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全 文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中心 (2 0。。3 2) 胡义杨 炙 刘 成 刘 平
摘 要 本文对近二 十多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分别阐述了迄
今发现的中药有效成分如桃仁提取物 、汉防 己 甲素 、丹酚酸 B 、川芍嗦等的不同程度的抗肝纤维化
作用 及其部分作用机制 、.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抗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大多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
特征 , 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病理
过程 。肝纤维化的防治 , 是当今肝病治疗的难
点之一 , 因而也成为国际 仁研究的热点 。近十-
余年来 , 中医药基 于长期的肝病临床治疗经
验及其优势 , 采用活血化疲 、 扶正治 则 , 从复
方 、单味药 、有效成分等三方面进行 了不同程
度的抗肝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展示了
良好的前景 。 本文就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
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分析 。
l 有效成分及其研究现状
1
.
1 桃仁提取物 : 该药源于蔷薇科植物桃 、
杏 、李 、梅等种仁 , 现研究所采用 的提取物 主
要含扁桃试 (a m y g d a lin ) , 又称苦杳仁贰 。 8 0
年代发现 , 桃仁提取物有增加肝肚血流量 〔‘〕 ,
提高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家免肝组织胶原酶
活性 , 促进纤维肝内胶原分解代谢 , 降低肝组
织胶原含量等抗肝纤 维化作用 〔“〕。 以其静脉
注射合并虫草菌丝 口 服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
化 21 例 , 取得了满意 的效果 〔3 〕 。 进一步治疗
肝 炎后肝硬化 , 结果表明可提高血清 白蛋白
含量 , 使扩张的门静脉管径及肿大的脾脏显
著缩小 , 增高单胺氧 化酶 (M A O )活性 , 降低
血‘清 l 型前胶原肤 (P 一 l 一P )含量 , 其中 5 例
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腹腔镜下肝大体及活检肝
组织的对照观察 , 治疗后 3 例肝脏硬度减轻 .
色泽转红 , 光镜 下见到有 4 例纤维间隔减少 ,
肝细胞变性好转 , 电镜下则 见到 治后肝细胞
胞质密度基本正常 , 扩张的肝窦转 为正常 , 治
疗前在肝细胞间隙 内有较多的胶原纤维 , 而
治后仅在毛细胆管中见到〔功〕 。 利用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模型 . 经免疫组化等研究表 明桃仁
提取物通过提 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和抑制肝
贮脂细胞的活化 , 有效地抑制胶原等基质成
分的合成代谢 , 促进其分解代谢 , 使肝脏 内
T
、 皿和 w 型胶原 、纤维连接蛋 白(F N ) 、板层
素 (1 J M )的大 量减少 , 肝窦 毛细血管化程度
减轻 , 窦内皮细胞同肝细胞之 间的功能性基
底膜 得到 修复 〔5 一 了〕。 新 近 . 体外贮 脂 细 胞
(FS C )培养研究结果显示〔8 〕 , 扁桃贰可抑制
活化的 FS C 的期殖 , 减少细胞内及分泌至细
胞外的胶原生成率 , 其对贮脂细胞培养液和
细胞内胶原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 24 . 23 %和
2 6
.
8 2 %
, 且 主 要 为 工 、 班 型 胶 原 , 而 10 一 6
m ol / L 浓度则能 减少 LM 和 W 型胶 原的生
成 , 证实扁桃贰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在于减少 FS( 二合成和分泌 工 、 皿 、 W 型胶原
及 IM 。
1
.
