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新药开发纵谈 ·
我国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问题和对策
上海市杨浦区 中心医院(2 0 0 0 9 0)
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
杨 军 带
哀伯俊
摘 要 从资金 、政策 、人才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中药新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亦提出了相应的
建议和对策 。
关键词 中药 新药 现状 对策
我 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 , 中草药资源极
为丰富 ,是天然药物的主产国 。 自 1 9 8 5 年以
来 , 我国中药新药的研究发展很快 , 目前 , 中
药的特殊优势为新药研究提供了 良好的机
遇 。 了解现状 , 找到问题 , 研究对策 , 对促进中
药新药的研究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
1 现状
1
.
1 国内现状〔‘一别 : 我 国中草药共有 12 80 7
个品种 , 中药材种植面积有 30 万公 顷以上 ,
收购总量超 出 10 亿公 斤 /年 ; 中成药 8 0 0
余种 , 近 50 种剂型 , 还有 “百 万锦方 ”有待深
入研究开发 ; 我国中药生产年产值超过 10
亿元 , 出口创汇 4 . 5 亿美元 , 已与 1 20 多个国
家与地区有合作关系 ;我国有中药厂 60 0 余
家 , 近干个医院制剂室 ,从事中药新药研究的
中 、 西医学院校近 1 0 所 , 中药研究所 60 余
个 , 从事中药新药的研究人员有近 1。万 。 我
国本身的中药市场 很大 , 广大人 民有喜欢用
中药的传统 习惯 。
我国中药新药源的开发成绩喜 人 , 已引
种中药 3 0 0 种 , 尤其是引进国外的天然药
用植物 , 如西洋参 、 白豆范 、马钱子 、 丁香 、番
泻叶和罗芙木等 ;野生引种成功的有五味子 、
川贝母 、细辛 、龙胆草 、黄芬及柴胡等 ; 生产无
污染的中药 , 有山碴 、金银花 、玫瑰花等 ;利用
生物技术开发中药 已见成效 , 如利用细胞培
养技术生产中药 、活性成分和试管苗快速繁
殖等 ; 利用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发展 中药材
也初见成效 , 已用于乌头属 、大黄属 、 蓑若类 、
人参属 、 贝母属等十几种植物亲缘关系的研
究 。
我 国中药新药研究开始走向正规化 、标
准化 、科学化和法制化 。新药研制的数量和质
量都有了 明显提高 。 批准新药从 1 9 8 7 年的
1 1 种到 1 9 9 6 年的 10 6 种 , 总数 已超过 6 0
种 , 剂型也近 20 种 。 10 年中 , I 类新药有 10
个 , 亚类新药有 13 个 , l 类与 Iv 类新药分别
为 2 3 0 和 3 1 0 个 。
1
.
2 国外现状 〔4〕 : 目前世界上有 2 0 多家公
司和数百家研究单位从事中草药的研究和开
发 , 上市药物中 , 有 25 %左右来源于 中草药 。
欧美中草药开发重点是治疗肿瘤 、心血管疾
病 、神经精神疾病和艾滋病药物 。亚洲除上述
疾病外 , 对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症 、
炎症 、传染性疾病的药物也很重视 。
国外研究 中草药大致有三种做法 : 一是
传统药的科学制法 , 即对传统经验方制成颗
粒或胶囊出售 , 如 日本和韩国成效显著 。二是
投资调研收集其它国家的单方或复方主药 ,
寻找有效成分 , 进而分离纯化成单体 , 即寻找
先导化合物 , 进行系列结构改造 , 如欧美许多
公司 , 萝芙木即是代表之一 ;三是近年来对海
洋生物或植物进行生物活性普筛 , 如喜树碱
和紫杉醇就是美国肿瘤中心从普筛中发现的
‘ 杨 军 27 岁 , 1 9 9 3 年本科毕业于上海 医科大学药学院 , 现就职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 医院 , 主管药师 。
《中草药 》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一 4 9 9 .
活性成分 。 目前欧美也开始了对方剂的简裁
研究 。
2 问题 〔, , 3 , 5 。〕
2
.
