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Xialei Natural Reserve, Guangxi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1(1):64— 69 2011年 1月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1.O1.014
广西下雷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王 磊l,温远光l*,和太平 ,彭定人2,杨 媚l
(1.广西大学 林学院,南宁 530004;2.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 530011)
摘 要:依据实地调查以及馆藏标本的整理和鉴定,对下雷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下雷植物种类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 182科 637属 1 069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 24科 44
属 65种,裸子植物 3科 4属 4种,被子植物 150科 589属 1 000种。(2)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
缘性明显 ,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属数之比值(即 R/T)为 4.75。(3)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4)区系植物岩
溶性明显。(5)区系珍稀濒危植物多 ,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l4种。该植物区系在区划上属于古热带植物
区一马来西亚植物亚区一北部湾地区。
关键词 :下雷 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植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0o一3142(2011)01—0064—06
Studies on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Xialei
Natural Reserve,Guangxi
WANG Lei ,W EN Yuan-Guang ,HE Tai—Ping ,
PENG Ding-Ren2.YAN G Mei1
(1.Colege of Forestr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2.Guangxi
Forest Inventory& Planning Institute,Nanning 530011,China)
Abstract:Based on field survey,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herbarium collection,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Xi—
alei Reserve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the flora of Xialei Natura1 Reserve was rich.There were 182
families,637 genera,1 069 species(including varieties,subspecies and forms).Of all the plants,there were 65 fern
species,belonging to 44 genera and 24 families;4 gymnosperm species,belonging to 3 genera and 3 families;1 000 an-
giosperm species,belonging to 589 genera and 150 families.(2)the reserve was in transitional region of tropical zone
and subtropical zone,so the tropical marginality was obvious.The tropic element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emperate
elements,and R/T was 4.75.(3)the origin of the flora was ancient,and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was complicated.
(4)the flora had obvious karst characteristics.(5)there were som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the flora,including
14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species.The 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ra belonged to Paleotropical Kingdom-Mal—
