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valuating soil salinization risk in typical coastal reclaimed regions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研究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年 9月 第 18卷 第 5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Sept. 2010, 18(5): 1000−1006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3001)、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项目(BM200962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9337)
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2007AA091702)资助
** 通讯作者: 杨劲松(1959~), 男, 博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壤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E-mail: jsyang@issas.ac.cn
姚荣江(1980~), 男, 博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E-mail: rjyao@issas.ac.cn
收稿日期: 2010-01-13 接受日期: 2010-04-10
DOI: 10.3724/SP.J.1011.2010.01000
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研究*
姚荣江 1 杨劲松 1** 陈小兵 2 余世鹏 1 李晓明 1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烟台 264003)
摘 要 为定量评估制约苏北海涂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盐渍障碍因素, 以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江苏省大丰市
金海农场为例, 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风险评价, 构建了实用的生态风险评价数学模型、指标体系与评价流程,
并对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级。结果表明: 土壤盐分、表土层容重与地下水矿化度是
该区域盐渍化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风险总体较高且不同部位差异较大, 其生态风险值 F
介于 0.12~0.60之间, 平均值达 0.30; 盐渍化风险分布表现出与土壤盐分、地下水矿化度较为相似的空间规律;
受种植制度与耕作措施差异的影响, 研究区东部水稻田盐渍化风险总体高于西部棉花地; 研究区域不存在土
壤盐渍化较小风险区 , 以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为主 , 其中较大风险区占总面积的 50.11%, 一般风险区占
49.41%, 很大风险区仅占 0.48%, 一般风险和较大风险区是该区土壤改良治理的重点区域。该结果可为海涂区
中、低产地的质量提升、盐渍化土壤的科学改良与田间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苏北 海涂 盐渍土壤改良 盐渍化风险 风险评估 土壤盐分 土壤容重 地下水矿化度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0)05-1000-07
Evaluating soil salinization risk in typical coastal reclaimed
regions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YAO Rong-Jiang1, YANG Jin-Song1, CHEN Xiao-Bing2, YU Shi-Peng1, LI Xiao-Ming1
(1.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2. 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Salinization is a major obstacle for effect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il resources in coastal regions of especially
North Jiangsu Province. To that end, the gray relation theory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the farmlands of Jinhai
Farm, Dafeng County. This is a typical region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with extensive coastal land reclamation. A practical mathe-
matical formula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and classify risk evaluation index in the region. Results show that soil salinity, surface
soil bulk density and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s of salinization. For the farmlands of Jinhai, the range
of ecological risk value (F) is 0.12~0.60 with an average of 0.30.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risk of soil salinization is generally high and
varies significantly with lo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isk of salinization is similar to the distributions of soil
salinity and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cropping and cultivation practices, the risk of salinization in rice field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otton fields. While, there hardly exists low-risk regions, high-risk and medium-risk regions pervade across the
study area. Areas of high-risk, medium-risk and severe-risk respectively account for 50.11%, 49.41% and 0.48% of total study area.
Areas of high-risk and medium-risk need urgent amelioration measures.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provide the basis for quality im-
provements in moderate-to-low-yield farmlands. It also lays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ameli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aline soils in
coastal regions of North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North Jiangsu Province, Coastal region, Saline soil amelioration, Salinization risk, Risk evaluation, Soil salinity, Soil
bulk density,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Received Jan. 13, 2010; accepted April 10, 2010)
第 5期 姚荣江等: 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研究 1001


