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g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dominant population in the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of Jiulian Mountain in Jiangxi Province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0(3):348— 354 2O10年 5月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
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简敏菲 ,刘琪璨2*,朱 笃
(1.江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22;2.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以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对该地区
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润楠的存活曲线表现为
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罗浮栲与赤楠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既有稳定型或
增长型,也有衰退波动型,如木荷、润楠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增长型,拟赤杨、枫香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
退型,丝线吊芙蓉、罗浮槭、鹿角栲等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应用聚集度指标、方差和均值比
率、负二项式分布等方法研究各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为构成群落乔木层的 12个主要优势种群的分
布格局均属聚集分布,并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分布格局;九连山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0)03-0348—07
Ag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0f the dominant
population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0f Jiulian Mountain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 Min-Fei1,LIU Qi—Jing2 ,ZHU Du
(1.College of Li Scienc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Jiangxi Provincial Key Lab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ubtropical
Plant Resources,Nanchang 330022,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dominant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
munity in Mount Jiulianshan of Jiangx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patial sere substituting for
temporal sere.The linear-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were as folows:the survival curves of M achilus microcarpa
population was best significantly linear,and the survival curves of Castanopsis fabri and Syzygium buxifolium pop—
ulation were also signifcantly linear.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s were summed up tO be stable,increasing or
declining.For example,the age structure of Schima superba and Machilus microcarpa was stable;and that of
Alniphyllum fortunei and Liquidambar formasana was declining;while Rhododendron westlandi,Acer fabri and
Castanopsis lamontii processed from stable to declining.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main dominant popu—
la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aggregate indices,variance ratio and the Possion distribution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ll each 1 2 dominant trees were aggregated pattern,which were also consonant
with the Possion distribution of all the plots.
Key words: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population age structure;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Mount Jiulianshan