aysian forest flora-Tonkin—Gulf floristie region.
Key words:Xialei Natural Reserve;flora;plant diversity
下雷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
的中越边境地区,属于我国 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
区之一的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注。但 由于这一地区处在 中越边境、山峰林立,交通
不便,加之战争等原因,使从事植物调查的学者难以
涉足 ,故这一地 区的植 物区系调查工作 比较 薄弱。
201O-03—23 修回日期:2010—0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059)[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860059)]
王磊(1985一),男,广西融水人 ,硕士,主要从事植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学等研究 ,(E—mail)alei一004@163.corn。
温远光,男,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E-mail)wenyg@263.corn。
l期 王磊等 :广西下雷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65
近年来 ,中越边境 日趋成为国内 国际生物多样性研
究的热点区域,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考察,但植物方
面的考察成果大多尚未公开报道。本文就该保护区
的种子植物区系开展研究 ,为分析和研究我国喀斯
特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地区的环境概况
保护区位于广西大新县境 内,地理位置为 106。
4 ~106。48 E,22。24 ~22。28 N,总 面积 271.85
km。。保护区主要 山脉 有四城岭和吉 门岭,最高峰
为四城岭顶 ,海拔 1 073 m,一般海拔为 500~700
m,土壤主要是由石灰岩山地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及
由土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酸性土两大类。由于下雷
地处北热带,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炎热,
冬季温暖,无霜期平均为 344 d。多年平均年 日照
为 l 595.8 h,日照率为 36 ,年太阳总辐射 4.34×
10。J/cm ;年平均气温 21.3℃ ,1月均 温 12.9℃,
极端低温一2.2℃;7月均温 27.6℃,极端高温 39.8
℃,≥l0℃的年活动积温达 7 380.9℃。年均降水
量为 l 364.9 mil,雨量集中于 5~9月,约占全年降
水量的75 ,年均蒸发量为 l 644 mm,年均空气相
对湿度为 79 (广西林业厅 ,l993)。
2 下雷植物 区系的基本组成
2.1植物区系的科、属 、种组成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
182科、637属 、1 069种(含 变种 、亚种,下同),占广
西野生维管束植物 582科 1 819属 8 565种(韦毅
刚,2008)的63.86 、35.o2 和 12.48 ;其中蕨类
植物 29科、44属 、65种 ,裸子植物 3科、4属 、4种,
被子植物 150科 、589属、1 000种 ,被子植物 中双子
叶植物 126科 、458属 、779种 ,单子 叶植 物 24科 、
l31属、221种(表 1)。
由表 l可见 ,在保护区区系野生植物中,裸子植
物相当贫乏,元论科数、属数还是种数均很少,分别
占区系植物的 1.6 9,6、0.6 、0.4 ;蕨类植物的区
系组成比裸子植物丰富,其科、属、种分别占区系植
物的 15.9 9/6、6.9 9/6、6.1 9/6;被子植物最丰富,其科、
属、种分别 占区系植 物的 82.5 、92.5 9/6、93.5 9/6;
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优势明显,其科、属、种数
分别占区系植物的 69.3 、71.9 、72.8 ,而单子
叶植物 的科 、属 、种数则分 别占区系植物的 l3.2 、
20.6 、20.7 。因此,被子植物的组成,更能反映
该 区系的特点。
表 1下雷 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的科、属、种组成
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families,genera and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in Xialei Natural Reserve
蕨类植物 Fern
裸子植物 Gymnosperm
被子植物 Angiosperm
双子叶植物
Dicotyledon
单子叶植物
Monocotyledon
合计 Total
44 6.9 65 6.1
4 0.6 4 0.4
589 92.5 1 000 93.5
458 71.9 779 72.8
2.2区系野生植物的性状构成
对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的性状构成进行统计,