2 汉 防 己 甲 素 : 汉 防 己 甲 素
( te t r a n d r in e )
, 又名汉 防己碱 、粉防 己碱 , 是
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等根中提取的一种属异
哇琳化合物的生物碱 , 具有解热镇痛 、降压 、
抗菌 、抗癌等药理作用 , 80 年代初被证实为
钙离子拮抗剂 。近年来 , 孙 自勤等〔9 」用汉防己
甲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 鼠进行治
疗并作动态观察 , 结果汉防己 甲素可使大 鼠
血清 l 型前胶原(l. C I ) 、透 明质酸 (H A )及
肝 H A 降低 ;肝细胞变性 、坏死 、 炎细胞浸润

A d d , e s s
:
H u Y iya n g
,
S h a n g h a i M
u n ie ip a l In s tit u t e o f T r a d itio n a l C h in e s e M
ed ie in e
,
S h; zn g h a i
《中草药》1 9 9 6 年第 27 卷第 3 期 1 8 3
及胶原沉积程度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 ;肝组织
中 W 型胶原沉积减少 , 结蛋 白阳性细胞数明
显少于对照组 ; 电镜观察发现肝组织中 F S C
增殖及转化受到抑制 。研究认为 , 汉防 己甲素
能有效地治疗肝纤维化 , 其机理在于抑制贮
脂细胞的增殖及转化 , 减少 Iv 型胶原在肝组
织中沉积〔10J 。 临床上 , 权启镇等单用汉 防己
甲素治疗 73 例慢性肝病患者 (其中肝炎后肝
硬化 54 例 )24 个月 , 并与单用肝泰乐保肝治
疗对照 , 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 P一 l 一P 及 H A
含 量均 比治疗前 有 明显 降低 , 总有效率为
6 2
.
6 %
, 且肝活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 、贮脂
细胞增生及 I 、 l 型胶原纤维 、 FN 沉积均明
显减轻 , 纤维化程度降低 , 其 中以慢性肝炎治
疗效果较好 ,早期肝硬化次之 , 晚期肝硬化作
用不明显 〔‘’, ‘2〕。 在体外实验研究中 , 范列英
等从细胞水平证实 , 汉防己 甲素对肝细胞 、贮
脂细胞的 D N A 及胶原合成均有显著抑制作
用〔, 3〕 ;刘玉兰等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了汉
防己 甲素对 R BL 肝细胞及 3 T 6 成纤维细胞
的影响 , 结果表 明汉防 己甲素促进 R BI J 肝细
胞生长增殖 , 但抑 制 3T 6 成纤维细胞 增殖 ,
此作用与阻断 Ca “+ 内流无关 〔“〕。 此外 , 汉防
己甲素有显著的降低实验性幼猪急性门脉高
压的作用〔‘5〕 , 降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门脉高
压的效果优于心得安 〔, ”〕。
1
.
3 丹 酚 酸 B : 镁 一丹 酚 酸 B (rn a g n e s iu m
lit h o s p e r rn a t e B
,
LsA

B )是 8 0 年代后期从
丹参 中分离出的一种水溶性成分 , 为含儿茶
酚结构的化合物 。它 可改善 肾功能 ,提高尿 中
前列腺 素 E : 的排泄量〔‘’〕 , 具有 很强的抗氧
化活性 , 能显著抑制铁离子一半胧氨酸或维生
素 C 一烟酞胺腺嗓吟二核昔酸磷酸 (N A D PH )
所引起 的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 , 比抗氧化
剂维 生素 E 的作用强 至近千倍 〔l8, ‘的 。 近年
来 , 刘平等发现 〔20j , 对于 D 一半乳糖胺大 鼠肝
损伤 , L SA 一B 可显著降低血清 (A L T )和血清
门冬氨酸转移酶 (A S T )活性 , 减轻肝细胞坏
死 , 提高肝非实质细胞花生 四烯酸代谢产物
6
一酉同基一前列腺素 F 」。 、前列腺素 D : 及前列腺
.
1 8 4
.
素总的生成 量 , 此外 , 对 C C1 4 大 鼠慢性肝损
伤 、肝纤维化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 , 可降低血清
A LT
, 改善病理组织学 (对照组动物肝脏结
缔组织显著增生 , 均 见到假小叶 , 而治疗组 6
只大鼠仅有 3 只见到假小叶形成 ) , 抑制纤维
增生 , 降低肝组织羚脯氨酸含量 〔, ‘〕 。 新近 , 有
日本学者研究表 明 , LS A 一B 可通过抑制脯氨
酸和赖氨酸两种轻化酶的活性而抑制培养的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的胶原脯氨酸 、赖氨酸轻
化 , 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分泌 ,且不影
响 D N A 或非胶原蛋白的合成 〔2 2〕 ; 徐列 明研
究发 现 〔8 〕 , L S A 一 B 能抑 制体外传代培 养的
F S C 的增殖 , 减少贮脂细胞 的胶原 合成 、分
泌 。进一步证实了 L SA 一B 抗纤维化的作用和
部分机理 。
1
.