收稿日期:2008—12—22 修回日期:2009—04—2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一YW-Q1—1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Supported by Key Projec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ZCX2一YW-Q1—14);the“One Hundred Talents Program”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作者简介:简敏菲(1969一).女,江西高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生态研究,(E-mail)jianminfei0914@163.t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liuqijing~gmail.corn)
3期 简敏菲等: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349
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大4x)结构和分布格
局,对于研究种群的生态特性、群落演替趋势及生态
系统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徐学红等 ,2005)。
种群大小结构能充分地反应种群动态变化(wu等,
2002),空间格局是植物种群的重要属 性之一 (张亚
爽等 ,2005),分布格局能极 大程度地反映该种群与
生境间的关系及其在群 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Arista,
1995),并能反映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
互关系及群落中种间和种内的关系,以及环境对群
落中物种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刘智慧,l988;金则
新 ,1999)。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能加深对种群特点
和群落结构的认识 ,并为营林造林 的植株配置提供
理论依据(杨心兵等,2001)。空 间分 布型通常分 为
随机分布型、聚集分布型和均匀分布型三种(丁岩
松,1980)。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直是种群生态
学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Pielou,1985;洪伟等,
1990;陈辉等,1992;1999),研究空间分布型的方法
很多,目前应用效果较好,方法较为简便的有聚集度
指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在昆
虫、植物病株的空间分布研究方面使用非常广泛。
但对群落中某些种群的空间分布研究较少,特别是
对常绿阔叶林群落中种群的空间分布研究鲜见报道
(洪伟等,l990)。
本文选择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中最典型的优
势种群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年龄结构特征和分布
格局,揭示九连山常绿阔叶秫优势种群的数量组成
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为认识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的
生成、演替、动态及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基础
资料,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森林保护对策、加强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有用的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九连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地处 114。22 ~ll4。
31 E,24。29 ~24。38 N之问,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
南县的南部 。研究区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区,全年温
暖湿润,四季分明,水热条件优越 ,年均气温约 16.4
℃,1月平均气温 6.8℃,7月平均气温 24.4℃,历年
极端最高气温 37.0℃(1986年),极端最低气温一7.4
℃(1991年),全年≥lO℃的活动积温 6 800℃以上
(吉庆森等,2001)。年均降水量 2 155.6 ITfn;10月至
次年1月为旱季,年均蒸发量 790.22 mm,年均相对
湿度 85 9,6,2~9月为雨季,月均降水量最低 147.9
mm,最高 7O.7 nln。保护区的山体属南岭东段九连
山北坡,属中低山地貌,海拔28O~l 430 m,区内地形
坡度 25。~4O。。土壤类 型以砂岩 、板岩发育 而成 的
红黄壤和黄壤为主(刘信中等,2002)。有丰富的动、
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植被保存完好,主要植被类型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低山丘陵针叶林 、常绿落
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及山地草甸,其常绿阔叶林
的分布是江西最典 型的常绿阔 叶林 主要分布区之

。 常绿阔叶林群落主要 由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鹿角栲(C.1anontii)、米槠(C.carlesii)、甜
槠(C.eyrei)、罗浮栲(C.fabri)、丝栗栲(C.farge—
sii)、木荷(Schima superba)等组成多树种共优群
落,植物区系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组成(简
敏菲等,2008),具有我国亚热带南北植物分布最典
型的过渡地带特点 。
2 研究方法
2.1取样调查与数据来源
样地调查采用经典的线路抽样布设方法(赵志
模等,1990),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海拔高度以及
森林植物群落的外貌,选择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常
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并在群落中有代表性地
设置样地。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和常绿阔叶林最小面
积取样原则,每个群落样地选取最小取样面积的样
方进行群落学调查,共调查 2O个群落样地,在各样
