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population of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drop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Kangbao County, 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以冀西北康保县为例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年 1月 第 17卷 第 1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09, 17(1): 169−173


*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005018)资助
** 通讯作者: 沈彦俊(1971~), 男, 汉族, 博士, 研究员。E-mail: yjshen@sjziam.ac.cn
裴宏伟(1987~),男,汉族,本科生。E-mail: phw1987@126.com
收稿日期: 2007-12-13 接受日期: 2008-04-23
DOI: 10.3724/SP.J.1011.2009.00169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
——以冀西北康保县为例
裴宏伟 1 常春平 1 贺文慧 1 沈彦军 1 沈彦俊 2**
(1.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石家庄 050016;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21)
摘 要 为了解我国城市化背景下, 农村普遍存在的过疏化现状及其驱动因子, 本文对处于农牧交错带生态
脆弱区的河北省康保县 19 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调查, 定量分析了住宅的闲置和破坏程度。结果显示:闲置砖房、
闲置土房的比例分别为 0.360、0.254, 村庄内残破房屋的比例平均达到 0.350。进一步分析表明, 我国北方农
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发展有以下特点:区内人口流失程度与农民收入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经济水平长期
在低水平上缓慢发展是地区人口过疏的根本原因, 人去房空导致的村容景观破败影响新农村建设并导致大量
资源的浪费, 大量精壮劳动力的流失冲击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态脆弱区 人口过疏化 农村聚落 房屋闲置 人口流失 聚落景观 中国北方
中图分类号: K9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09)01-0169-05
Depopulation of rural areas under the backdrop of urbanization
— A case study of Kangbao County, 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PEI Hong-Wei1, CHANG Chun-Ping1, HE Wen-Hui1, SHEN Yan-Jun1, SHEN Yan-Jun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 China;
2.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050021,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issue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rural depopulation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rural areas of every
nation under the backdrop of urbanization), we surveyed 19 villages in Kangbao County, Hebei Province. The villages are in the
farming pastoral interlocks of North China where the ecology is fragile and the economic backward. The number of idle houses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d house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idle brick houses to total brick
houses is 0.360, and that of earthen houses to total usable earthen house is 0.254. That for dilapidated houses to total houses is 0.350.
Depopulation of the rural villages in the farming pastoral interlocks of North China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extent of
depopulation is in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farmer income level. Low and s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depopulation in the area. Labor loss has resulted in severe dilapidation of village landscape and resource waste. Depopulation has
severely retarded normal orders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life.
Key words Farming pastoral interlock area, Fragile ecology area, Depopulation, Rural settlement, Idled house, Population
loss, Rural landscape, North China
(Received Dec. 13, 2007; accepted April 23, 2008)
伴随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和规模日益扩大,
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流失导致农村
建设面临困境, 村容破败、土地资源浪费是其中非
常突出的问题[1−4]。特别是大量优秀青壮年劳动力的
急速外流给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秩序带来深刻的
影响[5], 使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困难。
现阶段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建设中也普遍
存在着村庄规划不合理, 大量住房闲置等现象。然
17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第 17卷


而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空心村”现象迥异的是这里
的农村聚落问题并没有明显的“空心化”, 却表现
为一种“过疏化”的现象。“过疏化”原指日本国内
某些地区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减少, 社会缺乏应
有的人气和活力,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一
种现象[5−7]。本文采用“过疏化”一词意指在农村发
展中因人口大量流失导致的农村经济衰退和社会停
滞的现象。过疏化发展导致农村人口结构改变、农
宅闲置、生产建设困难、基础教育受到影响等等, 使
农村建设面临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
和新农村的今天, 农村建设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中
占有重要地位。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康保县
农村抽样调查, 研究住宅的闲置状况, 试图理清坝
上地区农村过疏化问题现状及其深层原因, 为该地
区扶贫政策的制定与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决策
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康保县(114°11′~114°56′E, 41°25′~42°08′N)地
处河北省坝上地区, 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 是北
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典型区域, 县城距北京市直线距
离约 260 km, 距张家口市约 120 km。该区属干旱半
干旱气候, 降水变率大, 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方
式绝大部分为雨养旱作, 干旱是最频繁的自然灾害
之一, 严重威胁农牧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的生活。历
史上康保县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为牧场, 1928 年全
县人口仅有 5 万余人, 连年的战乱导致人口下降,
直到建国后才开始有大批的垦荒移民在本区定居。
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2005 年康保县农村年人均收
入仅 1 946元。近几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逐步落实,
人均耕地大量减少, 落后生产方式无力承载现有的
人口, 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 加速了农村过疏化的
发展。康保县农业人口从 2000 年的 26.0 万人下降
到 2005 年的 23.9 万人, 农业劳动力人口则由 2000
年的 16.9万人下降到 13.9万人, 实际在村务农的农
民只有在册农业人口的 50%左右, 且留守人口中主
要以老人儿童为主。近几年国家加大对该地区的财
政支持力度, 包括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
了较大进展, 如 2000~2005年 5年间油路通车里程
从 108.5 km上升到 613.4 km, 90%的行政村通了汽
车。然而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就相对, 外出务
工人数却在近几年急剧增长, 由此而导致农村发展
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困扰着新农村建设和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实地调查
为了把握康保县的农村过疏化现状, 于 2007年
8 月抽样选取 6 个乡镇 19 个自然村, 样本涵盖了不
同经济收入水平、距中心城镇及主要交通线远近不
同的村庄。鉴于农村住宅对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和住宅结构、房屋闲置率对人口流失的明显指示作
用, 以及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的缺失, 本研究结合调
查地实际情况重点调查了农宅的材质、住房的闲置
和废弃程度以及外出人口的规模。被调查房屋仅限
供人居住的坐北朝南的正房 , 东西侧房不计入统
计。调查中沿村内街道按预先设定好的统计特征(表
1)逐户记录房屋数量, 并对房屋闲置和外出务工人

