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5μL,分别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 ,展开 ,取出 ,晾干 ,
显色后依法操作 ,薄层扫描测定吸光度峰面积积分
值 , RSD为 2. 26% 。
3. 6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 ,点样 ,依法操作 ,
对同一斑点每隔 30 min扫描 1次 ,记录峰面积积分
值 ,结果表明在 2 h内基本稳定 , RSD为 1. 03% 。
3. 7 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号的样品 6份 ,按上述
测定条件重复测定 6次 , RSD为 2. 26%。
3. 8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 ,精密称取已知
含量的育英颗粒样品 6份 ,分别精密添加一定量的
黄芪甲苷对照品 ,按 3. 1项制备样品溶液。 吸取 5
μL点样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结果
表明 ,回收率为 98. 32% , RSD= 1. 37% 。
3. 9 样品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对照品
溶液 2μL与 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
上 ,依法展开和测定 ,薄层色谱图见图 1-6。 共测定
样品 5批 ,结果见表 1。
4 讨论
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薄层扫描法有报
道 [2~ 5 ] ,本文对古典方“玉露饮”的改进方中主药黄
芪所含黄芪甲苷建立薄层扫描定量方法 ,该方法简
便、准确、重现性好、稳定性强。
表 1 样品测定结果
批 号 含量 (% ) (n= 3) R SD%
970801 0. 026 1. 7
970802 0. 027 2. 1
980101 0. 029 2. 3
980102 0. 031 2. 5
980103 0. 031 2. 1
本实验在育英颗粒样品溶液的制备中 ,采用了
中性氧化铝处理 ,消除了其它杂质的干扰。在展开剂
的选择中 ,试用 1995年版中国药典第一部黄芪药材
项下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展开剂 [ 6] ,在此基础上选
用氯仿 -甲醇 -水 ( 65∶ 32∶ 10, 10℃以下放置过夜 )
的下层溶液 ,经过 TCL比较 ,后者比前者好。
参考文献:
[1 ] 李卫民 ,陈玉祥 . 补血生乳颗粒剂治疗缺乳病临床疗效观察
[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1998, 8( 4): 73-74.
[2 ] 王兰霞 ,张伯崇 ,高建帮 ,等 . 贞芪扶正冲剂中黄芪甲苷的薄层
扫描测定 [ J] .中成药 , 1992; 14( 11): 16-17.
[ 3] 李 玲 ,苏 健 ,王宝琴 .黄芪及其复方制剂中黄芪甲苷的薄
层扫描法测定 [ J ]. 中成药 , 1993, 15( 6): 10-11.
[4 ] 崔东滨 ,徐雅娟 ,黄恩喜 ,等 . 荨麻安冲剂中黄芪甲苷的薄层扫
描测定 [ J] .中成药 , 1994, 16( 8): 41-42.
[5 ] 常增荣 ,张小茜 ,周富荣 ,等 .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及制剂中黄
芪甲苷的含量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5, 20( 8): 482-483.
[6 ] 中国药典 1995年版 [S ] .一部 .
甘草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吴伟康 ,奉建芳 ,黄小蕊* ,吴子杰
(中山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广东 广州 , 510089)
摘 要: 目的 研究甘草酸粗品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甘草酸粗品收率及 251 nm处紫外吸光度
值为指标 ,考察加水量 ( A )、煎煮时间 ( B)和酸沉 p H值 ( C) 3个因素 ,并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加水量及药材粉碎度
对甘草酸粗品收率的影响。结果 优化的甘草提取工艺条件为 A1 B2C1。加水量≥ 24倍甘草能得到较完全提取。不
同粉碎度提取所得的甘草酸粗品收率依次为: 最粗粉≌粗粉> 细粉> 饮片。结论 加水回流 2次 ( 15倍 , 1. 25 h, 12
倍 , 1 h) ,酸沉为 p H 1。 加水量≥ 24倍基本能提取完全。 提取时以最粗粉或粗粉作为原料 ,较饮片及细粉好。
关键词: 甘草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中图分类号: TQ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3 0210 03
Preliminary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Glycyrrhiza uralens is
W U Wei-kang , FENG Jian-fang , HU ANG Xiao-rui, WU Zi-jie
( Institute o f Integ ra ted Traditiona l Chinese and Weste rn Medicine , Sun Ya t-sen Univ 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 zhou Guangdong 510089, China )
·21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3期
收稿日期: 2000-07-18基金项目: “ 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课题 ,项目号: 98176,广东省高教厅资助作者简介:吴伟康 ( 1947-) ,男 ,浙江省宁波市人 ,教授 ,医学硕士。 1983-1985年中山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助教 , 1985-1991年任讲师 , 1991年 9月晋升为副教授 , 1994年 12月破格晋升教授。 1992年开始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 1996年 2月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 7月~ 1999年 2月赴美国 UCLA、 Univ ersi ty of M ichigan进修 ,现任中山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从事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与指导的学生 (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 )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中医经典古方四逆汤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电话: ( 020) 8733-1624 传真: ( 020) 8733-1779 E-mail: pwlatet@ g zsums.
