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年 3月 第 18卷 第 2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March 2010, 18(2): 405−40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2006BAK04A14)部分研究内容
罗雪峰(1971~), 男,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E-mail: lxf9855@163.com
收稿日期: 2009-11-01 接受日期: 2010-01-08
DOI: 10.3724/SP.J.1011.2010.00405
重庆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以“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为例
罗雪峰 1 熊 伟 1 杨灿芳 1 解 娟 1 雷世梅 2
(1. 重庆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重庆 401147; 2. 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重庆 401121)
摘 要 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发展实际, 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等方面分
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并从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
件。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产业基础上建立的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橘”生态农业
模式。该模式 2008~2009年累计在三峡库区的江津、长寿、开县等十余个沿江柑橘重点区县共计推广 6 700 hm2,
合计增收节支 1.2亿元, 解决了 2万余劳动力就业, 改善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效果明显。最后,
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模式 猪–沼–橘
中图分类号: S181;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0)02-0405-05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of Chongqing
— A case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attern of “pig-biogas-orange”
LUO Xue-Feng1, XIONG Wei1, YANG Can-Fang1, XIE Juan1, LEI Shi-Mei2
(1. Chongqing Economic Crop Extension Station, Chongqing 401147, China; 2.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of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112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necessity for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of Chongqing from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policy for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region was discussed. The successful “pig-biogas-orange”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established on the industrial bases
of orange cultivation, pig breeding, and biogas produ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is fully elucidated. The pattern is
practiced in more than 10 counties in a total area of 6 700 hectares of main citrus plantation in the counties of Jiangjin, Changshou,
Kai, etc. It has an average income increase of 120 million Yuan and over 20 000 employments in the region. The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pattern obviously also enhance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Further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are therefore recommended.
Key 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attern, Pig-biogas-orange
(Received Nov. 1, 2009; accepted Jan. 8, 2010)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
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 可见, 生态环境
建设已被提到了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 发展农
业循环经济是建设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
择[2]。农业循环经济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
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3], 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
业链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 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
自然的关系,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重庆直辖以来,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循环农业发
