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全 文 :· 综述与专论 ·
中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中国人 民解放军石 家庄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0 50 0 81 )
北京军 区北戴 河 281 医 院
曲 军 ` 都 勇 于 新蕊
罗朝 莉
摘 要 简述 了近 年来 中药新剂 型 : 滴 丸 、 缓释控释 制剂 、 膜 剂 、 软胶囊 、 微囊 、 栓剂 、 气雾剂 、 靶 向
制剂 、 中药饮 片颗粒 剂及中药煮散的研究概况与临床应用 。
美健词 中药 新剂型 临床应 用 滴丸 膜剂 软胶囊 微 囊 栓剂 气雾剂 靶向 制剂
常规 、 长效和肠溶制剂 , 控释制剂或药物
输送系统或透皮治疗系统 ,靶 向制剂是药物
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 。 随着制药工业和新药
开发的不断进展 , 我 国 中药制剂 已从传统经
验和工艺水平逐步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 。 笔
者拟概述 目前临床应用较好的中药新剂型 品
种 。
1 中药新剂型及临床应用
1
.
1 滴丸 : 滴丸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 , 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 , 故发
展非常迅速 。 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
滴丸由丹参 、 三七 、 冰片组成 , 临床广泛用 于
冠心病 、 心绞痛的预防 、 治疗和急救 。 它是复
方丹参片的改 良换代产品 , 由于 片剂服用量
大 , 崩解度差 , 无完善的质量标准 , 在工艺质
量上也存在问题 ;而对复方丹参滴丸 中主要
成分的研究 与质量控制 , 目前 已达到分子水
平 ,且片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 而滴丸减少
了冰片用量并舌下含服 , 从而大大减少 了对
胃肠道刺激 。 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的其
它剂型 (软胶囊 、 冲剂 、 颗粒剂 、 胶 囊剂 、 口服
液 ) 比较 ,具有 比表面积大 ,溶 出速度快的特
点 , 这是因为滴丸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 。 由于滴丸是在骤冷条件下 形成的固
体分散体 ,药物以极微小的晶粒存在 ,故舌下
含服经舌粘膜吸收 , 直接进人血循环 , 3 m in
起效 , 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解 除心前 区疼痛 、
胸闷等症状 。 临床观察在迅速缓解冠心病 、 心
绞痛时 , 硝 酸甘油 为首选 , 但部分患者有头
痛 、 头胀等副作用 。 在冠心病的长期治疗 中 ,
复方丹参滴丸 可更有效 地减 少缺血发生次
数 , 尤其缩短心电图 S T 段下移的持续时间 ,
且无头痛 、 头胀 等副作用 , 为一种对冠心病
S T 段改变的有效治疗药物 。 另据报道 , 有人
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中医称为 “ 胸痹 ”患者
97 例 lj[ , 临床收效显著 , 平均起效时间 , 观察
组为 1一 6 h , 平均为 1 . 3 4 一 3 . 61 d , 对照组
为 2 ~ I O d , 平均为 4 . 3 4 ~ 4 . 1 6 d , 起效时间
复 方 丹 参滴 丸组 优于 复方 丹参 片组 (尸 <
。 . 05 ) ,表 明该滴丸改善全血粘度 、 血浆粘度
和血小板 聚集率 , 使心绞痛缓解程度与起效
时间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 证实丹参滴丸在胸
痹症治疗 中有很大优势 ,且因是经典方 , 为纯
中药制剂 ,临床应用安全 、 无毒副作用 。 目前
已顺利进人美国 F D A 临床验证阶段 。 上海
医药工业研究 院等将传统苏合香丸由原处方
10 余 味精 简为 5 味 ,采用新工艺制成 “ 苏冰
滴丸 ” , 苏合香用量仅为原处方 1 2/ , 但生物
有效性研究证明具有颗粒小 、 溶出时间短 、 有
效剂量小 、 耐缺氧性能好等优点 ,既达到治疗
目的又节省许多名贵药材 。 因此 , 中药制剂向
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川 。
1
.
2 缓释控释制剂 : 近年来 口服缓释 、 控释
制剂为开发研究热点 。 缓释制剂是指可 以减
少服药次数 , 提供 比较平稳的血药浓度的制
剂 , 以 达到减少 副作用 , 维持持久 药效的 目
A d d r e
s s :
Q
u J u n
,
S h
, z . a z h u
a n g J
u r l l () r
M
o d le a l C o l l e g c o f P l

A
,
S h i j i
a z
h u
a : 19
.
9 4 6
.