表 1 调查地住房特征分类
Tab.1 Classification by the houses characteristics in survey sites
分类号
Code
住房特征
Houses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Code
住房特征
Houses characteristics
Z11 15 年以上建筑历史, 无人居住, 前后墙为砖结构,中间为泥
坯结构
Idle, front and back wall are brick structure
T11 无人居住, 已经倒塌 Idle, falling in
(房顶出现明显的窟窿、墙体坍塌、只
剩残垣断壁)
Z 12 10 年以上建筑历史, 较旧,无人居住, 全部为砖结构,建设用
砖为本地产红砖
Idle, all wall is brick structure, old
T12 无人居住, 残破不堪 Idle, broken
(房顶盖有茅草、油毡破烂、房脊下凹、
墙体倾斜)
Z 13 近 10 年新建,无人居住, 全部为砖结构, 建设用砖为张家口
产粉白色砖
Idle, all wall is brick structure, new
T13 无人居住, 较为结实 Idle, firm
(房顶盖有瓦, 墙体直立, 房脊挺直)
Z 21 有人居住, 前后墙为砖结构
In use, front and back wall are brick structure
T21 有人居住, 但很残破
In use, broken
Z 22 有人居住, 全部为砖结构, 较旧
In use, all wall is brick structure, old
T22 有人居住, 较为结实
In use, firm
Z 23 有人居住, 全部为砖结构, 较新
In use, all wall is brick structure, new

前后墙为砖结构的土房绝大多数为 20年前的建筑。土房建筑面积约为 20 m2· 间-1, 砖房约为 35 m2· 间−1。Earthen house with only front
and back wall were brick structure were usually constructed 20 years age, of which constructing area is 20 m2 per room, while the construct-
ing area of brick house is 35 m2 per room.
第 1期 裴宏伟等: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 171


员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所用的房屋分类方法对
住宅的建筑年代以及房屋使用寿命有很大的指示意
义, 有助于对不同时期所建住宅数量进行对比分析
和对未来房屋使用价值进行预测。
2.2 数据分析
为对闲置房屋造成的资源浪费状况和村容破败
程度进行定量研究, 特定义房屋闲置率和残破率如
下:砖房闲置率(X1)定义为闲置但仍有利用价值的砖
房数量和(Z11、Z 12、Z 13)与全部砖房数量和的比值;
土房闲置率(X2)定义为闲置但仍有利用价值的土房
数量(T22)与全部可利用土房数量和(T22、T13)的比值;
残破率(C)指基本没有利用价值的倒塌土房以及残
破土房(T11、T12、T21)的总数与村内全部砖房、土房
房屋总数的比值。
3 过疏化现状
调查发现, 被调查地的大部分青壮年外出使近
半数房屋闲置, 留守人员被当地的百姓戏称为“四
环素”、“止疼片”、“娃哈哈”, 即老幼病残。很多
宅院人去屋空, 村落景观破败萧条, 形成了与新农
村极不和谐的村落景观。调查地在近 3 年内很少有
新住宅建成。
3.1 住房闲置与聚落景观状况
调查地普遍存在着大量建筑质量较好、建成时
间较短的闲置房屋。荒草满园的破败院落严重影响
村容景观建设, 闲置的农宅对农村的土地资源和建
材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统计显示很多村有近半
数建筑质量较好的砖房闲置(表 2), 同时一些留守农
民却居住在残破的土房里, 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是老
人。在闲置房屋中, 砖房、土房的最大闲置率分别
达 0.526和 0.541, 平均闲置率分别为 0.360和 0.254。
房屋闲置的另一个特点是农村住房资源的闲置浪费
主要体现在砖房, 砖房的闲置率明显高于土房, 且
闲置的绝对数量也远高于土房。在经济水平相对落
后的研究区内, 砖房的住户大多为生产技能和竞争
能力较强的农民或者新婚不久的青年, 大量砖结构
住房的闲置显示了该地区农村中竞争力较强和意识
较开放的人口正在流失。致使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
展和繁荣因失去优秀劳动力而可能继续恶化。
闲置住房分布在村落的各个部位 , 有的分散 ,
有的聚集, 为村庄规划和建设带来极大不便, 严重
制约农村集中供水供热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
时闲置住房大多比较破落:门窗砌砖、大门紧锁、
荒草满园, 个别街巷甚至全部住户举家外出, 住宅