edu. cn
* 广东药学院 2000届毕业生
Abstract: Object To optimize th e ex t raction process of the ro ot of Glycy rrhiza uralensis Fisch. in o r-
der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crude glycy rrhizic acid fo r the preparation of new drug do sage forms o f the w ell
know n TCM recipe SIN ITAN G DECOCT ION. Methods The study w as carried out through o 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using UV absorbance o f g lycy rrhizic acid a t 251 nm as the guide. 3 influencial fac-
to rs, amount of wa ter used fo r the ex t raction ( A) , time for ex t raction ( B) and pHvalue fo r the precipita-
tion o f the acid ( C) w ere studied. In addition, a single facto r test betw een the amount of wa ter used and
the fineness of the herbal ma terial w as also studied. Results The optimal condi tions fo r the ex t raction
w ere A1B2 C1 . Decoction w ith 24 o r more times o f wa ter can achiev e complete ex t raction. The fineness of
the herbal material that ef fects the yield w ere in the increasing order o f most coarse≌ coarse> fine pow-
der > sliced herb. Conclusion Ex tract tw ice, fi rst wi th 15 times o f w ater fo r 1. 25 h and then wi th 12
times of w ater fo r 1 h, and precipi tate the acid at pH 1 will giv e the best yield. The most sui table fineness
o f the raw herbal material w ere most coarse to coarse. They giv e bet ter yield than fine powder o r sliced
herb.
Key words: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ex t raction process; o 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sing le
facto r test
四逆汤由甘草、附子、干姜 3味药物组成 ,具有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对心肌缺血引起的冠心
病、心绞痛有缓解作用 [1 ]。其中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
为甘草酸。在四逆汤制剂制备工艺中甘草需提取制
备成甘草酸粗品以供制剂制备用。本文以甘草酸粗
品收率及 251 nm处紫外吸光度值 (甘草酸于 251
nm处有最大吸收 ) [2 ]为考察指标 ,对从甘草中提取
甘草酸粗品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仪器: LD-2A离心沉淀机 , UV-2102PC型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 , 9FZ15型粉碎机。
试药:甘草 (购自广州市药材公司 ) ,乙醇、聚酰
胺 ( 14~ 30目 )、氨水、浓 H2 SO4为 AR级。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2. 1 提取方案的筛选
2. 1. 1 水提酸沉法: 称取甘草饮片 40 g ,加水加热
回流两次 ( 15倍、 1. 5 h, 10倍、 1 h)。合并两次的水