4 J{I芍嗦 : Jll芍嗓 (e h u a n x io n g z in e ) , 别名
四 甲基毗嗦 。 在伞形科植物 川芍根茎及姜科
植物温羲术等植物中存在 , 为治疗心 、脑 、血
管疾病的药物 , 有改善微循环 ,增加冠状动脉
血流量等药理作用 。有报道 , 以川芍嚷注射液
lom g / k g 剂量腹腔注射 , 并与持续 4 个月皮
下注射低剂量 CCI ; 造成的大鼠肝硬化模型
组作对照 , 其结果肝组织胶原蛋 白含量显著
低于模型对照组 。 病理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减
轻 , 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但 A LT 活
性甚至较模型对照组高 , 且其病死率亦与之
相同〔翎 , 可见有其较大的局限性 。 对于体外
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 川芍嗦能使成纤维细胞
发生显著的形态学改变 , 并能抑制 细胞的核
分裂和增殖 〔川 。
1
.
5 葫芦素 B : 葫芦素 B (e u e u r bit a e in B )源
于甜瓜蒂及丝瓜 、瓢瓜等种子中 , 为苦味贰元
成分 。 曾报道 〔25) , 用含葫芦素 B 、 E 的甜瓜蒂
制剂 治疗 54 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 8 . 9 %有
效 。 70 年代末 , 韩德五等以四氯化碳 、 乙醇 、
胆固醇等复合因素所致的大鼠实验性肝硬化
研究发现 〔, 6 〕 , 葫芦素 B 能减少肝内甘油三醋
的蓄积 , 增加血清 p一脂蛋 白含量 , 阻抑脂肪肝
的发生 ;可有效地控制肝细胞变性 、坏死的发
展 , 并加速其组织的修复 , 从而抑制胶原纤维
的增生 , 使大 鼠肝硬变发生率明显减少 , 严重
程度明显减轻 . 但有一定 的毒性〔, 7〕。
飞. 6 齐墩果酸 : 齐墩果酸 (o le a n o lic a e id ) 别
名上当归酸 , 存在于木犀科植物齐墩果叶 、女
贞一子及龙胆科植物青叶胆等多种植物 中 。 70
年代报道该药治疗急 、慢性肝炎有良好的效
果 。 8 。年代初 , 韩德五等继葫芦素 B 研究后 ,
又发现齐墩果酸可防止肝硬变的发生 , 能抑
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与坏死 ; 促进肝细胞再
生 , 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 ;非特异性抑制炎症
反应 ; 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 。同时经齐墩果酸
长期治疗后与肝硬变对照 组相 比 , 脑匀浆的
酪氨酸含量明显降低 , 其作用与青霉胺相似 。
但在大鼠肝硬化形成后再予以齐墩果酸治疗
者 , 其肝组织病理学及胶原蛋白含量无明显
改善 , 似无促进胶原纤维重吸收的作用 〔川 。
1
·
7 其它 : a) 甘草甜素 (甘草酸 ) 、甘草次酸
为甘草的有效成分 , 具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
甘草可以抑制肝 内 M A O 的活性 , 从而可抑
制胶原的合成 〔“8〕 。 赵敏崎等报道 〔29j , 甘草甜
素 、甘草次酸能防治实验性肝硬化的发生 , 其
中前者可阻止 A l_ T 活性 的升高 , 减少肝 内
甘油三酷的蓄积 , 但两者皆无促进纤维重吸
收的作用 。 b )人参皂贰 R o 能明显抑制 CCI ;
诱导的肝脏脯氨酸的升高和肝脏纤维化增
生〔川 。 c )五仁醇为五味子核仁的醇提取物 ,
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 , 经 CCI ; 大 鼠慢性肝损
伤实验发现 , 五仁醇可使肝脏胶原含量减少 ,
纤维化减轻 , 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3 ,〕。
2 现状分析与展望
经历 10 余年的时间 ,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
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 发现许多
有效成分并对部分有苗头的有效成分作了深
入研究 。 但不难看出 , 尚存在着一些问题 , 笔
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a) 已有的研究
深浅不一 , 有的研究 已达到细胞水平 , 并开展
临床的研究 , 如桃仁提取物 、汉防 己 甲素等 ,
但大 多还限于初 步的动物实验 , 且未 见后续
的 研究 报道 ; b) 实验设 计 大多 缺乏阳性 对
照 , 影响药物作用价值的判断 ; C )动物模型的
采用较单一 , 不利于进一步阐明作用及其机
制 ; d) 较缺乏临床研究 。
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必须具备 〔川 : a)
药物活性应 当仅局限在肝脏 ; b) 其药效须专