表 2 农村房屋闲置状况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Tab.2 Statistics of abandoned houses in sampled villages
村别
Village
房屋总数(间)
House number
(room)
砖房数(间)
Brick house
number (room)
砖房闲置率(X1)
Abandoned
brick house rate
结实土房数(间)
Hard earthen
house (room)
土房闲置率(X2)
Abandoned
earthen house rate
残破率(C)
Broken rate
砖房/房屋
Brick house number
/house number
1 216 63 0.349 64 0.063 0.410 0.292
2 1 130 651 0.269 173 0.405 0.270 0.576
3 337 141 0.340 82 0.280 0.340 0.418
4 379 240 0.404 29 0.310 0.290 0.633
5 546 336 0.396 61 0.541 0.270 0.615
6 145 51 0.196 39 0 0.380 0.352
7 571 190 0.379 116 0.224 0.460 0.333
8 351 141 0.504 72 0.292 0.390 0.402
9 152 57 0.421 52 0.250 0.280 0.375
10 362 154 0.344 64 0.172 0.400 0.425
11 340 95 0.526 174 0.109 0.209 0.279
12 556 181 0.254 195 0.021 0.324 0.326
13 212 91 0.253 44 0 0.363 0.429
14 421 156 0.282 195 0.159 0.166 0.371
15 671 285 0.523 227 0.515 0.237 0.425
16 740 245 0.273 411 0.253 0.114 0.331
17 178 38 0.132 15 0 0.702 0.213
18 467 145 0.290 179 0.291 0.306 0.31
19 401 239 0.301 57 0.175 0.262 0.596
总计&均值
Total & Average
4 189 2 024 0.360 752 0.254 0.350 0.442
172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第 17卷


全部闲置, 街巷院落中满是杂草, 一片荒凉。
3.2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人口特别是劳动人口的大量流失导致过疏化区
域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改变了原有的稳定人
居环境。康保县近年人口统计资料表明, 该地区建
国以来农业人口增长十分迅速, 大约在 1990年左右
增长趋于平稳, 从 2000年开始农业就业人口大幅度
下降。调查显示:与房屋大量闲置相吻合的是村内
人口的大量减少。实际在村内居住的人口远小于统
计资料登记人口。大部分户口在本村的农民举家到
外地务工或向县城迁移, 留守人员多是基本丧失劳
动能力的老弱群体。上述情况在坝上农村已经非
常普遍 , 村庄外出务工的人口占到本村人口的
30%~60%, 而留守人口中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只有
20%~30%, 50 岁以上的人口占到留守人口的 50%
以上。
过疏化冲击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给农
村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一是留守儿童的抚养问题,
留守生活对儿童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发展存在诸多的
不利影响 [8]; 二是留守老人赡养问题 , 没有儿女在
身边照顾, 生活在村内的老人日日形单影只, 内心
的孤独和生活上的困难成为晚年最难以消受的痛苦;
三是农村建设问题, 据调查近几年由于壮劳力的大
量流失, 村里诸如修桥补路等集体建设基本处于瘫
痪, 植树造林往往要老人孩子上山完成。
4 驱动力分析
4.1 农村人口下降
村内实际居住人口的减少是导致住房闲置及农
村聚落过疏化的直接原因。由图 1 可以看出:2000
年以来康保县农业人口数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9],
另外近 3 年农村在校学生数的大幅下降[10]也可反映
农村人口的自然下降趋势。
另外 , 许多村庄由于在学儿童的减少而废校 ,



图 1 农村人口(a)和学龄儿童数量(b)的变化
Fig.1 Changes of rural population (a) and school-age children (b) number in the study area

