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 distinction and its affect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Panax notoginseng

三七植株的性状差异及其对三七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全 文 :3 现代科学研究对于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交流的促进
至解放初期的调查表明 [ 10] ,西藏所用的诃子、
藏青果 (来源于诃子的幼果 )全从印度进口。另有文
献指出 [7 ]:诃子、余甘子、毛诃子在藏药中都是天竺
(印度 ) ,大食 (阿拉伯 )来源 ,传统上从印度、尼泊尔
进口。而中医所用的藏青果也一向经西藏入口 ,以往
并不知道是诃子的幼果 [11 ]。 可见 ,近世中医药与民
族医药之间缺乏深入沟通。
至 50年代以后 ,有关我国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研
究有了丰硕成果。 对诃黎勒首先明确了广州栽培的
诃子即本草记载的诃黎勒 [2 ]。 随后在云南发现了大
量野生诃子药源 [12 ] ,并发现了毗黎勒的野生资
源 [13 ] ,使我国诃子产量大增 ,从进口转为有所出口 ,
同时诃子的栽培技术也更加成熟。另一方面 ,通过对
藏药的系统整理 ,确认了藏药中的 arura、 parula、
jurura来源分别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毗黎勒和大
戟科植物余甘子 [ 3] ,使得这几种藏药中最常用的药
物可以从我国南方大量输入 ,完全摆脱了进口的局
面。藏药毛诃子、余甘子被吸入了《中国药典》 ,促进
了藏医药的发展。而且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有关民
族医药专著出版创造了条件 ,如《晶珠本草》 (汉文
版 )、《中国民族药志》等为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进一
步交流 ,互相促进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通过对中药诃子 (诃黎勒 )、毛诃子 (毗黎勒 )、余
甘子 ( 摩勒 )使用的历史追溯 ,并与藏医药的应用
相印证 ,我们发现 ,中药中外来药的出现和应用是吸
纳其他民族医药成果从而丰富中医药的过程 ,而随
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对外交流的弱化 ,这种积极
吸收其他医药体系成分的功能也随着淡化 ,不利于
中医药体系的发展 ,而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化为中医
药与民族医药的深层沟通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这点
应引起中医药界的重视。
致谢:本文得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中
心陈建南副教授的辛勤指导和大力支持 ,谨致衷心
感谢!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 S] . 1995年版 .一部 .
[2 ] 侯宽昭 .广州植物志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6.
[ 3 ]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中国民族药志 [M ] . (第一卷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4.
[4 ]  (唐 )苏敬 .新修本草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5.
[ 5 ] 丁铭 ,洪咏钟 . 论佛教医学与中医学 [ J] . 福建中医药 , 1994,
25( 2): 27.
[6 ] 罗达尚 .藏药学发展简史 [ J]. 药学通报 , 1985, ( 8): 467.
[7 ] 帝玛尔 .丹增彭措著 . 晶珠本草 (汉文版 ) [M ] .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8 ] 罗达尚 .原进口藏药的初步整理 [ J ]. 中药材 , 1985, ( 2): 19.
[9 ]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校点本 ) [M ]. 下册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82.
[ 10 ] 刘国声 . 西藏的药材和药学工业 [ J ] . 药学通报 , 1954, ( 2):
276-278.
[11 ] 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 ,上海市药材公司 . 药材资料汇编 [M ].
(上集 ) .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59.
[12 ] 健康报编辑部 . 云南发现诃子 [ J ] . 中药通讯 , 1958, 4 ( 5):
16.