苏北地区海涂资源十分丰富, 在江苏省近千公
里的海岸线上, 苏北沿海拥有占全国 1/4 以上的滩
涂面积, 是非常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1−2]。苏北海涂
土壤资源的围垦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已取得巨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来看, 盐渍化依然是制约苏北
海涂土壤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 因此, 开展土
壤盐渍化调查与风险评价对实现该区土壤资源高效
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起源
于为保护人类免受化学暴露的威胁而进行的人类健
康评估和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或其中某些组分产生有
害影响的环境健康评价[3−5]。随着风险理论的发展和
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国内外研究者引入风险管
理的理论和方法对生态系统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综
合评价[6−12]。一般而言, 要综合评价生态系统面临的
风险需要大量长期监测数据, 而风险作为一种不确
定性的危害, 是用事件概率来描述的, 只要能够确
定主要风险源及其概率分布, 就可以对总体风险进
行评价。基于这一思想, 本文以苏北海涂围垦区为背
景, 针对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盐
渍化风险, 将灰色关联理论引入风险评价中, 构建
了生态风险灰色评价的数学模型, 确立了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与评价流程, 对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进行
了综合评价与定量分级。该研究可为滩涂区中、低
产地质量提升、障碍土壤的科学管理及合理作物布
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域为江苏省大丰市金海农场 , 位于
32°59′30″~33°0′31″N、120°49′40″~120°51′4″E, 总面
积约 167 hm2, 东距黄海约 4 km, 西临大丰麋鹿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 于 1999年进行围垦。该区地处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 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和季风性, 年
均降水量 1 058.4 mm, 主要集中在 6~8月份的雨季。
由于当地缺乏蓄水工程, 雨季水量丰沛但不能调蓄,
非雨季淡水资源紧缺, 农田灌溉一般采用当地微咸
水。研究区域东部主要为“水稻-油菜”一年两熟
制, 西部为“棉花-大麦”一年两熟制, 土壤盐渍化
是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受种
植模式影响, 研究区东部水稻种植区的排渠密度(平
均间距约 50 m)明显大于西部棉花种植区(平均间距
约 100 m)(图 1)。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在研究区范围内布设采样点, 采样点位置与数
量的确定综合考虑当地土质、植被类型、种植制度

图 1 研究区域和采样点的地理位置
Fig. 1 Geographic locations of study area and sampling sites

等因素, 共选取 60个代表性样点, 其中水稻地 25个,
棉花地 29 个, 盐蒿、杂草地 6 个, 各采样点空间位
置如图 1所示。首先对每个样点的 0~20 cm耕层进
行采样, 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各样点均在中心点
和相邻的 3个角采集土样并进行混合, 共采集 60个
混合土样。待耕层土样采集完成后, 在中心点位置
对每个样点进行剖面挖掘, 再对 20~40 cm、40~60
cm、60~80 cm和 80~100 cm进行分层采样(若地下
水埋深小于 1.0 m则采至地下水埋深为止)。由于滨
海滩涂区地下水埋深较浅, 每个剖面都挖到地下水
流出, 待水位稳定后测量地下水埋深并采集地下水
样品; 同时对 5~10 cm、20~25 cm、40~45 cm、60~65
cm、80~85 cm和 100~105 cm进行土壤容重测量的
环刀采样(至地下水埋深为止), 考虑到表层 0~5 cm
土壤较易受外界扰动, 本文以 5~10 cm 土壤容重作
为表土层容重。样品采集于 2007年 10月下旬进行。
采集的土样带回实验室内自然风干, 磨碎、过
筛后备用。室内分析测试项目包括土壤有机质、土
壤盐分和地下水矿化度。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重
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 土壤盐分和地下水矿化
度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法[13]。
1.3 生态风险灰色评价模型
生态风险评价具体表征各个生态风险因子的变
化对生态终点的整体影响程度或效果[5,14]。假设 i为
采样点编号, j为生态评价指标编号, yij表示第 i个采
样点第 j个生态评价指标的实测数据, yαj表示第 j个
生态评价指标的最适值。对 yij和 yαj原始数据进行标
准化:

min min
max min max min
,
( 1, 2, , ; 1, 2, , )
ij j j j
ij j
j j j j
y y y y
x x
y y y y
i n j m
α
α
− −= =− −
= =" "
(1)
100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1.3.1 生态风险评价 将生态风险定义为生态风险
因子对最适宜生态值的偏离程度, 则有如下基本的
评价模型:
{ }1 ( 1, 2, , )max
m ij j
i j
j ij ji
x x
F w i n
x x
α
α=
−= =−∑ " (2)
式中, wj 为各风险因子对生态评价目标影响的权重
系数, 且有∑wj=1 (j=1, 2, ···, m)。
1.3.2 灰色关联分析 本研究引进灰色关联度的方
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
相异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该方法弥补了采
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
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15−16]。
设 Xi0为第 i个采样点的指标变量(参考序列), Xij
为第 i 个样点第 j 个风险因子的标准化值(比较序
列)。其中:

0 10 20 0 0
1 11 21 1 1
1 2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n
i n
j j j ij nj
m m m im n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3)
则称