这进一步促使有能力的年轻父母携带子女外出, 一
方面追求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也使子女能够更方
便地接受学校教育。据统计, 目前该县除乡镇所在
地外几乎没有村落设有小学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具有普遍性。
4.2 经济增长缓慢且明显不稳定
经济水平的长期低下和缓慢增长是导致农村过
疏化的根本原因。康保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 经济
发展水平起点低、发展速度慢, 远落后于全省和全
国平均水平[9−11](图 2), 加之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极
易受恶劣气候的影响(2007 年特大干旱导致数万公
顷农田绝收), 致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稳步提高。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后, 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并
未得到根本转变, 农牧业技术含量、集约化程度还
很低, 耕地减少的农民不能在当地维持较好的生活
而举家外出, 也是导致过疏化的一个原因。这从另
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需要有


图 2 康保县经济水平与河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Fig.2 Comparison of economic level of Kangbao County with the
average levels of Hebei Province and China

配套的技术措施来提高当地的生产力水平或合理的
生态补偿机制才能保证生态保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
发展, 否则会出现类似研究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得到
提高(如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电话), 而村容景观却呈
现破败萧条的过疏化现象。
第 1期 裴宏伟等: 城市化背景下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过疏化问题研究 173


4.3 过疏化现象驱动因子的复杂程度较高
过疏化发展的驱动因子较为复杂。从图 3 可以
看出, 被调查村落的过疏化程度与聚落距当地经济
行政中心或主要交通线的距离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图 3a), 但是从整个调查地来看, 村落的房屋闲置
率与村落整体经济水平(本文以砖结构房屋比例来
度量)大致呈正相关(图 3b), 即经济状况越好的村落
选择外出谋生的农民越多。这也反映了在当地相对
落后的生产方式下, 竞争意识和竞争力较强的农民
会首先流失, 优质劳动力资源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的
现实和长远发展具有严重的消极影响。
5 讨论与结论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村聚落数量众多, 因处于生
态脆弱地区,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在城
市化加速发展、落后的经济水平以及国家实施退耕
还林还草政策的时代背景下, 该区农村面临着日益
严重的过疏化问题, 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河北省坝上地区康
保县为例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城市化背景下农
村人口流失和过疏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
果显示:闲置砖房、闲置土房的比例分别为 0.360、
0.254, 村庄内残破房屋的比例达 0.350。该区人口流



图 3 调查地房屋闲置率的分级分布(a)及房屋闲置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b)
Fig.3 Distribution of abandoned house rate (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y (b)

失与农民收入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大量精壮劳动力
的流失冲击了正常的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和原有的社
会结构。人去房空导致的村容景观破败影响新农村
建设并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本区经
济长年维持在水平低、增长慢的状态。本文研究表
明, 住房的闲置状况可很好地反映当地农村人口流
失的状况, 同时住宅的闲置和废弃状况也是分析研
究农村的景观建设的良好切入点。
此外, 在认识到过疏化问题严重性的同时也应
该看到人口减少为推行新的政策如撤村并镇、就地
转化农业人口、开展土地整理、整合生态产业资源、
探索集体化或股份化生产方式, 以实现生态保育和
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新机遇。农村过疏化现象将是我
国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研究其发生
机理和发展规律, 对保护耕地资源, 促进农村聚落
健康发展, 充实和完善聚落地理以及农村景观生态
学的理论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都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在调查指标
和调查深度上都是初步探索, 虽然能够反映农牧交
错带近年农村聚落过疏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但对于未
来过疏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对农村的影响以及应对措
施等还需要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希望能够抛
砖引玉, 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农村的过疏化问题。

致谢 作者对家乡同学杜娟、王万军和富启在实地
调查中给予的大力帮助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
地理学报, 2007, 62(6): 256
[2] 田光进, 刘纪远, 庄大方. 近 10 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
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03, 58(5): 655−657
[3] 王成新 , 姚士谋 , 陈彩虹 . 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
研究[J]. 地理科学, 2006, 25(3): 257−258
[4] 程连生 , 冯文勇 , 蒋立宏 . 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
化机理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4): 437
[5] 饶传坤. 日本农村过疏化的动力机制、政策措施及其对我
国农村建设的启示 [J].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37(6): 148
[6] 焦必方. 伴生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过疏化地区现状及特
点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8): 73−79
[7] 张士平. 乡村场域变迁中的农民外出就业[D]. 长春: 吉林
大学, 2006: 120−121
[8] 陆中静. 农村“留守子女”人格发展探析[D]. 南京: 南京师
范大学, 2005
[9] 康保县统计局.康保县统计年鉴(1949—2006) [G]. [2007-12-20]
[10] 康保县教育局.康保县教育统计数据(2005—2007) [G]. [2007-
12-20]
[11] 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核算 (2000—2005) [EB/OL]. http://
www.stats.gov.cn/tjsj/ndsj/2006/indexch.htm[200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