1 缺乏市场竞争力 : 国际市场上 , 中草药
的年成交额为 3 0 亿美元 , 我国只占 10 亿美
元 (其中主要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 , 而韩国
的高丽参 1 项创汇 1 . 75 亿美元 , 牛黄清心丸
产值达 。. 7 亿美元 , 日本仅救心丹一个品种
创汇近 1 亿美元 , 欧洲一个银杏制剂销售额
达 5 亿美元 。 1 9 9 3 年统计 , 我国港澳台地区
中药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成交额的 31 . 4 % , 日
本占 28 . 0 % , 东南亚占 19 % , 而大陆出 口额
仅占 3 . 3 % 。
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 我
国出口 中草药绝大部分是药材和 中药饮片 ,
但因缺乏质量标准而不符合要求 ; 中药制剂
剂型落后 , 包装差 , 卫生无菌检查通不过 ; 第
二 , 中药生产设备落后 , 研究手段简单 、陈旧 、
低水平重复 ; 新药研究及 生产不符合 G L P 、
G c P 和 G M P 的要求 ,无法进入国际市场 。第
三 , 中药 出口多头对外 , 经营管理混乱 。
2
.
2 资金严重不足 : 国外每个制药集团年产
值的 10 % ~ 15 %用于新药研究和开发 , 少则
几百万美元 , 多至数亿美元 , 尤其重视从天然
药物中发现新的单体 。 我国的中药生产企业
规模不大 , 利润有限 , 每年能拿出 1 0 万人民
币用于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单位很少 。 而现在
研究一个 I 类中药需 50 0 多万元人 民 币 , l
类药也需 1 0 万元左右 。体制改革不深入 , 使
一些企业家 目光短浅 , 急功近利 , 因此不肯投
入基础研究 ,新药开发没有后劲 。
国家虽然对中药研究相 当重视 , 投 入也
逐年增加 , 但整体经济实力决定 了国家近期
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 中药新药研究 。
许多院校或科研单位仅靠申请科研基金的有
限资助进行初步的基础研究 , 有了苗头 , 想深
入下去 , 却因没有足够资金投入 , 无法前进 。
2
.
3 技术落后 低水平重复 : 技术落后的问
题存在干新药研究的各个方面 , 无论是基础
研究方面的有效部位及单体的分离提纯 , 还
.
5 0 0
·
是制剂生产工艺和成品鉴定 , 都缺乏当代的
先进技术 。临床前药理研究有的指标单一 , 深
度不够 , 没有或很少进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
究 , 搞不清疗效与有效成分的关系 ;毒理研究
太简单 , 总认为中药安全无毒 。临床研究缺乏
严格的相应对照 。
从我 国 1 9 8 7 年一 1 9 9 6 年批准的中药新
药来看低水平重复 已很明显 。 l 、 W 类药分别
占总数 4 0 %和 5 0 % , 而 I 、 l 类药占 1 0 % ;
同一疾病的许多 l 类新药仅仅换一 、二味药 ,
甚至这一 、二味药还是佐 、使药 ; W 类药在 口
服液 、 冲剂 、颗粒剂 、胶囊剂 和片剂之间变来
变去 , 拿不出改变剂型的可信依据 , 一上就是
十几种 、几十种 , 进行基础研究时照搬照抄 ,
不求该药的特色 , 只求赶上 已批准的某一药 。
低水平重复的原 因 , 还有一个新药管理
不善的问题 , 一个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批
文 , 一个药有几十家甚至上 百家药厂 生产 ,
“人参龟鳖大战 ”和“银杏大战”等等都是典型
例子 。 此外 , 新药研究组织协调不力 ;缺少大
批合格 的新药研究课题负责人 ;凝聚力不足
和缺乏奉献精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
3 对策〔; 一 ‘〕
3
.
1 明确方向抓重点 : 据专家预 测 , 当前中
药新药研究的趋 向有下列 十大类药物 : 抗心
脑血管疾病药物 , 抗肿瘤药 (或辅助 用药 ) , 病
毒性肝炎防治药 , 抗病毒药 (包括抗艾滋病
药 ) , 免疫功能调节药 , 功能紊乱调节药 , 急性
热病用药 (抗感染 、镇痉 、醒神药 ) ,抗风湿药 ,
延缓衰老药和补益 、营养保健类药 , 可 见 , 中
药新药今后研究的趋向主要集中在现代西药
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领域 内 , 这充分体现
了中医药独特的存在价植 。
我国中药新药研究 皿类是基础 , 亚类是
重点 , I类不放松 , Iv 类要提高 。 l 类新药必
须将重点放在古方 、验方的简裁和药效 、毒性
研究上 , 利用现代医药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技
术进行药物配伍研究 , 要有特色 ,抢在外国人
前面 ; 亚类新药要全面搞清一个中药的有效
单体 , 不是每一个研究单位都能完成的 , 而搞
清有效部位则较易办到 , 相对省时省力省钱 ;
不放松 I 类新药的开发 , 真正从中草药中发
现有效单体 , 无论最终能否成药 , 都很有意
义 , 作为先导化合物 , 其价值就很大 。 我国有
较强经济与技术实力的研究单位或企业可以
单独或联合研制 。 W 类药有搞头 , 有潜力 , 关
键是改变剂型要有特点 , 药剂学研究 的水平
要提高 。
3
.
