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年 1月 第 19卷 第 1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an. 2011, 19(1): 202204 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东北农业现代化战略高峰论坛成果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079)资助
刘长江(1962~),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栽培与区域农业研究。E-mail: lcj@neigaehrb.ac.cn
收稿日期: 2010-09-01 接受日期: 2010-11-22
DOI: 10.3724/SP.J.1011.2011.00202
浅谈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有效途径*
刘长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土生态实验室 哈尔滨 150081)
摘 要 本文概述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产业化战略的特征、目标及意义, 并在分析东北农业产业化现
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了实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及产业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及相应对
策。东北农业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立足于巩固国家优质商品粮储备基地的重要地位,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规划和组织农业产业化, 将东北农业产业化纳入区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
略, 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在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中应坚持社会公正性、资源永续利用和
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科技与教育为本的原则和策略, 并发挥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
略中的保驾护航作用。
关键词 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 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1)01-0202-03
Strategic though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LIU Chang-Jiang
(Key Laboratory of Black Soil Ecology,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rbin
15008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atiated the meaning and content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conditions/problems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effect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pproaches and rules, along with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agriculture
in China’s Northeast should take clear advantage of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healthy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gh importance
should be placed on consolid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grain reserve, and high-leve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re should also be a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s Northeast with
an overall goal of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ll these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 sustainable and industrialized mode. To realiz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t was important to follow the rules such as social equality, sustaine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loitation of regional advantages. Meantim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also should play importantly supporting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Regional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Northeast China
(Received Sept. 1, 2010; accepted Nov. 22, 2010)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运用可持续农业理论 ,
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自然资源, 根据区域农业生态
经济系统的特征、特性, 在吸取国内外农业可持续
发展技术精华的同时 , 继承我国传统农业的优势 ,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先进性, 采用合理的生产组织
方式,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
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 , 使农业生产水平极大提高 ,
农产品极大丰富, 使农业发展水平和速度与人口发
展、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可
持续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14]。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
略, 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以农业与农村
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发展为目的, 遵循可持续发
展原则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5]。只有在农业
产业化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施可持续农
第 1期 刘长江: 浅谈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有效途径 203
业产业化战略, 才能持续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持续、
稳定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才能真正做到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使区域农业进入
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1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可持续农业
产业化
东北地区具有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相对较好
的农业生态环境, 又面临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
改造的大好机遇。为进一步巩固和保持国家优质商
品粮生产储备基地的重要地位, 充分发挥国家粮食
安全“稳压器”的作用, 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来规划和组织农业产业化, 将东北农业产业化纳入
区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以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指导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 即实施“可
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
1.1 东北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东北地区有近 79万 km2的土地, 有超过 1亿的
人口, 有约占全国平原面积 1/3的东北大平原。建国
初期, 东北地区平均每年粮食总产仅有 1 799.9万 t,
而到“九五”期间, 平均每年粮食总产达 6 591万 t,
2008 年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粮食总产
量达到 8 925万 t, 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17%。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种植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入, 粮
食产量的不断增加, 东北农业已逐渐向商品化、区
域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不同地区初步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东北农业的发展已经
逐渐跳出了传统“种植业”的发展模式。目前, 东
北地区是全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地区 ,“商品农业”
已初露端倪。据统计, 2008 年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
达 80%, 其中黑龙江垦区粮食商品率更高, 达 90%;
吉林省部分市县和国有农场粮食商品率亦达 70%以
上[6]。目前, 东北各地根据各自的资源环境条件, 生
产、经营能力及产业化基础, 已经逐步形成专用玉
米、高油大豆、优质水稻、杂粮杂豆、马铃薯、优
质苹果、肉牛、牛奶、生猪等优势产业带, 为实施
东北地区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 东北农业产业化
进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和农
户的资源环境意识淡薄, 在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中
只重视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
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产业