其 中有木本植物 474种,隶属于 95科 、275属 ;草本
植物 454种,隶属于 99科、290属;藤本植物 141
种,隶属于 46科、84属。进一步统计可知在下雷植
物区系性状构成中以木本植物(乔木和灌木)为主,
种数占野生维管植物的 44.36%,表明其木本植物
多样性的丰富,也充分体现了热带北缘向南亚热带
过渡地带的植物区系特色 ,因为木本植物是组成该
区域森林植被的主要成分(温远光等,2004);区系成
分性状居其次的是草本植物,种数占野生维管植物
的42.48 ,它们主要占据区域内荒山草坡、河边路
旁、村庄农地、林缘林窗或散生于林下;而藤本植物
占的性 状 成分 比重 最小,占野生 维管植 物 的
13.16 ,但与其它一些地区比较,其物种多样性尚
属丰富之列,作为层间植物,它们共同组成该区域丰
富多彩的植物群落及植被类型,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木
质藤本植物,在森林的结构上表现 出北热带季雨林藤
蔓缠绕的特色森林景观,而一些小型的木质藤本则与
一 些乔灌构成了具有石灰岩特色的灌丛景观。
2.3科的分析
据统计分析,下雷区系内单型科和单种科比较
丰富 ,共 48科,占野生种子植物总科数 (153科)的
31.4 。该区单型科只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
aceae)1科,其为中国分布的特有科,在第三纪已经
建立起来,因而在系统演化中属于古老和孤立的类
群 ,反映出下雷种子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悠久的演
化发 展 史 。另 外 有 单 种 科 47科,占总 科 数 的
9 6 5 3
L ∞
3
m
66 广 西 植 物 31卷
3o.7 ,这些单种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单种科或寡
种科。可能是由于本区域地形地势变化不大、海拔
相差较小 、地域狭窄、自然环境 的异质性不是很复
杂,且地形为岩溶区以及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所致。
在这些科中也不乏在全国和全球植物区系中种或属
较多的类群,特别是那些在全球植物区系中种的数
量接近 100种及以上的科 ,如檀香科(Santalaceae)、
商陆科(Phytolac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等。
它们虽不是该保护 区植 物区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
能反映下雷种子植物区系与广西及全国种子植物区
系的广泛联系及地位作用。它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
发展过程中植物区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下演化发
展的结果(马永红等,2007)。
下雷种子植物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那些含有
lO种以上的中等科或大科,共有 28科,仅占总科数
的 18.3 。但它们所包含的属、种数量却 占该区系
属、种的一半 以上,分别达到 337属和 620种 ,占总
属、种数的 56.8 和 61.8 ,成为该 区系的主导成
分。代表性的科有兰科(0rchidaceae,属 :种 :4O
:92,下同)、大戟科(Euphorbiaceae,25:50)、禾本
科(Gramineae,34:41)、菊 科 (Compositae,25:
37)、茜草科(Rubiaceae,22:36)、桑科(Moraceae,7
:29)、樟科(Lauraceae,l1:27)、蝶形花科(Papil-
ionaceae,19:26)、马鞭草科(Verbenaceae,7:25)、
荨麻科(Urticaceae,9:21)、紫金牛科(Myrsinace—
ae,4:16)等科。这些科种类丰富,其中很多类群是
该区森林群落、喀斯特灌丛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在生态系统 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而所含 2~9种的少种科也较多,达 77科 208
属 336种,在下雷植物区系中分别占总科、属、种的
50.3 、35.1 和 33.5 。它们虽然不是该区系的
主要组分,但表明下雷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丰富性。
2.4属的分析
下雷植物区系属的数量统计表明,在野生种子
植物 593属中,在本地区仅出现一种的单种属有
396属,占全部属数 的 66.7 ,所含种数为 396种,
占本地全部种数(1 004种)的39.4 ;出现 2~5种
的少型属有 176属,占总属数的 29.7 ,所含种数
为449种,占种数的 44.8 ;出现 6~20种的中等
属有 21属,占3.6 ,含 159种,占种数的 15.8 ;
保护区区系种数>20种的属在本调查中未见分布。
从数量上来讲,单种属和少型属的数目占下雷保护
区总属数的 96.4 ,并且含有该地区 84.2 的种
数,它们构成了下雷种子植物区系的骨干部分。
3 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统计分析
3.1科的区系成分
参考吴征镒等(2003)对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
区类型划分方法,作者将下雷保护区种子植物的
153个科进行分布区类型划分(表 2)。
