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桂枝获荃汤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3 2例临床观察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药剂科 (3 0 0 0 5 2)杜瑞玲
子宫内膜异位症系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
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 , 在性激素影响下生长 、 发展
或消散 。 据资料表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已被列入 20
世纪疾病而受到重视 ,发病率有明显增加 , 已成为妇
科常见病 , 且好发于生育年龄 。 此病主要发生在盆腔
脏器 ,但也可出现远离盆腔的组织 ,如胸膜 、 肺 、 肠 、
肌 肉等处 。
现将 32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 32 例子宫 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我院妇
科检查及 B 超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 其中年
龄最小的 20 岁 ,最大的 5 岁 ,平均年龄 34 岁 , 以 28
~ 4 岁育龄妇女居多 ,占 83 % 。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
痛经 、腰腹痛 、 不孕 、 性交痛和急腹痛等 。 其病灶部位
在盆腔或其它部位异位 ,子宫稍大如孕 50 多天者占
95 %
, 如孕 2 个月 以上者为 5 % ,其巧克力囊肿多数
为 3~ 6 。 m 。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 :桂枝 10 9 、获等 10 9 、 桃仁 10 9 、 赤芍
10 9
、 丹皮 10 9 、 有炎症且又血痪者加夏枯草 20 矛
益母草 30 9 、 白花蛇草 30 9 、 三棱 20 9 、 羲术 20 9 、 皂
刺 10 9 ;腹痛甚者加全虫 10 9 、 水蛙 10 9 、 娱蛤 6 条
等 ;肝郁气滞型加丹桅逍遥散 ;寒湿凝滞型加温经
汤 。 每日 1 剂 , 水煎 2 次合并分 2 次温服 , 10 d 为 1
疗程 ,如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仍需连续服药 3一 8 个
疗程 , 以巩固疗效 。
3 治疗结果
3
.
1 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完全消失 ; 显效 : 症状 消
失或显著好转 ,结节明显缩小 ;好转 :症状改善 ,盆腔
触痛减轻 , 小结节无明显变化者 ; 无效 :经 3 个月治
疗症状无变化者 。
3
.
2 观察结果 : 32 例患者中痊愈 7 例 , 显效 15 例 ,
好转 8 例 ,无效 2 例 , 总有效率为 9 3 . 7 5 % 。
4 病案举例
4
.
1 徐某 女 , 28 岁 , 初诊 : 1 9 9。 0 8 一27 。 病史 :经期
小腹疼痛 2 年 ,伴腰痛 ,肛门憋坠 ,性交痛 , 月经还规
律 ,色暗红 。 脉弦滑 ,舌淡红 ,苔薄白 。 B 超提示右侧
附件有一个 5 . 1 c m x 4 . 2 c m x 4 . 5 。 m 大小囊性肿
物 。 经妇科检查和 B 超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中医辩证 : 因气滞则血行不畅 ,血痕于盆腔形成包
块 ,故经期腹痛 、 腰痛 。
治法 : 理气活血 ,逐癖止痛 。
方药 : 桂枝获荃汤加木香 、 黄连等 ,连服 36 付
后 ,肛 门憋坠感逐渐消失 ,腹痛 消失 , 又在原方加减
后 ,连服 80 d , 复查 , 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 经 B 超诊
断 ,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
4
.
2 李某 女 , 36 岁 。 初诊 : 1 9 9 4 一 10 一 12 。 病史 : 患者
自述时有腰 、腹疼 、性交痛 、痛经 、 白带较多 ,脉沉滑 ,
舌淡红 、 苔腻 , 经妇科检查和 B 超诊断确诊为子宫内
膜异位症 。病人恐于手术 ,故来中医门诊要求服中药
以保守治疗 。 中医辩证 : 湿热下注 ,聚而成积 ,故结于
病灶部位与全血相结 ,形成症痕之病 。
治则 : 活血化癖 ,清热化湿 ,消肿散结 。
方药 :桂枝获等汤加草河车 、 夏枯草 、 地锦草 、 泽
泻 、 皂刺 。 连服此汤药半月 , 白带明显减少 ,腰痛 ,腹
胀亦减轻 。 又在原方基础上加女贞子 、旱莲草以加强
补肾作用 ,连服 90 d 后复诊 自述感觉 良好 ,经 B 超
诊断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
5 讨论
根据临床多年观察 ,笔者认为 ,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多由气血运行不畅 , 局部气血凝滞 ,郁滞则血流不
畅 , 久则形成气滞血痪 , 由于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
母 ,气滞则血滞 ,气行则血行 ,故采用活血化癖法 。 实
验研究证明 , 活血化痪对消除盆腔窟血和炎性包块
确有促进作用 , 且对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 、 血
管扩张 、 血流量改变以及纤溶活性升高也有一定影
响 。
治则宜用桂枝获荃汤加味 。方中桃仁 、丹皮破血
祛疲 , 消症散结 ; 用辛温的桂枝以通血脉而消痕血 ;
赤芍缓急以治腹部拘挛疼痛 ;获等导药下行 ;五味药
, 杜瑞玲 1 9 6 6 年毕业于天津市 校 。 19 9 。 年在天津中医学院取得中药专业大专证书 ,现为副主任中药师 ` 科研方向 :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 ,指导临床合
《中草药沙1 99 5 年第 2 9 卷第 4 期 · 2 5 5 ·
