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倡 国家软科学项目(2005DGQ4D133) 、福建省重点软科学项目(2005R007 ,2006R006)和福建省重大专项前期项目(2005YZ1001)资助
收稿日期 :2005唱10唱12 改回日期 :2005唱12唱18
农村循环经济与农村全面发展
———以福建省为例 倡
苏时鹏 张春霞 林文雄
(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福州 350002)
摘 要 以福建省为例 ,阐述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解决农村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 ,促进农村产业集群的
发展 、城镇化 、城乡协调 、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选择 ,并在分析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特点与演进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
相关建议 。
关键词 福建 农村发展 循环经济 建议
Rural circular economy and rural full development — A case study from Fujian Province .SU Shi唱Peng , ZHANG Chun唱
Xia , L IN Wen唱Xiong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
350002 , China) ,CJEA ,2007 ,15 (2) :164 ~ 168
Abstract The ar ticle expounds that circular economy is a realistic option to resolve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b唱
lems of rural development ,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cluster , urbaniza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county
and city and development of harmony societ y in a case of Fujian ,and then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pecialties and evolving laws of rural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
Key words Fujian Province ,Rural development , Circular economy ,Advice
(Received Oct .12 , 2005 ; revised Dec .18 , 2005)
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 学术界从
不同角度论述了这一问题[1] ,但多数侧重于农业以及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本身 ,如生态农业 、立体农业 、农
村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 ,以省域为空间尺度的研究较少 。 而农村全面发展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
涉及工业化 、城镇化等多个方面 ,又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2] ,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指出应加强工业反哺农
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 。 从城乡协调 、工农互补以及经济唱生态唱社会共进等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 ,更能全
面把握问题的实质 。 本研究以福建省农村为对象 ,将之视为一个经济 、生态与社会系统 ,利用 Paul R .
Ehrlich 的 I = P × A × T( I 为环境影响 ,P 为人口 ,A 为人均产出或收入 ,T 为技术系数 ,即单位产出的环
境影响)[11]公式分析福建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 ,进而论证以农村循环经济替代线型
经济才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 。
1 福建省农村全面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与环境约束
福建省位于东经 115°50′ ~ 120°47′ ,北纬 23°30′ ~ 28°19′ ,面积 12畅14 万 km2 ,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农村人
口占 54 % ,人多地少 ,缺油少煤少气 ,全省人均耕地仅 0畅04hm2 ,只有全国平均数的 40 % 。 生态系统脆弱 ,山
多坡陡 ,地理呈马蹄形 ,西北高 、东南低 ,水系错综复杂 ,多季风暴雨 ,内陆大气环流难以扩散 ,森林覆盖率
表 1 福建省发展现状与目标
T ab .1 Fujia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argets
指标 Indexes 2004 2017 2017/2004
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777畅87 1020 1畅31
农村总收入/亿元 775畅27 1203畅6 1畅55
经济生产总值 /亿元 6053 17000 2畅81
虽高达 62畅9 % ,但林种单一 ,自然灾害仍频繁发生 。
农村水土流失 、水体污染 、酸雨 、土壤退化 、面源污染
等环境问题严重[3] ,整体仍呈恶化态势 。 而发展相对
滞后 ,2004 年该省城乡人均收入比扩大到 2畅73∶1 。
福建省提出比全国提前 3 年实现全面小康 ,其相关指
标见表 1[4] 。
第 15卷第 2 期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Vol .15 No .2