表 2 下雷种子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
Table 2 Areal—types of families,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Xialei Nature Reserve
分布 型 科
e

neArea type Families G ra l一 。 ~
由表2可见,在吴征镒划分的 15个“科”的分布
区类型中,下雷区系共有 9个类型。除27个世界分
布科外,统计各地理成分所占比例,结果种子植物区
系以泛热带分布科(含变型,下同)最多,达82科,占
统计科数(126科)的 65 9/6;其次是北温带分布科有
2O科,占15.8 ;再次是旧世界热带分布科有8科,
占6.4 ;其他成分所占的比例均<5 ,其中东亚
一 北美间断分布有 6科,占4.8 ;东亚(热带、亚热
带)及热带南美洲分布 4科,占 3.2 ,热带亚洲分
布 3科 ,占 2.4 oA;而旧世界温带、温带亚洲、中亚等
分布型则缺乏 ,这与广西植 物区系科 的分布区类 型
基本一致(韦毅刚,2O08)。若按世界分布科、热带分
布科、温带分布科、中国特有科进行统计,则世界分
l期 王磊等 :广西下雷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67
布科 占总科 数 的 17.6%,热带 分 布有 99科 ,占
64.8 ,温带分布有 26科 ,占 16.9 9/6;中国特有科 1
科,占0.8 o,4。可见下雷植物区系科的构成是以热带
分布科 占明显优势,反映了北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
3.2属的区系成分
采取与科同样的方法 (吴征镒 ,1991),对下雷种
子植物 593个属进行分布区类型划分(变型归到相
应的类型 ,下同)(表 2)。由表 2可见 ,在 15个“属”
的分布区类型中,中亚分布区类型缺失,其余 l4个
分布区类型均有代表。以热带亚洲分布属的比重最
大,达 148属 ,占本区系总属数的 25.0 oA;其次是泛
热带分布属有 144属 ,占 24.3 ;占总属数>5 的
分布区类型依次还有旧世界 热带分 布(11.6 )、热
带亚 洲 和热带 大 洋 州分 布 (7.6%)、北 温带 分 布
(6.1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5.6 );中国特有属
占1.3 。热带性质属(类型 2—7)46l属,温带性质
属(类型8—14)97属,各占热带属和温带属二者总数
(558属)的 82.6 和 17.4 ,二者属数 比值 (R/T,
即热带属数/温带属数)达 4.75,在属级水平说明下
雷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极其明显。
3.2.1世界分布类型 世界分布属 27属 ,含 62种 ,
隶属 25科 ,占本区系总属数(593属)的 4.6 ,总种
数(1004种)的 6.2 。下雷区系世界分布型属多数
是中生性的草本和灌木属 ,因此其 区系地位不显著。
如铁线莲属(Clematis)、堇菜 属(Viola)、蓼属 (Po—
lygonum)、苋属(Amaranthus)、酢浆草属(Oxalis)、
金丝桃属(Hypericum)、悬钩子属 (Rubus)、鬼针草
属(Bidens)、苍耳属(Xanthium)等。
3.2.2热带分布类型 统计分析,下雷自然保护区
计有热带分布类型属 461属,约为全国热带分布属
(1 462属)(韦毅刚,2008)的 31.5 ,是该区总属数的
77.7 。其中热带亚洲(印度一马来西亚)分布及其
变型和泛热带分布及变型在该地区占主要地位。
热带亚洲(印度一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数量
最多,有 148属,含 2o1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
的 25.0 和 20.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及变型,有
144属,含 294种,分别 占总数的 24.3%和 29.3 。
从这 461属所隶属的科来看,几乎全为热带分布的
科,特别是那些分布在我国南部热带地区的典型科
在该区域都有分布。如樟科、肉豆蔻科(Myrist—
caeeae)、橄榄科 (Burseraceae)、桑科等。从某些热
带分布的多数属(30种以上)的分布情况来看,在下
雷分布的种数也相当丰富,如榕属(Ficus,19种)、
紫金牛属(Ardisia,8种)、木姜子属(Litsea,7种)、
冷水花属 (Pilea,6种)、柿属 (Diospyros,6种)、花
椒属 (Zanthoxylum,6种)、紫 珠属 (Callicarpa,6
种)、鹅掌柴属(Sche,fflera,5种)、苹婆属(Stercu—
lia,4种)、樟属 (Cinnamomum,5种)等。这些属所
包含的种构成了下雷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主体成分或
优势种类 。大量热带分 布类 型属在 下雷区系 的出
现,再次反映出该区鲜明的热带特性。
3.2.3温带分布类型 该区计有温带分布类型属97
属,约为全 国的 13.8 ,是 该 区总属数的 16.4 。
其中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是温带分布的主要类
型,前者在该区有 36属 ,含 55种 ,分别占总属数和
种数的 6.1%和 5.5%;后者有 26属,含 36种,占总
数的 4.4%和 3.6 。典型的有松属(Pinus,1种)、
细辛属 (Asaturn,2种 )、蔷薇属 (Rosa,2种)、栎属
(Quercus,1种)、榆属(Ulmus,2种)、葡萄属(Vitis,