结构安排不尽合理, 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不能充分
发挥资源及区位优势; 农户滥用化肥和农药现象严
重 , 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 产业化经营运作中 , 企
业与农户的链接方式不够科学, 利益关系没有理顺,
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
稳定;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平衡, 加剧了区域农业
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
1.2 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及对策
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既要满足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又
要符合产业化链条中各组分的经济利益, 还要做到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三者统一。
1.2.1 社会公正性的原则及对策
遵循社会公正的原则, 主要指农业产业化经营
应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同行业或产
业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农民与其他社会成
员之间的利益分配上的不公正现象。要通过实施农
业产业化, 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环
节之间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要积极推进
相对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缩小地区间已经存
在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差距。切实保障农户的利益
是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要
对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制度进行创新, 通过新型农民
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 ,
把农民变成粮牧工一体化产业链条中的一部分。
1.2.2 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与对策
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核心是农业产业化
过程中杜绝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杜绝以牺
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在农业产业
化经营中,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范生产技术与
模式, 应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模式, 达到
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又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
标。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 要依靠科学技术, 实施对
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
用, 发展具有较高产业层次与技术水平的深度加工
产品, 以改变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粗放经营模式; 在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 首要的问题是严
禁对土地资源的掠夺式经营利用, 制止有可能加速
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进程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及
生产经营方式的实施, 并严格控制“龙头企业”的
“三废”和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
污染。
1.2.3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与对策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要求产业结构安排、主
导产业选择与区域资源及环境相协调。在农业产业
化经营中, “龙头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一般会
根据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引导基地和农户及时调整
农业生产结构, 但由于对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缺乏
20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第 19卷
正确的认识, 对区域市场需求信息了解或分析不够,
存在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主导产业不能发挥资源
及区位优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另外 ,
“龙头企业”在选择产业和产品项目上, 一般只是
考虑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 很少顾及外部的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 因而造成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区
域资源和环境不协调, 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层面来看, 产业选
择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既意味着资源有效配置的实
现, 又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不对区域自然环境造成破
坏性影响[7]。 要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首先
应对本区域的资源条件有正确的评估, 在产业结构
安排、主导产业选择与区域资源及环境相协调原则
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引导产业结构安排和主导产业
选择。
1.2.4 科技与教育为本的原则与对策
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实施区域可持续农业
产业化战略的根本保证。农业产业化中要想做到节
约资源、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 就得要求企业和农
户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
略必须注重对农民及农业产业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知
识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并在此基础
上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投入。
1.2.5 发挥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中的
保驾护航作用
区域可持续农业产业化不是单纯的追求高产
量、高效益的生产经营行为, 实施“可持续”农业
产业化战略, 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规划指导、协
调服务和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主要包括: 因地制
宜研究和确定区域可持续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与
实施规划; 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订区域农业产业
化经营应遵循的法律或规则, 并严格履行监督管理
职能; 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提
供政策支持, 包括对落后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扶持政策 ; 积极推进区域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建设
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科研教育事业的
发展。
2 结论
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 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指导下, 以农业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
持续发展为目的,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与农
村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新
生事物, 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
方式和组织制度的创新和改造, 在更大范围和更高
层次上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
优化组合, 有利于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
发展。东北地区具有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
势, 为进一步发挥和保持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的重
要作用,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区域农业产
业化经营, 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
参考文献
[1] 刘巽浩. 论 21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 自然资源学报,
1995, 10(3): 216224
[2] 陈阜. 农业生态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27264
[3] 程序. 21 世纪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对策
取向[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7(1): 2732
[4] 王占哲 , 王刚 . 持续农业及发展对策[J]. 农业系统科学与
综合研究, 2001, 17(1): 2830
[5] 刘兴土, 武志杰, 王建国, 等.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的分
析与预测[J]. 地理科学, 1998, 18(6): 502509
[6] 篮万练. 论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J]. 常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5(2): 57
[7] 段红霞, 王华东.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决策技术[J].
上海环境科学, 1996, 15(12): 79