的 。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酷提取物与
普通片相 当 , 每 日剂量一致 ,但生物利用度提
高 , 毒副作用减轻 。用网状多孔性纤维包合材
料制备 的复方 山绿茶缓释袋泡剂 , 在 1 ~ s h
内总黄酮可按零级释药 ,每 日一袋 , 用于 治疗
高血压和高血脂疗效满意闭 。 控释制剂是指
通过制剂手段提供释放药物的程序 , 在预定
的时间内药物 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 中释放
于作用器官或特定的靶部位 , 使血药浓度长
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 释药 均匀
平稳 , 控释体系释药速度与时间无关 ,避免了
传 统 常规制剂给药频繁所 出现 的 “ 峰谷 ” 现
象 ,提高 了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可代替
静脉滴注 , 也可根据机体需要 自动控制给药
速度 。 其 目的在于寻求提供理想血药浓度的
途径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现国内已
开发生产的 口服控释系统新制剂有长效氨茶
碱 片 、 硝酸异 山梨醇缓释 片 、 康泰克缓释胶
囊 、 布洛芬缓释片等约 2 0 余种闭 。 另有人将
微粒装入胶囊 中 , 设计速释和缓释联合递药
系 统 , 如 将 氢 氯 唆 嗦 和 经 丙 甲基 纤 维 素
( H P M C )分散物包衣制成小丸装人胶囊为速
释部分 , 10 im n 内释放完氢氯唾嗦 , 同时将
盐酸地尔硫革制成缓释部分 , 结果缓慢释放
超过 Z o h川 ,达到预期 目的 。 口服缓释控释制
剂的研究发展很快 , 其种类不断增加 ,设计方
法逐渐趋于半定量或定量化困 。 此外 ,疫苗控
释制剂的研究也正在进行 ,其中 ,对注射用疫
苗控释制剂研究最多 , 而对便于接种的 口 服
和鼻用疫苗控释制剂则相对较少川 。 相信 口
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开发前景广阔 ,将是新药
开发的主攻方向 。
1
.
3 膜剂 : 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
进展很快 的剂型 , 临床很受 欢迎 , 可 用于 口
服 、 口腔 、 眼科 、 耳鼻喉科 、 创伤 、 烧伤 、 皮肤及
妇科 等 ,但随着 T T S (即透皮治疗 系统 )的不
断发展 , 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 、 皮肤用药膜亦
可起 到全身作用 , 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
分片剂 、 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 黎国梓等研
制了复方养 阴生肌双层膜川 , 底层 (缓释层 )
《中草 药 》 1 9 9 9 年第 3。 卷第 12 期
以 P V A (聚乙烯醇类 ) 为成膜材料 , 因其溶化
慢 , 作用 时间长 ,具长效作用 ; 面层 (速释层 )
以 白友胶为成膜材料 , 因其在体液中溶化快 ,
具速效作用 ,将二者制成双层膜 ,分别加入止
痛消炎药物 ,经两年多的临床应用 , 治疗 口腔
溃疡 3 62 例 , 有效率 10 0% , 疗效较好 , 深受
欢迎 。 复方甲硝哇牙用膜 以高分子材料为载
体 ,制成以 甲硝哇为主药的可吸收性药膜 ,药
物在牙周局部可迅速达到较高浓度 , 能有效
缓 解 症 状 , 与 甲 硝 哇 片 比 较 , 总 有 效 率 达
96
.
08 % 9j[
,且具有疗程短 、 副作用小 、 药膜释
放速度快的优点 ,被认为是治疗厌氧菌感染
的首选药物 。
贵州六枝大华制药厂生产的中药博性康
速溶膜在有效杀灭常见性病及引起妇科疾病
细菌的同时 , 1 : 16 0 稀释 , Z m in 内能灭活艾
滋病病毒逆转录酶 ; 1 : 3 2 0 稀释 , 1 0 m in 内
也能灭活 。 经临床应用优于同类药物 l0[ 〕 ,具
有广谱抗菌 、 作用强的特点 。 能有效防止包括
艾滋病在内的各类性传播疾病的传染 , 同时
治疗各种阴道炎 、 宫颈炎 。 由于膜剂本身体积
小 ,重量轻 , 随身携带极为方便 。
1
.