{ } { }
{ }
0 0, ,
0
0 0,
min max
( , )
max
ij i ij ii j i j
i ij
ij i ij ii j
x x k x x
x x
x x k x x
γ
− + −
= − + − (4)
为第 i 个样点第 j类风险因子 xij与指标变量 xi0的灰
色关联系数, k 为分辨系数且 k∈(0, 1), 其值越小,
分辨率越高, 通常取 0.5。取与式(2)中意义相同的诸
权重系数 wj, 则有:

{ } { }
{ }
0 0, ,
0
1 0 0,
min max
max
m ij i ij ii j i j
i j
j ij i ij ii j
x x k x x
w
x x k x x
γ
=
− + −
= − + −∑ (5)
式中, γi0为第 i个样点与各类风险因子关联度的综合
评价值。
鉴于诸 Xij与 Xi0之间可能呈现负相关性, 即生
态风险变量值的增加引起指标变量减少而产生损失
性风险, 在此情形下, 则可定义如下基于灰色关联
度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 } { }
{ }
0 0, ,
1 0 0,
min max
1
max
m ij i ij ii j i j
i j
j ij i ij ii j
x x k x x
F w
x x k x x=
− + −
= − − + −∑ (6)
式中, k∈(0, 1)为分辨系数, wj 的意义同式(2), j=1,
2, ···, m。显然, Fi即为第 i个样点的生态风险。
为客观评价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风险, 本文选取
0~20 cm 耕层土壤盐分、深层土壤盐分(20~100 cm
盐分均值)、5~10 cm表土层容重、深层土壤容重(其
余层次容重均值)、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共 6个指标
为生态风险因子, 以作物产量作为生态终点[17]。考
虑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复杂, 有水稻地, 棉
花地, 盐蒿、杂草地等, 且不同作物的产量间缺乏可
比性, 本文选择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质
作为生态终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因子的统计特征
表 1 列出了所有样点的土壤有机质与各风险评
价因子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各样点土壤有机质
均值仅为 10.90 g·kg−1, 含量总体偏低, 其变幅介
于 4.44~19.46 g·kg−1, 说明研究区不同部位土壤有
机质含量差异显著, 亦表明不同程度盐渍化危害导
致研究区不同部位作物产量有较大差异。就各风险
评价因子而言, 表土层盐分与深层土壤盐分的均值
分别为 2.22 g·kg−1和 2.39 g·kg−1, 差异不大, 但均
已达到中度盐渍化土标准; 表土层容重与深层土壤
容重的均值分别为 1.37 g·cm−3和 1.52 g·cm−3, 均
较大(肥沃的耕层土壤容重一般在 1.0 g·cm−3左右),
说明该区土壤呈一定的紧实趋势, 且深层土壤容重
明显大于表土层; 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的均值分别
为 9.67 g·L−1 和 1.24 m, 矿化度较高且埋深较浅,
这也是滨海滩涂区较为显著的地下水特征。总体上,
受高土壤盐分、地下水矿化度和浅地下水埋深的影
响, 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风险较高, 因而应加强田间
管理并完善排灌设施, 以降低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
渍化的危害。
从表 2 列出的土壤有机质与各风险评价因子间
的相关系数看, 有机质与表土层盐分、表土层容重、
深层土壤盐分以及地下水矿化度均显著相关(n=60,
r0.05=0.250), 其中与深层土壤盐分、地下水矿化度的
相关性达到 1%极显著水平(n=60, r0.01=0.325)。该结
果表明各层土壤含盐量、表土层孔隙状况、地下水
矿化度均是耕层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此外, 表土层盐分、深层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
亦呈极显著相关。事实上, 滨海滩涂区的浅地下水
埋深条件导致地下水中可溶性盐分与土壤盐分存在
关联性, 因此可以认为地下水性质主要通过影响盐
分在土体、地下水中的交换、运移进而影响耕层土
壤盐渍化状况。
2.2 生态风险灰色评价过程
综合考虑作物生长和滨海滩涂地区实际情况 ,
本研究以土壤有机质为生态终点 , 采用表土层盐
分、深层土壤盐分、表土层容重、深层土壤容重、
第 5期 姚荣江等: 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研究 1003