展, 先后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示范
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等, 采
40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改善农村生态
环境和居住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但非持续发
展、高消耗的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
变 , 化肥过量施用和养殖粪污污染现象仍然存在 ,
由此带来的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积重难返, 农业面源
污染已成为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 直接影响到库区
整体环境质量, 阻碍库区农业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危及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与人类健康。
发展以“猪–沼–橘”为主的循环农业, 是重庆三峡
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
环境良性发展的需要。
1 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1 库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重庆三峡库区农业生产条件差, 种、养效益不
高, 农民收入低, 农村贫困人口多, 贫困度高, 影响
了小康社会进程。城乡居民收入比正常年份为 3.6∶1,
城乡差距较大。未来一个时期, 农民收入继续大幅
度增长的空间有限, 保持农民人均年增收 10%的势
头压力较大。2008年重庆农村人均纯收入 4 126元,
同比增长 17.6%, 增幅居西部第 2位, 但与全国农民
人均纯收入 4 761 元相比差距较大。农业科技创新
和应用水平不高 , 科技贡献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5%。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 优质率
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较弱, 农民专业合
作社和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滞后。农业规模经营刚刚起步, 缺少带动力强的新
型产业主体, 组织化程度总体较低。无公害农产品
和绿色、有机食品数量、规模偏小, “三品”认证(定)
及其总产量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 33.4%、19.3%, 农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出口贸易在全国乃至西部地
区仅处中下水平。
1.2 库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业生产结构需调整
三峡库区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人口基
数是我国同类地区的 4 倍,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
库区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土地资源过度开垦, 使水
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脆弱。库区农业生产结构也
欠合理, 2007年库区耕地面积 19.267 2万 hm2, 人均
耕地面积 0.048 hm2, 远低于我国和世界水平。耕地
中水田、旱地面积分别为 8.271 6万 hm2、10.995 6
万 hm2。重庆市中低产田土地占耕地总面积 80%左
右, 15°~25°坡耕地占 32.5%, 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人
均工程用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2 和 1/3, 耕种
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30%。从耕
作制度看, 水田以二熟制为主, 占 56.1%; 旱地以三
熟制为主, 占 59.5%; 耕地复种指数为 275.86%。农
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52.605 4 万 hm2, 比上年增加
21.3%; 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40.342 1 万 hm2,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12.263 3万 hm2。
1.3 化肥流失形势严峻
2007年对三峡库区的万州、开县、云阳、忠县、
长寿等 19 个区(县)150 个乡镇化肥使用情况调查表
明, 库区共施用化肥(折纯量)16.6 万 t, 比上年增加
7.4%, 其中氮肥 11.1万 t, 磷肥 4.3万 t, 钾肥 1.2万 t。
每 hm2耕地化肥施用量为 1.0 t, 比上年增加 22.3%。
库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为 1∶0.39∶0.11,
钾肥严重不足, 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象明显。库
区化肥流失总量为 1.38万 t, 其中, 氮肥 1.11万 t, 磷
肥 0.21 万 t, 钾肥 0.06 万 t。库区化肥施用量上升,
化肥面源污染严重 , 且氮磷流失是主要水污染源
之一。
1.4 高毒农药使用仍然存在
2007年对三峡库区的万州、开县、云阳、忠县、
长寿等 19 个区(县)150 个乡镇农药使用情况调查表
明, 库区共使用农药(折纯量)654.12 t, 比上年减少
0.2%; 其中, 有机磷 294.07 t, 有机氮 110.59 t, 菊酯
类 112.96 t, 除草剂 63.14 t, 其他农药 73.34 t。与上
年相比, 有机磷和除草剂用量分别增加 2.9%和 4.1%,
有机氮、菊酯类、其他农药分别减少 6.7%、2.3%和
2.1%。每 hm2耕地农药用量为 3.4 kg, 比上年下降
2.0%。从农药使用情况看, 有机磷农药用量最大且
有上升趋势, 其次是有机氮和菊酯类。库区农药流
失总量为 41.29 t, 比上年减少 13.9%; 其中, 有机磷
23.48 t, 有机氮 5.51 t, 菊酯类 5.62 t, 除草剂 3.13 t,
其他农药 3.54 t。三峡库区农药使用量虽略有减少,
但有机磷等高毒农药使用仍很普遍。
1.5 畜禽粪尿成为污染主体
畜牧业在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 但畜牧业创造巨额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