地内对乔木层所有个体分别进行每木检尺(起测胸
径 DBH≥2.5 cm),分别采用围尺实测胸径、采用测
高仪或卷尺测枝下高、冠幅等指标,据此计算出重要
值(宋永昌等,2001)确定优势种;对样地内灌木层
(DBH<2.5 cm)中的乔木幼苗 、幼树 、灌木树种 等
所有个体分别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基径 、采用卷尺测
定其高度、冠幅等指标,据此计算总优势度(武吉华
等,2004),确定优势种。每个物种个体无论大小,均
统计计算个体数,根据每个个体的调查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 ,据此选取各样地群落 中最典型的优势种群
分析其年龄结构、存活曲线及分布格局。
2.2种群大小级划分
借鉴有关文献的研究方法(金则新,2002;胡小
兵等,2002),以大小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进行分析。
各种群大小级的划分,根据常绿阔叶树的生长特点,
以2.5 cm为间距来划分年龄大小结构。胸径小于
2.5 cm的个体测定其基径,并划分成两级:基径小
350 广 西 植 物 3O卷
于1 cm为l级,大于 l cm为2级;胸径大于2.5 cm
的个体,按胸径每增加 2.5 cm为 1级划分(上限排
外法)。本研究共划分为 11级 ,胸径大 于 22.5 cm
以上的均定 为 1l级 。
2.3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方法
(1)方差和均值比率(C )(Schulter,1984;Lud—
wig& Reynolds,1988):C)(=g/m ⋯⋯⋯⋯⋯ (1)
式中:V为样本的个体数方差;m为样本的样方
中个体数均值。CX=1,随机分布;CZ<1,均匀分
布;CZ>1,聚集分布。
可用 t值检验确定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差异显著
度 :t=(C —1) 2/(N一1) ⋯⋯⋯⋯⋯⋯⋯ (2)
其中N为样方数,如果 £<岛.o5/。一1.990,则种群
服从随机分布;如果 > .吲:,则种群服从聚集分布。
(2)负二项式分布:起源于公式 pk(1-q)一K的
展开式,K的近似值的计算:K=m2/( — ) ⋯ (3)
式中:V为样本方 差 , 为样本均值 。生态含
义:K>0种群为聚集分布,且 K值随着聚集程度的
增加而减少;K<0为偏聚集分布,即随机分布。
(3)Lloyd的平均拥挤指数( )和聚块指数
(C):平均拥挤是指平均每个个体在同一单位中有
多少个其它个体,平均拥挤指数( )的计测公式
(陈辉等,1999):m =NX;/2Xj一1 ⋯⋯⋯⋯ (4)
因为 三X /三X :( +m /m),故 =m+ /
研一 1 ⋯ ⋯ ⋯ ⋯ ⋯ ⋯ ⋯ ⋯ ⋯ ⋯ ⋯ ⋯ ⋯ ⋯ ⋯ ⋯ ⋯ (5)
聚块指数(C)为平均拥挤指数为与平均密度之
比,计算公式:C-= /m ⋯⋯⋯⋯⋯⋯⋯⋯⋯ (6)
若 C一1为随机分布;C<1为均匀分布;C>1
则为聚集分布。
3 结果与分析
3.1种群的大小级结构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九连山所有群落中重要值
最大的优势种群是拟赤杨、其次为木荷、丝线吊芙
蓉、枫香、润楠、罗浮栲、甜槠、米槠、赤楠、丝栗栲、罗
浮槭、鹿角栲等种群。因篇幅所限,本研究选取以上
12个优势种群进行分析。根据大小级结构划分标
准,对上述 l2个优势种群的野外取样数据进行整理
分级,以大小级比为横轴,以大小级为纵轴绘得各优
势种群的年龄结构 图(图 1)。从 图 1看出,木荷 、润
楠、罗浮栲、甜槠、米槠等种群龄级较完整,且有大量
的幼苗、幼树存在,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赤楠的大
小级分布图是基部宽,顶部狭窄的类型 ,其形状呈钟
形 ,因而其年龄结构应视为增 长型或稳定型。而拟
赤杨 、枫香的幼苗、幼树很少 ,幼苗贮备严重不足,种
群天然更新 困难 ,虽不能简单就此推论它们即将在
群落中消失,但已是衰退型模式。丝线吊芙蓉、罗浮
槭、鹿角栲等种群幼苗很少,种群天然更新开始出现
困难,其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丝栗栲幼
苗尽管幼苗很多,但竞争所引起的种群 自疏和他疏
作用 ,使种群密度迅速下降,而且由于受到林冠严重
荫蔽的限制 ,存活下来的幼树也很难生长达到群落
的上层(除非林窗出现),于是大小级 图上出现了中
间部分的缺失。
3.2种群的存活 曲线
为了更进一步地对各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动态进
行比较,最常见和最直观的方法是绘制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是对生命表的重要反映和有效解释,当特
定年龄或年龄组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确定时,可
以根据存活曲线的类型来判断森林树木种群是增
长、下降还是稳定的动态特征。如果存活曲线是直
线型则表明该种群是稳定种群,若为“凹型”,则为增
长种群;若为“凸型”,则为下降种群(金则新,2002)。
本文采用双对数存活曲线分析,以各个大小年龄级
数的自然对数为横坐标,以现存个体数的自然对数
为纵坐标绘制各优势种群的存 活曲线(图 2)。为了
更准确地确定各优势种群存活曲线的特征,将各优
势种群 的存 活 曲线 进行 线 性 回归 分析,采 用
SPSS11.5统计软件 ,配合直线回归方程并检验其显
著程度(表 1)。
综合分析图2、表 1可以看出,润楠等种群的存
活曲线表现 出极显著的线性关 系(P<0.01),因而
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罗浮栲、赤楠等种群的存活曲
线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其年龄结构
皆为稳定型。拟赤杨、丝线吊芙蓉、枫香等种群的存
活曲线为“凸型”,线性 回归的结果是这些种群存活
曲线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由此可推断拟赤杨、丝线
吊芙蓉、枫香等种群的年龄结构正逐步由稳定型趋
向衰退波动型。木荷、甜槠、米槠、丝栗栲、罗浮械等
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凹型”,通过对其种群的存
活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其线性相关虽未达到显著水
平,但年龄结构仍表现为增长种群。润楠、罗浮栲、
赤楠、木荷、甜槠、米槠、丝栗栲等种群结实丰富,天
然下种能力强,有更新幼树、幼苗。且它们萌生能力
强,能够在上述样地较稳定地存在,因此其年龄结构
3期 简敏菲等: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351
为稳定型或增长型。拟赤杨、枫香幼苗很少,幼树、