3种)、槭属 (Acer,2种)、栾树属 (Koelreuteria,1
种)、蒲 儿 根 属 (Sinosenecio,1种)、沿 阶 草 属
(Ophiopogon,5种)、石蒜属 (Lycoris,2种)等。温
带分布类型属在下雷分布不多,且不占主体地位,只
是在海拔较高的山腰和山顶才有分布,但也反映了
该区与温带分布类型有一定的联系,位于热带和亚
热带的边缘 。
3.2.4中国特有分布 下雷区系该类型有 8属 ,含 8
种,属数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 1.3 和0.8%。它们
是大 血 藤 属 (Sargentodoxa)、海 南 椴 属 (Hain~
ania)、蒜头果属 (Malania)、茶条木属 (Delavaya)、
朱红苣苔属(Calcareoboea)、箭竹属(Fargesia)、箬
竹属(Indocalamus)、单枝竹属(Monocladus)各 1
种 。可见在保护区区系中,中国特有分布的属相对
贫乏,可它们的存在也初步反映了下雷植物 区系的
古老性 。
4 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识下雷植物区系在广西区系的地
位、性质,以及和邻近相同地貌 区域的植物区系之间
的亲疏程度 ,笔者对下雷区系与广西区系作 了比较,
同时选择了3个邻近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与其比较,分
别是位于下雷东面的武呜三十六弄自然保护区、南面
的弄岗自然保护区以及北面的木论自然保护区。
4.1属分布区类型比较
根据吴征镒划分的 l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 ,并参
68 广 西 植 物 31卷
照有关资料,对下雷地区种子植物属与三十六弄、弄
岗、木论三个地区以及广西区系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
3。由表 3可 见,下雷 植 物 区 系 属 数 的 R/T 值
(4.75)明显 高 于广 西 区系 的总 体 水 平 (R/T一
3.04),说明其植物 区系属的热带性质明显高于整个
广西植物区系。在 四个地 区(广西除外)的区系中,
下雷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R/T=4.75)较三十六弄
(R/T一4.15)、木论(R/T一1.85)的都强 ,仅次于弄
岗(R/T=6.15)(梁畴芬等 ,1985)。
表 3 保护区与邻近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Xialei
Natural Reserve and adj acent regions
属分布区类型 Areal—types of genera
地区 一
Region 中国 世界 热带 温带 D,T
特有 分布 分布 分布 “
广 西 Guangxi 61 88 978 322 3.04
下 雷 Xialei 8 27 461 97 4.75
弄岗 Nonggang 4 31 529 86 6.15
三 十六弄 0 59 390 94 4.15
Sanshiliunong
木论 Mulun 9 28 283 153 1.85
区系热带性质最强 的弄岗区系,其位居保护区
的南部 ,热量更为丰富,且海拔较低 ,温带性质的属
极少分布 ,因而区系的热带性质最显著 ;木论 自然保
护区位于广西北部,在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因而植物区系的分布性质呈现热带北缘
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温带性质明显,低于整个广西
植物区系;三十六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所处纬度
基本相同,但后者的 R/T值较前者高 ,同时在植被
带的划分上,前者位于南亚热带南缘 ,这也进一步印
证了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分界线并非与北回归线吻
合,而是在广西西南部向北偏移,这与西南部远离寒
潮主道及广西弧形山脉的综合影响有关。
4.2下雷种子植物区系与弄岗种子植物区系的关系
下雷种子植物区系与相邻 的三十六弄、弄岗植
物区系均有密切的关系,而与后者的关系最为密切 。
两地相距不远,因而种子植物 区系在科 、属 、种各个
不同的分类等级上都表现较强的共有性。两地科的
共有率(张镱锂等,1998)达 9l 以上,下雷种子植
物区系中分布的科几乎在弄岗都见有分布,而弄岗
自然保护区中的一些科不见于下雷 自然保护区,如
罗汉松科 (P0docarpaceae)、龙脑 香科 (Dipterocar—
paceae)、红 树 科 (Rhizoph0raceae)、天 料 木 科
(Samydaceae)等科。
两地种子植物区系属的共有性也很强,通过属
的相似性 比较 ,两地 共有 属 为 554属 ,共 有率达
96 以上 。下 雷分布的属绝大多数在弄岗也有分
布,两地共有属中,多数是属于热带分布型或亚热带
分布型 ,如苹婆属 、蒲桃属 (Syzygium)、无忧花属
(Saraca)、羊蹄甲属、榕属等 ,它们组成了两地季节
性雨林等原生性森林植被的优势成分。只是一些亚
热带成分向北扩散而成为下雷区系的成分,即亚热
带成分在下雷的渗透较弄岗的强。而在弄岗分布下
雷无分布的属则多为热带性较强的成分,如坡垒属
(Hopea)等。同时 因为下雷的最高海拔 (1 073 m)
远高于弄岗(最高海拔 650 m),且平均海拔(500~
700 m)与弄岗的最高海拔相当,因此植物区系中还
有部分高海拔成分分布,如八角属(Illicium)的地