产生了巨大的畜禽粪便污染[4−6]。据相关统计, 目前
三峡库区仅 500 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已达 1 814
处, 而大中型沼气工程仅 250 处, 大量的规模养殖
场畜禽粪污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据估算, 三峡库区
平均年末生猪存栏 386.19万头, 大牲畜(牛、骡、马、
驴)35.49万头, 羊 76.61万只, 家禽 2 162.46万羽。
年均产粪总量为 1 312.07万 t, 其中猪粪量最大, 占
总量的 65.94%, 其次是大牲畜(牛、骡、马、驴)粪
量, 占 22.01%, 羊粪占 6.40%, 家禽粪便占 5.65%。
粪便作为有机肥的比例平均为 69.73%, 其中猪、大
牲畜、羊、家禽的粪便利用率分别为 78.15%、
61.37%、38.95%、38.95%。由此计算出畜禽粪便直
接排放进入水体的总量为 397.12 万 t·a−1, 占粪便
第 2期 罗雪峰等: 重庆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407
总量的 30.27%。其中猪、大牲畜、羊、家禽粪便直
接排入水体的量分别为 189.05 万 t·a−1、111.56
万 t·a−1、51.29 万 t·a−1、45.22 万 t·a−1。规模
化畜禽养殖粪便的直接排放, 加重了地表水和次级
河流的污染, 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 并通
过丰富的一级、二级支流汇入长江、嘉陵江, 成为
三峡水库的主要污染负荷, 严重威胁三峡库区水环
境安全。
2 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2.1 资源优势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部 , 地跨东经 105°17′~
110°11′、北纬 28°10′~32°13′, 东临湖北、湖南, 南
接贵州 , 西靠四川 , 北连陕西 , 幅员面积 8.24 万
km2。重庆土壤类型多样, 主要是水稻土、黄壤、紫
色土, 土地总面积 822.69 万 hm2, 农用地面积 694
万 hm2, 其中农用耕地 224.2 万 hm2, 园地 24.38 万
hm2, 林地 329.15 万 hm2, 牧草地 23.74 万 hm2。地
表水资源量为 545.85亿 m3, 长江、嘉陵江、乌江等
流经重庆地区的地境水为 3 863.86亿 m3。属东亚内
陆季风区, 冬暖春早, 夏热秋雨, 四季分明; 降水丰
沛, 空气湿润, 雨热同季, 日照少, 多云雾, 少霜雪,
立体气候明显 , 气候资源丰富 , 年降雨量 1 000~
1 350 mm, 年平均日照 1 000~1 400 h, 年平均相对
湿度 78.9%左右, 长江河谷年平均气温 16.6~18.6 ℃
之间,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多在 0 ℃以上, 东部山区
年平均气温 13.7~16.5 ℃之间,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
−5 ℃左右。立体的气候和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为循
环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2 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的攻关研究, 本课题组在农业循环模
式中的资源减量投放和使用、废弃资源的环保处理、
资源再循环使用等“瓶颈”技术问题上取得重大突
破。针对沼液有害重金属脱除工艺技术及化学沉渣
分离难, 管道施肥可能出现发酵爆管, 沼渣、厌氧菌
落群堵塞等技术瓶颈问题, 通过对沼液有害重金属
化学固定、化学淤泥旋转沉淀收集、渣液分离脱除
技术研究 , 创造发明了 “农用沼液重金属处理装
置”(公布号 : CN101215040)专利技术 , 实现了有害
沼液的低成本无害化处理, 保障了还田安全和农产
品的质量安全; 研究发明的“沼液管道施肥装置”(公
布号: CN101238770)专利技术, 解决了沼液中的沼
渣和菌落群沉积堵管道, 沼液在密闭环境下发酵爆
管等技术难题, 实现了沼液低成本、便捷化安全还
田和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与零排放。目前, 这
些专利技术已经在重庆开县、江津、长寿、涪陵等
库区基地示范, 成为三峡库区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
示范的亮点。
2.3 政策优势
重庆作为三峡库区的核心地带, 国家对库区柑
橘产业出台了多项特殊政策。未来 5 年, 国家将对
库区新增投资 1 500 亿元, 其中对柑橘基地方面的
投入将超过 100 亿元。对柑橘基地建设给予平均 3
万元·hm−2 补助, 免费提供种苗。重庆对落户三峡
库区的企业进行所得税减半等优惠政策; 通过农业
担保公司, 为柑橘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担保和政策
性贴息; 通过农业保险公司, 为果农提供政策性保
险。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已投资 1 300万元用于“猪–
沼–橘”循环农业模式示范点建设, 每个示范点 50
万元。
3 三峡库区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
橘”生态农业模式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各地以沼气为纽带的
生态农业得到较大发展, 其中南方出现了以广西恭
城、江西赣州和广东梅州为代表的“猪-沼-果”
模式[7−14]。重庆市根据我国各地以沼气为纽带的生
态农业发展经验, 结合重庆三峡库区柑橘、生猪、
沼气产业基础, 进行了“猪–沼–橘”模式的研究和
示范, 目前以安全、环保、使用简捷为特征的农业
循环经济产业已在库区初步形成, 农民在家打开气
阀就可以生火做饭, 在田头插上软管就可以施肥灌
水, 节水、节肥、节能、省力、便捷, 深得广大群众
和龙头企业的欢迎。
3.1 产业基础
3.1.1 柑橘产业 自 2003年以来, 重庆市以建设橙
汁加工和晚熟柑橘基地为发展目标, 新建标准化果
园达 4万 hm2, 新增超 120万 t的优质柑橘生产能力,
2009 年全市柑橘面积和产量达 13.47 万 hm2和 145
万 t, 综合产值超过 30亿元, 从业人员达 300万人。
重庆被列为我国柑橘四大优势产区, 柑橘也是重庆
农业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适合加工的甜橙品种占整
个柑橘总量的 80%以上, 吸引了国内外橙汁加工企
业纷纷落户重庆。由于四川盆地、大巴山和长江河
谷的天然屏障与大水体保护, 冬季无冻害, 特别适
合晚熟柑橘生产。重庆境内无黄龙病、溃疡病和大
小实蝇等检疫性病虫害, 国家投入 6 000 万元建设
的中国首个柑橘非疫区, 成为柑橘疫病防治的人工
屏障。重庆境内有国家柑橘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农
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
院果树研究所等大学和科研院所 , 拥有强大的育