提液 ,过滤 ,浓缩至 200 m L,待冷却后 ,边搅拌边滴
加浓 H2 SO4至不再析出沉淀为止 ,离心 ( 4000 r /
min, 15 min) ,取沉淀物 ,水洗后 60℃以下干燥 ,粉
碎 ,得甘草酸粗品 ,称重。
2. 1. 2 醇提酸沉法:取甘草药材 ,加乙醇回流两次
( 95% 乙醇 15倍、 1. 5 h, 10%乙醇 10倍、 1 h ) ,过
滤 ,回收乙醇并浓缩至 200 mL,余按“水提酸沉淀
法”操作。结果见表 1。
表 1 两种提取方案的实验结果 (n= 3)
水提酸沉法 醇提酸沉法
药材量 ( g) 40 40
甘草酸粗品量 ( g) 2. 46± 0. 119 1. 92± 0. 06
收率 (% ) 6. 16± 0. 30 4. 79± 0. 15
结果表明 ,水提酸沉淀法提取甘草酸粗品的得
率要高于醇提酸沉法 (P < 0. 05)。因此 ,选取水提酸
沉法作为甘草的提取方法。
2. 2 水提酸沉淀法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2. 2. 1 正交实验:为优化水提酸沉淀法提取甘草酸
粗品工艺的条件 ,选用正交实验法 ,考察加水量、煎
煮时间、酸沉 pH值 3个因素 ,以甘草酸粗品收率及
251 nm处紫外吸光度值作为参考指标 ,选用 L9 ( 34 )
表安排实验。因素水平见表 2。
表 2 因素水平
水平
因素
总加水量 (倍 )
( A)
煎煮次数与时间 (h )
( B)
酸沉 pH值
( C)
1 17 1( 3) 1
2 20 2( 1. 5, 1. 5) 2
3 23 3( 1. 25, 1, 0. 75) 3
实验方法: 取甘草 30 g ,加入一定量水煎煮 2
次 ,合并煎煮液 ,浓缩 ,浓 H2 SO4调节一定的 pH值
得以沉淀 ,干燥 ,得甘草酸粗品。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酸的紫外吸光度值。
样品的制备:取各次实验所得的甘草酸粗品 0. 50 g
溶解 ,定容至 25 mL,静置。 取各上清液 0. 2 mL过
聚酰胺层析柱 ,先用乙醇洗至无色 ,再用 80%的乙
醇 ( 5~ 6 mL)洗脱 ,定容 10 mL,得待测样品溶液。
测定:取各待测样品溶液 ,用 UV-2102PC型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 251 nm (甘草酸于 251 nm处
有最大吸收 )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见表 3。
结果表明 ,以收率为考察指标时 ,各因素对甘草
提取工艺影响的大小为 C> B> A,其中 C因素各水
平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以吸光度值为考察指标时 ,
·21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3期
三因素各水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 ,以收率为考
察指标来优选甘草酸粗品的提取工艺条件 ,最优组
表 3 甘草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试号 列 号
A B C D
收率
(% )
吸光度
1 1 1 1 1 10. 12 1. 257
2 1 2 2 2 10. 81 0. 500
3 1 3 3 3 1. 49 0. 596
4 2 1 2 3 7. 90 0. 934
5 2 2 3 1 3. 76 0. 773
6 2 3 1 2 10. 05 0. 826
7 3 1 3 2 1. 48 0. 822
8 3 2 1 3 9. 60 0. 619
9 3 3 2 1 7. 59 0. 722
收
率
K1 6. 723 8 5. 848 3 8. 932 7 6. 442 8
K2 6. 514 8 7. 252 5 7. 890 4 6. 701 9
K2 5. 602 5. 740 6 2. 018 3 5. 696 7
R 1. 121 1. 511 9 6. 914 4 0. 746 1
吸
光
度
K1 2. 353 3. 013 2. 702 2. 802
K2 2. 533 1. 892 2. 206 2. 418
K3 2. 213 2. 194 2. 191 2. 149
R 0. 230 1. 121 0. 511 0. 384
表 4 收率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SS ν MS F P
A 0. 238 2 0. 119 0 1. 315 > 0. 05
B 0. 475 2 0. 237 5 2. 619 > 0. 05
C 9. 265 2 4. 632 5 51. 188 < 0. 05
D(误差 ) 0. 181 2 0. 090 5