2 0 0 7 年 3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co唱Agriculture March , 2007
福建省农业内部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不容
忽视 。 福建省计划 2017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004年的 1畅31 倍 。 但目前人均耕地少 ,地块分
散 ,难以机械化与规模化经营 ,机耕率在 36 % 左右
徘徊 ,机收率最高也只有 4畅23 % ,有效灌溉率与旱涝
保收率增长缓慢 ,复种指数也因相对投资报酬率偏低
逐步下降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近 5 年平均年减少率
1畅23 % (表 2) 。 另外 ,福建耕地多年连作 ,用养失
调 ,化肥施用强度 、农药施用强度 、农用塑料膜使用
表 2 福建省耕地资源及利用情况
Tab .2 Fujian land resource and its use
指标 Indexes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耕地年减率 / % 2畅20 1畅22 1 .00 1畅02 0畅71
有效灌溉率 / % 79畅2 80畅4 80畅8 81畅8 82畅5
旱涝保收率 / % 52畅60 55畅30 56畅80 56畅99 58畅15
机耕率 / % 34畅2 36畅2 37 .0 36 .0 36畅7
机收率 / % 1畅56 1畅98 2畅48 3畅06 4畅23
复种指数/ % 229畅3 225畅9 224畅2 214畅5 216畅7
强度近年不断加大 ,2004 年分别为 1066kg/hm2 (全国最高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2畅5 倍) 、46畅9kg/hm2 、
25畅9kg/hm2 ,地力下降 ,缺有机质的土地占 24畅4 % ,缺 N 的占 34畅69 % ,缺 P的占 57畅9 % ,缺 K 的占 59畅2 % ,
约 33 万 hm2 农田受到农用化学品污染[5] 。 农业能源消耗量与农村用电量增长趋势也很明显 ,这些都表明
种植业的增值空间因资源有限以及污染而相当有限 。 若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需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 ,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养殖业 。 目前福建省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2004 年已占农业产值的
52畅32 % 。 然而畜禽养殖的粪便污染与水产养殖的水体污染十分突出 ,2003 年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年排
放量为 6 亿 t ,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 ,这又是一项沉重的环境负债 。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 。 2017 年福建省农村总收入将达到 1203畅6 亿元 ,
为 2004 年的 1畅55 倍 ,高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的倍数 ,说明农村的收入增长要更多地来自非农就业收入 。
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为农村工业化与外出务工(多数在乡镇企业) 。 可以预见 ,福建省农村工业的比重必将
大大上升 ,而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系数为 1畅19t 标准煤/万元 ,是农业能源系数 0畅13 t 标准煤/万元的 9 倍 。
农村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加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 。 另外 ,福建省农村的优势制造业为纺织 、农
副产品加工 、制鞋 、林产化工 、服装等 ,这些产业的污染问题都很严重 。 由此可见 ,在技术系数 T 不提高的情
况下 ,农村资源的消耗量与污染的排放量将大幅度上升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从全省发展来看 ,农村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更为严重 。 在市场经济中 ,资源一般流向利用效率更高
的城市 ,而城市的污染总是向利用效率更低 、管制更松的农村转移 ,因此 ,不能就农村谈农村 ,而应从全省城
乡一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 福建省产业对资源与环境的依赖性很强 ,直接以本省特定自然资源为原料 、特定
自然环境为依托的行业占 65 % 以上 ,而农村承担着全省主要的资源供应与生态保护功能 ,因此 ,以全省经济
增长分析农村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更为科学 。 2017 年全省经济生产总值将达 17000 亿元 ,为 2004 年的 2畅8
倍 ,若仍按现在的模式进行生产 ,对农村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将为现在的 2畅8 倍 。 同时 ,福建省正处于重化工
业化阶段 ,2004 年重工业增加值与产值均占 52畅9 % ,近 5 年重工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高出轻工业 7 个百分
点 ,重工业多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这势必又将加大对农村资源与环境的需求 。 此外 ,福建省资源与环境的
综合利用率低于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些资源正在低价流失 ,如闽东的茶叶大量流向浙江 ,闽北
的木材流向广东 ,使福建省农村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
2 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农村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