表 1 研究区盐渍化风险评价因子的统计特征值
Tab. 1 Statistical eigenvalues of salinization risk evaluation indices of the study area
评价因子
Evaluation indices
最小值
Min.
最大值
Max.
平均值
Mean
中位值
Median
标准差
St. d.
变异系数
Cv (%)
SOM (g·kg−1) 4.44 19.46 10.90 10.56 3.34 30.67
Ss (g·kg−1) 0.65 6.86 2.22 2.06 1.17 52.82
BDs (g·cm−3) 1.17 1.56 1.37 1.36 0.08 5.83
Sd (g·kg−1) 0.80 9.03 2.39 1.75 1.70 71.14
BDd (g·cm−3) 1.41 1.59 1.52 1.52 0.03 2.19
GM (g·L−1) 1.57 29.90 9.67 7.44 6.12 63.32
GD (m) 0.50 1.65 1.24 1.30 0.24 19.33
SOM: 表土层有机质 Surface soil organic matter; Ss: 表土层盐分 Surface soil salinity; BDs: 表土层容重 Surface soil bulk density; Sd: 深
层土壤盐分 Soil salinity at deep layers; BDd: 深层土壤容重 Soil bulk density at deep layers; GM: 地下水矿化度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GD: 地下水埋深 Water table. 下同 The same below.

表 2 各盐渍化风险评价因子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Tab. 2 Pearson correlation matrix of evaluation indices of salinization risk
评价指标 Evaluation indices SOM Ss BDs Sd BDd GM GD
SOM 1
Ss −0.281* 1
BDs −0.255* −0.006 1
Sd −0.451** 0.719** 0.119 1
BDd −0.174 0.102 0.377** −0.048 1
GM −0.500** 0.707** 0.063 0.875** 0.111 1
GD −0.171 −0.118 −0.014 −0.046 −0.096 −0.074 1
* 显著性水平 P<0.05, **显著性水平 P<0.01。* means significance at the 5% level, ** means significance at the 1% level.

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作为生态风险因子进行盐渍化
风险分析。将土壤容重作为盐渍化风险评估因子 ,
其原因主要在于表土层容重越大越不易淋洗脱盐 ,
而表土层容重越小越易脱盐, 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产量提高与土壤培肥; 对于深层土壤容重, 主要考
虑到采样时研究区已进入旱季, 此时土壤盐分向上
运移的强度大于向下, 若深层土壤孔隙度较大(容重
较小)则有利于盐分向表土层运移, 加剧耕层盐渍化
危害, 若深层土壤孔隙度较小(容重较大)会抑制盐
分的上移表聚, 减轻耕层盐渍化危害。此外, 表层或
深层土壤盐分越高盐渍化风险越大, 而地下水埋深
越大盐渍化风险越低。以上述指标的田间采样数据
为盐渍化风险评估的基础数据, 利用 ArcGIS软件进
行图件的栅格化处理与计算, 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
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最终实现区域土壤盐渍化
风险的定量评估, 详细的评价流程如图 2所示。
评价因子在土壤盐渍化风险总体构成中的作用
大小或者重要性, 即风险权重, 须根据以上 6 个因
子对作物产量(本研究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程度来
确定。在以往的研究中,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时常采
用专家评分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
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据此, 由表 2可知, 表土层盐
分、表土层容重、深层土壤盐分、深层土壤容重、
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系数的绝
对值分别为 0.281、0.255、0.451、0.174、0.500 和
0.171, 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为 0.153、0.139、

图 2 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流程图
Fig. 2 Progress of soil salinization risk evaluation

0.246、0.095、0.273和 0.093, 下面的计算中将其作
为上述各因子的风险评价权重向量。
根据滨海滩涂地区土壤盐渍化现状以及作物生
长状况, 并参考相关文献所反映的分级方法确定该
地区土壤盐渍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18-20]: 当生态风
险值 F<0.1时, 风险较小; 0.1≤F<0.3时, 为一般风
100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险; 0.3≤F<0.5时, 风险较大; F≥0.5时, 风险很大。
2.3 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
为对整个研究区域耕层土壤盐渍化风险状况进
行综合评价, 首先应用逆距离权重法(IDW, 邻 12点
数据)对各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内插, 形成各评价因子
的空间分布栅格图层, 结果见图 3。进一步参照图 2
的风险评估过程, 计算出各评价因子与土壤有机质
的灰色关联系数的栅格图层, 然后根据风险权重系
数计算出土壤盐渍化风险值 F 的栅格图层。以上运
算均利用 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完成, 得到的研究
区土壤盐渍化风险值空间分布及其分级图如图 4
所示。
总体来看, 研究区不同部位耕层土壤盐渍化风
险状况差异显著, 风险值 F介于 0.12~0.60之间, 平
均值达 0.30, 风险总体较高。从空间上看, 土壤盐渍
化风险状况表现出与盐分、地下水矿化度较为相似
的空间规律, 且研究区东部(前茬作物为水稻)盐渍
化风险高于西部(前茬作物为棉花)。其原因一方面在
于东部离海较近, 土壤盐分、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另
一方面可能在于水稻田采用大水淹灌, 尽管淹灌可
淋洗土壤盐分, 促进“淡土层”的形成, 但也导致地
下水位抬升 , 再加上淹灌条件下土壤易沉实板结 ,
孔隙度降低, 一定程度增大了盐渍化风险。从局部
来看, 研究区域中间部位盐渍化风险最高, 田间调
查亦表明, 该部位呈现地下水埋深较浅、表土层盐
分较高的特征, 植被覆盖度较低, 且主要为盐蒿、杂