4 软胶囊 : 软胶囊是一种较新的剂型 ,它
适用 于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的中药 。 如将大蒜 、
王 浆等 中药组成复方大蒜软胶囊 , 临床具有
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 能使胆固醇 、 甘油三醋明
显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 。 药效学实验
结果表明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 , 缩短凝血时
间 , 提示能防止血栓形成 ;并能使大 鼠脾脏增
重 , 胸腺减重 ,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及抗衰老作
用仁“ 〕 , 同时掩盖了大蒜的不 良气味 。 针对传
统 中药因 品质难以监控 , 不能顺利进人美国
医 药市场的缺陷 , 加强了软胶囊质控方面的
研究 , 如消炎灵软胶囊是 由赤芍 、 金银花等多
味 中药组成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剂能有效地
除去大量分散剂 , 保留了其中被测定 的活性
成分芍药昔 lz[ 〕 。 实验证明该方法用于监测消
炎灵软胶囊的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 临床采用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制备的品种还有蓄香正气
软胶囊 , 较片剂使用方便 , 且稳定性好 。
·
9 4 7
·
1
.
5微囊 :微囊是利用 天 然或合成高分子材
料或共聚物 (囊膜材料 )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
种新的剂型 , 目前国 内外有 3 0 余类药物制成
微囊 。 因芳香类中药所含的挥发油沸点低 ,易
挥发 , 又不溶于 水 , 宜微型包裹适之 , 包裹后
既可防止其挥发 ,又利于携带 , 便于服用 。 微
囊不仅广泛用于包裹化学药品 , 而且已 成功
地用于中成药制剂的研究 l3[ 〕 。 我国研制的中
药挥发油类微囊 已有 1 0 余种 , 如可提高稳定
性的芥油微囊 , 掩盖不 良臭味的蒜素微囊等 ,
它的优点在于可延长或控制药物 的释放 , 制
成长效制剂 。 囊膜有隔离外界与药物接触作
用 , 可 防止药物氧化 、 水解和挥发 , 掩盖 不 良
气味 ,减少复方制剂 中的配伍禁忌 。 也可制备
特殊性能微囊 (磁性 微囊 、 p H 敏感 微囊 )起
到靶向释药作用 , 这对 中成药来说是个全新
剂型 , 如为克服水解 蛋白液制成 口 服制剂 的
不 良 口感和气 味 , 采用明胶冻凝法将其包成
微囊 ,其包囊率及室温贮存稳定性较好 , 目前
国内未见报道 巨“ 〕 。
1
.
6 栓剂 : 栓剂不仅可起 到局部 治疗作用 ,
而且 还可 通过直肠吸收起到全身 治疗作用 ,
直肠给药后 ,药物不直接通过肝脏 , 可防止或
减少药物在肝脏 的代谢 , 减轻药物对肝脏 的
毒副作用 。不能 口服用药的病人可用此剂型 ,
尤其适于小儿用药 。 临床治疗儿科高热首选
栓剂为小儿消炎痛栓 。 妇科首选栓剂为复方
蛇床子栓 ,有效率为 96 . 81 % 泌〕 , 妇科消炎栓
的有效率为 9 8 . 6 0% ls[ 〕及苦参 栓有 效率 为
92
.
50 % l[
’ 〕 。 为了解决雷公藤总菇类既是有
效成分 , 又是有毒成分 , 还是难溶性成分的特
点与不足 , 杨敏华 l8[ 」等研制 雷公 藤双层栓 ,
很好地解决了 口服后可造成较强毒副作用的
弊病 。 为了降低其毒性作用 , 提高生物利用
度 , 制备时将双层栓前端改为空白层 , 当空白
层基质融化后 , 形成的液态基质屏障层 可有
效地阻止后端所释药物 向上扩散 ,避 免 了相
当一部分药物 由直肠 上静脉经 门肝系统 吸
收 , 而直接从直肠中静脉及下静脉和肛管静
脉绕过肝脏进人大循环 , 此时药物 免受 了肝
·
94 8
·
脏 的破坏作用 ,使 血中药物保持有较强的活
性 。 又如小儿消炎栓是以连翘 、 黄芬等制成 ,
从兔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曲线看出 . 曲线开始
上升陡而快 ,达到 “ 峰值 ” 后缓 慢下降。 9〕 , 说
明栓剂吸收快 ,起效迅速 , 生物利用度 高 ,能
维持较长时间高血药浓度 。 其它临床应用的
还有痔疮栓 、 肛愈泡腾栓 、 前列康栓等等 。 相
信腔肠给药系统是中药用药的有发展潜力的
主渠道之一 , 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定会推动栓
剂制剂的迅速发展 。
1
.