[ 13 ] 吴征镒主编:云南植物志 [M ] . 第一卷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三七植株的性状差异及其对三七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陈中坚 王 勇 曾 江 李忠义 田玉玲
(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所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 要: 目的 了解三七的性状差异对三七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确定三七的选育对象。方法 对三七茎杆的绿色和
紫色 ,三七块根断面的绿色和紫色的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 ,找出了它们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对三七产量、株高的影
响 ,同时通过分析测定 ,寻找紫色块根三七与绿色块根三七在折干率、总皂苷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
果 绿茎三七的产量、株高、最大单株重和平均单株重均优于紫茎三七 ,但存苗率低于紫茎三七。 绿三七的折干率
高于紫三七 ,而紫三七的总皂苷含量比绿三七高 48. 52% ,淀粉含量则是绿三七比紫三七高 38. 07%。 结论 三七
的品种选育应以绿茎紫块根三七为对象较好。
关键词: 三七 ;性状差异 ;产量 ;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4 0357 03
·35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收稿日期: 2000 10 03作者简介:陈中坚 ( 1971-) ,男 ,云南省嵩明县人 ,农艺师 ,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 ,获学士学位 ,现在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究所工作 ,专门从事三七的栽培和育种研究。 TeL: ( 0876) 2122577。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 distinction and its affect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Panax notoginseng
CHEN Zhong-jian, WAN G Yong , ZENG Jiang , LI Zhong-yi, T IAN Yu-ling
   ( Wenshan Institute of Sanqi in Yunnan Province , Wenshan Yunnan 663000, China )
Key words: Panax notoginseng ( Burki ll) F. H. Chen; characterstic distinction; yield; quali ty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 Burkill ) F. H. Chen
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是我国名贵中药材 ,主产于云
南省和广西省。三七已有近 400年的栽培历史 ,然而
三七育种工作至今仍是空白 ,培育三七优良品种已
成为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七植株存在典型的性状差异 ,就其地上茎杆
颜色看 ,可分为绿茎 (茎杆颜色为翠绿色 )、紫茎 (茎
杆颜色为紫色或浓紫色 )、过渡型茎 (茎杆颜色介于
绿色和紫色之间或绿、紫色相杂 ) 3类 ,其中紫茎突
出者 ,包括其复叶柄亦为紫色。从其地下部块根断面
的颜色看 ,可分为绿三七 (块根断面颜色为绿色 )和
紫三七 (块根断面颜色为紫色 )两大类。其中紫三七
偶见 ,约占 5%左右 ,紫三七新鲜时根部皮色为深紫
色或紫色 ,干燥后根部表皮紫色不明显 ,但其断面紫
色明显 ,为紫色菊花心 ,而绿三七则为墨绿色或黄绿
色菊花心。我们对上述三七植株的性状差异作田间