只呈祛癖消症功效 , 加之三棱 、 获术 、 益母草 、 皂刺散
痕血 、 消坚肿 ;夏枯草清肝火软坚散结 ;诸药配合共
起到消坚化癖 、 增强逐窟效力 ; 同时丹皮 、 三棱 、 羲
术 、 赤芍 、 桃仁有抗炎作用 ,可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 ,
并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加上水蛙 、 娱蛤 、 全
虫增强了抗肿物作用及镇痛作用 ,可直接影响肿物
细胞代谢 ,所以此方加味后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 盆
腔肿物都有较好的疗效 ,并有进一步探讨 。
致谢 : 参与本文 资料积 累、 总结的医 药人员 。
( 1 9 9 7
一 0 8
一
0 5 收稿 )
固本健脑液对小鼠智力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湖北中医学院老年病研究室 (武昌 4 3 0 0 61) 王 平 寮 张天通 (指导 )
固本健脑液是根据唐 . 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 房提供 ) 36 只 ,体重 15 ~ 20 9 , 雌雄均有 , 随机分为 4
所载名方 “ 五补丸 ” (人参 、 获荃 、 五加皮 、 构祀子 、 桑 组 ,实验组分别给 25 % 、 50 %的固本健脑液 1 m L /次
堪子等 )化裁而成 。 组方为板党 20 9 , 构祀 10 9 、 获荃 · 只 ,灌胃给药 0 . 2 m L / 1 0 9 体重 ,连续 2 周 ; 西药
10 9
、 枣仁 10 9 、 山椿 10 9 等健脾补肾 、 健脑安神 、 化 ` 组给乳化成 0 . 5 %维生素 E 乳剂 1 m L /次 · 只 ,对
痪药物组成 。 为进一步推广运用提供依据 , 我们对其 照组给蒸馏水 1 m L /次 · 只 。 灌胃 ,连续 10 d ,每天 1
益智健脑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 次 , 均 自由摄食饮水 , 于第 1 天开始训练 ,训练时水
i 材料 迷路水深 1 0 。 m , 水温 2 7 C 士 2 ℃ , 于划! l练前 3 0 m in
板党由恩施板桥区华恩公司提供 ,其余诸药均 各组小鼠分别 i p 巴 比妥钠 15 m g k/ g , 30 m in 后将
购自恩施中药材公司 。 由湖北中医附院药剂科按水 小鼠从长臂端入 口中间处轻轻放入水中 , 以其在 30
煎醇沉工艺制成 10 %浓度 口服液 (每毫升含生药 s 直接抵达平台视为正确反应 。 小鼠抵达平台后休
复方 1 9 ) 。 规格 1 0 0 m L /瓶 ,密封贮存备用 。 息 1 5 5 ,再重复训练 ,每天 10 次 ,连续 s d 。 实验过程
2 水迷宫试验 (对方向辨别的保护作用 ) ’ 中 , 继续灌胃给药 , 以每组平均正确反应率作为记忆
2
.
1 器材制作 : ` ,Y ”型水迷路箱 ,为一金属 Y 型箱 , 指标 。
分长臂端和两只短臂端 ,左侧短臂端装有一平台为 2 . 3 结果 : 见表 1 。 小鼠平均正确反应率逐渐增高 ,
小鼠到达终点时休息容身之外 ,平台上方用 1 10 w 每天平均正确反应率以 50 % 固本健脑液为最高 , iV t
灯泡照明作为信号 ,另一短臂端用金属板盖上 , 成为 E 与 25 % 固本健脑液组相接近 ,对照组最低 , 固本
暗道 。 健脑液各组与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 。
2
.
2 方法 : 取昆明种小鼠 (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动物
表 I Y 迷宫平均正确反应率
组别 第 1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对照 0 . 4 4士 0 . 0 1 4 0 . 4 8士 0 . 0 1 8 0 . 5 2士 0 . 0 3 0 . 6 5土 0 . 0 7 0 . 5 4 3士 0 . 0 4
0
.
5% V i t E 0
.
5 6 6士 0 . 0 1△△ 0 . 6 8 7士 0 . 0 3△△ 0 . 63 5士 0 . 0 5△△ 0 . 7 0士 0 . 0 2 0 . 7 2士 0 . 0 1△△
2 5%药液 0 . 5 1士 0 . 08△△ 0 . 6 2 1土 0 . 0 2乙△ 0 . 64 7士 0 . 0 3△△ 0 . 6 4 7士 0 . 0 3 0 . 6 8 3士 0 . 0 8△ △
5 0 % 药液 0 . 5 8士 0 . 0 9△△ 0 . 6 8 2土 0 . 0 3△△ 0 . 6 5 2士 0 . 0 1△△ 0 . 7 5士 0 ` 0 7 0 . 7 8士 0 . 0 1△△
与空 白对照组相比 : △尸 < 0 . 05 △△尸 < 0 . 01 (下同 )
3 跳台试验 (对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作用 ) 的木制被动回避反射箱 , 箱内用木板分隔成 3 间 ,箱
3
.
1 器材制作 :跳台为一个 4 2 e m 又 1 2 e m x Zo e m (下转 第 2 8 6 页 )
` 王 平 男 , 1 9 90 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 , 获中医内科硕士学位 , 现在该院攻读博士学位 。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延缓脑老化及老年痴呆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方药的研究 ;湖北富硒资源的医疗保健作用及开发研究 ;传统
中医药理论对脑老化及老年痴呆认识的整理与研究 。 曾获省 、地区科技进步奖 2 项 , 在国家级 、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30 余篇 , 主编 、参编专著 5 部 ,主持及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 目 4 项 。
△ 湖北省教委资助课题 。
.
2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