7 气雾剂 : 气雾剂具有剂量小 , 分布均匀 ,
奏效快 ,使用方便等特点 。吸人时 可减少胃肠
道副作用 , 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 , 并可
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 ,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
临床主要用于心 纹痛 、 哮喘等 中 、 急症的治
疗 , 改变了中药制剂只能治疗慢性疾病的传
统观点 。 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对心绞痛速效作
用 显 著 z0[ 〕 , 总 有 效 率 94 . 12 % ( 片 剂 组 仅
8 % )
, 平均起效时间 ( 3 . 4 6 1士 1 . 3 5 2 ) m i n ,片
剂基本无 速效作 用 ; 救心气雾剂经 临床 2 01
例观察 21[ 〕 , 治疗心绞痛总有效率达 92 % , 大
多数病例 3 m in 内起效 , s m in 内止痛 , 其药
效 止痛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 , 获得满意的效
果 。 复方烧伤喷雾剂具有消炎止痛 、 收敛 、 制
痴 保痴 作用 , 临床治疗 不 同程度烧 伤 患者
24 0 例即〕 , 治愈 率为 95 % , 平均 愈合天数为
16 d
。 该药为纯中药制剂 , 值得推广使用 。 其
它如抗生素 、 抗组胺药 、 解痉药均可制成气雾
剂 ,用于婴幼儿不能 口服或不愿 口服者山〕 。
1
.
8 靶向制剂 : 靶向给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
一个极为重要 的开发热点 ,尤其在抗癌药物
方 面 已取得重大进展即〕 ,其原理 为抗癌物与
铁磁性材料包 封于 高分子骨架材料 中 , 制成
的超微球控释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聚集滞
留在靶 区的癌组织上 ,缓慢释放药物 ,对癌细
胞进行有效的攻击 , 既可避免伤害正常细胞 ,
又可减少用药量和 降低毒性 ,提高疗效 。 国内
现 已有散 结化疲 冲剂浸膏与 5 一氟脉啥吮混
合物 的磁性微球组成的复合抗癌药 , 包球率
达 5 3% , 粒径在 5一 2 0 拼m 之间 〔 , ,〕 , 人参皂昔
脂 质 体 可 增 强药 物 的 靶 向性 和 生物 利 用
度哪〕 ;硫酸黄连素脂质体对大鼠小肠吸收比
游离药物增加 4倍多 ) 几汉防己 甲素经脂质
体包囊后细胞毒性 随之减轻 s2[ 气另 外已制备
丹参多相脂质体卿〕 ,并应用于临床 。 鉴此 ,磁
性靶位释药系统在靶位给药方面提供了一个
新 的开发途径 , 而脂质体仍 为靶 向制剂中研
究的热点 。
1
.
9 中药饮片颗粒剂 : 中药饮片颗粒剂是近
几年 生产使用的一种新型 中药剂型 , 已 有广
东 、 江苏 、 四 川等地 生产 , 应用方便 、 卫生 ,很
有发展前途 。 临床常使用药对中药形式 , 如麻
黄与桂枝 , 人参 与黄茂 、 荆芥与防风 , 大青叶
与板蓝根 , 分别 生产混合包装 , 从而降低成
本 。 有专家建议 : 为使颗粒剂物美价廉 , 应生
产 3一 4 味的著名小方剂颗粒剂 , 以此为基础
进行加减组合 , 方便临床使用 30E 口。 目前国内
已率先推出了 3 8 0 余 味单味中药颗粒剂 。 药
房根据医 生的处方配发颗粒 , 直接冲兑饮用 ,
深受患者欢迎 。 随着天然药物领域的研究进
展 , 活性成分将进一步 阐明 , 加上新型辅料 、
机械设备 、 包装材料的改善以 及分析技术的
进步 , 必然会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 、 稳定性好
的 中药饮片颗粒剂 。
1
.
