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乌及其子根的鉴别比较



全 文 :1-子叶细胞 (示草酸钙簇晶 )  2-胚乳细胞 (示草酸钙方晶 ) 
3-种皮表皮细胞 ( a. 表面观  b. 断面观 )
图 1 匙羹藤种子粉末图
2. 3 理化鉴别: 分别取匙羹藤种子粉末 1 g 2份 ,
分别加 95%乙醇、氯仿、水各 15 mL,浸泡 48 h,过
滤 ,滤液备用 ,供作如下实验。
2. 3. 1 化学定性反应: 1)取种子水浸液 1 mL,用
力振摇 2 min,产生持久泡沫 ,放置 10 min以上 ,泡
沫无明显消失。取二试管分别加入水浸液各 1 mL,
分别加入 5 m L 0. 1 mol /L HCL 和 0. 1 mol /L
NaOH适量 ,用力振摇 2 min,两者均有持久性泡沫
产生 (呈皂苷泡沫反应 )。 2)取种子乙醇浸液 1 mL
水浴蒸干 ,残渣加 1 m L冰醋酸溶解 ,再加醋酐 -浓
硫酸 ( 19∶ 1)试液数滴 ,振匀 ,颜色呈黄 -青 -污绿色
变化 (呈三萜类反应 )。
2. 3. 2  Vis-UV光谱鉴别: 以上述乙醇、氯仿浸液
分别在 200~ 400, 400~ 8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
谱扫描 ,详见图 2。
1-乙醇浸液  2-氯仿浸液
图 2 匙羹藤种子光谱图
3 讨论
3. 1 实验结果表明 ,匙羹藤种子可以从性状和粉末
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在可见紫外光谱鉴别中 ,种子
氯仿浸液在 277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其鉴别意
义比其它波长较大。 两种浸液的光谱曲线均可作为
鉴别的辅助手段。
3. 2 化学定性反应 ,提示其有皂苷泡沫反应和三萜
类反应 ,其内在化学成分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M ] . 上册 . 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 , 1977.
[2 ] 甄汉深 ,马利飞 ,莫新华 ,等 . 匙羹藤的生药鉴定 [ J] . 中药材 ,
1997, 20( 2): 70.
川乌及其子根的鉴别比较
金 玲 1 居明秋 1 居明乔 2
( 1. 江苏高邮市药品检验所 ,江苏 高邮  225600;  2.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28)
中图分类号: 282.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4 0362 02
  我国药典 1995年版收载川乌应为毛茛科植物
乌头 Aconitum carm ichaeli Debx . 的干燥母根 ,性
味辛、苦、热 ,有大毒。具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之功效。
而乌头子根 (侧根 )的加工品为附子 ,性味辛、甘、大
热 ;有毒 ,具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逐风寒湿邪之功
效 ,均为常用中药。二者虽是同一植物 ,但药用部位
不同 ,其性味功效也不尽相同 ,故不可混用。
笔者检验中发现在川乌使用中误认表面光滑的
子根作川乌用 ,《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 (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 中药彩色图集〔M〕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5)也是把乌头子根作生川乌 ,
把乌头母根作子根 ,各地在川乌实际应用中存在子、
母混淆 ,为了确保用药的准确可靠 ,对两者主要区别
点进行鉴别比较。
1 性状鉴别
1. 1 川乌:呈不规则的圆锥形或长圆锥形 ,长 2~
7. 5 cm,直径 1~ 2. 5 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皱
缩 ,稍弯曲 ,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有纵皱纹及突起的
·36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
收稿日期: 2000-03-10作者简介:金 玲 ,女 , 1977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 ,副主任药师 ,曾在镇江市药检所从事中药检验工作 ,中药室主任。 1993年调往高邮市药检中药室 ,并从事药品检验及中药鉴定 , 1995年获高邮市卫生科技十佳个人 ,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 30篇。 电话: 0514-4642997
小侧根 ,可见摘除子根后的痕迹 ,上部有残留茎基。
质坚 ,不易折断 ,切断面灰白色 ,形成层成环。
1. 2 乌头子根:圆锥形 ,长 1. 5~ 3 cm ,直径 1. 5~
2 cm ,表面灰褐色 ,光滑 ,有细的纵皱纹 ,周围有数个
瘤状隆起的小侧根 ,上部一侧有与母根脱离后的疤
痕。质坚硬 ,难折断 ,切断面角质样。
2 显微鉴别
2. 1 川乌:横切面形成层外侧有韧皮纤维群。 淀粉
粒单粒脐点大多不明显 ,复粒 2~ 15分粒。 导管主
为具缘纹孔 ,直径 29~ 70μm,末端平截或短尖 ,穿
孔位于端壁或侧壁 ,有的导管粗短拐曲或纵横相接 ,
具缘纹孔较密而呈多角形 ,也有网纹导管。后生皮层
形大 ,易破碎 ,完整者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长多角
形 ,垂周壁稍厚 ,有的横向壁细波状弯曲 ,有的壁瘤
状增厚突入细胞腔 ,断面观呈类长方形 ,壁梢弯曲 ,
有不规则波状或瘤状增厚。石细胞呈类长方形、类方
形 ,壁厚者层纹明显 ,纹孔较稀疏 ,人字形或类圆形。
纤维多成束残存茎基 (图 1)。
1-淀粉粒  2-导管  3-后生皮层  4-石细胞  5-纤维
图 1 川乌及其子根粉末特征
2. 2 乌头子根: 横切面形成层外侧无韧皮纤维群 ,
皮层中有时可见 1至数个根迹维管束。淀粉单粒脐
点大多明显 ,复粒 2~ 7分粒。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及
网纹导管 ,直径 20~ 48μm,有的具缘纹孔端壁稍
倾斜 ,相接不规则 ,穿孔位于侧壁 ,具缘纹孔略横向
延长 ,对列。后生皮层少数 ,表面观呈多角形 ,垂周壁
不均匀增厚 ,有的呈瘤状突入细胞腔 ,胞腔内含棕色
物。石细胞呈长方形、类方形 ,纹孔圆形或人字形 ,聚
集成群或偏布于边沿。 无纤维 (图 1)。
3 紫外光谱鉴别
分别取川乌及子根粉末 0. 5 g,加乙醚 10 mL
与氨试液 0. 5 mL,振摇 10 min,滤过。 滤液置分液
漏斗中 ,加硫酸液 0. 25 mo l /L 20 mL,振摇提取 ,分
取酸液适量 ,用水稀释后在 Tu-1221型紫外分光光
度计上于 200~ 400 nm范围内扫描 ,结果川乌在
23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乌头子根在 232 nm和
274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图 2)
4 讨论
4. 1 综上所述 ,川乌及其子根 ,性状、显微、紫外光
1-川乌  2-川乌 (子根 )
图 2 川乌及其子根紫外光谱图
谱均有区别 ,药用也不相同 ,通常是把较小的乌头子
根误作川乌 ,需注意鉴别比较。
4. 2 关于川乌药用部位来源问题 ,存在同为母根 ,
部分省区作川乌 ,部分省区作草乌 ;其子根既可作川
乌又可作附子药用的情况。为避免此种混淆 ,《中国
药典》 1977年版直至 1995年版已规定收载来源应
乌头母根为川乌 ,乌头子根为附子 ,因此 ,建议 2000
年版《中国药典》川乌项下彩色图 ,应予尽快纠正 ,以
便为川乌及其子根的鉴别提供更加明确的依据。
·363·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