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葫芦科蔬菜真菌性死苗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1-01-15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1年 第 3期
葫芦科蔬菜真菌性死苗的研究
于凌春 ,张乃琴 ,郑 芳
(山东农业大学德州专科部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 要:引起葫芦科蔬菜幼苗真菌性死苗的病原菌主要有瓜果腐霉菌 、立枯丝核菌 、葫芦科刺盘孢菌 , 低
温 、高湿或中湿 、播种过深 、光照不足 、土壤偏碱有利于病害发生。
关键词:葫芦科蔬菜;真菌性死苗;病原菌;发病规律
中图分类号:S436.4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01)03-0026-02
  有关蔬菜苗期病害的研究中 , 主要以茄科蔬菜为试
材 ,而对葫芦科蔬菜研究较少 ,本试验以瓜类为试材对葫
芦科蔬菜苗期真菌性病害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黄瓜:长春密刺 , 西瓜:京欣 1 号 ,甜瓜:伊丽莎白。
1.2 病原鉴定
试验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 , 1998 ~ 1999 年
于大棚苗床采集病菌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 在病健交界处
剪取0.2~ 0.5cm 的茎基部组织 , 用无菌水换洗 3 遍 ,置于
链霉素溶液(200mg/ kg)中浸泡 5min , 然后在 PDA培养基
上培养 48h(25℃), 从菌落的边缘挑取菌丝体或孢子移植
培养 , 获得纯菌种 ,根据魏景超的分类系统进行病原菌鉴
定。
将分离纯化和鉴定后的病菌采用玉米粉砂土培养基
培养 3 周后作为接种体进行土壤接种 , 接种量为 0.5%,
即病菌与培养物的重量(不包括其中砂土重量)占土壤重
量的0.5%,下同。每处理接种 50 株 , 种子催芽后于 1999
年5 月 4日播种 , 自然条件下播种 10 ~ 15 天后进行致病
性调查及病原菌再分离。
1.3 真菌性死苗发病规律研究
试验在人工控制标准化条件下进行 , 白天温度(21±
1)℃, 夜间温度(17±1)℃, 土壤持水量 80%, 光照 5000lx ,
光周期 10h/14h(日/夜),土壤 pH 值 6.8 , 播种深度 0.5cm ,
每处理 20 株 , 重复 3 次 , 温度和湿度由 CRH-150G 光照
培养箱控制 ,土壤湿度和 pH 控制方法为:取适量烘干菜
园土 ,根据需要调节土壤的持水量 , 幼苗出土前用塑料薄
膜保湿 , 出土后 , 每天定量浇水补充土壤失水量 , 用稀硫
酸和氢氧化钙调节土壤至所需的 pH 值。
1.3.1 苗龄对感病性的影响
种子催芽后分期播种 , 分别获得 1 、5 、10、15、20 天的
幼苗 ,再将在 PDA培养基上培养 3 天的 0.5cm2 的菌块接
种在幼苗基部或发芽的种子旁边 , 7 天后调查发病率。
1.3.2 土源对发病率的影响
以大田土 、菜园土 、温室土进行试验 , 3 种土壤均采自
德州市郊区哨马营 、芦庄 、八里庄 , 采用 5 点取样法取样。
大田土采自常年种植粮食作物的大田;菜园土和温室土
分别采自种菜3 年以上的菜园和日光温室;日光温室随机
选取 9个标准棚 , 种子催芽播种后 10 天调查自然发病率。
1.3.3 环境条件对发病率的影响
用玉米粉砂土培养基培养3 周的菌作接种体 , 接种量
为0.5%, 在标准化条件下分别变动环境条件中的某 1 个
因素 ,种子催芽播种后 10 天 ,分别调查日/夜温度 、土壤湿
度 、光照强度 、土壤 pH 值 、接种深度等环境因素对发病率
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瓜类幼苗真菌性死苗的病原菌
病原鉴定结果表明 , 引起瓜类幼苗真菌性死苗的病
原菌主要有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立枯丝
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葫芦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 (Berk &Mont)Arx)。经分离纯化的病菌进行土壤
接种后再分离结果见表 1。
表 1  3种瓜类幼苗真菌性死苗病原菌的
致病性测定及再分离结果