从上面分析可知 ,无论是从农业 、农村还是全省的角度分析 ,资源与环境都已成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
标的重要瓶颈 。 农村经济重要但滞后 ,必须发展 ;农村重要但脆弱 ,必须保护 ,两者应该且必须协同共进 。
然而 ,人类对自然内在规律的认知相对有限[12] ,若以环境为代价来寻求发展 ,最终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6] 。
福建省农村目前的资源环境困境主要是由农村粗放的线型经济模式引起的 。 在此模式下 ,物质按“资源 —
产品 — 废弃物”顺序进行单向流动 ,生产实质上就是将资源变成废弃物的过程[7] ,如此 ,农村生产与生活很
快就超出了脆弱山地生态系统的阈值 。 因此 ,农村要想全面发展 ,就应尊重自然 、向自然学习 ,主动通过调
整经济系统功能来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协同共进 ,而调整经济系统功能的关键是改变经济系统结构[8] ,即变
线型经济为循环型经济 。 循环经济是本着“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建
立起来的“资源唱产品唱再生资源”循环流动的经济模式 ,对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与重复利用 ,在生产的全
过程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 ,在增加社会产出的同时减少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
是福建省农村全面发展的现实选择 。
首先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全面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 。 随着资源环境越来越稀缺以及
第 2期 苏时鹏等 :农村循环经济与农村全面发展 165
环境管制越来越严格 ,排放污染与消耗资源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 发展循环经济 ,将废弃物转化成资源 ,被
废弃物质的比例越来越低 ,企业就可以在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 ,进而在大幅度提高农
村发展速度的同时 ,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与生态环境 。 如圣农集团采用一主两副的循环产业链进行生产经
营 ,2004 年共养 3000 万只鸡 ,总产值达 10畅2 亿元 ,平均每只鸡产值 34 元 ,是传统养殖模式的 1畅6 倍 ,但污
染物与废弃物却很少 ,具体循环产业链情况见表 3 。 若按此比率测算 ,实施循环经济可以使农业产值增加到
现有水平的 1畅6 倍(小康目标为 1畅31 倍) ;工业产业链循环整合以及城乡产业链一体化循环整合的效率更
高 ,如此 ,农村总收入可以顺利增加到现有水平的 1畅6 倍以上(高于小康目标) ,且从根本上解决养殖粪便污
染问题 ,改善农村卫生状况 ,减少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 ,满足了日益高涨的城乡绿色消费需求 ,同时也增加
了农民就业与收入 。
表 3 福建圣农集团产业链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Tab .3 Input and output of product chain of Shengnong Company ,Fujian Province
产业链 投入/万元 企业产出 /万元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P roduct chain Input Output Environment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养鸡 45000
95800 - 1畅9 亿元 ,4000 人就业肉鸡加工与熟食加工 15000
鸡粪制有机肥 ,带动有机种植业 2000 4000 减少 60000 万 t 污染物 2畅1 亿元 ,2 万人就业
制蛋白质饲料粉 (鸡羽毛 、鸡血 、鸡内脏 、
淘汰鸡 、种蛋壳 )
800 1000 减少加工污染物 10000 t 加工废弃物 -
鸡胆提取胆红素 100 1200 减少加工污染物 100 t -
收购谷壳作鸡舍垫料 100 - 减少 2 万 t 谷壳燃烧污染 100 万元
其次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集群化与城镇化发展 。 循环经济中的互补与共生关系以
及企业之间为实现废弃物向原料转变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 ,可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信息
共享与互惠合作的基础 。 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微型的产业集群 ,也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和交流协作
的平台 。 另外 ,循环合作的范围越大 ,参与的企业越多 ,则最终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 ,最终污染物的平
均处理成本越低 ,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 因而 ,具有开放功能的循环经济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范围的
拓展 ,将越来越多的关联企业吸纳进来 ,进而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更深层次的循环型产业集群 。 如南平市
炉下镇农业人口 1畅3 万人 ,年出栏生猪 20 万头 ,仔猪 25 万头 ,在未发展循环经济之前 ,畜牧粪便未经处理直
接排放 ,死猪乱丢 ,屡禁不止 。 在中德合作项目推行“养猪唱沼气唱有机肥唱果 、稻 、渔”循环经济模式后 ,镇内许
多养殖户在环境管制的压力与循环养殖高效益的动力双重作用下 ,逐步集中 ,向园区靠拢 ,一个富有地方特
色的循环养殖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 城镇是物流 、信息 、人才 、资金集聚的区域 ,置业的交易成本更低 ,农村工