图 3 研究区各盐渍化风险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
Fig.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linization risk evaluation indices of the study area
第 5期 姚荣江等: 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估研究 1005



图 4 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空间分布及其分级
Fig. 4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salinization risk and its classification across the study area

草地。风险分级结果表明: 研究区风险较大的区域
面积最大, 占总面积的 50.11%, 主要集中分布于研
究区东部 , 前茬作物为水稻 , 盐渍化危害程度高 ,
对后茬秋播作物较为不利; 其次是风险一般的区域,
占 49.41%, 主要连片分布于研究区的西部, 前茬作
物为棉花, 这些部位土壤含盐量较低, 土地利用强
度大; 风险很大的区域仅占 0.48%, 主要呈斑块状
分布于研究区中间部位。总体上, 研究区域以一般
风险、较大风险为主, 占总面积 99.52%, 是改良治
理的重点区域。
土壤盐渍化风险图为土壤改良和后茬作物的合
理布局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如考虑到采样期(正值
旱季)滨海滩涂区土壤盐分向上运移的强度大于向
下, 因此应完善较大、很大风险区的田间排灌设施,
促进土壤的淋盐、排盐以降低盐渍化风险; 对一般
风险区宜采用农艺改良措施, 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
状以提高生产力。此外, 根据研究区土壤盐渍化风
险分级图可为后茬作物合理布局及其田间管理提供
指导, 如在一般风险区种植棉花、油菜、大麦等常
规作物, 而在较大风险区适当种植菊芋、油葵、籽
粒苋等耐盐经济植物。
3 结论
本研究以苏北海涂典型围垦区金海农场为例 ,
结合滨海滩涂地区盐渍化实际情况, 选取与盐渍化
密切相关的土壤和地下水性质作为评价指标, 采用
生态风险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壤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
定量评估与分级。结果显示研究区盐渍化风险总体
较高, 种植制度与耕作措施的差异导致水稻田盐渍
化风险高于棉花地。整个研究区域以一般风险、较
大风险为主, 是改良治理的重点区域。
本研究选择在 10 月下旬进行土壤盐渍化风险
评估 ,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 由于该时段正值
沿海地区大麦播种, 因此获得的盐渍化风险图有利
于制定适宜的种植制度与苗期农田管理对策; 其次,
盐渍化风险图为土壤改良和后茬作物的合理布局提
供了参考, 如灌排、农艺、生物等改良措施的确定
以及耐盐作物品种的选择。事实上, 土壤盐渍化的
发生与演变与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和农田管理措施密切相关, 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
包括土壤理化性状、地下水性质、气候、地貌以及
灌排、耕作、栽培等一系列因素, 其中含盐土壤与
地下水是盐渍化发生的内在因素, 而气候、地貌、
地下水位、土壤质地以及排灌、耕作等因素是其发
生的外部因素。本研究选取剖面土壤含盐量和容重、
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作为评价因子, 已基本涵盖滨
海滩涂地区盐渍化发生的内外部因素, 其结果具有
可信度; 其中可溶性盐含量大、潜水位高是盐渍化
形成的主要条件; 土壤容重一定程度决定了土壤毛
管水的上升作用, 也影响着水分的下渗和盐分的淋
洗; 考虑到研究区域多年平均蒸降比 1.5 左右且地
形较为平坦, 对土壤盐渍化发生和盐分分异的影响
较小, 因而文中未作为评价指标。须说明的是, 灌溉
和耕作等人为农业措施亦是影响盐渍化的重要因素,
由此研究区域东西部种植制度的差异对盐渍化的影
响不容忽视, 笔者将在下一步研究工作中深入分析
农田管理措施对盐渍化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资生 , 阮成江 , 郑怀平 . 盐城滩涂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利
用对策[J]. 海洋通报, 2001, 20(4): 64−69
[2] 欧维新, 杨桂山, 于兴修, 等. 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
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 资源科学, 2004, 26(3): 76−83
[3] 陈辉, 刘劲松, 曹宇, 等.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
学报, 2006, 26(5): 1558−1566
100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4] Landis W G. Twenty years before and henc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t multiple scales with multiple stressors and mul-
tiple endpoints[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2003, 9: 1317−1326
[5] Suter G W, Suter II G W, Barnthouse L W.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M]. 2nd Edition. New York: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6
[6] 李名升 , 佟连军 . 辽宁省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
态风险评价[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16(6): 1517−1522
[7] Xu X G, Lin H P, Fu Z Y. Probe into the method of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wetlan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 70(3): 253−262
[8] 姚丽贤, 李国良, 何兆桓, 等. 连续施用鸡粪与鸽粪土壤次生
盐渍化风险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5): 67−72
[9] Conner A J, Glare T R, Nap J P. The relea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nto the environment: Part II. Overview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J]. Plant Journal, 2003, 33(1):
19−46
[10] Cramer V A, Hobbs R J.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risk from
secondary salinity: A framework addressing questions of scale
and threshold responses[J]. Austral Ecology, 2005, 30(5):
537−545
[11] Biggs A J W, Power R E, Brough D M. A preliminary assess-
ment of salinity risk modelling in the Queensland
Murray-Darling Basin[R].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Mines, Queensland, QNRM03155, 2003: 1−34
[12] 李维德 , 李自珍 , 石洪华 . 生态风险分析在农田肥力评价
中的应用[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3): 546−550
[13]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 1999: 90−99
[14] 寇俊卿 , 张海涛 , 杨德五 , 等 . 生态风险分析及研究进展
[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农学版, 2003, 23(1): 71−74
[15] 赵晓慧 , 严立蛟 . 生态敏感性的灰色关联投影评价模型及
其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 , 2006, 32(3):
341−345
[16] 李月芬, 汤洁, 林年丰, 等. 灰色关联度法在草原土壤质量
评价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5(5): 551−556
[17] 毛小苓 , 倪晋仁 .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 北京大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41(4): 646−654
[18] 李自珍, 李维德, 石洪华, 等. 生态风险灰色评价模型及其
在绿洲盐渍化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J]. 中国沙漠, 2002,
22(6): 617−622
[19] 姚荣江 , 杨劲松 .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与耕层土壤
积盐空间分异规律定量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8):
45−51
[20] 刘广明 , 杨劲松 , 姜艳 . 江苏典型滩涂区地下水及土壤的
盐分特征研究[J]. 土壤, 2005, 37(2): 53−58