调查和安排小区试验 ,并对绿三七和紫三七的内在
质量作分析测定 ,现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 1 紫三七的显微特征观察:取新鲜紫三七块根作
切片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1. 2 三七植株性状差异的田间调查:以云南省文山
州三七研究所砚山试验场种植的三年生三七为调查
对象 ,调查面积 2 000m2 ,按五点取样法逐棵统计不
同茎杆颜色植株的株数 ,计算其比例 ,收集紫三七统
计其在不同茎杆中的分布情况。
1. 3 绿茎三七与紫茎三七的田间对比试验: 于
1997年收集假茎为绿色和紫色的一年生三七种苗
种植 ,次年清除性状不典型的植株 ,补足基本苗数 ,
1999年采挖。考查产量、最大单株重、存苗率、平均
单株重和株高。其中小区面积 5 m2 ,基本苗 240株 ,
土地利用率 60% ,试验安排于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研
究所砚山试验场 ,海拔 1 450 m。
1. 4 绿三七与紫三七的折干率 ,总皂苷含量、淀粉
含量测定:挑选同一地块、同一生长年限 (三年生 )、
大小基本相同 ( 60头 )的绿三七与紫三七进行实验
操作。
1. 4. 1 折干率的测定:取 20个新鲜三七样品 (含根
茎、毛根 )用水反复冲洗干净 ,凉干表面水分 ,称重。
置 50℃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再称重 ,计算则得。重
复 2次 ,即平均值。
1. 4. 2 三七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采用大孔树脂吸
附-比色法 ,按文献方法 [ 1]进行 ,测定部位为干燥后
的三七主根。
1. 4. 3 三七淀粉含量的测定: 采用氢氧化钢 -蒽酮
比色法 ,本文对文献方法 [2 ]进行改进 ,改进内容为除
去可溶性糖及皂苷。方法:称取 200 mg过 60目筛三
七粉放入 10 mL离心管中 ,加入 80%乙醇 2滴润
湿 ,加入 5 mL蒸馏水摇匀 ,再加入 80%乙醇 5 mL
离心 ( 3 500 r /min) 15 min,倾出上清液 ,加入热的
80%乙醇 10 mL,搅拌、离心 ,倾出上清液 ,连续 5
次。残渣加 0. 5 mol /L NaOH溶液 10 mL,盖橡胶塞
沸水浴 15 min,用蒸馏水定容于 100 mL容量瓶中 ,
取 0. 1 mL比色用 ,其后步骤按文献方法进行。测定
部位为干燥后的三七主根。
2 结果与分析
2. 1 紫三七的显微特征观察:新鲜紫三七块根的切
片观察发现:形成紫块根的紫红色物质非淀粉或草
酸钙等颗粒沉积形成 ,似乎是其将细胞染红所至 ,具
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从其分布情况看 ,该
物质大量分布于木栓层 ,紧靠木栓形成层的栓内层
薄壁细胞中也有较多分布 ,且呈带状 ,宽约 3~ 4层
细胞 ,边缘分布不规则 ,有呈向内、外辐射的趋势。射
线薄壁细胞中偶有分布 ,但不多 ,至韧皮部及维管形
成层周围有大量分布 ,但分布较为不均 ,呈簇状。 在
被毁坏的原生木质部中也有集中分布 ,而原生木质
部与次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中较少见。 绿三七
块根切片中除没有或极少有该紫红色物质外 ,其余
与紫三七无异。
2. 2 三七植株性状差异的田间调查
2. 2. 1 绿茎、紫茎和过渡型茎三种类型三七的自然
分布调查:我们对调查点的三七植株逐棵辨认统计 ,
共调查三七植株 1 311株 ,其中:绿茎三七 352株 ,
紫茎三七 350株 ,过渡型三七 609株 ,它们的比例为
1∶ 1∶ 1. 74。从调查结果看 ,绿茎三七与紫茎三七出
现的机率是一样的。从面上调查看 ,不论在任何区域
·35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栽培的三七都表现出绿茎和紫茎这一对性状 ,可以
推测三七茎杆颜色不是外部条件如光照、土壤质地
等因素造成 ,而应是基因控制的结果。这与大隅敏夫
等认为人参茎色的青茎 ,紫茎由花青素抑制基因
( Hh )控制的观点相一致 (吉林省参茸联合公司:吉
林人参生产技术 , 1984)。
2. 2. 2 块根性状分布与茎杆性状关系的调查: 绿三
七广泛分布于绿茎、紫茎和过渡型茎中 ,这在田间随
处可见 ,我们着重调查了紫三七在三类茎杆中的分