枫皮(J.difengpi)、黄杉属(Pseudotsuga)的短叶黄
杉(P.brevifolia)等。另外,两地新分化出一些年
轻的不同属,如海南椴属、蒜头果属、箭竹属等,在两
地都有分布。
在种这一分类等级上 ,两地亦有较强的相似性,
它们共有不少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和一些泛热带分
布的木本植物,不过,弄岗分布的热带性质的种较多
一 些。如广西马兜铃 (Aristolochia kwangsiensis)、
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猪屎豆(Crota-
laria mucronata)等种。
5 结论与讨论
5.1种类 比较丰富
保护区境内石峰林立,环境复杂 ,孕育着丰富多
样的植物多样性,区域内已知野生维管植物 1 069
种,其中种子植物 1 004种。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可以用植物种密度来表示,即单位面积上的物种数
(种/kin。)。保护区面积约为271.85 km2,按此计算
植物区系野生种的密度(每 1 km 为 190.72种),与
同样是岩溶地貌、植被保存完好、生态系统较完整的
广西弄岗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每 1 km2为 290.47
种)相比,本区种的密度要逊色一些;略高于武鸣三
十六弄自然保护区(每 l km。为 189.0种);明显高
于广西木论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每 1 km2为 140.21
种),说明下雷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5.2热带边缘性质明显
保护区地处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而
自然分布着众多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从以上植物
1期 王磊等:广西下雷 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69
区系属的成分统计分析可见,区系 R/T值达 4.75,
说明下雷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极其明显。同时,组
成保护区主要森林群落的树种,大多是热带性质较
强的种类,如蚬木(Excetrodendron hsiemvu)、金丝
李(Garcinia paucinervis)、粉苹婆 (Sterculia CUOS一
7Yi.a)、秋 枫 (Bischoffia javanica)、闭 花 木
(Cleistanthus sumatranus)、任 豆 (Zenia insignis)、
菜豆树 (Radermachera sinica)等。属 典 型热带分
布的 木 棉 (Bombax malabaricum)、海 南 风 吹 楠
(Hors eldia hainanensis)等在林区也有分布。
由于保护区处于热带边缘 向亚热带过渡 的地
区,因此亚热带成分亦为数不少。华南地区亚热带
科的代表属也有不少分 布到该 区,如樟属 、山茶属
(Camelia)、清风藤属(Sabia)等也有一定的种类。
此外,保护区内一些较典型的温带科,如蓼科 (Po—
lygonaceae)、报春花科(Primulaeeae)等,在区域内
也有一些代表。但由于该区的地理位置毕竟是纬度
较低的北热带地区,因此,在这些科中亦多是喜温的
种类出现,如蔷薇科的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菊科的大蓟(Cirsiumjaponicum)等。
5.3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
保护区地质年代久远,区内地形复杂 ,自然条件
优越,也使很多残遗植物得以保存和延续。例如:在
蕨类植物中,古生代 的卷柏类 (Selaginella spp.),
中生代的里白类(Diplopterygium spp.),三迭纪的
纤弱木贼 (Equisetum debile),第三 纪 的海金 沙类
(Lygodium spp.)等在林区内均有分布,有的甚至
成片生长,在局部地段占据优势地位。而林区中裸
子植物亦分布着古生代二迭纪的苏铁属(Cycas)、中
生代第三纪 的买麻藤属 (Gnetum)等 。至于被子植
物中古老的类群就更丰富,有白垩纪的樟科、毛茛
科 、壳斗科、桑科等 ,第三纪的山茶科 (Theaceae)、胡
颓子科(Elaeagnaceae)、远志科(Polygalaceae)等,这
些科在下雷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中都有自己的典型
代表,不少科还有较多的属、种。
单种属或寡种属往往是古老的孓遗植物,从前
述的单种属和寡种属丰富性及特有性,亦可看出本
区域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和新生类群的特有性
(武吉华等,1982)。
5.4区系植物岩溶性明显
据初步统计,在保护区被子植物中,计有 46科
84属 103种植物属典型的嗜钙或主要分布于岩溶
地貌的种类 ,它们局限或主要分布于岩溶地区,构成
了特殊的岩溶植被(钟济新,1981)。这些典型岩溶植
物,占区系野生种子植物总数(1 004种)的 10.2 ,常
见有石山苏铁(Cycas miqueli)、米念芭(Tirpitzia
ovoidea)、尾叶紫葳(Lagerstroemia cd“幽 抛)、蚬木、粉
苹婆、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无忧花(Sa—
