的溶出度优于糖衣片:如
颅痛定糖衣片 T50 (主成分溶出 50%时所需要的时
间 )为素片 T 50的 2倍以上 [4 ]。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
片样品间相对累积释放量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 T 50
最快与最慢相差 10倍 ,但如果除去糖衣后再作溶出
速率试验 ,结果其溶出速率无明显差别 ,建议不包糖
衣或改包薄膜衣 ,以提高本品质量和生物有效性 [5 ]。
刘产明等 [6 ]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 ,比较了胃幽净漂
浮片和普通片的溶出速率 ,结果前者 T 50为 1. 18 h,
具备缓释作用 ;而后者 T 50为 3. 16 min,并在 15 min
内全部溶解。
1. 2 生产工艺:范成德等 [7 ]对用不同提取方法试制
的 4种人参叶皂苷片剂 (提取片、水醇片、浸膏片和
生药粉末片 )进行溶出度测定对比 ,结果在不同介质
中溶出速度有一定差异。 中药粉碎度对溶出度有明
显影响。三七微粉、细粉、粗粉和颗粒在 45 min时溶
出物含量和三七总皂苷溶出量测定结果表明 ,粒度
越小溶出度越大 [8 ]。 对于由中药粉末制成的丸剂来
说 ,粉末粒度对丸剂溶散时间和药物溶出度的影响
恰好相反 ,粉末粗使丸剂溶散快 ,但成分溶出慢 ;粉
末细 ,则丸剂的溶散慢 ,同样也影响成分溶出。对不
同工艺生产的加味逍遥丸 (水泛丸 )的溶散与溶出的
系统研究表明 ,用 100目粉末泛制 ,经 80℃ 间歇干
燥而成的丸剂 ,溶散时间较短 ,溶出度较大 [9 ]。雷佩
琳等报道 [10 ] ,用湿热灭菌的二妙丸 ,其崩解度与溶
出度均优于干热灭菌。陈大为等 [11 ]研究了水飞蓟素
与可压性淀粉的研磨混合物用直接压片法制成的片
剂 ,与其物理混合物及市售水飞蓟素片相比 , 90 min
时 ,最大溶出度分别提高了 2. 18和 3. 43倍。
1. 3 辅料: 辅料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很大 ,且机制
复杂。敖秉臣等 [12 ]对青蓝、葛根、芦丁、毛冬青中总
黄酮溶出度的研究表明 ,氢氧化铝、碳酸钙、糊精、乳
糖及淀粉几种不同填充剂对不同的黄酮类成分的溶
出过程有显著影响 ,而且无统一内在规律 ;氢氧化铝
是青蓝片、芦丁片较好的填充剂 ,碳酸钙适合于作葛
根片的填充剂 ,而毛冬青片则宜用糊精作填充剂。林
凯蓁 [13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聚乙烯
吡咯烷酮 ( PV P)、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 ( CMC-
Na) 4种粘合剂对新癀片硬度和溶出度的影响 ,结果
表明不同粘合剂对其中九节茶水溶性成分的溶出速
·30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4期
Address: Xue Li ,Wuzh ou Ins ti tu te for Drug Con t rol ,Wu zh ou薛 漓  1982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中药专业 ,学士 ,现为副主任中药师 ,从事中药检验工作 18年。 先后在有关大学及研究所进修植物分类、矿物学及中药鉴定课程 ,已在国家级药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10篇。
率和片剂硬度均有明显影响 , 4种样品的 T50、 T d (溶
出 63. 2% 所需要的时间 )及 m (溶出曲线斜率 )均
有显著性差异。对以 Ls-羟丙基纤维素 ( Ls HPC)、淀
粉和羧甲基淀粉钠 ( CM S-Na)为辅料制成的 3种骆
驼蓬总生物碱胶囊剂的溶出度研究也有类似结
果 [14 ]。陈大为等 [11 ]研究了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
结晶乳糖、β-环糊精与水飞蓟素研磨混合物的溶出
度 ,结果以前二者为最高 ,综合成本等因素 ,以可压
性淀粉为最适研磨辅料 ,且以 1∶ 5的重量比为最
佳。罗云等 [15 ]研究果表明 ,用淀粉作赋型剂制成的
强力银翘片 , 30 min 时扑热息痛溶出度只有
42. 7% ,而用交联聚维酮作赋型剂制成的片剂则为
93. 2% 。
2 不同厂家的同一品种溶出度考察
陈星灿等 [16 ]报道 ,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
其主要成分及溶出度有显著差异。刘华钢等 [17~ 20 ]以
清火栀麦片中穿心莲内酯 ,银黄片中黄芩苷、绿原
酸 ,复方黄连素片中盐酸小檗碱和芒果止咳片中芒
果苷为指标 ,测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产品、不同条
件下的溶出度 ,发现各样品间 T50、 Td、 m有显著性
差异 ,其中 T50最快与最慢相差最多达 30~ 50倍 ,
Td最快与最慢相差 10~ 20倍。周件贵等 [21, 22 ]测定
五仙回春胶囊中淫羊藿苷的溶出度 ,结果不同样品
间差异显著。郑晓英等 [23, 24 ]对元胡止痛片的考察结
果表明 ,不同厂家的产品中延胡素乙素的含量相差
2. 4~ 3. 8倍 , T50最快与最慢相差 1. 7~ 3. 12倍。王
昕等 [ 25 ]用 HPLC法测定了 4批市售银杏叶片的溶
出度 ,结果 1批在 90 min内溶出度几乎为零 , 3批
溶出度参数的 t间 F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对愈风
宁心片 [26 ]、六味地黄丸 [27 ]溶出度的考察均得到类似
结果。 上述研究均表明 ,中成药片剂的崩解时限与