布情况。对收集的 143株紫三七全株进行分类统计 ,
结果发现: 紫杆紫三七为 56株 ,占 39. 16% ;绿杆紫
三七为 42株 ,占 29. 37% ;过渡型茎紫三七为 45
株 ,占 31. 47% 。表明紫三七在紫杆、绿杆和过渡型
茎杆中都有分布 ,而且还较为均匀。说明控制茎杆颜
色的基因与控制块根颜色的基因不是同一基因 ,而
且它们之间并非连锁的。 这与王淑琴等认为青杆三
七的根部皮色为白色 (本文所指根断面为绿色的绿
三七 ,作者加 ) ,紫杆三七 (本文指过渡型茎 ,作者加 )
的根部皮色为黄白色 (根断面为黄绿色的绿三七 ,作
者加 ) ,浓紫杆 (本文指紫茎 ,作者加 )三七根部皮色
为紫色 [3 ]的结论不一致。
2. 3 绿茎三七与紫茎三七的小区对比试验: 见
表 1。
从表 1可以看出 ,绿茎三七的产量、株高、最大
单株重、平均单株重均优于紫茎三七 ,但存苗率低于
紫茎三七。从农艺性状的角度考虑 ,绿茎三七优于紫
茎三七。
2. 4 绿三七与紫三七的折干率、总皂苷含量、淀粉
表 1 绿茎三七与紫茎三七的小区对比试验
类型 基本苗
(株 )
存苗数
(株 )
产 量
(鲜 . kg /hm2 )
最大单株重
(鲜 . g )
平均单株重
(鲜 . g )
平均株高
( cm)
最大株高
( cm )
存苗率
(% )
绿茎 240 78 5 240 80 33. 58 27. 6± 6. 1 42. 5 32. 5
紫茎 240 93 5 020 70 26. 98 23. 3± 6. 2 37. 0 38. 7
含量的测定: 折干率是三七传统质量标准中一个极
其重要的指标 ,从表 2结果看 ,以传统的质量标准评
价是以绿三七为好 ,但三七作为药材的角度 ,则要求
有效成分总皂苷有较高的含量为好。表 2显示 ,绿三
七的折干率高于紫三七 ,而紫三七的总皂苷含量比
绿三七高 48. 52% ,淀粉含量则是绿三七比紫三七
高 38. 07% 。因此 ,我们认为紫三七积累皂苷的能力
较强而积累淀粉的能力较弱 ,绿三七则反之。同样可
以认为 ,绿三七皂苷含量低的原因是其淀粉含量高 ,
也正因如此 ,绿三七有较高的折干率 ,紫三七则反
之 ,为了进一步证实淀粉含量的高低对皂苷含量的
影响 ,我们在假设没有淀粉的条件下重新计算皂苷
含量 ,紫三七为 18. 95% ,绿三七为 16. 88% ,三者差
异已变得很小。
表 2 绿三七与紫三七的折干率、总皂苷含量、
淀粉含量的比较
类型 折干率 总皂苷含量
(% )
淀粉含量
(% )
绿三七 1∶ 3. 17 7. 77 53. 97
紫三 1∶ 3. 40 11. 54 39. 09
3 讨论
3. 1 目前文献中对三七茎杆的性状描述比较统一 ,
都以绿茎和紫茎为主 ,但对根部的性状描述较混乱 ,
有白色、黄色、淡黄色、棕色、棕黄色、紫色、灰紫色和
暗褐色等 [3~ 5 ] ,我们认为以根断面颜色为标准较科
学和易掌握 ,不会因土壤质地不同而变化。
3. 2 三七是以提取有效成份为目的的药用植物 ,在
育种中应提倡高含量育种。紫三七表现出积累有效
成分皂苷多 ,无效成分淀粉少的优良特性 ,是育种中
一个理想的选育对象。
3. 3 绿茎三七在田间表现出植株高大 ,产量高、块
根大的优良农艺性状 ,结合紫三七有效成分含量高
的特点 ,我们认为 ,三七的品种选育应以绿茎紫块根
三七为对象较好。
参考文献:
[ 1 ] 梁生旺 ,刘 伟 .中药制剂定量分析 [ M ] . 北京: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 1997.
[ 2 ] 何照范 ,张迪清 .保健食品化学及其检测技术 [ M ] . 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 1998.
[3 ] 王淑琴 ,于洪军 ,官廷荆 . 中国三七 [M ].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
社 , 1993.
[4 ] 董弗兆 ,刘祖武 ,乐丽涛 . 云南三七 [M ].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
社 , 1988.
[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 [M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1.
保 护 植 被 保 护 环 境 保 护 地 球
·35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