种、栽培、病虫防治、产后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专家
40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队伍 , 在柑橘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
位。重庆柑橘无病毒容器苗育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
公认的最高育苗水平, 年生产能力达 1 000万株, 能
满足每年 1.3 万 hm2的果园建设。重庆柑橘产业有
科研体系、育种繁苗体系、生产基地、专用肥料厂、
产后鲜果处理和榨汁加工厂, 并有 800 多个柑橘专
业合作社, 有 5 000 多个柑橘种植和销售的经销大
户, 生产体系较为完善,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3.1.2 生猪产业 生猪是重庆市农村传统产业, 已
形成较完善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建立了年出栏万
头规模的养殖小区 150 多个, 年出栏 500 头以上的
规模养殖户 1 814家, 出现了华牧集团、三牧集团、
大正公司等一大批良繁、养殖和加工的龙头企业 ,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目前, 全市每年生猪出栏
在 2 000 万头以上。按每头生猪 1 个生命周期(6 个
月)平均产生粪尿 1 095 kg计, 全市出栏生猪产生粪
尿 2 200万 t。
3.1.3 沼气产业 近年来重庆市加快了农村沼气发
展, 全市已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69.74万户, 占适宜农
户的 19%; 已建立沼气工程 325 处, 其中大中型沼
气工程 130 处。通过沼气建设, 开展农村沼气集中
供应, 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 使养殖业和种植业
结合更紧密, 实现了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
利用, 减少了农村面源污染, 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3.2 模式循环路线及特点
“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 以
优势产业为依托, 将三峡库区柑橘、生猪等产业联
系起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利用循环经济的 3R原
则, 实现化肥、农药等资源的减量使用, 畜禽养殖排
泄物等废弃资源的沼气化利用, 沼渣、沼液还田再
循环的模式, 其循环路线见图 1。“猪–沼–橘”生态
农业模式的特点: 一是用养殖排泄物生产的沼气解
决农村能源问题; 二是通过集成创新养殖排泄物管
道省力运输使用技术, 建立沼液肥水一体灌溉技术,
实现沼液低成本还田种橘, 减少化肥施用量, 提高
了柑橘品质和产量; 三是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通
过沼液有害重金属化学固定沉淀技术, 解决养殖排
泄物、化肥施用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四是建
立了适合库区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体系;
五是建立了柑橘种植、生猪养殖和沼气工程循环关
键环节的技术标准; 六是集成整合各产业标准和相
关标准示范。
根据库区基本情况, “猪–沼–橘”生态农业模
式根据果园和养殖场的经营方式和规模, 又分为 3
种模式: 一是庭院循环经济模式, 即一家一户为主
的庭院经济循环模式(分散养殖、分散利用), 以涪陵
图 1 三峡库区“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循环路线
Fig. 1 Circular rout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pattern of
“pig-biogas-oran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区等区县为代表, 根据该区域果园以户为主小型分
散的现状, 在涪陵区南沱镇将小型养殖场建设在分
散果园中, 通过沼气工程处理后还田, 既解决了农
户燃料和果园肥料的供应问题, 又解决了养殖企业
粪污直接污染长江的难题; 二是统分结合的规模种
植循环模式, 主要是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果园与养殖
管理的生产循环模式(分散养殖、集中处理和集中使
用), 以长寿区等区县为代表, 该区域依托长寿区龙
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将周边分散养殖粪污集中处
理 , 生产沼气 , 无偿提供给周边农户使用 , 沼渣全
部用于生产专用有机肥, 用于柑橘等特色农业, 沼
液经过有害重金属无害化处理后, 全部用于公司自
有柑橘基地 , 施肥灌溉一体 , 实现零排放 , 解决了
公司 370 hm2 基地的肥料和灌溉问题, 节能减排效
果明显; 三是集体果园和大中型养殖场为主的企业
生产循环模式(集中养殖、集中处理、分散使用), 以
开县等区县为代表, 在开县长沙镇福城村等数个循
环农业示范园以大中型养殖场为依托, 通过粪污沼
气化处理 , 沼液重金属脱除 , 肥水一体管理还田 ,
中小残果品依靠开县天帮公司 20万 t橙汁加工厂加
工为橙汁, 并利用弃用果肉生产粒粒橙、果皮油、
芳香油(香精), 利用果皮果渣加工生产养牛、羊、兔
的饲料, 延长了循环链条, 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3
种循环模式基本涵盖了库区绝大部分生猪养殖和柑
橘生产类型, 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有利于大面积推
广应用。
3.3 模式应用效果
3.3.1 推广应用情况 2008~2009 年按照市级建设
示范片、各重点区县建设示范点、各重点乡镇建设
示范户的要求,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建设上述 3 种
“猪–沼–橘”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已在重庆市
第 2期 罗雪峰等: 重庆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409
江津、长寿、开县、万州、涪陵等十余个柑橘重点
区县示范推广, 其中江津、长寿、开县、万州等区
县示范推广面积分别达 670 hm2以上, 永川、垫江、
忠县、云阳、奉节、巫山、涪陵等区县示范推广面
积达 330 hm2以上, 合计实施面积约 6 700 hm2。
3.3.2 经济效益 据统计, 1 个 8 m3沼气池年产沼
气 320 m3, 年节约薪柴 2 t, 沼液、沼渣用于生产, 年
可节约化肥 56 kg。开展“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
果园每年每 hm2可节约化肥 900 kg, 折合 3 600元,