T50不成正比 ,应增设溶出度检查 ,才能更好地控制
药品内在质量。 对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除与生产工
艺、药用原辅料及共存成分有关外 ,与贮存时间长短
也有关系 [28 ]。
3 溶出度测定方法
中药多为复方制剂 ,成分复杂 ,溶出度测定方法
的建立需要对测定指标、测定方法、测定介质、温度、
转速、评价标准等作认真的选择。刘雅敏等 [29 ]探讨
测定小活络丸中乌头碱溶出度的方法 ,认为以浆法 ,
介质: pH3的 70% 乙醇液 , ( 37± 0. 5)℃ ,转速 100
r /min较合适。将乌头碱的相对累积溶出率与用生
物测定小活络丸在小鼠体内的吸收率做相关性分
析 ,结果显示二者间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说明用
本法测定乌头碱的溶出度参数对评估小活络丸的内
在质量有实用价值。作者还认为 ,中药蜜丸单剂量体
积大 ,转篮法一般无法容纳样品 ,多数被测成分含量
极低 ,达不到常用仪器的最低检测浓度 ,需加大被测
样品量 ,因而浆法比较适合中药丸剂的特点。聂诗明
等 [30 ]考察雷公藤片的溶出度 ,采用分光光度法 ,以
二萜内酯类物质为测定指标 ,浆法 ,介质: 10%异丙
醇的人工胃液及 10%异丙醇的 pH7. 2磷酸盐缓冲
液 , ( 37± 0. 5)℃ ,转速 50 r /min,结果 5批样品均
有较好的溶出度 ,其 T50、 T d无显著差异。 在供试液
的制备中 ,通过醋酸乙酯处理使样品纯化 ,避免辅料
及其他成分的干扰 ,保证测定结果可靠。 从 5批样
品的溶出曲线分析 ,本品缓慢持续溶出 ,无突释现
象 ,说明质量稳定 ,缓释性能良好。刘燕平等 [31 ]用不
同的溶出介质对采用包衣制粒工艺制成绞股蓝总苷
微丸 (此微丸装入硬胶囊 )胶囊剂 ,进行了体外溶出
度研究并考察其稳定性 ,结果认为转篮法 ,介质: 水-
无水乙醇 ( 1∶ 1) , ( 37± 0. 5)℃ ,转速 100 r /min, 60
min取样测定 ,用于处方筛选研究及质量控制是可
行的。何群等 [32 ]研究了不同转速、不同方法 (转篮法
与浆法 ) ,提取物与基质不同配比对麻杏石甘栓体外
溶出度的影响 ,为建立该制剂的质控指标提供了依
据。周件贵等 [22 ]以总溶出度为指标 ,采用转篮法 ,介
质: 人工胃液 , ( 37± 0. 5)℃ ,转速 100 r /min,测定
五仙回春胶囊的溶出度 ,结果样品 30 min内累计溶
出度均在 70% 以上 ,为制订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
了参考。
4 小结
随着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已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中成药成分组成复杂 ,
主要有效成分不确切或含量低给选择测定指标 ,建
立含量测定方法等造成较大的困难。测定溶出度仍
以比色法、分光法为主 ,但受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的
干扰较大 ,今后应推广 HPLC法、 T LCS法的使用。
在现有报道中 ,许多品种并没有规定含量控制
指标 ,不同批次产品的主成分含量本身差别就很大 ,
因此 ,降低了溶出度测定结果的评价意义。总之 ,中
成药溶出度的研究难度大 ,但意义深远 ,宜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孙永珠 ,等 .中成药研究 . 1983, 5( 9): 10
2 唐建华 ,等 .现代应用药学 , 1992, 9( 5): 203
3 方 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7, 28( 6): 256
4 周厚琼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1984, 4( 5) : 30
5 辛 勋 .中成药 , 1992, 14( 12): 6
6 刘产明 ,等 .中成药 , 1998, 20( 12): 3
·30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4期
7 范成德 ,等 . 医院药学杂志 , 1982, 2( 2): 2
8 刘产明 ,等 . 中成药 , 1998, 20( 2): 17
9 狄留庆 ,等 . 中成药 , 1998, 20( 5): 9
10 雷佩琳 ,等 . 中成药研究 , 1984, 6( 3): 14
11 陈大为 ,等 . 中成药 , 1993, 15( 5, 6): 2
12 敖秉臣 ,等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1984, 4( 3): 1
13 林凯蓁 ,等 . 中成药 , 1998, 20( 6): 2
14 张学农 ,等 . 中成药 , 1998, 20( 8): 5
15 罗 云 ,等 . 中成药 , 1997, 19( 11): 10
16 陈星灿 ,等 . 中草药 , 1990, 21( 11): 14
17 刘华钢 ,等 . 中成药 , 1995, 17( 5): 3
18 刘华钢 ,等 . 中成药 , 1996, 18( 1): 3
19 刘华钢 ,等 . 时珍国药研究 , 1998, 9( 2): 137
20 刘华钢 ,等 . 中成药 , 1993, 15( 12): 11
21 周件贵 ,等 .中国中药杂志 , 1992, 17( 11): 666
22 周件贵 ,等 .中草药 , 1991, 22( 12): 541
23 郑晓英 ,等 .中成药 , 1994, 16( 7): 3
24 李素民 ,等 .中成药 , 1998, 20( 11): 7
25 王 昕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8, 29(1) : 27