raca chinensis)、任豆(Zenia insignis)、石山白头树
(Garuga forrestii)、细叶楷木 (Pistacia zoeinmanmfo—
lia)、鹅掌藤 (Schefflera arboricola)、菜豆树、木蝴蝶
(Oroxylum indicurn)、桄榔(Arenga pinnata)、粉背崖
棕(Guihaia grosefibrosa)等。
5.5珍稀濒危植物丰富
在下雷 自然保护区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中,蕴
藏着较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
共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4种,其 中属一级保护
的有 1种,即苏铁科的石山苏铁;属于国家二级重点
保护的野生植物 13种,它们是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桫 椤(Alsophila spinulosa)、短 叶黄杉、
地枫皮 、樟树 (Cinnamomurn cal7lphora)、海南风吹
楠、海南椴(Hainania trichosperma)、蚬木、任豆、
榉树 (Zelkova schneideriana)、蒜头果 (Malania
olei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董棕
(Caryota urens)。
此外,在下雷植物 区系中,作为国家十五大重点
保护物种 (2001~2010年)之一 的兰科植物种类亦
十分丰富。初步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共有 4O属 、92
种;同时,其它珍稀濒危植物也很丰富。如:顶果木
(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白桂 木 (Artocarpus
hypargyreus)、火麻树(Dendrocnide urentissima)、
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凹脉金花茶(C.
impressinervis)以及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多种
(梁建平 ,2001)等,在下雷保 护区均有分布,成为本
区系的一大特色。
6 结束语
根据吴征镒有关中国植物区系划分理论,下雷
植物区系属于古热带植物区一马来西亚植物亚区一
北部湾地区,是马来西亚植物亚区北延部分的中越
植物区系(吴征镒等,1983)。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
北热带季节雨林,在石灰岩山地人为干扰较少的地
方,保存的原生植被较好,是喀斯特地区仅存不多的
植物宝库,建议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保护机制且进
(下转第 133页 Continue on page 133)
1期 李育川等:小桐子果壳提取物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 133
高,而其它处理则处理前后变化不大,试虫活动和取
食基本正常;由以上两种现象说明两种提取物的毒
性强而且药效快,其所含活性物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还观察到 ,三氯 甲烷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
对菜青虫进行非选择性拒食处理时,菜青虫都远离
处理过的叶片,3 h后停止取食或取食量明显减少,
试虫体色发黄,停止生长 ,出现明显 的饥饿症状,死
虫中部先发黑,然后死亡等现象 ,其作用物质和作用
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利用小桐子果壳提取杀虫活性物质 ,采用 95
乙醇冷浸法提取 ,其提取率高达 13.63 ,提取物活
性强,生产中可采用 95 乙醇冷浸法提取其所含的
杀虫活性物质 。
随着我国生物柴油小桐子产业的不断推进,小
桐子副产物资源将大量增加,占小桐子干果重 30 9/6
~ 45 被作为废物丢弃的小桐子果壳,仅云南省“十
一 五”期间,每年将产生 9o多万吨果壳,利用小桐子
果壳制备植物源农药,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丘华兴.1996.中国植物志(第44卷,第 2分册)[ .北京:科
学出版社 :148—149
江苏省新医学院.1977.中药大辞典EM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2 227
吴文君,刘慧霞,朱靖博 ,等.1998.天然产物杀虫剂——原理 ·方
法 ·实践[M3.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338-339
沈晋良,吴益东.1995.棉钤虫抗药性及其治理[M].北京 :中
国农业出版社 :259—280
陈冀胜 ,郑硕 ,等.1987.中国有 毒植物[M].北京:科学 出版
社:258
Fagbenro AF,Oylibow A,AnufcIrlTIO BC.1 998.Disinfectant an-
tiparasitic activities of Jatropha curcasEJ].EastAtr Med J,75
(9):505—511
LiDP(李典 鹏 ),Liu JL(刘 金 磊 ),Chen HS(陈海 珊),et a1.