对胶原或其它细胞外基质的关键成分 ; c )药
物应当无毒性 。 目前 , 随着细胞生物学 、基因
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 , 国际上有关肝纤维化
病理机制的研究 已有较大 的突破 , 但仍未能
推出较为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 其原 因在
于一些 已证实有效的药物存在毒副作用以及
作用机制不明确 〔3j 。 近年来的研究表 明 , 中
医药在该领域有着 良好的前景 , 中药有效成
分研究还可为某些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应用
于临床提供药物生产的质控指标 。 今后很有
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 中 , 有以下设想可供
参考 : a) 中药毒副作用较小 , 但不排除有毒副
作用的可能 , 对已有初步研究的成分 , 有必要
进一步进行毒理试验 ; b) 应加强有效成分直
接对胶原或其它细胞外基质的关键成分作用
的研究 : c )一方面 , 要寻找新的有效成分 , 另
一方面可开展已有的几种有效成分之间的作
用 比较 , 去粗取精 , 集中力量开发新药 , 尽早
服务于临床 ; d) 进一步 阐明不同成分的主要
作用机制 , 在此基础上 , 不同作用途径的成分
之 间可进行再一次 “配伍 , 组方 ”研究 ,或许会
有新的收获 。
参 考 文 献
l 张清波 , 等 . 仁海 中医药杂志 , 1 9 8 5 , (7 ) : 4 5
2 刘 平 , 等 . 上海中医学 院 卜海 市中 医药研究院学 报 ,
1 9 8 8
, 2 (l )
:
2 2
3 王玉润 , 等 . 上海中医学 院 _L海 市 中医药研究 院学 报 ,
1 9 8 7
, 1 (1 )
: 2 2
4 刘 成 , 等 . 中医杂志 , 19 9 1 , (7 ) : 2 。
5 徐列 明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1 9 9 4 , 1 9 (8 ) : 4 9 1
6 徐列 明 , 等 . 肝脏病杂志 ; 19 9 3 , 1 (2 ) : 7 3
7 徐列 明 , 等 . 中西 医结合肝病杂志 , 1 9 9 3 , 3 (2 ) : 1 6
东中草药 矛, 洲 年第 27 卷第 j丽 18 5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解放军第 2 5 4 医院 (天津 3 0 0 1 4 2 )
天津黄河医院
蒋芝荣 郭海平 杨智敏
高俊琪
中药制剂多为复方制剂 , 且所含成分复杂 , 给分
析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 60 年代末
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 具有分离效能高 , 准确性
好 , 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 随着 H PL C 技术的不断发
展 , 在中药分析研究方面的应用也 日益广泛 , 并为中
药分析研究工作提供了条件 。 近些年 , H PI .C 在中药
研究中的应用综合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H PL C 在中药制剂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的质量 , 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 密切
关系着病人的安危 , 应确保中药制剂 、 中成药的质
量 。 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 , 特别是复方制剂 , 除被测
定的活性成分外 , 还含有其他许多成分 , 给中药的分
析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 , 使大多数中成药无理想的
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 H PI .C 技术在这方面占有很
大优势 , 此法灵敏度高 , 选择性强 , 有效成分与杂质
往往能得到较好的分离 。 近几年 , H PI 尤 技术已用于
中药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离 、含量测定 、稳定性 及
中成药质量控制等方面 。
H PI C 法测定的色谱条件 : 色谱柱普遍采用 C 1 8
和 C S 柱 , 流动相多为甲醇 一水或乙睛一水 。 近几年常
用的制剂分析方法见表 。
2 H P LC 在中药材方面的应用
中药材中成分复杂 , 除被测定的活性成分外 , 往
往还有大量蛋白质 、粘液质 、糖类 、鞭质等大分子化
合物 , 分离比较困难 。 近年来 , H PL C 法在中药材有
效成分的分离 、质量评价及开发应用等方面有了较
大发展 。
2
.