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欢迎订阅 2011年《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系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是全国中文
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环境科技期刊, 江苏省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协会赠建
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赠送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社会科学
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来源期刊, 并被 CA、CABI、
BA、BP、BD、PD、ZR、EM、Scopus、AGRIS、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和环境科学文摘等国内外重要刊库收录。
本刊宗旨为及时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研究的动态、理论、方法与成果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
报、研究方法、专论与综述、学术讨论与建议、书刊评介、动态与信息等。报道内容: (1)区域环境与发展, 包括生态环
境变化与全球环境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有机农业与农业生态、区域生态经济与生态安全
等; (2)自然保护与生态, 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生物多样性与外来物种入侵, 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与监控, 生态保
护、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等; (3)污染控制与修复, 包括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土壤污染与修复、水环境污染与修复、农
业废物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农用化学品(包括化学品)风险评价与监控等。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农学、
林学、地学、资源科学等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人员, 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各级决策与管理人员。
本刊为双月刊, 逢单月 25 日出版, A4 开本, 每期定价 15.00 元, 全年定价 90.00 元。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2-1766/X。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邮发代号: 28-114,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国外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
399信箱)负责发行, 国外发行代号: 5688。如漏订, 可向本刊编辑部补订。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 8号 邮编: 210042 电话: (025)85287036, 85287052, 85287053
E-mail: ncst@chinajournal.net.cn bjb@ni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