节约灌溉水折合 450元, 节约灌溉、施肥劳动力 450
元, 合计每 hm2可节约成本 4 500元; 养殖业每头猪
纯收入 100元, 每 hm2 饲养 42头, 可获利 4 200元;
合计每 hm2年增收节支 8 700 元以上。重庆市每年
推广 6 700 hm2, 2年推广 1.34万 hm2, 合计增收节支
约 1.2亿元。目前, 重庆市柑橘面积 13万 hm2, 预计
2012年增加到 18万 hm2。如果 30%采用农业循环经
济模式, 可产无公害鲜果 160万 t, 实现产值 24亿元,
解决 240 万头出栏生猪的 540 万 t 粪污的资源化利
用, 生猪产值 28.8亿元, 生产沼气 3 940万m3, 节约
标准煤 20 万 t, 价值 1.2 亿元, 沼液等全部还田, 可
节约灌溉水和化肥成本 2.4亿元。
3.3.3 生态效益 由于实施“猪–沼–橘”生态农业
模式的区县大都在三峡库区, 约 6 700 hm2柑橘能够
直接有效起到防沙固土、减少水土流失作用, 对于
减缓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延长三峡水库寿命意义重
大; 同时, 按 1棵柑橘树平均 1 d吸收 CO210 kg计,
6 700 hm2柑橘树 1年可吸收 CO2 1 825万 t; 由于循
环农业可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有效减小化
学物质对库区水质的影响, 保证沿江城市的生产生
活用水安全。
3.3.4 社会效益 按照重庆市推广 6 700 hm2“猪–
沼–橘”生态农业模式可直接解决 2万余库区劳动力
就业计算, 如果在全市推广该模式 18 万 hm2, 就业
人员可达 50万人。该循环农业模式的全面实施, 对
于解决三峡库区经济空虚化、振兴三峡库区农业农
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4 促进重庆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促进重庆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一是
加强舆论宣传, 形成发展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要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循环农业知识与技术, 提
高农民的循环农业意识; 建立更多的农业循环经济
示范点 , 以点带面 ;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
推广普及循环农业的发展。二是广辟资金来源, 增
加发展循环农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国家应逐步加
强对循环农业的投资, 把按规定建立的农业发展基
金用于农业科技事业, 为农业科研推广、培训开辟
稳定的资金来源; 鼓励集体和农民增加对农业科技
应用的投资;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 帮助各种农业技
术服务组织提高资金积累能力, 积极推广农业科技
成果; 积极引进外资, 以弥补资金和技术的不足。三
是采取综合措施, 制定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导向。
以投资倾斜等手段鼓励包括提高自然资源循环利用
率、利用科技拓展循环链、开发绿色新品种等产业
的发展,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生态环保功
能。对有害于环境的产业、产品、经济活动征收产
品税和污染税, 促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 3R原则,
有效遏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的现实。四
是扶持龙头企业, 培育发展循环农业的支撑载体。
采取重点区县、重点龙头企业整体推进的办法, 把
重点区县龙头企业作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支撑
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参与, 建立良好农业规范化生
产基地, 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特色产业与循环经
济标准化试点区建设的有效模式和良好机制 , 帮
助、促进企业扩大库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出口。
参考文献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20
[2] 方杰 . 农业循环经济 :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34(6): 122–124
[3] 宋亚洲 , 韩宝平 .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初探 [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l(5): 80–82
[4] 彭里, 古文海, 魏世强, 等. 重庆市畜禽粪便排放时空分布
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14(4): 213–216
[5] 陈景春 , 潘建华 , 罗林 . 重庆三峡库区畜禽粪便污染研究
[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25(2): 100–105
[6] 陈景春 , 张鹏程 , 张立 . 重庆三峡库区养猪业废水污染及
防治对策[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 24(5): 70–73
[7] 王翔 , 张金保 . 寻乌县实施猪-沼-果工程调查[J]. 江西
能源, 1996(4): 38–40
[8] 侯乐锋. 赣州地区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的举措[J].
江西农业经济, 1998(5): 14–15
[9] 周昌涵. 猪-沼-果开发治理模式[J]. 中国水利, 1998(5):
27
[10] 黄德辉 . 浅议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J]. 生态经济 ,
200l(11): 73–74
[11] 陈荣均 , 朱承山 . 梅县牧-沼-果生产模式的调查[J]. 广
东农业科学, 1995(1): 7–9
[12] 徐福利, 梁银丽. 黄土高原“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11(3): 139–141
[13] 赖德芳 , 沈魁敏 , 蔡元呈 . 闽东南果-草-牧-菌-沼生
态农业模式研究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5, 13(4):
210–213
[14] 尹昌斌, 周颖, 梁仲达. 广西百色市“种植-沼气-养殖+
灯”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6): 1576–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