小树多分布在林缘的交错区,在林内个体数少,且生
活力弱,很难更新。因此,枫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
退型种群,在群落中不能继续发展,将有逐渐被淘汰
2


● 一


X{
X
IX
vJJ
Vll
VI
V
lV
Xl
X
IX
VI}I
VlI
VI
V
lV
XI
X
lX
V HI
V}i
Vl
V
fv
XI
X
IX
vlH
VI
VI
V
IV
x1
X
lX
VⅢ
VIl
VI
V
IV
XI
X
IX
VIH
\,ff
VI
V
lV
lIl
的可能。由于乔木层木荷、甜槠、米槠等优势种群均
具增长、发展和稳定的年龄结构,所以群落渐趋稳
定。特别是甜槠、米槠、木荷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地位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由其它种类替代,因而推论
XI
X
IX

VIl
vI
V
IV
XI
X
lX
v掰
vlI
Vl
V
lv
10 2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5 t0 15 20 25
XI
X
IX
Vm
vlJ
VI
V
IV
XI
X
IX
、『Il
VII
Vl
V
lv
III
大小级比si ze rati0(%)
图 1 优势种群年龄大小结构 (图中种群代码1—12与表 1同)
Fig.1 Size structure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该群落目前的变化过程属进展演替类型。
3.3种群的分布格局
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分布格局是随时间过程而
表现出动态变化,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
析各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和动态,采用方差/均值比
率法,以t检验确定显著度,并采用负二项式分布式
和 Lloyd的平均拥挤指数(m )和聚块指数(C)等
其它方法辅助分析(表 2)。
表2中,各种指数的结果都表明:九连山常绿阔
叶林群落各个优势种的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从 K
值分析结果看,各优势种群中聚集程度较大的依次
为:木荷、罗浮栲、润楠、拟赤杨、米槠等优势种群。
从聚块性指数分析看,甜槠的值最大,其次是赤楠,
反映其集中分布的程度最大。由表 2的 t检验可
知,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群中,各种群 t检验
值均大于>£。.。/2—1.990,各种群均不服从随机分
布,均属于聚集分布。种群的聚集生长对种群的繁
衍极其有利,本研究结果表明,各优势种群的聚集程
度较高,体现了各优势种群在不同群落中处于良好
的繁衍状态。
4 讨论与结语
4.1种群年龄大小的结构类型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层各优势种群的年龄大
小结构类型具有类似纺锤形的结构和不典型的金字
352 广 西 植 物 3O卷
O
4
0 2 3
6
5
4
3
2
1
0
3
0
O 2 3 0
2 3 O
2 3 0
3 0 2 3 0 2 3
O 2 3 0 2 3 0
n(大小级)In(Si ze cI asses)
3 0 2
图 2 优势种群存活曲线 (纵、横坐标均为自然对数化。种群代码同表1)
Fig.2 The survival curves of dominant population (Codes are the same as Fig.1,Coordinate axes are of nature logaritharic ones)
表 1 优势种群存活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
Table 1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survival curves of dominant population
塔形结构(倒J型结构)。体现了各群落既有稳定增
长的群落类型,又有趋向衰退波动型的群落。纺缍
状结构类型的中间级别个体数量多,而较大,较小级
别个体数量都很少,体现了群落中一些种群正处于
较稳定的发展或由稳定状态趋于衰退波动的状态。
本研究大多数种群的年龄大小结构类型属不典
型的金字塔形,或称 为倒“J”型,即低级幼苗个体数
特别多,一般占总体数的 3O 以上,大部分样地幼
4 3 2 1 0
6 5 4 3 2 1 0
一J。D山nc lEnpI^lP uI暑u—Pu∞ 一uI一籁 牯晷一uI
3期 简敏菲等: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353
苗个体数量接近5O%,反映出多数种群的年龄结构
属增长型状态。
对各优势种群的存活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
明,优势种群润楠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
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罗浮栲、赤楠等种
群的存活曲线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其年龄结构皆为稳定 型;拟赤杨 、丝线吊芙蓉 、枫香
等种群的年龄结构正逐步由稳定型趋于衰退波动型
转变;枫香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 出一定 程度 的过熟
衰退型。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研究区的一些中低
海拔区域在 20世纪受人类活动的破坏较大,大多数
枫香、拟赤杨等阳生性的落叶阔叶树种群落类型多
是在人工种植或栽培后演替形成的次生林,由于其
生长迅速,且中幼龄阶段以高生长为主,能很早占据
群落的最高层,经过一定的发展与演替过程后,拟赤
杨与枫香等落叶树种群落内林冠层荫蔽而改变了群
落的光照环境,加上其他常绿阔叶树种的侵入,使群
落的郁闭度进一步增大,为林下的樟树、木荷、红楠、
黄樟等较多的常绿成分提供 了适宜的生长条件 ,这
就抑制了阳性的落叶树种群的更新,导致群落内缺
表 2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ominant populations in Jiulianshan Mountain
物种
Name of population
拟赤杨
木荷
丝线吊芙蓉
枫香
润楠
罗浮栲
甜槠
米槠
赤楠
丝栗栲
罗浮槭
鹿角栲
c
t-

va He
K R结es u t m c V
ariance M ean V^ l ‘ l ⋯ u
结果
Resu Jt
1.41
1.46
1.43
0.67
2.97
1.O3
1.34
O.87