病原菌 品种 接种株数
发病率
(%) 病原菌回收率(%)
瓜果
腐霉菌
长春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莎白
50
50
50
41.1
38.7
40.1
100
100
100
立枯
丝核菌
长春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莎白
50
50
50
26.9
27.7
28.8
100
100
100
葫芦科
刺盘孢菌
长春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莎白
50
50
50
23.4
31.5
25.6
100
100
100
CK
长春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莎白
50
50
50
0
0
0
2.2 苗龄对感病性的影响
3 种病菌引起黄瓜 、西瓜 、甜瓜幼苗死苗表现规律相
26
DOI :10.14083/j.issn.1001-4942.2001.03.011
似 ,苗龄愈小发病愈重(表 2), 随着苗龄的增大对病害的
抵抗力增强 ,侵染高峰集中在出土前和出土后的子叶期。
因此 ,播种时结合种子催芽进行药剂处理 , 可有效地防止
或减轻死苗病的发生。
表 2 苗龄对真菌性死苗发病率的影响 单位:%
苗龄
(天)
瓜果腐霉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立枯丝核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葫芦科刺盘孢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1 56.1 51.8 53.2 57.9 61.2 58.7 58.9 62.1 64.3
5 42.3 41.2 43.5 37.2 40.1 37.7 39.2 41.5 43.6
10 28.7 23.4 21.2 22.8 25.6 23.5 21.4 25.1 27.9
15 15.6 11.9 9.6 11.3 13.9 12.6 14.5 16.3 11.8
20 2.7 2.1 2.1 4.5 5.6 5.1 4.8 6.5 6.6
2.3 土源对发病率的影响
病害发生的轻重程度与土源密切相关 , 不同来源的
土壤带菌量有差异 ,大田土的带菌量较少或没有 , 发病率
较低(表 3),选择大田土作育苗营养土 , 可以减少病害的
发生。
表 3  土源对真菌性死苗发病率的影响
单位:%
土源
瓜果腐霉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立枯丝核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葫芦科刺盘孢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大田土
菜园土
温室土
2.8
18.6
21.5
2.1
17.1
19.7
1.9
15.4
19.1
1.8
16.9
19.6
2.6
15.4
18.9
3.1
16.7
17.7
1.7
16.3
18.9
2.3
17.8
21.4
2.9
17.6
20.5
2.4 环境条件对真菌性死苗的影响
2.4.1 温度和湿度
3 种病菌引起的死苗对温度的反应基本一致 , 均为低
温明显加重死苗的发生(表 4),低温处理尽管降低了病原
菌的生长和活动能力 ,但仍属病菌可生长和活动范围 , 而
低温不利于寄主生长 ,使幼苗在土内的停留时间延长 , 降
低了幼苗出土的整齐度和对病菌的抵抗力 , 因而低温易
加重病害的发生。
瓜果腐霉菌和葫芦科刺盘孢菌在高湿条件下引起严
重死苗 , 而立枯丝核菌在中湿条件下(土壤最大持水量
60%~ 80%)引起严重死苗 , 3 种蔬菜的表现基本一致(表
4),即土壤高湿有利于瓜果腐霉菌和葫芦科刺盘孢菌的
生长发育与侵染 , 而中湿有利于立枯丝核菌的生长与侵
染。
表 4  温度和湿度对真菌性死苗发病率的影响
单位:%
处理
瓜果腐霉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 号
伊丽
莎白
立枯丝核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葫芦科刺盘孢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温度
(日/夜)
(℃)
17±1/13±1
21±1/17±1
25±1/21±1
57.3
32.5
13.1
48.9
34.7
11.6
49.3
36.5
12.8
46.5
25.5
19.8
48.2
23.4