1 0 中药煮散 : 煮散是古老中药汤剂的变
型 , 与汤剂 的不同点在 于是将汤剂的药材饮
片再粉碎成颗粒 。 由于煮散原料药是单味加
工 , 据方调剂 , 因此与传 统 中药汤剂处 方无
异 ,既遵循 了中医 药基本理论 , 又保持 了汤剂
的固有 特点 l3[ 」 , 且克服 了汤 剂用量大 、 饮片
大 、 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 ,节约了药
材 ,提高了疗效 。 如丹参消痕汤验证 ,原处方
饮片总量为 1 7 0 9 , 而小剂量煮散只需 6 9 , 水
煎后连同粉末服 , 用于治疗萎缩性 胃炎取得
了 同样疗效川 。 佛山 市中医 院用银翘散粗末
治 疗流感 1 15 0例 , 剂量相 当原方 饮 片量的
2 / 1 1
, 效果较好 。 目前国内陕西 、 邯郸均有生
产 , 并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通过省级鉴
定 ,深受医患好评 。
2 结语
《中草药 》 1 99 9 年第 3 0 卷第 12 期
剂型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大有前途的学术
领域 , 近年来在我国 医药科研项 目中 , 剂型 改
革即第四类新药约 占 4 0% (尤其是中成药的
剂 型改革 ) , 除古老的剂型外 , 目前 已研制成
功 4。 多种新的剂型咖〕 。 新剂型的开发研究
较之合成新药相对要简便些 ,且还常常会带
来可观 的经济效益 , 为此 , 有关专家提 出 , 要
以制剂技术为依托 , 开发名牌名药 ,争夺市场
主导地位 。 随着世界医药模式 的转变和人类
“ 回 归 自然 ” 潮流的兴起 , 理想的中药剂型应
该是具 有稳定明确的成分指标以及可重复的
药理和临床效用数据的 “ 标准化制剂 ” , 建立
客观 的质量检测指标 , 使制剂生产研究与世
界研 制工作接轨 , 这是今后 中药制剂研究 的
中心 。
致谢 : 本文得到 了解放 军 25 4 医 院杨本
明主任提供的资料帮助 ,在此深表谢意 。
参 考 文 献
1 吉海旺 , 等 . 中国中医 药科技 , 19 9 , 6 ( l ) : 43
2 高英立 , 等 . 中草药 , 1 9 9 6 , 2 7 (增刊 ) : 20 7
3 冯年平 , 等 . 中草药 , 1 9 9 7 , 2 8 ( 5 ) : 3 0 6
4 冉愁雄 . 等 . 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 , 19 95 , 15 ( 1 ) : 38
5 杨正管 , 等 . 人民军医 药学专刊 , 1 9 9 8 , 14 ( l ) ; 2 9
6 董 皎 , 等 . 人民 军医药学专 刊 , 1 9 9 8 , 14 ( 4 ) : 2 3 0
7 黎洪珊 , 等 . 中国药学 杂志 , 1 9 9 9 , 3 4 ( 5 ) : 2 9 1
8 黎国梓 , 等 . 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 , 19 94 , 14( 5) : 21 5
9 董武松 , 等 . 人民军医药学专 刊 , 19 98 , 14( 4) : 206
1 0 黄汝泰 . 中草药 , 2 9 9 6 , 2 7 (增刊 ) : 2 1 8
1 1 张振秋 , 等 . 中成药 , 1 9 9 7 , 1 9 ( 9 ) : 4 5
12 寿国香 , 等 . 中草药 , 1 9 9 7 , 2 8 ( 8 ) : 4 6 2
13 朱盛 山 . 药物新剂 型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19 93 :
1 6 5
14 董可因 , 等 . 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 , 1 9 9 5 , 1 5 ( 5 ) 2 16
15 董玉杯 , 等 . 中成药 , 1 9 9 2 , 1 4 ( 5 ) : 7
16 杨晓晖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9 7 , 3 2 ( 8 ) : 4 98
1 7 刘 哲 . 中医 药信息 , 1 9 9 8 , 1 5 ( 6 ) : 3 2
18 杨敏华 , 等 . 中成药 , 19 93 , 15 ( 4) : 3
1 9 刘国杰 , 等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9 4 , 2 9 ( 1 ) : 10
2 0 王隶书 , 等 . 中成药 , 1 9 9 5 , 1 7 ( 1 ) : 5
2 1 林福武 , 等 · 中国医院甄学 杂志 , 1 9 9 3 , 13 ( 8 ) : 3 5 0
2 王保军 , 等 . 中国中医 药科 技 , 1 9 9 , 6 ( 1 ) : 封 4
2 3 姚 妹 , 等 . 中国医 院药学 杂志 , 1 9 9 5 , 1 5 ( 2 ) : 9 4
24 张永恒 , 等 . 中国药学杂志 , 19 92 , 2 7 〔1 ) : 38 9
2 5 邵丰L铮 , 等 .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 9 9 3 , 24 ( l ) : 53
2 6 丁玉玲 , 等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9 5 , 3 0 ( 7 ) : 4 1 4
2 7 薛玉英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5 , 2 0 ( 1 2 ) : 7 3 0
28 杨赛丽 , 等 . 中草药 . 19 9 5 , 2 6 ( 9 ) : 4 7 0
2 9 郭海平 , 等 . 中草药 , 1 9 9 5 , 2 6 ( 7 ) : 3 8 4
3 0 王玉玺 , 等 . 中草药 , 1 9 9 6 , 2 7 (增 刊 ) : 1 9
3 1 郭玉勤 , 等 . 中草药 , 19 9 8 , 2 9 ( 3 ) ; 2 0 7
3 2 于 蓓 . 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 9 9 8 , 18 ( 1 ) ; 6 0
( 1 9 9 9

0 4

2 9 收稿
1 9 9 9

0 7

0 7 修回 )

9 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