2 全方位筹措资金 : 如前所述 , 当今用于
研究开发新药的投入是越来越多 , 国家应尽
可能加大新药研究基金资助的力度 , 采取有
偿滚动资助 。 但这毕竟有 限 , 几乎是杯水车
薪 。 重要的是各制药企业要提高对新药研究
和 开发的资助概念 。 要有长远规划 、短期安
排 , 分清轻重缓急 , 有序投 资 ; 必须提高新药
基础研究的投入 , 要有风险意识 , 每年拿出
1。%左右的产值资金用于新药研究与开发 ,
若全 国制药企业都能这样 , 将有一笔不小的
新药研究开发资金 。
此外 , 亦可利用外资和个人投资入股等
各种方式筹措资金 。既可享受到优惠政策 , 又
能盘活闲散资金 , 只要注意保护 自己的知识
产权 , 对新药研究是很有利的 。
3
.
3 建一批中药新药研究基地 : 改建或新建
一批新药研究基地 , 重点引进现代化设备 , 采
用先进科学技术 ,按照国际惯例科学管理 , 是
将中药打入国际市场的重大举措 。 主要是利
用现有科研条件比较好的院校或研究单位 ,
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研究所 , 遵照临床前的
G LP
, 临床的 G C P 和生产 的 G MP 要求 , 组
建儿十个新药研究单位或中心 , 经国家组织
专家论证通过 , 并对外开放 , 完全按先进国家
标准进行操作管理 。 这些单位研究出来的中
药 , 其科学性 、可靠性和可行性必有很大的提
高 , 对打入国际市场将是有力推动 。
3. 4 加强新药管理提倡协作奉献 : 我国的新
药审批办法 、系列指导原则和有关法规文件
无疑对新药研究和开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 但
实践表明 , 还有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
尤其是新药管理还要加强 , 要严格把关 、严肃
审评 , 公平竞争 , 宏观调控 , 真正保护好药 , 对
提供伪研究资料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 厉处
罚 。
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多学科参与 , 多
部门投入 , 多单位协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新
药审评要求严格 , 可以说我国没有一个单位
能独立完成新药评价的全过程 , 必须协作攻
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 协作攻关搞科研是
一大优势 , 曾经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 新药研究
中的抗血吸虫药 、抗疟药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日 、美两 国是世界上开发新药最多的国
家 , 他们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团队精神 。新药
研究永远需要有奉献精神 。此外 , 从理论和实
践中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药评价的课题
负责人是现实的需要 , 也是长远的需要 , 主要
是从实践中培养锻炼 , 但基础理论教育也不
可少 。亦可进行必要的宣传 , 应当举办怎样做
一个合格的课题负责人的研讨会 , 从中央到
各省市 , 组织一定数量的课题负责人出国考
察 , 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 尤其是组织协调和管
理方法 , 学用结合 , 效果更好 。 同培训 临床药
理基地负责人一样 , 经过几年或十几年努力 ,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课题负责人的素质和水
平将有较大的提高 , 对新药研究和开发都有
很大的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1 中 国药材公司 . 中国 中药资源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 9 9 5
: l
2 张世臣 , 等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9 95 ; 6( 4 ) : 5
3 陈 奇 , 等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9 97 ; 8 (1 ) : 7
4 孙曼霏 , 等 . 中国药物研究与发展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9 6
:
1 8
、
8
5 何昌差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 9 9 6 ; 7 (2 ) : 12
6 李连达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 9 95 ; 6 (1 ) : 9
(1 9 9 7
一
1 2
一
3 1 收稿
1 9 9 8
一
0 3
一
1 7 修 回)
《中草药》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5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