1.45
O.71
0.95
0.46
5.24
3.12
9.0l
5.27
6.99
2.59
11.79
3.75
11.17
3.45
8.59
4.2O
25.97 0.33
l2.96 O.69
49.08 O.18
26.10 0.16
36.70 0.5O
9.75 O.65
66.O8 O.12
16.82 O.32
62.29 0.14
15.01 0.29
46.48 0.13
19.57 .14
注:表中P、A、C分别表示随机分布(Possion)、均匀分布(Average)和聚集分布(Clumped)。
少幼苗幼树,年龄结构因而转为衰退型。
同时,各群落乔木层中甜槠、木荷、米槠等优势
种群均具增长、发展和稳定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这些
树种均具有较长的寿命,因此它们所具有的优势地
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 由其它种类替代,由此可
以推定本区常绿阔叶林群落 目前 的变化进程属进展
演替类型。
4.2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特征
本研究各群落样地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结果分析
显示,构成群落乔木层的主要树种的分布格局均属
聚集分布,从负二项式分布参数 K值分析结果看,
各优势种群中聚集程度较大的依次为:木荷、罗浮
栲、润楠、拟赤杨、米槠等优势种群。从聚块性指数
分析看,甜槠的值最大,其次是罗浮槭,说明它们集
中分布的程度最大,也反映出这两个物种正处于稳
定发展的阶段,其它天然种群中,赤楠、润楠等种群
均具有较高的聚块性指数,反映出它们具有明显的
聚集分布。
植物种群,特别是长命多年生植物种群,在其发
育过程中,分布格局呈现出一定动态的变化,从而影
响着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典型样地的种群格局动
态趋势可以反映整个格局种群动态的大致趋势。种
群分布格局是种群本 身生物学特性 、生境条件以及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一般来说,种群在
散布和发展时期的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 ,而在
衰退期常表现为随机分布。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中绝
大多数种群的分布状况均表现为 聚集分布,这些种
群在群落中发展的种源均来自近邻的地带性常绿阔
叶林,具有方向性,因而有利于其种群聚集分布格局
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种子散布范围受母树的控
制,可促成聚集强度的增大,而在聚集规模达到相当
水平之后,种内和种间竞争加剧,种群因自疏和它疏
作用可造成聚集强度的下降。
同时,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各群落的优势种群均
属多年生植物种群,受森林生境条件及其他环境因
子的限制,生长较为稳定缓慢。因此,难于追踪种群
整个发育过程中找出其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种群
稳定的径级结构具有类似于稳定的年龄结构性质,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的 ∞ 鹃 ” 钾 加 %
¨ & L
鹇 。。 。 如n
354 广 西 植 物 30卷
所以本研究借鉴许多学者(杨心兵,2001;金则新,
2002;徐学红,2005)在进行乔木种群生态学研究时
采用的径级代替年龄级的方法来分析种群的结构和
动态特征。种群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可能是种群对
生境条件的适应 ,以利 于其发展 ;同时 ,各种群具体
的分布格局动态也会因地段及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发
生变化 ,这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致谢 本研究野外工作得到了九连山国家级 自
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梁跃龙、成军锋 、
周华、罗淑琴、杨盛锋、王琴、占青等参与了野外调查,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参考文献 :
丁岩钦.1980.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I,M-I.北京:科
学出版社
刘信中,肖忠优,马建华.2OO2.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
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I-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刘智慧.1988.缙云山栲树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c]//
钟章成,等.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重庆 :西南大学出版社 :
360——374
宋永昌.2001.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吉华,张绅,江源,等.2004.植物地理学(第四版)[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志模,郭依泉.1990.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重庆: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Arista M.1995.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n Abies pinsapo
forest in southern Spain[j].Fore Ecol Management,74:81-89
Chen H(陈辉),Zhen RH(郑仁华),Hong w(洪伟).1992.Sire—
ulating of Weibun distribution with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ine caterpilar population(马 尾松 毛 虫 种群 空 间分 布格 局
Weibul1分布的拟合)[J]。J F ian Col Fore(福建林学 院学
报),12(4):359—363