1 在中药材资源开发方面的应用 : 车前为常见中
药 , 目前临床多以种子入药 , 郭 月秋等〔‘5〕以 H PI 尤
法分别测定地下 、地上部分和 种子中活性成分桃叶
珊瑚贰含量 , 发现地下和地上部分含量较高 , 因此认
为车前应以全草入药更为合理 , 此研究扩大了药用
植物资源 。 丹参是重要的药材 , 其需求量正 日益增
加 , 张瑞等〔‘的 以 H P LC 法测 定了丹参培养细胞中 3
种丹参酮的含量 , 结果表明 :培养物与其他植体中成
分相似 , 为开发丹参资源开拓了前景 。
2
.
2 在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 、含量测定中的应
用 : 补骨脂为常用中药 , 近些年药理研究表明 , 其抗
衰老作用具有独特之处 . 郭戎等(l7 〕以 H P LC 法测定
其含磷脂酞胆碱的 含量 , 此研究为补益中药的质量
控制提供了方法 。 还有以 H PL C 法测定陈皮中橙皮
贰的含量 , 括楼根中葫芦素的含量 ; H P LC 测定木通
中马兜铃酸的含量 , 贝母中贝母辛的含量等 , 这些研
究为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 、含量测定及中药材的
8 徐列明 , 等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1 9 9 5 , (2 ) : 79
9 孙自勤 , 等 . 新消化病学 杂志 , 1 9 94 , 2 (z ) : 1 9
10 王要军 , 等 . 新消化病学杂 志 , 19 4 , 2 (2 ) : 78
1 一 权启镇 , 等 . ilJ 东医药 , 19 93 , 3 3 (5 ) : 1 0
1 2 权启镇 . 等 . 上海 医学 , 19 93 , 1 6 (10 ) : 5 6 2
1 3 范flJ 英 , 等 . 中华消化杂志 , 19 9 4 , 14 (5 ) : 2 8 1
14 刘玉兰 , 等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1 9 4 , 4 (4 ) : 21
15 吕新生 , 等 . 中华实验 外科杂志 , 士9 8 7 , 4 : 1 24
1 6 狄剑时 , 等 . 临床肝 胆病杂志 , 19 0 , 6 : 7 0
]7 沟 口靖弘 . 现代 医疗 , 19 9 1 , 23 : 6 65
1 8 刘耕陶 , 等 . r}, 国药理学 与毒理学杂志 , 1 9 9 2 , 6 (1 ) : 7 7
1 9 黄治森 , 等 . 药学学报 , 19 9 2 , 2 7 (2 ) : 9 6
20 刘 平 , 等 .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 9 9 3 , 1 3 (6 ) : 3 5 2
21 刘 平 , 等 . 中国医药学报 , 1 9 9 3 , 8 (中药研究专辑 ) : 6 5
2 2 Sh ig
e rn a t s u T
, e t a l
.
B i(
〕e
him i
e a e t B io p hy s ie
a
A
e t a ,
2 3
2 4
2 6
2 7
2 8
2 9
::
3 2
3 3
1 9 9 4 , 1 2 0 0 : 7 9
陈学忠 , 等 .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 98 7 , 7 (9 ) : 5 4 7
傅其黎 , 等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1 9 2 , 12 (4 ) : 2 28
第三军 医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传染科 . 中草药通讯 ,
1 9 7 8
,
(l )
: 4 0
韩德 互 , 等 . 中华医学杂志 , 1 9 7 9 , 5 9 (4 ) : 2 0 6
韩德五 , 等 . 中医杂志 , 2 9 8 1 , (3 ) : 57
矢 林 , 等 . 国外医学一中医中药分册 , 1 9 81 , (3 ) : 54
赵敏崎 , 等 . 药学学报 , 1 9 8 3 , 18 (5 ) : 32 5
M a t
s u d a H
. 国外 医药 一植物药分册 , 1 9 9 2 , 7 (4 ) : 1 7 9
王美纳 , 等 ,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 19 89 , 1。(3 ) : 2 21
Br
e n n e r D A
, e t a l
.
S e m in L iv e r D is
.
19 9 0 , 1 0 (1 )
: 7 5
A d a e hiY
, e t a l
.
H e p a t o lo g y
.
1 9 94
,
(8 )
: 4 5 3
(1 9 9 5

0 7

2 6 收稿
1 9 9 5

1 1

0 7 修回 )
·
1 8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