26 冯 莉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1993, 13(6) : 264
27 王义海 ,等 .中成药 , 1995, 17( 9): 9
28 安彩贤 ,等 .中成药 , 1990, 12( 6): 5
29 刘雅敏 ,等 .中成药 , 1993, 15( 7): 2
30 聂诗明 ,等 .中国中药杂志 , 1996, 21( 11): 667
31 刘燕平 ,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6, 27(8) : 349
32 何 群 ,等 .中药材 , 1998, 21( 6): 314
( 1999-07-22收稿 )
黄酮苷类化合物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乡 453002)  渠桂荣  郭海明
摘 要 对近 5年间有关黄酮苷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新进展作了综述 ,对质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
法用于结构研究的最新应用作了介绍。
关键词 黄酮苷 分离纯化 结构研究
  黄酮苷是自然界中很重要的一大类天然有机化
合物。 有关它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研究国内外已
有一些零星报道。 笔者重点对近 5年间黄酮苷类的
提取分离新技术、结构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作一系统
总结。
1 提取分离
1. 1 提取:黄酮苷类化合物多存在于植物的花、叶、
果等组织中 ,一般可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水或某
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 ,其中用得最多的
是甲醇 -水 ( 1∶ 1)或甲醇。一些多糖苷类则可以用沸
水提取 [1 ]。 提取方法常用的有: 煎煮法 [2 ]、冷浸
法 [3~ 5 ]、回流 [ 6, 7]、渗漉 [8 ]等经典方法。刘峥等人对银
杏叶总黄酮水浸提法作了研究 ,采取正交设计实验 ,
确定了最佳水浸提条件 [3 ]。煎煮法常用的溶剂为水 ,
煎煮次数为 2~ 3次 [2 ] ;冷浸常用溶剂为 95%乙醇、
甲醇和水。郭孝武等人运用超声技术提取黄酮苷是
目前比较新的提取方法 ,此方法大大缩短了提取时
间 ,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及药材的利用率 [9 ]。
1. 2 分离纯化:黄酮苷类的分离方法主要有各种柱
层析法、 HPLC法、离心薄层层析法、制备性薄层层
析法和纸层析法等。
1. 2. 1 柱层析法: 1)聚酰胺柱层析法: 聚酰胺对各
种黄酮苷类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其层析容量较大 ,适
合于制备性分离 ,洗脱剂常用水 -甲醇 ,也有用水 -乙
醇 [4, 5 ]和甲醇 -氯仿 [6 ]; 2)硅胶柱层析法:此法的应用
范围最广 ,不仅可以分离黄酮苷 ,也可以分离各种黄
酮苷元 [ 1]。例如: Kikuchi等人用此法从正丁醇提取
物中分离得到 8个黄酮及黄酮苷 [10 ] ; Lin等人亦用
此法分离出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黄酮碳苷 [11 ] ; 3)葡
聚糖凝胶柱层析: 它主要靠分子筛作用分离黄酮苷
类 ,在洗脱时 ,一般按分子量的大小顺序洗出柱体。
李教社等人用此法从蜜蒙花中分离得到 3个黄酮苷
类化合物 [8 ];李文魁等人亦用此法从朝鲜淫羊藿地
上部分分离得到 2种黄酮苷类化合物 [ 12]。
1. 2. 2  HPLC法: 应用 HPLC法分离黄酮苷类化
合物的报道较多 [13, 2 ]。邬安珍等人对 18种黄酮及黄
酮苷类化合物在 C8、 C18和 CN 3种固定相上的梯度
洗脱、 RP-HPLC法分离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 , C18柱
基本可以对植物黄酮苷元和配基实现分离 ,但它对
极性大的苷部分洗脱出慢峰 ,总洗脱时间增长和分
离效果不太理想 ,而 C8填料极性介于 C18和 CN二
者之间 ,因而对黄酮苷类的分离比较理想 ,峰形和分
·31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4期
Address: Qu Gui rong , Departmen t of Ch emis t ry, Henan Normal Univ ersi ty, Xinxiang渠桂荣 女 , 49岁 , 197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 ,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多年来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及近代波谱分析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 30篇 ,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 6篇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项目与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299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