18.1
46.7
24.9
17.8
41.8
24.6
17.8
48.2
28.6
19.1
45.3
28.1
16.9
土壤最大
持水量
(%)
40
60
80
100
5.3
11.5
20.6
28.7
6.2
13.4
18.3
29.4
5.1
12.1
19.4
28.6
4.8
29.8
38.7
15.4
3.6
28.4
35.4
15.3
5.2
31.2
37.1
16.5
2.8
13.1
23.2
29.6
4.6
15.9
29.7
31.5
3.9
15.4
22.9
31.8
2.4.2 光照强度和土壤 pH 值
光照强度和土壤 pH 值对真菌性死苗的发生均有显
著影响 ,光照愈弱 , 死苗发生愈严重。在偏碱和偏酸的土
壤中 ,以在偏碱的土壤(pH 值 8)中死苗发生最严重(表
5)。
表 5  光照强度和土壤 pH 值对真菌性死苗
发病率的影响 单位:%
处  理
瓜果腐霉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立枯丝核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葫芦科刺盘孢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光照
强度
(lx)
6000
4000
2000
500
16.5
28.7
49.6
72.9
17.2
31.2
52.3
68.8
17.8
29.6
48.7
73.2
14.3
23.6
29.9
53.6
13.6
25.7
28.6
53.1
14.8
21.8
27.1
52.8
12.4
24.9
32.3
57.6
13.9
26.8
24.5
61.4
11.6
27.1
35.7
59.6
土壤
pH值
4.2
5.5
6.8
8.0
10
3.5
16.7
24.8
42.6
15.9
3.2
13.1
28.5
41.1
12.8
2.8
14.8
26.3
39.6
14.6
4.2
18.7
27.9
59.6
18.9
3.5
16.5
25.4
54.3
16.1
3.2
13.2
26.8
55.7
16.7
4.1
16.5
25.4
48.6
17.6
5.6
18.1
23.6
62.5
18.7
5.1
18.8
26.8
61.9
18.1
2.4.3 播种深度
不同播种深度对瓜类幼苗真菌性死苗的发生有显著
影响 , 播种越深死苗发生越重(表 6), 这是由于浅播幼苗
出土快 , 而深播幼苗出土慢 , 受病菌侵染的时间延长 , 而
且幼苗胚轴变得细长 ,抗性降低。
表 6 播种深度对幼苗真菌性死苗发病率的影响
单位:%
播种深度
(cm)
瓜果腐霉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立枯丝核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葫芦科刺盘孢菌
长春
密刺
京欣
1号
伊丽
莎白
0.5 26.5 23.2 25.7 13.9 12.1 14.6 16.7 18.6 17.2
1.0 43.2 41.5 42.4 35.6 28.7 33.3 31.5 33.5 34.6
1.5 61.5 57.2 59.4 59.6 53.8 56.8 55.9 59.1 52.8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试验证明 , 引起瓜类幼苗死苗的病菌主要有瓜
果腐霉菌 、立枯丝核菌 、葫芦科刺盘孢菌 , 3 种病菌在黄
瓜 、西瓜 、甜瓜幼苗上表现基本一致 , 发病规律也基本相
同 ,土壤中病原菌以大田土带菌量少 , 发病轻 , 出土前或
出土后的子叶期是主要的感病时期 , 一般苗龄愈小感病
愈重。低温 、高湿或中湿(土壤最大持水量 80%以上适宜
瓜果腐霉菌和葫芦科刺盘孢菌致病 , 60%~ 80%适宜立枯
丝核菌致病)、低光照(4000lx)、土壤偏碱(pH 值 8)、盖土
过深(0.5cm以上)为发病的有利条件。因此 , 真菌性死苗
可通过选择带菌量较少的大田土作苗床 , 种子药剂处理
及创造不利于真菌性死苗发病的条件 , 可达到良好的防
治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方达中.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79, 87-
156.
〔2〕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科学出版社 , 1982, 30-
34 , 645-64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