业将会向城镇集聚 ,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 。
最后 ,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链向工业与服务业延伸 ,进而突破农村向城镇延伸 ,将城市
与农村联结起来 。 一条城乡合作的循环产业链就是一条城乡协作交流的通道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将
会在城乡之间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人才流等循环运作的渠道 ,为城乡全面协作提供
了载体和可能 ,使农村与城镇在不断融合与沟通中 ,突破了二元的结构 。 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以公司 + 基
地 + 农户的模式实现贸工农一体化 ,从田地到城市餐桌进行全过程绿色管理 ,将城市绿色消费信息 、物流 、
人才 、资金 、管理技术等直接输送到农村 。 另外 ,农村循环经济是多赢经济 ,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
的社会交往 ,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多赢共生的经济关系 ,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
了基础[9] 。
3 福建省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是由不同产业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子系统所组成的 。 农村循环经济可分成 4 个层
次[10] :一是循环经济点 ,农户或企业内部组成了资源利用的闭合循环 ,如“猪唱沼唱蔬”庭院经济 、圣农集团的
内部循环模式 ;二是循环经济片 ,不同农户或企业在一个较小区域内通过“废弃物与资源”的互补共生关系
进行循环合作 ,如炉下镇循环养殖园区 ;三是循环经济线 ,产业链内的不同企业与农户之间进行循环合作 ,
如超大集团的“贸唱工唱农”一体化的绿色农业产业链 ;四是循环经济面 ,不同的企业与农户在更大区域范围进
行更加广泛的社会化的循环合作 ,如循环经济镇或县 。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也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 、第二产
业为动力 、第三产业为纽带所形成的 3 次产业相互补充 、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表 4) 。 目前 ,福建省农村第
166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
一产业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以沼气为核心建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防止面源污染的循环型种养业 、农业产业
链与园区 ;第二产业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产业化为纽带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以废弃物再利用为核
心的循环企业 、循环型工业产业链与园区 ;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农村物质循环为基础 ,以废弃物的资源
化以及产品的再使用为核心的反向物流企业 、反向物流渠道 ,农村循环合作的信息与服务平台 。
表 4 福建省农村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Tab .4 Rural circular econom y systems of Fujian Province
项目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It em s T he first industry T he second industry T he third industry
循环经济点 以沼气为核心的循环型种养业 以废弃物再利用为核心的循环企业 反向物流企业
循环经济线 循环型农业产业链 循环型工业产业链 反向物流渠道
循环经济片 循环农业园区 循环工业园区 反向物流平台
循环经济面 循环经济示范区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是对传统线性经济体系的扬弃 ,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从低级向高
级 ,从第一产业向整个产业体系逐步演进的过程(图 1) 。 首先在农业内部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如将畜禽粪
便变成有机菌肥等 。 农业内部循环利用废弃物的能力毕竟有限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将工业与农业结合起
来 ,这样 ,除了农业与工业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外 ,农业中的一些废弃物可作为工业原料得到更高效的利
用 ,如用鸡胆提取胆红素 ,也使得工业中的部分废弃物返回农业中再利用 ,如用加工废料制蛋白饲料粉等 。
但这种循环合作往往是一对一的 ,建立在互信合作的基础之上 ,协调与信息成本较高 。 进一步发展就需要
第三产业的辅助 ,在第三产业的作用下 ,整个社会的反向物流信息与渠道畅通 ,这时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与
第三产业的废弃物只有性质区别 ,而无产业区别 ,可在社会范围内得到高效循环利用 ,生态唱经济唱社会大系
统的运转也将更加协调 。
图 1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的演进过程
Fig .1 Evolution process of rural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福建省自 20 世纪 80 年代实施生态农业 、立体林业工程 ,90 年代末开展了农村改水改厕工程 ,圣农等循
环生产取得巨大成功 ,但这些实践在循环合作的范围 、层次上都仍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整合 。
目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根据农村实际选择适合的循环经济层次与模式 ,逐步形成高效运转 、稳定有