总 10. 195 8
F 0. 05 ( 2, 2)= 19. 0 F0. 01 ( 2, 2)= 99. 0
表 5 吸光度值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SS ν MS F P
A 0. 017 2 2 0. 008 6 0. 361 3 > 0. 05
B 0. 224 3 2 0. 112 1 4. 710 1 > 0. 05
C 0. 056 4 2 0. 028 2 1. 184 9 > 0. 05
D(误差 ) 0. 047 5 2 0. 023 8
总 0. 392 7 8
F 0. 05 ( 2, 2)= 19. 0 F0. 01 ( 2, 2)= 99. 0
合为 C1B2A1 ,即取甘草药材 ,总加水 17倍量 ,煎煮 2
次 ( 10倍、 1. 5 h, 7倍、 1 h) ,酸沉时 pH值为 1。
2. 2. 2 单因素实验: ( 1)加水量对甘草提取收率的
影响:加水量是影响药材提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正
交试验中 ,加水量作为考察因素两指标均无显著性
差异 ,表明加水量各水平设置不尽合理。因此 ,我们
采用单因素试验进一步考察了加水量对提取甘草酸
粗品收率的影响。
方法:取甘草 30 g ,按表 6制定的各次加水量及
煎煮时间实验。结果见表 6。结果表明 ,加水煎煮两
次 ,总加水量 24倍以上时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粗
品较完全。
( 2)粉碎度对甘草提取收率的影响:药材的粉碎
表 6 加水量影响实验
加水量 (倍 ) 1. 5 h
1 2
产量 ( g) 收率 (% )
15 8 7 3. 108 2 10. 36
18 10 8 3. 255 2 10. 86
21 11 10 3. 968 1 13. 23
24 12 12 3. 997 4 13. 32
27 15 12 3. 995 1 13. 32
32 16 16 3. 905 3 13. 02
度是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实验对甘草药
材 4种不同粉碎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方法:分别取 20 g的甘草饮片、最粗粉、粗粉及
细粉 ,进行水提 ,结果见表 7。
表 7 粉碎度影响结果
粉碎度 甘草酸粗品收率 (% )
1 2 3
x± s(% ) P
饮片 2. 905 7 3. 017 1 2. 954 3 2. 95± 0. 06 < 0. 05*
最粗粉 3. 482 6 3. 602 3 3. 553 2 3. 55± 0. 06 > 0. 05*
粗粉 3. 654 0 3. 778 7 3. 355 7 3. 60± 0. 22
细粉 2. 839 6 2. 593 3 2. 611 7 2. 68± 0. 13 < 0. 05*
* 与粗粉相比
结果表明 ,甘草粉碎成最粗粉或粗粉后可提高
甘草酸粗品的提取率。
3 讨论
3. 1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 ,可能以钾盐或
钙盐形式存在 ,其盐易溶于水 ,而且甘草酸为有机弱
酸 ,酸性条件下游离 ,这是本实验的提取依据。
3. 2 比较水提酸沉法及醇提酸沉法的收率 ,结果表
明 ,水提酸沉法要优于醇提酸沉法。以收率高的水提
酸沉法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考察他们的主要影响因
素:加水量、煎煮次数与时间、酸沉 pH值等。结果表
明 ,酸沉 pH值对收率影响有显著的差异。但以 251
nm处紫外吸光值为参考指标时三因素各水平间均
无显著性差异。因此 ,以收率作为参考指标。三个因
素的影响顺序: C> B> A。 筛选出优化提取工艺条
件: 总加水量 17倍 ,煎煮 2次 ( 10倍、 1. 5 h, 7倍、
1. 5 h) ,酸沉为 pH 1。
3. 3 单因素实验:考察加水量及粉碎度对收率的影
响。结果表明 ,煎煮两次 ,总加水量 24倍以上时 ,甘
草提取较完全。理论上粉碎程度越高 ,则提取效率越
高。 但实验所得的提取效率为最粗粉≌粗粉> 饮片
> 细粉 ,原因是细粉的颗粒过小 ,堆积紧密 ,水不容
易渗透 ,因而未能得到充分的提取。
参考文献:
[1 ] 中国药典 [ S] . 2000年版 .一部 .
[ 2] 陆蕴和 ,邵爱新 . 用香草醛 -硫酸比色法测定饮片甘草及蜜灸
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 J ]. 药物分析杂志 , 1981, 1( 2): 84-90.
·212·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