Chen H(陈辉),1Au YB(50J玉宝),wu CZ(吴承祯).el a1.1999.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ominant trees in a secondary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Northern Fujian and its application(闽北次生
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研究)[J].Chin J
Appl Environ Bio(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5(6):561-565
Hong w(洪伟),Zheng KH(郑康宏),Gong QG(龚其锦).1990.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Bamboo in the mixed forest of
Chinese Fir-Bamboo(毛竹在杉木与毛竹混交林中的空间分布型
的研究)[J].J Bamboo (竹子研究汇刊),9(2):56—64
HuXB(胡小兵),Yu MJ(于 明坚),Chen YB(陈 玉宝).2002.
The eomnmnity structure and the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 of CX—
clobalunopsis glance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北青冈林群落结构与 青冈种群数 量特 征)[J].Bul Bot
Res(植物研究),22(4):432—438
Jian MF(简敏菲),Liu 03(刘琪 j豸}),Tang PR(唐培荣),et a1.
2008. Floristie analysis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from Jiul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江西九 连 山常绿 阔叶林 群落 区系特征 分析)[J].
Guihaia(广西植物),28(4):465~472
Ji QS(吉庆森),Tang MC(唐茂聪),Li CH(李昌华).2001.Cli—
mate resources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Jiulianshan(江
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气候资源)[J].Res Sci(资源科学).6
(Supp1.):3—14
Jin ZX(金则新).1 999.Studie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
namics of Castanopsis eyrei at Tiantai Mountain of Zhejiang
Province(浙江天台山甜槠 种群结构与动态)[J].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18(6):1O一15
Jin ZX(金则新).2002.Studies of dominant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Tiantai Mountain(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及
种间联结性研究)[J].Guihaia(广西植物),22(3):203—208
Ludwig JA,Reynolds jF. 1988. Statistical ecology,a primer on
methods and computingIM].New York:A Wiley interscience
publication:129— 131
Pielou EC.1985.Mathematical Ecology[M].New York:Wiley-
lnterscienee:84— 1 93
Schulter D.1984.A variance test for detecting species association,
with some example applicationi,J].[col,(65):998~1 005
Wu XP,Zheng Y,Ma KP.2002.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dy—
namie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Fraxinus rhynchophyla and
Acer 71lono in Dongling Mountain,Beijing[J].Acta Bot Sin,44
(2):212-223
XuXH(徐学 红),Yu MJ(于 明 坚),Hu ZH(胡正 华),et a1.
2005.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astanopsis eyrei popula—
tionin Gutian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in Zhejiang.East China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J].Acta
&ol Sin(生态学报),25(3):645—653
Yang XB(杨心兵),Tan YM(覃逸明),Liu SX(刘胜祥).2001.
Ag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inus massoniana pop·
ulation in Wuhan Ma’an Mountain Forest Park(武汉市马鞍 山
森林公园马尾松年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J].J Central
Chin Norvn Univ:Nat Sci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35(2):209—213
Zhang YS(张 亚爽),Su ZX(苏智先 ),Hu jY(胡进耀 ).2005.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avidia involucrata population in
Wolong of Sichuan Province(四川卧龙 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
空问分布格局)[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7(4):
395—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