2007.Bioactivity of extract from Heynea trijuga against Pieris
rapae larvae(海木提取物对菜青虫幼虫的生物活性)EJ].
Guihaia(广西植物),27(5):453—456
Li J(李静),Wu FH(吴芬宏 ),Chen YY(陈延燕 ),el a1.2005.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Jatropha curcas seed extractsagainst sev—
eral insect pest species(麻疯树种子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
活性)I-j].Chin J Pesticides(农药),45(1):56—59
Openshaw K.2000.A review of Jatropha CUFC~S:an oil plant of
unfulfilled promise[J].Biomass and Bioenergy,19:1~15
Yuan L(袁林).2004.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action
mode of Vitex negundo extracts tO Plutella xylostella and Pieris
rapae L(黄荆提取物对小菜蛾 和菜青虫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
的研究)[D].ShandongAgric Univ(山东农业大学),16—19
Zeng XR(曾宪儒),Chen HS(陈海珊),Liu Y(刘演),et a1.
2005.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wild Meliaceae plant extracts
from Guangxi ON the Lipaphis kaltenbach(广西野生楝科植
物提取物对萝 卜蚜的杀虫作用初步研究)[J].Guihaia(广
西植物),25(5):494—496
(上接第 69页 Continue from page 69)
一 步开展相关研究。
致谢 在植物区系考察过程中得到广西林业勘
测设计院、广西大学林 学院等单位的 同行 专家的大
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1993.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109—110
吴征镒,王荷生.1983.中国自然地理一植物地理(上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125
武吉华 ,张绅.1980.植物 地理学 [M].北京 :人 民教育 出版
社 :105一I19
钟济新.1981.广西石灰岩石山植物图谱[M].南宁:广西人
民出版社:1—320
梁建平.2001.广西珍稀濒危树种[M1.南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1一i20
温远光 ,和太平,谭伟福.2004.广西热带和亚热带 山地的植物
多样性及群落特征[M].北京:气象出版社:45—146
Liang CF(梁畴芬),Liang JY(梁健英),Liu LF(刘兰芳),et a1.
1985.The inspected report of flora in Nonggang(弄岗植物区系
考察报告)[J].Guihaia(广西植物),5(3):191-210
Ma YH(马永红),He)(J(何兴金).2OO7.Flora of seed plant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ib龙 自然保护 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5(1):63—7o
Wei YG(韦毅 刚).2008.Fundamental features of Guangxi flora
of China(广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J].Acta Bot Yunnan(云
南植物研究),30(3):295—307
Wu ZY(吴征镒).2003.Revised of distribution paterns of worl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
订)[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5(5):535-538
Wu ZY(吴征镒).1991.The areal-types of Chinese genera of 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J].Acta Bot Sutl1~an(云
南植物研究),Supp.IV:l一139
Zhang YL(张镱锂 ),Zhang XM(张雪梅).1998.Important pa—
rameters of floristic geography reaserch- coefficient of simi—
larity(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参数——相似性参数)[J].
Arid Zone Res(干旱区研究 ),15(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