序的农村循环经济体系 。 第一 ,农村生产活动常与自然生态系统直接接触 ,对自然生态的影响程度与依赖
性均较大 。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建立在农村第一性生产力基础上 ,不仅强调产业循环 ,更强调产业与自然之
间的循环 ,因此 ,应以生态系统的特点为基础选择循环经济模式 ,如德化“保护森林唱水资源唱水电唱电炉窑唱陶
瓷废弃物循环利用(小循环)唱经济发展唱保护森林等环境”的良性大循环 ,圣农企业将鸡舍建在森林深处 ,并
通过“一主两副”的循环产业链来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力 。 第二 ,农村生活与生产经营活动相
对分散 ,农户以及产业之间进行循环合作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 ,因此 ,福建农村循环经济体系在
初始期间 ,不应一味地追求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循环合作 ,而应因地制宜 ,先发展规模较小 、运作简便 、侧重于
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循环经济 ,如家庭沼气 、农村庭院循环经济 ,总结圣农 、鹭盛 、德化县域循环经济 、立体农
业等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 ,逐步推进 。 第三 ,加强规划引导 ,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农业规划 、园
区规划 、城镇规划 、农村规划等统一起来 ,建立农村循环经济合作信息网和服务平台 ,搭建农村循环经济低
成本运行的平台和市场环境 。 第四 ,建立健全福建省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 ,并加强绿色宣传 ,弘扬绿色文
化 ,形成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五 ,建立专项基金 ,开发水产 、果蔬 、蛇 、茶等富有福
建省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循环利用技术 ,研究并逐步推广清洁生产 、再生利用 、反向物流等技术与工艺 ,建立
农村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 。
第 2期 苏时鹏等 :农村循环经济与农村全面发展 167
4 小结与讨论
农村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 ,还是生态问题 。 农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引起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的必然选择 ,
也是促进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村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 。 在推进
农村循环经济建设中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生产力的合理利用 ,也应考虑农村生产的分散性以及农村循环经济
的系统性 、农村循环经济体系演进的特点 。 目前 ,有关农村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农村 、农业内部来
探讨各种生产之间的循环整合 ,而忽略了城乡互动 、工农互补等的影响 ,同时也缺乏着眼于经济唱社会唱生态
大系统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规划研究 ,无法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 ,因此从更加宽广的视野进
行系统性研究将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与方向之一 。
参 考 文 献
1 尚明瑞 .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社会科学战线 ,2005 (4) :267 ~ 273
2 陆福兴 . “三农 ”问题的生态解析 .中国绿色时报 ,2004唱10唱21
3 陈山虎 .面向新世纪的福建耕作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3(1) :28 ~ 31
4 蔡德奇 ,等 .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 .福州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
5 林 芬 ,林松青 ,黄 曦 ,等 .福建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福建农业科技 ,2003 (6) :24 ~ 2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 552
7 石 磊 .从物质循环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1) :1 ~ 3
8 张春霞 ,苏时鹏 .从系统论角度认识绿色经济的发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1) :7 ~ 9
9 冯之浚 .循环经济导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 252
10 苏时鹏 ,张春霞 .论绿色经济网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14(3) :10 ~ 13
11 Paul R . Ehrlich , Anne H . Ehrlich . Population , Resources , Environment . Cali fo rn ia : Freeman , 1976 . 80 ~ 181
12 T homas R ., Stanley J .R .Ecosyst em management and the ar rog ance o f humanism . Conservat ion Biolo gy , 1995 ,9(2) :255 ~ 262
168 中 国 生 态 农 业 学 报 第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